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语的语法在英语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是相当于我们汉语的那种部分组成英语语法都有什么基础的人怎么学
在英语学习中,要不要学语法,语法应该学到什么程度是一个争论不断的问题。比起练口语,背单词,一直以来,语法似乎都得不到重视。观察一下,身边背单词,练听力的人很多,但在学语法的真没几个。这是因为语法不重要吗?恰恰相反,语法非常重要。坚实的语法是英语水平进阶的充分必要条件。但现实情况是,不少人对语法学习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甚至忽视语法学习。曾经有一种论调认为,语法是不需要专门学习的,我们只需要大量输入,进行“浸泡式”学习,就会有“语感”,语法会自然内化,一切发生得如此和谐自然,毫不费力。你看欧美国家的人没有学习语法,不是也能说出写出语法正确的句子吗?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上面的观点其实存在两个问题:1.儿童学习母语和成年人学习外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即使是在欧美国家,学生也是需要学习语法的。对于儿童学习母语来说,依靠自然的语言输入是可以掌握正确的语法规则的,但是这一点放到成人身上却并不起作用。在语言学上有个子集原则(Subset Principle)可以用来解释这一现象:儿童在刚开始学习母语时经常会造出错误的语法结构(比如 Who is him? 这样的句子),但这种语法错误他们在成年人的语言里是接触不到的,也就是说,他们在周围的环境中只接触到结构正确的正面语料,接触不到错误的负面语料。经过一段时间后,儿童就会自动放弃错误的结构,接受正确的结构。跟儿童不一样,成年人在学习外语之前已经有了母语基础,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的受到母语的影响,比如会用概括或类比的方法来学习外语。即使在学习过程中造出错误的结构,他们也会认为,母语中是这样说的或者目的语中有类似的结构,所以这种结构是可以接受的。成年学习者会认为,在外语学习中还没见到这样的结构,不代表外语中没有这种结构,这种结构也许以后能够见到。受此影响,他们会继续使用错误的结构而难以自动纠正过来。实际上,目前已经有不少实证研究表明外语学习中单靠语言输入并不能保证语法习得。语言学家对加拿大的沉浸式课堂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外语学习者即使接触了大量的语言输入,仍然会犯很多语法错误,比如时态和单复数问题。也是说,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语法一定是要专门学习的,靠大量输入培养起来的所谓“语感”往往并不靠谱
Ⅱ 初中英语语法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是什么
想学好英语,首先要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喜欢的事,就容易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而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培养。有的同学说:“我一看到英语就头疼,怎么能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呢?”还有的同学说:“英语单词我今天记了明天忘,我太笨了,唉,我算没治了。”这都是缺乏信心的表现。初学英语时,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树立必胜的信心,缺乏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丧失了上进的动力,稍遇失败,就会向挫折缴枪,向困难低头。你就会感到英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学习积极性也逐渐降低,自然也就不会取得好成绩。但是,只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到学英语的必要性,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英语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习。开始时多参加一些英语方面的活动,比如 ,唱英文歌、做英语游戏、读英语幽默短文、练习口头对话等。时间长了,懂得多了,就有了兴趣,当然,学习起来就有了动力和欲望。然后,就要像农民一样勤勤恳恳,不辞辛苦,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一定会取得成功,收获丰硕的成果。毕竟是No pains, no gains吗。
练好基本功是学好英语的必要条件,没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就谈不上继续学习,更谈不上有所成就。要想基本功扎实,必须全神贯注地认真听讲,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到以下“五到”:
一、“心到”。在课堂上应聚精会神,一刻也不能懈怠,大脑要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思维要活跃、思路要开阔,心随老师走,听懂每一句话,抓住每一个环节,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多联想、多思考,做到心领神会。
二、“手到”。学英语,一定要做课堂笔记。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都过目不忘,记忆本身就是不断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常言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老师讲的知识可能在课堂上记住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所以,做好笔记很有必要。英语知识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学到的每一个单词、词组以及句型结构,都记在笔记本上,甚至是书的空白处或字里行间,这对以后的复习巩固都是非常方便的。
三、“耳到”。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十分必要的,不但要专心听老师对知识的讲解,而且要认真听老师说英语的语音、语调、重音、连读、失去爆破、断句等发音要领,以便培养自己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听见听懂老师传授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头脑里形成反馈以帮助记忆;理解领会老师提出的问题,以便迅速作答,对比同学对问题的回答,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四、“眼到”。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双眼紧随老师观察老师的动作、口形、表情、板书、绘图、教具展示等。大脑里形成的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相结合,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五、“口到”。学习语言,不张嘴不动口是学不好的,同学们最大的毛病是读书不出声,害羞不敢张嘴。尤其是早读课,同学们只是用眼看或默读,这样就只有视觉信息,而没有听觉信息在大脑里的反馈,当然记忆也不会太深刻,口部肌肉也得不到锻炼,也就很难练就一口纯正的英语。所以,要充分利用早晨头脑清醒的时间,大声朗读;课堂上要勇跃回答老师提问、积极参与同学间讨论和辩论,课下对不清楚的问题及时提出,要克服害羞心理,不耻下问。对学过的课文要多读、勤读、苦读,可以跟录音机读,竭力模仿其语音语调以纠正发音,要读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一些精典文章最好能背得滚爪烂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练习英语口语,比如,与外教交流、参加“英语角”活动、与同学进行对话、讲英语故事、唱英文歌曲、演英语短剧、进行诗歌朗诵等。除了对课本中的范文要细读精读之外,还要多看些适合我们中学生的课外读物,既可增长知识,又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阅读水平。
学英语,词汇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没有了词汇,也就谈不上句子,更谈不上文章,所以记单词对我们就显得极其重要。记忆单词关键有二:
一是持之以恒:每天坚持记忆一定量的词汇,过几天再回头复习一次,这样周期循环,反复记忆,经常使用,就会变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并牢固掌握。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开始,就要坚持下来,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二是良好的记忆方法:记忆单词的方法很多,学无定法,但学有良法。我认为,张思中的“集中识词,分类记忆”不失为一种适合中学生的好方法。把中学生应掌握的3500个单词集中汇总,分门别类,先过单词关,然后再学教材,在课本中使用和巩固它们的用法。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同一元音或元音字母组合发音相同的单词归为一类;根据词形词性、同义词反义词等集中记忆;把相同词根、前缀、后缀、合成、转化、派生等构词法相同的单词或词组列在一起集中识记印象比较深刻,记忆效果也比较明显。这样每天记40-80个单词,坚持不懈,多联想,多思考,多使用,词汇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注视单词的用法和词组的搭配,牢记老师讲过的单词惯用法和句型,这样不仅有助于我们解题,而且在写作时也会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把单词记住,了解词性、词义,掌握其固定搭配与习惯用法,背会时态、从句的各种用法,工作只是完成了一半,我们还得将它们应用到实践中去。就像学游泳,光学理论,不下水应用,不等于掌握了这门技术。不必要搞题海战术,但一定量的典型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先重视基础练习,如课后习题,单元同步练习,这些是针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性练习,不能好高骛远,光想着一口吃个胖子。基础知识掌握后,有的放失地做一些语法方面的专项练习和考试题型的专题练习。特别提倡同学们准备一本“错题集”,把平时做错的具有代表性的试题或语言点记录下来,以备将来查漏补缺,这样对知识的掌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语是一种语言,不是记住了单词、词组、句型和语法项目就是把它学好了,关键在于使用语言,所以在学习英语时一定要注意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英语学习首先是一个记忆过程,然后才是实践过程。学习英语,无论如何,勤奋是不可少的,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也没有所谓“速成”的灵丹妙方,急于求成,不做踏实工作,是学不好英语的。任何成功的获得都要靠自己的努力,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学习中的挫折和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丧失信心而一蹶不振。对考试的失败,冷静分析,认真思考,只要对胜利充满信心,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胜利一定是属于你们的。
如何快速学好英语及方法2:
1.制定长远目标,明确每节课的学习任务。
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及自身能力确立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动力,有了责任感、紧迫感及努力方向。另外还要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的认知小目标,这样一开始上课,就会受到目标的激励,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才能定向注意,专心致志地去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争取课内外各种机会多练习英语。
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使用中学会的。交际能力只能在交际中得到最有效的培养。一个优秀的语言学习者应具有强烈的语言交际的欲望,应力争语言训练的各种机会。应不怕因犯语言错误而被别人讥笑。
3.课前预习。
预习是个人独立的阅读和思考。它可以培养学习者快速阅读抓主旨大意、抓主要信息、依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分析综合及归纳概括、自己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等能力。预习也像“火力侦察”,可发现疑难引起思考,一方面可促使学习者自己查阅有关资料,查阅字典,另一方面可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
4.专心上课,有心识记。
上课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而学好外语的关键是尽一切努力将所学的东西记住,需要时能运用自如。因此,上课时应高度集中注意力.尽量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应培养瞬间记忆能力,强化“有意注意”,争取就在课内有目标、有意识地去识记该课的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当接触到该记忆的内容时,应通过眼看、耳听、口念,将其迅速输入到记忆中枢,然后再复现出它的形象。在复现时快速用手指在桌上划出这个单词,或一个长句中最难记的或最重要的单饲,强迫自己在课内就能记住这节课最重要的东西。这样,使自己真正有着“这节课确实学到不少东西”的踏实感、成功感,进而激发动机,提高兴越,更有信心地去继续今后的学习。
5.勤记笔记。
课内扼要记笔记可以帮助集中注意力,理顺思路,增进记忆,锻炼分析归纳、综合概括以及快速反应能力。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也为日后复习提供一个复习记忆纲要。要学好英语离不开泛读。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应扼要记些笔记,做些索引、摘录等,这对加深理解、巩固、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大有好处。
6.及时、经常、科学地复习。
复习是学习之母。要解决困扰学习者最大的知识遗忘问题,只有靠科学的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因而从时间安排上讲,复习既要及时又要经常。不仅在当天,而且在第二天、一周后、一月后以及就在你需要用它之前或者在考试前都应安排复习。从复习方法上讲.可采用强化复习(过渡/超额复习)、分散复习、集中复习,把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按知识内在规律进行综合归类等复习方法,做到温故而知新,而不是简单机械复现,从而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Ⅲ 【初中英语基础语法】be的用法
连系动词be的用法
I. 概念
连系动词be,在刚开始学英语句子时,恐怕你首先遇到动词王国中的成员就是be。不少同学对be的说法不一,这叫be如何“是”好?连系动词be的基本意思是“是”,其实,不少场合连系动词be也充当“不是”。真可谓“是也不是”。让你先一睹be的“容貌”吧。
(1)询问年龄及回答时be不译出。
—How old are you? 你多大了?
—I'm eleven.我十一岁。
(2)询问姓名与回答时be不译成“是”。
—What's your name? 你叫什么名字?
—My name is Amy. 我叫Amy。
(3)在一些表示问候的用语及答语中be不译出。
—How are you? 你好吗?
—I'm fine. Thank you. 我很好。谢谢。
II. 用法
连系动词be是am, is, are三者的原形,一般不直接出现在句子中,而是以am, is, are的形式出现。它们各有分工,而且随着主语的人称和数的变化而变化。am最专一,始终跟着I转;are 跟you, we及表复数名词或复数意义的词连用;is的交际最广泛,is与“他、她、它”形影不离,至于名词单数,指示代词(this/that)都与is结下不解之缘。
刚开始学习英语的同学,往往对连系动词be与主语人称保持一致的问题把握不好。为此,建议你在歌谣中熟悉连系动词be的“身影”:
我用am,你用are;
is用在他、她、它;
遇到复数全用are。
一般来说,be是当系动词用的,但是当有助动词,比如can could will would shall should,后面就要加原型(和普通的动词差不多),完成事态用been,如have/has/had been
Ⅳ 英语语法和中文语法的区别
1.在汉语和英语中,同一个词语或单词往往词性不止一个。
例如,在汉语中,“美丽”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形容词;在英语中”work”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都表示“工作”的意思。在汉语中,我们大都可以用同一个词语作不同的词性来使用,而英语中,词义相同而词性不同时,往往不能使用同一个单词。
例如:
(1)She is very kind. (她很善良)
(2)Her kindness moved me deeply.(她的善良深深打动了我)
(3)She is a happy girl. (她是一个快乐的女孩)
(4)I like chatting happily with others.(我喜欢跟别人快乐地聊天)
在例句(1)中,kind(善良)是形容词,作表语,而例句(2)中,kindness(善良)是名词,作主语;在例句(3)中,happy(快乐)是形容词,修饰名词girl,而在例句(4)中,happily(快乐)是副词,修饰动词chat。
2.英语的动词有时态,而汉语没有
英语的时态大都体现在谓语动词上,而汉语的时态则用一些虚词来表现。例如:
(1)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 (我已经完成我的家庭作业)
在这个例句中,汉语我们用虚词“已经”来表示动作的完成,而在英语中,则是将句中的谓语动词finish转变成现在完成时结构have finished来表现finish这个动作已经发生过了。
(2)She is reading a book carefully. (她正在认真看书)
在汉语中,用虚词“正“来表示“读书”这个动作正在进行,而英语中,则需要将“read”转变成现在进行时结构”is reading”
(3)He will be back in ten minutes. (十分钟后他将回来)
在汉语中,用虚词“将”来表示将来的动作,而英语中则需要用一般将来时的结构“will +动词原形”来表现。
Ⅳ 我英语0基础,语法,时态,句子结构,都不懂,我只想请求找到学习语法的方法!我在这里谢过了!
我是一个高考的过来人,高考成绩129分,平时大考碰狗屎运也考过130+的分数。首先我想请阁下明白一个道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坚持很重要,英语是一门很看重积累的科目。 虽然我高考已经好多年了,而且今年即将大学毕业,踏入社会。但英语一直没有丢,英语一直是我的排头兵!我对英语的自信还有,我觉得学好英语不难,重要的是你要有恒心,急躁冒进,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都是不行的。在这里我就毛遂自荐一下我的学习方法吧: 首先先你要端正心态,不要急躁,,你做你自己的事,这样才能静下心来学习。要成为英语高手就必须比别人走更多的路,做更多的事。你应该明白一个事实,英语是单词和语法的综合,所以单词和语法都要拿下。 其次,对于单词,有如下几种方法,第一个,是加强记忆的频度,也就是说,早上记了几个,隔几个小时又看一次,总之一天之内,记忆的间隔不要太长,否则你辛苦积累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淡化,第二个,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编顺口溜,比如good morning 是狗摸你…(见笑了)…,第三个,最重要的是,记单词的时候,不要忘了阅读,一边记单词,一边看文章,这样可以把孤立的单词串联起来,记忆的效果会加倍,第四个。我建议你记单词要分门别类记忆,要形成一个意群,比如,重要性用magnitude magnificence ,表示非常,大大地有exceedingly,tremendously,extremely……这样做在你写作时,是十分有好处的,写作时不要尽写一些低级词汇,你要写高级词汇,比如重要性写magnitude,许多写a multitude of 或者handsome。再次,是语法。学习语法,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主谓宾定状补,什么是系动词,什么是直接宾语,间接宾语,这些是学习语法的基础,语法是房子,主谓宾定状补等是沙石砖瓦。然后就要多做一些语法专项练习,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总结,并时时回顾那些了解,那些依然不理解,需要注意的是,那些不理解的一定要花时间弄清楚,否则对自己的不负责将会导致英语语法一知半解的结局!这对于想成为英语高手的人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注:本人从开始时不知主谓宾,到熟练掌握语法,把语法书看了不下二十遍,书都翻烂了!莫笑本人愚笨……) 此外,对于完形填空以及阅读理解,那就只能靠平时的练习了,在这个过程中,你要时时总结,纵深对比,千万不要陷入题海战术只做题,不总结的误区当中。在做题的过程中,你把各种体型都总结了一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你还提升了自己的阅读速度,一举两得,所以做题是很重要的!其实,完形填空无非就是单项选择加语境分析,也就是说,做完形填空你的语法要好,而且你要积累比较多的固定搭配,短语,特殊用法等,完形填空的语法还是很重要的!对于阅读,我个人感觉是,纯粹是个人经验积累多少的问题,只有保证一定的练习量,你才能用质的提高!最后,我建议你,平时读报,或者做题的时候,发现有好的句子好的词汇,你要抄下来,长期下来,你的作文会有提高的,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提高过程可能很缓慢,但是最后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以前25分的作文我都能保证在21-23这个级别,靠的就是对语法的熟练掌握和积累了许多较高级的词汇,句型,句子。我个人的理解是,在你的语法达到基本不会出错的程度上,作文便应该以词汇取胜,因为在这个层次上,大家的语法都差不多,没什么变化,唯一有变化的就是你的词汇!给你打个比方吧,很多想到“许多”就用many,但是你别忘了many a ;handsome;massive,innumerable;很多人想到“专家”就写expert,但很少人会想到specialist,很多人在想到“擅长”这词,就写be good at ,却不知还有更高级的表达法:be expert at 或者excel in ……高手和庸才,就体现在这些细微的差别上 !
Ⅵ 英语语法 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英语语法
一楼说得对,“句子成份”和“句子结构”是基础中的基础,说详细点就是“主谓宾”和“定状补”要先搞明白,否则主从复合句根本啃不动.
如有必要,请看参考链接.
Ⅶ 如何学好初中英语语法基础
本人9月也上初三,这方法保你和我一样每次英语考试都能拿95分以上。
如果你的基础不好,你可以准备一本笔记本,将英语课上老师讲的有价值的语法知识点忠实地记录下来,哪怕一些你知道的知识也要记下来,反复记录自然会记忆,使你先过英语基本的语法关。建议你将笔记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记录初三新学的语法知识和句型、词组等,另一半记录复习课上老师讲的内容,这样做到过去和现在学的内容融会贯通,考试时选择题、翻译题、句型转换题、作文题的解答拿来便是,不用多伤脑筋。
同时,英语作文的提高来自课堂内外,不是就做到认真听讲和勤于记录就完事的,还要靠平时的阅读。比如说你可以看一些课外的英语读物或通俗的英语小短文,这样为了积累一些课本上不出现的用法、结构,可以为作文增光添彩,如英语口语So do/am I(我也是的)等等。
至于听力,没有别的捷径,只能靠多读和多听,让自己的读音和外国人的读音一样,才能听明白考试录音。CCTV5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再说一下,听你说你的英语靠的是记忆,其实一开始也只有这样,因为英语属于文科,它的语法都是定死的,不能像理科那样变通。但是,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结构和结构之间还是有某些联系可以变通的,如现在完成时为have done,过去完成时即是在其基础上加上“过去”,done变不了,只能将助动词have变had为had done。
Ⅷ 中考常见的英语的基础题有哪些(包括语法)
听力
单项选择
完形填空
阅读理解
任务型阅读
填词
补全对话
完成句子
书面表达
我们这里是这样的
Ⅸ 英语中什么是语法(具体点)!!!
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按确定用法来运用的词类、词的屈折变化或表示相互关系的其他手段以及词在句中的功能和关系
语言的结构规律。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指词的构成及变化规律;句法指短语和句子的组织规律。
语法是语言表达的规则。各种语言都有不同的语法,包括人类语言和计算机语言等。语法学是语言学的一部分。
现代语法学包括语音学、音系学(见音韵学)、形态学(词法)、句法学、语义学。
数据通信中的意思
语法: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rules of a language governing the sounds, words, sentences, and other elements, as well as their combin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The word grammar also denotes the study of these abstract features or a book presenting these rules. In a restricted sense, the term refers only to the study of sentence and word structure (syntax and morphology), excluding vocabulary and pronunciation.
A common contemporary definition of grammar is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 of a language that any native speaker of that language knows intuitively. The systematic description of the features of a language is also a grammar. These features are the phonology (sound), morphology (system of word formation), syntax (patterns of word arrangement), and semantics (meaning). Depending on the grammarian's approach, a grammar can be prescriptive (i.e., provide rules for correct usage), descriptive (i.e., describe how a language is actually used), or generative (i.e., provide instructions for the proction of an infinite number of sentences in a language). The traditional focus of inquiry has been on morphology and syntax, and for some contemporary linguists (and many traditional grammarians) this is the only proper domain of the subject.
In Europe the Greeks were the first to write grammars. To them, grammar was a tool that could be used in the study of Greek literature; hence their focus on the literary language. The Alexandrians of the 1st century BC further developed Greek grammar 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purity of the language. Dionysus Thrax of Alexandria later wrote an influential treatise called The Art of Grammar, in which he analyzed literary texts in terms of letters, syllables, and eight parts of speech.
The Romans adopted the grammatical system of the Greeks and applied it to Latin. Except for Varro, of the 1st century BC, who believed that grammarians should discover structures, not dictate them, most Latin grammarians did not attempt to alter the Greek system and also sought to protect their language from decay. Whereas the model for the Greeks and Alexandrians was the language of Homer, the works of Cicero and Virgil set the Latin standard. The works of Donatus (4th century AD) and Priscian (6th century AD), the most important Latin grammarians, were widely used to teach Latin grammar ring the European Middle Ages. In medieval Europe, ecation was concted in Latin, and Latin grammar became the foundation of the liberal arts curriculum. Many grammars were composed for students ring this time. Aelfric, the abbot of Eynsham (11th century), who wrote the first Latin grammar in Anglo-Saxon, proposed that this work serve as an introction to English grammar as well. Thus began the tradition of analyzing English grammar according to a Latin model.
The modistae, grammarians of the mid-13th to mid-14th century who viewed language as a reflection of reality, looked to philosophy for explanations of grammatical rules. The modistae sought one “universal” grammar that would serve as a means of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being. In 17th-century France a group of grammarians from Port-Royal were also interested in the idea of universal grammar. They claimed that common elements of thought could be discerned in grammatical categories of all languages. Unlike their Greek and Latin counterparts, the Port-Royal grammarians did not study literary language but claimed instead that usage should be dictated by the actual speech of living languages. Noting their emphasis on linguistic universals, the contemporary linguist Noam Chomsky called the Port-Royal group the first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ians.
Structural description of the sentence “The man will hit the ball,” assigned by the …
By 1700 grammars of 61 vernacular languages had been printed. These were written primarily for purposes of reforming, purifying, or standardizing language and were put to pedagogical use. Rules of grammar usually accounted for formal, written, literary language only and did not apply to all the varieties of actual, spoken language. This prescriptive approach long dominated the schools, where the study of grammar came to be associated with “parsing” and sentence diagramming. Opposition to teaching solely in terms of prescriptive and proscriptive (i.e., what must not be done) rules grew ring the middle decades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simplification of grammar for classroom use contrasted sharply with the complex studies that scholars of linguistics were concting about languages. During th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flourished. Scholars who realized that every living language was in a constant state of flux studied all types of written records of modern European languages to determine the courses of their evolution. They did not limit their inquiry to literary languages but included dialects and contemporary spoken languages as well. Historical grammarians did not follow earlier prescriptive approaches but were interested, instead, in discovering where the language under study came from.
As a result of the work of historical grammarians, scholars came to see that the study of language can be either diachronic (its development through time) or synchronic (its state at a particular time). The Swiss linguist Ferdinand de Saussure and other descriptive linguists began studying the spoken language. They collected a large sample of sentences proced by native speakers of a language and classified their material starting with phonology and working their way to syntax.
Generative, or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ians of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such as Noam Chomsky, studied the knowledge that native speakers possess which enables them to proce and understand an infinite number of sentences. Whereas descriptivists like Saussure examined samples of indivial speech to arrive at a 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transformationalists first studied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 of a language. They attempted to describe the “rules” that define a native speaker's “competence” (unconscious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and account for all instances of the speaker's “performance” (strategies the indivial uses in actual sentence proction). See generative grammar;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The study of grammatical theory has been of interest to philosophers, anthropologists, psychologists, and literary critics over the centuries. Today, grammar exists as a field within linguistics but still retains a relationship with these other disciplines. For many people, grammar still refers to the body of rules one must know in order to speak or write “correctly.” However, from the last quarter of the 20th century a more sophisticated awareness of grammatical issues has taken root, especially in schools. In some countries, such as Australi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new English curricula have been devised in which grammar is a focus of investigation, avoiding the prescriptivism of former times and using techniques that promote a lively and thoughtful spirit of inquiry.
语法在大英网络全书的定义:统摄声音,文字,句子和其他要素,以及它们的组合和解释的语言规范。“语法”这个词也指对这些抽象特征的研究,或这些规则的指南手册。严格意义上说,“语法”这个术语是指对于句子和词语结构(句法和形态学)的研究,但不包括词汇和发音。
一个普遍接受的当代语法定义是:以一种语言为母语的任何人靠直觉就知道的语言结构。对语言特征的系统描述也是一种语法,而这些特征包括音位学(声音) ,形态学(系统构词) ,句法(词语安排模式)和语义(意思) 。根据语法学家的研究,语法可以规范(即提供一些正确用法的规则) ,描述(即,描述了语言实际上是如何使用的) ,或生成(即提供一种指导,使无限的句子在一种语言中产生) 。传统的调查重点,在于形态学和句法,对于一些当代语言学家(和许多传统的语法学家),这是唯一正确的研究领域。
在欧洲,希腊人最早写关于语法的著作。对他们来说,语法是一个工具,可以用来研究希腊文学,因此他们的重点是文学语言。公元前一世纪的Alexandrians进一步发展希腊语法,以保持纯净的语言。亚历山大的狄俄尼索斯后来写出一篇影响深远的论文,称为《语法的艺术》,他在其中分析文学文本中的字母,音节,和八段话语。
古罗马人接受了希腊人的语法体系,并运用于拉丁语。除了公元前一世纪的瓦罗Varro认为语法学家应该发现结构,而不是强行指定结构,大多数拉丁语法学家没有试图改变希腊系统,还设法保护他们的语言避免衰败。希腊人和亚历山大人的语言模型是荷马的语言,西塞罗和维吉尔的作品设定了拉丁语的语法标准。最重要的拉丁语语法学家多纳图斯(公元4世纪)和普里西安(公元6世纪)的作品在欧洲中世纪被广泛用于拉丁文语法教学。中世纪的欧洲的教育使用的是拉丁文,拉丁语语法成为人文教育的基础课程。 恩斯罕的修道院长,阿尔弗里克Aelfric( 11世纪) ,第一个写拉丁语语法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建议以此引入英语语法。从此,开始了依据拉丁语法的英语语法分析的传统。
第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中叶的语法学家认为语言是现实的反映,从哲学中寻求解释语法的规则。他们寻求一个“普遍”的语法universal grammar,以此作为了解存在being的手段。在十七世纪的法国,来自罗亚尔港的一些语法学家也对这种普遍语法感兴趣。他们声称,思想的共同要素可以在所有语言的语法类别中辨识出来。与希腊语和拉丁语的语法学家不同,罗亚尔港语法学家没有研究文学语言,他们认为语言的用法应当取决于实际的生活语言。当代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也注意到对语言的共性的强调,他称罗亚尔港派为第一批转型语法学家。
到1700年,61种方言语法书已经印制。这些书的目的主要是改革,净化,或规范语言,并用于教学。当时语法规则通常仅仅用于正式,书面,文学的语言,并不适用于纷繁复杂的实际口语。这一规范性的手段长期在学校占主导地位,学生们对语法的学习往往和“解析”以及句子图解联系在一起。在20世纪的中后期,对于这种仅仅关注规范性和禁止性(即,什么不能做)规则的语法教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对声音。
课堂语法的简化和语言学家的复杂研究形成了鲜明对比。19世纪到20世纪初,历史主义观点蓬勃发展。认识到每一种现存的语言都是在不断变化中的学者们研究了欧洲语言所有类型的书面记录,以确定其演变路径。他们没有局限于文学语言,还研究了方言和当代口头语。历史主义的语法学家没有采用先前的规范性办法,但更加关注他们研究的语言的来源。
由于历史主义语法学家的工作,学者们看到,语言的研究可以是历时性的(其贯穿历史的发展)或同步性的(在特定的时间段的状态)。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和其他描述性语言学家开始研究口头语。他们收集了大量操母语者的语句样本,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从音位学入手,一直研究到句法。
20世纪后半叶的转换生成语法学家,如乔姆斯基,研究了操母语者能生成和理解无限句子所需要的知识。而像索绪尔那样的描述语言学家则去审查单个话语样本,以求达到描述一种语言的目的。转换生成语法学家首先研究了语言的潜在结构。他们试图描述一种能够定义操母语者语言“能力”(底层的语言知识)的“规则”,解释说话人的种种“表现”(语言生成时的实际策略)。
在过去的千百年里,语法理论引起了哲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的兴趣。今天,语法存在于语言学领域之内,但仍保留了与其他许多学科的联系。对于很多人来说,语法仍然指的是一整套必须知道,以保证“正确”语言输出的规则,然而,从20世纪后25年以来,对语法研究的更为复杂的意识,已经在学校生根发芽。在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英国,新的英语课程中语法是重点,而且避免之前僵硬的规范,提倡生动而深刻的调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