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沒有上過《學術英語寫作》的大佬,可以把書
你可以上些網站看看,應該會有你需要的二手書
㈡ 學術英語寫作
英語專業寫作和一般英語的寫作不同之處是要求更高一些,會有寫作專業。專首先是字數要求,考試的時候英屬語字數要比平時訓練時少很多其次是謀篇布局,英語專業寫作在上課的時候會景不同的文章分類,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等;然後根據類別學習練習英文寫作最後是詞彙和句式要求,英語專業寫作中同一個詞的出現頻率不能太高,句式強調復雜多變。總結三個詞語:unity,coherence,variation。
㈢ 學術英語寫作中需要引用common knowledge嗎
學術英語寫作就像寫論文,怎麼可以和普通作文相提並論。學術英語回寫作具有更強的嚴謹性,答如果說用常識去寫作會顯得不夠嚴謹因此必須用專業的對你所在的專業上的知識的理解進行詞彙、句型、格式的選擇。最好對專業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後再去寫。你最好寫草稿。切記不可馬虎對待,同時最好要有數據、專業理論等去支持你的觀點。記住,英語寫作最忌諱的就是千篇一律,不可盲目套用格式套用其他不符合論文的措辭以及不可盲目套用其他非論文文體去寫作。每一種英文文體都有其固定的用詞、寫作邏輯思路。
㈣ 英語學術詞彙對寫作用處大么
對於大學生或者教師等進行學術研究的人很重要,但對日常溝通則不太重要
㈤ 如何撰寫慕課下大學英語方面的教學論文
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的英語簡稱,「M」代表Massive(大規模),與傳統課程只有幾十個或幾百個學生不同,一門課程動輒上萬人,多則十幾萬人;第二個字母「O」代表Open(開放),以興趣為導向,凡是想學習的,都可以進來學,不分國籍,只需一個郵箱,就可注冊參與;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在線),學習在網上完成,無需旅行,不受時空限制。學生可以在這些平台上隨時與教授和其他學習者實現在線交流,並且依據平台提供的數據支持為自己定製個性化的學習內容,視頻課程被切割成10分鍾甚至更小的「微課程」,學習的過程就像體驗游戲的通關設置,在學習之後還可以通過評估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在通過考核之後,學生還可以拿到不同層次的證書。
慕課浪潮來襲,我國高校也紛紛加入國際MOOCs陣營,開始建設我國MOOCs課程。其迅速發展給傳統大學教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與新機遇。MOOCs課程模式會對目前的大學外語教學有哪些貢獻?將給後者帶來哪些創新與變革?傳統大學英語教學如何乘著MOOCs的浪潮前進?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本期熱點聚焦邀請國內慕課研究前沿的幾位學界同仁從這幾個方面來分享他們的思考與探索。
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課程內容和評價方式等一直飽受質疑。隨著MOOC浪潮席捲全球,大學英語教學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MOOC的最大優勢是使名校名師的名課程全球免費共享,學習者可自定步調學習課程內容;學有餘力的在校學生可選修自己感興趣的課程自主學習,完成限時作業(含同伴互評和測試),參與全球網路社區討論課程內容,交流自己的學習體驗。
在通用大學英語越來越難以受到學生重視的今天,我們可根據MOOC課程需要,適當調整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根據學習者MOOC學習情況,適當調整課堂教學內容,激勵學生學好大學英語。通過國際MOOC的學習,我國學習者不但可以檢驗、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同時還可以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或人文素養。
當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語言學習需求,我國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我們應該依據MOOC在某種程度上逐步實現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特點,對我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進行適當的調整。分別針對國家重點建設大學、普通本科院校和一般尤其是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設置不同的MOOC類課程體系,以適應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具體來講,MOOC給我們的啟示是專門用途英語和學術英語可以由專業教師和外語教師組成一個教學團隊,教學團隊負責開發課程,實施教學和在線答疑。教學團隊之間優勢互補。無論是國家重點大學、普通本科院校還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均可創建自己的「微MOOC」課程,重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但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每個人對學習方式的喜好不同,MOOC並不一定會適合每一個學生;另外。由於政策、技術、學籍、學分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影響,我們還要審慎、科學地研究和利用MOOC。
參考文獻:馬武林、胡加聖,MOOCs對我國大學英語課程的沖擊與重構,外語電化教學,2014,(2):48-54。
MOOCs課程模式的貢獻
1.極大地促進教育的公平和民主
目前,不管世界教育還是中國教育、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資源分布極其不平等和不均衡,有了MOOCs帶來的新的技術手段與新的教育思想,人類知識生產力、知識傳播力及人類智力都得到了解放,校園的圍牆被推倒,貧富的藩籬被拆除,時空的界限被消融,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能免費或廉價得到公平教育的機會,真正實現了人學機會的均等以及師生關系、教育活動、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的民主。
2.重構了高等教育基於技術的結構性生態架構
經過兩年的發展,MOOCs完善、優越的生態環境初步顯現。MOOCs已經形成了由「社會環境」(教育引領與社會參與)、「技術環境」(學習支持與技術支持)以及「教學環境」(學習模式與教學研究)等三套馬車協同驅動的結構性生態架構(王萍,2013;18)。
3.從「push」到「pull」的學習模式的演變
MOOCs具有自主性強、可重復和強調學習體驗與互動等基本特點,強調一個「學」字,反映的是以「學」(pull)為本的教學價值取向,這些都從根本上沖擊了現行課堂以「授」(push)(鄒景平b,2013:54)為主的教學模式及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絕對話語權。在「pull」學習模式引發下,基於自主性強、可重復的特性,學習者可以自主安排學習活動,根據自身興趣和需求選擇課程,通過有計劃或重復的視頻觀看、指導性的自覺閱讀、針對性的系統練習和個體參與互動帶來的思考,完成課程的學習過程(王萍,2013),有效地避免了現行課堂模式的滿堂灌;同樣,體驗和互動的教學取向強調的也是學生的學習。
4.社會化學習環境的形成和交互的常態化
基於操作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美國心理學家Albert Banra(1975)把社會因素引進了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提出了「交互決定論」,即強調在社會學習過程中人的行為、認知和環境三者的交互作用。Gorge Siemens多次在公開演講中強調MOOCs所必備的社會屬性,即有效的學習需進入並藉助特定圈子,通過與小夥伴們交流探討,分享並獲取知識。MOOCs的聚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圈子」的角色,它匯攏一批有共同興趣的學習者,共同開展系統化的學習。學習從一個人變成了一群人,學習環境中因為有了學伴而不再寂寞和乏味,這在一定程度上為課程的完成提供了黏性。更有意義的是,社會化學習環境還是學習交互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之一。
5.妙招不斷的教學設計
經過考察,我們發現MOOCs的教學設計可以說是創新不斷,西方一些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常常會巧思不斷,且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MOOCs課程設計原理是將授課內容與交互分開,使內容順從碎片化的學習要求,交互則由社會化學習環境來完成。具體設計步驟一般包括內容設計、互動設計和作業設計三個主要環節。教學內容一般不多,視頻按知識點切割,通常不超過10分鍾,每周累計不超過一個小時,且拍攝、製作精良,教師大都善於取捨,只教「need to know ",而非"nice to know」的內容;互動設計無時無處不在,課前、課中、課後、視頻、社區討論和作業均有互動環節;作業構思則強調「做中學」及完成後的「成就感」和「自信感」。
6.大數據突破了個性化教學的難題
大規模、長期地測量、記錄、存儲、統計、分析這些數據,所獲得的海量數據就是大數據(big data)。基於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綜合技術背景下的MOOCs,可以利用平台上產生的海量的學習過程數據進行分析,從而發現學習者個體真實的學習規律和學習行為及其之間的邏輯關系,教育不再是一個靠理念和經驗傳承的社會科學,而是數據支撐的實實在在的實證科學。在大數據的幫助下,我們可以監控、跟蹤、記錄學習者的學習軌跡,即他們在哪個階段遇到困難以及花費時間較長、重復訪問的頁面、偏愛的學習方式以及學習效果最佳的時間段等,並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為每個學生行為建模,判斷他們在未來學習上的能力及可能遇到的困難,進而提出針對性的導學和建議,從而突破個性化、差異化教學的難題,真正實現因材施教這一古老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陳冰冰,MOOCs課程模式:貢獻和困境,外語電化教學,2014,(2):38-43。
新教育範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MOOCs環境下的「翻轉課堂」等新型教育形式,對英語教師是挑戰,也應該是機遇。要想跟上時代步伐,英語教師就應該改變教學理念,提高外語教育技術素養,提升新範式下進行外語教學、課程設計和教學管理的能力。
1. "翻轉」自我,改變觀念,認識到自己已經不是權威的知識源,網路已經成了學生們的知識外存空間。
2.「翻轉」角色,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導學者、助學者、促學者、評學者,將傳統的指令性教學變成建設性的學習服務。
一是導學者角色。翻轉課堂是一個構建深度知識的課堂,學生便是這個課堂的主角。翻轉課堂突出面對面的學習與線上學習的結合。翻轉課堂要求學生課前先在網上學習教師授課的內容,而課堂則用於提問、進行互動討論。教師應該對教學活動進行重新設計,通過讓學生完成真實的任務來建構知識。因為授課時間的減少,就可以更多地參與學生的互動,或解答提問,或參與討論,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實現個別化指導。
二是助學者角色。翻轉課堂意味著教師要將課堂時間充分用來幫助學生內化知識,當學生需要指導的時候,教師便會向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翻轉課堂形成的教學模式「學生自主學習一發現問題一教師引導解決問題」要求教師要成為適時幫助解決問題的助學者。
三是促學者角色。學習是人類最有價值的活動之一,時間是所有學習活動最基本的要素。充足的時間與高效率的學習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翻轉課堂通過將「預習時間」最大化來完成對教與學時間的延長,其關鍵之處在於教師需要認真考慮如何利用課堂中的時間,來完成「課堂時間」的高效化。此外,教師角色轉變的直接結果是促進學生角色的轉變。在技術支持下的協作學習環境中,學生需要根據學習內容反復地與同學、教師進行交互,以擴展和創造深度的知識。
四是評學者角色。在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後,教師要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給予及時的反饋,使學生清楚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的評測還便於教師對課堂活動的設計做出及時調整,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在進行基於績效的評價時,課堂中的交互性就會變得更加有效。根據教師的評價反饋,學生將更加客觀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學習。
參考文獻:程雲艷,直面挑戰 翻轉自我——新教育範式下大學外語教師的挑戰與機遇,2014,(2):44-47。
依託MOOCs理念,重構我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
MOOCs對高等教育的影響是巨大的,MOOCs是信息化教育的新成就,是教育信息化的集中體現。MOOCs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一方面,可以借鑒MOOC教學設計形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對調整我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大學英語在我國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不能輕易進行變革,但可以根據需要循序漸進,穩步發展,逐步實現「國際MOOCs校本化」、「大學英語MOOCs化」,大學英語「選修化」,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馬武林&張曉鵬2014:57 -5 9)
重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原則
1)需求導向
各個高校重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時必須注意重構後的課程體系是否能夠同時滿足國家戰略、社會和學生的多重需求。每個高校的辦學宗旨、辦學目標和人才培養定位各不相同。建設什麼樣的課程,高校需要根據自己的特定情況決定。
2)因校制宜
高校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如辦學特色、學校資源(硬體、軟體、師資和學生素質)等因素結合MOOCs新理念,結合辦學定位,綜合分析大學英語課程在本校人才培養中所扮演的角色,重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
3)量力而行
盡管MOOCs風靡全球,但是並不是任何一所高校都能夠做的,MOOCs一定是名校、名師的名課程,否則無法成為MOOCs。許多高校由於投資不到位,盡管把MOOCs建起來了,但只是「偽MOOCs",沒有學生去訪問,沒有形成規模,該MOOCs會逐漸變為網路上的垃圾,不能為了跟風、為建而建。
重構大學英語課程
1)國家重點建設大學
國家和省(市)重點建設大學(如「985 ,211工程」)肩負著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國家精英人才的重任,由於學生入校時英語基本功較好,學生對通用英語(General English )需求不高。結合國家、社會和學生三方需求,充分考慮大學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建議這些高校給大學一年級學生開設32-64學時的學術英語(必修)和32-64學時《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選修)。學術英語由聽、說、讀、寫、譯五大板塊組成,為培養世界一流復合型人才做鋪墊,也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國際MOOCs課程、雙語課程、全英語課程奠定基礎。
考慮到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依託中國高校聯盟,如「C9聯盟」,整合師資,聯合開設學術英語專項技能課,即《學術英語聽力》、《學術英語口語》、《學術英語閱讀》、《學術英語寫作》和《學術英語翻譯》以及不同的《跨文化交際》課程供學生選修,如《英國文化》、《美國文化》、《澳大利亞文化》等國家文化的MOOCs課程。
學習者也可以選擇世界其他國家著名高校開設的相關學術英語MOOCs(如英國雷丁大學的《A Beginners』 Guide to Writing in English for University Study》和美國華盛頓大學《Introction to Public Speaking》等)和跨文化交際MOOCs(如賓夕法尼亞大學的《Greek and Roman Mythology》)。學習者根據個人需要選修學術英語MOOCs課程和跨文化交際 MOOCs。
當前位置:首頁 > 學術科研 > 文獻選摘 > 詳細內容
慕課時代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反思與創新
作者:張Andy 發布時間:2014-8-10 閱讀次數:6322 字體大小: 【小】 【中】【大】
導言: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的英語簡稱,「M」代表Massive(大規模),與傳統課程只有幾十個或幾百個學生不同,一門課程動輒上萬人,多則十幾萬人;第二個字母「O」代表Open(開放),以興趣為導向,凡是想學習的,都可以進來學,不分國籍,只需一個郵箱,就可注冊參與;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在線),學習在網上完成,無需旅行,不受時空限制。學生可以在這些平台上隨時與教授和其他學習者實現在線交流,並且依據平台提供的數據支持為自己定製個性化的學習內容,視頻課程被切割成10分鍾甚至更小的「微課程」,學習的過程就像體驗游戲的通關設置,在學習之後還可以通過評估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在通過考核之後,學生還可以拿到不同層次的證書。
慕課浪潮來襲,我國高校也紛紛加入國際MOOCs陣營,開始建設我國MOOCs課程。其迅速發展給傳統大學教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與新機遇。MOOCs課程模式會對目前的大學外語教學有哪些貢獻?將給後者帶來哪些創新與變革?傳統大學英語教學如何乘著MOOCs的浪潮前進?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本期熱點聚焦邀請國內慕課研究前沿的幾位學界同仁從這幾個方面來分享他們的思考與探索。
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課程內容和評價方式等一直飽受質疑。隨著MOOC浪潮席捲全球,大學英語教學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MOOC的最大優勢是使名校名師的名課程全球免費共享,學習者可自定步調學習課程內容;學有餘力的在校學生可選修自己感興趣的課程自主學習,完成限時作業(含同伴互評和測試),參與全球網路社區討論課程內容,交流自己的學習體驗。
在通用大學英語越來越難以受到學生重視的今天,我們可根據MOOC課程需要,適當調整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根據學習者MOOC學習情況,適當調整課堂教學內容,激勵學生學好大學英語。通過國際MOOC的學習,我國學習者不但可以檢驗、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同時還可以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或人文素養。
當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語言學習需求,我國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我們應該依據MOOC在某種程度上逐步實現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特點,對我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進行適當的調整。分別針對國家重點建設大學、普通本科院校和一般尤其是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設置不同的MOOC類課程體系,以適應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具體來講,MOOC給我們的啟示是專門用途英語和學術英語可以由專業教師和外語教師組成一個教學團隊,教學團隊負責開發課程,實施教學和在線答疑。教學團隊之間優勢互補。無論是國家重點大學、普通本科院校還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均可創建自己的「微MOOC」課程,重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但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每個人對學習方式的喜好不同,MOOC並不一定會適合每一個學生;另外。由於政策、技術、學籍、學分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影響,我們還要審慎、科學地研究和利用MOOC。
參考文獻:馬武林、胡加聖,MOOCs對我國大學英語課程的沖擊與重構,外語電化教學,2014,(2):48-54。
MOOCs課程模式的貢獻
1.極大地促進教育的公平和民主
目前,不管世界教育還是中國教育、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資源分布極其不平等和不均衡,有了MOOCs帶來的新的技術手段與新的教育思想,人類知識生產力、知識傳播力及人類智力都得到了解放,校園的圍牆被推倒,貧富的藩籬被拆除,時空的界限被消融,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能免費或廉價得到公平教育的機會,真正實現了人學機會的均等以及師生關系、教育活動、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的民主。
2.重構了高等教育基於技術的結構性生態架構
經過兩年的發展,MOOCs完善、優越的生態環境初步顯現。MOOCs已經形成了由「社會環境」(教育引領與社會參與)、「技術環境」(學習支持與技術支持)以及「教學環境」(學習模式與教學研究)等三套馬車協同驅動的結構性生態架構(王萍,2013;18)。
3.從「push」到「pull」的學習模式的演變
MOOCs具有自主性強、可重復和強調學習體驗與互動等基本特點,強調一個「學」字,反映的是以「學」(pull)為本的教學價值取向,這些都從根本上沖擊了現行課堂以「授」(push)(鄒景平b,2013:54)為主的教學模式及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絕對話語權。在「pull」學習模式引發下,基於自主性強、可重復的特性,學習者可以自主安排學習活動,根據自身興趣和需求選擇課程,通過有計劃或重復的視頻觀看、指導性的自覺閱讀、針對性的系統練習和個體參與互動帶來的思考,完成課程的學習過程(王萍,2013),有效地避免了現行課堂模式的滿堂灌;同樣,體驗和互動的教學取向強調的也是學生的學習。
4.社會化學習環境的形成和交互的常態化
基於操作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美國心理學家Albert Banra(1975)把社會因素引進了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提出了「交互決定論」,即強調在社會學習過程中人的行為、認知和環境三者的交互作用。Gorge Siemens多次在公開演講中強調MOOCs所必備的社會屬性,即有效的學習需進入並藉助特定圈子,通過與小夥伴們交流探討,分享並獲取知識。MOOCs的聚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圈子」的角色,它匯攏一批有共同興趣的學習者,共同開展系統化的學習。學習從一個人變成了一群人,學習環境中因為有了學伴而不再寂寞和乏味,這在一定程度上為課程的完成提供了黏性。更有意義的是,社會化學習環境還是學習交互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之一。
5.妙招不斷的教學設計
經過考察,我們發現MOOCs的教學設計可以說是創新不斷,西方一些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常常會巧思不斷,且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MOOCs課程設計原理是將授課內容與交互分開,使內容順從碎片化的學習要求,交互則由社會化學習環境來完成。具體設計步驟一般包括內容設計、互動設計和作業設計三個主要環節。教學內容一般不多,視頻按知識點切割,通常不超過10分鍾,每周累計不超過一個小時,且拍攝、製作精良,教師大都善於取捨,只教「need to know ",而非"nice to know」的內容;互動設計無時無處不在,課前、課中、課後、視頻、社區討論和作業均有互動環節;作業構思則強調「做中學」及完成後的「成就感」和「自信感」。
6.大數據突破了個性化教學的難題
大規模、長期地測量、記錄、存儲、統計、分析這些數據,所獲得的海量數據就是大數據(big data)。基於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綜合技術背景下的MOOCs,可以利用平台上產生的海量的學習過程數據進行分析,從而發現學習者個體真實的學習規律和學習行為及其之間的邏輯關系,教育不再是一個靠理念和經驗傳承的社會科學,而是數據支撐的實實在在的實證科學。在大數據的幫助下,我們可以監控、跟蹤、記錄學習者的學習軌跡,即他們在哪個階段遇到困難以及花費時間較長、重復訪問的頁面、偏愛的學習方式以及學習效果最佳的時間段等,並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為每個學生行為建模,判斷他們在未來學習上的能力及可能遇到的困難,進而提出針對性的導學和建議,從而突破個性化、差異化教學的難題,真正實現因材施教這一古老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陳冰冰,MOOCs課程模式:貢獻和困境,外語電化教學,2014,(2):38-43。
新教育範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MOOCs環境下的「翻轉課堂」等新型教育形式,對英語教師是挑戰,也應該是機遇。要想跟上時代步伐,英語教師就應該改變教學理念,提高外語教育技術素養,提升新範式下進行外語教學、課程設計和教學管理的能力。
1. "翻轉」自我,改變觀念,認識到自己已經不是權威的知識源,網路已經成了學生們的知識外存空間。
2.「翻轉」角色,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導學者、助學者、促學者、評學者,將傳統的指令性教學變成建設性的學習服務。
一是導學者角色。翻轉課堂是一個構建深度知識的課堂,學生便是這個課堂的主角。翻轉課堂突出面對面的學習與線上學習的結合。翻轉課堂要求學生課前先在網上學習教師授課的內容,而課堂則用於提問、進行互動討論。教師應該對教學活動進行重新設計,通過讓學生完成真實的任務來建構知識。因為授課時間的減少,就可以更多地參與學生的互動,或解答提問,或參與討論,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實現個別化指導。
二是助學者角色。翻轉課堂意味著教師要將課堂時間充分用來幫助學生內化知識,當學生需要指導的時候,教師便會向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翻轉課堂形成的教學模式「學生自主學習一發現問題一教師引導解決問題」要求教師要成為適時幫助解決問題的助學者。
三是促學者角色。學習是人類最有價值的活動之一,時間是所有學習活動最基本的要素。充足的時間與高效率的學習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翻轉課堂通過將「預習時間」最大化來完成對教與學時間的延長,其關鍵之處在於教師需要認真考慮如何利用課堂中的時間,來完成「課堂時間」的高效化。此外,教師角色轉變的直接結果是促進學生角色的轉變。在技術支持下的協作學習環境中,學生需要根據學習內容反復地與同學、教師進行交互,以擴展和創造深度的知識。
四是評學者角色。在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後,教師要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給予及時的反饋,使學生清楚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的評測還便於教師對課堂活動的設計做出及時調整,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在進行基於績效的評價時,課堂中的交互性就會變得更加有效。根據教師的評價反饋,學生將更加客觀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學習。
參考文獻:程雲艷,直面挑戰 翻轉自我——新教育範式下大學外語教師的挑戰與機遇,2014,(2):44-47。
依託MOOCs理念,重構我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
㈥ 英語對中國學術的作用作文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頭在文章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能提煉中心,完整結版構,吸引讀者權。它能使文章錦上添花,令閱卷者倦處生神。這種說法並不誇張。因此,作文時多花費點時間、多動點腦筋,寫個好的開頭,是十分必要的。請看來自中考滿分作文的精彩開頭:
1.落筆入題,總領全篇
例1.小時候,對印在連環畫、賀卡上那些「揮著翅膀的孩子——天使」愛得痴迷。那純潔的,絨棉似的白翅膀是一切美好的象徵,它裝飾著我兒時的夢。(重慶滿分文《白翅膀裝飾著我的夢……》開頭)
這篇文章一開頭就交代自己喜歡白翅膀,並用「它裝飾著我兒時的夢」既照應文題,又領起下文。這種開頭能給人乾脆利落,入題快捷,不枝不蔓的感覺。應為考場作文開頭的首選方法。
2.序引題記,醒人耳目
例2.葉子,是不會飛翔的翅膀;翅膀,是落在天上的葉子。(重慶滿分文《翅膀,落在天上的葉子》題記)
㈦ 澳洲高中的學生用的英文寫作教材 是學術寫作方面的教材,academic writing
高中的教材都是學校發的,學完了之後再上交。一般沒有自己買高中教材的。但是練專習冊什麼的還是屬很多的。ESL方面一般包括詩歌、小說、電影等等,范圍很廣。一般每年都有一個范圍,然後老師選擇具體的內容。考試時候的作文是半小時1000字的作文,其他等級的英文考試要求更高。如果想拿高分就必須注意拼寫和語法,這些是按錯誤個數扣分的,然後是注意開頭和結尾,非常重要。教學上老師教的並不多,很多是需要自己看的,在寫作上與中國的論文寫法區別很大,是需要鍛煉一下的。
㈧ 學術英語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反思日記中文
有從事英語教學研究多年的學者提出,現代英語教學中,反思能力是一個高素質的英語教師所必須具備的一項能力,其中包括對教學設計的反思,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對課堂教學群體行為的反思,對教學評估的反思等。可以看出,英語教學的反思,已不簡單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它是伴隨著整個小學英語教學過程的監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顯然,這種教學反思能力並不是一項與生俱來的或是會隨時間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有計劃地自我培養和自我提升。那麼,作為一個小學英語教師,怎樣形成並發展自身的教學反思能力呢?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還很粗淺的想法。一.教師要確定自己需要反思的內容教學反思絕不是通常所說的靜坐冥想式的反思,它並不是一個人獨處放鬆和回憶漫想。古語說「有的放矢」,教學反思應是一種具有指向性、針對性的行為,是一種需要認真思索乃至極大努力的過程。應素質教育之需,英語教育需要一支具有創新能力、熟練的課堂教學技能、高水平的英語專業知識和能力的教師隊伍。為此,小學英語教師的反思應包括三種重要成分,即認知成分、批判成分和教師的陳述。認知成分指教師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決策。心理學中的圖式理論認為,在人的頭腦中,大量的相互關聯的有關事實、概念、概括和經驗的信息被組織成一定的網路,成為圖式,可以有效儲存和快速提取,構成了個體解決問題的基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表現為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對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以及在課堂中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機智等等。教師的認知水平的差異往往造成了他們在這些教學環節的設計和處理上的差異。有人對專家教師和新教師對課堂事件的解釋做了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專家教師在教學決策過程中體現出更深刻的、具有豐富聯系的圖式。這些圖式使得他們能夠准確判斷哪些事件是值得關注的,並從記憶中提取出有關的信息,以便選擇最恰當的反應策略。以課堂教學中的教育機智為例,有位外語教師在教cock(公雞)一詞時,有個學生突然怪聲怪調地說:「有沒有母雞呀?」頓時,全班一片喧嘩。教師平靜地說:「有,不僅有母雞,還有小雞這個單詞。」接著一一講解,並表揚了那位學生好學好問,但也批評了他說話的態度。這樣機智的處理,既沒有干擾正常教學,還使學生掌握了的知識,受到了教育。批判成分指驅動思維過程的基礎,包括經驗、信念、社會政治取向以及教師的目標等,比如教育目標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隱含的平等與權力問題等。在這種反思中,教師不再像以往只關註解決問題,而是更關注提出問題。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其實時時刻刻離不開批判成分的反思。在各地的教學經驗的交流中,我們接收了大量的信息。但是否就不假思索,全盤接受呢?這是一種需要我們去反思的成分。以「拿來主義」為准繩,批判地反思,進而內化,取其可用之處借鑒運用,不符合本地實際的則暫時放下。畢竟不同省份、或一個省份的不同地區之間的小學英語教育水平處於一種並不均衡的狀態。在小學英語教材使用上也是如此。不迷信、不拘泥於教材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教材提出質疑和可商榷之處的反思能力,也是體現一位小學英語教師個性和素質的地方。教師的陳述則包括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寫作、交談的方式,教師用來解釋和改進自己課堂教學的解釋系統等等。教育學指出,教師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書面語言表達能力、體態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之一。尤其作為一名語言教師,考慮到所任教學科的學科特點及小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則更有必要對自己的課堂陳述進行反思。如是否口齒清晰、是否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體態語言是否親切自然等等。而小學英語教師的重中之重則是時時刻刻應不忘反思我是否給了我的學生們准確的英語語音和語調。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不可迴避,它是我們目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中一個確然存在的問題。上海一所中學曾經作過一項調查,發現有很多學生喜歡英語課是因為喜歡他們的英語教師,包括教師的學識、修養和教師創設愉悅課堂的能力。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盡可能地反思自己的課堂陳述,掌握優美的英語語音語調,形成親切得體的教姿教態,提升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魅力。二.教師應把握教學反思的過程「實踐出真知。」教師的反思能力應在自身的反思過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以經驗學習理論為基礎,教師反思過程可分為四個環節:具體經驗→觀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積極的驗證。首先是具體經驗階段。這一階段,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並明確問題情境。一旦教師意識到問題,就會感到一種不適,並試圖改變這種狀況,於是進入到反思環節。但教師往往並不容易明確意識到自己教學中的問題。因此,在此過程中,接觸到新的信息是很重要的,他人的教學經驗、自己的經驗、各種理論原理,以及意想不到的經驗等都會幫助教師發現問題。接著是觀察與分析階段。教師廣泛收集並分析有關的經驗,對照自己教學活動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觀自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自述與回憶、觀察模擬、角色扮演,或藉助於錄音、錄像等來獲得信息數據。對它們進行分析,看驅動自己的教學活動的思想觀點到底是什麼,它與目前所倡導的理論是否一致,自己的行為與預期結果是否一致等,從而明確問題的根源所在。經過這種分析,教師會對問題情境形成更為明確的認識。第三、重新概括階段。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反思舊的教學指導思想,並積極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最後是積極的驗證階段。這時要檢驗上階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動和假設,它可能是實際嘗試,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檢驗的過程中,教師會遇到新的具體經驗,從而又進入具體經驗第一階段,開始新的循環。在我從事小學英語教學的幾年中,我感到我時時在經歷這樣的反思過程。以課堂教學方式的反思為例。最初,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上課內容,課堂上,我讓他們反復地跟讀操練課文中的對話和句型,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學生們開始失去了熱情。上課時,我口乾舌燥地教,而他們意興闌珊地讀。我很困惑,是我的教學有問題,還是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的呢?在很多的英語教學雜志和教學錄象中,我看到了不同於我的課堂教學的實例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同的教學效果。教育部提出的素質教育的大方向更是引發了一場關於英語教學的大討論。我想此時,我是經歷了反思最為重要的兩個階段——具體經驗和觀察分析。之後,我將自己反思的結果一點一點地運用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採用游戲法、競賽法,設計活動課,逐步放開,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興趣盎然的課堂中來。我發現,游戲的加入與活動的增多,非但沒有使教學進度滯後,反而因學生參與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當然,在驗證的過程中,又出現了不一而足的問題,如小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時間、活動課堂的管理問題等等,但反復的反思、對照、驗證過程中,我感到學生們體驗到了英語課堂的樂趣。教學反思畢竟是以教學水平的提高為其歸宿的。這種循環往復的反思過程帶來教師自身反思水平的提高,也對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當然,在實際的反思活動中,以上的四個環節往往前後交錯,界限不甚分明。三.教師應注重教學反思的方法荀子《勸學篇》中說:「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意思是說,好的方法,將可以使我們順利達到目的。在教學反思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問題,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有效反思。(一)反思日記教師的日常工作中,備課和上課是兩個互相關聯的重要環節。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設定教學目標、設計各個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其合理性在課堂實踐中獲得檢驗。例如在日常教學中,經由學生的群體性反應,如他們的接受程度、參與程度、投入水平等表現,教師會產生某種體驗。因此,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後,或在一節課結束後,即時寫下自己的體會和感受,並常常自問:我的教學步驟流暢嗎?它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嗎?它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嗎?有效嗎?我設計的任務型活動能吸引學生嗎?所有的學生都參與了嗎?如果沒有,為什麼?有什麼是我可以改進的嗎?如何改進?我給了我的學生現成的魚,還是給了他們釣魚的方法?我微笑了嗎?這種反思方式使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陳述水平,並帶動認知成分的延伸,幫助教師形成個人教學風格。(二)詳細描述教師相互觀摩彼此的教學,詳細描述他們看到的情景,對此進行討論分析。在我工作的學校,教師之間相互聽課、相互學習的風氣很濃厚,課後,教師之間坦率地交換意見和建議,對課堂中的情景熱烈而細致的討論。上課者和聽課者之間的這種詳細描述式的反思常常能發現許多教師自己平常不易發現的問題。(三)行動研究教學中,有些問題常常並不是教師的個體反思、實際討論所能完全解決的。因此,為弄明白課堂上遇到的問題的實質,探索用以改進教學的行動方案,教師與研究者合作進行調查和實驗研究。這種反思方法稱為行動研究法。美國社會學家勒溫認為「沒有無行動的研究,也沒有無研究的行動」。教育第一線的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與受過專門訓練的研究者的研究探索活動這種相互支持、交換意見、取長補短的合作,使得實際工作過程變成一個研究過程,研究過程又變成一個理智的工作過程。教師的教學反思是研究的基礎和來源,研究的成果又將進一步提高和指導教師的實際工作。當前,國際教師專業化發展運動中,提出了「教師即為研究者」的重要觀念。在美國,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不僅要求教師具有相應的教學實際能力,而且在教育實踐中提倡反思,形成了教師的教學反思運動教師成為研究者運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也強調: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因此,在行動與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是每一個教師,當然也是每一個小學英語教師應該不斷為之努力的方向。
㈨ 英語學術寫作
用英文寫中國的歷史?什麼專業?
㈩ 英語學術寫作的 write your synthesis
寫下你的合成
應該是寫下你總體的概述吧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