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做好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式寫作教學
如何開展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型"教學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為形式專,為了共同的學屬習目標共同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一種教學策略。小組合作學習是與「個體學習」相對應的一種教學策略和學習組織形式,是一種學生在小組中通過明確
2. 「以生為本」的英語合作式寫作教學概念,理論依據是什麼。
以生為本就是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就是要把學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所以我們要以學生為本,就要在備課時
3. 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合理分組進行合作學習
一、 合作互動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
合作學習運用於英語聽力教學,成功地改善了傳統聽力課堂中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模式,實現了英語聽力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們共同學習,全面提高學生英語聽力水平和英語綜合素質之目的。合作學習使聽力課堂不再枯燥乏味,變得充滿生機與活力,使學生的交際成為一種需要,每個組員在合作學習中都肩負責任,在為完成共同的目標與任務的過程中他們發揮著團隊精神,顯示著自信,培養了民主意識,獲得鼓勵,體驗了成功的快樂,提高了整體的聽力水平。
另外在合作學習在聽力課堂實施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以下的問題:建立合理的 「 小組合作學習 」 評價機制,培養積極聽力策略保證充足的合作學習時間,將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延續到課堂之外。教師應把握好引導的度,強調學生間的合作學習;學生的學習任務要明確避免造成表面熱鬧而實效不足從而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缺乏實效性。
在聽力教學中應用思考 - 合作 - 分享合作學習模式
思考 - 合作 - 分享模式由 Kagan 發明。這是最基本的合作學習模式。在這個模式中,首先由教師講解要求或者主題,然後學生有一定的時間來思考、分析和反饋教師講解的主題,然後做些筆記,接下來,學生將和自己的小組成員分享他們剛剛所想或所寫的內容,再則,每兩個小組將組成更大的團隊來分享和討論他們所想的。這個模式可以應用在大多數的合作學習中。
首先,在聽力活動的准備階段中,學生要瀏覽所有聽力內容和問題,對聽力材料中的內容進行預測並與他們的夥伴交換想法,在聽的過程中,每位學生要獨立地聽懂聽力材料中的主要內容,然後和他們的夥伴交換看法。最後所有的組員一起討論、交換看法,對所聽的內容形成一個答案,如果所有的學生都對某個答案有異議,教師要重復播放聽力內容,讓學生在重聽後得到正確的答案。同時如果可能的話,同學之間可以一起分享他們的聽力技巧,幫助同學共同提高聽力能力。
二、 合作學習在口語教學中的運用
在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上,合作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通過小組成員的互幫互助,順利完成任務,使學生體驗到助人為樂的心理效應,同時也培養了合作精神;合作學習還有利於創設積極的課堂心理氣氛,因為動機、自信心和焦慮是影響外語學習的取得成功的三大主要因素,只有在和諧、積極的課堂心裡氣氛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才能和諧相處,產生滿意、愉快地情感,小組合作學習可改善和調節英語課堂的嚴肅緊張的學習氣氛,讓同學之間面對面,可以減少直接面對老師的緊張心情。研究表明,英語表演是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語言表演課不同於常規課堂教學,不可能天天開設,而每隔一段時間開設一節,這樣既檢驗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又給學生提供了語言實踐的機會。但是在組織形式上,評價標准上仍需要探討。
在口語教學中主要採用共同學習模式 (LT)
Johnson 發明了共同學習模式。這個模式主要應用於班級討論中。總體的步驟如下:首先,教師確定教學目標,設定小組規模,設計互動的教學內容,分配學生任務。接著,教師解釋學習任務,強調小組目標。然後,小組成員將通過相互幫助、分享信息和合作學習來努力完成小組目標。在小組討論中,教師要監督每一個小組和個人的活動,提供必要的幫助,指導學生一些合作技巧。最終,將對學習成果和活動過程進行評估。
教師必須在口語課程開始的時候設置一個預熱和討論的階段。預熱是讓學生回顧以前的學習內容並為新單元的學習做准備。在初中英語每課後的 Listening And Speaking 中,有許多口頭練習的內容。因此,採用以上合作學習的模式將讓所有的學生有更多的練習機會。
三、 合作學習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小組教學模式 (SGT) 也是由 Johnson 發明的。在這個教學模式中學生將有更多的自由。組員將對特定的內容進行討論並找出解決方案,然後努力制定最好的計劃。因此,相關的結果或者討論是一個小組的智慧的結晶。在這個結晶中有每一個組員的貢獻,合作學習將貫穿整個的學習過程。
首先,教師在給每個閱讀材料設定學習目標之前要研究和分析如何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比如收集相關信息的知識目標,如何實現快速閱讀與略讀的技巧。然後,把學生分成小組來完成以下的任務。
預讀:利用教師所提供的線索,兩人一組或者四人一組預測整個文章的內容,這些線索包括題目、副標題、圖片、每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後一句。
閱讀活動:採用速讀、略讀或者其他形式的快速閱讀的方法了解文章的總體內容。採用精讀的方法來掌握文章的詳細內容並且分析文章的結構。
閱讀之後:完成閱讀之後學生需完成一些任務,比如,對文章進行深度理解和分析,分析文章中運用的句法結構,分析作者的寫作目的,分析文章設計的目標。
以上的每一步都必須以小組學習的形式進行。但是活動的形式可以由學生自己選擇。比如,在預讀過程中,他們可以兩個人一組完成 「 提問 - 回答 」 的任務或者其他的活動。在閱讀過程中,他們要求進行互補式閱讀。這些活動包括研究文章重點、難點。在閱讀活動中,每一個成員必須分配到合適的任務,這樣才能保證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都會對小組共同的任務或者目標負責。與此同時,他們也會從小組學習中受益。
最後,就文章內容的理解或難點和知識點的運用對每一個組員進行單獨測試。這個測試用來檢驗他們在學習中的進步程度。在活動中,教師必須觀察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的表現。小組學習之後,要求學生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評估。以新世紀版初中英語 7B 的 Progress Check 中的 Reading 為例,教師要求學生先看文章的題目 (The Sporting Spirit) 和文前的圖片 , 猜測本文的主要內容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接著速讀短文一遍以了解文章的大意( The History of the Olympic Games 和 the Olympic Spirit ),然後採用精讀的方法掌握文章的詳細內容並分析文中一些片語、句子的結構和使用,最後完成文後的 8 道判斷題,有了這樣的學習後,學生不僅非常熟悉本篇文章的內容,對單詞、句子的用法也掌握地非常牢固。
四、合作互動教學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經過實踐總結小組討論是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途徑,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已有以下幾種形式:一、範文引路。 通過老師精心選擇範文,引導學生分析範文,分組討論範文的內容、寫作技巧和篇章結構,然後進行範文仿寫。在仿寫前學生要在小組內輪流發言,其他成員記錄,然後各小組派代表陳述本組討論的內容要點,其他學生從內容的真實性和結構的邏輯性等方面對每位代表的發言做評述,最後各組成員分別完成一篇書面作文。接下來是相互批改階段,小組內各成員寫完初稿,互相批改,並討論交流,最後完成一篇終稿。二、看圖會話。看圖會話有助於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Britton 指出: 「 學生口語舉行結構和表達方式往往是他們學習寫作的基礎。 」 小組討論的形式有助於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其表達和交流的慾望。各小組成員通過討論、向全班匯報、學生之間的評述、教師總結、完成初稿、小組內修改糾錯等環節,最終完成一篇習作。小組討論是一種新型的寫作教學方式,要完善這種寫作教學方式還需要繼續探索、實踐、拓展。
五、 其他合作學習的具體方法
(一) . 合作準備課前發言。
課前幾分鍾的 「free talk」 是課堂常用形式。傳統的做法往往是每天一個學生輪流做,容易流於形式。為了使值日內容豐富多彩,使更多學生得到鍛煉,教師可以事先適當地提出 「free talk」 的主題,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讓學習小組在組員個人准備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加工,然後在課堂上採用小組推選代表演講、教師指定報告學生或小組組員集體表演等形式進行。這樣既能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營造課前合作學習的氛圍。
(二) . 合作預習新課。
教師事先把預習的內容及要求告訴學生,讓小組同學根據要求查閱生詞、預習對話或課文及語法要點,經小組討論,將組內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做成一份組內筆記。然後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聽老師在課堂上講評,逐一解決疑點。由於是小組合作,教師有時還可以提出難度稍高的預習要求。例如,在教學 shall we go to the zoo ?這一單元時,我要求學生預習時做到: ① 准備有關動物圖片,查閱動物的英文名稱,並用英語描述其中兩種動物的外形及習性等; ② 預習課文、查閱生詞、理解文章意思,並將疑難點做一份筆記; ③ 討論回答 do you think it is good for animals to stay in cages? why or why not? 幾乎每個小組都准備了圖片,並寫出了較為完整的動物介紹,對動物住在籠子里是好是壞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這樣,不僅課上得輕松,學生參與的熱情也高。而且能學到許多書本以外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預習對於英語學習很重要,那麼課前小組學習活動一般可設計幾種?
課前小組學習活動一般可設計三種:
A 、預習課文
(包括查閱詞典,找相關背景知識的資料,找出重點、難點,提出質疑以 及預做課後練習等),小組的每個成員分別做好准備,再相互討論、補充,再指定代表小組發言的成員(答題的小組成員不能固定),記錄小組的集體成績。
例如,在學習 English names 這一課時,教師布置如下課前學習任務: a.How many English words have you learned? b.Are they the girls' names or the boys' names? c.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names and Chinese names?d 、搜集其他有關 English names 的材料。
B 、課前表演。
課前表演就是在每堂課開始的前 5 分鍾左右的時間里,讓學生圍繞學過的,將要學的或課外的內容,充分發揮其創造性,採用英語表演的形式創設一種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以便學生迅速、輕松地進入學習狀態。課前表演形式一般有對話表演、講故事、看圖說話、游戲、提問等。教師可以把表演的任務落實給某一小組,每一小組在學期中都有表演的機會。
C 、課前活動還可圍繞當日天氣、學生出勤、班級記事、新聞報道和名人故事等安排 「 課前幾分鍾報告 」 活動。
(三) . 合作表演對話。
學生學完一段對話後,一般要求他們角色表演。如果單純地照本宣讀,易使人感到乏味。教師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競賽。進行這一活動的關鍵是教師不能布置任務後馬上進行,應讓學生有時間准備,最後從讀音是否標准、對話是否有感情、表情是否自然、表演是否得體等各方面綜合考慮,選出最佳小組。為了小組的榮譽,每個學生都不甘落後。一般來說,英語成績好的學生都樂於承擔內容較復雜的角色,英語成績較差的學生也不甘示弱,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個組員都能在小組活動中充分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後教師比較各組的表演,表揚表演得好的,對較為典型的問題做適當評析,並幫助表演有欠缺的小組分析原因,引導他們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爭取下次演得更好。
(四) . 合作歸納知識。
在導入對話或課文後,筆者經常讓學生分組歸納總結某一語言結構的功能或用法。如在教學 「making suggestions」 這一日常交際用語時,我讓學生歸納總結提出建議的句子及其回答方法。學生經過獨立思考並小組討論後發現有許多不同的表達方式。它們的回答也有很多種。然後,我再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句型中動詞的形式。學生對於經過自己思考歸納出的知識印象更深,記憶更牢。
(五) . 合作完成作業。
傳統的英語作業往往以書面形式由學生個別完成。新課程標准則要求改變過去單一的作業形式,力求作業多樣化。如聽寫單詞句子、寫英語小作文、與外國朋友通信、閱讀英文書籍、表演對話、製作英文賀卡、編輯英語小報等。這些作業可以個別完成,但小組合作完成效果更好。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培養了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感受到集體智慧的力量,分享了成功的喜悅,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做作業的樂趣。
(六) . 合作訂正錯誤。
每次單元測驗後,教師會講評試卷,針對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但由於學生錯題類型各不相同,教師不可能在一節課內講解所有題目,怎麼辦?可以在小組內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幫助成績較差的學生,成績中等的學生相互探討,共同訂正試卷上的錯誤。這樣能營造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共同學習、探索、研究問題的氛圍,樹立對話式、互動型的教學形式。
(七) . 合作學習單詞。
在英語教學中,詞彙的學習一直是一些基礎較薄弱的學生的攔路虎。但由於教學時間較緊,學生人數多,教師難以一一面授輔導。這時,教師就可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先檢查部分學生的發音,然後組織若干學生一同學單詞。由發音較好的學生指導發音較差的學生,最後組織小組競賽。這樣既能增加學生的練習量,又能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會看到平時怕背單詞的學生這時也表現得很積極,組員之間更是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互相督促。
4. 如何用過程性寫作的方法進行初中英語寫作教學
創造一個快樂、高效的英語寫作課堂,一直是廣大英語教師所關注的問題。過程性寫作教學流程分四階段:寫前准備階段(prewriting),寫作階段(composing/drafting),修改階段(revising),編輯階段(editing)。
(一)寫前准備階段(pre-writing)
這個過程有時伴隨著閱讀資料和調查人物及分組討論的活動,作者要對題目進行探索,調動自己原有知識並認識自己的缺口和不足, 從而吸納新的知識,從而在活動中深化主題,聚集素材,打好腹稿,為下一步寫作做好准備。此階段通常分兩步進行,即「熱身活動」與閱讀欣賞範文活動。
1.「熱身活動」。
「熱身」時,師可採取一些激活學生思維的策略與技巧,在知識和情意上為學生寫作做好鋪墊。常見的方法有頭腦風暴法(brain storming)、集束法(clustering)、快速自由寫作法(rapid freewriting)、「5W1H」提問法(questioning)等。
(1)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 即全體組員將所有與主題(topic)相關的觀點和盤托出, 不必考慮流露出的思想正誤與否。先從具體、熟悉的信息源入手,然後轉向抽象、陌生的信息源。如: 要讓學生寫Should students beallowed to use mobile phone? 可以讓學生以頭腦風暴的形式討論what can mobile phone do for you? 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下一步的寫作訓練理清思路,列出提綱。
(2)快速自由寫作
要求每位學生在一兩分鍾內自由而快速地寫下與主題有關的單詞和短語。對時間加以限制,目的在於促使學生的大腦快速運轉和思維。如:讓學生介紹一個熟悉的人。可以問:Who do you like to writeabout? What do you like to write about? 要求每位學生在一兩分鍾內自由而快速地寫下與這個人物介紹有關的單詞和短語。比如hobby,appearance,personality,habits 等,並能夠就每個方面寫一兩句,並給以及時的鼓勵。
(3)集束法
即以主題為主軸, 將與之相關的詞彙綴集在一起。這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因為「可視詞彙」可以刺激學生的「聯想流」,這對那些有話說不出的學生來說極為奏效。如:讓學生寫school rules,可以以school rules 為主軸來提供與之相關的詞彙。比如:school uniform,in class,homework,in the library,classmates,然後讓學生由單詞聯想相關的規則。
(4)「5W1H」提問法
即要求學生根據主題就who,what,where,when,why,how 等進行提問。問題的大小詳略視需要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如:讓學生an unforgettabletrip 就可以圍繞這么五個問題:Who did you gowith? What did you do there? Where did you go?When did leave? Why did you go there? How did you go there? 讓學生把這些問題串在一起就是一篇短文。
除了以上所述四種技巧外,還可藉助多媒體(如印刷物、電腦、錄像和影視)、人物專訪、談話、考察和問卷等手段搜集素材。如果在寫作前准備階段給學生提供較多獲取信息或材料的途徑,他們就會表現出更高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閱讀欣賞範文。
先讀後寫,為發揮「範文」的「示範」作用,不能滿足於對文章內容和形式的一般掌握,而是要深入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內容以及謀篇布局,寫作手法和技巧。然後讓學生運用範文的框架,寫出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
(二)寫作階段
寫作階段是學生獨立把自己的思想用語言完整地表達出來的過程。教師最好結合課堂活動和具體的寫作話題,當堂找出寫作的切人點,列出提綱。若有可能可即時進行口頭作文。另外,還要提醒學生需注意的問題,為其提供必要的語言素材。例如,教師可針對本次寫作的具體內容,給出一些相關詞彙(如:寫作常見的表示啟、承、轉、合的習慣用語和套話)並配合圖片和示例。這樣,在實施寫作的過程中,學生多多少少會有一些信手拈來的成就感。
(三)修改階段
1.自我糾錯:制定基本批改標准
在一開始讓學生寫短文,就制定評分標准,並讓學生熟知這個標准:①作文長度100-120單詞;②作文結構:是否有開頭與結尾;③作文內容;是否覆蓋所有要求的要點;④語言表達:是否運用豐富的詞彙與句型結構;⑤語法:是否有語法錯誤;⑥書寫規范:注意拼寫、大小寫符號、標點。
比如, 在模仿上述案例中的範文寫一篇My favorite school day 的小短文,就可以針對欣賞範文中總結的三點寫作特點確定修改的標准: ①是否有主題句;②是否按時間先後順序寫;③是否添加豐富內容的句子。
2.組內互改。
教師輪流與每個小組一起重點討論一篇文章。分組時宜將好、中、差生混合編排,以便學生互評互學。評價活動中通過對他人文章的評論,強化寫作知識,發現他人的長處與不足,便於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鑒,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3.教師點評。
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儀或黑板選擇不同層次代表性的文章或句子當堂點評。點評時,教師要先讓學生找出這篇短文「閃光點」, 打開寫作的情感關,再讓學生找出文章的欠缺之處。標出精彩的詞、句、思想的亮點等可以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
(四)編輯階段(editing)
編輯階段是寫作的最後整理和潤色階段,指學生在多次反饋、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對文稿進行反復修改最終成稿的過程。在此階段,教師可選擇優秀習作列印上作者的名字並利用投影或張貼方式呈現給全體同學,以表示對習作作者的鼓勵和為其他同學提供學習借鑒,也可以選擇每位學生最好的一句合成一篇範文供大家互相學習參考。
實踐證明:「過程寫作法」有助於充分發掘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閱讀以及聽說能力的培養,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過程寫作法」重視學生的寫作過程,鼓勵學生在不斷地修改練習中進步提高,有利於樹立學生的自信;「過程寫作法」將寫作過程視為一個循環往復的、復雜的心理認知、思維創造和社會交際過程,符合寫作教學的實質,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5. 以生為本」的英語合作式寫作教學概念,理論依據是什麼。
到後面的文章還是挺難的,有很多生詞. 你如果英語基礎不是很好的話,就從第那我建議你看看新概念句典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你可以到當當網上買到
6. 如何加強合作學習在英語課堂上的應用
新目標英語Go For It!是新大綱所規定的交際教學的具體體現,筆者在接觸和教授Go For It!的過程中,逐步將合作學習法引入課堂,使學生在生生交往、師生交往、課堂互動、資源共享和分工協作中,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感。
在課堂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時,筆者採用了以下幾種策略:
1. 積極的相互依賴策略
該策略指的是要完全相信夥伴的成功有利於自己實現學習目標,從而在學習過程中,相互依賴,這是一種「正面」的依賴,也是英語課堂合作學習最主要的構成要素,是合作學習的核心。我們要讓學生明白一台汽車僅靠一兩個零部件是無法高速行駛的,要明白「整體」的力量大,要使每個小組成員都積極地為小組做貢獻,使每個人都依賴其他成員的合作與支持。該策略有助於淡化優秀生與學困生的概念,賦予小組成員平等的地位,去除小組成員之間的個體競爭,避免「負面」依賴。只有小組成員之間產生了「正面」的依賴心理,才能心懷坦盪地互相鼓勵和幫助,才能無私地共享所有的學習資料,這樣小組的學習效果才能提高。
2. 編組策略
在組織課堂合作學習時,筆者發現了這樣一個矛盾的想像:小組規模小,成員參與度高,但是交往圈狹窄,共享的信息量有限;小組規模過大,信息量雖然大幅度增加,但成員的參與度下降,每個成員的組內發言減少,一些成員甚至被動聽取。通常合作學習的分組有同質分組和異質分組兩種原則。鑒於英語學習和Go For It!的特點,筆者選擇了異質分組的方式,組內異質促進互補,組間同質促進組間競爭。編組規模不宜太大,以前後兩桌四人為宜,有時也可以發展到相鄰課桌間的六人組,當然具體的小組規模要視研究的內容而定,桌椅的擺放也不必拘泥,有時為了活躍氣氛,擺成圓桌式也是很受學生歡迎的。
3. 責任制策略
為了確保每個組員都能積極地參與學習,沒有「偷懶」,筆者在合作學習中推行個人負責和小組負責兩種責任制。即在學習內容和目標確定以後,先進行組內分工,確保每個成員都明確自己的工作,各小組都有明確的學習內容,學習結束以後,個人先在組內介紹學習成果,然後每個小組進行匯總後再由代表介紹小組的學習成果。筆者發現當把學習任務落實到每個人,使每個學生都有事做的策略,可以有效地杜絕小組成員間相互推卸責任的惰性,可以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4. 社交技能策略
培養學生的社交技能是英語學習的重要內容,這也是甩掉「啞巴英語」帽子的重要策略。那麼,首先在執行群體任務前,教師應該先示範交給學生一些必要的社交技巧。然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給學生創造人際交往的機會,讓學生在交往中練習社交英語,如聽取、求助、建議、解釋和道歉等社交技能。隨著社交技能的提高,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更熟練和頻繁,在交流中,學生的口語能力與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學習成績自然會上升。
5. 調整焦慮策略
通過對英語成績不高的學生進行調查,筆者發現他們不約而同地都表現出語言焦慮,這種焦慮主要表現為:學生進行外語表達的時候會產生不安或恐懼心理,使發音不準,聲音小,不敢開口,表達不流利、結巴等。而合作學習的氛圍輕松,大大消除了學生的焦慮情緒,使學生敢於開口,不怕講錯。這時候,教師要趁勢多鼓勵學生,要求學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要向老師和同學提問。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如果出現語言錯誤,教師要懂得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能批評挖苦,要以一顆寬容的心來等待學生的進步。筆者發現,越是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學生的焦慮感越少,對學習本身和英語的熱情也越高。
6. 活動評價策略
合作學習認同的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變個人間競爭為小組間競爭,把個人記分改為小組記分,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從而促成了「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格局,使得評價中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為此,筆者在評價中,引入了「基礎分」和「提高分」,基礎分是指學生以往學習成績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則是指學生測驗分數超過基礎分的程度。這樣就鼓勵每一個學生為了所在小組的成績,努力地提高自己,自己與自己比,只要有進步就算達到了目標。
7. 結束語
實踐證明,合作學習為我們的英語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新的面貌,但對於合作學習,我們目前的研究和探索還遠遠不夠,我們的教學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革命尚未成功,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