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热门单词:“寨卡病毒”用英文怎么说
翻译结果
寨卡病毒 用英文怎么说
Village card virus use how English say
B. 寨卡病毒是什么传播途径是什么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寨卡病毒主要内通过埃及伊容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皮疹、结膜炎或关节痛,极少引起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说白了,该病毒对胎儿/新生儿有较大的威胁
寨卡病毒最早于1947年在乌干达发现,目前寨卡病毒病主要流行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非洲、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等国家和地区。我国目前已有寨卡病毒病输入病例,在有伊蚊分布的地区存在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
C. 寨卡病毒的临床表现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另外少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黏膜溃疡和皮肤瘙痒。症状通常较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巴西塞卡疫情期间,有报道称寨卡病毒病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
2015年巴西的寨卡暴发流行中发现了很多小头畸形的新生儿(出生的新生儿头围与匹配的相同性别和孕龄的孩子比,低于平均值超过了两个标准差)。在2015年5月-2016年1月间,共报道4000例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分娩了小头畸形儿,与往年小头畸形的比例相比,上升了20倍。35例小头畸形新生儿的头颅CT及头颅超声提示存在弥漫性脑组织钙化,主要发生在侧脑室旁,薄壁组织旁和丘脑区域、基底节区域。皮质和皮质下萎缩造成的脑室萎缩也能见到。小部分婴儿出现关节挛缩,提示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对寨卡疫情开展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存有关联。然而,在解释婴儿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的关系之前仍需要做出更多调查。
D. 寨卡病毒病的临床表现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另外少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黏膜溃疡和皮肤瘙痒。症状通常较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巴西塞卡疫情期间,有报道称寨卡病毒病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
2015年巴西的寨卡暴发流行中发现了很多小头畸形的新生儿(出生的新生儿头围与匹配的相同性别和孕龄的孩子比,低于平均值超过了两个标准差)。在2015年5月-2016年1月间,共报道4000例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分娩了小头畸形儿,与往年小头畸形的比例相比,上升了20倍。35例小头畸形新生儿的头颅CT及头颅超声提示存在弥漫性脑组织钙化,主要发生在侧脑室旁,薄壁组织旁和丘脑区域、基底节区域。皮质和皮质下萎缩造成的脑室萎缩也能见到。小部分婴儿出现关节挛缩,提示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对寨卡疫情开展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存有关联。然而,在解释婴儿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的关系之前仍需要做出更多调查。
E. 寨卡 病毒是怎么回事
1张
寨卡病毒
本词条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网络名医网提供内容并参与编辑
语音播报,能听的网络!
立即收听
非洲的埃博拉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美洲就出现了一种虫媒病毒的暴发流行,这种虫媒病毒为寨卡病毒(Zika Virus)。2014年2月,智利在复活节岛发现了寨卡病毒感染的首位本土病例。2015年5月,巴西开始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疫情。截止2016年1月26日,有24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报道,其中22个在美洲,目前欧洲多国也有报道,有蔓延全球之势。
就诊科室
感染科
常见病因
寨卡病毒感染引起
常见症状
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
传染性
有
传播途径
通过蚊虫进行传播
时间轴寨卡病毒传播历程
16年02月29日 中国确诊第4例输入性病例 new
16年02月19日 已有36国报告确诊病例
16年02月19日
16年02月15日 中国确诊第2例输入性病例
16年02月14日 中国首例感染者痊愈出院
16年02月09日 中国确诊首例输入性病例
16年02月08日 江西上报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5年05月 巴西发现首例本地感染病例
2013年10月 法属波利尼西亚寨卡病毒暴发
2007年 密克罗尼西亚群岛暴发疫情
1968年 发现人感染寨卡病毒病例
推荐给好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20nm,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宿主不明确,主要在野生灵长类动物和栖息在树上的蚊子,如非洲伊蚊中循环。该病毒最早于1947年偶然通过黄热病监测网络在乌干达寨卡丛林的恒河猴中发现,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人群中发现。该病毒活动一直比较隐匿,仅在赤道周围的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寨卡病毒感染散发病例。
F. 寨卡病毒是什么
一.寨卡病毒从哪儿来?
寨卡病毒于1947年从非洲乌干达猴子血液里首先发现。1948年从该地区伊蚊身上分离出该病毒。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发现人感染寨卡病毒。
2006年以前,只发现14例寨卡病毒感染的散发病例。2007年曾在太平洋岛国暴发流行185例,此后发病地区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目前主要流行地区是美洲的24个国家和地区,非洲的佛得角,以及大洋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一些欧洲国家已经发现了少量的输入病例。目前台湾也发现了一例病人。
二.寨卡病毒如何传染?
主要是通过伊蚊的叮咬而传播。根据目前报告,该病也有可能通过输血和性接触传播。通过母婴传播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我国伊蚊分布较广,尤其是南方气候温暖潮湿地区,都是可能流行的高危地区。
三.寨卡病毒有什么危害?
大约80%的人感染以后没有症状,约20%的人会发病,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症状,大约一周以内就可以自愈。
很少有重症和死亡的病例。少数人可能出现神经系统或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
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四.我们需要紧张吗?
从国家疾病防控的角度,要重视。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完全没有紧张的必要。
首先,这个病毒在国内还没有发现,没有传染源。
其次,现在正值冬季,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不是伊蚊大量繁殖的季节,没有传播途径。
最后,即使万一感染了,症状也多半不严重,一周左右就好了,和普通感冒没有太大区别。
五.普通人应该如何应对?
如果有来自有来自流行病地区的患者,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孕妇以及计划怀孕的女性应该谨慎前往病毒流行的国家和地区。
在病毒流行地区生活应该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蚊虫叮咬。
近年来似乎隔三差五地就会出现一些原来没有听说过的病毒流行,不是因为现在的病毒越来越厉害了,而是因为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越来越先进,预防和监控网络越来越健全,信息传递效率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要重视,但完全不需要紧张。
我们有了更多、更先进的手段进行预警,把相关知识普及,才能把防控措施做在前,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疾病的侵害。
G. “寨卡病毒”用英语怎么说
寨卡病毒(Zika Virus)
H. 寨卡病毒 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病毒
以下内容引自Wikipedia:
寨卡病毒(英语:Zika virus, ZIKV,马新译作兹卡病毒,香港译作寨卡病毒,台湾译作兹卡病毒),是黄病毒科中之黄病毒属,经由埃及斑蚊传播,而使受斑蚊叮咬的人罹患寨卡病毒感染症(亦称寨卡热)[1]。该病毒最早在1947年于乌干达的寨卡森林中的猕猴体内分离出来,因而得名。依据基因型别分为亚洲型和非洲型两种型别,在中非、东南亚和印度等都有发现的纪录。过去只有少数人类病例的报导,直到2007年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雅蒲岛爆发群聚疫情,才对此疾病有较多的认识。
2015年起寨卡病毒疫情于中南美洲快速扩散,其中巴西甚至出现超过4,100例新生儿小头畸形,新生儿小头畸形被怀疑与寨卡病毒相关,世界卫生组织与美国政府都提出紧急因应措施[2]。
概述:
寨卡病毒与登革热,黄热病,日本脑炎和西尼罗河病毒有亲属关系。它会引发类似温和的形式的登革热的症状,由休息与症状治疗,目前还无法通过药物或疫苗来预防。寨卡病毒经由母亲传染给孩子,新生婴儿感染此病毒可能导致小头畸形,而成人感染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包括格林-巴利综合征亦可能有所关联。
在2016年1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布了受影响的国家名单,包括强化注意事项,建议孕妇考虑推迟旅行的旅行指南。其他国家的政府或健康部门也很快发出类似的旅行警告,而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萨尔瓦多,牙买加建议女性推迟怀孕,直到更多的人知道其中的风险。
寨卡病毒有包膜呈二十面体,就像是与它有亲属关系的其他病毒,并且具有不分段,单股正链RNA基因组。这是与斯庞德温尼病毒(Spondweni virus)密切相关的病毒,是斯庞德温尼病毒病毒进化枝两种病毒之一。
该病毒最早在1947年4月由黄热病研究所的科学家从被放置在一个笼子中的猕猴分离出,地点在乌干达,维多利亚湖附近的兹卡森林[3]。随后在1948年1月在同一地点,从非州斑蚊第二次被分离出来。在1952年当猴子出现发烧症状,研究人员从它的血清中分离出传播病原体,这是第一次描述为寨卡病毒。在1968年它首次从尼日利亚人分离出来。从1951年到1981年人类感染的证据是从其他非洲国家如中非共和国,埃及,加蓬,塞拉利昂,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以及在亚洲的部分地区,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都有报导。
寨卡病毒有非洲裔和亚洲裔两个谱系。演化学研究显示,在美洲蔓延的病毒与法属波利尼西亚的菌株密切相关。寨卡病毒的完整基因组序列已经公布。从最近序列调查初步结果,在公共领域发现了一个在非结构蛋白1密码子可能的变化,这可能会增加在人体中病毒复制的速度。
感染症状: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并不为人所知,但可能为几天。其病症与登革热等其它虫媒病毒感染相似,包括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眼窝痛以及头痛。这些症状往往较轻,持续2-7天[3]。
2013-2014年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了首起寨卡病毒病疫情,当时还同时出现了登革热疫情,国家卫生当局在此期间报告称,格林-巴利综合征出现非正常上升[3]。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身体免疫系统侵袭部分中枢神经系统而出现的病情。它可由多种病毒引起,并可影响任何年龄的人。尚不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该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肌肉无力,胳膊和腿酸麻。如呼吸肌受到影响,则可发生严重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受格林-巴利综合征影响的大多数人会痊愈,有些人可能会继续感到身体无力等[4]。
2015年在巴西出现的疫情中,当地卫生当局发现在普通民众中间发生的寨卡病毒感染有所上升,且在巴西东北部出生并患有小头症的婴儿数量出现增多情况。对寨卡疫情开展调查的机构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存有关联[3]。
传播方式:
主要是人被带有寨卡病毒的斑蚊叮咬后,经过约3-12天的潜伏期后,约五分之一感染者会发病出现症状。感染者在发病时期,血液中存在寨卡病毒,此时如再被病媒埃及斑蚊叮咬,病毒将在病媒埃及斑蚊体内增殖,约10天左右[5],病毒进入埃及斑蚊的唾液腺,就具有传播病毒的能力,而当埃及斑蚊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这个健康的人就会感染寨卡病毒。此外,也可能经由性行为[6]、垂直传染(在怀孕期间由母亲传染给胎儿)[7][8][3]而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该病毒有可能通过性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不过仍需更多研究以确认性传播是否为兹卡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 在2016年1月25号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Laura Rodrigues教授于2016年1月25号强调发展寨卡病毒疫苗的重要性,应该如同德国麻疹疫苗一样给予有生育计划的女性接种以防止怀孕时受到病毒感染而导致畸胎。在疫苗出现前,对于想要怀孕或已经怀孕的女性而言应该小心被蚊虫叮咬以及避免前往高风险的疫区[3]。
I. 寨卡病毒"毒力增强分子机制是什么
“寨卡病毒”是一种古老的虫媒病毒,最早于1947年分离于乌干达的Zika森林故而得名。在随后的数十年中,由于“寨卡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较为轻微,没有引起广泛关注。从2007年开始,“寨卡病毒”在东南亚地区和太平洋岛国不断出现较大规模暴发流行。2015年进入美洲以后,“寨卡病毒”感染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新生儿小头畸形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引发全世界的高度关注,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近年来,秦成峰团队联合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等单位科研人员协同攻关,在“寨卡病毒”致病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发现了一个位于“寨卡病毒”prM蛋白中的关键位点,单个氨基酸突变即可显著增强“寨卡病毒”的神经毒力,从病毒层面揭示了“寨卡病毒”感染导致小头畸形的分子机制。该研究成果,还在国际著名的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
据悉,小头畸形即小头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患者脑部发育不全,智力低下,终身不能生活自理,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016年以来,世界各国科学家围绕寨卡病毒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机制以及疫苗、药物等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寨卡病毒”究竟如何从一个无人关注的“普通”病毒,演变为可导致小头畸形的致命病毒,科学界一直缺乏合理的解释。
2016年“寨卡病毒”输入我国后,军事医学研究院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秦成峰团队立即开展科研攻关,先后从我国输入性病例体内分离获得了一系列不同来源的“寨卡病毒”,并通过与中科院遗传所许执恒课题组合作,成功建立了“寨卡病毒”的胎鼠动物模型,证实了“寨卡病毒”感染与小头畸形的直接关联。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他们首先在乳鼠上比较了不同来源寨卡病毒的神经毒力,结果发现2015-2016年期间分离自委内瑞拉、萨摩亚和马提尼克的寨卡病毒株的神经毒力均显著强于2010年柬埔寨分离株。尤为重要的是,在胚胎期13.5天的胎鼠模型中,委内瑞拉分离株导致胎鼠小头畸形的能力明显强于柬埔寨分离株,尤其在鼠神经前体细胞中,委内瑞拉分离株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更强,其导致的NPC增殖和分化异常更为严重。
J. 寨卡病毒的介绍
非洲的复埃博拉疫情还没有完全制结束,美洲就出现了一种虫媒病毒的暴发流行,这种虫媒病毒为寨卡病毒(Zika Virus)。2014年2月,智利在复活节岛发现了寨卡病毒感染的首位本土病例。2015年5月,巴西开始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疫情。截止2016年1月26日,有24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报道,其中22个在美洲,目前欧洲多国也有报道,有蔓延全球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