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尽量避免母语负迁移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the negative move of mother tongue is an important obstacle for chinese students in english studying,especially in oral expression.many students may have a lot of mistakes because of the effect of chinese language thinking, even give others the misunderstanding. if you want to avoid mother tongue negative move to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 we need to carry on the further research.
⑵ 如何避免汉译英中的“母语负迁移”
你好!
母语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
⑶ 最近国内外有哪些人已经研究母语负迁移对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稻田旁边有个池塘。池塘的边上有棵梧桐树。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作运动场。
⑷ 母语负迁移对初中生英语写作的影响的开题报告的创新之处怎么填
收集学生作文, 批改作文,详细修改, 判断错误源自汉语, 则推断为受母语负迁移。 这是思路0280
⑸ 如何避免雅思写作负迁移现象
负迁移主要是指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汉语习惯会潜意识对英语产生影响,雅思写作语言的具体运用是考生对词汇、语法的掌握情况,所以大家在雅思写作过程中一定要积累一定的雅思写作词汇,语法等。
1. 母语负迁移
迁移(transfer)一般指的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先学得的知识和经验对后来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迁移分为两种:一种是当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在语素或句法等方面类似或一样,对后者的学习会产生促进作用(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也称做干扰(interference)。在中国考生准备雅思考试的过程中,负迁移主要指的是因汉语与英语属不同的语系,在词汇、句法、思维模式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而在英语学习中,汉语的习惯会自动地首先出现在学习者脑中,潜意识中对英语产生影响,尤其体现在书面产出上。
2.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现象
语言的迁移可体现在目标语言的各个方面,
英语写作是语言的具体运用,所以它能体现学习者对词汇、句法、语篇等各个方面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反映出在这几个方面汉语的负迁移影响。
2.1)在词汇方面
由于历史背景不同,英汉词汇不可能完全对照,所以有些词汇在意义和用法上可能存在差异,这样就可能出现各种现象,如:
冠词缺省:如表达某一类事物时,要么用不定冠词a/an,要么在名词后面加复数形式s/es,但汉语中无些表达,所以学习者往往忘掉。
动词的人称、数和时态和语态的形式等变化形式是汉语中没有的,所以学习者也容易忘记或用错,尤其在图表分析中,时态比较混乱的现象很普遍。议论文中被动语态的表达也是考生不善于运用的一项,过多的主动语态往往削弱文章的正式性。
搭配不当或意义混淆:如“接电话”往往译成receive the call,而正确的表达应为 answer the
call,“不论文化水平的高低”往往将“ecation”和“culture”相混。
此外议论文中的“有”除具体的某个人“有”某物以外,基本上都是there be,而不应用have。
助动词will, be going to主观性太强,在雅思的第二篇文章中应多用be to do替换; 而sb. can多换成there is
possibility that…; 至于should, must等情态词也因语气过于强硬而多换成更客观的It is necessary /
imperative that sb…。.的表达形式。
2.2)句法迁移
英语中一个有效的句子只能是主语加一个谓语动词,而汉语是一种意合的表达,只要语意相关,逗号可以连接两个单句。这样就造成了写作中常出现碎句和句子粘连现象,如:
Mobiles are very popular nowadays. Because they are very convenient。
第二个小句只有从句,不能单独成句。
It was raining hard, they could not continue their work。
这两个句子在英语中各有谓语动词,所以应由so连接成并列句,或在第一句前加上because变成从句。
此外雅思写作中悬垂限定结构也是考生们不自觉的出错之处,这也是因为汉语的表达习惯。如:
To draw a map, the location is quite clear。
第三个常受汉语影响的句法方面是主语意识的淡化,表现在两篇写作中动词的随意陈列,或that引导主语从句中that的省略,如:
Next discuss the number of Australia in annual income。
Families keep the old has its own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2.3)语篇的迁移
主要体现在议论文的开头模仿汉语的迂回,不能直接点题,如:As to the problem of…, some people think..
while others believe that… I think…
此外还有语篇结构上采用汉语的归纳式,而常见的英语逻辑是先提出主题句然后辅以论据的演绎式。汉语语篇注重意合,形式较散,其逻辑联贯是隐含的,所以影响到议论文的写作中往往是简单句的罗列,句型单调,结构松散,逻辑关系不清楚。而雅思写作,尤其是学术类的写作中考的就是能否有条理地分析或论证某个客观事物,这也是考官的一个很重要的评分依据。
3 .对策
文章中提到的几个关于汉语对英语书面产出的负面影响是比较普遍的,希望考生们能引起重视。此外在平时的阅读中应注意比较和借鉴英语中的词汇和句法以及语篇方面和汉语的不同,在写作练习中应有注意留出一定的时间有针对性地修改。
⑹ 母语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通过英语写作样文秋芳和郭纯洁实验的受试者是来自安徽临泉一中的 6 名学生,是从 20 名被邀参加看图作文的学生中挑选出来的。挑选的标准是“ (1)学生在面谈中对研究所用的有声思维方法态度积极,并认为这种方法基级水平。被采集的作文样先准备了一些问题,其中 4 个问题是在第 1 次面批时对每位学生提问一次,同时做了相应的记录,如表 2 所示。
其它问题在 2 次面批中如有必要就多次提问,如表 3 所示。但是由于批改、提问和讲解同时进行,以及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将所有学生具体的回答作详细的记录,所以对于表 3中的这些问题,只能凭每次批改后的主观印象对学生的回答做回顾性和概括性的描述,同时回答次数也只能用“大多数” 、 “少数”等笼统的词语来表达。 结果分析:表 1 显示“B”类错误最多,其次是“A”类,然后是“C”类。结合两次面批情况,可以发现学生在内容构思时易倾向于运用母语思维(如表 2 的问题 1 和表3的问题 4 所示) ,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思维才是正确可行的(如表 2 的问题 3 所示) ,但是他们在无意识中还是频繁使用母语思维。在组织句子结构时,由于使用母语思维而出现的错误次数相对少一些,但是从与学生的对话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被指出使用了汉语式的句子结构后,仍然无法意识到错误所在(如表 3 中的问题 2 所示) ,说明在句子结构构思方面母语思维的影响更加根深蒂固。同时我们发现在首次面批后,接下来的那次各类错误量明显减少,特别是“B”类减少的绝对量最大,从51 次减至 18 次,说明学生在没有被提醒的情况下,使用母语思维现象比较普遍。 “C”类在第 1次作业中出现 7 次,在这次面批过程中曾对学生说:最好不要使用那些不确定英语中是否可用的习语或者隐喻。在第 2次作文中,没有学生敢用了,但是接下来的写作中又有学生使用。从错误数量的分布情况来看, “A”类的波动比较大,说明句子结构的提取随机性大。6 次作文情况总体上反映母语思维对组织句子结构的影响比较深刻,在较短的周期内改变这种影响比较困难;而词汇使用时的母语思维量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后,再降的趋势明显减缓。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在大学英语写作中,学生在思考写作内容和组织句子结构时,都会使用母语思维,而且经常是无意识的;在学生的认识中,母语思维是不可取的,他们会有意识地避免它,但是英语程度有限,又被迫动用母语思维;母语思维很难定量,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环境、生理状态、情感和写作内容等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母语思维的使用是一种认知现象,母语在写作中的迁移有相关的促发、制约、容忍等认知因素,这些因素表现在句法结构的元语言意识、词汇的标记性和典型性、习语或隐喻的标记性以及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认知等方面。
二、写作中母语思维现象的认知理据
(一)句法结构的元语言意识 Ellis认为大多数二语学习者对句法特征比对语音或语篇特征的元语言意识要发达,这种意识使得他们在语法层面比在其它语言层面更能控制语言形式的选择, 从而抑制母语迁移现象发生[3]。但是一旦该意识不够强烈,母语迁移就会显现。本文研究对象的英语水平属于中等,元语言意识相对处于一般或者较弱的状态。表 1 显示他们在句法结构的母语迁移量有起伏,说明他们的元语言意识易波动。
语言学家们大多数认为汉语是属于话题突显型语言,英语属于主语突显型语言。汉语的句式结构通常为“话题+说明”结构,而英语的常式句子结构为“主语+谓语+宾语”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一般在学习英语之前已经有五至六年的正规汉语教育,这还不包括学前的汉语言习得。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元语言意识相对较强,而英汉语句式之间的差异性非常明显,所以虽然经过一定时期的英语学习,一些中国学生对于英语句式的使用还是不能得心应手。
(二)词汇的标记性和典型性
从表 1 和表3 中,我们可以发现母语在词汇方面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是最明显的。词汇涉及语音、语用等特征,标记性强,习得比较困难,更何况写作对词汇掌握的要求甚高。标记程度是从小到大的一个连续体,无标记特征比有标记特征在认知上更易引起人的注意,更容易被储存和提取,如不定冠词“a”是无标记的, “an”是有标记的。从无标记性词汇到有标记性词汇,特点的显著性依次递减,习得的难度则逐渐增加。Eckman 认为二语范畴相对于母语对应范畴的标记程度大时,迁移就可能发生;而二语范畴的相对标记程度小时,迁移发生的可能性很小;相对标记程度大的二语区域属于困难区域,且难度与标记程度一致[4]。 在表 1 中,误用母语词汇现象虽然在首次面批后有所减少,但是从第 3 次到第6 次的回落程度低,基的语义就是“抓”这个核心义,而忽视了其它意义,如动物“用爪子抓挠” 、 “用蹄刨或扒”等,产生了错误的母语迁移。
(三)习语或隐喻的标记性
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在有些习语或隐喻的使用上,会出现明显的差异,也具有标记性。如表 1 所示,共有 31 例“C”类错误,说明二语使用者在运用习语或者隐喻来描述情况时,往往会求助于自己的母语文化,从而导致母语的迁移。如有一学生写道: “My father hopes me to be a dragon in the future.”他没有了解在英语中“dragon”是指“凶暴、蛮横的人” ,而是根据母语思维中的“望子成龙” ,直接翻译成了英语,表达的意义适得其反。 有时习语或隐喻在二语习得者思维中的标记性可以被人为地淡化,甚至抹去。如表 1 和表 3所示,向学生解释习语的来源或者与母语的差别之后,学生就不会再误用这个习语。但是语言中不同的习语和隐喻太多,无法一一讲解,所以换了篇命题作文,学生又开始出现“C”类错误。
(四)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认知因素
首先,我们必须意识到在母语思维里有两个概念的存在:一是心理语言距离,即母语与第二语言在学习者心理感受中的差别程度;二是学习者的心理类型,即对待语言距离的实际心理个性差异特征。二语学习者通常对语言距离估计不足,有时夸大,有时缩小。在英语写作中,学生们通常是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来遣词造句。由于对母语思维非常熟练,他们在潜意识里就会缩小语言距离,信手拈来一些词汇或句式,以为在汉语中可以使用的,在英语中也可以使用。 学习者的心理类型对母语思维也有一定的影响。文秋芳和王立非认为人的认知模式有两种:场独立型和场依赖型[6]。男生更倾向于场独立型,他们喜欢用逻辑推理指导自己的心理;女生更倾向于场依赖型,她们多选择非逻辑推理策略,喜欢猜测词义或者句子的意思。对二语写作具有提示、引导和协助作用。当母语思维与二语形式不同时,母语对二语写作会产生负面效应,或者说“负迁移” ;当母语思维与二语形式相似时,母语会带来“正迁移” 。因此,二语教学者不能让学生对母语思维产生错误的认识,必须积极引导学生适时、正确地运用母语思维,发挥母语思维在二语写作中的正面效应。
⑺ 如何在外语学习中充分调动母语正迁移的作用
如何在外语学习中充分调动母语正迁移的作用
如何在外语学习中充分调动母语正迁移的作用
鸣谢 7-8
中文摘要 8-9
英文摘要 9-10
1 问题的提出 10-23
1.1 当前中国的英语学习状况 10-13
1.1.1 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 10
1.1.2 教师的教学状况 10-12
1.1.3 中国学生英语水平过关存在的问题 12-13
1.2 当前中国学生英语学习收效较低的症结之一——母语迁移和英语学习的关系 13-15
1.2.1 中英语言形式不同是形成英语学习的干扰 13-14
1.2.2 中英文化差别是形成英语学习的障碍 14-15
1.3 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 15-16
1.4 母语迁移理论的相关研究及评述 16-20
1.4.1 迁移的定义研究 16-17
1.4.2 国外母语迁移理论的研究及评述 17-19
1.4.3 国内母语迁移理论的研究及评述 19-20
1.5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结构——辨证看待母语迁移和英语学习的关系 20-23
2 在外语学习中母语迁移的影响 23-49
2.1 母语负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23-37
2.1.1 母语负迁移的理论依据 23-25
2.1.2 母语负迁移的语言形式 25-35
2.1.2.1 语音负迁移 25-26
2.1.2.2 词汇负迁移 26-29
2.1.2.3 句法负迁移 29-35
2.1.3 母语负迁移的文化语用形式 35-37
2.1.3.1 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同 35-36
2.1.3.2 文化习俗不同 36
2.1.3.3 价值体系不同 36-37
2.2 母语正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37-49
2.2.1 母语正迁移的研究意义 37-39
2.2.1.1 外语教学中不能排斥母语的作用 37-38
2.2.1.2 外语教学中母语帮助学习者形成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 38-39
2.2.2 母语正迁移的理论依据 39-43
2.2.3 母语正迁移的调查依据 43
2.2.4 母语正迁移的语言形式 43-46
2.2.4.1 语音正迁移 43-44
2.2.4.2 词汇正迁移 44-45
2.2.4.3 句法正迁移 45-46
2.2.5 母语正迁移的语用形式 46-49
3 如何在外语学习中充分调动母语正迁移的作用 49-62
3.1 语言形式上利用正迁移 49-51
3.1.1 语言方面 49
3.1.2 词汇方面 49-50
3.1.3 句法方面 50-51
3.2 在外语教学的不同阶段中抑制母语语言形式上的负迁移 51-54
3.3 如何在外语学习中利用母语文化正迁移 54-56
3.4 如何正确对待外语学习中的发展性错误(语内语言偏误 56-62
3.4.1 语言错误,一部分为发展性偏误,并非都是母语干扰的结果 56-60
3.4.1.1 错误分析的理论基础 57-58
3.4.1.2 产生语言错误的原因 58-60
3.4.2 如何纠正外语学习中的发展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