㈠ 淮南联合大学的办学规模
机电系是淮南联合大学办学时间最长的工科专业系部之一,是该校师资力量和教学配套设施等都最密集最集中的系部之一。近三十年办学历程,成绩斐然。三千多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许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业与地方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本系办学一向以培养学生高超的技能素质、良好的职业操守为宗旨,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声誉。
多年发展,我系积累了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专职教师4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副高职称17人,讲师、工程师、实验师2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78%以上;80%以上教师具有工程师和教师的双重背景,这对工科教育而言是难得的宝贵资源。各级各类教师中,既有业务造诣精湛、教学经验丰富且具有扎实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又有年富力强、思想活跃、掌握现代专业理论的中青年教师。他们教学严谨、注重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年龄层次合适、教学和科研能力都较强的教师队伍。另外,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引入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我们还拥有了不下10人的外聘教师队伍,他们分布在从国有大中型企业到自创有成的各类中小企业之中。他们的参与为我们的教学更接近实际需求提供了大量支持。
机电系现开设的专业有: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其中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为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截至目前,我们已筹建了涵盖各专业的实验室和实习实训设备,建有力学、机械设计、模具、电机、控制、传感与检测等十七个专业实验室,拥有数控实训中心等专业实训中心,并与社会力量合作建立了多家校外实习基地。我们的专业教学中非常注重强化学生掌握专业技术基础和岗位适应能力,所有这些举措,获得了学生、家长与用人单位的良好评价。
多年以来,机电系各专业毕业生多服务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校友群,在这些地域形成了很好的影响。为长期发展计,我们还与多家知名企业达成长期的毕业生供需协议,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入学即意味着就业,每年均有多家用人单位来我系召开专场招聘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8%以上。
机电系一切工作都围绕学生进行,近年,除广泛开辟就业市场,提高就业质量外,还积极为同学的进一步深造创造条件。值得称道的是,我们在职业教育中不放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培养,在基础理论教学中扎扎实实下功夫,明显的效果是,连续多年,我系专升本的升学率总是名列前茅。系内同学英语四级水平考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也都获得不俗成绩。在素质教育方面我们给同学提供了最大可能的选择余地,各种兴趣爱好的同学都能选到自己称心如意的选修方向。本系的学生社团活动和各类文娱活动丰富多彩,各类各级竞赛连连不断,在校内,我们在这些活动中总是出类拔萃,成绩优秀。 淮南联合大学化工系是该校最早设立的教学单位之一。1985年化学工程专业开始招生,至今已为社会培养各类建设人才6000余人。现有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技术、化学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等5个专业。
历经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近三年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作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重点专业建设带动下,化工系建成了符合现代高职特色、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特色专业群。建设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实习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药品类专业实验实训示范中心1个、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门,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建成了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创新能力强、掌握前沿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其中正教授5人,副高职称12人(含高级工程师等),中级职称1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中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我系还从大中型国有企业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12人为该校“客座教授”。团队中安徽省教学名师1名,安徽省专业带头人2名,近两年来,我系教师主持省级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5项、市级项目10项、校级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国外SCI (核心版)7篇、国家级8篇、省级50多篇;主编教材4本,出版专著2本。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40余项。
良好的学习条件: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备。化工系拥有国内一流的,具有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的校内实训基地。基地完全按照化工行业的实际工作内容进行建设,包含化学基本技能实训中心、设备操作技能实训中心、仿真操作实训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等4大中心28个专业实训室。能够对“化学检验工、化工总控工、有机合成工、三废处理工”等10个工种的中、高级工鉴定,为学生的“双证”教育提供了保障。
显著卓越的教学成果:化工系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强、综合素质好,近两年来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2项,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余项,在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获优秀奖1项,入围奖20余项。学生申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0余项,在省内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
另外,为满足家长和学生对教育层次不断提升的需求,化工系积极创造条件,与省内本科院校合作,为培养研究型、设计型人才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几年来化工系学生专升本录取率达到80%以上。
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化工系团总支、学生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组织学生社团,每学期我系开展篮球比赛、演讲比赛、创新大赛、化学趣味知识竞赛的等学生活动几十项,丰富的学生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化工系在团结、务实、奋进、求真的理念下热诚欢迎省内外学子加人。
美好的就业前景:化工系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如中安联合煤业化工有限公司、安徽淮化集团、浙江联化科技股份公司、浙江华海药业、江苏扬农化工、裕廊化工、扬子江药业、安徽淮河化工、安徽华星化工、芜湖融汇化工、山河药辅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为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实现培养学生岗位能力提供了可靠保障。同时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就业协作关系,学生的就业率稳居100%。用人单位普通对我系毕业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予以充分肯定,一致认为毕业生“上手快、留得住、发展佳”。 基本情况:建筑工程系是淮南联合大学适应淮南新城区发展设立的系部,招生就业形势连年看好,目前设有3个专业,在校生近1200人。现已逐步形成以校级特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龙头,以工程造价专业为重点,配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协调发展的建筑类专业群。
师资配备:系部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拥有从建筑行业引进的专家和一批具有多年建筑企业工作经历、硕士以上学历组成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专、兼职教师40余人,80%为具有企业相关工作经历,取得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素质”人才,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兼职教师由合作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人员、能工巧匠以及建筑类高校教师组成。成立有以建筑施工企业、测绘专业、造价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进行指导。
建筑工程系实验、实训室:建筑工程系拥有多个实验实训场所,建筑施工实训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建筑力学实验室,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模型室,工程造价实训室,CAI实训中心等。已设计开发了多个实训项目,可以满足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师生教学、科研要求。同时与安徽省测绘局合作开展初级、中级工程测量员职业技能鉴定。
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系部与安徽精益测绘有限公司、安徽国汉监理建设咨询公司、淮南市政公司、淮南市路桥开发有限公司、芜湖旺鑫建设有限公司、安徽众鼎招标咨询有限公司等多家大中型企业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可靠保障。
专业特色:行业主导,校企融合,构建特色专业教学体系。以建筑工程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为引领,建筑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设置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岗位引领式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重视提高师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着力构筑特色鲜明、配置合理、先进实用的创新实践平台和实验教学体系;能力素质教育和证书教育并行,学生毕业实行“双证书”制度,系部与安徽省建设厅合作开展建筑行业“八大员”实践技能鉴定服务,真正实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培养目标。
建筑工程系秉承“人才兴系、多元教学、突出实践、特色办学”的先进办学理念,立足淮南,辐射全省,着力培养满足建筑业不同层次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实践能力突出,在历年建筑行业就业市场上,我系学生以务实、创新、能吃苦、动手能力强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2013年我系就业率达到95%以上。
2014年我系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招生高中毕业生,同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招收“3+2”模式的初中应届毕业生,热忱欢迎优秀学子报考我系,实现人生理想! 政文系,全称政法与文学系。现设文秘、法律事务、法律文秘、司法助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6个专业,2个教研室,在校学生350余人。建系30年来,累计培养文秘、法律等各类专业毕业生2000余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政文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实力的提高。目前,我系有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中青相结合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2名,讲师18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名,硕士学位教师22名,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教师1名。另从淮南市政府、市司法部门、淮南市劳教所、信谊大酒店等单位聘请兼职教授6人。
教学科研成果显著,近年来,主持和参与承担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9项,省级教研项目7项,高校青年教师资助项目3项,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精品课程3个,校级科研、教研项目40项,获省级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科研成果三等奖4项。其中法律事务专业获2014年度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立项,被评为安徽省特色专业。 我系教师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10多篇,专著2部,在省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作为主编、编委参与编写和出版的教材有《法律教程》、《大学语文》、《高校美育》、《应用文写作》等七种。
政文系各专业设置合理,适应性强,紧跟社会对人才需求规格的变化,经多次严密论证、审慎修订形成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的各具特色的教学计划。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严治教,在教学上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引导学生在学用结合上下工夫,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努力增强教学的开放性,有效实现了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融通。近年来,我系先后在合肥、南京、杭州、苏州、上海等城市建立了实践基地。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政文系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拥有一支素质好、能力强,有责任心的以学生干部为主体的社团组织,配合校系两级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我系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学生文化生活富有创意,独具特色,生动活泼,多次获得学校表彰。其中该系举办的模拟法庭、话剧大赛、法学辩论赛等在校内外颇有影响。我系先后有近千名学生参加学校业余党校学习,300多名学生在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学生素质好、能力强,深受社会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居高不下,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外语系成立于1986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的国际型人才培养基地,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外语、外贸人才。现设有应用英语、涉外旅游、海关管理、应用日语四个专业,在校学生400余人。
优质高效的教学团队:外语系在教学团队的建设中始终坚持走国际化路线,除了不断优化现有专任教师队伍,还积极引进英、美、日等国家教育专家充实师资力量,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合作项目和外贸项目的翻译,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现拥有校内外专兼职教师35人,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 25人,助教5人,已具有硕士学位和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教师30人。
多元立体的实习平台: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外向型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职业岗位匹配度,外语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大实习平台建设力度,现拥有市级、省级、国外三阶实习平台,每年输送学生前往外贸出口企业、北京、上海、苏州等地的五星级外事酒店进行实习,并通过与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合作推出 “赴美带薪实习”项目,选派学生走出国门赴美实习,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卓越现代的教育资源: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外语系不断更新教学设备,优化教学条件,积极营造外语学习氛围。目前,已拥有集网络语言考试、情境语言教学和模拟语言实训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语言实训教学中心。中心建有网络数字语音实验室3间、语言情境实训室2间、商务多功能实训室(含翻译实训室)1间、外语调频台1间。此外,外语系图书阅览室还拥有大量的英、日语原版书籍、影视资料、外文期刊等供师生借阅。
实效显著的育人模式:外语系在教学中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应用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98%,相关行业证书(外贸单证员、教师资格证等)获得率达70%以上,“专升本”录取率高达到90%以上。卓越的人才培养模式、良好的教学质量使外语系各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成为各外事外贸企事业单位争相选聘的宠儿,近三年各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100%。
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外语系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如:“英语语音语调技能竞赛”、“实用英语口语大赛”、 “商务日语会话竞赛”、 “日语美文诵读比赛”、“唱歌学外语”、“英语角”等,营造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环境,搭建了实践训练平台,提供了各种展现技能的机会。部分学生从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安徽省“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淮南联合大学计算机系成立于1999年,是该校重点建设系部之一,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图形图像制作、动漫设计共5个专业,现有各类在校生近千人,专兼教师49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12人,中级职称的2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1人;有教学名师1人,学科带头人3人,教学与科研骨干教师6人。我系教师年轻有为、知识层次高、勇于创新,几年来,我系已自编出版各类教材、实验指导书16部,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现有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三个。
计算机系自成立以来一直以“立足市场、特色发展”为办学宗旨,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办学原则,致力于培养高质量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积极做好毕业生推荐就业与服务工作,2004年至今先后与国元证券、广东东莞市人才中心、安徽翰子昂大学生软件实训基地、上海达内科技-SUN软件实训基地、安徽创睿实训工厂、成大科技有限公司(趋势授权教育中心)、淮南市人才中心、南京、苏州等城市人才中心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与淮南市就业培训基地、成大科技有限公司(趋势授权教育中心)、合肥ACAA培训中心、北京神州数码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学生双证书认证合作协议,为计算机系学生取得更多双证书,提高竞争实力和就业层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与多家企业单位合作,保障了学生的高质量、高满意率就业,计算机系成立以来学生初次就业率近100%。
我系拥有先进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和实习实训条件,具有各种实验室16个,其中微机实验室8个,微机总数500余台,以及设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组成原理实验室、图形图像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软件开发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 我系前身为创建于1979年的淮南职业医学专科学校,有着一支较强教科研能力、团结奋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目前,我系有教师35人,其中副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23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15人,在读硕士4人;另有一大批中高级职称、富有临床和实践经验的外聘教师。30多年来,我系为社会培养了万余名合格医务工作者,其中的大多数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技术骨干,超过百人已经走上了所在医疗单位的领导岗位。
医学系开设有护理、口腔医学技术、医学美容技术以及助产四个专业,其中医学美容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有护理实训室、口腔实验室、美容实验室、临床示教室、解剖实验室、显微组织结构示教室及病理示教室等,其中护理实训室为省级示范实训中心。
广大教师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带发展,注重实践教学,近三年来,发表科研论文几十篇,教科研立项10余项;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淮北矿工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淮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淮南市新华医院、淮南市朝阳医院及淮南新康医院等,上海佰瑞美容机构、广州晨亮美容集团(合肥分公司)、南京安杰玛美容连锁、合肥凌云美容机构、克丽缇娜(淮南)美容连锁、淮南华美及淮南科美等,嘉兴旭丽义齿、合肥卓越义齿公司及淮南群义义齿等单位建立了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
在学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我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医学教育的特点,确立并坚持了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重点的教育体系,尤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胆大心细、紧张不乱的心理素质,以及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重视做好在校期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和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为未来社会培育并输送大批合格有用的人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原名称为马列德育室是淮南联合大学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二级机构,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在全校开设三门课程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现设有两个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简称马列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简称德育教研室)。目前,我部共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副教授6人,讲师1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2人,博士(在读)1人,兼职教师2人,外聘教师1人。
近年来,我部教师共发表论文45余篇,目前参与承担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项,省级教研项目3项,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研究会研究项目1项,高校青年教师资助项目2项,校级科研、教研项目16项。
在课程建设上,已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被列为校级重点课程进行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校级精品课程。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我部始终突出“坚持正确导向,真学真信真讲;突出以生为本,重在精学管用”的教育特色,坚决贯彻“学术无禁区,教学有纪律”的要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使教学方式和方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符合大学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大学生学习的特点,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㈡ 应用文写作,不少于400字
这个就是要多写,多练。看起来文种很多很难,但是实际去写的话,也就没版什么问题了。权一开始照着格式写,大概写两个之后格式就记在心里了。这样慢慢就记住了。还有就是,最好有人指导。这个东西就需要慢慢改,应用文就是改出来的,一遍成的东西基本经不起推敲——当然,除非熟稔的高手了。
㈢ 云南民族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怎么样
云南民族大学人民武装学院,其实就是云南民族大学提前招生批——国防生。
云南民族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关指示精神,经云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本科学院。创建于1997年7月,前身为云南省人民武装学校,2000年经云南省政府、省军区批准改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民武装学院,由云南省军区司令部、云南民族大学共建共管,主要担负为全省培养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优秀入才的任务。
学院位于昆明市人民西路中段,教学、生活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建校14年来,在省政府、省军区的双重领导下,学院依托云南民族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发挥严格正规的军事化管理优势,现已发展成为了一所以国防教育与管理(本科)和人民武装(专科)两个专业为主的学院。学院招生、教学、就业、学籍管理等工作均由云南民族大学统一组织实施,所设文化课、军事专业课的教学,由一支年富力强、教学严谨、学历较高、专兼结合的本院教师和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昆明陆军学院等高校的教授、副教授为主的教师承担。国防教育与管理专业学生完成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及学分,成绩合格者颁发云南民族大学国防教育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学院历经十余载的建设发展,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成就斐然。先后为云南省乡(镇)武装部、企事业单位和各级党政机关输送了1000余名优秀人才。其中大部分己成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骨干力量,200余名毕业学生己担任了乡(镇)武装部部长,100余名毕业学生已走上县、乡(镇)党政机关的领导岗位,140余名毕业生进入军队和公安队伍工作。毕业生以全面过硬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近年来,学院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4%以上。部分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毕业后考取了南京航天航空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为适应学院未来发展需要,学院将本着“优化结构、整合资源、强化特色、打造品牌”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管理服务体系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保障,围绕建设国内一流人武学院的长远目标,进一步优化办学特色,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努力建设一所“以本科教育为重点、融学生军训、专武干部在职培训、青少年国防教育、成人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学院”,实现学院综合竞争力、社会影响力的全面提升。
师资队伍简介
学院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引进、外聘等办法,切实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学院生师比为15:1,能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对师资队伍的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
学院的师资除与云南民族大学资源共享外,还凝聚了一批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热心教育事业、学术精湛、多年从事军事研究和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学院在师资缺乏的情况下,先后在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陆军学院等高校长期聘请了一批客座教授、副教授,在现有的任课教师中(含外聘教师),有教授8人,副教授13人,讲师7人,为学院教学、训练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防教育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防教育与管理专业所需的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胜任国防教育教学、人民武装、行政管理、公共事务管理和国防教育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本专业的业务规格
学生主要学习国防教育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国防教育与管理的手段,接受国防教育与管理的教学与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国防教育与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国防教育与管理的能力。
三、培养要求
四、修业年限
四年
五、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六、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管理学、军事学、教育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 、行政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组织行为学、应用文写作、国防教育学、国防动员学、新时期人民武装工作、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概论、军事技能、军事学概论、军事教学法、教育原理、普通心理学、公共政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理论课和相应的实践课程。
七、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与要求
具体包括社会调查、参与各级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参与课题研究、教学实习、撰写学年和毕业论文、听各类学术报告。
八、学分要求
总学分为164学分
㈣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系部设置
英语专业创建于1987年。该专业本科学制四年,研究生学制二年。
本科阶段主要培养能胜任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高等院校的外事、翻译、国际商贸业务、教学、研究、国际文化交流等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硕士毕业生涉足的领域包括高等院校、国家部委、新闻媒体、涉外机构、外资企业、科研单位等。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学、西方文化及澳大利亚研究。本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较高、年龄与职称结构较合理、具有较强发展后劲的师资队伍,学术梯队整齐,师资力量雄厚,有6位教授,9位副教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
主要开设的硕士专业课程包括英语教学法、英语发展史、西方文明史、英汉及汉英高级笔译、莎士比亚研究、西方作家论、英美小说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解读、语篇分析、美国研究、澳大利亚英语与文化、第二语言习得、语用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
本硕士点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多所大学有学术交流活动,澳大利亚澳中理事会可提供研究生赴澳学习交流项目。 法语系建系于2001 年,建系当年即招收本科生。现有教师5 人,其中副教授 2 人,讲师3人。每年聘请外国教师一至两名。法语系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均具有赴法国留学,进修或工作的经历。法语系教师在语言学,法国文学,翻译学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已发表了多篇论文、译文及学术著作。
法语系现正与法国里昂第三大学商谈校际合作和师生交流事宜。
法语系培养具有扎实的法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法语语言为主要业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法语专业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素质全面、知识面宽厚、专业水平高、适应能力强,具有坚实,宽厚的外语语言基础,听,说,读,写,译等综合技能和较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较强的独立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科研水平,是德才兼备的复合型的法语人才。可从事外交、外贸、翻译、文化交流、国际关系、外事文秘、影视、电台、法语教学和企业、公司等方面工作。 俄语专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始建于1945年,至今已培养俄语专业本科生、硕士生近千人。
俄语专业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获得国内外博士、副博士学位2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4人。常年聘请俄罗斯语言文学专家1名。本专业目前有5个研究方向:俄语功能修辞学,俄语语用学,俄语语法学,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化学。教师们在以上各领域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已出版著作30多部,译作3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承担科研项目1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工程重点项目《新编大学本科俄语》(钱晓蕙,2003-2005)、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俄德日法语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袁妮,2005-2009),参与教育部项目1项:《大学俄语教学改革与试题库建设》(李秀荣等,2001-2004)。
俄语专业注重国际交流。先后与俄罗斯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莫斯科国立大学和圣彼得堡财经大学等国际著名高等学府建立了校际联系。在此平台上,教师、学生前往俄罗斯进修或攻读学位,聘请俄罗斯外教。时至今日,俄语专业已有近80%的教师曾到俄罗斯各高等院校进修、高访或攻读学位;本科生、研究生中也有10多名同学因在全国俄罗斯语言国情大赛上获奖或获教委选拔得到出国进修的机会。此外,教师积极向国外(俄罗斯)学术刊物投稿,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境外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我校公共德语教学始于1978年复校。我院1999年起招收德语专业本科生, 2003年起招收德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德语系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教师中6人获博士学位(比例为63%),3人获硕士学位。德语系教师队伍呈现高学历和年轻化的特点,年龄都在50岁以下。德英双语教学为本专业教学特色。德语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语国家文学与文化。在编教师发表学术专著4部,学术论文40余篇,译著7部,编著教材等5部,译文数篇;主持过教育部项目一项、校级科研项目4项。德语系教师曾获全校“十大教学标兵”、“宝钢教学优质奖”、“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德语初级阶段双语教学》,2004年)等殊荣。
德语系注重扩大国际合作交流,每年选送2至3名优秀本科生和硕士生到德国校际交流学校(图宾根大学、斯图加特大学、莱比锡大学和奥斯纳布吕克大学)留学一年,每年选送近25名本科生到德国校际交流学校(莱比锡大学,哥廷根大学,科隆大学等)交流一个学期。德语系教师定期出国进修、短期高访,经常参加在国内外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
德语系在扩大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取得斐然成绩。2004年春和2005年秋,德语系与《文学之路》编委会联合成功举办“首届日耳曼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与“席勒国际学术研讨会”。我校校长纪宝成教授两次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提升了德语系在全国德语界的知名度,为拓宽师生的学术视野搭建了良好的科研平台,为提高本专业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德语系努力通过多渠道建设图书资料,除自购外,还曾获歌德学院北京分院图书馆以及德国、奥地利和瑞士三个主要德语国家驻中国大使馆赠送的德文图书、报纸和杂志等。德国梯森基金会赠送德语系的价值五十余万元的德文图书已全部到位,使德语专业的图书资料增至数千册。
德语系学生在校外各种外语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充分证明德语系人才培养的水平。99级至2003级本科生中累计有13人次获得翻译、演讲、写作比赛等单项奖。2003级全体学生获得戏剧比赛三等奖。2002级本科生刘菲菲在德国大使馆举办的全国“席勒戏剧写作大赛”中获第一名,有幸在柏林剧团见习三个月。《德国》(Deutschland)杂志2006年第2期上刊登了对她的采访。 中国人民大学前身陕北公学于1937年创办时,日本研究系是最先设立的五个系之一。1992年正式成立日语专业,正式招收本科生。1996年获得日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翌年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有日语博士生导师2人
日语系现有在职教师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其中6名教师在日本大学完成博士学业,已有4名取得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语言学、政治学和经营学等。
日语系强调国际经贸方向,突出日英双语特点,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材。研究生教育设有语言、文学、社会文化三个方向。日语系共出版几十篇论文,数本专著,并承担各类项目多项。
日语系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同志社大学、龙谷大学、九州产业大学等学校建有校际交流关系,每年互派本科生和研究生。 大学英语教学部是外语学院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岗48位教师从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都是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担着全校本科学生两个年级的基础英语、高级英语、专业英语6000多名学生的教学任务,课程包括综合英语、视听说课、高级英语写作、英美文学、英语报刊选读、英语成语与文化、高级英语演讲、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等。
近两年来大学英语部承担了教育部全国大学英语改革的试点工作,特别注重多媒体和网络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进入了新的时代。2006年这项改革圆满完成并受到部里的好评。又申请到了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示范点的项目,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外语类核心及统计源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中国翻译》、《外语电化教学》、《中国外语》等发表论文79篇;出版专著约5部;出版国家“十五”规划教材《新时代交互英语》和《大学体验英语》2套,及其它教材9套。
大学英语部今后将进一步提高整体团队的素质,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为把我校学生培养成为无语言障碍的国际型人材而努力奋斗。 研究生英语教学部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4人是博士,二人是双硕士。
教学部的主要教学对象是全校非英语专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教学定位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开设的必修课程有:硕士生英语读写、硕士生沟通英语口语、博士生学术论文写作、博士生学术沟通听说、博士生应用文写作、博士生工作沟通听说。选修课程有:美国电影与历史、美语语音、美国文化、中国文化、女性文学、英语短篇小说、英国历史与文化等。教学部学术英语研究会,每年或者单独举行英语学术论坛或跟随相关国际会议,组织博士生和硕士生用英语宣讲自己在本专业领域中的学术研究成果。
㈤ 如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进行礼仪教育
应用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洽谈业务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在当前社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开展应用文写作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中职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将直接面临择业、就业的过程,加强应用文写作可谓适时应势。然而因各种原因,在校中职生应用文写作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一、中职生应用文写作现状分析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是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然而应用文写作是中职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在教学中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方面。
中职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文字功底差,又误认为应用文课程理论很简单,没啥可学的,无非是套用一些固定的模式,却是一读就懂,一讲就会,一写就错。另外,中职生对未来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自己的目的是学习专业,他们尚未涉足社会看不到应用文与其未来岗位工作的密切联系。对应用文的重要性缺乏起码的认识,学习目的不明确,因而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写作效果很差。学校历年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语文成绩优良的中职班干部、一些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他们写的学生工作计划、活动海报、活动请示、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等应用文体,漏洞百出,文体毛病明显。知网CNKI论文检测系统万方相似度论文查重维普数据库期刊发表职称
2.教师方面。
讲课的方式方法单调,不能适合学生的口味,特别是忽略理论联系实际,和学生交流少,让学生动手的少,只注重具体知识点的讲述,照本宣科,多采用程式化的教学,如遵循“概念—特点—写法—例文—练习”的教学程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越学越有畏难情绪,甚至有一些教师认为应用文枯燥,不如文学作品有味,因而教学敷衍了事,使学生不得要领。另外一些专任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的教学,对学生专业知识、第二课堂活动等校园生活极少关注,也造成了学习引导的“闭门造车”,脱离生生活实际的情况明显,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3.教材安排。
以前的语文应用文内容安排偏难,应用文学习对中职生有些脱离实际。例如公文一节,内容偏深、偏理论化,学生没有一点公文的实践知识,所以,学起来更有畏难情绪。另外全日制在校生一般没有用专门的《应用文写作》课本,现行教材中,应用文是《语文》教材中的一个内容,其对应用文内容有了删减,但在编写上,每一种类都几乎包含着释义、分类、作用、格式体例、写作要求等,介绍流于形式,所举例文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同时没有系统地应用课本,也造成了学习的不连续性、学习的选择性局限等问题。
4.考核评价。
平时应用文学习是一、两节课教授,布置作业就结束了,几乎没有纳入考试环节,没有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跟踪评价。有安排考试的,其考试题型往往也是蜻蜓点水般的填空、选择(考试往往按学习内容在语文教材的占比安排内容),造成学生机械记忆书本理论知识,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应用文知识与应用写作能力。这些评价的淡化也间接地让学生走进对应用文学习轻视的误区。
上述原因是我们面对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无法回避的主要问题。如何改变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尴尬局面,使应用文发挥实用价值,实现中职教学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学生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就业中语文能力、工作能力的长足发展,确实是值得语文教育工作者反思、研究的课题。(580202论文检测)
二、提高中职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措施和尝试
1.应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及生活实际,选定教材内容。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职业性是中职教育的显著特点,中职学校进行应用文教学,是为学生将来有效解决特定的工作问题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在应用文文类的选择上不可能随意,必须服务于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所学专业各不相同,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那些将要经常接触和用到的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中,不论什么版本的教材都编入了应用文写作部分内容,只不过是不同版本对应用文写作内容做了不同的安排,有的教材是将应用写作内容分散到各册当中,有的集中于一册之中,各版本的应用文写作课的课堂教学内容可以说是一般化的,面面俱到、蜻蜓点水,没能根据专业特点编写教学内容。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结合不同版本教材,从专业特点出发,删除与教学实际和专业特点不相符或与学生生活脱节的章节,选定相应的教学范围,并结合当地企业信息,融进本土文化,自编一套具有专业特性的校本教材。
结合学校实际,教材的选择上首先要选编中职生在校或职业岗位上使用频率较高的文种,如行政公文中选取“通报、通知、通告、请示、报告、函、会议纪要”,事务文书中选取“简报、申请书、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规章制度、述职报告和竞聘报告”等常用文书。要注重和学生所学专业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如笔者执教的工艺美术专业(装潢设计、陶瓷装饰专业)可加强商业广告、说明书等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商务英语专业可加强涉外函电、意向书、经济合同等相关内容的教学……
在编写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时,应加大对每一种文种具体写作知识点的讲述,相应地减少纯理论知识的讲述,将知识点讲细讲具体,减少学生学习的障碍。例如:在行政公文一章中,通知、通报两种文种在校园里也经常使用,介绍时可以适当地减少选取政治性的例文,而相应地增加校园中的例子,像通知文种可以选取校园里举办某些活动的通知,通报则可以采用对校园里一些学生的批评性或表彰性的通报。这样可以直接拉近学生和材料之间的距离。
2.应联系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只有教学形式多样化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才能避免教学流于形式和枯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教学方法的改革角度做了一些研究与思考,特提出探讨。
(1)故事导入法
应用文写作体现的是实用性,它是不能与文学性写作的趣味性相提并论的,中职学生要增加应用文写作课堂的趣味性,不妨寻找和设计一些故事,用故事导入的方式,来引发兴趣,活跃气氛,点燃激情。比如教写书信的时候,可以导入汉代卓文君写给夫君司马相如的有名的顺逆诗回信,一封精彩的书信挽救了一段婚姻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书信的作用功不可没。再比如教写职场应用文时,可以引入一些学长们成功的求职信、简历,以及求职经历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写好职场应用文,在求职过程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若能用一个个小故事来导入常识的学习,就必然会使一向沉闷的应用文写作课堂增添不少生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案例分析法
教材中的案例有的比较刻板,缺乏时代气息,学生兴趣不浓。教师不妨与时俱进,从校园宣传栏等处收集学生写作的通知、启事、表扬信等常见应用文写作的问题案例,并用相机拍摄下来,也可以从报纸上收集一些案例,如教授简历写作时,笔者从报纸简历秀栏目中收集了两份应届大专生的问题简历并附上详细的专家点评。这些第一时间收集而来的案例时代感强,具有现实意义,教师将之引入课堂,并配以多媒体课件,以这些问题案例的图片或网页为载体,让学生亲身体验,诊断病例,分析解决问题所在,学生必然兴致高涨。也可较直观地从教师的现场演示中掌握相关应用文体的写作技巧,巩固所学的内容。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分析并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解决中能够比较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3)情境教学法
创设生活情境,力求再现某种职业情境,将应用文写作需要掌握的知识,渗透在模拟情境中,让写作训练为用而写,给学生真正“应用”的感觉。比如,将本地的特产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写一份产品说明书;如果你要竞选学生会的某个职位,就要写一份演讲稿。而结合学生最近专业中学习装饰花瓶、花盘的产品,指导学生写广告词。布置作业时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写作,如调换宿舍、调换专业、生病或突发事件需要请假、申请加入社团、前往其他科室领取物品、不小心遗失物品时向其他同学求助等,授课时将这些问题改编成教学情景,通过实物呈现、角色扮演、工作参与等途径,让学生身处其中或心随境舞,既能完成应用文写作的任务,而又不觉得枯燥乏味。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各种应用文文体的写法,认识到作文不过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下来的一个语言的书面化的过程,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情绪。
(4)讲练结合法 (580202论文查重)
“熟能生巧”,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多写多练,而联系实际的实操训练更是促进学生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这种手段灵活,要求教师做到随机应变、有的放矢。例如,在学期之初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学期末指导学生写好总结;在“五四”青年节之前指导学生写入团申请书,“教师节”来临之际指导学生给教师写慰问信;对临近毕业的学生指导其写自我推荐书、求职信;针对学生关注的学校环境、饮食、安全、教学等诸方面的看法和建议,指导他们写调查报告;此外,还可以结合授课内容从报刊、杂志上收集材料指导学生写作合同、司法文书,等等。事实上,联系实际,多写多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将课堂知识学以致用,在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得以提升的同时,综合素质随之得到了提高。
3.应结合写作,加强应用文语言运用训练。
应用文写作更要讲究选材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修改润色。一篇重点突出,言辞恳切,文采斐然的求职书会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反之,以文观人,用人单位会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简洁和准确性是应用文语言的基本特征。在写作辅导中,首先要加强学生遣词造句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恰当选词,严密造句。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在写作应用文时那种认真态度和对语言简洁、准确之美的追求,可以给学生做榜样,例如有周总理帮秘书修改指令的例子,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或“僧敲月下门”等美妙诗句。要让学生在写作时做到语言表达的准确,词类清楚,词义明晰;句子合乎语法规则,句意合乎逻辑。在表达的准确性方面,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使用限制性词语,对反映客观事物的词语的外延和内涵做出精确的界定,使语义具有确定性。
其次,在语言的庄重、典雅上下工夫。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规范的书面用语,明了时间、数字、标点符号等方面的使用规范和应用文语言的特点,避免使用华丽的辞藻,复杂的修辞,尽量少用口语,不用方言。
最后,根据目的、文种和受文对象、使用场合选择恰当得体的用语。在行文时,要考虑写作者应站在什么角度、采用什么态度、用什么词语和语气来写作,也就是说要符合自己的角色身份;还要考虑受文对象,了解受文单位的情况,以适应对方的角色地位,从而确定恰当的表达方式和形式,做到有的放矢,语气恰如其分。
4.应根据学校特点,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办法。
应用文写作成绩的评定,往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仅凭一两次作业情况或是考试的卷面分数来评定学生这门课程的期末成绩,也不能单一性地仅由教师个人来评定学生这门课程的期末成绩,而要贯彻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及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从课堂表现、课外表现、作业情况、考试卷面成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给出学生期末成绩。
在应用文讲评课中,主要是展示优秀作品,然后由学生进行比较、评价,老师再做简单点评。这种展示分为两种:一种是宣读讲评,一种是张贴展示。宣读讲评主要是针对以“消息”这些比较简短的文体。同学边听边思考,听完再讨论,作者讲解创作过程和思路。既使学生听到了客观的作品本身,又了解了主观的作者想法。张贴展示这一活动在课前进行的,主要针对“计划”“总结”“人物采访”等长篇幅的文章,张贴的作品是所有作品中写得比较好的。课堂上读者、老师、作者轮流发言,共同评价,取长补短,学习提高,使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解放了学生的时间,解放了学生的大脑,解放了学生的活动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觉到我“能学”,我“会学”,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与人格完善制造条件。
总之,应用文写作教学必须切合学生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不断转变观念、研究教法,才能常教常新,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才能为提高现代职业人的综合素质打下基础,才能真正发挥应用文写作教学所应有的功效。
㈥ 形容“文笔好”的词语有哪些
妙笔生花、下笔成章、学富五车、 博学多才、 倚马可待
一、妙笔生花 [ miào bǐ shēng huā ]
白话译文: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朝代:五代
作者:王仁裕
翻译:李白小时候,梦中所用的笔头上开花有杰出的写作才能,天下闻名。
二、下笔成章 [ xià bǐ chéng zhāng ]
白话译文:随手写来,便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出处:《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朝代:三国魏
作者:曹植
翻译:说话可以吟咏,下随手写来,便成文章。
三、学富五车 [ xué fù wǔ chē ]
白话译文:形容读书多,学问大(五车:指五车书)。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朝代:战国
作者:庄周
翻译: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拉。
四、博学多才 [ bó xué ō cái ]
白话译文: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朝代:唐
作者:房玄龄
翻译:陈说学识广博;奇伟洒脱;不拘小节;州郡以礼征召都不应。
五、倚马可待 [ yǐ mǎ kě dài ]
白话译文: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朝代:南朝
作者:刘义庆
翻译:桓温北伐,袁虎跟随,被免去官职,聚会需要公开文章,叫袁在马前让他作,手不拿笔,过了七张纸,很值得一看。
㈦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课部】(025-85864068 85864069)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成立于1960年,前称基础学科,是我院重要教学工作部门之一。现有教师7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4人,讲师17人,双师型4人,40岁以下硕士37人,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爱岗敬业,勇于进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部门内下设数学教研室、理化教研室、语文教研室、大外教研室、对外汉语教研室、小语种教研室、体育教研室等七个教研室,已有和正在筹建理化实验室、数学建模训练中心、语言实验室等实验室。开设了商务日语、应用韩语、汉语(对外汉语)等专业,培养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语言工具、具备较强听、说、读、写、译能力,掌握商务基本理论和知识,同时具有较强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各类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开设的必修课有高等数学、经济数学、离散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科技概论、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公关与口才、汉语言文学知识、环境概论等十多门,此外,还开设了日语、韩语、演讲、软硬笔书法等供学生选修的基本技能和素质教育课程。目前《高等数学》已经被评为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被评为学院精品课程。大学生科技竞赛成绩斐然,在基础课部的精心组织培训下,我院自2002年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全国奖、江苏省一等奖、二等奖。近年来,基础部全体教职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紧跟学院“做大、做强、做优”三步走战略,将“师资队伍一流、教学管理严谨、教学质量领先、特色鲜明、不断创新、教科研学术活动有作为”作为部门建设的基本目标,以课程改革凝聚人心,以教学创新激发活力,积极探索创建全新的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体系,积极探索将基础课教学全方位融入我院以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实训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框架之路,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全面发展打牢根基,为学生就业、从业、创业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为学院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贡献。◆汉语(对外汉语)学制:3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优良,牢固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汉英语言文学基础和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对外汉语教学技能和一定的文秘专业知识,对中外文化有比较全面了解,能胜任初级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或能在涉外机构、企业从事管理和语言文化传播交流、文秘及涉外文秘等相关工作,有进一步发展潜能的对外汉语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写作、教育学/心理学、中国文学作品精讲、中国文化概论、外国文化概论、普通话、综合英语、英语听说、英汉互译、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材教法及教案设计、秘书学概论、涉外秘书实务、公共关系学、办公自动化及现代教育技术、实用美学、摄影与摄像等。就业方向:对外汉语教学,或在涉外机构及企业从事语言文化传播交流、文化事业管理、文秘及涉外文秘等工作。◆应用韩语学制:3年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韩语语言基本功、韩语实用基本技能及韩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进行韩语听、说、读、写、译活动,掌握商务外贸知识,熟悉国际贸易基本程序,熟悉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具备外语、经贸、营销知识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综合韩语、韩语听力、韩语会话、韩语语法、韩语泛读、外贸韩语函电、韩语翻译、韩语报刊选读、韩国概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市场营销等。就业方向:在外贸、金融、新闻出版、旅游、科研院所等单位以及韩国跨国公司、韩资企业或中韩合资企业,从事翻译、管理、外事、教学、科研等工作。◆商务日语学制:3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人文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日语语言工具、具备较强的日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掌握商务基本理论和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主要课程: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视听、日语口语、日语泛读、日语写作、日语报刊文章选读、日汉翻译、商务日语、商务日语写作与外贸函电、国际贸易日语、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二外(英语)等。就业方向:外贸、外资、科技、旅游、外事等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各类日本跨国公司、日资企业从事商务、贸易、翻译、管理、导游、销售代表、国际商务单证员、涉外秘书等
㈧ 云南民族大学人武学院毕业生考研难吗
云南民族大学人民武装学院,其实就是云南民族大学提前招生批——国防生。
云南民族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关指示精神,经云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本科学院。创建于1997年7月,前身为云南省人民武装学校,2000年经云南省政府、省军区批准改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民武装学院,由云南省军区司令部、云南民族大学共建共管,主要担负为全省培养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优秀入才的任务。学院位于昆明市人民西路中段,教学、生活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建校14年来,在省政府、省军区的双重领导下,学院依托云南民族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发挥严格正规的军事化管理优势,现已发展成为了一所以国防教育与管理(本科)和人民武装(专科)两个专业为主的学院。学院招生、教学、就业、学籍管理等工作均由云南民族大学统一组织实施,所设文化课、军事专业课的教学,由一支年富力强、教学严谨、学历较高、专兼结合的本院教师和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昆明陆军学院等高校的教授、副教授为主的教师承担。国防教育与管理专业学生完成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及学分,成绩合格者颁发云南民族大学国防教育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学院历经十余载的建设发展,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成就斐然。先后为云南省乡(镇)武装部、企事业单位和各级党政机关输送了1000余名优秀人才。其中大部分己成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骨干力量,200余名毕业学生己担任了乡(镇)武装部部长,100余名毕业学生已走上县、乡(镇)党政机关的领导岗位,140余名毕业生进入军队和公安队伍工作。毕业生以全面过硬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近年来,学院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4%以上。部分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毕业后考取了南京航天航空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为适应学院未来发展需要,学院将本着“优化结构、整合资源、强化特色、打造品牌”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管理服务体系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保障,围绕建设国内一流人武学院的长远目标,进一步优化办学特色,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努力建设一所“以本科教育为重点、融学生军训、专武干部在职培训、青少年国防教育、成人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学院”,实现学院综合竞争力、社会影响力的全面提升。
师资队伍简介
学院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引进、外聘等办法,切实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学院生师比为15:1,能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对师资队伍的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
学院的师资除与云南民族大学资源共享外,还凝聚了一批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热心教育事业、学术精湛、多年从事军事研究和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学院在师资缺乏的情况下,先后在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陆军学院等高校长期聘请了一批客座教授、副教授,在现有的任课教师中(含外聘教师),有教授8人,副教授13人,讲师7人,为学院教学、训练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防教育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防教育与管理专业所需的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胜任国防教育教学、人民武装、行政管理、公共事务管理和国防教育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本专业的业务规格
学生主要学习国防教育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国防教育与管理的手段,接受国防教育与管理的教学与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国防教育与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国防教育与管理的能力。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掌握军事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系统扎实的国防教育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掌握国防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国防教育与管理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掌握我国的国防教育与管理的法规、方针和政策。
掌握国防教育与管理的理论前沿、改革的实际状况与发展趋势,具有一定人文素养和科学思维方法,具备机关干部公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自我开拓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具有在党政群机关、人民武装部、教育和民防系统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和其他相关专门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能较熟练地运用有关管理知识承担和处理各类行政管理事务,具备从事行政管理实际工作和国防教育教学工作的良好心理素质。
掌握英语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四、修业年限
四年
五、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六、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管理学、军事学、教育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 、行政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组织行为学、应用文写作、国防教育学、国防动员学、新时期人民武装工作、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概论、军事技能、军事学概论、军事教学法、教育原理、普通心理学、公共政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理论课和相应的实践课程。
七、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与要求
具体包括社会调查、参与各级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参与课题研究、教学实习、撰写学年和毕业论文、听各类学术报告。
八、学分要求
总学分为164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