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语4级和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范围
1.关于英语四级
a.单词是基础。买一本最新的四级词汇书(大概有4000左右的词汇)---卖此类书的应该是比比皆是,切记要薄,不要买任何系列厚的词汇书,那样背起来费时费力,还容易虎头蛇尾。不论是星火系列、王长喜系列还是某某某,只要有一本就可以了。然后猛背单词就可以了。
b.阅读、完形类的专项书基本不用买,听力的书如果对自己信心不足的话可以考虑一下,主要是练练耳朵,为了到时候考场上显得从容。
c.最重要的是历年真题,不论是四六级还是考研,真题就是万岁。我推荐一本学苑出版社出版,丁晓钟编的历年真题,我那时考六级时用的,很有用,不知道他现在还编不编了。哦,对了,好像是丁晓钟编的六级,谢忠明编的四级,具体忘了,可以去书店看一下,反正两个人的都可以。
d.实战四六级真题。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真题,以便达到实战效果,现在应该还是两个小时以内完成。尤其是作文一定要认真写,不然到考场上就会文笔枯竭。
e.考场上,老师会提前半小时(或四十五分钟,不好意思忘记了)收第一卷,所以一定要注意控制第一卷做题速度,留足时间做第二卷。
注意:网上有很多真题的下载,但是电脑替代不了书的质感,所以推荐买书看,如果买听力书的话,加上词汇、真题,预算也就是三四十块。因此,就不贴网址给你了。
2.关于计算机等级考试,不知道你要考那一级,所以回答如下
a. 一级:定位为满足人们在一般性工作中对计算机的应用,重点是操作能力的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及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技能。证书获得者应具备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和办公信息计算机化工作的能力。
二级:定位为计算机程序员,可谓"计算机蓝领"。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一种高级计算机语言(包括QBASIC、C、FORTRAN、FoxBASE、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编写程序以及上机调试的基本技能。证书获得者应具备从事计算机程序的编制工作、初级计算机教学培训工作以及计算机企业的业务和营销工作。
三级:定位为"开发工程师",重点在设计、管理、测试和技术支持。三级分为"PC技术"、"信息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四个类别。"PC技术"考核PC机硬件组成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PC机使用、管理、维护和应用开发的基本技能。"信息管理技术"考核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基础知识及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开发、维护的基本技能。"数据库技术"考核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及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开发和维护的基本技能。"网络技术"考核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PC技术"上机考查汇编语言编程,其他几个类别上机考查C语言编程。三级证书获得者应具备其对应类别的硬件或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维护的基本能力。
四级:定位为"系统设计工程师和项目主管"。考核内容包括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库、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等。上机考试考查C语言编程。证书获得者应具备组织、管理和参与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开发和维护的能力。考核计算机专业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应用项目的分析设计、组织实施的基本技能。
此外,教育部考试中心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开设了一级B类考试。一级B类考试考核内容和水平与一级相当,考试采用无纸化考试形式。在一级B类的合格证书上会注明"B类"字样。
考试采用由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纸笔考试和上机操作考试相结合的形式。纸笔考试中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其中四级含有论述题。纸笔考试时间一级、二级Visual Basic、二级Visual FoxPro均为90分钟,二级QBASIC、二级C、二级FoxBASE、二级Fortran、三级均为120分钟,四级为180分钟;上机操作考试一级、二级QBASIC、二级C、二级FoxBASE、二级Fortran、三级、四级均为60分钟,二级Visual Basic、二级Visual FoxPro均为90分钟。一级B类实行无纸化的上机考试,时间为90分钟。
b.本人考过二级,参考书是国家计算机考试中心编的书,那是唯一通用教材,很好找的。2005年以后加上了公共基础知识,课本都有涉及,一本教材就够了。上机推荐历年真题,有好多版本的,随便找本口碑好的就可以了。但是我推荐报一个辅导班,预算在300块左右,通过率都在96%以上,其中应该有猫腻,不管他,通过才是硬道理,据我所知,我同学凡是报班的基本都能过。
就写这么多了,打字好累啊!祝你考试通过。
㈡ NO BOOK学英语有效吗
在南hang上面授课,我曾问过我的辅导老师。南英语系的娄成英老师:“您学生时代是怎么练英语口语的?”
她的回答很简单一个字:“背!”
北外平台里有一段藤继萌教授的视频讲座,他的观点也很鲜明,他说“我认为学好英语的人没有不过背诵关的”。他还列举了北外在校生的晨读园事例和许国璋大师所倡导的背诵理念。
真正背下来了,语感有了,用法正确了。地道的英语吸收了。母语的干扰克服了。但是背诵是辛苦的。我希望同学们在这个论谈中多谈一谈怎样去背诵,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下面一段是南大的外语学院李寄老师谈背------------
记者:李老师,读了您为本刊写的专稿《釜底“加”薪,用新理念英语背诵烧开中国英语教育的“温吞水”》,编辑部同仁都感到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大家都认同您的理念。可能是篇幅的原因,我们觉得文章中一些论题未能展开,我们准备了几个问题,借此机会,向您请教。您在文章中提到中国英语教学水平低下,不仅落后于英、美、澳、新,而且落后于经济发达程度不及中国的印、巴、菲、马,请您进一步阐述一下原因以及用背诵扭转落后局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李老师:说清这个问题,有必要对当今世界上的几种英语教学模式有所了解。第一种模式是英语作为母语的教学模式,存在于美、英、澳、新、南非等国。这是一种英语自然环境和大中小学英语教育兼具的习得模式。双重优势保证了英语教学无与伦比的优势。读写姑且不论,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们,听说是不成问题的。第二种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教学模式,在您提到的印、巴、菲、马等国,大中小学各科教学以英语为媒介,使英语学习有了半习得的性质;另外,英语是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传媒、工商业等等无不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不学好英语在社会上简直无法生存,学习者的动力是巨大的。这两个因素造就了这些国家英语教学的相对成功。
记者:那么,第三模式一定是以英语为外语的教学模式了,例如在中国。
李老师:您说得没错。在中国以及在欧洲等国,英语是作为外语来学习的。长期以来,英语在中国被单列为一门自为自足的语言课程,是十几门课中的一门。在中国,既没有第一种模式的自然习得环境,也没有第二种模式的以英语为媒介的学校教育的半自然习得环境,学习英语因而是相当痛苦的。英语教育的低水平是自然而然的事。近十年来全国四处开花的双语学校,只是把英语教育下延至小学、幼儿园,添加了英语课的门数而已,教学模式上并无本质的改变。说得耸人听闻一些,在现存的体制上学不好英语是正常的,学好了倒是不正常的。
记者:李老师,看来,您是中国英语教学的悲观论者。听了您的分析,我觉得有道理,不禁觉得有些丧气。
李老师:我其实并不悲观,只是比一些人更愿意直面不容乐观英语教学的现状而已。
记者:听了您以上的分析,我大致可以抓住您的理路,您所以要用背诵烧开中国英语教育的 “温吞水”。
李老师:正是如此。我认为在现有英语教学体制无法作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只有背诵才能接近于第一、第二种英语教学模式的效果。背诵在中国英语教学中有特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句话,背诵是硬道理。在中国要不背上一两百篇文章,学好英语简直是天方夜谭。
记者:您在背诵之前加上了限定词“新理念”,并具体提出了相对于传统背诵的5点突破之处。温故而知新,能否请您再谈一谈传统背诵的理念和做法。
李老师:自打中国有了英语教学,背诵就是英语教学方式之一。从教学角度来看,教师要求学生背诵的主要是课文,把背诵当作课文学习的辅助手段之一。可是,课文常常存在篇幅较长,文体单一等缺点,合适背诵的文章并不多。背诵的另一个选材是流行的国外教材,如《新概念英语》。这套教材其实并不宜背,第一册是以听说为主,不谈了。第二、三册以记叙文为主,文体单一,而记叙文并不是背诵的主要选材方向。第四册选文又太古旧、太艰深,并不合宜。
记者:据我所知,二十年来,还是出过几套有较大影响的背诵专书。
李老师:是的,二十年来,有三套有较大影响的背诵文选。第一套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背诵文选》。主编是陈冠商。这套四册的《背诵文选》选录的完全是英语经典文学名著,可以说是编写体现了传统英语背诵理念。在八十年代,这套书影响较大,共发行近二十万册。在九十年代初,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杨自伍先生编辑了一套由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卷组成的背诵文选系列。编者痛心于应试书籍的泛滥成灾,编写之际是有一种虽不为读者接受亦无悔的悲壮的。由于陆谷孙、杨治中、侯维瑞等名家的推荐,杨版背诵风行一时。但杨版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分卷、编辑方式的活泼上,基本理念未见创新,连小学卷都是文学经典。用西餐大菜败坏读者的胃口,很快退出了市场,就不难理解了。第三套背诵就当是本人主编的两套背诵文选。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的《大学英语背诵文选》(四、六级卷)和学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的《名篇佳作背诵100篇》(四、六级卷)。这两套背诵文选一反主收名诗名文的传统思路,收录的文章以时文打主,强调可诵性、实用性。可以说开了新理念背诵风气之先,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五、六年间销售已超过二十万册。随后出版的背诵书籍,如王长喜版的背诵手册,无不循此例,以时文为主,以名篇为辅。这两套背诵文选可以说是第二代背诵书籍的代表,如果我们把两个上海版背诵书籍当作第一代背诵书籍的话。目前,本人已完成了南大版第二版、学苑版第三版的修订工作。这一次修订出新之处,一是增加了中国文化内容的英文佳作,二是添加了增加兴趣、激发睿思的“导背隽语。”
记者:您认为背诵选文应以鲜活的时文为主,并加添有关中国文化的篇什,确有新意,容易为人接受。但背以致用的理念就不太容易为人接受了。人们一直认为背诵是为了润物细无声地潜移默化,“背”以致用,为什么要致用?又何以致用?
李老师:我一直以为,背而不用,背诵是难以长久的。花工夫,人们是要见效果的。把背与用(在口头和书面上)结合,人们才能保持背诵的长久兴趣。我打个比方,背而不用是吃中药,是慢补,久而久之才见效。背而立时就用,是打西医针剂,立马见效。
记者:背以致用,是否有剽窃之嫌?
李老师:这里我们需要厘清一下 “剽窃”这个概念。剽窃是一个学术术语,剽窃主要指引用一个作者的观点而不标明出处。而语言是大家共有的财产,比如说某一个词,某一句话,不能说某个人用过的其他人都不能用。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背以致用,在口语、书面语表述中,我们认为不仅选用背过的词句是可以的,成段地借用亦无不可——只要你不去一字不易地抄就行。学口语、学写作本质上就是仿说仿写的过程。更何况背多了,你必然会“化”用背过的材料。在活背活用之外,我还想提出一句口号:急用先背。意思是说你要作某一方面的英语演讲或写作文章,可搜集几篇主题相同的文章先背。总结一下,我们的口号是:背以致用,活背活用,急用先背。
记者:李老师,我欣赏您的中国式的幽默。您把上个世纪60年代中叶林彪提倡的学毛选的口号“活用”了一回。看来我们中国英语学习者有时胆子小了些。最后一个问题,在您对背诵的历史和现状作了梳理之后,请您对背诵的未来做一点预期性的说明。
李老师: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关注。首先,英语教学界以及主管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背诵在英语教育中的主轴地位,认识到背诵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特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的思想才可能有坚定的信念,有有力的举措。当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对英语背诵进行一场大讨论,支持和反对的意见都可以摆出来,真理愈辩愈明嘛!其次,对于工作在英语教学第一线的英语教师而言,他们同样面临一个理念改变的问题。背诵本不必是死记硬背的机械式的痛苦学习方式,完全可以转化为活背活用的灵活的快乐学习方式。当前,有必要鼓励一线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新的背诵理念。经过一两学期的实验,看看新理念背诵究竟灵不灵,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了没有,实际运用能力加强了没有,并把实验的结果写成文章,拿出比照数据等“硬货”,才真正有说服力。再次,在第二代背诵教材的基础上推出更利于教学的第三代背诵教材。本人近年来一直进行着这方面的思考,已有了较为成熟的构想,并正在进行教材编写中。我觉得第三代教材广泛应有以下几点突破。一、以主题单元代替原有的单篇文章。每册书可涵羞10—15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单元(如: 励志、亲情、友谊、科技、娱乐、地理等),每一个单元2-4篇背诵范文。一方面,学生可有选背文章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几篇同一主题的文章为教师讲解范文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既利于学也便于教。二、有统系、有计划地写作范文点评。在今天的背诵书籍中,在范文或头或尾附上点评已是标准的做法;这比传统书籍光秃秃呈现一篇范文的做法无疑是向前跨了一大步。但我细细读过几本书后,觉得点评的写作有极大的随意性。撰写者的脑子里没有一个总体的构想,为了写作而随意生扯几句完事。我认为点评或导背说明的写作者应有一个总体的考虑。写出的东西虽然是片断的,但读者整本书读下来脑子里应有一个完整的图式。例如,在我本人编写的背诵教材中,我有意识地从谋篇与布局,结构与衔接,用词与修辞三个角度撰写。当然,角度不只一个。三、在英汉文本对照的基础上,制作文本声像对应的产品。语言首先是声音,声音领先永远是对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边背边模仿——首先是语音、语调,然后是词、句、段、篇章的结构、内容。以往的背诵教材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大多未配以对应的音像产品。
记者:您对背诵教学及教材的历史追溯和对未来的展望,使我们对背诵教学的流变发展情况有了清晰的了解,谢谢您为我们及读者理清了思路。您的新理念英语背诵建构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考察之上,令人信服。今天空对空的抽象的英语教学理论的扯谈,实打实的过于具体的教学经验的总结,都令人厌倦。您的理论源于实践,又有理论升华,再加上对历史和现实的洞察,对今天英语教学的研究更有方法论的意义。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向您请教。
㈢ 我想快速学好英语,有简单的方法吗
在南hang上面授课,我曾问过我的辅导老师。南hang英语系的娄成英老师:“您学生时代是怎么练英语口语的?”
她的回答很简单一个字:“背!”
北外平台里有一段藤继萌教授的视频讲座,他的观点也很鲜明,他说“我认为学好英语的人没有不过背诵关的”。他还列举了北外在校生的晨读园事例和许国璋大师所倡导的背诵理念。
真正背下来了,语感有了,用法正确了。地道的英语吸收了。母语的干扰克服了。但是背诵是辛苦的。我希望同学们在这个论谈中多谈一谈怎样去背诵,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下面一段是南大的外语学院李寄老师谈背------------
记者:李老师,读了您为本刊写的专稿《釜底“加”薪,用新理念英语背诵烧开中国英语教育的“温吞水”》,编辑部同仁都感到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大家都认同您的理念。可能是篇幅的原因,我们觉得文章中一些论题未能展开,我们准备了几个问题,借此机会,向您请教。您在文章中提到中国英语教学水平低下,不仅落后于英、美、澳、新,而且落后于经济发达程度不及中国的印、巴、菲、马,请您进一步阐述一下原因以及用背诵扭转落后局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李老师:说清这个问题,有必要对当今世界上的几种英语教学模式有所了解。第一种模式是英语作为母语的教学模式,存在于美、英、澳、新、南非等国。这是一种英语自然环境和大中小学英语教育兼具的习得模式。双重优势保证了英语教学无与伦比的优势。读写姑且不论,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们,听说是不成问题的。第二种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教学模式,在您提到的印、巴、菲、马等国,大中小学各科教学以英语为媒介,使英语学习有了半习得的性质;另外,英语是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传媒、工商业等等无不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不学好英语在社会上简直无法生存,学习者的动力是巨大的。这两个因素造就了这些国家英语教学的相对成功。
记者:那么,第三模式一定是以英语为外语的教学模式了,例如在中国。
李老师:您说得没错。在中国以及在欧洲等国,英语是作为外语来学习的。长期以来,英语在中国被单列为一门自为自足的语言课程,是十几门课中的一门。在中国,既没有第一种模式的自然习得环境,也没有第二种模式的以英语为媒介的学校教育的半自然习得环境,学习英语因而是相当痛苦的。英语教育的低水平是自然而然的事。近十年来全国四处开花的双语学校,只是把英语教育下延至小学、幼儿园,添加了英语课的门数而已,教学模式上并无本质的改变。说得耸人听闻一些,在现存的体制上学不好英语是正常的,学好了倒是不正常的。
记者:李老师,看来,您是中国英语教学的悲观论者。听了您的分析,我觉得有道理,不禁觉得有些丧气。
李老师:我其实并不悲观,只是比一些人更愿意直面不容乐观英语教学的现状而已。
记者:听了您以上的分析,我大致可以抓住您的理路,您所以要用背诵烧开中国英语教育的 “温吞水”。
李老师:正是如此。我认为在现有英语教学体制无法作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只有背诵才能接近于第一、第二种英语教学模式的效果。背诵在中国英语教学中有特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句话,背诵是硬道理。在中国要不背上一两百篇文章,学好英语简直是天方夜谭。
记者:您在背诵之前加上了限定词“新理念”,并具体提出了相对于传统背诵的5点突破之处。温故而知新,能否请您再谈一谈传统背诵的理念和做法。
李老师:自打中国有了英语教学,背诵就是英语教学方式之一。从教学角度来看,教师要求学生背诵的主要是课文,把背诵当作课文学习的辅助手段之一。可是,课文常常存在篇幅较长,文体单一等缺点,合适背诵的文章并不多。背诵的另一个选材是流行的国外教材,如《新概念英语》。这套教材其实并不宜背,第一册是以听说为主,不谈了。第二、三册以记叙文为主,文体单一,而记叙文并不是背诵的主要选材方向。第四册选文又太古旧、太艰深,并不合宜。
记者:据我所知,二十年来,还是出过几套有较大影响的背诵专书。
李老师:是的,二十年来,有三套有较大影响的背诵文选。第一套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背诵文选》。主编是陈冠商。这套四册的《背诵文选》选录的完全是英语经典文学名著,可以说是编写体现了传统英语背诵理念。在八十年代,这套书影响较大,共发行近二十万册。在九十年代初,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杨自伍先生编辑了一套由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卷组成的背诵文选系列。编者痛心于应试书籍的泛滥成灾,编写之际是有一种虽不为读者接受亦无悔的悲壮的。由于陆谷孙、杨治中、侯维瑞等名家的推荐,杨版背诵风行一时。但杨版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分卷、编辑方式的活泼上,基本理念未见创新,连小学卷都是文学经典。用西餐大菜败坏读者的胃口,很快退出了市场,就不难理解了。第三套背诵就当是本人主编的两套背诵文选。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的《大学英语背诵文选》(四、六级卷)和学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的《名篇佳作背诵100篇》(四、六级卷)。这两套背诵文选一反主收名诗名文的传统思路,收录的文章以时文打主,强调可诵性、实用性。可以说开了新理念背诵风气之先,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五、六年间销售已超过二十万册。随后出版的背诵书籍,如王长喜版的背诵手册,无不循此例,以时文为主,以名篇为辅。这两套背诵文选可以说是第二代背诵书籍的代表,如果我们把两个上海版背诵书籍当作第一代背诵书籍的话。目前,本人已完成了南大版第二版、学苑版第三版的修订工作。这一次修订出新之处,一是增加了中国文化内容的英文佳作,二是添加了增加兴趣、激发睿思的“导背隽语。”
记者:您认为背诵选文应以鲜活的时文为主,并加添有关中国文化的篇什,确有新意,容易为人接受。但背以致用的理念就不太容易为人接受了。人们一直认为背诵是为了润物细无声地潜移默化,“背”以致用,为什么要致用?又何以致用?
李老师:我一直以为,背而不用,背诵是难以长久的。花工夫,人们是要见效果的。把背与用(在口头和书面上)结合,人们才能保持背诵的长久兴趣。我打个比方,背而不用是吃中药,是慢补,久而久之才见效。背而立时就用,是打西医针剂,立马见效。
记者:背以致用,是否有剽窃之嫌?
李老师:这里我们需要厘清一下 “剽窃”这个概念。剽窃是一个学术术语,剽窃主要指引用一个作者的观点而不标明出处。而语言是大家共有的财产,比如说某一个词,某一句话,不能说某个人用过的其他人都不能用。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背以致用,在口语、书面语表述中,我们认为不仅选用背过的词句是可以的,成段地借用亦无不可——只要你不去一字不易地抄就行。学口语、学写作本质上就是仿说仿写的过程。更何况背多了,你必然会“化”用背过的材料。在活背活用之外,我还想提出一句口号:急用先背。意思是说你要作某一方面的英语演讲或写作文章,可搜集几篇主题相同的文章先背。总结一下,我们的口号是:背以致用,活背活用,急用先背。
记者:李老师,我欣赏您的中国式的幽默。您把上个世纪60年代中叶林彪提倡的学毛选的口号“活用”了一回。看来我们中国英语学习者有时胆子小了些。最后一个问题,在您对背诵的历史和现状作了梳理之后,请您对背诵的未来做一点预期性的说明。
李老师: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关注。首先,英语教学界以及主管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背诵在英语教育中的主轴地位,认识到背诵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特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的思想才可能有坚定的信念,有有力的举措。当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对英语背诵进行一场大讨论,支持和反对的意见都可以摆出来,真理愈辩愈明嘛!其次,对于工作在英语教学第一线的英语教师而言,他们同样面临一个理念改变的问题。背诵本不必是死记硬背的机械式的痛苦学习方式,完全可以转化为活背活用的灵活的快乐学习方式。当前,有必要鼓励一线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新的背诵理念。经过一两学期的实验,看看新理念背诵究竟灵不灵,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了没有,实际运用能力加强了没有,并把实验的结果写成文章,拿出比照数据等“硬货”,才真正有说服力。再次,在第二代背诵教材的基础上推出更利于教学的第三代背诵教材。本人近年来一直进行着这方面的思考,已有了较为成熟的构想,并正在进行教材编写中。我觉得第三代教材广泛应有以下几点突破。一、以主题单元代替原有的单篇文章。每册书可涵羞10—15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单元(如: 励志、亲情、友谊、科技、娱乐、地理等),每一个单元2-4篇背诵范文。一方面,学生可有选背文章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几篇同一主题的文章为教师讲解范文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既利于学也便于教。二、有统系、有计划地写作范文点评。在今天的背诵书籍中,在范文或头或尾附上点评已是标准的做法;这比传统书籍光秃秃呈现一篇范文的做法无疑是向前跨了一大步。但我细细读过几本书后,觉得点评的写作有极大的随意性。撰写者的脑子里没有一个总体的构想,为了写作而随意生扯几句完事。我认为点评或导背说明的写作者应有一个总体的考虑。写出的东西虽然是片断的,但读者整本书读下来脑子里应有一个完整的图式。例如,在我本人编写的背诵教材中,我有意识地从谋篇与布局,结构与衔接,用词与修辞三个角度撰写。当然,角度不只一个。三、在英汉文本对照的基础上,制作文本声像对应的产品。语言首先是声音,声音领先永远是对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边背边模仿——首先是语音、语调,然后是词、句、段、篇章的结构、内容。以往的背诵教材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大多未配以对应的音像产品。
记者:您对背诵教学及教材的历史追溯和对未来的展望,使我们对背诵教学的流变发展情况有了清晰的了解,谢谢您为我们及读者理清了思路。您的新理念英语背诵建构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考察之上,令人信服。今天空对空的抽象的英语教学理论的扯谈,实打实的过于具体的教学经验的总结,都令人厌倦。您的理论源于实践,又有理论升华,再加上对历史和现实的洞察,对今天英语教学的研究更有方法论的意义。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向您请教。
㈣ 如何背英语单词
主要是记住音标,然后多看些生词,找它的音标你就会发现,是有很多规律的,比如说一般OO都读WU的音,U有时候读优的音有时候读ā的音
㈤ 如和学好英语的英语范文
在南hang上面授课,我曾问过我的辅导老师。南hang英语系的娄成英老师:“您学生时代是怎么练英语口语的?”
她的回答很简单一个字:“背!”
北外平台里有一段藤继萌教授的视频讲座,他的观点也很鲜明,他说“我认为学好英语的人没有不过背诵关的”。他还列举了北外在校生的晨读园事例和许国璋大师所倡导的背诵理念。
真正背下来了,语感有了,用法正确了。地道的英语吸收了。母语的干扰克服了。但是背诵是辛苦的。我希望同学们在这个论谈中多谈一谈怎样去背诵,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下面一段是南大的外语学院李寄老师谈背诵。
--------------------------------------------------------------------------------
记者:李老师,读了您为本刊写的专稿《釜底“加”薪,用新理念英语背诵烧开中国英语教育的“温吞水”》,编辑部同仁都感到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大家都认同您的理念。可能是篇幅的原因,我们觉得文章中一些论题未能展开,我们准备了几个问题,借此机会,向您请教。您在文章中提到中国英语教学水平低下,不仅落后于英、美、澳、新,而且落后于经济发达程度不及中国的印、巴、菲、马,请您进一步阐述一下原因以及用背诵扭转落后局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李老师:说清这个问题,有必要对当今世界上的几种英语教学模式有所了解。第一种模式是英语作为母语的教学模式,存在于美、英、澳、新、南非等国。这是一种英语自然环境和大中小学英语教育兼具的习得模式。双重优势保证了英语教学无与伦比的优势。读写姑且不论,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们,听说是不成问题的。第二种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教学模式,在您提到的印、巴、菲、马等国,大中小学各科教学以英语为媒介,使英语学习有了半习得的性质;另外,英语是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传媒、工商业等等无不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不学好英语在社会上简直无法生存,学习者的动力是巨大的。这两个因素造就了这些国家英语教学的相对成功。
记者:那么,第三模式一定是以英语为外语的教学模式了,例如在中国。
李老师:您说得没错。在中国以及在欧洲等国,英语是作为外语来学习的。长期以来,英语在中国被单列为一门自为自足的语言课程,是十几门课中的一门。在中国,既没有第一种模式的自然习得环境,也没有第二种模式的以英语为媒介的学校教育的半自然习得环境,学习英语因而是相当痛苦的。英语教育的低水平是自然而然的事。近十年来全国四处开花的双语学校,只是把英语教育下延至小学、幼儿园,添加了英语课的门数而已,教学模式上并无本质的改变。说得耸人听闻一些,在现存的体制上学不好英语是正常的,学好了倒是不正常的。
记者:李老师,看来,您是中国英语教学的悲观论者。听了您的分析,我觉得有道理,不禁觉得有些丧气。
李老师:我其实并不悲观,只是比一些人更愿意直面不容乐观英语教学的现状而已。
记者:听了您以上的分析,我大致可以抓住您的理路,您所以要用背诵烧开中国英语教育的 “温吞水”。
李老师:正是如此。我认为在现有英语教学体制无法作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只有背诵才能接近于第一、第二种英语教学模式的效果。背诵在中国英语教学中有特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句话,背诵是硬道理。在中国要不背上一两百篇文章,学好英语简直是天方夜谭。
记者:您在背诵之前加上了限定词“新理念”,并具体提出了相对于传统背诵的5点突破之处。温故而知新,能否请您再谈一谈传统背诵的理念和做法。
李老师:自打中国有了英语教学,背诵就是英语教学方式之一。从教学角度来看,教师要求学生背诵的主要是课文,把背诵当作课文学习的辅助手段之一。可是,课文常常存在篇幅较长,文体单一等缺点,合适背诵的文章并不多。背诵的另一个选材是流行的国外教材,如《新概念英语》。这套教材其实并不宜背,第一册是以听说为主,不谈了。第二、三册以记叙文为主,文体单一,而记叙文并不是背诵的主要选材方向。第四册选文又太古旧、太艰深,并不合宜。
记者:据我所知,二十年来,还是出过几套有较大影响的背诵专书。
李老师:是的,二十年来,有三套有较大影响的背诵文选。第一套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背诵文选》。主编是陈冠商。这套四册的《背诵文选》选录的完全是英语经典文学名著,可以说是编写体现了传统英语背诵理念。在八十年代,这套书影响较大,共发行近二十万册。在九十年代初,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杨自伍先生编辑了一套由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卷组成的背诵文选系列。编者痛心于应试书籍的泛滥成灾,编写之际是有一种虽不为读者接受亦无悔的悲壮的。由于陆谷孙、杨治中、侯维瑞等名家的推荐,杨版背诵风行一时。但杨版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分卷、编辑方式的活泼上,基本理念未见创新,连小学卷都是文学经典。用西餐大菜败坏读者的胃口,很快退出了市场,就不难理解了。第三套背诵就当是本人主编的两套背诵文选。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的《大学英语背诵文选》(四、六级卷)和学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的《名篇佳作背诵100篇》(四、六级卷)。这两套背诵文选一反主收名诗名文的传统思路,收录的文章以时文打主,强调可诵性、实用性。可以说开了新理念背诵风气之先,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五、六年间销售已超过二十万册。随后出版的背诵书籍,如王长喜版的背诵手册,无不循此例,以时文为主,以名篇为辅。这两套背诵文选可以说是第二代背诵书籍的代表,如果我们把两个上海版背诵书籍当作第一代背诵书籍的话。目前,本人已完成了南大版第二版、学苑版第三版的修订工作。这一次修订出新之处,一是增加了中国文化内容的英文佳作,二是添加了增加兴趣、激发睿思的“导背隽语。”
记者:您认为背诵选文应以鲜活的时文为主,并加添有关中国文化的篇什,确有新意,容易为人接受。但背以致用的理念就不太容易为人接受了。人们一直认为背诵是为了润物细无声地潜移默化,“背”以致用,为什么要致用?又何以致用?
李老师:我一直以为,背而不用,背诵是难以长久的。花工夫,人们是要见效果的。把背与用(在口头和书面上)结合,人们才能保持背诵的长久兴趣。我打个比方,背而不用是吃中药,是慢补,久而久之才见效。背而立时就用,是打西医针剂,立马见效。
记者:背以致用,是否有剽窃之嫌?
李老师:这里我们需要厘清一下 “剽窃”这个概念。剽窃是一个学术术语,剽窃主要指引用一个作者的观点而不标明出处。而语言是大家共有的财产,比如说某一个词,某一句话,不能说某个人用过的其他人都不能用。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背以致用,在口语、书面语表述中,我们认为不仅选用背过的词句是可以的,成段地借用亦无不可——只要你不去一字不易地抄就行。学口语、学写作本质上就是仿说仿写的过程。更何况背多了,你必然会“化”用背过的材料。在活背活用之外,我还想提出一句口号:急用先背。意思是说你要作某一方面的英语演讲或写作文章,可搜集几篇主题相同的文章先背。总结一下,我们的口号是:背以致用,活背活用,急用先背。
记者:李老师,我欣赏您的中国式的幽默。您把上个世纪60年代中叶林彪提倡的学毛选的口号“活用”了一回。看来我们中国英语学习者有时胆子小了些。最后一个问题,在您对背诵的历史和现状作了梳理之后,请您对背诵的未来做一点预期性的说明。
李老师: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关注。首先,英语教学界以及主管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背诵在英语教育中的主轴地位,认识到背诵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特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的思想才可能有坚定的信念,有有力的举措。当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对英语背诵进行一场大讨论,支持和反对的意见都可以摆出来,真理愈辩愈明嘛!其次,对于工作在英语教学第一线的英语教师而言,他们同样面临一个理念改变的问题。背诵本不必是死记硬背的机械式的痛苦学习方式,完全可以转化为活背活用的灵活的快乐学习方式。当前,有必要鼓励一线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新的背诵理念。经过一两学期的实验,看看新理念背诵究竟灵不灵,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了没有,实际运用能力加强了没有,并把实验的结果写成文章,拿出比照数据等“硬货”,才真正有说服力。再次,在第二代背诵教材的基础上推出更利于教学的第三代背诵教材。本人近年来一直进行着这方面的思考,已有了较为成熟的构想,并正在进行教材编写中。我觉得第三代教材广泛应有以下几点突破。一、以主题单元代替原有的单篇文章。每册书可涵羞10—15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单元(如: 励志、亲情、友谊、科技、娱乐、地理等),每一个单元2-4篇背诵范文。一方面,学生可有选背文章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几篇同一主题的文章为教师讲解范文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既利于学也便于教。二、有统系、有计划地写作范文点评。在今天的背诵书籍中,在范文或头或尾附上点评已是标准的做法;这比传统书籍光秃秃呈现一篇范文的做法无疑是向前跨了一大步。但我细细读过几本书后,觉得点评的写作有极大的随意性。撰写者的脑子里没有一个总体的构想,为了写作而随意生扯几句完事。我认为点评或导背说明的写作者应有一个总体的考虑。写出的东西虽然是片断的,但读者整本书读下来脑子里应有一个完整的图式。例如,在我本人编写的背诵教材中,我有意识地从谋篇与布局,结构与衔接,用词与修辞三个角度撰写。当然,角度不只一个。三、在英汉文本对照的基础上,制作文本声像对应的产品。语言首先是声音,声音领先永远是对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边背边模仿——首先是语音、语调,然后是词、句、段、篇章的结构、内容。以往的背诵教材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大多未配以对应的音像产品。
记者:您对背诵教学及教材的历史追溯和对未来的展望,使我们对背诵教学的流变发展情况有了清晰的了解,谢谢您为我们及读者理清了思路。您的新理念英语背诵建构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考察之上,令人信服。今天空对空的抽象的英语教学理论的扯谈,实打实的过于具体的教学经验的总结,都令人厌倦。您的理论源于实践,又有理论升华,再加上对历史和现实的洞察,对今天英语教学的研究更有方法论的意义。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向您请教。
㈥ 恩波英语-大学英语六级词汇巧记活用 这本书哪里有卖的呀!急!!
当当网有售,且价格不到10元,给你一个链接:
http://search.dangdang.com/search.php?catalog=&key=%B4%F3%D1%A7%D3%A2%D3%EF%CB%C4%C1%F9%BC%B6%B4%CA%BB%E3%C7%C9%BC%C7%BB%EE%D3%C3&SearchFromTop=1
但如果是自己背单词,推荐购买星火词汇书内。送人的话就买新东容方或者其他牌子的词汇书,如果你担心他们词汇量超过你的话,呵呵。
㈦ 英语六级高频词汇哪里有呢还有请哪位指导一下我怎么过六级
现在抄市场上有很多书店都有卖六袭级高频词书的,不过我的建议是时间很紧你最好是把历年六级考试的题找出来,把上面阅读部分的单词都好好背背特别是你不认识的,等你都背完你会发现很多词的出现频率很高,这就是咱们说的高频词,这样比你背一本书的压力要小很多,而且针对性很强,等你考试第时候你就很放松了~
另外如果你想买参考教材推荐你一本书
大学英语6级考试颠峰训练,学苑出版社的,我可不是书商啊,和你一样我也是个学生,我考四级就是用的这本书,里面包含了考试的所有题型的解题技巧还有历年的考题,模拟题,有着一本书你其他的书都不用买了.非常好,你可以去看看.上面也有各项的复习安排时间,你就知道怎么复习了,绝对来的及,别着急.好好复习,期待你的好消息,咱们一起加油啊~
㈧ 写一篇关于怎么学习英语的英语范文
在南hang上面授课,我曾问过我的辅导老师。南hang英语系的娄成英老师:“您学生时代是怎么练英语口语的?”
她的回答很简单一个字:“背!”
北外平台里有一段藤继萌教授的视频讲座,他的观点也很鲜明,他说“我认为学好英语的人没有不过背诵关的”。他还列举了北外在校生的晨读园事例和许国璋大师所倡导的背诵理念。
真正背下来了,语感有了,用法正确了。地道的英语吸收了。母语的干扰克服了。但是背诵是辛苦的。我希望同学们在这个论谈中多谈一谈怎样去背诵,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下面一段是南大的外语学院李寄老师谈背诵。
--------------------------------------------------------------------------------
记者:李老师,读了您为本刊写的专稿《釜底“加”薪,用新理念英语背诵烧开中国英语教育的“温吞水”》,编辑部同仁都感到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大家都认同您的理念。可能是篇幅的原因,我们觉得文章中一些论题未能展开,我们准备了几个问题,借此机会,向您请教。您在文章中提到中国英语教学水平低下,不仅落后于英、美、澳、新,而且落后于经济发达程度不及中国的印、巴、菲、马,请您进一步阐述一下原因以及用背诵扭转落后局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李老师:说清这个问题,有必要对当今世界上的几种英语教学模式有所了解。第一种模式是英语作为母语的教学模式,存在于美、英、澳、新、南非等国。这是一种英语自然环境和大中小学英语教育兼具的习得模式。双重优势保证了英语教学无与伦比的优势。读写姑且不论,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们,听说是不成问题的。第二种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教学模式,在您提到的印、巴、菲、马等国,大中小学各科教学以英语为媒介,使英语学习有了半习得的性质;另外,英语是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传媒、工商业等等无不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不学好英语在社会上简直无法生存,学习者的动力是巨大的。这两个因素造就了这些国家英语教学的相对成功。
记者:那么,第三模式一定是以英语为外语的教学模式了,例如在中国。
李老师:您说得没错。在中国以及在欧洲等国,英语是作为外语来学习的。长期以来,英语在中国被单列为一门自为自足的语言课程,是十几门课中的一门。在中国,既没有第一种模式的自然习得环境,也没有第二种模式的以英语为媒介的学校教育的半自然习得环境,学习英语因而是相当痛苦的。英语教育的低水平是自然而然的事。近十年来全国四处开花的双语学校,只是把英语教育下延至小学、幼儿园,添加了英语课的门数而已,教学模式上并无本质的改变。说得耸人听闻一些,在现存的体制上学不好英语是正常的,学好了倒是不正常的。
记者:李老师,看来,您是中国英语教学的悲观论者。听了您的分析,我觉得有道理,不禁觉得有些丧气。
李老师:我其实并不悲观,只是比一些人更愿意直面不容乐观英语教学的现状而已。
记者:听了您以上的分析,我大致可以抓住您的理路,您所以要用背诵烧开中国英语教育的 “温吞水”。
李老师:正是如此。我认为在现有英语教学体制无法作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只有背诵才能接近于第一、第二种英语教学模式的效果。背诵在中国英语教学中有特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句话,背诵是硬道理。在中国要不背上一两百篇文章,学好英语简直是天方夜谭。
记者:您在背诵之前加上了限定词“新理念”,并具体提出了相对于传统背诵的5点突破之处。温故而知新,能否请您再谈一谈传统背诵的理念和做法。
李老师:自打中国有了英语教学,背诵就是英语教学方式之一。从教学角度来看,教师要求学生背诵的主要是课文,把背诵当作课文学习的辅助手段之一。可是,课文常常存在篇幅较长,文体单一等缺点,合适背诵的文章并不多。背诵的另一个选材是流行的国外教材,如《新概念英语》。这套教材其实并不宜背,第一册是以听说为主,不谈了。第二、三册以记叙文为主,文体单一,而记叙文并不是背诵的主要选材方向。第四册选文又太古旧、太艰深,并不合宜。
记者:据我所知,二十年来,还是出过几套有较大影响的背诵专书。
李老师:是的,二十年来,有三套有较大影响的背诵文选。第一套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背诵文选》。主编是陈冠商。这套四册的《背诵文选》选录的完全是英语经典文学名著,可以说是编写体现了传统英语背诵理念。在八十年代,这套书影响较大,共发行近二十万册。在九十年代初,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杨自伍先生编辑了一套由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卷组成的背诵文选系列。编者痛心于应试书籍的泛滥成灾,编写之际是有一种虽不为读者接受亦无悔的悲壮的。由于陆谷孙、杨治中、侯维瑞等名家的推荐,杨版背诵风行一时。但杨版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分卷、编辑方式的活泼上,基本理念未见创新,连小学卷都是文学经典。用西餐大菜败坏读者的胃口,很快退出了市场,就不难理解了。第三套背诵就当是本人主编的两套背诵文选。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的《大学英语背诵文选》(四、六级卷)和学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的《名篇佳作背诵100篇》(四、六级卷)。这两套背诵文选一反主收名诗名文的传统思路,收录的文章以时文打主,强调可诵性、实用性。可以说开了新理念背诵风气之先,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五、六年间销售已超过二十万册。随后出版的背诵书籍,如王长喜版的背诵手册,无不循此例,以时文为主,以名篇为辅。这两套背诵文选可以说是第二代背诵书籍的代表,如果我们把两个上海版背诵书籍当作第一代背诵书籍的话。目前,本人已完成了南大版第二版、学苑版第三版的修订工作。这一次修订出新之处,一是增加了中国文化内容的英文佳作,二是添加了增加兴趣、激发睿思的“导背隽语。”
记者:您认为背诵选文应以鲜活的时文为主,并加添有关中国文化的篇什,确有新意,容易为人接受。但背以致用的理念就不太容易为人接受了。人们一直认为背诵是为了润物细无声地潜移默化,“背”以致用,为什么要致用?又何以致用?
李老师:我一直以为,背而不用,背诵是难以长久的。花工夫,人们是要见效果的。把背与用(在口头和书面上)结合,人们才能保持背诵的长久兴趣。我打个比方,背而不用是吃中药,是慢补,久而久之才见效。背而立时就用,是打西医针剂,立马见效。
记者:背以致用,是否有剽窃之嫌?
李老师:这里我们需要厘清一下 “剽窃”这个概念。剽窃是一个学术术语,剽窃主要指引用一个作者的观点而不标明出处。而语言是大家共有的财产,比如说某一个词,某一句话,不能说某个人用过的其他人都不能用。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背以致用,在口语、书面语表述中,我们认为不仅选用背过的词句是可以的,成段地借用亦无不可——只要你不去一字不易地抄就行。学口语、学写作本质上就是仿说仿写的过程。更何况背多了,你必然会“化”用背过的材料。在活背活用之外,我还想提出一句口号:急用先背。意思是说你要作某一方面的英语演讲或写作文章,可搜集几篇主题相同的文章先背。总结一下,我们的口号是:背以致用,活背活用,急用先背。
记者:李老师,我欣赏您的中国式的幽默。您把上个世纪60年代中叶林彪提倡的学毛选的口号“活用”了一回。看来我们中国英语学习者有时胆子小了些。最后一个问题,在您对背诵的历史和现状作了梳理之后,请您对背诵的未来做一点预期性的说明。
李老师: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关注。首先,英语教学界以及主管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背诵在英语教育中的主轴地位,认识到背诵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特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的思想才可能有坚定的信念,有有力的举措。当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对英语背诵进行一场大讨论,支持和反对的意见都可以摆出来,真理愈辩愈明嘛!其次,对于工作在英语教学第一线的英语教师而言,他们同样面临一个理念改变的问题。背诵本不必是死记硬背的机械式的痛苦学习方式,完全可以转化为活背活用的灵活的快乐学习方式。当前,有必要鼓励一线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新的背诵理念。经过一两学期的实验,看看新理念背诵究竟灵不灵,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了没有,实际运用能力加强了没有,并把实验的结果写成文章,拿出比照数据等“硬货”,才真正有说服力。再次,在第二代背诵教材的基础上推出更利于教学的第三代背诵教材。本人近年来一直进行着这方面的思考,已有了较为成熟的构想,并正在进行教材编写中。我觉得第三代教材广泛应有以下几点突破。一、以主题单元代替原有的单篇文章。每册书可涵羞10—15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单元(如: 励志、亲情、友谊、科技、娱乐、地理等),每一个单元2-4篇背诵范文。一方面,学生可有选背文章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几篇同一主题的文章为教师讲解范文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既利于学也便于教。二、有统系、有计划地写作范文点评。在今天的背诵书籍中,在范文或头或尾附上点评已是标准的做法;这比传统书籍光秃秃呈现一篇范文的做法无疑是向前跨了一大步。但我细细读过几本书后,觉得点评的写作有极大的随意性。撰写者的脑子里没有一个总体的构想,为了写作而随意生扯几句完事。我认为点评或导背说明的写作者应有一个总体的考虑。写出的东西虽然是片断的,但读者整本书读下来脑子里应有一个完整的图式。例如,在我本人编写的背诵教材中,我有意识地从谋篇与布局,结构与衔接,用词与修辞三个角度撰写。当然,角度不只一个。三、在英汉文本对照的基础上,制作文本声像对应的产品。语言首先是声音,声音领先永远是对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边背边模仿——首先是语音、语调,然后是词、句、段、篇章的结构、内容。以往的背诵教材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大多未配以对应的音像产品。
记者:您对背诵教学及教材的历史追溯和对未来的展望,使我们对背诵教学的流变发展情况有了清晰的了解,谢谢您为我们及读者理清了思路。您的新理念英语背诵建构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考察之上,令人信服。今天空对空的抽象的英语教学理论的扯谈,实打实的过于具体的教学经验的总结,都令人厌倦。您的理论源于实践,又有理论升华,再加上对历史和现实的洞察,对今天英语教学的研究更有方法论的意义。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向您请教。
㈨ 英语四级怎么才能考过
方法
一、单词。
大学四级英语的词汇量大约是4000到5000,可以在准备考试之前半年买一本英语四级词汇,那种小的口袋书,每天装在包里,只要有时间有拿出来翻看,单词是个功夫活,只要肯下功夫,总能混个面熟,因为四级考试以选择题居多,很多时候你只要面熟就能准确的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阅读。
阅读理解的分值最大,因此最值得重视,平时制定好复习计划,每天都要做阅读理解,有时候状态好的话,可以做3,4篇,状态不好的话,也要做1,2篇,保持那种感觉很重要。
三、听力。
可以直接到网上下载历年的四级考试听力内容,每天在上课,下课,去餐厅和就寝前都可以把耳机塞进耳朵里面听,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时间,不同的时间学习不同的内容。
四、写作。
写作对单词,语法要求都比较高, 因此有时间的话,考试的时候最好先打草稿,尽量用自己熟悉和有把握的词汇,陌生的词汇以及拼写不确定的词汇就不要用了,为了句子通顺,没有语法错误,考前要多背范文。
五、模拟题。
临近考试的时候,大约还有1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做模拟题了,做题的时候自己控制一下时间,尽量和考试时间一样,静下心来,排除外界干扰,这样心中有数,考试的时候不会太过紧张。
六、真题。
真题是必须要做的,选取最近5年的10套题进行练习,考试的时候肯定不会出现原来真题中的题目,但是命题的宗旨和原则是不变的。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即CET-4,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4的缩写,是由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全国性教学考试。考试的主要对象是根据教育大纲修完大学英语四级的在校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