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科技英语
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简称EST)是一种用英语阐述科学技术中的理论、技术、实验和专现场等的英语体系属。它在词汇、语法和文体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从而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科技英语不等于英语语法加科技词汇,不应该把内容上结合专业当成科技英语的唯一标志,否则会误入歧途。科技英语的特点不仅表现在科技内容上,而且还表现在其特有的语言体系上。
Ⅱ 科技英语语法与普通语法的区别
其实说句实话,科技英语语法、科技英语翻译之类的书籍完全“脱胎”于普通的英语语法、翻译。
我涉猎过类似书籍的,对于科技英语也有所了解。科技英语的逻辑性、严密性、简明性较普通英语更突出。可是您仔细看书就不难发现,在多数书中其实强调其逻辑性、严密性和简明性的地方不突出、不多(除了从许多例句自身能体现外)。然而作者的目的是让你们这样有一定英语语法基础的专业英语学习者省去基础英语语法的学习,然后直接去熟悉科技术语以及句子表达。
其实说白了,就是把大部分例句换成的一些含有科技术语、表达的句子罢了。您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它们(普通的英语语法与科技英语语法)大体“轮廓”是相同的,整个语法框架没有任何区别。举个简单的例子;上到中文的科学专著下到电器说明书,它们里边儿用语的语法会脱离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则吗?
所以,如果您觉得科技英语语法太难,又没有普通的英语语法基础的情况下。那完全可以先重新浏览一遍基础英语语法,然后再去啃科技英语语法。如果叫我学科技英语语法,那是肯定不行的。因为首先科技英语里边儿的术语(无数的生词!)、表达就会给我理解、分析句子造成了很大的障碍。(现在“内功”深厚才好多了,呵呵)科技英语语法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相对枯燥的,看例句像看天书。因此,如果时间充裕或理解科技英语句子有困难,那还是过一遍基础的语法知识吧。(基础语法的简明、易懂的句子还是对我们很有帮助的)
对于您问的普通语法里的一些用法在科技英语语法里也许是错误的这一问题我简单说两句吧。其实科技英语语法无非是其逻辑性、严密性和简明性的特点比较突出;然而它与普通的英语语法差别不大。就像书面用语的语法跟口语语法的差别那样吧。:)
我才该叫“不好意思”,更罗嗦。但希望您现在心里已经有个谱儿了。那就开始学习吧!(Bookworm S)
Ⅲ 科技英语翻译技巧
科技英语翻译抄技巧之浅见
科技文体崇尚严谨周密,概念准确,逻辑性强,行文简练,重点突出,句式严整,少有变化,常用前置性陈述,即在句中将主要信息尽量前置,通过主语传递主要信息。科技文章文体的特点是:清晰、准确、精练、严密。那末,科技文章的语言结构特色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这是进行英汉科技翻译时需要探讨的问题。现分述如下:
一、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
《当代英语语法》(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在论述科技英语时提出,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Nominalization)是科技英语的特点之一。因为科技文体要求行文简洁、表达客观、内容确切、信息量大、强调存在的事实。而非某一行为。
Archimedes first discovered the principle of displacement of water by solid bodies.
阿基米德最先发展固体潘
Ⅳ 科技英语是什么
science technology
Ⅳ 科技文体的短语有哪些
引言
英语科技文体是英语文体的一个分支,它是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文体形式,俗称科技英文(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从语言交际目的和功能出发,根据语言的表现形式,科技英语可分为两大类:科普文体和科技文体.前者可运用文学语言,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后者采用哲理性语言,语言要求准确、简洁、符合程式规范,语体正式.[1]科技英语文体不以语言的艺术美为追求目标,它讲求逻辑上的条理清楚和思维上的准确严密.因此,科技英语在词汇、语法、语篇等诸方面已形成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本文试图从文体学角度探讨其文体特点.
1 科技英语的词汇特点
科技英语词汇大致可分为三类,技术词、次技术词和非技术词.技术词是指某一学科领域特有的、专门的术语,这类词汇数量不多,但专业化程度很高,如antibody抗体、hormone荷尔蒙、semiconctormemory半导体存储器等.次技术词是各学科通用的基本词汇,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跨学科性词汇.例如:power一词在日常英语中表示“能力}动力;权利;国家}政权”等意义,在科技英语中则有“功率}电源}电力;乘方;幂”等词义.非技术词又可称作普通词汇,指通用于日常英语以及英语其它变体的词汇,包括代词、连词、数词、动词以及无技术意义的形容词、副词、名词等.一般来说,科技英语词汇有如下文体特征
1.1 希腊语及拉丁语的词源
科技英语词汇中,技术词和次技术词大多来源于希腊语和拉丁文,例如anachronism,atmosphere,vacuum,quantum ,motor,dynamics等.希腊语和拉丁文之所以能成为科技词汇的基本来源,是因为这两种语言都是“死”语言,不会由于社会的发展而引起词义的变化,也不会因词的多义引起歧义.英语科技词汇除了直接借用希腊和拉丁语,英语技术词和次技术词还常由希腊语、拉丁语词素构成,例如chlorophyll(叶绿素)一词由希腊语词素chlor一(绿色)和phyll(叶子)构成}rectifier借用了拉丁语词根recti(直的),这些希腊语和拉丁语可以与各个意义不同的词素构成各类术语,产生的新词汇.
1.2 选用正式程度高的词汇
科技英语词汇的另一显著特征就是选用正式程度高的词语.首先,科技英语常用拉丁派生词来代替同一本土词语,因为前者庄重、典雅、正式、符合科技英语的文体特征.例如:(派生词/本土词)accom—plish/do;additional/extra l elevated/high;optimum/best;fabricate/build;inquire/ ask;termination/end.其次,科技英语常使用单个书面动词来代替日常英语中的短语动词或动词词组.这是因为,短语动词多用于日常英语或文学语体中,口语和俚语色彩浓郁,词义繁多,易于引起歧义.而单个书面语动词词义明确单一,正式程度较高、符合科技英语抽象化程度高的文体要求.例如,在下列科技英语中,左边的动词常代替右边的短语动词:(单个书面语动词/同义短语动词)absorb/takein~eliminate/get rid of;examine/look into;ignite/set on fire;release/set free.
2 科技英语的语法特点
科技英语在语言表达上不追求艺术化,语法的应用以满足准确而严密地表达科学技术内容的需要为目的,条理清晰、庄重凝练、逻辑缜密、叙述客观是这种文体的内在的要求,因此便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语法特征.
2.1 被动语态的广泛应用
科技英语语法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被动语态的广泛应用,而被动语态的大量运用是与科技篇章的文体特征密切相关.科技英语叙述的主体多为客观事物、现象或过程等,不带任何主观色彩,因而被动语态就成了追求叙述客观性和规范性的一种重要语言手段.科技英语中所使用的被动语态通常省略施动者或行为者.例如:
(1)The hole is being drilled,a steel pipe ispushed down tO prevent the sides from faUing in
(2)For separating iron from the impurities theiron ore must be melted.
有时候科技英语被动语句不省略以by连接的短语,即保留了施动者.在日常英语中,by短语多表达行为的执行者,在科技英语中,则常可表达方式、手段或原因.例如:
(3)Tempering a hardened steel is done byheating it to some temperature below the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in the range of 300---1200 F.
(4)An improvement of its performance can beachieved by the use of superheated steam.例3和例4均保留了by引导的施动者,但不是行为动作执行者.例3中by heating表示“方式”,例4中by the use of则说明了”性能提高”的原因.
2.2 常使用非限定动词或其短语和介词短语
科技文章要求行文简练,结构紧凑.为此,科技人员总是用最少的词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科技英语经常使用非限定动词和介词短语来代替从句,这样可缩短句子,又比较醒目.例如:
(1)用分词短语代替状语从句:Some metals will melt onlyheated to hightemperature(~when they are heatedtO high temperature)
(2)用动词不定式短语作定语或表示目的或结果的状语:Materials(which are)to be used forstructural purposes are chosen SO as to(so thatthey)behave elastically in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3)用形容词短语或介词短语代替关系从句:Inradiation,thermal energy is transformed into radiant energy,(which is)similar in nature tO light.
2.3 使用科技长句的倾向
科技英语用于表达科学理论、原理、规律、概念以及各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复杂的科学思维往往无法使用简单句来表达,所以语法结构复杂的长句较多应用于科技英语.而这种严谨周密、逻辑性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语言手段也就成了科技英语文体又一重要特征.英语长句通常分为两类,即由于从句多引起的长句和由于并列成分多引起的长句.例如:
(1)Although there exists much experimentalknowledge in regard tO the behavior of bodieswhich are not in the conditions tO which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is applicable,yet it appears that theappropriate extensions of the theory which wouldbe needed in order to incorporate such know ledgewithin it cannot be made until much fuller experi—mental knowledge has been obtained.
(2)At the time of reconnaissance the engineershould know the approximate spillway requirementsfor the various sites because it sometimeshappens that an unusually narrow gorge is not byany means the most desirable site because it may betoo short to provide economically for required spill—way capacity.例1由6个从句组成,其中although引导让步状语从句;3个定语从句分别修饰bodies,conditions和extensions,that引导主语从句,until引导时间状语从句.例2中because引导原因状语,that引导主语从句,第2个because引导从句说明that从旬谓语的原因.
2.4 较多的使用名词化结构
EST(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表达科学技术内容,适应科技人员交际的需要,要求行文简洁、叙述客观、逻辑严密、表达精炼.科技文体信息量大、强调存在的事实.名词化结构意义容量大,适宜于思维精细、逻辑严谨的文章.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是科技英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科技英语的“技术性”和“说理性”是名词化大量存在的理据.这种不
带人称、时间等特征的抽象文体主要用于学术研究,它有利于表达深刻的哲理.[2]例如:
(1)Archimedes first discovered the principle ofdisplacement of water by solid bodies.句中displace—ment of water by solid bodies系名词化结构,一方面简化了同位语从句,另一方面强调displacement这一事实.
(2)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causes the change from day to night句中名词化结构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使复合句简化成简单句,而且使表达的概念更加确切严密.
2.5 常用It句型结构
科技英语中,在排列句子成份时常用it句型,把“重”的成分置于接近句末的地方,避免因为句子排列不恰当而使句子显得不平衡或头重脚轻.把含有多项信息的成分安置在句末,还可以在语义上造成一种“突出”(foregrounding),使句子更为有力.[。]另一方面,这种句法还可避免使用you,we等人称代词,使作者与读者之间始终保持一段距离,使得说明、解释、叙述显得客观真实,不带主观色彩.下面是常见的句型:It作形式主语,代替不定式,动名词、主语从句.例如It is obvious that metals in common use arevery important in our life .It is no good making the program as such acomplex.It is a fact that each element has a certain ca—pacity to unite with other elements.
3 语篇特点
语篇特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篇章,篇章是由一组相互连贯的句子组成的.语篇的语义结构和语篇的衔接手段确保了语言由句子组成语篇,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1 频繁使用词汇衔接和逻辑连接
科技英语作为一种信息交流文体,着重于客观的说明事物的特点和性能,或阐述某种观念、原理、现象等,因而具有准确性、严密性和客观性,在语篇形式上形成了特有的方式—— 频繁使用词汇衔接和逻辑连接.
3.1.1 词汇衔接
词汇的重复出现可以减少语言在传递中产生的歧义,使读者易于正确的理解作者所要论述的客观事实或复杂的认识过程,体现了科技英语的准确性.例如:Many stories about the spread of AIDS arefalse.You cannot get AIDS working or attendingschool with someone who has the disease. Youcannot get it by touching drinking glasses or otherobjects used by such persons.Experts say no onehas gotten AIDS by such living with,caring for ortouching an AIDS patient.在这个自然段中,多次重复出现关键词AIDS,这不仅使语篇具有连贯性而且有助于读者意识到有关AIDS的错误认识,从而达到了作者相关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读者的目的.
3.1.2 逻辑连接
通过逻辑连接手段的运用,读者可以了解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甚至可经前句从逻辑上预见后续句的语义.这充分体现了科技英语的逻辑推理性和严密性.例如:Microsurgery is helping to solve allkinds of medical problems that had been thoughthopeless. For example,doctors can use the tech—nique to restore blood flow to the brain to preventstrokes. They can reconnect hands and feet thathave been cut off in accidents.And they can reopenparts of the reproctive system SO some men andwomen who are not fertile can have children.Eyeand ear doctors have used the techniques of micro—surgery since the 1 920s But it was not until the ear—ly 1 970s that doctors began to develop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ssibilities of microsurgery.在这一段落中,作者使用了多种的逻辑连接手段,用for example表示例证,and表示并列,but表示转折,until表示时间先后.这些连词除了使语篇具有较好的衔接和连贯性之外,还能让作者表达的复杂思想或推理清晰流畅、层次分明、富有逻辑性.这与科技英语的文体风格是相符的.
3.2 语篇结构
从整体上说,科技英语文章一般由导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当然,语篇的整体结构可以因陈述的内容、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局部来说,科技英语文章的段落通常由一个主题句和若干个支持句组成.主题句概括全段的中心思想,支持句对主题进行说明、论证、解释或者引申.在一般的段落结构中,主题句通常在段首,有时也在段中或者段末.
4 结束语
科技英语在其演变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体裁或文体风格,了解科技英语与普通英语之间的差异,对于科技工作者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但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差异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换言之,科技英语文体也往往借用其他文体(如文学文体)的词语或句式,采用其它文体的修辞手段以增加语言表达效果.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学作品反映科学技术的内容增加,以致文体借用现象日趋明显.这表明,唯科技文体论者或泛文体论者都是错误的.
原载:代写论文
出处:http://www.bjzg.org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Ⅵ 如何自学英语!
自学”,顾名思义,就是不在学校学,也没有老师经常指点,全靠自己学习。古今中外,在困难条件下,靠自己勤奋攻读、深入钻研而做出学问,甚至大有贡献者,在文学艺术界、科学技术界均不乏其人。在外语学习方面,革命导师已为后辈留下了榜样。马克思曾自学几种外语,其中包括英语及俄语。列宁同他的革命伴侣克鲁普斯卡娅在共度流放生涯时也曾自学英语。在我国向“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进军的新长征途中,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宏伟事业中,也已出现不少刻苦自学外语而有所成就的青年。事实证明,自学外语是可以做到的。 一、 创造英语环境 我们必须看到,语言归根结底是人们交流思想以进行社会交往的工具。其本身的属性,就决定了它最好是能在一定形式的共同使用中来学习。特别是当我们想要全面地学习一种语言,即从听、说、读、写以至于译五个方面来学习并掌握它,即达到“五会”时,若只是 一书(教科书)在手,毫无外界的条件,那是会很困难的。所谓外界条件,包括老师(或比 自己先走几步的人)间或的指点(口头或书面)、英语电视广播节目、电脑网络资料、录音 机及磁带、收音机、参考书、工具书以及一定的阅读材料等。我们知道,马克思时常把自己 用英语写的文章寄给恩格斯请他改正(当然也包括内容方面);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虽经过 一段认真的自学,但初到伦敦时却发现自己所说的英语无人能懂,而当地人讲的话他们也如闻天书,因而不得不通过各种途径从头学习口语。可以想象,要学习英语发音和朗读,却从来没有听到过任何人或人们通过机器(电脑、电视、磁带或收音机等)发出这些声音,单凭文字上对发音器官位置的描述,怎能正确地学好语音呢?没有听到英语的机会,如何学会听懂英语?至于只以培养阅读能力为目的者,至少要把自己所阅读的东西在心里念出声音来吧(哪怕念得不准确)。否则,即使阅读也是很困难、很缓慢的。因为所谓“看书”,即阅读,其实就是不出声地“念”。因此,关于如何自学外语,我的第一个意见就是:若要以“五会”为目标,就必须想方设法获得或创造一定的外界条件,尤其是听外语的条件。 二、 创造英语听说机会 对自学英语者来说,倘还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磁带、网络等得到一定的“听”的机会,则“说”英语的机会就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不妨试一试下述这些方法: (一) 尽量将听和说的练习结合起来。 在我们听磁带时,首先要把内容听懂,切忌对意思还不太理解,就单纯从学习语音语调 的角度去模仿。一遍不懂,可以多听几遍。在听懂以后,就可以进行模仿。先是听一句,说 一句;然后听一段,说一段,最后达到复述全文。倘我们对语音要求比较高,就可以一句一 句地来模仿,直到惟妙惟肖。我们在听一段对话或一段文章或故事时,要“身临其境”地听,一边听,一边头脑里有一幅所听内容的图画或人物的形象。这样,所听的东西,就会在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有助于把听到的东西更好地转化为自己口头掌握的东西。 (二) 利用背诵提高口语 实在没有他人一起来练习会话时,要想培养口语能力,就只好多用背诵的办法。背课文,背对话(一个人充当几个角色),背得滚瓜烂熟。但不能停留在背诵上,而要逐渐转为“说”,即在背诵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逐渐由少而多地加入一些自己的话。内容和语言都可以有所变化,从“照本宣科”发展到灵活运用。这样,就可以将课文或会话材料从书本和磁带上的“死”的东西,逐步转化为自己的“活”的语言。 (三) 选择适用的口语教材 自学英语会话,就要选择一本适用的口语会话课本。目前不少英语自学者选择各种国外教材。这些教材,各有其特色及优缺点,都可以用。但对初学英语会话者来说,还是先用国内出版的、结合我们自己日常生活的会话课本为好。这种日常生活题材还可以包括我们在工作中接触外国友人的场景等。这样,题材内容比较熟悉,学到的语言也可以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加以运用,能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当然,我们决不排斥使用国外教材。相反,在我们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还应该尽可能早地接触国外编写的教材,由浅入深,逐步过渡到以原文教材为主。就培养听、说能力而言,更必须通过磁带等方式多听到外国人的声音,熟悉他们地道的英语语调及说话习惯。 三、 系统了解英语语法 自学英语者必须系统地学习一两本英语语法书。 只靠教科书中的语法注释和练习是不够的。要把一本语法书从头到尾读一两遍,对英语语法有一个全面的概念。然后,再一章一节地仔细阅读,学习运用这些语法规则。这样,在对英语语法的整体有一个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再分别深入学习其各个局部,就会掌握得更为深入。更重要的是,要将语法规则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去,切忌死背语法规则条文,“为语法而语法”。总之,要以语法规则来提高我们语言实践的水平,又要在实践中更深入地掌握语法。 英语语法,一般分为词法和句法两部分;先叙述词法,后叙述句法。在语言实践中,这 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学习语法时,固然有必要将词和句分章分节地学习,但必须注意词和句 的关系。例如,在学习词类时,就必须弄清楚什么词类在句子中可以担当什么成分,又如何因在句中所处的地位而引起什么词形的变化;而在学习句法时,也必须从句法的角度,来弄清什么样的句子成分需要什么词类的词来担当,以及所要求的词形变化等。尤其重要的是,学习动词就必须弄清不同的动词所要求的句型(verb pattern)。举个简单的例子: I asked him to do that. 我要(请求)他那样做的。 动词ask在这里所要求的句型是: “及物动词+宾语+动词不定式(作宾语的补语)”。 同样,tell(告诉),order(命令),beg(乞求)和want(要)等动词都可以用这个句型。但是,换一个在汉语中和“请求”、“告诉”、“命令”、“乞求”和“要”等动词在用法上同属一类的词“阻止”来表达“我阻止他那样做”时,说I stopped him to do that 就大错特错了。在英语中,这句话的正确表达是: I stopped him (from) doing that. 动词stop在这里所要求的句型是: “及物动词+宾语(+介词from)+动名词” 同样,和stop在本句中的意思“阻止”差不多的词prohibit(制止)和prevent(阻止)都要求这个句型,而不能用和ask,tell,beg或want同样的句型。然而,另一个和stop,prevent,prohibit意思也差不多的词forbid(禁止、不准)却又要求与ask,tell,beg和want等词同样的句型,而不是和stop,prevent,prohibit同样的句型,即要说: I forbid you to do that. 我不准你那样做。 I forbade him to do that. 我当时禁止他那样做的。 这些错综复杂的情况,的确有些使人不易理解。但任何英语动词都有其习惯用法,都要求某些特定的句型,我们不能任意变动。举这些例子,主要是说明词法和句法实际上是不能 分开的。这在自学英语时要特别注意。 总之,自学英语者需要认真学习一两本语法书。此外,在我们对英语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应该学习一本外国人用英语写的语法书。在传统的语法书中,C. E. Eckersley和J. M. Eckersley合编的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Grammar (for Foreign Students,译为《综合英语语法》),虽似老一些,但却是比较实用的一本。 四、 逐渐提高阅读能力 (一) 阅读要精泛并举 精,就是精读,要少而精;文章要短,要读得细致。要利用辞典等工具书,把篇中主要词语尤其是动词以及动词短语的含义、用法搞清楚,能够复用,并学习篇中有用的句型和新的语法现象。更进一步,还可以写写段落大意、摘要(precis)等。所谓泛,就是大面积地阅读。这时,不一定个个生词都查字典,可以通过词语在大量篇幅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的重复出现来逐渐掌握其含义及用法。精读材料可选用较难的;泛读材料应较易,以利于快速大量阅读。这样,精泛并举,双管齐下,就可较迅速而扎实地提高阅读能力。 (二) 要逐渐过渡到阅读原文 要提高阅读理解力,就必须阅读原文,或从原文的简写本逐渐过渡到原文,而不是阅读汉译英的文字。翻译文字,一则内容熟悉,二则译文多少要受到汉语的影响,不能真正提高阅读理解力。有时甚至会造成一定的假象,以为自己英语阅读水平已经很高,实则遇到哪怕相当浅近的原文,就会感到困难,生词全部查过,仍旧不知所云。初学英语者,宜大量阅读经过简化的原文小说或故事、英美文学名著等。这些简易读物,虽经改写,仍保持原作的风格,文字也力求多用原文。同时,它们改写的程度不同,我们可以按其难易程度,由浅入深,按顺序读下去,逐渐过渡到读原著。 (三) 关于精读 要精读一篇文章,首先要通读一遍弄懂大意,然后就可以弄清词语的含义。倘对某些句子理解有困难,就需要分析语法结构。而这两者,如前所述,又是互相联系的。在分析一个简单句时,要根据词类和词形以及句子结构,找出主谓关系,再分析其他词在句中的作用( 定语、状语等)。倘是较长的复合句或主从句等,则应先把各个分句(clause)找出来,再按连接词的情况以及各个分句的意思,来确定各分句之间的关系,弄清确切的含义。 有心人会注意到,在当代英语中,Mr.和Mrs.等头衔后面的句号常常省去了。大写的词一般不是人名,就是地名。显然Privet Drive是个街名。用植物的名称来作地名、街道名的古今中外皆然。但作街道解的词很多,有street,boulevard,avenue,path等。Drive作街道解,来自drive这个词的动词词意。过去,赶着牲口去赶集,动词是drive,慢慢地,这条专门赶牲口的道儿,就称为drive(路、道)了。以后,两边盖了房子,通了马车,进而是汽车,就成了一个小城市的一条街了。这就是drive作街道解的来由。像北京的珠市口,是原来的猪市口的美称(不过羊市大街没改)。 下面文中,thank you very much是现代英语结构中的一种惯用法,即不带引号的引语。Dursley夫妇俩既然常常骄傲地宣称他们一家都是很正常的人,总是因为常常会有好心的邻居们关心他们,因此“多谢各位(关心)”。 这里to be the last (people) to be (involved in...)是一个很有用的句型,意思是“最不会卷入到任何古怪神秘的事情当中去的人”。按此句型,我们可以说: Wang Ping is the last student to be late for school. 王平是最不可能上学迟到的人。 She is the last person to become a surgeon, for she's afraid of seeing bleeding. 她看见流血就害怕,因此是最不可能成为一名外科医生的。 查一查字典,可以知道to hold with意思是“赞同(某种说法)”,而用于像本句这样的否定句中,意为“不能容忍”。hardly是一个很有用的词,学会用这样的词,英文会长进一小步。当然,首先要弄清,它不是形容词hard的副词形式;hard本身也是副词(He works very hard)。hardly是“简直不、完全不”的意思,是一种语气比较婉转的否定说法。 例如: I can hardly believe it! 真不敢相信! 在试读了一下这篇当代作品的首段后,我们再选一段虽然写在19世纪但属古典派五、 自学英语的写与译 学习写和译,最好能有老师批改,但这在农村及边远地区是不易做到的。怎样才能“无师自通”呢?这里推荐几种方法。 (一) 模仿 模仿,也可以称为“描红”——像小学生初学写字时用毛笔涂描红字一样。找一篇文字比较精练而自己也比较喜爱的短文(或长篇中的一段),在仔细学习了它的结构、笔法、修辞等之后,就类似的题材自己写一个短文。例如,倘原作是对一个儿童的描述,则我们可取生活中熟悉的一个孩子为典型,模仿原作的文章结构、用词组句,自己来写一篇。在古今中外文坛上,曾有不少大师在少年习作时采用过这个方法。英国19世纪文豪、脍炙人口的《金银岛》的作者史蒂文森(R. L. Stevenson,1850—1894)就曾说过他从这种习作方式中受益很多。 (二) 复述 在熟读一篇或一段文章之后,丢开原文,凭自己对文章内容的记忆,用自己的语言将它复述下来。开始时可以是由单句列成的提纲,进而发展为内容摘要、故事梗概、较详细的复述,甚至进而加上自己的评论。不要逐句照抄,那就成了“默书”。但开始练习复述时,可以较多地利用原文中的词、句,逐步转为更多地用自己的语言。例如,原文倘是用第一人称(I,we)写的,我们可以改用第三人称(he,she,they)来转达;直接引语可转为间接引语;长句可拆为短句;倒叙处可以顺过来;原作中省略的描述可以补充进来;次要的情节又可以省去。这种习作方法的好处,就是在内容和语言上均有所依据,不致凭空写来,错误连篇,而又无人批改。这种将写和读联系起来,在读的基础上练习写作的方法,可使我们随着读物水平的提高,逐渐提高写作的能力。至于将剧本内容用叙事体写成故事,那就是很高深的写作了。英国18世纪作家兰姆姐弟(Charles Lamb和Mary Lamb)写了不少小说和书信,今天却主要是以他们的《莎氏乐府本事》( The Tales from Shakespeare )而为后人所知。 (三) 自我修订 既乏老师批改,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写好一篇习作后,应自己从语法、用词、结构、内容等方面反复加以审析、推敲,改正错误,提高质量。不只订正一遍,而是多遍。还可以把写好的东西保存起来,在经过又一段学习之后,例如三两个月,再拿出来,以自己有所提高的外语来修改自己过去写的东西。 (四) 比较译文 现在已经陆续出版了一些我国古典和近代小说的英译本,还有不少英语杂志译载政府文件、报刊文章和短篇小说等。我们在具备了一定的语法和词汇基础、并且进行了一段前面所建议的写作练习之后,可以选一本内容比较浅近的小说(或其他文字),先不要读它的英译,而是选一段落自己学译。在经过自己多次修改后,再和英译本进行比较。不要仅只草草对比一下,而是要仔细研究别人的译法比自己的译法好在何处,或自己有何错译。然后,再把这段译文当成读物来学习,学习其中自己觉得新鲜的东西。在选材时要注意,即使今后自己准备从事政论或新闻文章的英译工作,也不要急于选用报纸社论等体裁的东西来试译。我个人意见,还是以选用文学体裁的东西为好。政论或新闻文章,要比文学作品容易翻译得多;但文学作品的语言最为丰富,最接近生活,最能体现一个民族语言的特色与精华。学着翻译文学作品,对提高英语水平是最扎实的训练。当然,文学作品的文章也有浅近与高深之别。我们尝试翻译时,选材可由浅入深。例如,初学翻译者不妨从儿童故事等文字浅显的东西入手;贸然翻译鲁迅先生的作品,十之八九是要碰壁的。 以上建议的从“描红”到比较译文等学习写、译的方法,都是提供给实在找不到老师请教的自学者参考试行的。此外,现在出版了不少指导青年人如何学习写作(汉语习作)的书,其中的道理对我们学习英语写作也是有帮助的。 六、 善于利用工具书 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一本好词典就是我们最好的、最起码不可少的“良师”了。 使用词典,要注意下述几件事: (一) 至少有一本“可用的词典” 即使对初学英语者,一本所谓袖珍小字典,也是绝对不够用的,有时甚至还会害人。同样,我们也决不能单纯依靠教科书里的“生词表”。一般小字典或“生词表”,只简单地给一两个汉语解释,并不告诉我们怎样使用一个词,而后者却是最重要的。一本可用的词典,必须提供一个词的读音、词形变化、词类、基本词义和各种转义、与其他词的搭配、与其他词组成的短语和习语以及例句等;倘是动词,还必须指出它在句子中所要求的各种句型。(至于词源,则不是每本词典都必须注明的,初学者也不必深究。)有志学好英语者至少应当有一本这样的词典。 (二) 尽早使用“英英词典” 必须尽早学习使用用英语解释词义的“英英词典”。只用汉语释义,有时不能说明一个词的确切意义。举一个词smog为例。有的词典只写:smog 〔smog〕 n. 烟雾。根据这个释义,我们倘在“会议中许多人吸烟,搞得屋子里烟雾弥漫”或“厨师正在蒸馒头,伙房里烟雾腾腾”等句子中用smog这个词,就要闹笑话。因为,查一下英英词典,例如最新出版的 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 (《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在第1351页上就可看到:smog /smog/ noun 〔u〕 polluted air that is a mixture of smoke and fog(不可数名词,属于烟与雾的混合物的污浊气体)。这样,意思就清楚了,也不致错用。当然,倘能进一步说明,从构词法来说,smog就是smoke和fog两个老词的首与尾拼合成的新词,就会更有利于我们理解和记忆了。 (三) 了解词典特点以充分利用 要了解不同词典的特点,充分发挥其长处。初用一本词典,应当将其序言和编辑体例介绍等部分仔细阅读一下,以便了解如何使用它。例如上文提到的Macmillan词典,它的特点之一,就是在词条的释义中,所用的英语单词不超出2500个。非常方便学习英语者使用,避免了释义用语中又有生词而需反复查证之累。此外,这本词典中还特别附有“语言提示弊ㄒ常ü?2页),就英语的惯用法、修辞手段、构词法、口语话语、英美语差异,以及计算机用语等都作了简要介绍。 又如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牛津现代高级英语词典》),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英语动词在句子中所要求的句型分为25大类。在全书篇首的“动词句型”(Verb Patterns)部分中列表举例说明;又在词典正篇每个动词词条里,将该动词所要求的句型按25类中的号码列出,并给出例句。可以说,要学习英语动词的基本用法,这是最实用的一本词典。 (四) 记住词的多样性 我们使用词典,要时刻记住英语的词的多义性。有的英语常用词,包括有关的短语在内,词义可以多达一百余种。因此,查一个新词,切忌只看词条中最先给的一两个解释就以为掌握了词义,而要先了解它的基本词义,这样才能更确切地理解它的转义;要顺序把词条中所给的解释一行一行看下去,直至找到这个词在读物的上下文中所表示的含意为止;而要学习一个词尤其是动词的用法,还必须将整个词条从头学习到底,例句也不要略过。对初学者来说,特别要注意不要“想当然”,即使对一个比较熟悉的、很普通的词,也不能想当然。 例如,fast这个词,是初学英语不久就会接触到的。它可以是形容词(a fast train),也可以是副词(The train goes very fast)。有人在读物里见到a fast friend,不去请教词典,却想当然地把它理解成“很快就熟了的朋友”。实际上,fast在这里是“忠实的、可靠的”的意思,是从“牢固的、紧的”这个词义转化而来的。 总之,我们要勤查词典,也要会查词典。 七、 专业外语学习 学习所谓专业外语,是为了能阅读专业资料和书籍。有一个词叫ESP,即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特种用途英语),类似于我们通常说的“专业英语”。此外,也有所谓“科技英语”(Scientific English)的说法。但我们知道,就语言的三个组成部分——语音、语法、词汇——而言,无所谓一般英语语音和专业或科技英语语音;也不能分什么一般英语语法和科技英语语法。只不过科技专业使用的英语,在句子结构等方面有一些自己的特点而已。例如,被动语态、动词非人称形式(不定式、分词和动名词)、引导词it、定语从句(尤其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等结构用得较多,句子比较长,而时态变化较少。但即使如此,也不能说存在着什么不同于一般英语语法的科技英语语法。在词汇方面,科技或专业英语的确有它大量非日常英语所需要的词汇,但它仍然不可能脱离基本词汇这个基础。对任何ESP来说,基本词汇都是共同的。更何况,许多所谓科技词汇,也都是从基本词汇转义、合成或派生而来的。例如光学词汇scatter(散射)其实就是常用词汇scatter(散布,分散)的转义;radioactivity(放射性)就是radio和activity二词的合成;semi-conctor(半导体)就是由conct(引导)转义之后再加后缀-or和前缀semi-派生而来。因此,不论我们最终目的是学哪一种ESP,我们仍要从基本语音、语法和核心词汇学起。当然,倘仅以阅读和翻译科技文字为目的,则可不必在语音、语调以及听说上花许多时间。把基本语法搞通,掌握一定常用词语,就可以较快地进入ESP的学习。再经过一段专业词汇的突击,就可以阅读和翻译专业书籍和资料了。 小小忠告 最后,顺便提一个小小的忠告:我们自学英语,千万不要东敲一锤,西打一棒;今天搞这本书,明天见异思迁,又换一本,这样就把时间浪费掉了。现在国内出版了很多英语课本;还有五花八门的国外教材。这些课本各有其特点。我们选定其中一种,就要坚持学到底,不要半途而废。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同时接触其他教材(包括磁带、光盘等)作为补充,但总要以一套书为主,不要头绪过多或挑来换去。至于有人问:学外语有没有什么万灵的药方,有没有捷径?回答是:方法是有的,而且要讲究方法。但是,万灵药是没有的,也不存在捷径,更不是什么“疯狂”一阵就可以把外语学好的。还是一句话:学习外语,只有“勤学苦练”!
Ⅶ 科技英语有什么特色
其一,
科技英语的专业词汇,是有别于一般英语的最大区别。
其二,
被动语态是科技英语种常见的语法项目。
其三,
主从复合句以及分词是科技英语中的关键。
其四,
广博的科技知识是科技英语的基础。
Ⅷ 什么是科技英语
具体内容请参抄考周春晖的《科技英语写作》
但从这个 http://www.cdrtvu.com/file_post/display/topic.php?TopicCode=5502&PHPSESSID= “科技英语专业”内容来看,并没有什么特别。
搜索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句话“英语就是英语,什么叫科技英语,学习英语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剧”,科技英语即有人说的非常狭隘的外语教育,比如商业英语,管理英语之类
Ⅸ 有关科技文体的短语有哪些
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在笔译中,又可分为科技翻译、文学翻译、政论文翻译和应用文翻译等等。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引自《现代汉语词典》)。因而,翻译本身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创造性科学,它既带有创造性,又带有科学性,它是用语言表达的一门艺术,是科学性的再创作。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广泛,科技英语已经受到普遍的重视,掌握一些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是非常必要的。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gy ,简称EST)作为一种重要的英语文体,与非科技英语文体相比,具有词义多、长句多、被动句多、词性转换多、非谓语动词多、专业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是由科技文献的内容所决定的。因此,科技英语的翻译也有别于其他英语文体的翻译。
一、翻译人员必须了解相关科技领域的知识
在科技翻译中,要达到融会贯通,必须了解相关的科技,熟练掌握同一事物的中英文表达方式。单纯靠对语言的把握也能传达双方的语言信息,但运用语言的灵活性特别是选词的准确性会受到很大限制。要解决这个问题,翻译人员就要积极主动地熟悉这个科技领域的相关翻译知识。比如,要翻译“轧机牌坊”这个词汇,仅仅把字面意思翻译出来还远远不够,而且有时用词也不够准确。“轧机牌坊”按字面意思是“mill housing”, 但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翻译成“window”更确切一些,工程技术人员也更习惯使用。因此,了解了生产工艺和设备,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翻译质量就会大大提高。
二、科技英语翻译标准
关于翻译的标准,历来提法很多。有的主张“信、达、雅”,有的主张“信、顺”,有的主张“等值”等等,并曾多次展开过广泛的争论和探讨。但是,从他们的争论中可以看出,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一切译文都应包括原文思想内容和译文语言形式这两个方面;简单地说,符合规范的译文语言,确切忠实地表达原作的风格,这就是英语翻译的共同标准。为此,笔者认为,在进行英语翻译时要坚持两条标准:
(一)忠实
译文应忠实于原文,准确地、完整地、科学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包括思想、精神与风格。译者不得任意对原文内容加以歪曲、增删、遗漏和篡改。
(二)通顺
译文语言必须通顺,符合规范,用词造句应符合本民族语言的习惯,要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语言,以求通顺易懂。不应有文理不通、逐词死译和生硬晦涩等现象。
三、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要体现语言结果特色
(一)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
《当代英语语法》(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在论述科技英语时提出,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Nominalization)是科技英语的特点之一。因为科技文体要求行文简洁、表达客观、内容确切、信息量大、强调存在的事实, 而非某一行为。例如:Archimeds first discovered the principle of displacement of water by solid bodies.阿基米德最先发展固体排水的原理。句中of displacement of water by solid bodies 系名词化结构,一方面简化了同位语从句,另一方强调displacement 这一事实。
(二)广泛使用被动语句
根据英国利兹大学John Swales 的统计,科技英语中的谓语至少1/3是被动态。这是因为科技文章侧重叙事推理,强调客观准确。第一、二人称使用过多,会造成主观臆断的印象。因此尽量使用第三人称叙述,采用被动语态,例如: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应当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
(三)非限定动词的应用和大量使用后置定语
如前所述,科技文章要求行文简练,结构紧凑,往往使用分词短语代替定语从句或状语从句;使用分词独立结构代替状语从句或并列分句;使用不定式短语代替各种从句;介词+动名词短语代替定语从句或状语从句。这样可缩短句子,又比较醒目。
(四)大量使用常用句型
科技文章中经常使用若干特定的句型,从而形成科技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标志。例如It—that—结构句型;被动态结构句型;结构句型,分词短语结构句型,省略句结构句型等。举例如下:It is evident that a well lubricated bearing turns more easily than a dry one 。显然,润滑好的轴承,比不润滑的轴承容易转动。
(五)为了描叙事物精确,要使用长句
为了表述一个复杂概念,使之逻辑严密,结构紧凑,科技文章中往往出现许多长句。有的长句多达七八个词,例句省略。
(六)大量使用复合词与缩略词
大量使用复合词与缩略词是科技文章的特点之一,复合词从过去的双词组合发展到多词组合;缩略词趋向于任意构词,例如某一篇论文的作者可以就仅在该文中使用的术语组成缩略词,这给翻译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full-enclosed 全封闭的(双词合成形容词)。
四、科技英语的翻译方法
要提高翻译质量,使译文达到“准确”、“通顺”、“简练”这三个标准,就必须运用翻译技巧。翻译技巧就是在翻译过程中用词造句的处理方法,如词义的引伸、增减、词类转换和科技术语的翻译方法等。
(一)引伸译法
当英语句子中的某个词按词典的释义直译不符合汉语修辞习惯或语言规范时,则可以在不脱离该英语词本义的前提下,灵活选择恰当的汉语词语或词组译出。例如:Jigang will fix this problem ring the recent shut down of the finishing mill. 济钢会在最近的精轧机停产时解决这一问题。“fix”字典意思为“固定、修理”,这里引伸译为“解决、处理”。
(二)增减词译法
增词就是在译句中增加或补充英语句子中原来没有或省略了的词语,以便更完善、更清楚地表达英语句子所阐述的内容。在英语句子中,有的词从语法结构上讲是必不可少的,但并无什么实际意义,只是在句子中起着单纯的语法作用;有的词虽有实际意义,但按照字面译出又显多余。这样的词在翻译时往往可以省略不译。
(三)词类转换
英语翻译中,常常需要将英语句子中属于某种词类的词,译成另一种词类的汉语词,以适应汉语的表达习惯或达到某种修辞目的。这种翻译处理方法就是转换词性法,简称词类转换。例如:In any case, the performance test have priority. 不管怎样进行, 性能测试都要优先。这里将名词“priority”转译为动词“优先”。
(四)词序处理法
英汉两种语言的词序规则基本相同,但也存在着某些差别。不同的英语句子,在翻译中的词序处理方式也常常不同。例如:An insufficient power supply makes the motor immovable. 电源不足就会使马达停转。这里将“insufficient power”(不足电源)改序翻译为“电源不足”较为合理。
(五)科技术语的译法
工程英语中有大量的科技术语,而且科学性、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科技术语的译法有意译、音译、象形译和原形译4种。例如Final as built drawings竣工图,first aid box急救箱,centrifugal force离心力,gear box齿轮箱、变速箱。
对你绝对有帮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