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长春市最繁华的地区在哪
长春市最繁华的地区当属于朝阳区。朝阳区作为长春市的商业中心,繁华程度在全国范围内都可以名列前茅。在朝阳区内,重庆路、同志街和红旗街是核心街道,每日的人流量可达数十万。除了朝阳区以外,长春较繁华的地区还有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和绿园区等六个区。
(1)长春扩展阅读:
1、朝阳区:朝阳区位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中南部,是长春市科技、文化与商贸中心城区。民国三十四年光复后,这里设立了钟华区、安民区。民国三十七年长春解放后,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钟华区、安民区合并,改称中华区,设立区政府,开始统一建制。1955年正式定名朝阳区至今。
② 长春在古代叫什么
古称“喜都”、“黄龙府”。
1、喜都(长春)始建于公元前2130年(帝舜25年),是早期肃慎王国之第二个王都。时为肃慎南支的主要聚集地,称为喜(三个七字读音Xi,为纪念肃慎击败外族报喜之义而得名),肃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称为喜都。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这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所以“喜”也应该是长春的简称。
公元前约1800年,肃慎南支的惠、漠两族逐渐迁徙在喜都融合成为惠漠部族,为了纪念两大部族融入肃慎王国,肃慎王遂改国号为德惠(得惠),改“喜都”为“合龙(合隆)城”。西汉时期建立扶余国,渐与中原东汉文化交流。
道教传入扶余,全民信仰灌口二郎(考满语“关口二郎”当为灌口二郎转音,实为秦太守李冰次子),城内有许多二郎神庙。改国都合龙城为“天罡城”。此时人口已经过万,城墙和宫殿也改为石质建筑。在此后漫长岁月里,这座古都虽改过很多不同名字,但一直是东北古代王国的王都。
2、黄龙府位于今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县城内,为辽金两代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中心,是中国历史名城之一。城址周长3.5公里,尚存城址残迹7处。
公元1127年,金兵俘虏宋朝徽、钦二帝,曾将他们一度囚禁于此。南宋时抗金名将岳飞曾言:“直抵黄龙府,与诸军痛饮耳。”所言黄龙府即指此地。
长春有着深厚的近代城市底蕴,是著名的中国老工业基地 ,是新中国最早的汽车工业基地和电影制作基地。
有“东方底特律”和“东方好莱坞”之称,同时还是新中国轨道客车、光电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制品等产业发展的摇篮,诞生了著名的中国一汽,长春电影制片厂,长春客车厂,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等。
长春是吉菜的发源地,长春自古就有汉、朝、蒙、满等民族在此繁衍生息,特有的民族食俗,客观上形成了独特多元的吉菜饮食文化。
20世纪30年代,长春成为伪满州国统治中心,溥仪的宫中膳房聚集了一批北京清宫御厨和山东名厨,宫廷菜、鲁菜与长春民间菜相互交融,形成了吉菜的基本雏形。又经过近年来的大规模挖掘、创新、推广,吉菜逐渐地以其独有的特色展现于世人面前。
③ 历史上长春的叫法是什么
长春来自距今约7000年前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是古代肃慎祭天时候的祈福之语。因为祈福之地在喜都,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地名。然茶啊冲历史早于喜都数千载,实则后人混为一谈。茶啊冲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称谓。
长春始建于公元前2130年(帝舜25年),是早期肃慎王国之第二个王都。时为肃慎南支(满族先祖)的主要聚集地,称为喜(三个七字读音Xi,为纪念肃慎击败外族报喜之义而得名),肃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称为喜都。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这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所以“喜”也应该是长春的简称。
公元前约1800年,肃慎南支的惠(秽)、漠(貊)两族逐渐迁徙在喜都融合成为惠漠(秽貊)部族(满族前身一支),为了纪念两大部族融入肃慎王国,肃慎王遂改国号为德惠(得秽),改“喜都”为“合龙(合隆)城”。西汉时期建立扶余国,渐与中原东汉文化交流。道教传入扶余,全民信仰灌口二郎(考满语“关口二郎”当为灌口二郎转音,实为秦太守李冰次子),城内有许多二郎神庙。改国都合龙城为“天罡城”。此时人口已经过万,城墙和宫殿也改为石质建筑。在此后漫长岁月里,这座古都虽改过很多不同名字,但一直是东北古代王国的王都。
唐朝开元时期,长春地区成为唐‘安北都护府’的一部分,时被中原人士称为“书山府”,是唐朝发配文字狱犯人的地方,当时书山城被冤枉发配的文人很多,也使之成为文化之城,是许多中原学子向往的学习之地,所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广为流传至今。此时长春已人口近十万的大城市,城墙面积扩大了数十倍。也因为这一时期中原文化广泛传入东北亚地区,此后千年一直影响东北民族文化发展方向。
公元846年,粟末靺鞨领袖大祚荣在此建立臣渤海郡国,改“书山府”为“隆州府”,定为国都。后迁都“敖东城”,但隆州府仍为渤海国文化经济中心和第一大城市,人口已近50多万。
公元916年,契丹建国,逐渐强大。长春地区成为契丹管制女真的重地,由于契丹的一个王子在此地出生,遂将隆州府改成以契丹王子名字命名为“耶律德光城”。公元1115年女真人崛起,建立大金国,将长春地名改回祖先的隆州白龙府,迁都中都(北京)之后,改称隆州“宽城府”(宽城子),为北方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此时的大金国,国富民强,从西方传来的景教(基督教)成为大金三大国教之一(道教、佛教、景教),全民信仰,宽城子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基督教圣地
明朝后期女真再次勃兴,建立大清帝国,长白山成为满洲族(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祭祖的圣地,在原来古南部伊通河畔的驿站成为去长白山的必经之路,乾隆几次在夏季到长白山祭祖路过这里时都发现这里的气候比盛京凉爽很多,而且风景宜人,便顺口说出“长白千载古喜州,春光无限在宽城”的诗句,后来嘉庆登基后去长白山祭祖,来到这个驿站时也发现这里气候很凉爽,又听说先帝说过的话,便在嘉庆5年(1800年)开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取其中第一句的两字设“长春厅”。1865年建筑城垣,占地5平方公里。到1883年,人口达9万余人。这是新长春的开始,也是现代长春的起源。
④ 长春分几个区全称分别是什么
截至2018年,长春市共辖7区3县(市),分别是南关区、回宽城区、答朝阳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九台区和农安县、榆树市、德惠市。
长春地处中国东北平原腹地松辽平原,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接壤,是东北地区天然地理中心、“一带一路”北线重要节点城市、中蒙俄经济走廊节点城市、长吉图战略腹地城市、哈长城市群核心城市。
同时还是新中国轨道客车、光电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制品等产业发展的摇篮,诞生了著名的中国一汽、长春电影制片厂、长春客车厂、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长春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是伪满洲国首都,具有众多历史古迹、工业遗产和文化遗存,是近代东北亚政治军事冲突完整历程的集中见证地;
也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享有“北国春城”的美誉,绿化率居于亚洲大城市前列;还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首批全国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位列《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50强、中国10强。
⑤ 长春名字的由来
长春名称的由来:
长春的地名来自于距今约七千年前古老的原始部落肃慎族的语言“茶啊冲”,这句话是当时肃慎人在祭天的时候说的祈福语言,就相当于现代人祈福时说“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等。
因为当时肃慎人祈福的地方在“喜都”,也就是现在的长春,后来当地的部落氏族在历史长河中逐渐与汉族融合,慢慢开始说汉语了,“茶啊冲”与汉语的“长春”发音很近似,就将“茶啊冲”音译为汉语的“长春”了,并取代了原来的地名“喜都”,成为这里的地名了。
“茶啊冲”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名称。“茶啊冲”的历史早于“喜都”这个地名数千年。
长春始建于公元前2130年(帝舜25年),是早期肃慎王国的第二个国王的都城,当时为肃慎部落南支(满族的先祖)的主要聚集地,称这里为喜,肃慎的第二代国王在此修地修建了土坯城墙和宫殿,称此地为“喜都”。当时已有人口近千户,这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所以“喜”也应该是长春的简称。
(5)长春扩展阅读:
长春还有个老名就叫宽城子。清嘉庆五年五月,清王朝应吉林将军秀林的请求,决定在蒙地上“借地设治”成立长春厅,设理事通判衙门。
这是清代开国以来在蒙地上设立的第一个地方政权。它标志着开发蒙地的开始,也标志着清政府封禁政策发生动摇。长春厅之名来源于长春堡,长春设治之前,清政府的各种文书都提到长春堡。长春厅最初在长春堡的伊通河东岸修建起一座小城,取名新立城。
设治以后,人口猛增,考虑当时政治与经济形势的需要,道光五年长春厅治从新立城迁到宽城子。
在今南关四道街修建厅衙。1865年,马振龙起义军攻城之后,开始修建木板城垣,并筑崇德、全安、聚宝、永兴、永安、乾佑六座城门。当时的宽城子,南北长约3.5里,东西宽约7里,东西广于南北约一倍,所以有了宽城子之名。
因为南北线为子午线,东西线为卯酉线,子午为长,卯酉为宽,当然就是宽城子了。所以长春厅治所自新立城北迁后,长春的俗名又被称为“宽城子”。
⑥ 长春发展历史
远古时期,在四万年前旧石器时代,长春就出现原始人类“榆树人”。新石器时代,出现原始纺织技术和原始农业(左家山遗址)。
夏商周及秦时期,肃慎族居于此。
汉至西晋时期,为扶余国辖地,公元346年起为扶余国都。
南北朝时期,公元493年,部分地区入高句丽扶余府。
唐渤海时期,属渤海国扶余府,为渤海国的边防重镇。
宋辽金时期,北宋初,辽设黄龙府(即“直捣黄龙”之黄龙府,今农安县城),属东京道。 北宋末,金国建立,曾定都黄龙府。金天眷三年(1140年),改黄龙府为济州。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济州为隆州。金贞祐二年(1214年),将州升为府,改为隆安府,属上京路。
元明时期,元代设辽阳行省开元路管辖。明洪武八年(1375年),归属辽东都司三万卫管辖。永乐元年,属奴尔干都司亦东河卫,名为龙安站。明代中叶,属兀良哈三卫。明朝末年,属蒙古科尔沁部游牧之地。
清朝时期,清初,朝廷设柳条边,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属郭尔罗斯前旗扎萨克辅国公封地。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土地开始被大面积开发,人口剧增。清嘉庆五年(1800年7月),设置长春厅,置理事通判,隶属吉林将军,是长春正式设置之始,治所在今新立城镇。
道光四年(1825年),治所迁至宽城子。同治四年(1865年),挖城壕、建筑城垣,长春城成型。光绪七年(1881年),长春厅理事通判为长春厅抚民通判,并增设农安分防经历。光绪十五年(1889年),长春厅升为长春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东北地区由军府制改为行省制,长春府隶属吉林省。
中华民国时期,民国2年(1913年),长春府改称长春县,置县公署。民国14年(1925年),设立长春市政公所,实行市治。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翌日长春沦陷。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定都长春,改名为“新京”;8月,改为“新京特别市”,隶属伪满洲国国务院。1945年9月20日,中共东北抗联和苏联红军进驻长春,伪都长春光复;12月20日,国民政府在长春市设置长春市政府,隶属吉林省。
1948年10月19日,长春和平解放;21日,长春市改称长春特别市,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
1949年3月11日,长春特别市改称回长春市;5月9日,长春市政府改称长春市人民政府,隶属吉林省。
1953年8月1日,长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理。
1954年8月1日,长春市改为吉林省省辖市;9月2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从吉林市迁至长春市,长春市成为吉林省省会。
1955年2月22日,长春市人民政府改称长春市人民委员会。
1958年11月,国务院批复双阳县、九台县、德惠县、农安县和榆树县划归长春市管辖,长春市实施市管县体制。
1968年3月6日,成立长春市革命委员会。
1979年,列为国家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1980年6月1日,长春市革命委员会改称长春市人民政府。
1988年,国务院批复九台县改为九台市(县级)。
1989年2月,国家批准长春市为国家计划单列市,赋予相当于省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0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复榆树县改为榆树市(县级)。
1992年,国家计委将长春市列为沿边开放城市,享有沿海开放城市同等的优惠政策。
1993年7月,国务院决定各省会市不再实行计划单列;12月,长春市停止计划单列市。
1994年7月6日,民政部批复德惠县改为德惠市(县级)。
1994年2月25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长春市成为副省级市。
1995年8月,撤销双阳县建置,设立双阳区。
2005年,九台市卡伦湖镇、龙嘉镇、东湖镇3个镇划归二道区管辖,德惠市米沙子镇、万宝镇和农安县合隆镇3个镇划归宽城区管辖,此次调整使长春市城区面积扩大了31.5%。
2005年6月29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的方正、泡子沿、盛家3个村(范家屯经济开发区)整建制划归长春市管辖,建立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批复撤销九台市(县级)改为九台区。
2015年12月,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决定赋予农安县政府地级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2015年9月,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长府【2015】45号文件,将东湖镇、卡伦湖镇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回九台区管辖,并与同年12月撤镇改街道。
2016年7月,吉民行批【2016】2号文件,将龙嘉镇撤镇建街道,由二道区变更为九台区管辖。
2017年6月,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
(6)长春扩展阅读:
长春,简称“长”,别称“春城”,是吉林省省会、副省级市、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城市,是国务院定位的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长春有着深厚的近代城市底蕴,是著名的中国老工业基地 ,是新中国最早的汽车工业基地和电影制作基地,有“东方底特律”和“东方好莱坞”之称,同时还是新中国轨道客车、光电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制品等产业发展的摇篮,诞生了著名的中国一汽,长春电影制片厂,长春客车厂,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等。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春,曾是伪满洲国首都,是近代东北亚政治军事冲突完整历程的集中见证地,具有众多历史古迹、工业遗产和文化遗存。
长春居于中国东北地理中心,分别与吉林省松原市、四平市、吉林市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接壤。2017年,长春共辖7区3县(市),总面积20565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为748.9万人,市区人口438.3万人。2016年2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
长春享“北国春城”之美誉,绿化率居于亚洲大城市前列,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十次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首批全国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位列《2015中国自然指数》中国十大科研城市第六位。
⑦ 长春有几个区几个县
截至2019年6月,长春市有7个区、1个县,分别是南关区、宽城区、朝阳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九台区、农安县。具体介绍以下区县:
1、南关区
南关区是长春市下辖区,位于长春市区东南部,是长春市的南大门。全区西起人民大街与朝阳区接壤,北至新发路、上海路、光复路与宽城区相接,东临伊通河与二道区隔河相望,南至新立城镇、永春乡边界与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邻。
2、宽城区
宽城区是长春市市辖区之一,居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2′。东以伊通河为界,与德惠市、长春新区北湖科技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二道区相临;西与绿园区相临;南与南关区、朝阳区相临;北与农安县毗邻。
3、绿园区
绿园区隶属吉林省长春市,成立于1995年,前身为长春市郊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西部,东连朝阳区、宽城区,南接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西邻公主岭市,北依农安县。
4、双阳区
双阳区,是隶属于吉林省长春市的市辖区。位于吉林省中部、长春市区东南部。双阳1995年7月撤县设区,面积1677.42平方公里。
5、农安县
农安县隶属吉林省长春市,位于松辽平原腹地,东经124°31′―125°45′,北纬43°55′―44°55′。东临德惠市,南接省城长春市,西以公主岭市和长岭县为邻,北与松原市接壤。
⑧ 长春市属于几线城市
截止到2019年8月长春市属于二线城市。
二线城市多为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东部地区的经济强市或经济发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二线城市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商业活跃度相对较强,对大公司、大品牌和优秀人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长春,简称“长”,别称春城,古称喜都、茶啊冲、黄龙府,是吉林省省会、副省级市、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和重要的工业基地 。
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7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2056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19.0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51.3万人,城镇人口441.5万人,城镇化率58.8%。
长春市的经济
长春是近海沿边开放城市,处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核心区域。长春“十三五”期间,将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再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和医药、光电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大数据等“六大”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长春经济率先在东北地区从低速增长区间回到合理区间,经济增速持续领跑东北四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被欧美多家主流媒体盛誉为“世界工业城市楷模”。
2018年,长春市地区生产总值7175.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8%。三次产业结构为4.2:48.9:46.9。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50.3%、48.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5663元(按户籍年平均人口数计算),比上年增长7.4%,折合13914美元。
⑨ 长春市怎么样
很好。长春中国著名的汽车城,也是中国非常有名的电影制造基地,有“东方底特律”和“东方好莱坞”之称,新中国时期,长春诞生了著名的中国一汽,长春电影制片厂,长春客车厂,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生物研究所;
所以说之前的长春是中国非常有实力,非常有料的一座城市。在历史上,长春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是伪满洲国首都,有非常多的历史古迹,工业遗产和文化遗存。长春总面积有接近二本一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大概是750万人,2019年长春的GDP总量约5900亿。
长春的城建有点像老的北欧城市感觉,气候,消费水平等等各方面还是不错,冬天非常的冷,春夏秋非常的舒服,不过春秋两季非常的短暂。长春是座民风淳朴,物价平宜的城市,气候算是四季分明,秋天很短,基本十一之后就开始要入冬了。
长春公园超级多,人口密度低,非常舒服,去之前有人说是中国的北欧觉得有些不屑一顾,去过之后发现真的是北欧的感觉。长春最有名的景点应该算是伪满皇宫了,除此以外还有长影世纪城,长春世界雕刻公园,净月潭,南湖公园等等。
应该还是和东北三省整体剧烈经济的下滑背景有关系,老的国企僵化,被市场淘汰,新型企业不能成长,导致很多优质的人才南下,有的去长三角,有的去珠三角,还有相当部分留在北京,总之,留在长春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少,这是最主要的问题。
老张居住的佛山就有很多吉林人,他们感慨在长春做事情必须要喝很多的酒,搞企业关系,人情世故等等才可以,感觉非常伤脑筋,所以问题的原因就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