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迁移的方法
母语影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不可避免性 在对于母语影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不可避免性展开探究前,首先,我们有必要清晰地辨识“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的区别。“语言习得”或者说人是如何慢慢具备语言能力能够说话的
❷ 最近国内外有哪些人已经研究母语负迁移对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稻田旁边有个池塘。池塘的边上有棵梧桐树。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作运动场。
❸ 语言迁移的语言迁移与英语语法教学
一.语言迁移概述
迁移(transfer)原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影响。随后,在20世纪40~50年代,Fries和Lado将迁移这一术语应用于语言学研究,用来指 “一种语言对学习另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 (即language transfer,语言迁移,又叫母语迁移)(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1992)。这种影响在二语习得中表现为:(1)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指母语(native language,)与目标语(target language)的相同之处会促进目标语学习; (2)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即母语干扰,“主要由于母语和目标语的某些形式和规则系统不同而被学习者误以为相同所致”(唐承贤:1997)。通俗的说,在第二语言习得中那些与母语有相似之处的知识比较容易学得,反之那些与母语有不同之处的知识则产生混淆难以学得(Lado:1957)。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是在基本掌握母语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不可避免的受到母语及其他知识经验的影响。要科学合理地解释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认知心理过程就必须考虑母语迁移这一关键问题(Gass & Selinker:1992)。
二.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母语迁移现象
对于母语在二语习得中所扮演的角色,德国英语教学法教授Butzkamm有一个十分恰当的比喻:“母语不是一件外衣,学习者在踏进外语教室之前可以将其脱下,弃之门外”(转引自郭铭华:2002)。这个比喻告诫我们:母语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简单的对其进行回避,要承认它的存在。既要看到它阻碍干扰外语学习的一面,同时也要认识它对外语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在母语已先入为主的前提下,外语学习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的影响。在外语学习的初始阶段,人们总是借助于一定的汉语知识对所学习的外语进行加工、处理,以便理解及储存。毋庸置疑,在学习英语语法时,汉语语法知识对学生理解掌握英语语法也存在着影响。
(一)正迁移——汉语语法知识促进英语语法学习
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指出:学习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即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理解、消化、吸收、掌握新知识的过程。[①]不言而喻,中国学生在进行英语语法学习时,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部分汉语语法知识可以加速他们对英语语法的理解和掌握。对比汉英两种语法,它们之间的许多共性可以促进英语语法学习正迁移的发生。如,汉语语法系统的构成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如下图:
汉语四级语法单位及其相互联系示意图
从上图中可以观察到汉语语法系统的构成特点:语素到词、词到短语两个过程是构成关系,而短语到句子、词到句子之间则是实现关系。英语语法系统的构成和其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是相似的。
西方传统语言学认为,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个大的方面。下面试从这两方面说起:
1.词法举例
从汉字的构造来看,大部分汉字由部首和笔画组合而成。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表意偏旁,它按照汉字的形体结构取其相同部分排列在一起,以供检字之用。如在汉语词典中,一般将诸如“杨”、“松”、“柳”、“柏”等字放在“木”部。这不仅方便了我们的检索,而且给我们一个直观的感受,这些字所表达的意义都与树木相关。即使我们不认识其中某个字,我们也可大胆的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断。我们常说的“认字认半个”就是这个原因。在英语单词的构成中,同样也可找到类似的一些例子。如,把“work”、“teach”、“sing”、“drive”等动词变为相应的名词分别为“worker” 、“teacher”、“singer”、“driver”。后缀“-er”表明这些词都与“…人”或“…家”有关。在“telegraph”、“telephone”、“television”、“telegram”、“telegraphic”和“telecommunication”等单词中,前缀“tele-”表明它们都与“电视”、“电信”有关。显然,汉语中的“木”部与英语中的后缀“-er” 以及前缀“tele-”都有表意的功能。
对照汉英词的构成,我们发现他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其中,最典型的是合成词的构成。如:月+饼→月饼(moon+cake→mooncake),生+日→生日(birth+day→birthday),纸+袋→纸袋(paper+bag→paperbag),药+房→药房(drugstore→drugstore),超+市→超市(super+market→supermarket)铁+路→铁路(rail+way→railway)等。这些汉英词的组合方式都是相同的:A+B→AB,而且都属于偏正结构类型。另外,汉英两种语言中的缩略语的构成方式方面也存在相似之处。如:家用电器→家电,环境保护→环保,外交部长→外长,保证价值→保值,安全理事会→安理会等。在英语中,为了便于书写和交流,人们常常采用首字母缩略法把很长的词组(或单词)缩短形成首字母缩略词。例如:将“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缩写为“CIA”, “ United Nations E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缩写为“UNEDU”,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缩写为“Aids”, “radio detecting and ranging”缩写为“Radar”(雷达)等等。
此外,从定语修饰名词的情况来看,汉英两种语言都具有递归性(指某种语法规则在同一个句法结构体的构造过程中可以重复使用,从而使这个结构体由短变长,由简到繁的现象)。如“two new beautiful green silk evening dress” 两件又新又漂亮的丝绸晚礼服,“that hungry, tired, sleepy little match girl” 那个饥饿、疲劳、困倦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an old large brick dining hall” 一个旧的红砖砌的大餐厅。显而易见,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多个定语修饰名词大都遵循近似相同的顺序。
2.句法举例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通过成分分析法来简要分析一下下面的两个例句。
以上两幅树形图不仅清楚地显示了汉英两种语言陈述句的横向结构,而且还揭示了它们的纵向结构。通过对比,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汉英两种语言的陈述句都由主语(NP)和谓语(VP)两部分构成,基本语序均为主语+谓语+宾语(S+V+O)。掌握了这一点,对于我们学习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类型大有裨益。我们完全可以用汉语语法来对这几种句式进行阐释:a)不及物动词式:S-V(主语—谓语),如:She died. b)及物动词式:①S-V-O(主语—谓语—宾语),如:He played football;②S-V-DO-IO(主语—谓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如:I gave her a book;③S-V-O-OC(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如:My uncle made his son laugh. c)系动词式:S-V-P(主语—谓语—主语补足语),如:Tom is a doctor.和 The trees become green.
我们在汉语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句式,诸如“把”字句、“被”字句。如:
(1)“把”字句
① 我把钱丢了。② 小王把钢笔摔坏了。(2)“被”字句
① 他被同伴打了一顿。② 他被打了一顿。
上述例句,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把”字句的作用是突出动作的发出者,表示一种主动关系。“被”字句的作用是强调动作的承受者,表示一种被动动关系。无独有偶,英语语法同样存在这种情况,即主动语态(the active voice)和被动语态(the passive voice)。如果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使用主动语态;反之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则用被动语态。如:①Many people speak English.(主动语态)②English is spoken by many people.(主动语态)显然,汉语语法中的“把”字句、“被”字句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的学习英语语法中的主动、被动语态知识。
(二)负迁移——汉语语法知识阻碍英语语法学习
从英汉差异的角度来看,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是离印欧语言谱系较远的一种语言, 必然给以汉语为母语的二语/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规律带来不少特殊的问题。[②]
1.词法举例
以下是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病句:
(1)I have three apple.(我有三个苹果)
(2)He get up at six every morning.(他每天早晨六点起床)
(3)Tom father is a doctor.(汤姆的爸爸是医生)
类似上面的语法错误,在我们的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是十分常见的。Corder(1971)把这种错误称为语际错误(interlingual),指由母语的语言规则特征干扰造成的目标语使用错误。[③]无庸赘述,英语是一种有词形变化的形合语言,通过添加屈折词缀(如在单数第三人称后面加 ‘s’)以指示数(number)、人称(person)、体(aspect)和格(case)等语法关系。而在汉语语法中,却不存在这种情况。学生在学习新的英语语言规则时,来自母语的影响不可避免,这种影响最终导致了错误的发生。
2.句法举例
下面同样是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病句:
(1) I tomorrow will go to school. (我明天要去学校)
(2) They in that factory work. (他们在那家工厂上班)
(3) Tom in Chinese sang songs. (汤姆用汉语唱歌)
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出现上述错误是相当正常的。把上述英语病句和汉语相比较,我们发现这些病句跟汉英两种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有关。比如,时间状语所处的位置,汉英两种语言就存在着较大差别:在汉语中,时间状语一般位于句首或谓语动词前;在英语中,它处在句首或句末。另外,地点状语和方式状语在两种语言中的位置也是不同的:地点状语和方式状语在汉语中常位于谓语动词前;在英语中,它们处在句末。
在疑问句方面,汉语疑问句保持陈述句语序的特征也影响英语疑问句的学习。如:在汉语中,“他喜欢吃苹果。”变为一般疑问句是“他喜欢吃苹果吗?”。如果我们直接套用汉语模式,“He likes apples.” 的一般疑问句形式则为 “He likes apples?”。显然,这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借助助动词 “does”,去掉“likes”的“s”,句末用“?”。即“Does he like apples?”。 类似同样的语序错误在英语特殊疑问句的学习中也很常见。如:“You are looking for who?”(你找谁?); “You every night when go to bed?”(你每天晚上什么时候睡觉?)。将这些英汉句子组成成分的顺序进行对比,发现错误来自于汉语疑问句语序的影响。在汉语中,疑问句的语序基本上和陈述句的语序一致(SVO)。而正是这一特征对我们学习英语疑问句产生了干扰,母语出现了负迁移,导致了习得困难。
此外,我们还应特别注意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偏正结构。如:
(1)The man who I talked with is our teacher.1
(和我谈话的人是我们的老师。)
(2)This recorder which he is using is made in Japan.
(他用的录音机是日本制造的。)
(3)I want to buy something to eat.
(我想买点吃的东西。)
(4)The person sitting in front of him is Jack.
(坐在他前面的人是杰克。)
在汉语中,修饰名词的定语成分一般位于该词的前面。英语则将其置后,诸如定语从句、动词不定式、分词等。
上述语言学习问题,Fries在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 (Lado:1957)一书的序言中曾有精辟的阐述:“学习第二语言和学习第一语言是很不一样的任务,其基本的问题的产生不是由于新语言的特点本身带来的必不可少的困难,而主要是由于第一语言习惯所造成的定势。”[④]在学习过程中,定势可能促进学习迁移,也可能干扰学习,产生负迁移。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看到汉英两种语言语法之间的异同,同时给予学生适当强化训练,以便促使学生真正将其理解和掌握。
结语
母语迁移是由于学习者受到目的语和母语之间的相似或差异所产生的影响。[⑤]这种现象在语言教学中普遍存在,不容忽视、回避。从整个英语学习的过程来看,中国英语教学必经两个阶段:从以汉语为工具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逐步过渡到以英语语言为工具学习英语的高级阶段。[⑥]无论在那一阶段,或多或少都存在母语迁移。如何有效利用、控制母语迁移,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是我们英语教学必须应对的一个挑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深入挖掘英汉两种语言的共同要素,以便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掌握语法规律,英语教学效率定会有所提高。
注释:
[①]参见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6.
[②]戴炜栋,周大军.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回顾、现状与前瞻[J].外国语,2005(5).
[③]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54.
[④]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03-104.
[⑤]石蕴珍,王颖.从认知角度谈语言迁移与对外汉语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报,2009(10):108.
[⑥]马力达,周秀兰.从英汉差异及语言迁移透视英语教学[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19.
参考文献:
[1]彭聘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劳允栋.英汉语言学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
[8]韦迈尔(英).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七版,英语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9]薄冰.高级英语语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Rodney Huddleston, Geoffrey K. Pullum.剑桥学生英语语法(英文版)[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8.
[11]孟凡胜.英语语法教程[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12]石蕴珍,王颖.从认知角度谈语言迁移与对外汉语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报,2009(10).
[13]马力达,周秀兰.从英汉差异及语言迁移透视英语教学[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Abstract:Language transfer is an effect which is caused by similarities or differences between nativ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of a language learner. The phenomenon commonly exists in the process of SLA. Language transfer divides into positive transfer and negative transfer, according to the effects of native language in SLA. Positive transfer may help language learners to accelerate the speed of learning target language. Negative transfer may disturb or make difficulties for learning target language. Through examples,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effect of Chinese grammar knowledge to English grammar learning. And the author advocates ecators look for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positively, and which helps students to promote mastery of English grammar rules, and finally improves efficiency of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参考资料: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0期
❹ 英语中的语言迁移是指什么
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想这样一种现象。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外语是一致的,那么母语的规则迁移会对目标语有积极的影响,这被称为正迁移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则是指,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不符合外语的习惯,对外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语言迁移可以用来解释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接触和语言变迁。
❺ 如何在外语学习中充分调动母语正迁移的作用
如何在外语学习中充分调动母语正迁移的作用
如何在外语学习中充分调动母语正迁移的作用
鸣谢 7-8
中文摘要 8-9
英文摘要 9-10
1 问题的提出 10-23
1.1 当前中国的英语学习状况 10-13
1.1.1 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 10
1.1.2 教师的教学状况 10-12
1.1.3 中国学生英语水平过关存在的问题 12-13
1.2 当前中国学生英语学习收效较低的症结之一——母语迁移和英语学习的关系 13-15
1.2.1 中英语言形式不同是形成英语学习的干扰 13-14
1.2.2 中英文化差别是形成英语学习的障碍 14-15
1.3 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 15-16
1.4 母语迁移理论的相关研究及评述 16-20
1.4.1 迁移的定义研究 16-17
1.4.2 国外母语迁移理论的研究及评述 17-19
1.4.3 国内母语迁移理论的研究及评述 19-20
1.5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结构——辨证看待母语迁移和英语学习的关系 20-23
2 在外语学习中母语迁移的影响 23-49
2.1 母语负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23-37
2.1.1 母语负迁移的理论依据 23-25
2.1.2 母语负迁移的语言形式 25-35
2.1.2.1 语音负迁移 25-26
2.1.2.2 词汇负迁移 26-29
2.1.2.3 句法负迁移 29-35
2.1.3 母语负迁移的文化语用形式 35-37
2.1.3.1 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同 35-36
2.1.3.2 文化习俗不同 36
2.1.3.3 价值体系不同 36-37
2.2 母语正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37-49
2.2.1 母语正迁移的研究意义 37-39
2.2.1.1 外语教学中不能排斥母语的作用 37-38
2.2.1.2 外语教学中母语帮助学习者形成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 38-39
2.2.2 母语正迁移的理论依据 39-43
2.2.3 母语正迁移的调查依据 43
2.2.4 母语正迁移的语言形式 43-46
2.2.4.1 语音正迁移 43-44
2.2.4.2 词汇正迁移 44-45
2.2.4.3 句法正迁移 45-46
2.2.5 母语正迁移的语用形式 46-49
3 如何在外语学习中充分调动母语正迁移的作用 49-62
3.1 语言形式上利用正迁移 49-51
3.1.1 语言方面 49
3.1.2 词汇方面 49-50
3.1.3 句法方面 50-51
3.2 在外语教学的不同阶段中抑制母语语言形式上的负迁移 51-54
3.3 如何在外语学习中利用母语文化正迁移 54-56
3.4 如何正确对待外语学习中的发展性错误(语内语言偏误 56-62
3.4.1 语言错误,一部分为发展性偏误,并非都是母语干扰的结果 56-60
3.4.1.1 错误分析的理论基础 57-58
3.4.1.2 产生语言错误的原因 58-60
3.4.2 如何纠正外语学习中的发展性错误
❻ 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 近5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语际迁移主要有两种,正迁移和负迁移。凡是母语对外语学习有促进作用的,我们称其为正迁移,凡是母语对外语学习产生干扰作用的,为负迁移。而一个人,一旦掌握了第一种语言,母语,这种语言就必将成为他终身离不开的工具,所以,一个人学习外语,尤其是学习外语的初级阶段,即在学生对外语语言体系熟悉之前,母语是可以吸取经验的唯一语言体系,这样一来,很容易就把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结构运用于外语学习,也就是说,不可避免的…
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学生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结构、语义和文化来表达思想,就会产生语言迁移现象。语言迁移分为两种:正迁移(posi tive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的语相似或完全一致时,往往产生正迁移。例如,英语和汉语的基本语序均为S+V+O(主语+谓语+宾语),“我说汉语”(IspeakChinese)这个句子中,汉、英两句语序完全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学生就借助于母语的语序用英语词汇构成一句正确的英语句子。
论母语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1)
Abstract] Language transfer i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efore language learners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they have been using their mother languag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for a long time, so that they have been very familiar with the rules of mother language. In addition, there are similarit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Therefore, when they learn a new language, they transfer those rules into the second language unconsciously, and then transfers appear. However,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languages in their usages, rules and so on. For that reason, two kinds of transfers form. They are positive transfer and negative transfer. This essay firstly illustrates the definition of transfer and the importance of mother language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n it discusses the reason that causes transfer. Next, it illustrates the manifestation of transfer in language knowledge and culture separately in detail. In language knowledge, transfer will appear in English letter’s learning, phonetic, lexical, grammar and discourse. In culture, transfer will appear in two areas: lexical meaning and pragmatics. Finally, this easy will give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of the right treatment to the mother language transfer in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mother language; negative transfer; positive transfer; language knowledge; English teaching
【摘 要】 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因为在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之前,他们就一直使用母语与他人进行交流。因而,他们对于母语的规则已经非常熟悉。又由于语言学习之间存在着共性,所以,在学习者学习外语时,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将母语的一些习惯迁移到他们所学的外语中去。而后,迁移就发生了。然而,两种语言之间在使用习惯,规则等众多方面存在着异同。这就使语言在迁移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正迁移和负迁移。本文首先对迁移的定义以及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讨论了迁移产生的原因。接下来,分别就迁移可能出现的两大方面(语言知识方面和文化方面)进行详细的描述。在语言知识方面,从五个方面描写母语的迁移的表现:英语字母的学习,语音方面,词汇方面,语法方面和语篇方面。在文化方面,则从两个方面来描写:词汇文化方面和语用方面。最后,本文提出一些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的正确对待母语迁移的方法。
摘 要 本文依据长期的教学和大量的观察,从迁移的角度出发,探讨分析了福建方言对方言区大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发现方言语音与英语语音存在着很大差异,构成了方言区大学生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负迁移因素。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福建方言区的英语教师的教学和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将有所裨益。
关键词 福建方言,英语语音,负迁移,语言学习焦虑
一、迁移理论
在心理学中,迁移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1]在外语学习研究领域中,迁移是指母语知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许多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中认为:在外语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广泛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倾向于将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外语学习中来。奥得林(Odlin)[2]把迁移定义为:迁移是一种影响,它来自于已习得语言(可能是错误习得)与目的语之间的共性与差别。1994年,埃利斯(Rod Ellis)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将母语迁移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正迁移、负迁移、回避和过度使用。由于本文主要讨论负迁移现象,所以这里介绍一下此理论中的正负迁移两个方面。
1、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相同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这时母语规则能够减轻外语学习的负担,减少外语学习中的错误,促进外语的学习。这时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这种影响叫正迁移。
2、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有差异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母语便会干扰外语的学习,此时母语对外语的影响是消极的。这种影响称为负迁移。
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在语音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在中国学习者的发音中普遍存在着汉语发音的负迁移现象;由于地区差异,又存在着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现象。依据上述迁移理论,本文将具体探讨一下福建方言在方言区大学生的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
二、福建方言与英语语音
“语言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声音符号的习惯系统’……只有人发出的有意义的成系统的声音才是语言”[3]。可见语音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语音、词汇、语法在区分汉语方言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相等的。相对来说,语音应该是区分汉语方言的主要标准”[4]。可见方言是按照语音来划分的。
1、福建方言
“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5]方言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个是从结构去看,一个是从功能去看。社会语言学侧重从功能方面去给方言下定义,“认为它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6]方言形成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历史、地理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福建省是汉语方言最复杂的省份之一。全国各大方言区中,福建占着5种。分布最广的是闽方言。闽方言分为邵将、闽北、闽中、闽东、莆仙、闽南、琼文7个次方言,之间互不通行,可能是秦汉时代汉人南侵时与当地的闽越语言不同支系交互的结果。除分布最广的闽方言之外,闽西有大片客家方言,闽西北有赣方言,浦城县有吴方言,还有一些地方有官话方言岛。福建省境内的方言不但品种多,而且内部差异很大。像连城、尤溪、顺昌等地,一个县内就有几种、十几种不能相通的话。福建方言区的学生,由于福建方言的影响,英语发音会遇到一些特殊困难,因此也可以从母语方面探究原因,寻求解决方法。
本文针对在校福建籍大学生方言的语音特点,做一个浅显的分析、总结,结合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方言的语音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以资参考。
2、英语语音
语言首先是由语音组成的,语言的作用首先是交际,交际的首要形式是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离不开语言的发音。英语语音是英语使用者所必须遵守的约定俗成的东西,个别语音可以有变化,但是变化不能超出该音音位变化所允许的范围,否则就会引起发音错误。方言区的学生由于受方言影响根深蒂固,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又以应试为主要目的,大多没有受过系统的语音训练,因此把方言中的语音迁移到英语语音中来,由此造成的语音方面的错误是非常突出的,下面具体讨论福建方言在英语语音中的负迁移现象。
三、福建方言在大学生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负迁移
英语学习中,本族语语音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早已有人论及。“从语音上看,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语言中的音去感知不熟悉的语音”[7]。学习一种外国语的人,尤其是成年人,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受他本族语发音习惯的影响,他往往会不自觉地把本族语的一套发音习惯搬到外国语中去。
这种影响对于那些普通话不标准的学生而言,是十分明显的。如福建各地对/n/,/l/,/r/基本不分,在上大学英语Focus Listening的第一册第一课中,对于平行的两个班,我们在上课时先给一个班讲述这三个音的发音特点、舌位,然后做辨音练习,而另一个班我们先不做区分,直接听音,结果发现第一个班的效果要比第二个班好得多,而第二个班中,城市学生比地县学生区分得清楚。这就充分说明了受方言语音影响较小、普通话水平较好的学生,其本族语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就小,而那些方言很重,普通话很不标准的学生,本人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就大。
综上所述,语言具有表意性,“语言的表意性就是语音传递说话者用词汇概念表达的一系列思想”。[8]当语音无法正确地传递说话者的思想,或听者无法用已有的语音知识去感知说话者的词汇概念时,这种语音肯定会对说话者或听者带来一定的影响。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观察到,方言太重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着焦虑情绪。根据心理学家的解释,“焦虑是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9]。这种语言学习焦虑对英语学习产生影响如下:
1、英语学习焦虑
福建籍学生由于很多人方言重,无法准确地拼读单词、朗读句子课文,往往面临一种尴尬的局面:自己读的材料别人听不懂,别人读的东西自己不明白,写出来大家都明白。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语音问题是毋庸置疑的。如a moon-lit night,福建籍学生由于n、1不分,是不太可能听明白什么意思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学生以英语为学习目的语,很多新生刚入大学很难适应课堂活动,逐渐产生焦虑心理,进而影响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对他们的学习产生直接影响。这种影响可从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观察到。有这种学习焦虑的学生,常表现为“语音变调,不能正常地发出语言的语音和节奏,站起来回答问题有冻僵的感觉,忘掉才学过不久的词汇,甚至根本不说话,只是保持沉默不语”[9]等。他们回答问题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自觉性很小,倾向于回避比较复杂的句子,或者经常抱怨课程进度太快,学习太难,需要更多时间去学习。
2、交际畏惧
根据McCroskey(1978)的解释,交际畏惧指的是个人对于与他人的真实或者预期交际产生的恐惧或者焦虑程度。语音、语调太差的学生由于担心无法感知他人话语,或者别人不能听懂自己传递的信息,往往不愿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在课堂上经常有压力和焦虑,不愿坐前排,上课低着头,回避与老师的目光相遇,即使被迫进行交际,也是寥寥几句,不愿深入,或是说声“sorry”结束。这些都是典型的交际畏惧表现行为。他们的交际经常是被迫的、很勉强的。他们对自己的英语能力的自我评估很低,有些学生甚至不认为英语学习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不愿为此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因而学习效果很差,效价不高。
3、负评价恐惧
实践证明,受方言影响大、语音差的学生往往很在意老师、同学对自己语言水平的评价,过于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其行为方式倾向于使可能出现的不利评价因素降到最低程度,经常有意识地回避或尽早结束交际。对自己今后的英语成就期望不高,在学习和交际过程中常有“自己不如别人”的感觉。这种经常性的提醒会威胁学生自尊需要的满足,挫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增强焦虑倾向。
四、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以上论述证明,福建籍学生,很多人由于受方言影响,英语语音掌握较差,英语学习存在一定障碍,产生语言焦虑。根据有些学者的研究,语言焦虑可能对动作行为产生两种完全相反的影响:一是“促进性焦虑”(Facilitating anxiety);二是“抑制性焦虑”(debilitating anxiety)。[10]前者有利于外语学习,而后者则相反,而完全缺少焦虑感与焦虑感过强都不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为此,在英语教学中,对于由于受方言影响而产生的语言焦虑可采取一些措施予以有效控制。
1、英汉语音分析对比
成人学习英语和儿童学习话语的心理基础是不一样的。儿童在客观环境作用下,通过同化和适应来习得语言,其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智力成长的过程是一致的。成人学外语时其智力已发展成熟,因此他是从已知的事实出发,采用相应的方法去学习。要克服其本族语的干扰,最好的办法是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这在语音上已证明有较明显的进展。[11]因此,对于刚入校的大学生,在语音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参照普通话语音特点,指出学生方言中的语音失误并与英语语音进行比较,有目的、有意识地强化训练,逐渐减少其方言的干扰,提高他们正确发音、拼读的语言能力。
2、创造轻松、惬意的课堂语言学习环境
福建籍学生语音基础普遍差,学习中存在语言焦虑,如何将这种焦虑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轻松、惬意的课堂语言学习环境十分重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一样重要。轻松、惬意的课堂气氛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自尊心,使其对英语学习持一种积极态度,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质量,增强课堂信息反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鼓励学生朗读、背诵英语材料
语言学习离不开语言材料的积累,朗读、背诵英语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理解内容,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充分感知语音特征。提高对语言形式的敏感可以帮助学生注意所输入语言的特征,并且注意所输入语言和输出语言间的差距,从而更好地掌握语音知识。正确的发音不仅有助于学生听力、口语的提高,而且也可帮助他们正确拼写单词,使其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Odlin, T.. Language Transfer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27.
[3]潘文国. 汉英语对比纲要[M] . 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2. 145.
[4]王福堂. 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M] .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99. 46.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
[6]陈松岑.社会语言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7]申小龙.社区文化与语言变异:社会语言学纵横谈[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
[8]潘诺夫、王仲宣.信号、符号、语言[M].何纯良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9]王银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10]秦晓晴、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
[11]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Fujian Dialects in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and Its Revelation to English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
Zhang Shu
(a 2004 graate student in College of E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7)
Abstract
This paper, in the view of transfer,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the Fujian dialects on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which, according to large amount of observation and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s, makes a point that great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dialect and that of English, and hence, the factor of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dialect speaki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ir English pronunciation is formed. It will be of extraordinary value not only to English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 but also to English learners’ study method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on it in Fujian.
Key Words: Fujian dialec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negative transfer, language learning anxiety
❼ 母语迁移及纠错策略的选题意义
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学科性质、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等内容。
详细的你自己添加吧!~态。
❽ 怎样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母语迁移策略
一、母语影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不可避免性
在对于母语影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不可避免性展开探究前,首先,我们有必要清晰地辨识“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的区别。“语言习得”或者说人是如何慢慢具备语言能力能够说话的,这是一直以来被很多语言学家及哲学家探究的问题。语言的习得过程首先需要的是稳定及特定的语言环境,而且基本是从个体小时候就逐渐开始的。通常我们会看到正常小孩在2-3岁的时候会慢慢学会说话,这除了是孩子们的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外,某种程度上说语言习得甚至近乎于人的一种本能。人需要表达,要说话就像人需要吃东西一样自然。而“语言学习”的过程则完全不同,语言学习通常针对的都是非母语,是在个体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后再来接触一门新的语言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新的语言和母语体系间发生冲突是很自然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过程中会有一定难度,并且学到的语言基本不可能超越母语的掌握程度的原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看到,学生脑海中的母语往往对学生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这样的例子不甚枚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很多学生都习惯将教师称呼为Teacher Wang,很少有学生会意识到正确的叫法应当是Mr Wang or Miss Wang,Teacher Wang很明显是受到中文的逻辑思维的影响。这种影响也体现在学生的口头表达上。当学生想说“我已经竭尽全力了”,通常会脱口而出“I’ve tried my best”,这个句子其实蹩脚而多余,“try”这个词本身就含有竭尽全力尝试的意思,“I tried”就能简洁地表达出这个意思。由于中文思维的先入为主,使得学生在表达上会出现大量的中式英语。
二、母语介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的母语意识以及已经形成的语言体系真的就对学生在习得一门新的语言时全是负面的影响吗?这个也不尽然。如果能够善用母语,让母语合理的介入初中英语教学,这往往能够让教学有很好的成效。母语介入的一个很大作用就在于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差异意识,这种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认识两种语言在很多方面的不同有着很好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新的语言时思维更清晰,对于语言的掌握也更准确。英语在表达方式以及思维模式上有很多与中文有明显差异的地方,这些地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弄混淆的,然而,如果能够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让母语介入,就能够很直观地形成差异化对比,这对于让学生准确地记住相关教学要点是很有帮助的。
“反义疑问句”的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英语的思维逻辑与中文是相反的,很多学生在处理类似的题目时都会弄错,以下述对话为例:
A:Don’t you want to go to the museum with us this weekend?
B:No, I don’t. I’ve got other things to do.
按照学生的中文思维回答应当是“是的,我不去了”,那么英语的表述应当为“yes, I don’t”。学生对于“No, I don’t”在此处的意思始终无法理解。为了纠正学生的观念,我以这个例句为参考,将中文逻辑和英语逻辑在这个地方进行明确对比,并且向学生强调,反义疑问句在回答时是对于事实进行回答:去就是yes,不去就是no;中文的语言逻辑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通常是对于这个句子本身的回答,因此,两者间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对照,学生直观感觉到两种语言使用上的不同,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深一些。
三、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母语迁移策略
母语迁移策略是母语介入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方法,在正确策略的引导下通常能够对初中英语教学起到很好地推动。鉴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语言掌握程度还不深,语言学习还处于积累阶段,很多时候母语的介入能够对新语言的学习起到很明显的帮助。以词典的应用为例,作为学生英语学习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更多地接触双解词典,即对一个单词既有中文解释又有英文解释,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一个词汇有更全面的了解,对英语释义的学习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以“clothes”这个单词为例,如果只有中文解释学生通常只会记住“衣服、服装”这个释义,但是通常一个词汇的意思有很多层,如果有英文释义学生会看到这个单词更多的含义,通过中英文的对比对于这个词的了解也会更准确而全面。
母语介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是有着很深远的意义的。过往的观念会让人觉得母语对于学生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或多或少会存在阻碍,这种阻碍确实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如果能够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教学中对于母语有合适与合理的利用,母语往往能够对英语教学过程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❾ 母语负迁移对初中生英语写作的影响的开题报告的创新之处怎么填
收集学生作文, 批改作文,详细修改, 判断错误源自汉语, 则推断为受母语负迁移。 这是思路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