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大學慕課上課程中的思考題目怎麼找到答案
復制一下去網頁上搜,有的能找到答案。
Ⅱ 中國大學mooc中職業發展英語3Tips for aResume講了什麼
中國大學mooc中職業發展英語3Tips for aResume講了什麼?
大學
Ⅲ 中國大學慕課是什麼
慕課(MOOC),英文直譯"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新近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
Ⅳ 在哪兒搜中國大學慕課答案大全大家給點建議唄
嘗試用快答案app。我關注過這個軟體,它支持教材、網課的答案搜索,相對方便,更為好用。這個軟體,我個人更認可,它的功能多,搜題,搜答案,更加的方便。
Ⅳ 中國大學mooc慕課答案在哪兒找
中國大學慕課是線上全面開放的大學課程,在學習慕課課程的同時,應該及時的和慕課課程的老師進行溝通,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課後習題的聯席。
Ⅵ 在中國大學mooc上的應用寫作技能與規范如何才能學滿21個課時
在這個上面學習這一門課,只能每天按時的刷課才能學滿21個課時。
Ⅶ 中國高校外語慕課平台如何退選課程
點入課程詳情頁,右上角有三個小圖標,如果已經加入課程,則小圖標從左至右分別為開啟課程提醒(鈴鐺標識)、分享、退出課程,點擊最右邊的圖標確認退選即可
Ⅷ 中國大學慕課討論題做幾個能滿分
進入個人中心,能看到已選的所有課程。每門右上角有一個按鈕,裡面有「退出課程」選項。
Ⅸ 中國高校外語慕課app怎麼下載
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的英語簡稱,「M」代表Massive(大規模),與傳統課程只有幾十個或幾百個學生不同,一門課程動輒上萬人,多則十幾萬人;第二個字母「O」代表Open(開放),以興趣為導向,凡是想學習的,都可以進來學,不分國籍,只需一個郵箱,就可注冊參與;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在線),學習在網上完成,無需旅行,不受時空限制。學生可以在這些平台上隨時與教授和其他學習者實現在線交流,並且依據平台提供的數據支持為自己定製個性化的學習內容,視頻課程被切割成10分鍾甚至更小的「微課程」,學習的過程就像體驗游戲的通關設置,在學習之後還可以通過評估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在通過考核之後,學生還可以拿到不同層次的證書。
慕課浪潮來襲,我國高校也紛紛加入國際MOOCs陣營,開始建設我國MOOCs課程。其迅速發展給傳統大學教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與新機遇。MOOCs課程模式會對目前的大學外語教學有哪些貢獻?將給後者帶來哪些創新與變革?傳統大學英語教學如何乘著MOOCs的浪潮前進?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本期熱點聚焦邀請國內慕課研究前沿的幾位學界同仁從這幾個方面來分享他們的思考與探索。
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課程內容和評價方式等一直飽受質疑。隨著MOOC浪潮席捲全球,大學英語教學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MOOC的最大優勢是使名校名師的名課程全球免費共享,學習者可自定步調學習課程內容;學有餘力的在校學生可選修自己感興趣的課程自主學習,完成限時作業(含同伴互評和測試),參與全球網路社區討論課程內容,交流自己的學習體驗。
在通用大學英語越來越難以受到學生重視的今天,我們可根據MOOC課程需要,適當調整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根據學習者MOOC學習情況,適當調整課堂教學內容,激勵學生學好大學英語。通過國際MOOC的學習,我國學習者不但可以檢驗、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同時還可以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或人文素養。
當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語言學習需求,我國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我們應該依據MOOC在某種程度上逐步實現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特點,對我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進行適當的調整。分別針對國家重點建設大學、普通本科院校和一般尤其是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設置不同的MOOC類課程體系,以適應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具體來講,MOOC給我們的啟示是專門用途英語和學術英語可以由專業教師和外語教師組成一個教學團隊,教學團隊負責開發課程,實施教學和在線答疑。教學團隊之間優勢互補。無論是國家重點大學、普通本科院校還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均可創建自己的「微MOOC」課程,重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但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每個人對學習方式的喜好不同,MOOC並不一定會適合每一個學生;另外。由於政策、技術、學籍、學分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影響,我們還要審慎、科學地研究和利用MOOC。
參考文獻:馬武林、胡加聖,MOOCs對我國大學英語課程的沖擊與重構,外語電化教學,2014,(2):48-54。
MOOCs課程模式的貢獻
1.極大地促進教育的公平和民主
目前,不管世界教育還是中國教育、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資源分布極其不平等和不均衡,有了MOOCs帶來的新的技術手段與新的教育思想,人類知識生產力、知識傳播力及人類智力都得到了解放,校園的圍牆被推倒,貧富的藩籬被拆除,時空的界限被消融,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能免費或廉價得到公平教育的機會,真正實現了人學機會的均等以及師生關系、教育活動、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的民主。
2.重構了高等教育基於技術的結構性生態架構
經過兩年的發展,MOOCs完善、優越的生態環境初步顯現。MOOCs已經形成了由「社會環境」(教育引領與社會參與)、「技術環境」(學習支持與技術支持)以及「教學環境」(學習模式與教學研究)等三套馬車協同驅動的結構性生態架構(王萍,2013;18)。
3.從「push」到「pull」的學習模式的演變
MOOCs具有自主性強、可重復和強調學習體驗與互動等基本特點,強調一個「學」字,反映的是以「學」(pull)為本的教學價值取向,這些都從根本上沖擊了現行課堂以「授」(push)(鄒景平b,2013:54)為主的教學模式及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絕對話語權。在「pull」學習模式引發下,基於自主性強、可重復的特性,學習者可以自主安排學習活動,根據自身興趣和需求選擇課程,通過有計劃或重復的視頻觀看、指導性的自覺閱讀、針對性的系統練習和個體參與互動帶來的思考,完成課程的學習過程(王萍,2013),有效地避免了現行課堂模式的滿堂灌;同樣,體驗和互動的教學取向強調的也是學生的學習。
4.社會化學習環境的形成和交互的常態化
基於操作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美國心理學家Albert Banra(1975)把社會因素引進了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提出了「交互決定論」,即強調在社會學習過程中人的行為、認知和環境三者的交互作用。Gorge Siemens多次在公開演講中強調MOOCs所必備的社會屬性,即有效的學習需進入並藉助特定圈子,通過與小夥伴們交流探討,分享並獲取知識。MOOCs的聚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圈子」的角色,它匯攏一批有共同興趣的學習者,共同開展系統化的學習。學習從一個人變成了一群人,學習環境中因為有了學伴而不再寂寞和乏味,這在一定程度上為課程的完成提供了黏性。更有意義的是,社會化學習環境還是學習交互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之一。
5.妙招不斷的教學設計
經過考察,我們發現MOOCs的教學設計可以說是創新不斷,西方一些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常常會巧思不斷,且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MOOCs課程設計原理是將授課內容與交互分開,使內容順從碎片化的學習要求,交互則由社會化學習環境來完成。具體設計步驟一般包括內容設計、互動設計和作業設計三個主要環節。教學內容一般不多,視頻按知識點切割,通常不超過10分鍾,每周累計不超過一個小時,且拍攝、製作精良,教師大都善於取捨,只教「need to know ",而非"nice to know」的內容;互動設計無時無處不在,課前、課中、課後、視頻、社區討論和作業均有互動環節;作業構思則強調「做中學」及完成後的「成就感」和「自信感」。
6.大數據突破了個性化教學的難題
大規模、長期地測量、記錄、存儲、統計、分析這些數據,所獲得的海量數據就是大數據(big data)。基於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綜合技術背景下的MOOCs,可以利用平台上產生的海量的學習過程數據進行分析,從而發現學習者個體真實的學習規律和學習行為及其之間的邏輯關系,教育不再是一個靠理念和經驗傳承的社會科學,而是數據支撐的實實在在的實證科學。在大數據的幫助下,我們可以監控、跟蹤、記錄學習者的學習軌跡,即他們在哪個階段遇到困難以及花費時間較長、重復訪問的頁面、偏愛的學習方式以及學習效果最佳的時間段等,並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為每個學生行為建模,判斷他們在未來學習上的能力及可能遇到的困難,進而提出針對性的導學和建議,從而突破個性化、差異化教學的難題,真正實現因材施教這一古老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陳冰冰,MOOCs課程模式:貢獻和困境,外語電化教學,2014,(2):38-43。
新教育範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MOOCs環境下的「翻轉課堂」等新型教育形式,對英語教師是挑戰,也應該是機遇。要想跟上時代步伐,英語教師就應該改變教學理念,提高外語教育技術素養,提升新範式下進行外語教學、課程設計和教學管理的能力。
1. "翻轉」自我,改變觀念,認識到自己已經不是權威的知識源,網路已經成了學生們的知識外存空間。
2.「翻轉」角色,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導學者、助學者、促學者、評學者,將傳統的指令性教學變成建設性的學習服務。
一是導學者角色。翻轉課堂是一個構建深度知識的課堂,學生便是這個課堂的主角。翻轉課堂突出面對面的學習與線上學習的結合。翻轉課堂要求學生課前先在網上學習教師授課的內容,而課堂則用於提問、進行互動討論。教師應該對教學活動進行重新設計,通過讓學生完成真實的任務來建構知識。因為授課時間的減少,就可以更多地參與學生的互動,或解答提問,或參與討論,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實現個別化指導。
二是助學者角色。翻轉課堂意味著教師要將課堂時間充分用來幫助學生內化知識,當學生需要指導的時候,教師便會向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翻轉課堂形成的教學模式「學生自主學習一發現問題一教師引導解決問題」要求教師要成為適時幫助解決問題的助學者。
三是促學者角色。學習是人類最有價值的活動之一,時間是所有學習活動最基本的要素。充足的時間與高效率的學習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翻轉課堂通過將「預習時間」最大化來完成對教與學時間的延長,其關鍵之處在於教師需要認真考慮如何利用課堂中的時間,來完成「課堂時間」的高效化。此外,教師角色轉變的直接結果是促進學生角色的轉變。在技術支持下的協作學習環境中,學生需要根據學習內容反復地與同學、教師進行交互,以擴展和創造深度的知識。
四是評學者角色。在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後,教師要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給予及時的反饋,使學生清楚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的評測還便於教師對課堂活動的設計做出及時調整,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在進行基於績效的評價時,課堂中的交互性就會變得更加有效。根據教師的評價反饋,學生將更加客觀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學習。
參考文獻:程雲艷,直面挑戰 翻轉自我——新教育範式下大學外語教師的挑戰與機遇,2014,(2):44-47。
依託MOOCs理念,重構我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
MOOCs對高等教育的影響是巨大的,MOOCs是信息化教育的新成就,是教育信息化的集中體現。MOOCs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一方面,可以借鑒MOOC教學設計形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對調整我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大學英語在我國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不能輕易進行變革,但可以根據需要循序漸進,穩步發展,逐步實現「國際MOOCs校本化」、「大學英語MOOCs化」,大學英語「選修化」,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馬武林&張曉鵬2014:57 -5 9)
重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原則
1)需求導向
各個高校重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時必須注意重構後的課程體系是否能夠同時滿足國家戰略、社會和學生的多重需求。每個高校的辦學宗旨、辦學目標和人才培養定位各不相同。建設什麼樣的課程,高校需要根據自己的特定情況決定。
2)因校制宜
高校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如辦學特色、學校資源(硬體、軟體、師資和學生素質)等因素結合MOOCs新理念,結合辦學定位,綜合分析大學英語課程在本校人才培養中所扮演的角色,重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
3)量力而行
盡管MOOCs風靡全球,但是並不是任何一所高校都能夠做的,MOOCs一定是名校、名師的名課程,否則無法成為MOOCs。許多高校由於投資不到位,盡管把MOOCs建起來了,但只是「偽MOOCs",沒有學生去訪問,沒有形成規模,該MOOCs會逐漸變為網路上的垃圾,不能為了跟風、為建而建。
重構大學英語課程
1)國家重點建設大學
國家和省(市)重點建設大學(如「985 ,211工程」)肩負著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國家精英人才的重任,由於學生入校時英語基本功較好,學生對通用英語(General English )需求不高。結合國家、社會和學生三方需求,充分考慮大學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建議這些高校給大學一年級學生開設32-64學時的學術英語(必修)和32-64學時《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選修)。學術英語由聽、說、讀、寫、譯五大板塊組成,為培養世界一流復合型人才做鋪墊,也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國際MOOCs課程、雙語課程、全英語課程奠定基礎。
考慮到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依託中國高校聯盟,如「C9聯盟」,整合師資,聯合開設學術英語專項技能課,即《學術英語聽力》、《學術英語口語》、《學術英語閱讀》、《學術英語寫作》和《學術英語翻譯》以及不同的《跨文化交際》課程供學生選修,如《英國文化》、《美國文化》、《澳大利亞文化》等國家文化的MOOCs課程。
學習者也可以選擇世界其他國家著名高校開設的相關學術英語MOOCs(如英國雷丁大學的《A Beginners』 Guide to Writing in English for University Study》和美國華盛頓大學《Introction to Public Speaking》等)和跨文化交際MOOCs(如賓夕法尼亞大學的《Greek and Roman Mythology》)。學習者根據個人需要選修學術英語MOOCs課程和跨文化交際 MOOCs。
當前位置:首頁 > 學術科研 > 文獻選摘 > 詳細內容
慕課時代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反思與創新
作者:張Andy 發布時間:2014-8-10 閱讀次數:6322 字體大小: 【小】 【中】【大】
導言: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的英語簡稱,「M」代表Massive(大規模),與傳統課程只有幾十個或幾百個學生不同,一門課程動輒上萬人,多則十幾萬人;第二個字母「O」代表Open(開放),以興趣為導向,凡是想學習的,都可以進來學,不分國籍,只需一個郵箱,就可注冊參與;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在線),學習在網上完成,無需旅行,不受時空限制。學生可以在這些平台上隨時與教授和其他學習者實現在線交流,並且依據平台提供的數據支持為自己定製個性化的學習內容,視頻課程被切割成10分鍾甚至更小的「微課程」,學習的過程就像體驗游戲的通關設置,在學習之後還可以通過評估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在通過考核之後,學生還可以拿到不同層次的證書。
慕課浪潮來襲,我國高校也紛紛加入國際MOOCs陣營,開始建設我國MOOCs課程。其迅速發展給傳統大學教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與新機遇。MOOCs課程模式會對目前的大學外語教學有哪些貢獻?將給後者帶來哪些創新與變革?傳統大學英語教學如何乘著MOOCs的浪潮前進?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本期熱點聚焦邀請國內慕課研究前沿的幾位學界同仁從這幾個方面來分享他們的思考與探索。
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課程內容和評價方式等一直飽受質疑。隨著MOOC浪潮席捲全球,大學英語教學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MOOC的最大優勢是使名校名師的名課程全球免費共享,學習者可自定步調學習課程內容;學有餘力的在校學生可選修自己感興趣的課程自主學習,完成限時作業(含同伴互評和測試),參與全球網路社區討論課程內容,交流自己的學習體驗。
在通用大學英語越來越難以受到學生重視的今天,我們可根據MOOC課程需要,適當調整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根據學習者MOOC學習情況,適當調整課堂教學內容,激勵學生學好大學英語。通過國際MOOC的學習,我國學習者不但可以檢驗、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同時還可以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或人文素養。
當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語言學習需求,我國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我們應該依據MOOC在某種程度上逐步實現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特點,對我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進行適當的調整。分別針對國家重點建設大學、普通本科院校和一般尤其是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設置不同的MOOC類課程體系,以適應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具體來講,MOOC給我們的啟示是專門用途英語和學術英語可以由專業教師和外語教師組成一個教學團隊,教學團隊負責開發課程,實施教學和在線答疑。教學團隊之間優勢互補。無論是國家重點大學、普通本科院校還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均可創建自己的「微MOOC」課程,重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但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每個人對學習方式的喜好不同,MOOC並不一定會適合每一個學生;另外。由於政策、技術、學籍、學分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影響,我們還要審慎、科學地研究和利用MOOC。
參考文獻:馬武林、胡加聖,MOOCs對我國大學英語課程的沖擊與重構,外語電化教學,2014,(2):48-54。
MOOCs課程模式的貢獻
1.極大地促進教育的公平和民主
目前,不管世界教育還是中國教育、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資源分布極其不平等和不均衡,有了MOOCs帶來的新的技術手段與新的教育思想,人類知識生產力、知識傳播力及人類智力都得到了解放,校園的圍牆被推倒,貧富的藩籬被拆除,時空的界限被消融,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能免費或廉價得到公平教育的機會,真正實現了人學機會的均等以及師生關系、教育活動、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的民主。
2.重構了高等教育基於技術的結構性生態架構
經過兩年的發展,MOOCs完善、優越的生態環境初步顯現。MOOCs已經形成了由「社會環境」(教育引領與社會參與)、「技術環境」(學習支持與技術支持)以及「教學環境」(學習模式與教學研究)等三套馬車協同驅動的結構性生態架構(王萍,2013;18)。
3.從「push」到「pull」的學習模式的演變
MOOCs具有自主性強、可重復和強調學習體驗與互動等基本特點,強調一個「學」字,反映的是以「學」(pull)為本的教學價值取向,這些都從根本上沖擊了現行課堂以「授」(push)(鄒景平b,2013:54)為主的教學模式及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絕對話語權。在「pull」學習模式引發下,基於自主性強、可重復的特性,學習者可以自主安排學習活動,根據自身興趣和需求選擇課程,通過有計劃或重復的視頻觀看、指導性的自覺閱讀、針對性的系統練習和個體參與互動帶來的思考,完成課程的學習過程(王萍,2013),有效地避免了現行課堂模式的滿堂灌;同樣,體驗和互動的教學取向強調的也是學生的學習。
4.社會化學習環境的形成和交互的常態化
基於操作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美國心理學家Albert Banra(1975)把社會因素引進了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提出了「交互決定論」,即強調在社會學習過程中人的行為、認知和環境三者的交互作用。Gorge Siemens多次在公開演講中強調MOOCs所必備的社會屬性,即有效的學習需進入並藉助特定圈子,通過與小夥伴們交流探討,分享並獲取知識。MOOCs的聚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圈子」的角色,它匯攏一批有共同興趣的學習者,共同開展系統化的學習。學習從一個人變成了一群人,學習環境中因為有了學伴而不再寂寞和乏味,這在一定程度上為課程的完成提供了黏性。更有意義的是,社會化學習環境還是學習交互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之一。
5.妙招不斷的教學設計
經過考察,我們發現MOOCs的教學設計可以說是創新不斷,西方一些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常常會巧思不斷,且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MOOCs課程設計原理是將授課內容與交互分開,使內容順從碎片化的學習要求,交互則由社會化學習環境來完成。具體設計步驟一般包括內容設計、互動設計和作業設計三個主要環節。教學內容一般不多,視頻按知識點切割,通常不超過10分鍾,每周累計不超過一個小時,且拍攝、製作精良,教師大都善於取捨,只教「need to know ",而非"nice to know」的內容;互動設計無時無處不在,課前、課中、課後、視頻、社區討論和作業均有互動環節;作業構思則強調「做中學」及完成後的「成就感」和「自信感」。
6.大數據突破了個性化教學的難題
大規模、長期地測量、記錄、存儲、統計、分析這些數據,所獲得的海量數據就是大數據(big data)。基於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綜合技術背景下的MOOCs,可以利用平台上產生的海量的學習過程數據進行分析,從而發現學習者個體真實的學習規律和學習行為及其之間的邏輯關系,教育不再是一個靠理念和經驗傳承的社會科學,而是數據支撐的實實在在的實證科學。在大數據的幫助下,我們可以監控、跟蹤、記錄學習者的學習軌跡,即他們在哪個階段遇到困難以及花費時間較長、重復訪問的頁面、偏愛的學習方式以及學習效果最佳的時間段等,並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為每個學生行為建模,判斷他們在未來學習上的能力及可能遇到的困難,進而提出針對性的導學和建議,從而突破個性化、差異化教學的難題,真正實現因材施教這一古老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陳冰冰,MOOCs課程模式:貢獻和困境,外語電化教學,2014,(2):38-43。
新教育範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MOOCs環境下的「翻轉課堂」等新型教育形式,對英語教師是挑戰,也應該是機遇。要想跟上時代步伐,英語教師就應該改變教學理念,提高外語教育技術素養,提升新範式下進行外語教學、課程設計和教學管理的能力。
1. "翻轉」自我,改變觀念,認識到自己已經不是權威的知識源,網路已經成了學生們的知識外存空間。
2.「翻轉」角色,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導學者、助學者、促學者、評學者,將傳統的指令性教學變成建設性的學習服務。
一是導學者角色。翻轉課堂是一個構建深度知識的課堂,學生便是這個課堂的主角。翻轉課堂突出面對面的學習與線上學習的結合。翻轉課堂要求學生課前先在網上學習教師授課的內容,而課堂則用於提問、進行互動討論。教師應該對教學活動進行重新設計,通過讓學生完成真實的任務來建構知識。因為授課時間的減少,就可以更多地參與學生的互動,或解答提問,或參與討論,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實現個別化指導。
二是助學者角色。翻轉課堂意味著教師要將課堂時間充分用來幫助學生內化知識,當學生需要指導的時候,教師便會向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翻轉課堂形成的教學模式「學生自主學習一發現問題一教師引導解決問題」要求教師要成為適時幫助解決問題的助學者。
三是促學者角色。學習是人類最有價值的活動之一,時間是所有學習活動最基本的要素。充足的時間與高效率的學習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翻轉課堂通過將「預習時間」最大化來完成對教與學時間的延長,其關鍵之處在於教師需要認真考慮如何利用課堂中的時間,來完成「課堂時間」的高效化。此外,教師角色轉變的直接結果是促進學生角色的轉變。在技術支持下的協作學習環境中,學生需要根據學習內容反復地與同學、教師進行交互,以擴展和創造深度的知識。
四是評學者角色。在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後,教師要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給予及時的反饋,使學生清楚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的評測還便於教師對課堂活動的設計做出及時調整,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在進行基於績效的評價時,課堂中的交互性就會變得更加有效。根據教師的評價反饋,學生將更加客觀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學習。
參考文獻:程雲艷,直面挑戰 翻轉自我——新教育範式下大學外語教師的挑戰與機遇,2014,(2):44-47。
依託MOOCs理念,重構我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