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浅谈在课改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法和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 口语教学却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本文通过分析交际能力的本质提出了口语学习的重要性及进行口语教学的策略方法。 关键字: 大学英语 口语 教学方法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和信息交流工具, 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促进对外交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 提高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界已经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培养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独立操作能力, 创新能力, 多向思维能力, 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成为外语教学面临的新挑战。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从1999 年5 月起开始实施大学英语口语考试, 旨在促进学生真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满足新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强口语教学,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努力方向。 一、交际能力概述 大纲明确提出: 语言是交际工具,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well Hymes 提出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 它是对20 世纪50 年代末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 提出的“语言能力”概念的一种修正。Hymes 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特点: ( 1) 可能性, 即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并在形式上成为可能, 相当于语言能力。( 2) 可行性, 即某种语言在实践中的可实施程度, 相当于语言的可接受性。( 3) 适当性, 即语言在特定环境中是否得体。( 4) 现实性, 即现实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在此基础上, 语言学家Canale 和Swain把交际能力概括为以下四方面的能力: ( 1) 语言功能, 也称为语法功能, 指掌握相关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能力。( 2) 社会语言能力, 即关于如何使语言运用得体的语用知识。( 3) 语篇能力或话语能力, 即组织连贯的话语而不是独立的句子的能力。( 4) 筹划会话能力, 即运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手段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从以上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 一个人语言掌握的好坏, 不仅在于他能否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 还在于他能否恰当使用语言。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相结合才完整构成交际能力。因此大学老师必须从语言本身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口语交际的特点 1. 直观性: 通常情况下, 进行口语交际的双方是面对面的, 双方都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举止和面部表情得到更多的非语言信息。 2. 及时性: 为了使交际顺利进行, 交际双方要及时向对方提供相关信息, 由于受到时间和交际者语言水平的限制, 讲话中容易出现一些用词不当或言不达意的情况。 3. 不可预知性: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 一方想要表达的内容另一方难以预料, 特别是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时这个特点更加突出。 三、目前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现状一: 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各大学都把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英语教学工作的目标和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标准。这导致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精读、泛读和听力课上。在精读课上, 老师强调语言知识的灌输, 往往偏重语法知识, 语言点, 文章结构和词汇教学, 学生则是忙着做笔记。泛读课上, 老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阅读文章后通过做选择题, 问答题等形式来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听力课上, 老师放录音, 学生做选择题、判断题、听写题, 接着老师给出答案并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根本无法参与课堂和开口说英语。 现状二: 应试教育的存在和高校对口语教学的重视不足引导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偏见, 认为只有英语专业的学生才有必要进行口语训练,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只要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 提高了阅读能力, 能看懂外文文献资料就可以了。就是这种错误心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四、改进口语教学, 提高交际能力的策略 1. 注重语音知识的传授, 打下坚实的口语基础。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所有语言都是由语音、词位、句法和语篇四大部分组成的。语音是语言的第一特征。只有通过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 人们才能够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我们对汉语的学习往往先从拼音入手, 掌握语言有声的方面。学一门外语也同样应从语音入手。只有当学生的口语能力是建立在扎实的语言基础上, 他们在进行口头交际时才有可能做到准确流利。所谓“准确”就是指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语法和用词恰当得体。“流利”是指在交际过程中运用英语灵活自如地进行交谈。教师首先应让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明白语音学习的意义,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在授课过程中, 对语音知识的要求并不局限于对48 个音标的正确发音, 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听力、精读课来解释连读、弱读、同化、不完全爆破等语音现象, 利用业余时间反复训练发音, 以便学生边学边练逐步纠正发音, 为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打下基础。 2. 扩充词汇量 不少学生由于词汇量不够, 常常在交际过程中找不到对应的词汇或表达法, 不能及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因而降低了交际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注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尽量用英语授课。教师用不同单词构成的句子讲解课文, 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直接思维的能力, 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新单词, 揣摩意近词之间的区别、联系, 理解单词或固定搭配的用法特点。这对于学生应对不同的交际对象和交际内容都是不无裨益的。 3. 传授文化背景知识, 消除表达障碍 每个国家和社会都有各自的文化, 而作为文化诸要素之一的语言必然受到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语言, 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的交流离不开文化背景。学习语言必须要注重文化差异。文化因素与语言教学相结合, 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外语学习者更好的运用语言, 提高外语交际能力。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可以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Floyd 和Carret 认为“外语教师应该是恰当的文化内容的传授者和获取文化背景知识的促进者。”老师在讲授课文内容时可以通过背景知识介绍、交流个人经验体会、对比中外文化差异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 使学生了解国外风土人情, 风俗习惯, 生活方式。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才能轻松自如的应对。反之,如果语言教学中忽视了文化差异, 学生在交流时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障碍, 影响交流的有效性。因此,在讲授语言的同时引入文化知识, 使两者水乳交融,相辅相成, 才能消除学生的表达障碍, 提高口语交流水平。 4. 通过阅读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许国璋先生说过:“阅读首先是吸收知识, 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吸收了语言。”大量的阅读, 广泛而深入地接触英语语言的实际, 想像虚拟的语言环境, 不断接受新语言材料的刺激, 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 积累各种语言信息, 与人交谈时才有可能应答自如。Krashen 认为: 输入必须是一种可理解的输入。这种可理解的输入应稍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 并且反复出现。所以阅读材料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文章篇幅不宜过长, 难度不应太大, 生词量控制在总词量的3%- 5%, 以便学生在复习、巩固大量已知语言材料的同时吸收、掌握部分刚刚了解的内容, 并自然地建构其个体语言体系。( 2) 阅读材料题材广泛, 体裁多样, 应涉及到新闻报道、名人介绍、风土人情、科普知识、文艺作品、民间传说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而且在交流中运用得当, 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 听说结合, 以听促说 根据Krashen 的第二语言系的理论, 在有大量语言输入的情况下, 才有可能得到语言输出。因此要提高输出口语能力, 就必须把语言输入放在首位。中国学生在中国学习外, 缺少习得汉语那样的自然环境, 要获得足够的语言输入, 仅靠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进行大量的听力训练, 获取尽可能多的语言信息, 通过大脑系统的加工处理, 将这些信息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材料, 才能更熟练的运用外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认知心理学认为, 说与写是在听和读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二级语言能力。听是理解, 说是表达。听是说的基础, 说是听得提高。听和说相辅相成, 所以口语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听力理解。先听后说可以使学生一开始就接受正确的语言现象,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熟悉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从而增强口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一方面听为说做准备,只有听懂了才可能有说的欲望; 另一方面说又反过来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教学实践证明, 正确地领会和理解是提高交际能力的前提, 是语言生成的基础。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语言生动活泼、口语性强, 内容新颖的听力材料要求学生复述。听过的内容, 只有用自己的话转述出来, 才能有效的实现知识的内化。此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演讲比赛、外语晚会, 组织小组讨论, 放映英语电影、电视节目等多种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创造一种多维立体的英语口语教学环境, 使学生置身于外语学习的海洋, 在海洋中自己学会游泳。 6. 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环境 语言习得理论理论指出人类是在自然环境下无意识的掌握母语的。而外语则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有意识的进行的。Chomsky 认为语言是说话人心理活动的结果。婴儿天生就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 对他们的语言错误无需纠正, 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会在成长过程中自己改正。Krashen 提出语言习得的关键是一个内化的过程, 即把语言的语法和语用规则内化, 成为大脑机制的一部分。他认为, 外语学习是受环境影响的。一是自然环境, 学习者通过与语言接触自然吸收, 这种学习是潜意识的。二是课堂环境,学习者在正规的课堂训练中学习语言, 这种学习是有意识的。所以Krashen 进一步指出, 外语教师的职责就是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习得语言的环境, 让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与运用目标语, 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习得这种语言。语言学家Little Wood 指出“课堂中的交际越真实, 越频繁, 自然环境学习和课堂环境学习的界限也就越模糊。”教师应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使课堂成为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场所, 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融入到交际活动中, 使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
B. 大学生在英语课外活动中的交际能力和学习策略范文
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计划性不够、自我评估不足、不能多渠道地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等 问题。由于课堂教学自身的局限性,大学生不可能通过有限的课堂学习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这就需要依靠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开展。而过度依赖教师则不易掌握适 合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因此,课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课外学习方式和策略的探讨就凸显其研究价值。而我国针对大学英语学习者课外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两者 之间关系的研究颇为缺乏。本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满足上述需要而进行的,其目的是促使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本研... 展开 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计划性不 够、自我评估不足、不能多渠道地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等问题。由于课堂教学自身的局限性,大学生不可能通过有限的课堂学习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这就需要依靠 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开展。而过度依赖教师则不易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因此,课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课外学习方式和策略的探讨就凸显其研究价值。 而我国针对大学英语学习者课外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颇为缺乏。本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满足上述需要而进行的,其目的是促使学生个性 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量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封闭式问卷,同时也辅以质性访谈的方式采集数据。运用SPSS18.0对量性数据进行描述性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 关系统计处理,对个人半开放式访谈资料进行定性分析,试图探讨:具有某些学习风格的大学生一般采用什么样的课外英语学习策略?采用某些学习策略的大学生又 具有什么样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与课外英语学习策略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学习风格与其课外英语学习策略的关系对英语课外自主学习和教学有哪些启示作用? 首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湖南省内抽取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长沙大学共5所院校,再对09级非英语专业学生抽取共计500个 样本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2份。其次,对问卷所得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找出倾向不同学习风格的受试在 学习策略使用情况上的异同,以发现学习风格与语言学习策略的相关性。最后,通过个别访谈,确定个体语言学习风格和课外学习策略以何种形式表现它们之间的相 互关系,以验证并修正从调查问卷得到的结论。 量性调查工具借助刘润清设计的适合中国大学生学习者特点的学习风格测量表(刘润清、戴曼纯,2003)。本研究用此问卷测量工具对研究对象的学习风格进行 统计分析,然后进行定性的文字讨论。从中获得如下发现:1)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倾向于视觉型、独立型、个体型、分析型、系统型、审视型学习风格。其 中,系统型和独立型为倾向最为显著的两种学习风格。2)受试者在课外对各项学习策略的使用率不高,尤其对认知策略和社会策略的使用率低。学习策略运用由高 到低分别为:补偿策略、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策略。3)学习风格倾向与课外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分析型、学习 风格使用的学习策略范围最广泛;实践型和听觉型的学习风格与社会交际策略有着正相关关系;外倾型学习者对练习和合作策略的最为偏爱;思维型学习者客观冷 静,长于逻辑分析,所以他们在语言学习中多用推理策略。直觉型学习者注重客观事物的联系和意义,因此喜爱总结语言规则的策略。判断型学习风格对学习者策略 选择的影响力最大。分析型学习风格的学习者对于组织、结构、计划和系统性的自然偏好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于元认知策略的选择。视觉型、听觉型学习者对练习策略 的偏爱。 最后,笔者着重议论从该研究发现中所获得的启示及教学建议,首先议论的是学习风格对课外英语学习策略的影响,其次是议论如何做到英语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的统一,即两者的有效搭配来促进英语学习的效果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收起
C. 怎样实施有效的口语教学策略 英语论文
怎样实施有效的口语教学策略
在英语教学中,要培养的无非就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英语口语在英语学习中就是“说”的技能,“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语言交流的效果以及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信心.口语是人的第一张名片,张口说出一句话就能让别人在心里给说话人定了位.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在口语方面的能力非常薄弱,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大部分人学习英语口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做出了简要的论述.
一、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1.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课堂组织中使用语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存在部分教师在听说方面不达标
的情况.再者就是部分教师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素养不够,缺乏人格魅力和语言的感染力,没能很好地鼓动学生“开口说话”.英语教学的发展形势敦促每位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使自己的教学素养不断适应英语口语教学的发展新形势.
2.学生心理障碍
学生口语学习的效果直接受到自身心理素质的影响,积极的心理能帮助学生进步.而很多学生在口语学习的过程中心理障碍严重,有口语焦虑症,开口说的时候会有紧张、惧怕情绪,害怕说错,害怕被取笑.这种消极的心态会让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热情消失殆尽.所以,鼓舞学生的士气,突破心理障碍大胆说出来是口语教学的首要任务.
3.学生发音不标准
在学习口语的过程中,发音极为重要,不标准的发音往往让人表达不清楚、不准确、不清晰.语音语调不规范,说出来的英语往往让人难以明白,使人费解.
4.教师对学生的训练无法达到当地的考试听说能力要求
在本省的高考中,英语方面的听说能力要求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能够达到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想法,做到语音、语调自然,语言运用得体等,但很显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往往达不到这个层次.
二、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1.激起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欲望
一门语言的学习就是要敢于说出来,英语学习不能是哑巴英语,教师要用自己的魅力,尽最大的努力激起学生想说的欲望.
2.营造英语的氛围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量使用母语”的教学原则.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耳濡目染,教师多用英语会起到一定的示范、指导作用.课堂上可多采用小组形式,多给学生创造英语交流的机会.
3.对学生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灌输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交际的工具,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如果学生光有语言知识能力而没有文化背景知识的支撑,那就是不懂文化,就不会真正领会语言,在口语表达过程中也会很习惯地用自己所掌握的本国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去思考问题.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对于跨文化语用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特别是我们国家同西方国家在文化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思维上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在教学生口语表达的同时必须灌输学生关于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口语表达的时候懂得如何去规范自己的英语话语而不至于闹笑话,让学生体会不同文化的语用差异,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为更好地进行口语表达打好基础.
D. 论述题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口语交际训练和语言表达训练不一样。口语交际是有交流对象的,不同的交流内内容,不同的交流环容境,应该注意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讲话方式;此外,口语交际的训练,是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学到的语言,怎样更得体的应用于生活实际。基于这两点,我认为,评课时要评介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是否到位,指导学生语言运用是否到位。当然,我的想法不一定对,仅供参考。噢 还有就是,我现在学的ABC天卞英语的外教和我们说过 就是想征服英语应该是不费力地!必须有个恰当的学习情境及闇练口语对象,这取决于外教资质 标准口音很重要,不间断天天练习口语 1v1个性化学习才可以有很.好.的进步幅度;学习后同样要重复温习课堂音频,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实在是真的无口语交谈的人的情况,那么就上 VOA或沪江拿到课余学习材料练习 多说、多练、多问、多听、多读 短时间口语能力会提高起来,学习成长是必定迅速明显的!
E. 英语口语交际策略基础篇43页
噢 顺便一提,我目前上的ABC天芐欧美外教英语中心的教师要我明白 事实上想将英语学好很简单的..必须需要个适宜的学习情境及闇练口语对象 重点就是老师教学经验,纯正欧美口音(非东南亚)非常重要 保持每日口语学习 1 on 1个性化学习才可以有最.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后仍要重复温习课程录音音频,好巩固知识点!若真的是没人帮忙的状况下,只能去 VOA或爱思获取课外学习资料练习,多说多问不知不觉的口语能力会提高起来 学习成长肯定会快速显着的;爱心提示:也可以网络参考【张晞珝的出国之路】参考一下别人的学习方法。明确的学习方向有了,就要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方法得当的话既省时省力也省。有人怪口语上不去是没有语言环境。出国到英语国家?到英语角?找讲英语的老外单练?让我们分别来看看这几个方面。1、到英语国家能到英语国家去练习英语,直接与英语本族人交流当然是最佳的选择,但能够这样做的人为数并不多。有的人在英语国家生活了几年乃至十几年,照样说不好英语。如果学习方向和方法得当,不去英语国家一样可以学好英语。关键在于解决跟谁学,学什么,怎么学这几个问题。此外,学以致用,学习和练习有机地结合,并持之以恒才有效果。学到的技能如果不大量练习,久而久之一定会忘记。、到英语角如果去英语角的目的是学习就不对了。其实应该把那里当作练习英语表达的地方,在那里充分展示自己,建立起说英语的信心,锻炼自己与不同的人说英语的胆量和能力。去那里要的是一种志同道合的氛围。如果没有时间去,你还可以自言自语,把自己想象成两个人在对话。、找老外单练除非是训练有素的语言教师,一般的英语老外惟一的用处是:作为你操练口语的“活靶子”,把自己学到的说话内容在英语老外身上得以验证。不要期望一般的英语老外会对你口语方面有什么好的指点,不建议你跟老外谈语法,谈语言学习规律。、找口语学习学英语口语如果从练发音(对腔和调进行大量练习)都需要专业的老师指导,而系统的口语学习和主题练习很有必要,这些都是自学、英语角以及找老外学习所得不到的指点。如有时间和资金支持,人数少、课程体系完善以及好的师资对口语的帮助会很有效。1.多读、多练。在阅读英语文章的过程中,试着大声读出声来。.多听一些英文歌,可以随着唱.可以找几个喜欢英语的朋友一起联系口语,用英语对话.在平时说完中文的时候可以试着想一想这句话用英语这么说?.给家用电器贴上英语标签,看到它时读读.多背单词,单词是基础.看美剧 练口语希望上述对你有帮助!也可以网络参考【张晞珝的出国之路】参考一下别人的学习方法。谢谢采纳!Good luck to you !!
F. 求 英语口语交际策略(提升篇)的mp3
你可以去一些网站看看有没有师兄师姐分享的资料,像小马过河,你可以去看看有没有你找的信息,希望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G. 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内容摘要: 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法和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 口语教学却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本文通过分析交际能力的本质提出了口语学习的重要性及进行口语教学的策略方法。 关键字: 大学英语 口语 教学方法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和信息交流工具, 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促进对外交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 提高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界已经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培养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独立操作能力, 创新能力, 多向思维能力, 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成为外语教学面临的新挑战。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从1999 年5 月起开始实施大学英语口语考试, 旨在促进学生真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满足新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强口语教学,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努力方向。 一、交际能力概述 大纲明确提出: 语言是交际工具,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well Hymes 提出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 它是对20 世纪50 年代末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 提出的“语言能力”概念的一种修正。Hymes 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特点: ( 1) 可能性, 即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并在形式上成为可能, 相当于语言能力。( 2) 可行性, 即某种语言在实践中的可实施程度, 相当于语言的可接受性。( 3) 适当性, 即语言在特定环境中是否得体。( 4) 现实性, 即现实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在此基础上, 语言学家Canale 和Swain把交际能力概括为以下四方面的能力: ( 1) 语言功能, 也称为语法功能, 指掌握相关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能力。( 2) 社会语言能力, 即关于如何使语言运用得体的语用知识。( 3) 语篇能力或话语能力, 即组织连贯的话语而不是独立的句子的能力。( 4) 筹划会话能力, 即运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手段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从以上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 一个人语言掌握的好坏, 不仅在于他能否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 还在于他能否恰当使用语言。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相结合才完整构成交际能力。因此大学老师必须从语言本身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口语交际的特点 1. 直观性: 通常情况下, 进行口语交际的双方是面对面的, 双方都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举止和面部表情得到更多的非语言信息。 2. 及时性: 为了使交际顺利进行, 交际双方要及时向对方提供相关信息, 由于受到时间和交际者语言水平的限制, 讲话中容易出现一些用词不当或言不达意的情况。 3. 不可预知性: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 一方想要表达的内容另一方难以预料, 特别是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时这个特点更加突出。 三、目前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现状一: 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各大学都把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英语教学工作的目标和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标准。这导致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精读、泛读和听力课上。在精读课上, 老师强调语言知识的灌输, 往往偏重语法知识, 语言点, 文章结构和词汇教学, 学生则是忙着做笔记。泛读课上, 老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阅读文章后通过做选择题, 问答题等形式来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听力课上, 老师放录音, 学生做选择题、判断题、听写题, 接着老师给出答案并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根本无法参与课堂和开口说英语。 现状二: 应试教育的存在和高校对口语教学的重视不足引导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偏见, 认为只有英语专业的学生才有必要进行口语训练,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只要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 提高了阅读能力, 能看懂外文文献资料就可以了。就是这种错误心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四、改进口语教学, 提高交际能力的策略 1. 注重语音知识的传授, 打下坚实的口语基础。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所有语言都是由语音、词位、句法和语篇四大部分组成的。语音是语言的第一特征。只有通过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 人们才能够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我们对汉语的学习往往先从拼音入手, 掌握语言有声的方面。学一门外语也同样应从语音入手。只有当学生的口语能力是建立在扎实的语言基础上, 他们在进行口头交际时才有可能做到准确流利。所谓“准确”就是指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语法和用词恰当得体。“流利”是指在交际过程中运用英语灵活自如地进行交谈。教师首先应让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明白语音学习的意义,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在授课过程中, 对语音知识的要求并不局限于对48 个音标的正确发音, 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听力、精读课来解释连读、弱读、同化、不完全爆破等语音现象, 利用业余时间反复训练发音, 以便学生边学边练逐步纠正发音, 为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打下基础。 2. 扩充词汇量 不少学生由于词汇量不够, 常常在交际过程中找不到对应的词汇或表达法, 不能及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因而降低了交际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注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尽量用英语授课。教师用不同单词构成的句子讲解课文, 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直接思维的能力, 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新单词, 揣摩意近词之间的区别、联系, 理解单词或固定搭配的用法特点。这对于学生应对不同的交际对象和交际内容都是不无裨益的。 3. 传授文化背景知识, 消除表达障碍 每个国家和社会都有各自的文化, 而作为文化诸要素之一的语言必然受到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语言, 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的交流离不开文化背景。学习语言必须要注重文化差异。文化因素与语言教学相结合, 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外语学习者更好的运用语言, 提高外语交际能力。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可以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Floyd 和Carret 认为“外语教师应该是恰当的文化内容的传授者和获取文化背景知识的促进者。”老师在讲授课文内容时可以通过背景知识介绍、交流个人经验体会、对比中外文化差异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 使学生了解国外风土人情, 风俗习惯, 生活方式。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才能轻松自如的应对。反之,如果语言教学中忽视了文化差异, 学生在交流时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障碍, 影响交流的有效性。因此,在讲授语言的同时引入文化知识, 使两者水乳交融,相辅相成, 才能消除学生的表达障碍, 提高口语交流水平。 4. 通过阅读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许国璋先生说过:“阅读首先是吸收知识, 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吸收了语言。”大量的阅读, 广泛而深入地接触英语语言的实际, 想像虚拟的语言环境, 不断接受新语言材料的刺激, 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 积累各种语言信息, 与人交谈时才有可能应答自如。Krashen 认为: 输入必须是一种可理解的输入。这种可理解的输入应稍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 并且反复出现。所以阅读材料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文章篇幅不宜过长, 难度不应太大, 生词量控制在总词量的3%- 5%, 以便学生在复习、巩固大量已知语言材料的同时吸收、掌握部分刚刚了解的内容, 并自然地建构其个体语言体系。( 2) 阅读材料题材广泛, 体裁多样, 应涉及到新闻报道、名人介绍、风土人情、科普知识、文艺作品、民间传说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而且在交流中运用得当, 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 听说结合, 以听促说 根据Krashen 的第二语言系的理论, 在有大量语言输入的情况下, 才有可能得到语言输出。因此要提高输出口语能力, 就必须把语言输入放在首位。中国学生在中国学习外, 缺少习得汉语那样的自然环境, 要获得足够的语言输入, 仅靠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进行大量的听力训练, 获取尽可能多的语言信息, 通过大脑系统的加工处理, 将这些信息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材料, 才能更熟练的运用外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认知心理学认为, 说与写是在听和读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二级语言能力。听是理解, 说是表达。听是说的基础, 说是听得提高。听和说相辅相成, 所以口语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听力理解。先听后说可以使学生一开始就接受正确的语言现象,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熟悉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从而增强口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一方面听为说做准备,只有听懂了才可能有说的欲望; 另一方面说又反过来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教学实践证明, 正确地领会和理解是提高交际能力的前提, 是语言生成的基础。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语言生动活泼、口语性强, 内容新颖的听力材料要求学生复述。听过的内容, 只有用自己的话转述出来, 才能有效的实现知识的内化。此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演讲比赛、外语晚会, 组织小组讨论, 放映英语电影、电视节目等多种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创造一种多维立体的英语口语教学环境, 使学生置身于外语学习的海洋, 在海洋中自己学会游泳。 6. 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环境 语言习得理论理论指出人类是在自然环境下无意识的掌握母语的。而外语则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有意识的进行的。Chomsky 认为语言是说话人心理活动的结果。婴儿天生就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 对他们的语言错误无需纠正, 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会在成长过程中自己改正。Krashen 提出语言习得的关键是一个内化的过程, 即把语言的语法和语用规则内化, 成为大脑机制的一部分。他认为, 外语学习是受环境影响的。一是自然环境, 学习者通过与语言接触自然吸收, 这种学习是潜意识的。二是课堂环境,学习者在正规的课堂训练中学习语言, 这种学习是有意识的。所以Krashen 进一步指出, 外语教师的职责就是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习得语言的环境, 让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与运用目标语, 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习得这种语言。语言学家Little Wood 指出“课堂中的交际越真实, 越频繁, 自然环境学习和课堂环境学习的界限也就越模糊。”教师应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使课堂成为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场所, 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融入到交际活动中, 使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