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语阅读 > 英语文化对比阅读下

英语文化对比阅读下

发布时间:2021-02-11 00:12:58

❶ 中英文语言文化对比

中国人心里有这样一种成见;认为汉语迟早要被英语所淘汰。记得有一次,大概是胡野碧在辩论时干脆把它清楚地说了出来。前几天‘世纪大讲堂’请了一位学者李锐也认为全球化的结果是让英语统治世界。只有阮次山在一次‘大时代,小故事’中谈到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但是,他又提出一个问题;既然由于汉语使用了‘声’使得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那么,由于广东话中的声比普通话多,是不是广东话的思维速度比普通话更快呢?我的回答是,广东话虽然使用的声调多于普通话,但是,广东话有两个缺点,第一、它的文字规划得不好,文字表达欠佳,且有闭音节的声音存在。第二、它的声音利用率不高,普通话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和四声,连乘的结果是2900个声音,但是能够被利用的是2500个,而真正被用到普通话中的仅1200个。广东话有九声,即使它的声母和韵母与普通话一样多,那么它实际使用的声音也应该是普通话的两倍多才对,但是,广东话中实际使用的声音仅有1500个,与普通话相差不多,而它的利用率比普通话小了几乎一倍。利用率小,就说明难学。因为同样的一个声母或韵母,每次的使用实际上也是一种练习的过程,利用率高的声母或韵母必然容易记忆、容易掌握。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凡是常用的语言元素,包括声母、韵母、汉字和单词等到,越是经常使用的越容易掌握。语言的好坏其实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不是能够用很少的记忆来掌握,第二、是不是能够在有生之年掌握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知识?用一句极限的话来讲应该是:最好的语言是不学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又最多的语言,或者说,学少而知多的语言。

英语与普通话相比则不同,国际音标中,英语有20个元音和20个辅音,所以英语的声音种类不会超过20×20=400个;反过来说,不在这四百个声音之内的任何声音都不被英语所承认,或者被认为是不正确的发音;这里所说的不是‘音节’。比较一下就会看出,汉语的发音种类是英语的3倍,两者的比值远大于广东话与普通话的比值。

下面要说一下,为什么声音种类越多,思维速度就越快。这个问题,去年我在‘北大中文’论坛讨论了一个月才使大家弄清楚,在这里我希望尽量说得简单。假设有一个仅会发两种声音的人,具体地讲,他就会发a和b两个音。根据电脑的理论,我们知道,他用这两个符号依然可以表达整个世界。再假设,世界上仅有400种事物需要表达,那么,一个英国人可以用每一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而仅会发两个声音的人,有时就不得不用九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因为二的九次方才大于400。比如,英国人用‘i’代表‘我’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可能要用abbababba代表‘我’这个概念。一般人每发一个声音大约需要消耗四分之一秒的时间。比较两者就会看出,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不但表达得慢,而且还费力气。在表达‘我’这个概念的时候,英国人使用四分之一秒的时间,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使用了二又四分之一秒。如果两个人总以这样的比例生活一辈子,他们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将是它的反比9:1。实际的情况中,最明显的是日语与汉语的对照,我们知道,日语使用了100种不同的声音,而汉语使用了1200种声音,因此很多汉字让日本人一念就必须用两个或者三个声音来表达。我们假设日语中所有的字都用两个声音来表达,那么岂不是说,日本人一生所能够享受到的信息仅仅是中国人的一半吗?我曾经思考过,这是不是与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伟大的思想家有关。我们知道,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心里说的过程,如果在说话时表达得快,那么,思维的速度也应该跟着快。具体的例子是赵元任曾经比较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乘法口诀的速度,汉语使用了30秒,而英语使用了45秒。因此,如果两个人同时用英语和汉语来背诵的话,到了30秒的时候,汉语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语使用者则一定到不了这里,说不定,他想到的仅仅是七七四十九。这就证明了使用发音种类多的语言比使用发音种类少的语言思维速度快。这一点曾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至于思维速度快是否就代表聪明这个问题是被很多学者所承认的。

❷ 语文课外阅读和英语的水平如何提高

有时候语文多做阅读题还是有用的,因为答题的模式一般都是一样的
你可以先做一遍题 然后对照答案 不要看过一遍答案就过去了
看答案的时候要想 为什么标准答案是这样的 自己的答案有哪一方面不一样或者欠缺的
多思考一下标准答案的思路是什么样子的 跟着它走
多做一些题之后你就会发现好多题的问法可能不一样 但是答案的套路都是一样的
久而久之 就会看到一个题就知道应该怎么答 从哪一方面答题会给分 这是我们语文老师给我们讲的 确实是蛮有用的
而且答题的时候 最好阅读的时候边读边划下来重点词重点语句
比如有的说明文里的 “首先 然后 再而”这种词语 有助于你的分析
还有比如记叙文里得一些动词 划下来还是比较好理解的 一般阅读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答案
所以划下来重点语句是很有用的

对于英语来说 如果光看语法看一会就回头大了
因为英语的语法是很难的 毕竟很枯燥无味 多看一会就烦了
所以其实不必要刻意的学语法 我觉得多背诵还是很有用的
把自己喜欢的英语文章来背一背 或者课文背一背
听英语听力也是很好的方式 每天听15分钟 哪怕你是在干别的事情
把录音放到旁边都比不听要好得多 听听力不仅提高你的听力 也提高你的英语水平
也可以边听便跟着读 读得多了 语感也就多了 语法这种东西记下来是很难的
多听多读多背英语也是会好的 就像我们中国人学中文也没有记语法 就是听得多了 读得多了就会了
我也推荐可以去多看看美国电影 对英语也是有帮助的

下来也没什么说的了 希望这些对你可以有帮助,

❸ 母语和第二语言阅读的文化差异与认知体系 用英语翻译怎么说

The difference of culture and cognitve system between native language and second language.OK?

❹ 英语系毕业论文题目 文化方向 麻烦多给几个题目 个人比较想写跟神话有关系的题目 谢谢

79. 浅析中西鬼文化 (字数:6755.页数:19 )
80. 建构主义理论下计算机辅助大学英语视听说——以 英语专业为例 (字数:7471.页数:24 )
81. 论英语和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内涵 (字数:8111.页数:22 )
82. 信达雅在旅游宣传资料翻译中的应用 (字数:6771.页数:19 )
83. 英汉植物词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 (字数:6440.页数:18 )

84. 影视翻译的特点及技巧—阿甘正传个案研究 (字数:6957.页数:21 )
85. 美国和中国感恩文化的精髓:合格公民的必备素质 (字数:6097.页数:17 )
86. 先进的英语阅读理念与英语快速阅读的关系 (字数:6737.页数:21 )
87. 透过广告创意看中西文化差异 (字数:6481.页数:19 )
88. 从“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字数:6208.页数:18 )
89. 以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字数:6437.页数:18 )
90. 教师的课堂情感表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关键性作用 (字数:5729.页数:18 )
91. 性别差异在日常英语词汇和句法中的体现 (字数:5414.页数:18 )
92.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与对策 (字数:6381.页数:19 )
93. 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 (字数:6381.页数:19 )
94. 关联理论的语境价值与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力理解 (字数:6259.页数:19 )
95. 比较中西方礼仪差别 (字数:5626.页数:17 )
96. 英汉数字词语认知比较研究 (字数:7916.页数:21 )
97. 商标英语的语言特点 (字数:8656.页数:31 )
98. 英语演讲中的修辞手法 (字数:8137.页数:23 )
99.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的应用 (字数:12712.页数:37)
100. 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 (字数:8097.页数:26 )

可&联[系>Q——Q:13....6.........后面输入....775
..........接着输入12......5
Q——Q空间里有所有内容。

❺ 求大神们 新标准大学英语文化阅读4课文翻译 急用

Unit1享受幽默——什么东西令人开怀?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会发笑、很开心,古今中外都一样。这一现象或许同语言本身一样悠久。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会使一个故事或笑话让人感到滑稽可笑的呢?我是第一次辨识出幽默便喜欢上它的人,因此我曾试图跟学生议论和探讨幽默。这些学生文化差异很大,有来自拉丁美洲的,也有来自中国的。我还认真地思考过一些滑稽有趣的故事。这么做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喜好。为什么听我讲完一个笑话后,班上有有些学生会笑得前仰后合,而其他学生看上去就像刚听我读了天气预报一样呢?显然,有些人对幽默比别人更敏感。而且,我们也被发现有的人很善于讲笑话,而有的人要想说一点有趣的事却要费好大的劲。我们都听人说过这样的话:“我喜欢笑话,但我讲不好,也总是记不住。”有些人比别人更有幽默感,就像有些人更具有音乐、数学之类的才能一样。一个真正风趣的人在任何场合都有笑话可讲,而且讲了一个笑话,就会从他记忆里引出一连串的笑话。一个缺乏幽默感的人不可能成为一群人中最受欢迎的。一个真正有幽默感的人不仅受人喜爱,而且在任何聚会上也往往是人们注意的焦点。这么说是有道理的。甚至有些动物也具有幽默感。我岳母从前经常来我们家,并能住上很长一段时间。通常她不喜欢狗,但却很喜欢布利茨恩——我们养过的一条拉布拉多母猎犬。而且,她们的这种好感是相互的。布利茨恩在很小的时候就常常戏弄外祖母。当外祖母坐在起居室里她最喜欢的那张舒适的椅子上时,布利茨恩就故意把她卧室里的一只拖鞋叼到起居室,并在外祖母刚好够不到的地方蹦来蹦去,一直逗得外祖母忍不住站起来去拿那只拖鞋。外祖母从椅子上一起来,布利茨恩就迅速跳上那椅子,从它那闪亮的棕色眼睛里掠过一丝拉布拉多式的微笑,无疑是在说:“啊哈,你又上了我的当。”典型的笑话或幽默故事由明显的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铺垫(即背景),接下来是主干部分(即故事情节),随后便是妙语(即一个出人意料或令人惊讶的结尾)。如果这个妙语含有一定的幽默成分,这个笑话便会很有趣。通常笑话都包含这三部分,而且每部分都必须交代清楚。如果讲故事或笑话的人使用听众都熟悉的手势和语言,则有助于增强效果。我们可以对幽默这种娱乐形式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究竟是什么使一个有趣的故事或笑话令人发笑。举例来说,最常见的幽默有以下几种,包括了从最显而易见的幽默到比较微妙含蓄的幽默。“滑稽剧”是最明显的幽默。它语言简单、直截了当。常常以取笑他人为乐。说笑打闹这种形式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滑稽说笑演员和小丑的惯用技巧。它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喜爱。几乎本世纪的每个讲英语的滑稽说笑学员都曾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说过下面这则笑话。一位男士问另一位男士:“昨晚我看到的那位和你在一起的夫人是谁?”这个笑话的幽默之处在于第二位男士说他的妻子不是一位夫人,也就是说她不是一个高雅的女人。这个笑话并没有因为经常讲而变得不再那么好笑。由于这是一个经典笑话,观众都知道要说什么,而且因为大家对这个笑话很熟悉而更加珍爱它。中国的相声是一种特殊的滑稽剧。相声中两名中国喜演员幽默地谈论诸如官僚主义者、家庭问题或其他一些有关个人的话题。相声随处都能听到,无论是在乡村的小舞台上,还是在北京最大的剧院里,抑或在广播、电视上。它显然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一种传统的幽默形式。“文字游戏”不像滑稽剧那样浅显,它是因语言的误用或误解而引人发笑。我特别喜欢的一个例子是三位年长的绅士在英国乘火车旅行的故事。当火车慢慢停下来时,第一位绅士问道:“这是wembley(温布利)吗?”“不,”第二位绅士说:“是Thursday(星期四)。”“我也是,”第三位说道,“让我们下车喝杯啤酒吧。”我们知道上了年纪的人往往耳背,因此会把wembley(温布利)听成了Wednesday(星期三),把Thursday(星期四)听成了thirsty(渴了),这样一来就为第三位老人的妙语做好了铺垫。著名的中国漫画家和幽默家丁聪便是一位文字游戏大师。在他的一幅幽默漫画中,一位老师说:“你为什么一字不改地抄别人的作业?”那位年轻的学生回答道:“我没有一字不改地抄。我把作业上的名字改成自己的了。”在丁聪的另一幅经典画里,一位生气的父亲问道:“告诉我,1加2等于几?”儿子说:“我不知道。”这位不耐烦的父亲接着说道:“比方说,你、你妈妈和我,我们加起来一共是几个,傻瓜?”儿子得意地回答道:“是三个傻瓜。”这些故事无论是漫画还是笑话,是由演滑稽剧的喜剧演员说还是由搭档的相声演员讲,都为各地人们所喜爱。人们喜爱这些有趣的故事,因为它们贴近现实生活,而且里面那些出人意料的妙语十分有趣。双关语是一种更微妙的文字游戏。它使用的技巧是利用发音相似的词或同一个词的不同意思。有些批评家认为双关语是最低级的幽默,但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双关语与其他形式的幽默相比需要更细微、更巧妙的语言技巧;然而,简单的双关语甚至很小的孩子也能利用。例如,谜语或脑筋急转弯问题常使用双关语做铺垫、制造故事情节,而且地是用在妙语部分。双关语是我最早懂得的幽默。记得大约在五岁时我听到了下面这人谜语。一个人问:“什么东西整个儿是黑的、白的和红的?”另外一个人通常猜不出来,于是问道:“我不猜了。是什么呀?”出谜语的人回答:“是报纸。”如果你知道在英语中“red(红色)”和“read(读)”的读音一样但意思完全不同,答案就很明显了。DOUBLEENTENDRES(法语中的“一语双关”)是双关语的特殊形式,其中的词或短语有双重意思。两个意思往往很不相同,一个比较恰当,另一个往往比较粗俗——但并不是总是这样。我喜欢那个关于一位中学教师和校长因看见学生在学校操场上接吻而感到担心的故事。故事并不过火。那位教师对学生们说:“我和校长已经决定停止在学校操场上接吻。”听到笑声,她意识到她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于是补充说:“我的意思是不能再在我们的鼻子底下发生接吻这样的事了。”当然,这个解释并没有纠正她的第一句话,反而使这个笑话的双重含义变得更加好笑。一些专业的幽默家认为如今的幽默大多缺乏智慧,不够巧妙。他们不喜欢的幽默中过多使用有色情意味或粗俗的语言,而且觉得大多数幽默家缺乏创造性。的确,现在有些幽默令人震惊,但我认为这不是幽默的过错。幽默本身是活泼健康的,它还会继续生存下去,只因为每天都有有趣的事情发生。一些有幽默感的人会看到、听到这些有趣的事情。并把它们编成妙趣横生、令人开心的笑话和故事。Unit2便笺的力量我当体育编辑,最早是为蒙彼利埃(俄亥俄州)的《企业导报》工作,当时我很少收到体育迷的来信。因此,一天早晨放在我桌上的一封来信把我吸引住了。打开来信,我看到了下面的话:“关于老虎队的述评很不错,再接再厉。”签名的是体育编辑堂*沃尔夫。当时我只有十几岁(为每一竖栏写一英寸文字,稿酬总计达15美分),因此他的话最鼓舞人心了。我把这封信一直放在书桌的抽屉里,后来它的边角都卷起来了。每当我怀疑自己不是当作家的料时,重温一下堂的便笺,就又会树起信心来。后来,我逐渐对堂有所了解,知道给各行各业的人写快捷而鼓舞人心的便笺是他养成的习惯。他告诉我说:“当我使别人充满信心时,自己也感觉好极了。”因此毫不奇怪,他的朋友圈子就像附近的伊利湖那么大。去年他去世了,享年75岁。电话与悼函像潮水般涌向报社,都来自于曾经得到过他的激励(文字)的人们。多年来,我努力效仿堂以及我的其他朋友,他们关心别人,常写一些鼓舞人心的话语,因为我觉得,他们这样做是很有意义的。在这样一个习惯于冷漠、无动于衷的世界上。这种便笺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安慰。我们都时不时地需要鼓励,大家知道几行赞扬的话会改变一个人的一天,甚至一生。那么,这些激励人心的便笺的作者为什么寥若晨星呢?我猜想很多人回避写,是因为他们太看重人们的看法。他们担心会被误解,怕别人觉得他们自做多情或者言不由衷。还有,写也要花时间,远不如打电话方便。当然打电话的缺点是:说过的话留不住。而一张便笺使我们的良好意愿显得更加珍贵。便笺是白纸黑字记录在案的东西,而且我们写下的字可以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并珍藏起来。尽管写便笺会多花一些时间,但一些非常忙的人也会在这么做。其中包括乔治*布什。有人说,他政治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那枝随时准备写字的笔。这是怎么回事呢?在他整个职业生涯中,每次与人们接触之后,他几乎都随后写封信,内容亲切——一句赞美之辞,一行表扬的话,或一段感谢语。他不仅写给朋友和同事,还写给萍水相逢的人以及完全陌生的人——比如那位借伞给他的人,后来收到他热情的赞扬信,感到很惊讶。那些通常做作的公司高层经理们,其领导作风只能被形容为强硬、冷漠、脱离群众。甚至这些人也开始学习写便笺去鼓舞人心,且从中获益匪浅。康纳德*彼得森,福特公司的前主席,把每天写便笺鼓励同事当作一件日常工作。该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走出低谷取得成功主要是他的功劳。“我只不过匆匆地在备忘录或信的角上写一些鼓舞人心的话,然后传递出去,”他说道。“每天最重要的一段时间,就是鼓舞那些为你工作的人的那10分钟。”“太多的时候,”他说,“那些我们真正喜欢的人并不知道我们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太多的时候,我们会以为,我并没有说过什么批评的话,为什么非得去说好话呢?我们忘了,人类需要正面的肯定或鼓励——事实上,我们靠这个取得进步,获得成功!”怎样才能写出振奋精神、温暖人心的信呢?只需要我们愿意表达我们的赏识。写这种便笺的高手都具有我所谓的“4S”技巧。1)真诚(sincere)。没人要听虚假的赞美。2)简短(short)。如果不能用三句话表达出你的意思,你很可能过火了,写得太长。3)具体(specific)。赞扬一位业务伙伴“演讲精彩”太笼统含糊;告诉他“关于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策略讲得很精彩”才是一语中的。4)自然(spontaneous)。这使得便笺充满了生气,洋溢着热情,并使读者的心灵长久地感受这种生气和热情。当你非得到处找写信用品时,写出来的东西就难以自然,因此我总是把纸、信封和邮票放在手边,甚至在旅行时也是如此。信封便笺不需要很花俏,重要的是要表达的思想。Unit3从文化角度看性别角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无数次地证实了这样一个事实:构成男子阳刚之气和女子阴柔之气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行为、情感、和兴趣都既是遗传又是文化熏陶的结果。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学会了细微的行为举止,数量之多数以百计,这一切都带有文化的烙印,成了他们性别特征的一部分。有些行为举止是直接学到的。也就是说,别人教孩子如何恰如其分地行事,男有男的规矩,女有女的标准。另一些跟性别有关的具体举止是无意识地或间接地学会的,因为文化为女孩子和男孩子提供的形象、向往的目标以及成人的榜样各步相同。例如,最近对美国公立学校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教育中存在一种男孩比女孩更受偏爱的文化偏见。据研究人员反映,这种偏爱是无意的、不知不觉的,但它确实存在,并每年都在影响着数百万计学生的生活。为了研究在教育中存在的性别偏爱,戴维·赛德克博士和迈拉·赛德克博士夫妇录制了教师在课堂上课的情形。他们的研究显示,许多自认为无性别偏爱的教师惊奇地发现,从录象带上看他们竟是那么偏心。从幼儿园到研究生课程,都可以看到教师们请男生回答问题的次数远比女生多。这对学习过程有着巨大的影响,因为总的来说,那些积极的课堂活动对参与者学习更加乐观有信心,并能在今后取得更大的成就。事实上,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当美国东北部多所最好的女子学院向男生开放之后,教授们和女学生们都发现男孩们正在“接管”课堂讨论,而女生积极参与的程度则明显下降。近年来,在法学院和医学院的课堂上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与男生相比女生处于次要的地位。赛德克夫妇所做的研究显示,教师有时会按照固有的性别模式给女孩子和男孩子布置不同的任务,这样便不知不觉地使女孩子不能像男孩子一样积极地参与。例如,有位教师在给幼儿园的孩子上自然学课时,不断地让小男孩去操作科学“实验”,而让女孩子只是做一些安置材料的工作。既然使用课堂材料动手操作是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女孩子就这样被剥夺了重要的学习经历,这会影响到她们今后的整个人生。美国教师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想法是,男孩擅长数学和自然科学,这些学科都是“难懂的”、“适合于男性的”,而女孩会在语言和阅读技能上比男孩强。这是教育性别偏见的另一种表现。结果美国的男孩们确实在阅读上出了问题,而在数学方面女孩尽管在九岁以前一直比男孩强,但此后却落在了他们后面。这成了预言自我应验的一个例子。然而这些特征是文化造成的,而非遗传的原因。例如,在德国,读书学习都被看作是“适合于男性的”,于是在阅读上有问题的便是女孩子了。而在日本,由于早期教育似乎不分性别,女孩和男孩在阅读上就旗鼓相当。在教育过程中对女孩和男孩的不同态度始于家庭。例如,有一项研究显示了这样一种情况:让学龄前儿童看一幢房子的图片,然后要他们说出家里允许他们走多远,这时男孩所指的范围要比女孩大得多,女孩指出的范围很有限,而且离家很近。女孩们不像男孩那样受到鼓励去发展求知欲和动手能力,这些正是与外部世界打交道时有用的;对女孩的教育使她们对自己家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恐惧,而且期望别人对自己的优良品格和循规蹈矩加以认可。这类教诲从家庭一直延续到课堂。于是,在课堂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女孩们更依赖教师,更注重的是作业的形式和整洁而不是内容,更在乎她们所给的答案是否“正确”而不在乎智力方面的独立自主以及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那么,你周围又有谁值得你写便笺表示感谢或鼓励呢?一位邻居?为你服务的那位图书馆管理员?一位亲戚?你的市长?你的伙伴?一位教师?你的医生?你不必富有诗意。如果你需要一个写的理由,就找一个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例如你们共同参加的某个特殊事件的周年纪念日、生日或者节日。例如,过去的25年里,我总是为远方的朋友每年准备一张圣诞卡,而且常常在上面亲笔写上一句感谢或祝贺的话。鉴于圣诞节的氛围,就一年来所取得的成功与得到的好运特意表示谢忱似乎是最恰到好处的。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之言。像“最了不起的”、“最聪明的”、“最漂亮的”这种最高级的表达法使大家都感到高兴。即使你的赞美之词与现实相比稍稍超前了一点也没关系,记住。梦想的实现往往孕育与期望之中。今天,我收到了以前的老板和精神导师诺曼*文森特*皮尔的一封温暖的赞扬信。这张小小的便笺上满是鼓舞人心的语句,这促使我坐到了打字机前来完成几封我早就该写的信。我不知道这些信会不会使别人的一天别有意义,但是,对我而言确实如此。正如我的朋友堂*沃尔夫所说的:使别人充满信心,也就使自己感觉很好。Unit4关于创造力的培养——鼓励孩子思考教育界和商业界的专家们说,具有创造性是通向光明前程的关键。本文将介绍一下学校和家长如何才能鼓励孩子发展这一至关重要的能力。如果1925年迪克·德鲁听从了他老板的意见,也许我们就不会有遮护胶带这种用品了。现在我们几乎离不开它。德鲁当时就职于“明尼苏达制造和矿业公司”,通常称为3M公司。在工作中,他研制了一种用于胶带有黏性那面的物质,黏性很强,能使物体粘在一起。但是老板却不让他做进一步的研究。最后德鲁只好利用自己的时间改进了这种胶带。这种胶带现已被人们广泛使用。而他原来工作过的3M公司也从自己的失误中吸取了教训:现在该公司鼓励员工抽出15%的工作时间专门用来开动脑筋搞创新。现在这种策略已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采用,而且全国各地的专家认为,对待孩子也应仿效这种做法,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他们认为,如果我们教育孩子进行创造性思维,他们就能在明天的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受益于创造性的不只限于音乐和艺术领域。能取得成功的学生和成人都是那些寻求各种法解决问题的人。创造性并非与生俱来,也不一定就是高智慧的特征。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并不意味着他必然能创造性地发挥才智。创造性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源想出新点子,而这些点子有助于解决某方面的问题。遗憾的是,学校还没有想到要促使学生发挥创造性。许多教育者十分看重考试分数,强调阅读、写作和数学能力,往往因追求正确的答案而牺牲了对创造性的培养。其结果是,孩子们能够反馈所学的知识,却不知道如何灵活地应用知识。比如,他们可能熟记乘法表,却不会用它来解决数学应用题。然而,在有些学校里,教育者们正逐渐认识到这一问题,并致力于研究能启发学生创造性的新的教学方法。一些教师把基础知识和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的活动结合起来。比如,教师不再简单地问学生哥伦布何时发现了新大陆,他们可能让学生思考如果哥伦布首先到达的不是加勒比地区而是纽约,情况会是如何。要回答这一问题,学生必须应用自己掌握的关于哥伦布、纽约和加勒比地区的知识。教师们认为即便学生的回答会很可笑,也毫无关系,这也许是通向创造性的重要一步。专家认为,在课堂以及在家里,必须允许孩子们有些荒唐的念头。家长和教师们则有责任和孩子共同努力,使那些念头成为切实可行的建议。最好的法是通过提问来鼓励孩子,同时对他们的想法和新点子表示赞赏。专家认为必须创造一个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力的氛围,一个尊重和赞赏而不是鄙视或不理会谎诞想法的环境。在家里,家长可以做一些鼓励孩子发挥创造力的事情。如果遇到合适的问题,家长可以就该问题征求孩子的意见,让他们参与决策。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不同的决策将会带来的各种后果。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大声谈论他们正在做的事情。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是紧密相关的。大声地谈论有助于提高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幽默感对于开发孩子的创造力也非常重要。当家长表现出幽默时,孩子们就看到了最地道的创造性。从本质上看,幽默跨越了常规界限,打破了固有模式。要创造往往也得如此。给孩子一些选择的余地也很重要。应该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并清楚其后果,要让孩子从尽可能早的年龄开始这样做。做决定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即便只是在午餐的两种食物的选择上做决定也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长应让孩子自己做主支配时间或金钱,不要不假思索地给予过多的帮助。这种做法可能会使孩子迷惑不解,但这没有关系。因为富有创造力的人有很强的动力,使他们能够从混乱中创造秩序。这是他们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

❻ 英语翻译 阅读英文名著不仅提高了我的英语水平,更让我对西方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

Reading English classics has not only improved my English skills,but also given m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estern culture.

❼ 考研英语二和英语一的阅读理解题目一样么

不一样。
对比一:考研英语阅读二的阅读能力要求是相对比较低的。考研英语大纲里面要求考英语一的考生做到能读懂选自各类书籍和报刊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还应能读懂与本人学习或工作有关的文献、技术说明和产品介绍等。但是对于英语二的要求是考生应能读懂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字材料,题材包括经济、管理、社会、文化、科普等,体裁包括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等。从这里可以看出英语二的要求很低,也就是超纲的词汇不会考同时也告诉了考生文章选材的题材等等内容。还有在英语大纲中我们不难看出,英语一对考生的八大阅读能力要求。英语二中就变成了六个。少了“理解文中的概念性含义”和“区分论点和论据”这两条,这两条也正是要求最高的那两个,可见英语二的考察是多低了。但是如果你是考英语一的内容,那么你就要严格按照英语一的内容来做。

对比二:新题型对比。英语一和英语二中都有新的题型,新题型都是10分。英语一的新题型部分,不管是七选五、小标题还是排序题,难度都是公认的。英语二备选题型包括:多项对应,小标题对应,正误判断。这三个都是讲什么内容的呢?多项对应:根据所给文章的内容,从右侧的7个选项中选出5个与左栏的5道题对应的5个选项。小标题对应:唯一一个与英语一有交集的备选,且是英语一新题型中最简单的一种。正误判断: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所以从这几个内容来看,英语二中的考察内容比英语一中的考察内容的难度是很小的。

英语一和英语二阅读理解各题型分值,请参照下表:
阅读理解A (传统阅读理解)

英语一:
主要考查考生理解主旨要义、具体信息、概念性含义,进行有关判断、推理和引申,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词义等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4篇(总长度约为1600词)文章,从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英语二:
本部分为多项选择题。共四篇文章,总长度为1500词左右。要求考生阅读文章并回答每篇文章后面的问题。考生需在每小题所提供的选项(A、B、C、D)中选出唯一正确或是最合适的答案。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阅读理B (新题型)

三种备选题 每年仅选用一种

英语一:
题型1:在一篇总长度为500~600词的文章,其中有5段空白,文章后有6~7段文字。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段文字中选择能分别放进文章中5个空白处的5段。

英语二:
题型1(多项对应):在一篇长度为450~550词的文章,试题内容分为左右两栏,左侧一栏为5道题目,右侧一栏为7个选项。要求考生在阅读后根据文章内容和左侧一栏中提供的信息从右侧一栏中的7个选项中选出对应的5项相关信息。

英语一:
题型2:在一篇长度约500~600词的文章中,各段落的原有顺序已被打乱,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将所列段落(7~8个)重新排序,其中有2~3个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已给出。

英语二:
题型2(小标题对应):在一篇长度为450~550词的文章前有7个概括句或小标题。这些文字或标题分别是对文章中某部分的概括或阐述。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和篇章结构从这7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5个概括句或小标题填入文章空白处。

英语一:
题型3:在一篇长度为500词的文章前或后有6~7段文字或6~7个概括句或小标题。这些文字或标题分别是对文章中某一部分的概括、阐述或举例。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5段文字或5个标题填入文章的空白处。

英语二:
题型3(正误判断):在一篇长度为450~550词的文章后有与文章内容有关的5项陈述。要求考生在阅读后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各项陈述的内容是“正确”(True)还是“错误”(False)。

英语一: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英语二: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阅读理解 C (翻译)

英语一:
要求考生阅读一篇约400词的文章,将其中5个划线部分(约150词)译成汉语,要求译文准确、完整、通顺。
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英语二:
要求考生阅读、理解长度为150词左右的一个或几个英语段落,并将其全部译成汉语。
共15分

❽ 英语阅读与英语学习效果

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大量阅读,学习英语也需要阅读,英语学得好的人,一般来说,都读相当数量的书籍,反之,也只有读得书多的人,才能真正学好英语”这段话是一位教学专家对英语阅读教学重要性的阐述。并且无独有偶,在电视上,曾经播放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男孩,父母离异,男孩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也不让他去学校读书。因此母亲告上法庭,说男孩的父亲剥夺的男孩上学的权利。在法庭上,父亲展示了男孩的学习成绩,别的科目如何咱姑且不谈,就这男孩的英语水平,令在法庭内的所有人员吃惊不小。他能用英语流利与别人进行对话,并且,能读英语原版的报纸。据记者讲,一般的博士生也达不到这男孩的水平。记者问男孩的父亲,是如何教孩子英语的。父亲回答:先是背诵一些英语单词,当英语单词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开始让他每天都读英语报纸,不会单词可以查英语词典。现在,男孩已经养成每天都读英语报纸的习惯。不管是专家的阐述,还是男孩的实践,都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的。
在英语学习中,主要体现的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听、说、读是输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是最主要的输入途径。那么,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首先,阅读可以输入给学生大量的单词。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关键。学生只有拥有一定的单词量才能进行阅读,一般情况下,学生只要掌握了三四百个单词,就可以进行简单的短文阅读。反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可以巩固已学的单词,还可以增加新的单词。记忆单词和阅读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英语阅读的量越大,获得的单词越多。英语单词记忆的越多,阅读的内容就会越深,涉及的范围越广。
第二、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在英语阅读中,有很多漫画、幽默、风趣的内容,一旦被学生所接受,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阅读,可以了解英美的风土人情、文化蕴含,通过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更能产生学习英语的后继动力。而这种动力,是其它外语内容所无法比拟的。
第三、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英语阅读中,学生需要调动各种器官才能进行,既要懂得发音,又要知道单词的含义,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英语语法,还要了解课文的来龙去脉,作品的背景等等,这些无疑都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
第四、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英语的发音、断句、轻重的读法等很多方面和我们的汉语都有差别。大量的阅读就可以让学生在无意中获得这些知识。其实,只不过是阅读把学生的语感培养出来了。

阅读全文

与英语文化对比阅读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公的家教老师女演员 浏览:788
圆明园题材电影有哪些 浏览:806
欧洲出轨类型的电影 浏览:587
看电影可以提前在网上买票么 浏览:288
有没有什么可以在b站看的电影 浏览:280
今晚他要去看电影吗?翻译英文。 浏览:951
林默烧衣服的那个电影叫什么 浏览:133
哈莉奎茵与小丑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509
维卡克里克斯演过哪些电影 浏览:961
什么算一下观看的网站 浏览: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浏览:296
朱罗纪世界1免费观看 浏览:311
影院容纳量 浏览:746
韩国最大尺度电影 浏览:130
八百电影 浏览:844
手机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浏览:182
韩国有真做的电影么 浏览:237
欧美爱情电影网 浏览:515
一个女的去美国的电影 浏览:9
金希贞的妻子的朋友 浏览: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