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語言能力就是用語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語言知識、語言意識和語感、語言技能、交際策略等等;思維品質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斷、理性表達、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等活動。文化意識重點在於理解各國文化內涵,能理解並尊重文化差異。學習能力主要包括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交際策略和情感策略。
(一)選題背景
1.政策需求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准》就提出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等基本理念,這些都與英語教學的核心素養相契合,結合小學生的實際差異,要將這些理念貫穿進現在的教學活動中,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結合每個課程的目標,對現有單一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變革。
2.現實意義
現階段的教學方式更多注重的是應試能力,對於國外思維、國外文化的教學較少,對於語言的輸出、學習方法的培養力度不夠。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試能力強,可是卻忽略了語言最基本的功能——交流,以致最終學習的成果尷尬。學生不能學以致用,這樣的教學與現實社會是脫節的,會影響學生英語學習觀的形成,也失去了語言學習的初衷。因此教學方式的變革尤為重要。
(二) 研究意義
教學方式變革是現在教育大環境下的必然,現在教育呼籲改革,尤其是課堂改革,改變原有的應試教育模式,真正將教育的意義體現出來。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參與進來,這將極大的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提升教師的課堂效果,提高教師本身的核心競爭力
1.提高學生語言能力,語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學生能夠將學習的知識進行整合並且輸出,能極好的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2.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每個國家的歷史、社會、秩序、人文關系都是不一樣的,這樣直接決定每個國家的思維方式不一樣,學生多接觸外國思維,更加有利於學生學習一門語言。
3.形成優秀的文化品格,各地文化差異不同,為人處事、接待事物的方式就會有所差異,所以在小學階段,多介紹國外文化,擴寬學生的眼界,更加有利於學生對一門語言的理解。
4.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方式的培養遠遠比死學知識來的重要,提高學習能力,學生可以利用空閑時間進行更進一步的學習,這些可能會比學校學習的知識更加實用。
優秀的學習成績應該是良好的核心素養培養下的產品,而不是應試教育枷鎖下痛苦的產物。
二、現階段核心素養要求下小學英語的現狀
(一)學生口語能力不夠
在小學英語新課標中明確,強調對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的培養。但是目前體制下的英語教學強調了聽與寫,而忽略了對口語的培養,學生對於口語交際的意識也很薄弱。殊不知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學生對於所學的知識已經進行了一個梳理和整合,這是對於語言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另外,目前英語的教學缺少口語訓練的環境。語言的交際能力是在不斷的運用過程中提高的,僅僅靠老師課堂上的互動是不夠的,家庭、社會等環境也是很關鍵的。
(二)忽略文化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
每一種語言的形成都跟這個國家的文化、經濟發展水平、人文歷史有關,語言與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傳播依靠語言。文化意識的培養是外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了解國外文化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理解知識點,以及提高學生的閱讀與交際能力。小學生對國外文化的了解很大程度來源於老師的教學,而且這些知識在課本上呈現的較少,這就很容易造成忽略文化的現狀。
(三)忽略英漢思維的差異性
漢語與英語在表達方式、思維方式上是有很大差異的。最直觀的一個反映就是句子的基本構造不同,漢語一般從人的角度出發,而英語的出發角度一般比較客觀。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習慣還沒有完全形成,學生會用定向思維去學習知識點,這都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交流能力。
(四)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
中國傳統教育更多的偏向老師的「教」,學生的學習無形之中就處於被動地位了。很多學校會因為學生年齡小的緣故而不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樣的做法是有失妥當的。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中心都應該是學生,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是課堂主人的願想就難以實現。
三、小學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方向及方法
(一)尊重語言的雙向性,鼓勵學生進行交流。
語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因此老師特別要注意輸出的過程。
1.老師實用恰當的課堂用語。教師用好課堂用語,無形之中就給學創設了一種語言學習的環境。讓學生真實感受如何用語言進行交際、體會語言交際的趣味性和意義性,對語言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2.多鼓勵學生開口交流,消除他們學習英語口語學習的膽怯情緒,幫助形成敢說、愛說的英語學習局面。尤其是對那
B. 核心素養的理解 英語核心素養怎麼理解
「核心素養」這個概念舶來於西方,英文詞是「Key ompetencies」。「Key」在英語中有「關鍵的」、回「必不可少的答」等含義。「Competencies」也可以直譯為「能力」,但從它所包含的內容看,譯成「素養」更為恰當。簡言之,「核心素養」就是「關鍵素養」。
要理解核心素養這一概念,把握核心素養的本質,需要關注以下幾點:
第一,核心素養是「關鍵素養」,不是「全面素養」。
第二,核心素養要反映「個體需求」,更要反映「社會需要」。
第三,核心素養是「高級素養」,不是「低級素養」,甚至也不是「基礎素養」。
第四,核心素養要反映「全球化」的要求,更要體現「本土性」的要求。
C. 什麼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進行了界定,就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為9大素養,具體為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很多英語教學專家在談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時有各自的見地。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龔亞夫在第19期羊城教育大講堂「學生英語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與培養途徑」專題講座中提到,英語核心素養應當包括兩個方面,即認知的與非認知的。認知方面指的是學術、知識,非認知方面則是指價值觀、情感態度等。
批判性思維能力、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創造性的思考能力等等,也都屬於今後培養核心素養中應包括的內容。龔亞夫還認為,中小學英語教育應改變單純以語言運用能力為核心的目標,設計多元的目標,如「社會文化目標」「思維認知目標」和「語言交流目標」,把語言學習與思維認知、個人素質培養等結合起來,體現英語教育在促進人的品格與思維發展方面的價值。
北京師范大學外文學院外語教育與教師教育研究所所長、教授王薔提出,「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由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方面構成。學生以主題意義探究為目的,以語篇為載體,在理解和表達的語言實踐活動中,融合知識學習和技能發展,通過感知、預測、獲取、分析、概括、比較、評價、創新等思維活動,構建結構化知識,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品質,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一)三個方面
1.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包括語言知識、語言技能、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詞彙、語法、語篇、話題、功能等,它是語言能力的基石,沒有語言知識的鋪墊,就無法實現語言技能的培養。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譯等,它是語言能力的載體,是形成語言理解(聽、讀、譯)和語言表達(說、寫、譯)的途徑。語言各技能相互依託、共同促進。語言理解是對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一種內化,而語言表達則是在語言知識、語言技能、語言理解基礎上的最終輸出。
2.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主要指個體在思維活動中智力特徵上的差異,是衡量一個人思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英語思維模式在語法、語義、語篇、語用等方面與漢語言思維模式有差異。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英漢兩種語言思維模式之間的異同、聯系、轉換、互補會給學習者以跨地域、跨文化的思維想像空間,幫助學習者拓寬視野,為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識打下堅實基礎。
3.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上的突破。在英語教學中,文化主要指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等。任何語言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利於對英語語言知識的理解和使用,有利於在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的基礎上培養世界意識,最終具備面向世界的國際視野。
(二)兩個關鍵
1.學習能力
一般來說,學習能力就是有效運用學習方法與技巧的能力。學習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礎,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同時學會運用多種媒體和信息資源,拓寬學習渠道。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中,學習能力是其他素養的「催化劑」。
2.情感態度
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中,情感態度是其他素養的「潤滑劑」。人的發展是自我發展,它不是靠教育直接發生,特別是在語言學習中,學生的成長發展靠的是來自於與情感態度緊密相連的動機。只有調動學生的情感態度,學生才有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情感態度」達到和諧共鳴,才能創造出課堂活力。
(3)英語寫作與核心素養擴展閱讀:
基於核心素養的英語教學策略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為了促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如果原有經驗不能同化新知識,則要引起「順應」過程,即對原有認知結構進行改造與重組。語言能力是一個整體,不能碎片化,培養語言能力要建立在一個整體性的語言學習活動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教師創設緊密聯系真實生活和社會實際的英語教學情境,作為學生語言能力培養的橋梁。
(二)問題導向引領學生的思維品質
思維是智力與能力的核心,智力品質是智力活動中、特別是思維活動中智力與能力在個體身上的表現,因此它又叫思維的智力品質或思維品質。思維品質主要包括敏捷性、靈活性、創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五個方面。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引領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獨立思考、推理和探究,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
(三)加強交際擴展學生的文化意識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語言只有通過交際才能習得,而文化意識的培養更需要交際來實現。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利用教材以外的網路信息資源來引導學生更多地了解和接觸英語國家各方面的信息很方便,因此本文所指的交際是突破了以往的僅僅是「面對面的真實」的交流,而是藉助網路平台實現與國外的「面對面的虛擬」交流。
(四)以融合貫穿學習能力和情感態度
以合作融合催化學習能力
合作融合的關鍵在於學生在完成小組任務的過程中相互溝通、相互合作,共同負責,從而達到共同的目標。它需要學生的分工與合作,也需要學生彼此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用合作作為催化劑,使學生在共同完成相關學習任務的時候,不斷增強自己的學習能力。隨著學習能力的增強,又反過來對其他核心素養的培養起到了助推作用,讓其他的核心素養能得到更好的發展。總之,合作實現了學生間智慧的互換、心靈的接納,是培養文化領域中語言溝通素養的有效途徑。
2.以知情融合潤滑情感態度
知情融合即認知和情感的融合。現代教學把課堂視為一個由認知和情感交織共生的生活世界,一方面認知為情感的產生和發展提供理性基礎,另一方面情感對認知活動又具有動力、強化和調節作用,情感和認知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的關系。
知情之間有層次的遞進循環,最終實現融合。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環境等潛在知情因素,啟動、維護、強化學生的認識活動,使教學過程既是認知訓練的過程,又是情感陶冶和提升的過程。同時要充分發揮教師的言傳身教,准確找到教與學和諧一致的結合點,讓發自內心深處的真誠打動學生,引發情緒與心靈共鳴,讓課堂教學成為師生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染的過程。
以上是我對核心素養的界定和分類、學者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觀點以及英語學科的課程特點,來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進行解讀和對教學策略進行研究,有些觀點還不成熟,還有待商榷和補充。但不管怎樣,一線教師要以徵求意見稿為指導,在實際教學中思考和探索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與方法,讓學生真正得到全面發展,為他們未來英語的學習及應對全球化挑戰打下堅實的基礎
D. 淺談如何在初中英語寫作中培養核心素養
Writing skill should base on how you can output the knowledges and experiances you have learned in formal words, the core accomplishment of writing is not simply focus on grammer rule or which vocabulary you can perform, students should able to use those words they have learned to present their opinion or discreble something as much as they can, the only different with speaking is that they should take more care about the sentens in formal way when they writing and that's all.
E. 如何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英語(English),屬於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西日耳曼語支。根據以英語作為母語的人數回計算,英語是最多答國家使用的官方語言,英語也是世界上最廣泛的第二語言,也是歐盟和許多國際組織和英聯邦國家的官方語言,擁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語使用者人數,僅次於漢語和西班牙語母語使用者人數。
英語由古代從丹麥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以及德國、荷蘭及周邊移民至不列顛群島的盎格魯、撒克遜和朱特部落的日耳曼人所說的語言演變而來,並通過英國的殖民活動傳播到了世界各地。由於在歷史上曾和多種民族語言接觸,它的詞彙從一元變為多元,語法從「多屈折」變為「少屈折」,語音也發生了規律性的變化。
F. 什麼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語言能力就是用語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語言知識、語言意識和語感、語言技能、交際策略等等;思維品質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斷、理性表達、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等活動。
文化意識重點在於理解各國文化內涵,比較異同,汲取精華,尊重差異等方面。學習能力主要包括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交際策略和情感策略。
英語的核心素養服務於英語學習,英語學習即學習英語,主要講述學習英語的方法,注意事項等內容。學習英語貴在堅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多運用多溫故。
英語學習過程是一種觀察,模擬,認識,識記,思考,記憶等綜合的心理活動過程。建議從學單詞開始就聽寫背單詞(從簡單到復雜),建立起人對英語單詞聲音形象的條件反射能力。
(6)英語寫作與核心素養擴展閱讀:
學習英語
1、培養學生的「注意力」,指導學生上好課,做好課後復習,完成口,筆頭作業。
學生並不是個個都清楚地知道,怎樣聽老師上課,怎樣進行復習和怎樣做口筆頭練習。他們需要教師的具體指導和幫助。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偏重於自己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在大多數場合下學習方法問題主要靠學生自己去摸索。不少學生由於未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發生了困難。教師必須重視這個問題。教師應該認識到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積極的意義,同時也應該認識到它是教學中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具體表現。
學生必須運用觀察方法,思考方法,記憶方法使自己認識學習內容,學會對它進行比較和區分,分清主次;學會把整體分為部分,把部分歸為整體;學會掌握概念,運用概念,進行推理,從而全面掌握學習內容。
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掌握的第一種學習方法,就是學習時高度集中注意力,即所謂的「專心」。無論是上課,課後復習,或做作業,都要集中「注意力」,「注意力」是順利地進行學習的必要前提。
2、鼓勵學生積極提問。
學生在學習中不斷遇到問題,不斷提出問題和不斷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就意味著在學習的道路上前進了一步,在掌握知識和技能方面提高了一步。在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是由教師提出問題。這些問題基本上符合學生的情況,代表了大多數學生所存在的問題。但是,恐怕不能符合每一個學生的情況。每個學生可能有他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但學生不提出來,教師就不知道,因此也就無從幫助他們解決。這樣日積月累就會嚴重影響他的學習,使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時產生困難。為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一定要啟發和鼓勵學生提問,使他們把遇到的問題自己提出來,讓教師和同學共同幫助解決,使他們在學習上前進一步。
3、幫助學生掌握記憶規律,提高記憶效率,與「遺忘」作斗爭。
記憶在學習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自覺地掌握和運用記憶的規律,對於人們學習,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正確運用記憶的規律,以提高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教師應該使學生懂得,一個人的記憶速度和記憶的牢固程度,與他本人的興趣,習慣和學習態度有關,也和記憶的要求,記憶的目的以及信心有著密切的聯系。
有些學生常常說自己記憶力差,學不好外語。他們一到讀英語單詞時就感到「頭痛」或者一邊讀,一邊不停地為記不住而焦急煩惱。要知道這種「頭痛」,「焦急」,「煩惱」的心理狀態,正是「記不牢」,「讀不進」的症結所在。
教師必須教育學生改變這種消極的心理狀態,告訴他們學習時要精神愉快,滿懷信心,相信自己能學好;同時也要讓他們集中注意邊學邊想,積極思維,尋巧門,找規律,把外語學好。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之下,才會讀得進,記得牢,記得快。
參考資料:英語學習-網路
G. 談談如何在英語寫作教學中體現核心素養的培養
教師不是先知先抄覺者,也不是知識的源泉,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不能僅僅把教師定位在「知識的佔有者」、「文化知識的傳遞者」上,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僅是專業知識,也包括教學藝術和手段。「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天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