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淺談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
一、引言
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在起始階段應使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學中涉及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應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並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英語學習的較高階段,要通過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外語教學中進行文化意識滲透和文化教學是很重要的。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該意識到文化在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各個層面的作用,充分發揮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功能,有意識、有個性地進行文化教學,帶領學生捕捉、理解和欣賞文化差異並能進行有效得體的跨文化交際。
二、文化意識滲透的重要意義
這是在一項關於外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現狀的研究項目中所做的教師學生對於課堂活動的看法對比調查的結果,從此表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生其實非常渴望了解更多的語言背後的文化背景介紹,而我們教師卻恰恰忽視了學生的這個渴求。我們教師忽視語言文化的教學而過分重視語言技能的結果常常導致學生不能真正自如地進行跨文化交際,給學生今後的語言學習造成了障礙。
三、英語課堂教學中文化意識滲透的幾種方法
1.充分利用課文文本,引導學生解讀語言背後的文化。文化意識的滲透要自然得體,否則將會給學生一種突兀甚至是本末倒置的感覺,那麼,結合所學課文內容滲透文化意識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現在我們使用的人教版Go for it英語教材本身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進行文化教育的載體。這套教材以話題為主線,所涉及到的跨文化教學的內容相當廣泛。只要我們教師具備一定的文化敏感性,善於從課文文本中捕捉、理解和引導學生欣賞文化差異,都能使學生受益匪淺。
例如在七年級上的Unit 1當中我們可以適度地介紹中英文姓名的差異,再比如講到家庭成員這些表示稱呼的詞時,學生常常會提出疑惑:為什麼英語中的一些稱呼有些只區分男女性別,卻忽視配偶雙方因性別不同而出現的稱謂差異?比如我們中國人區分爸爸的姐妹要叫姑姑,媽媽的姐妹要叫阿姨,而英語里統統稱呼為「aunt」,這其實是由他們的文化決定的,他們推崇男女平等,這樣不區分配偶雙方的性別的稱呼就顯得男女平等。因此,英文中的表示下輩的「nephew和niece」是不分侄子外甥或侄女外甥女的,表示同輩的「cousin」不分堂表、性別。
另外,我們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不僅指的是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也包括對自己本國語言文化的了解滲透。例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 2 What』s the matter的Section B 3a這個語篇中就介紹了用中國傳統方式怎樣讓我們保持健康。A healthy lifestyle ,the Chinese way.我們教師也可以抓住這個契機告訴我們的學生中華醫學博大精深,豐富地蘊藏著我們祖先的智慧,現在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也在世界被越來越廣泛地接受,讓學生大大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2.充分利用學校各項教學資源(講座、英語沙龍、英語廣播等)開展語言文化滲透。筆者所在的一所初級中學是一所以英語為特色的學校。我們利用每周五的中午英語廣播時間,向學生介紹一些英語語言文化知識。例如在English culture 欄目中我們就會結合恰當的時機向學生介紹英美國家的節日習俗、風土人情等。比如:在11月份我們就介紹Halloween的一些習俗:When Halloween arrives,the children will wait to wear colorful costume,wear strange masks and carry a light 「Jack Light」to others』homes,asking the people for the great holiday gift.If the owners do not give candies or gifts,children will throw eggs into their houses which is called trick or treat.我們甚至還會介紹一些地道的英語俚語、諺語等。這樣做效果不錯,所編制的節目很受學生的歡迎。我們還鼓勵學生投這方面的稿件,讓他們體驗感受兩種語言背後的文化差異。在每半個學期舉辦的英語文化周活動中,我們會開展英語文化講座、英語文化競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學生參與。讓我們的文化意識滲透也能做到「潤物細無聲」。筆者以為,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也許做得遠遠不夠,但我們要始終保持著這份傳播英語文化的使命感,不斷嘗試新的更具實效性的做法。作為新時代的英語教師我們應不辱使命!
3.在詞彙教學中滲透文化內涵。詞彙教學在英語課堂中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如果我們教師能充分利用這個陣地,也能很好地進行語言文化的滲透。例如在詞彙教學中我們不僅僅拘泥於如何准確發音和正確拼寫,而是如何運用,並著重介紹或補充與之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必要時進行漢語文化比較,了解文化內涵。如:在教授顏色的單詞時我們可以解釋中西文化的差異。紅色在中國表示喜慶,而英語中的red意味著危險狀態或使人生氣。白色white在中國人眼中代表悲哀而在英語中卻是代表愛情的純潔和婚禮的幸福,所以英語中會有a white soul(純潔的心靈)、a hite man(高尚的有教養的人)和a white lie(善意的謊言)這樣的表達。讓學生知曉詞彙同樣會折射和體現一個民族的文化和信仰。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要真正學會一門語言,必須要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英語教學當然離不開文化教學。我們英語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逐步推進語言文化的內容和范圍,幫助學生拓展國際視野,為發展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打好基礎。
『貳』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
1. 教師需要有「文化抄意識」培養的理襲念;
目前,部分教師難以理清文化教學和語言教學的關系,不能很好地開展文化意識教學,甚至根本不重視。因此必須改善這一點。
2.學生沒有正規的系統的渠道來理解西方文化;
學生了解西方社會文化知識的主要渠道是教材、雜志、網路和電視等間接途徑,很少有學生親自到西方國家或是和西方人交往而直接感受西方文化,從而使得學生的西方文化知識大多是間接經驗,被動的信息接受方式,使得學生文化知識獲取的主動性降低,導致文化知識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過於零散。因此要使學生更多地接觸西方文化。
關於英語教學中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策略:
1 教師需強化文化意識培養的觀念
教師就應當以語言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充分挖掘隱含在英語語言結構之中的文化內涵,促進學生文化意識的養成。
2.學生是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要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文化意識養成的積極性。語言的應用和跨文化交流是學生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目標,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將文化意識的培養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當中,提高學生英語文化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提升學生文化意識養成的興趣.
『叄』 淺談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意識
1.從日常生活中滲透文化意識
從問候語來看,我國的傳統文化習慣和英語國家的文化存在很大差異,在我們的文化中,根據時間與場合,我們的問候方式是:吃了嗎?忙著呢?去哪兒?等,在打招呼的過程中通常不會注重答話的內容,只是友好的問候。如果無視文化之間的差異,就會對雙方交流造成很大的差異。
對於上述這種現象,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平時多收集、觀察外國文化資料,例如:建築、生活、報刊、服飾、風俗、節日方面的圖片,然後在課前的幾分鍾與學生一起進行「Daily talk」交流,這種方法不僅能拓寬學生知識面,豐富文化視野,還能增強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形成跨文化的意識。另外,在教學中,老師應該主動補充教材內容,對文化意識進行滲透。例如,在跨文化的講座中,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展覽,或者組織學生進行跨文化的活動或者表演等,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基礎文化知識體系。
2.用體態滲透文化和交際意識
雖然小學生的年級很小,但是他們的思維還處於發展過程,所以在教學中老師應避免灌輸式教學對學生造成的心理抵觸,而是應該將文化教育的知識、態度、能力目標系統的融入英語教學中,在學生不知不覺的進行跨文化交流時,通過恰當的體態語言滲透到各種文化交際意識中。在這里的體態語言主要包括:神態、姿勢與手勢。在教學正確運用體態語言,不僅能帶動學生學習興趣,還能更好的掌握西方文化。例如:西方人是「O」,表示「OK」,中國的點頭表示「可以」等。
3.積極組織文化活動
在節日文化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力度,將直接影響跨文化交往過程;在親身經歷跨文化實踐的過程中,生成跨文化能力與態度。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聽說、演唱蘊涵了英語國家文化,通過觀察、觀看、模仿各個場景的姿勢、手勢以及面部表情,能夠更加深入的體會到語言文化。
『肆』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提高文化意識
引言
我國語言學家張佔一(1983)把語言教學中的文化背景知識按功能劃分為兩種: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其中交際文化是指兩個文化背景不同的人進行交際時,那些影響信息准確傳達 (即引起偏誤或誤解)的語言和非語言因素。它包括問候、致謝、稱呼等習語和委婉語、禁忌語等。例如「愛人」這個詞如果不懂它的特定含義,在與英美人進行交際的時候就可能被誤解為英語里的「lover」即情人的意思。可見,詞語的褒貶不同會給理解和交際帶來很大的偏差,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詞語用法時,要向學生說明詞語的不同文化內涵,要求學生不僅掌握詞的字母意義,而且要知道它的褒、貶意義,避免在使用上犯錯誤,這就是結合詞語豐富文化內涵。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內容具體可概括為四個方面:與詞語有關的文化;與篇章有關的文化;與交際環境有關的文化;與非語言交際有關的文化。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英語教學也越來越重視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然而,由於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消極影響,英語教學中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解決。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文化意識培養現狀分析
1.教師需要有「文化意識」培養的理念;
目前,部分教師難以理清文化教學和語言教學的關系,不能很好地開展文化意識教學,甚至根本不重視。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把英語的詞彙、語法等語言知識當作教學的全部內容,不重視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語言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導致學生收集、獲取信息的能力較差,英語水平難以獲得顯著地提高。尤其是以中考為中心的功利教學下,大部分教師都將精力用於指導學生掌握語言知識上,即使在課堂中開展了文化意識教學,其目的也只是為了讓學生在中考中多拿幾分而已。
傳統的語言學理論,如喬姆斯基的語言理論、龍費爾德結構注意語言學理論等,都忽視了文化意識的培養和文化教學,將文化和語言割裂開來,認為語言形式和語言教學技能是語言教學的中心。由於長期受到傳統語言學理論的影響,導致教師忽視了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不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意識培養教學水平。雖然初中英語教材日益重視文化因素的加入,部分課文介紹了了英語國家的生活方式、傳統習俗等內容,但是,部分老師沒能夠有效的利用教材,充分發揮教材的文化意識培養作用,例如,部分教師在教學時,為了趕進度,往往將教材中task部分省去。
2.學生沒有正規的系統的渠道來理解西方文化;
學生了解西方社會文化知識的主要渠道是教材、雜志、網路和電視等間接途徑,很少有學生親自到西方國家或是和西方人交往而直接感受西方文化,從而使得學生的西方文化知識大多是間接經驗,被動的信息接受方式,使得學生文化知識獲取的主動性降低,導致文化知識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過於零散。與此同時,來自間接經驗的文化知識,使得學生難以充分理解西方社會的一些文化現象和價值觀。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為了應付考試,過於重視語音、詞彙、語法等內容的學習,而忽視了語言中蘊含的社會文化規則和文化內涵,導致難以准確、得體地使用語言。這是由於詞語概念意義容易掌握,而詞語的文化內涵與外延較難掌握,從而導致學生常常不能恰當、准確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語言交流的意圖,難以運用英語進行有效溝通。
二、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策略
1。教師需強化文化意識培養的觀念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的文化意識培養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文化意識培養的效果。因此,為了實現英語教學中學生文化意識培養的目標,就應當加強教師文化意識培養能力。首先,認清英語教學和文化意識培養的關系。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應當更加註重引導學生認識到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引導學會自覺地運用文化對比與語言對比掌握中西方文化間的異同。其次,提高引導學生分析、把握文化差異問題與文化沖突問題,將文化意識的培養融入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為了更好地將文化意識培養滲透到英語的語音、詞彙與句子等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就應當以語言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充分挖掘隱含在英語語言結構之中的文化內涵,促進學生文化意識的養成。 教師應當按照學生的領悟能力和實際語言水平,將文化意識教學內容進行有序排列。充分挖掘英語教材中承載的文化意識培養內容極,注意教學的整體性、系統性,將教材中蘊涵、注釋的文化信息整合起來。例如,在初二教材中涉及到「Food and Drink」, 「Buying and Selling」等與文化相關的內容,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應當有意的將相關的文化知識引入到課堂之中,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合理地把握文化意識培養的量與度。
2. 激活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英語文化內涵。
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不了解英語思維與漢語思維間的區別是學生誤用、錯用英語的重要原因。中英文化差異大量存在於在人們的交流與交談中,如問候、稱贊、致謝、道歉以及委婉語、禁忌語乃至身勢語言等。為此教師應該努力激活教材內容,進文化比較,幫助學生領會文化異同現象。比如在教學新標准英語七年級第一冊有關「Birthday「這一單元時,我借這個話題告訴學生:中國人和西方人面對「贊賞」表達的方式不同,中國人受到別人的贊賞時習慣「謙虛」地說「沒什麼」以示禮貌,而西方人則比較直率,常常會高興地道上一句「Thank you. 」特別是英國人與中國人在接受禮物時的習慣截然相反,英國人收到禮物一般不推辭,而是表示感謝,並會當面打開禮物加於稱贊,所以在教學present(禮物)這一單詞時,我會有意識地告訴學生這一跨文化差異的現象,並通過在課堂上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用所學英語開展交際活動,進行中國人與西方人在接受禮物時的交際片段對比讓學生在生動真實的語境中將這個特殊的方式牢記心間。如:「今天是你的生日,你的衣服真漂亮!」「哪裡哪裡。」「這是為你准備的生日禮物,請收下。」「不用這么客氣。」「Today is your birthday. You are so beautiful.」 「Thank you!」 「Here is your present!」 「Oh, what』s this? 」 「Oh. It』s a pen. Thank you!」
3.設計英語活動,體驗文化差異。
《英語課程標准》指出: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感受成功。 例如在教學 《What』s your favorite festival?》一課中,我結合他們已有了近三年英語知識的積累,在教學中國四個節日的時候,我設計了「以舊帶新」的環節,用「Happy New Year」與「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兩首歌曲進入英語學習的狀態,再通過多媒體出示一系列以往所接觸過的中西方節日的圖片,如Spring Festival, Christmas, Halloween, Thanksgiving Day, Flag Day and so on.並請個別學生對這些節日進行簡單的一句話介紹,如此很自然地將舊知識滲透進新知識的教學中。然後我又採取中西對比的方式進行板書,學生在板書的提示下對兩種文化背景下的節日進行更進一步的比較。如
Spring Festival Christmas
Lantern Festival Halloween
Dragon Boat Festival Thanksgiving Day
Mid-Autumn Festival
最後我設計了Say you say me的環節,由學生兩人一組進行對話,用What』s your favorite festival?來猜測好友最愛的節日,好友可用與圖片相關的短句或者通過相應動作表情來提示,但不許出現該節日的英語說法,進行交流。這是一個拓展性的活動,其目的是在真實情景中靈活運用新知識進行口語交流,使學生能主動表達自己,學會正確地談論中西方文化,讓英語課堂真正生活化。
學生是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要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文化意識養成的積極性。語言的應用和跨文化交流是學生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目標,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將文化意識的培養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當中,提高學生英語文化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提升學生文化意識養成的興趣。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水平是文化意識培養的基礎,教師圍繞著培養學生文化意識這個中心,指導學生牢牢掌握相關的語言知識。通過語言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英語文化的理解能力,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掌握語言知識中蘊含的生活方式、傳統習俗、風土人情等文化知識,加強英語運用和跨文化交際的引導,激發學生運用英語的渴望。
結語
綜上所述,文化意識的養成是學生進一步提高英語學習水平的關鍵。在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積極地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將文化意識培養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彭琴仙. 2008.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J]小學教學設計, (10)4--6
2. 教育部.2001.日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M]。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 潘洞庭.文化意識與外語教學[J].外語學刊.2007(6)
4. 王美渝 《淺談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
『伍』 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跨文化意識的滲透
聽、說、讀、寫是英語學習過程中必須培養的四項基本技能。其中寫作作為衡量學生語言綜合素質的重要標准,一直以來都是教師的教學重點, 但同時也是英語學習者普遍認同的難點。作為英語教師,我們在批改學生作文的時候經常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很多學生寫出的文章語法上沒有什麼錯誤,但是讀起來總覺得很別扭。這就是制約學習者寫作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學生在寫作時使用的是中式英語,並不符合英語的思維和表達習慣。我們傳統的寫作教學往往只是重視語言的正確性。老師講授的都是語言知識點,很少賦予其真實的語言環境,很少強調文章的連貫和內容的統一。另外,教師很少在文化層面上分析語言的差異,以致很多學生雖然能夠很好地掌握詞彙和語法知識,但是總是用漢語的思維習慣去進行英語表達,結果寫作水平很難得到提高。所以,如何在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讓學生寫出來的英語文章更符合英語的思維模式,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教育者的思考。
一、中英文寫作模式的差異
(一)在篇章結構方面
受東方思維螺旋式特點的影響, 中國學生的作文往往寫作目的含糊不清,先面面俱到地將細節介紹清楚,然後歸納總結; 而習慣直線式思維方式的西方人更傾向於演繹推理的寫作模式,多採取開門見山、直截了當的風格,喜歡開篇或段落首句點題。
(二)在句子結構方面
英語句子在表達時首先傳遞的是最重要的信息,然後才是一些次要的和修飾性的成分, 各句子成分的位置相對嚴格,即先說什麼人做了什麼事,再跟上時間、地點等狀語成分;而漢語句子各成分的位置不是那麼嚴格,往往會依照內容的重要性或者情節發展的需要來安排句子結構。所以對於很多習慣於先用漢語組織語言再去字字對應地翻譯成英語的中國學生來說,寫出來的句子就會出現句法混亂、隨意性太強的狀況。
(三)中西方不同的價值觀在寫作中表現出許多不同點
比如崇尚集體主義的中國人在寫作時多用概括性語言,分析問題也重視顧全大局,在進行觀點闡述時,追求全面、具體,把自己所了解的正反兩方觀點一一陳述,平均用力;而強調個人主義的西方人寫文章時一般從個人視角出發, 著重表達的是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是非分明、立場明確。二、在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滲透跨文化意識
英漢兩種文化在思維上存在的巨大差異造成了兩種語言的使用者在寫作時從句子結構、段落分配到篇章布局都體現出了太多的不同之處。這無疑給中國想提高英語寫作水平的學習者帶來很多的困惑和障礙。為了讓學生寫出的英語文章更流暢、更地道,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這一課必不可少。教師應該根據英文寫作的普遍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和了解到兩種文化思維模式的差異和在寫作中的具體體現,合理安排寫作教學,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逐步加強和滲透。
(一)加強文化輸入
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敏銳性。一旦教學過程中遇到關於西方的社會風俗、歷史背景、價值取向等話題時, 教師應該借機用相關的故事典故、時政新聞等信息作為補充材料,引導學生去體會西方特色的思維習慣和社會文化。同時,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也應注意提示和幫助學生分析其寫作技巧和習慣, 熟悉和了解西方人不同的表達方式, 經常引導學生去注意和分析在寫作中這些因為文化差異而產生的不同。這樣必然會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鼓勵他們嘗試更地道的英語表達,從而提高寫作水平。(二)增加目的語的輸入想要實現地道的輸出,地道的輸入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就像我們在學漢語的時候經常說的那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英語寫作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外大量閱讀英語原文。同時,通過收聽、朗讀和背誦的方式廣泛接觸地道的英語表達,培養英語語感,才能在寫作的過程中正確而嫻熟地駕馭語言。在課堂上,在學生閱讀文章時,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參考中文寫作的特點去分析英語文章的篇章結構,了解兩種語言在寫作上存在的思維模式的差異。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適當模仿英語文章, 盡量學著用英語的篇章結構特點來組織語言。多次反復的練習之後,爭取讓學生接受這種模式, 並使之成為進行英語寫作時會自覺去參考和運用的形式。
三、注意思維模式的轉變
不同的文化特徵決定了中西方人們不同的思維方式,而且這種特定的思維方式對於人的影響必然是根深蒂固、很難改變的。如果學生能夠實現用英語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無疑會大大促進英語寫作水平的提高。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 要讓英語知識非常有限的學生在構思文章的時候完全擺脫漢語的影響真正實現英語思維是不可能的。思維模式的轉變應該通過反復練習和強化逐步實現。所以,教師應該允許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運用漢語來完成某些環節的工作, 並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一樣可以使其對英語寫作起到促進作用。比如在寫作之前,當學生在進行素材收集和內容構思時,運用英語可能對他們來說有很大的困難, 而漢語的運用則能保證其思維活動少受干擾、流暢連貫。一旦他們開始寫作,進入表達方式的選擇和篇章結構的安排時, 漢語思維難免會對其產生負面影響。教師應該採取一些練習方式來強化學生的英語思維習慣,比如將順序顛倒的一組句子重新排列等,來幫助學生體會英語語篇結構的特點,強化寫作中的英語思維習慣,促進英語寫作水平的提高。
文化和思維習慣的差異在寫作中有著集中的體現, 所以脫離了灌輸跨文化意識的寫作教學是不可取的。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幫助他們掌握符合英語習慣的表達方式是寫作教學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教師應該注重跨文化意識的滲透, 培養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用英語思維模式來表達自己的能力,最終實現用正確、流利、地道的英語來表達思想的目標。
『陸』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體現文化意識教育
試談中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 引言我國語言學家張佔一(1983)把語言教學中的文化背景知識按功能劃分為兩種: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其中交際文化是指兩個文化背景不同的人進行交際時,那些影響信息准確傳達 (即引起偏誤或誤解)的語言和非語言
『柒』 英語作文關於提高傳統文化意識100字
Traditional Culture Won't Be Lost
It seems we are living in the conflict between modern and traditional cultures every day.Hearing the blaring of horns the moment you step out of your house,seeing the so called "pop" the moment you open your eyes,you can't help thinking,"Will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be graally lost?"
Many people believe so.They may put right in front of you all the evidences they can dig out.They may argue that people are rushing to restaurants instead of cooking at home,listening to pop music but not traditional,wearing in a way people couldn't imagine ten years ago.Modern people like the air of freedom,not to be restrained by traditions.They offer this long list,only trying to confirm that this world is full of fashion,competition and tempta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fading
and will be lost at last.
Though we are now living in a world in which undeclared aggression,war,hypocrisy,chicanery,anarchy are part of our daily life.Though this is a skeptical age,and our faith has weakened,our confidence in some aspects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should and would never be lost.
Wouldn't you agree that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lways credited with modesty,politeness and respectfulness,which have always been treasured for more than five thousand years?Even in this modern world,people still admire those with good manners,those who are polite to others or respectful to old people.
Wouldn't you agree that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is beautiful and artistic and our Chinese tea culture is always an appealing treasure to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So there may just be some changes in our lifestyle or our attitudes towards life,but little change occurs to some fundamental aspects of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that people still treasure in hear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will never be lost,I believe.
『捌』 綜合英語語言運用能力中的文化意識包括哪四個用英語回答
大幾的?大一?大英綜合書上的?賣弄什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