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语语法 > 新品英语一张图学语法教学挂图

新品英语一张图学语法教学挂图

发布时间:2021-02-12 14:28:01

Ⅰ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很多人认为我们从未特意学习过语法,却一样把中文说得自如、流畅,所以学英语也不用专门学习语法。殊不知,中文是我们的母语,接触和使用的机会很多,可以自然形成语感和习得语言,不必专门学习语法。而英语就不一样,学生缺乏习得英语的语言环境,如果不了解该语言的内部规则,终究会影响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所以说,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才能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如何才能保持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让其掌握一定量的枯燥的语法知识呢?
一、情理无痕交汇,生动呈现语法
这里的“情”是指语言学习的情景,“理”则指语法规则。就语法教学而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教学中直接谈论语法规则,语法教学目的直接明显,称为显形语法教学;另一种在教学中避免直接谈论所学的语法规则,主要通过情景让学生体验语言,通过对语言的交际性运用归纳出语法规则,称为隐性语法教学。显然,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采用隐性语法教学更为合适。在小学阶段,学生刚接触英语,语言积累和储备不够丰富,不能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因此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不断重复呈现相关语言,给学生大量的相同结构的语言输入,是帮助学生感知语法结构,形成语法意识的最佳途径。
情景可根据语法内容的不同而精心设置。
(一) 以旧带新,做好铺垫
语法教学中,教师不要直奔主题,急于求成。应注意激活学生的元认知,将学生原有的知识激活,从学生已具备的语法能力人手,找到最近的切入点,把新授的语法项目巧妙地融入语言活动中,并进行从旧知到新授,从简单到复杂的层层铺垫,让学生在语言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语法。
如:在教学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疑问句: Does she/he like…?及其回答时,教师首先可以从复习Do you like…?入手。教师通过对话,复习并掌握这一句型。当学生们对这一知识点已能熟练运用时,教师就顺势转换人称询问,T: Boys and girls, does Jiang Yingying like…?教师再引导学生回答“Yes, she does.”或“No, she doesn’t.”这样由学生熟悉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转换到第三人称,将新旧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有机结合起来,活化了语法教学。
(二)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语法知识则是抽象的、枯燥的,这不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必须化抽象为具体,把某一知识点具体为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素材。在游戏活动中呈现语法知识。
例如:在教学副词fast, ,slow的比较级时,我告诉大家“Today let’s have some running races.”同学们一听,在英语课上进行跑步比赛,兴趣来了,个个都跃跃欲试。比赛结束后,我适时引出今天比较级的新授内容:Cheng Xiang runs faster than Zhou Ruyi. Zhou Ruyi runs slower than Cheng Xiang.简简单单的一个比赛,用时不多,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语法知识在一种隐性的状态下传递给了学生。这样一定比让学生单纯地背语法规则要强得多。
(三)借助现代媒体,化难为易
有些不易呈现的情景在现代媒体的帮助下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场景的快速切换,有效地调动和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化难为易。在教学6A第三单元,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般过去时,如何化解这一难点。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张图片,学生观察后, T: Where’s the lamp? S: It’s on the desk. T: Where’re the earphones? S: They’re on the sofa.点击鼠标,台灯消失。T: Where’s the lamp now? Is it on the desk? Ss: No. T: But it was there just now. 点击鼠标,耳机消失。T: Where are the earphones now?Are they on the sofa? Ss:No. T: But they’were there a moment ago. 这样,借助媒体,通过观察、对话,有效地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了be动词一般过去时的用法。
二、预设语法形式,操练实践语言
在教师刚开始介绍了某一种语法规则或现象后,有必要进行一些简单的、重复率较高的练习,让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经过一个替换的过程添加到自己的知识库中。因此运用预制语块建立框架,基本句型结构反复使用、反复操练,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地步。
如:教学Whose gloves are they? They’re my sister’s时,教师设置了寻找失主的语言环境,在这个情景中,学生不断地操练句型。已具有初步概括能力的小学生很容易从这个语块中推断出gloves是可以替换部分,Whose … are they?是充当的框架,可以用这个框架询问对方这是谁的东西。学生可以用这个框架生成很多句子。在多次的练习中学生也自然获得了语法形式能力。
三、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语法规则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在语法教学中,虽然教师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法课就是教师满堂灌得过程。课堂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学”英语知识。小学阶段出现的语法知识一般来说都比较简单,只要教师引导得法,通过大量的有效的语言信息输入,使学生在自然、丰富的语言环境中自主讨论,他们完全有能力自主归纳出语法规则。
例如:在教学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 do 的用法时,教师先示范本周末的计划I’m going to have a picnic. 转而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周末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大量练习be going to do 的句型结构。最后以填空的形式出示一份Nancy一家的周末计划书,Hello, I’m Nancy. The weekend is coming. I to pick apples on the farm. My brother
to make a model ship. My parents to cook nice food for us. 我要求学生以group work 的形式自由讨论出答案,并总结一般现在时的句型结构。由于有了以前三种时态的学习经验,以及刚才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大量练习的基础,同学们讨论热烈,很快找到了答案和结论,随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就这样,一个难点就在学生们积极参与思考,自主探索及归纳规则中化解了。而且给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
教学的过程是我们实践的过程,也是我们进行探索前进的过程。我们在实践中应结合自身的经验,不断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就语法而言,只要我们关注小学生的特点,创造生动有趣、重在实践的语法教学模式,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Ⅱ 找学习知识图片,高清图,例如最全的初中化学方程式,最全的英语语法

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1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1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1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1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2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2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3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3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3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3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3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3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4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4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4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4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4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4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0、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1、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5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53、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54、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55、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56、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57、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58、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59、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60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61、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62、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63、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64、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65、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66、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67、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68、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9、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70、①直线L和⊙O相交d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7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7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73、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74、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75、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76、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77、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78、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79、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80、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81、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82、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83、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84、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85、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Ⅲ 如何利用图片进行小学英语教学

词汇、语音、语法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词汇是语言的最基本的建筑材料,是语言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一口流利的英语离不开大量的词汇积累。学生掌握的词汇越多,运用语言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枯燥的词汇教学变得直观性、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词汇教学 直观性 趣味性 合作性 反复性 有效性
小学英语的课时较少,每周只有三节,每课要掌握的词汇量不少。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自然教学法的倡导人特蕾西认为:词汇学习对于理解语言和言语输出都至关重要。有了足够的词汇量,对要表达的内容才能脱口而出。词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学生的注意力较难集中,容易产生厌倦感。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词汇教学呢?下面让我来谈谈自己在词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 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教学词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赫瑞特拉的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有83%来自视觉。恰当地运用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将词的音、行、义结合起来,使词汇的学习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喜欢生动有趣的的图片。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画、动作手势或图片配动作等来进行教学。特别是多媒体更能帮助学生形象生动地学习和掌握词汇。例如,《开心学英语》第8册Unit7 I had a bad day!
caugut a cold lost my keys

caugut a cold 这个短语可以用多媒体,更可以用动作来让学生理解。在教学中也可以借助图片通过提问教单词或短语,如出示上图,提问学生:What happened to the boy? 然后引出caugut a cold或lost his keys。利用多媒体用通过图片或动作来教学单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游戏、歌谣,提高词汇教学的趣味性。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获取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游戏化教学让学生乐于接受、并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单词,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游戏,既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并运用新词汇,又可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词汇教学和巩固阶段,可让学生玩“magic eyes ”游戏。课前做好词汇的PPT ,把图片快速的闪过,看哪个学生能快速地说出单词,说得既快又准的学生获胜。通过一闪而过的图片考察学生对生词音、形的掌握情况。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巧编歌谣,把新授词汇放在自编的歌谣中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唱过程中、在轻松的气氛中熟悉新词,同时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培养了学生对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开心学英语第7册 Unit 11 Let’s go to space!时,学习了有关太空知识后,我用所学的知识编了如下歌谣:
Jupiter, Jupiter,the biggest planet.
Sun, Sun,the hottest thing.
Earth, Earth,we live on the Earth.
Moon,moon,smaller than the Earth.
Star, star,look at the star.
学生边唱歌谣,边有节奏地拍掌,很容易就能记住所学的词汇。在词汇教学中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教师还要适当传授记忆的方法和诀窍,如记忆的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等,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词汇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合作是交流的前提,也是交流的目的。生本教育强调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既可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共同发展,又可以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a piece of candy,a bag of chips,a pair of socks等短语和句型What did you get at the store? Did Tony get a piece of candy at the store? Yes,I did./No,I didn,t.我设计了以下的表格,让学生四人小组运用本课所学的词汇、句型进行问答练习。

Ⅳ 如何改变枯燥单一的英语语法教学

语法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是语言得以成为语言的根本条件之一。“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理所当然地要有它应有的地位,语法教学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外语教学(教育部 2003)”。因此,中学英语教学争议的不是要不要教语法,而是要研究语法教学的理念和方法,重新认识语法教学和改进语法的教学,本人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种语法教学方法。
第一, 运用小组协作式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指的是:在学生了解了相关语法项目的基本结构及其常用表意功能后,教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将抽象的语法规则融入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使所学语法规则在真实交际中得到运用,从而达到内化规则和有效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
第二,运用语境教学
传统的语法教学主要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掌握语言知识上,而不是形成语言运用能力上。但是,学习语法的目的不应只是掌握语言形式,而应使语言学习者能够在特定的场合及情景中运用语言形式来实现交际目的。语境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正确理解判别同一词语或同一句子的不同意思。
第三,运用语篇教学
语法教学应与听、说、和阅读活动紧密结合。阅读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通过分析阅读中遇到的一些语法现象,学生会加深对这些语法现象的理解,这绝非单纯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所能替代的。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在句中操练某个语法点,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若将语法点放入语篇中,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文章中的语言现象首先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就能引导学生根据语境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
第四,运用归纳和演绎教学
以归纳的方法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接触语言材料,通过给学生输入大量真实的语言实例,使学生对所学语言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并进行思维加工,从中归纳出语法规则。这一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记忆、思维和综合能力。演绎的方法是对学生较难理解的语法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先给学生呈现语法规则,再适当举例或让学生举例的教学方法。
第五,运用游戏教学
喜欢玩游戏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求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语法教学一向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很多学生认为语法难学,没有意义,所以语法教学一定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若能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不仅可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学现在进行时的语法内容时,我设计猜测游戏,让一位学生做动作,让全班学生运用句型“What’s he /she doing? He/She is doing;”猜测动作。再如,教学“There be”句型时,我将全班分成3--4个小组,每组由一位学生发出指令,例如:There is a table/bed/;in the living room.其他学生按照指令画出某人的起居室;然后小组之间交换所画的图,并用“There be”句型描述图片内容。在这样的趣味性活动中,学生既掌握了新的句型,也复习了已学的词汇,同时还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聪明的教师必须让语法课堂生动起来,改变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语法教学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不断在讲台上讲,学生一直在下面听,没有参与和表现得机会。直接把语法讲授给学生,还不如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得语法的方法,然后再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自然而然的,语法课堂就生动起来了。

Ⅳ 孔子学府 英语语法 秦潇制作的树状图

http://wenku..com/view/72dd63fac8d376eeaeaa31ea.html
这个链接

Ⅵ 如何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

现行的中高考对学生听力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浙江省普遍使用的《英语新目标》教材中,听力材料大多数围绕本单元的主题,形式多样并且情景性和文化性较强,材料难度相对较高,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知识,还需要具有相关的背景知识。而实际听力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往往只注重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提高,而忽略了材料的背景知识和学生的参与作用。他们较多采用放音一听音一对答案的传统教学模式,即听音之前教师先对材料相关的语言知识进行比较详尽的巩固,然后直接放音,学生边听边做练习,最后教师对答案并稍加解释,一篇听力材料就这样草草地处理完了。在该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的接收者,他们已有的背景知识不能得以激活,无法发挥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导致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普遍较低。本文尝试将图式理论应用于听力教学中,充分发挥该理论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听了理解能力。
2 听力理解与图式理论
听力理解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听者并不是被动地运用听觉来接收信息,而是通过调动大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对当前输入信息进行能动地加工处理,从而理解说话者的思想和情感。正如Anderson所言:“理解并非仅仅是接收,听者实际上在理解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需要激活各种类型的知识,并运用它们来理解说话者表达的真实意图”(Anderson&Lynch,1988)。这与图式理论的观点一致,即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等背景知识相联系。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存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王初明,2003)。因此,将图式理论引入听力教学会对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3 图式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图式在听力理解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听者头脑中已有的图式是决定听力理解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以下将从几个不同方面具体阐述图式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3.1 图式的预测作用
预测是指听者在听的过程中,根据己知信息对即将听到的内容进行推理猜测。预测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由于图式集合了有关某一特定事物的具体构成知识,可以为听者理解话语提供积极的准备状态。当输入的信息激活了听者头脑中相应的图式,听者就会对即将要听到的内容产生一种预期。当预期同所述内容相一致时,其内容则易于理解;相反,当预期同所述内容不一致时,说明听者的预期出现偏差,则会刺激听者修正偏差,并提高听的兴趣。
3.2 图式的补充作用
图式是一种抽象的知识结构,它概括了具有不同细节的各种已知的实例,所以,当材料中省略了一些常识性的信息时,这时只要激活相应的图式,听者就能推理出被省略的信息,并把他们添入到正在处理的图式中去。如:Jack likes reading. He went into a library .When He left the library, he was happy with two books.在理解中,听者会结合自己已有的图式将 “Jack borrowed the books” 这一事实纳入整体理解中去。此外,当听力材料偏难时,对于没听清楚的词句,听者也能根据语境自动弥补,这样难度自然随之降低。
3.3 图式有助于注意力的分配
图式对所要加工的信息并非全部接纳,而是有选择地进行加工。某一图式一旦被激活,就会为信息的加工储存提供一种框架。与该图式密切相关的信息,就会被图式组织进来并获得巩固的记忆,而与图式无关的信息因没有被纳入图式而很容易被遗忘,可见图式有助于注意力的分配。
由于听力过程中,声音是转瞬即逝的,听者不可能一字不漏地记住每一句话,他们必须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筛选,将注意力放在相对重要的信息点上,这样才能保证抓住文章大意。因此,图式有助于注意力分配这一作用对听力理解至关重要。认知科学研究也表明,如果大脑中没有相应的图式为理解语篇内容提供参考和向导,听者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法抓住关键词句,就很难达到对文本中心意思的理解。
3.4 图式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的作用
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们对不可知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邓媛、阳志清(2004)的研究表明紧张焦虑情绪是影响听力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些情绪是由于对所听内容无心理准备,担心听不懂导致的。听前图式的激活可以为听者指明方向,让听者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从而缓解听者紧张害怕的情绪,从心理上增加听懂的信心。
4 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如上所述,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已有图式对听力理解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学生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结构,使新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才能激活与听力材料相关的已有图式? 这就需要一种激活程序,使听力内容与学生已有图式有机地联系起来,我们将这种激活程序称作“激活图式”。激活图式在已有图式和新图式(对当前输入信息的正确认知)之间起衔接桥梁的作用,如图1所示。以下将具体阐述如何构建与听力材料相适应的“激活图式”来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图式,从而发挥已有图式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图1.三种图式的关系图
4.1 观察图片
《英语新目标》听力材料大多配备了插图,这些插图相比文字更直观地反映了听力材料
的主题内容。在听力之前,教师可以将相关插图呈现给学生看,并告知学生接下来的听力内容会和该插图相关,让学生发挥想象,通过这种方法来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图式。如在放八年级上册How to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Unit 7)第二课时听力材料之前,先让学生观察配套图片,学生看完图片后知道接下来的听力材料与如何制作水果沙拉有关,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已存储的水果沙拉的制作图式就会被激活,并且学生会不自觉地去预测接下来的听力内容。有了这样的预测,学生在听力过程中会特别留意与制作水果沙拉相关的词汇,如,cut up, mix…up, turn on, pour…into…, 以及表先后顺序的副词,如first , then , finally , last…。因此,在听的过程中就更容易抓住重要信息。
4.2 通过标题或关键词进行brainstorm
对于议论文这样的听力材料,可以在放音之前告知学生听力材料的标题和关键词,让学生以brainstorm的方式对该主题进行探讨,以此来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图式。在这种自然、无约束的情况下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从而激活更多相关的图式内容。如进行九年级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unit 1)第三课时听力之前,教师先将标题 “What are your challenges in learning English?”告知学生,并将关键词“challenges”写在黑板上。在引出主题之后,为了更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教师进一步将主题细化成speaking;listening;reading; writing这四个模块,并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每组学生对一个模块进行brainstorm。讨论结束后,各组选一名代表口头陈述本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边听边把要点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各组的信息进行比较、分类、概括,使各观点之间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并用不同形状的图形将信息间的层次关系表示出来,如图2所示,同一层次的信息采用同一种图形来标示,以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从而更准确地抓住文章的要点和作者的思路,提高收听阶段的效果。
图2.brainstorm 结构图
4.3 5W+H 提问方式
在记叙文或对话中,事件的叙述方式或叙述的顺序结构,一般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进行的。对于这类材料,教师在放音之前可以通过提问有关主题内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主要事实及理由,事情的结果,作者的观点态度等问题,即What-When-Where-Who-Why-How?(5W+H) 系列问题的方式来串联整个事件,并激活学生已有的事件相关图式。以八年级上册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Unit 10)第二课时为例。这是一篇情节性比较强的对话,教师可以作如下提问:1.What is Cheng Han going to be? 2. Where is Cheng Han going to move? 3. How is Cheng Han going to do that? 4. When is Cheng Han going to be a/an …? 通过以上问题学生可以确定材料是关于个人理想这一主题的,并且预测可能到来的信息类型包括一些关于职业、时间、地点以及如何去实现理想等相关内容。此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把握篇章框架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把注意力放在所期待的信息内容上,来达到听懂和理解的目的。
4.4 直接讲解
对涉及到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等相关内容的听力材料,不少学生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在听力理解时往往会出现理解障碍。听前,可由教师讲解,直接为学生提供所需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完善已有的图式。
以《英语新目标》九年级上册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Unit 12)为例,section B中的听力材料涉及到中西餐桌文化的差异。为了让学生在听力之前,对中西的文化差异有个整体的印象。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张表格,如表1所示,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识和经验来完成该表,对于那些学生并未掌握的内容,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此过程,不仅回顾了学生先前的认识与经验,又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他们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使学生为理解材料内容提前做好知识铺垫和心理准备。

阅读全文

与新品英语一张图学语法教学挂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公的家教老师女演员 浏览:788
圆明园题材电影有哪些 浏览:806
欧洲出轨类型的电影 浏览:587
看电影可以提前在网上买票么 浏览:288
有没有什么可以在b站看的电影 浏览:280
今晚他要去看电影吗?翻译英文。 浏览:951
林默烧衣服的那个电影叫什么 浏览:133
哈莉奎茵与小丑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509
维卡克里克斯演过哪些电影 浏览:961
什么算一下观看的网站 浏览: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浏览:296
朱罗纪世界1免费观看 浏览:311
影院容纳量 浏览:746
韩国最大尺度电影 浏览:130
八百电影 浏览:844
手机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浏览:182
韩国有真做的电影么 浏览:237
欧美爱情电影网 浏览:515
一个女的去美国的电影 浏览:9
金希贞的妻子的朋友 浏览: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