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看待哈工大管理學院苗鑫學術作假事情
把這件事稱作學術作假不妥。關鍵是對學術論文的定義和理解是否一致、有無分歧?目前似乎沒有國家標準的定義。你仔細看這些小論文,裡面有作者新的學術觀點,提出了新的問題,有證據來論述,引用了參考文獻,具有學術性,又發表在著名的學術期刊上,叫學術論文也不為過。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這樣的小論文能發現並提出新的問題也是很了不起的,不應該以其長短來簡單評判。另外,Nature和Science主刊上的任何文章都不是一般人能發表上去的,都經過了嚴格的篩選,錄用率都是非常低的,Nature和Science的編輯都不是一般人,被幾位編輯看好的文章,一定有它的新意和閃光點。而且查了一下,Nature確實把這樣的小論文作為通信欄目下的一種「Article」,有doi號,還有「Article metrics」。看來似乎Nature也是把這樣的文章與研究論文同等對待,沒有小瞧的意思。
而且,這種文章在有的年份確實是被納入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進行統計的。在國家層面都認同其算作科技論文,把它叫做論文又有何不可呢?
還有,這件事可能是一個陰謀。有人同時向方舟子和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劉鋼提供已經事先起草好的污衊材料,以至於方舟子和劉鋼發出的東西大同小異,方舟子和劉鋼還相互指責對方抄襲了自己的發帖。而且方舟子也在自己的微博上承認確實有人向自己通風報信。看來這件事是利用了名人作為口舌,利用新聞媒體來斷章取義進行報道,利用社會輿論來施壓和污名,通過利用讀者不知細情的弱點來激化公眾內心的憤慨情緒,從而開展對個人、對高校的攻擊。明眼人會看穿其中的奧妙和玄機。學術問題本應該交給學術同行和學術委員會來評判,而不應該交給社會輿論來進行肆意的評判和攻擊。
② 哈工大材料學院武高輝教授怎麼樣,我想考他的博士,有沒有人了解的,學術、為人怎麼樣謝謝大家!!!
你好,我的碩士開抄題和畢業答辯組老師都有武老師,呵呵。
我碩士室友本校保研再保博的導師都是武高輝,並且我隔壁寢一哥們本碩博的導師也都是老武。
老武的學術那是沒得說,在哈工大乃至全國在金屬材料方面那是一等一的大牛,一定會成為院士的,並且很敬業,對學生要求很嚴格。原來的時候跟耿老師有點分歧,不過現在據說挺好了。
但是武老師招生有個特點:不管碩士還是博士基本上都是保送的,而且是本校保送中的佼佼者。
你可以先聯系一下他,如果生源不夠的話,你再報考他的會比較有把握。
祝你一切順利!
③ 如何看待哈工大管理學院苗鑫學術作假事件
作者:潘明月
鏈接:http://www.hu.com/question/47081828/answer/109661148
來源:知乎
把Nature/Science的通訊文章歸為「學術論文」是正確的。「學術論文」與「研究論文」是不同的兩個概念,二者有區別。學術論文是廣義概念,可以包括研究型文章、綜述型文章、通訊評論型文章等,因為這些文章里都含有學術思想並且有議論說理性,所以統稱為「學術論文」是一個合理的概括。
Nature/Science的通訊文章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讀者來信,而是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的觀點型及評論型短篇論文。Nature網路版把每篇通訊文章都作為其通訊欄目下的「Article」來顯示,給每篇通訊文章分配了唯一的DOI號,每篇通訊文章都有自己的「Article
metrics」,從這些特徵來看,Nature的通訊文章與研究型文章享有同等待遇;而Nature的社論及新聞等都沒有配置「Article metrics」,這也說明了Nature對通訊文章的重視,說明通訊文章對Nature的影響力確有貢獻。在被SCI檢索時,Nature/Science的每篇通訊文章均有唯一的SCI檢索號。綜合上述特徵,把Nature/Science的通訊文章稱作「學術論文」是合理的。況且,Nature/Science的通訊文章被納入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進行統計,在國家層面認可其算作科技論文,所以可以把它叫做「學術論文」。
影響因子是期刊的,研究論文也沒有文章的影響影子;既然文章發表在某個期刊上,標上該期刊的影響因子根本不算錯。所以,文章信息、被SCI檢索、檢索號、期刊影響因子都是真實的,不存在任何「假」或「不端」。
根本不存在任何「冒充」。院校對通訊文章的新聞報道都已明確說了是「通訊文章」,而且明確給出了文章的網址鏈接(見下圖),人人都可以清楚看到文章的篇幅和性質,信息一直是公開透明的,學校的基層到高層都清楚明了,不存在任何
「冒充」行為。媒體使用「冒充」一詞只不過為了吸引眼球、博點擊量罷了。很多院校都把發表Nature/Science通訊文章作為喜報和成績來報道,也正說明了Nature/Science通訊文章發表的難度和重要意義,具有社會經濟價值和影響力。
網上簡介的修改是為了消除誤解和曲解。竟然有人針對修改繼續發出污衊言論,明顯是別有用心的捕風捉影,與最初發動攻擊的緣由如出一轍。
不應該以文章篇幅來評判價值和意義,更不應該以篇幅來評判是否為學術論文。一篇優秀的通訊文章,它的社會經濟意義很可能遠高於一篇研究型論文。例如,1978年5月11日發表於《光明日報》的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短評是一篇500字左右的評論,也是所謂的「豆腐塊」文章,但它引發了一場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大討論,從根本理論上對「兩個凡是」做出了否定,推動了全國性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解放運動,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的思想先導,為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做了重要的理論准備。這篇短評的重要意義是絕大多數長篇研究論文無法與之相比的。所以,文章的重要性、價值及意義,不應該以文章的篇幅來推斷;用任何貶低的語言來一概否定短篇評論、否定通訊文章,都是極其錯誤的。
作者:三朝元老
鏈接:http://www.hu.com/question/47081828/answer/114152558
來源:知乎
就這種事,文革時常見。當時是嫉恨誰,就貼大字報、小字報,調動輿論去醜化、抹黑、詆毀、冠罪,使勁折騰。時隔幾十年,同樣的形式又搬到網路上來了。
個人主頁上的個人簡介與正式的個人簡歷還不一樣。個人網頁上的這種個人簡介是很個性化的東西,有自由發揮的空間。個人認為重要的可以突出強調,個人認為不重要的可以不寫;願不願意分類是個人喜好,個性上有可能偏好簡潔,別人無權干涉。而且該事件之前,學校下屬學院這種內部的個人主頁瀏覽量很小,通常只是同一學科或同類研究方向的少數人可能會去掃一眼,事前很少有人知道,所以個人簡介的表述根本談不上有什麼特殊意圖或形成什麼影響。拿這種個人簡介作憑據進行誣陷,明顯是卑鄙小人的伎倆。一看就知道幕後有人作梗,無非出於嫉恨與利益。
個人主頁上的表述沒有任何問題。通訊文章肯定算學術論文。已經有人解讀過了,學術論文和研究論文二者有別,發動攻擊者把二者混淆來挑撥事端。是不是學術論文,與同行評議(Peer Review)沒關系。那個鼓吹同行評議的人,拿不出任何證據。同行評議可以作為給文章分類的一種方式,但絕對不是唯一的分類方式,絕對不是用來判斷學術論文的標准。在國外也把這種通訊文章算作學術論文,是國際公認的學術論文。如果說同行評議是判斷研究論文的標准,或許還有點道理,但學術論文與研究論文不是一回事,二者是兩個概念,發動攻擊者是在混淆概念。
中國把SCI收錄的研究類文章(Article)、綜述類文章(Review)和通訊類文章(Letter)作為三大基本文獻類型納入科技論文統計,即國家認定通訊類文章算作科技論文。而學術論文是比科技論文更弱、更穩妥的一個概念,所以稱為學術論文肯定沒毛病。媒體把「Article類型」翻譯成「論文類型」是外行的翻譯,「Article類型」指的是研究類文章。大多數看到「信件」、「讀者來信」字樣就氣急敗壞、跟風大呼小叫的人,實屬外行,但外行竟然敢理直氣壯的參與論斷這么專業的問題,反映的不僅是從眾者見識短淺、孤陋寡聞,更是躁動的心態、判斷力與理性的缺失以及對社會的積怨,以致極易被煽動利用,成為惡人掌中的工具。心懷叵測的內行和無知的外行混雜在一起上躥下跳,針對個性化的個人簡介吹毛求疵、妄加指責,可謂群魔亂舞、群犬狂吠。
通訊文章的地位到底如何呢?《細胞》(Cell)、《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這號稱CNS的世界三大頂級期刊的通訊文章,已納入了各科研機構在這三刊發表論文排名的計算。各大學在這三種刊物上發了多少文章,據此排一下名次順序,這時通訊文章也算在內。不僅國內一些排名這樣算,國際一些排名也這樣算,可見CNS的通訊文章對於大學排名很重要,到了發布大學排行榜的時候,這樣一篇通訊文章的價值超過十幾篇一般期刊的SCI研究論文。那麼發表CNS的通訊文章是投機嗎?有人在這方面投稿幾年了,一篇都沒發表出來,可知難度如何。翻翻每期的CNS看看,通訊文章就那麼幾篇,比研究論文少很多,經過了千挑萬選。全中國每年在CNS發表的通訊文章加到一起只有幾十篇。華北電力大學一篇Nature或Science的通訊文章獎勵20萬,全校鼓足了勁去投稿,一年也才發出3篇。難度如何,不言而喻。那些一直在鼓吹同行評議(Peer Review)的,難道不知道很多同行評議期刊都是低級期刊、非常容易發表、刊載了很多堪稱垃圾的研究論文,其稿件篩選的嚴格程度與CNS的通訊欄目根本沒法比,CNS的通訊欄目或許是世界上稿件錄用率最低的欄目。通訊文章短就等於不好嗎?品質高低與文章長短沒關系,西方發達國家更注重思想,以思想取勝,而不以長短論英雄。用Web of Science查了一下在Nature發表通訊文章的歷年累計數量排行,排在第一位的是英國的劍橋大學、第二位的是英國的牛津大學、第三位的是美國的哈佛大學,毫無疑問,這三所大學都是如雷貫耳的世界頂尖大學,在全球大學排行榜中幾乎歷年都排在前十位。在Nature發表通訊文章累計數量排名第四至第十位的依次是:美國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的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美國的斯坦福大學、英國的倫敦大學學院(UCL)、英國的愛丁堡大學、英國的倫敦大學、美國的康奈爾大學。毫無疑問,這些大學也都是世界名校,在世界大學排名體系中位於前列。而且可見,在Nature發表通訊文章累積數量排名前十的機構被英國和美國的名校所包攬。用同樣的方式查了一下在Science發表通訊文章的歷年累計數量排行,得到的結論類似,排在前三的依次是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只不過美國的其它名校如華盛頓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麻省理工大學(MIT)、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擠進了前十,是英美名校之間的更迭,前十名依然被英國和美國的名校所包攬。
看看這些世界頂級大學的思想觀念和對CNS通訊文章的重視程度。國內那些叫囂者怎麼不去攻擊這樣的世界頂級大學呢?很顯然,國外頂級大學明辨事理、慧眼識珠,對瘋狗的狂吠根本不屑於理睬,而且國外學術界以尊重為基石,以法制提供人權保障,可以對那些肆虐的瘋狗予以迎頭痛擊,令瘋狗望而生畏。中國學術界需要基本的尊重,需要對咬人的瘋狗有所制裁,這樣才能對好人形成保護。有了全面了解之後,小人的言論自然不攻自破,所謂的「拿信件當論文」的說法,絕對不是在給公眾做科普,而是在愚弄公眾,是嘩眾取寵。而盲目跟風者恰恰為猖狂的惡人提供了舞台、為卑劣言論的傳播提供了渠道。
幕後的策劃者是誰?有閱歷的人都明白,無非是同行或同事在搞鬼。俗話說同行是冤家,之所以要整人,是感覺到對他構成了威脅、擋了他的路、一起競爭時他失利了。如果是內鬼,單位內部都清楚是誰,只是願不願意捅破這層窗欞紙。幕後策劃者的目的就是抹黑和搞臭,通過媒體和輿論給學校施壓是害人的一種手段。常見一些小人是武大郎開店,在名利面前容不下比自己強的人,不惜以院校受損為手段來搬弄是非、搬倒潛在對手,正如某些人所叫囂的,要求給「老老實實排隊的人」讓位,那麼誰是老老實實排隊的人?不務正業又心術不正、挑事整人、瘋狂叫囂的人正是所謂的「老老實實排隊的人」;技不如人卻懷恨在心,在暗地裡作祟,在背後捅刀子的人正是所謂的「老老實實排隊的人」。暗地裡搗鬼的小人最卑劣、最令人痛恨。自認為陰謀得逞,其實是害人害己。哪個領導會重用在背後耍陰險手段的卑鄙小人?領導也會擔心這種小人早晚會用類似的手段來坑害上級。幕後小人的卑劣伎倆其實是玩火自焚。
打個比方來回顧一下這件事:房主在自己房間里掛了一些自己的畫作,畢竟是經過自己辛勤工作完成的作品,理應珍視,掛在房間里可能是作裝飾欣賞。有人從窗外看到了,覺得感官受了刺激,本可以從門縫給房主遞張紙條,告訴房主把其畫作重新歸整一下,也就相安無事了,而且善意的提醒還可能由此建立友誼、相輔相成。但窗外這小人沒這么做,反而竊喜,把這視為千載難逢的害人時機,寫了一份添油加醋的污衊材料,杜撰了一個罪名,交給口舌大肆渲染污衊,並糾集各路妖魔鬼怪前來圍毆,所作所為純屬地痞流氓之舉。
質疑固然可以,但這事從一開始就不是單純的質疑,而是以污名為開端,直接妄自定性,是赤裸的污衊攻擊,是對人權的侵犯,是土匪惡霸的行為。發動攻擊者的這些無恥行為,其性質的惡劣程度已遠遠超過學術作假和學術不端,發動攻擊者的惡劣行為本身才是確鑿的不端。肆意的污衊攻擊絕不是言論自由的表現,而是風氣的惡化,如果縱容狂魔和瘋狗,必然是好人受損、惡人猖獗,最終受害的是整個學術界、是社會、是國家。
④ 如何看待哈工大管理學院苗鑫學術作假事情
學術作假是中國社會評價標准單一,急功近利、信用缺失的一個表現而已。
⑤ 有誰認識哈工大的鄔向前老師,我現在有一些學術性的問題想向他請教。
鄔向前 辦公電話86412871-8002 郵箱[email protected]
有郵箱和電話 問問題內應該沒啥容問題了
http://219.217.227.137:9000/search/people/default.asp
⑥ 為什麼哈工大屢次出現學術造假和誇大宣傳
1992年月11月22日,一家私營企業——洪成新能源澎化劑有限公司在哈爾濱成立,它的成立與水變油這樁尚未證明的「科學發明」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它的始作俑者是王洪成。按他的話說,他是經歷了7次的實驗,直到1983年11月7日才研究成功的。他的理論是配製出一種母液,然後按1:100000的比例兌上普通的水便變成了「水基燃料」,這種燃料完全可以替代汽油用於汽車的燃燒,而且其燃燒值比汽油還高,成本僅為汽油的千分之一,還沒有任何污染。他用類似方法配製的柴油、重油膨化燃料,使用亦優於傳統的柴油和重油。
王洪成聲稱,這種母液的生產很簡單,且成本低廉,只用一台簡易的機器每20分鍾就能生產出1噸,而這1噸就能配製水基燃料10噸。王某的實驗已達數百次,現場參觀乃至操作過試驗的領導不下十餘人。一位研究人員不無感慨地說:「如果我們能夠自己重視起來,王某的產品一年就可以覆蓋全世界,晚一天開發王某的發明成果,人類就多一天犯罪。」
王洪成的「發明」刺激了某些人急於暴富的神經,迎合了某些領導迫切實現經濟飛速發展的心志。期間,一些著名科學家捲入其中,因此欺騙性很大。正如何祚庥院士所尖銳指出的:水變油丑聞的高潮是由科學家掀起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和黨委書記曾聯名10位教授上書最高權力層,保證水變油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中央領導沒有理睬。去年(95年)5月全國科學大會時他們又跑到會場散發鼓吹水變油的材料,10位教授還在上面簽了名。結果宋健把他們攆走。王洪成案發後,14名政協委員聯名提案,要求將事件追查到底,但有關部委的回答是,王洪成是個騙子,但水變油實驗還是成立的。那些科學們大部分仍堅持水變油是真的。
在某些科學家推波助瀾之下,一些領導對他的「發明」表現了濃厚的興趣,給予了全力支持。一時間王洪成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此事前後折騰了10多年。後來越搞越大,成立了洪成燃料公司,高峰時全國有三百多鄉鎮、國營企業投資,總投資額估計超出三個億。王洪成也一躍成了「大腕」,有關部門向他要配方,他竟提出要給他個副總理干他才肯交出。後來有關部委還是妥協了,給了他一個什麼基地副司令。幾家重要的部委都為他大開綠燈。1993年1月28日,《經濟日報》兩名記者發了一篇半版的文章,題目是《水真能變成油嗎?》,稱此是繼傳統四大發明以來的中國第五大發明,許多小報更是大加介紹,水變油一下子被炒成熱點新聞。
其實,這是一起早在三十年代就已在美國被揭穿的偽科學騙局,當時福特汽車公司搞過,後來騙局敗露了。軍國主義時代的日本苦於能源不足也開發過這個項目,後來真相大白,山本五十六大怒,殺掉了愚弄帝國海軍的騙子。
就王洪成的「發明」方面的科學研究暫且不談,但他已經犯了幾個基本科學常識性的錯誤。
首先,水和油分子式的不相通性否定了二者之間的轉化;其次,王洪成關於石油形成的「獨到」理論無任何科學數據及原理加以驗證。
然而鬧劇卻在繼續升溫,抱著僥幸心理的某些人總希望王洪成能僥幸出現「科學奇跡」。
在這樣的背景下,何祚庥感到事態過於荒唐,便寫了篇質疑文章,但各大報紙稱奉某權力部門通知,對此問題不展開討論。1994年12月6日,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科普工作幾點意見出台,其中提要反對偽科學。在一次研討會上,科委主任宋健聽說何祚庥的文章還未登出,就讓何以宋健的名義打電話到科委屬下的《科技日報》、《中國科學報》,但仍不順利。最後宋健親自批條說,爭鳴總還是可以的吧?一篇文章就這樣拖了兩年才得以發表。
此後,科學界懷疑的聲音越來越大,揭露文章相繼發表。王洪成的行徑引起了人們更多的疑惑,狐狸尾巴漸漸露出來了。
95年,何祚庥聯合14名科學界全國政協委員聯合提案,要求對「水變油」騙局立案調查。《中國石油報》的一位記者頂著很大的阻力進行調查,基本搞清這一假發明已導致了國家財產4個億的直接損失。
嚴重的事態終於引起最高層的重視,決心徹查此案。鬧劇的王洪成被繩之以法告終。但它使國家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使科學界蒙受了莫大的恥辱。它留給人們的思考是非常深刻的。
因為此事哈工大至少損失了兩名院士,本來可以評院士的,因為當時許多院士在校長楊士勤、黨委書記吳林推動下聯名簽字證實水變油的科學性,只有馬祖光院士拒絕簽字,事後也證明老先生的決定是對的,這件事對哈工大造成了重大的影響。
所以,作為工科學生,我們一定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堅持真理,很多事時候在利益的驅動下回蒙蔽我們的雙眼,此舉當時一度給社會帶來一種不需要上大學設置連中學都不用上就可以搞科學的錯誤價值觀,我們要尊重科學,重視知識。
哈工大被它們釘在柱子上了。
⑦ 哈工大學術水平和上海交大哪所高
這個問題不能籠統回答,兩所學校都是較有歷史的名校,當然各有各的優勢。上海交大三大版支撐學科是生命醫學權、管理、理工,排名第一的學科是臨床醫學、機械和EMBA,船舶海洋更不用說,這個領域交大是老大哥了,哈工大當然核工業很好,金屬材料工程實力不錯,航空航天更值得一提了
⑧ 第一學歷二本,如果考上985哈工大計算機,讀完博士生想走學術路線。如果想留校有辦法嗎出國深造不
你如果能取得哈工大的博士,去一般的省屬重點本科院校教學沒有任何版問題。那種最高權學歷不如第一學歷的講法是毫無道理的。你的情況如果這樣安排,以後肯定前途無量。你如果能考取哈工大的博士,你可以通過國家留學基金委的途徑,去美國等國外大學繼續讀博;二是等在哈工大博士畢業後,直接申請美國一流大學的博士後,像你讀的計算機專業,在美國隨便可以找到工作。把英語學好,這是以後發展的基礎。
⑨ 請問 哈工大 王忠玉老師學術研究很出色么
現在的大學老師哪有認真搞科研的,都是上墳燒報紙——糊弄鬼而已。
⑩ 哈工大計算機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
首先說明在工大,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的差別不大,從找工作來說完全沒有內區別,只是國家規容定要有這兩種培養方式。而且在工大入學之後會有繼續分培養方式:應用型和學術型,專業碩士只能選擇應用型,學術碩士可以選擇應用型和學術型兩種,學術型比應用型要多上4學分的學位課。如果應用型要讀博的話就要在博士階段補上這4學分的課程。好像是復試的時候才有讓你選擇專業還是學術吧,但是排名還是看分數的,分低的自然就被分到專業型了,所以應該是沒有必要直接選專業碩士的,畢竟讀博的時候學術碩士比專業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