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個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答案】A、B、C、D、E
【答案解析】個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跟蹤法、追因法、臨床法、產品分析法、教育會診法。
B. 個案研究方法英語怎麼說
the methodology of case study
C. 怎樣進行個案研究
在一個教學班裡,總會遇上個別學習困難或行為偏差的學生,採用常規的教育教學方法很難奏效,需要對其進行全面而深人的研究,必須給予特別的處理。通過收集有關個人的資料,可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或問題的症結所在,診斷形成問題的原因,然後有針對性地提出矯正方案或提供正確的指導策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個案研究。 一、個案研究及其特徵 個案研究,指採用各種方法,收集與研究問題相關的資料,對單一個體或一個單位團體作深人細致研究的過程。個案研究一般採用評判法進行,即以系統的方式對個體、個別事件或案例作深人的研究及調查,結合主觀評判試圖用推理方式解釋、分析所收集來的事實材料,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策略。個案研究的任務是對個案的行為特徵提出描述性的報告,並為最終判斷提供現實的證據。它是一種綜合多種研究手段進行研究的方法。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個案研究往往運用於差生轉化研究,或對某些難以重復,難以預測和難以控制的個案進行研究。如學生輟學、學業失敗、家庭破裂、道德不良、青少年犯罪等,還適用於尖子學生、特長學生、優秀學生的培養研究。研究對象的單一性、研究方法的綜合性、研究內容的深人性,是個案研究的三大特徵。研究對象的單一性,顧名思義,個案研究的對象通常是單一個體或單一群體,即使研究中有多個被試,通常把它作為一個單位或某個問題去看待,研究的對象往往是那些具有特殊行為表現的個體或具有反常行為的個體,如天才兒童、弱智兒童、輟學兒童,問題兒童。研究方法的客觀性,指收集個案資料的方法是多樣的,研究的手段是綜合的,常常要綜合測驗法、訪談法、調查法、觀察法、實驗法、文獻法等多種方法進行。研究內容的深人性,指研究的周期較長,需要進行連續的跟蹤研究,不但要研究個案的現狀,也要研究個案的過去,還要跟蹤研究個案的發展,由於對象的單一,便於進行深人細致、全面系統的分析和研究。 二、個案研究的六個基本步驟 一般來說,個案研究的過程,圍繞「問題」展開研究,可以把實際操作程序分為六個步驟:確定問題的性質把握問題的關鍵~了解問題的背景一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一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形成解決問題的最佳決策。首先,提出問題,問題是什麼,必須加以確認及界定。其次,問題的關鍵是什麼,必須通過資料的收集,從問題的性質中找出相關資料,再加以校對、評估和分析,進而確定問題要解決的答案。第三,個案問題的發生有其獨特的背景和原因,必須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問題發生的過程、條件,了解個案的內在動機和社會環境等外在因素。第四,根據過去處理類似問題的經驗和方法提出處理意見,也可以創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第五,解決問題的方法會有很多,必須在行動過程中加以檢驗,探究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循環重復,直至問題的最終解決。最後,在比較多種結果的基礎上,選擇解決問題效果最好的方法,形成最佳的研究決策。六個步驟是一個互相聯系的整體,前一步是後一步的基礎,一旦哪個步驟出現問題,可以返回到前一步,重新探究。 對個別學生進行個案研究,或差生轉化,或優生培養,參照下列六個基本步驟進行。(一)確定研究對象與問題。根據個案研究的目的和內容,以及對個案問題行為的界定,選擇典型的人或事為研究對象。例如,探索優秀學生的成長規律,就應該選擇智商高、學習成績出眾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個案研究的對象通常是生理心理障礙者,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行為偏差學生,情感異常學生,資優學生等。(二)資料收集與整理。收集資料的方法是多樣的,可採用書面調查、口頭訪問的方式,也可採用觀察、側驗、評定的方式,還可以通過查閱個人資料的方式獲得信息。其資料來源大致有:l、個案的個人資料。包括基本資料如姓名、性別、年齡、出生年月、籍貫等;身心健康狀況,如身高、體重、病史、性格、氣質等;還有歷年的學習手冊,考試成績、作業、日記等相關資料。2、學校有關記錄。如各種情況登記表、成績記錄、能力、興趣、人格、智商等測驗結果、操行評語、獎懲情況、教師和學生的評價等。3、家庭和社會背景。如父母的教育程度、職業、社會經濟地位;父母的管教方式,家人與個案的關系,個案在家庭中的地位;所在社區的文化狀況,所交的男女朋友等。(三)診斷與假設。在廣泛收集個案資料的基礎上,還需要對相關問題作進一步的測試,以診斷問題的症結所在,推論原因:主因、次因,內因、外因,遠因、近因,形成初步的假設。(四)分析與指導。收集到的資料往往比較粗糙、瑣碎,難以直接解釋問題,要用邏輯思維的方式對有關資料進行理性的加工。不僅要提出研究的問題,還要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指導性意見和行為矯正的方法。(五)實施與驗證。通過跟蹤、觀察、記錄等方式驗證先前的診斷與假設。在個案研究的診斷與假設、分析與指導過程中難免會有錯誤的判斷和推論,需要在實施過程中,通過多方面的信息和資料來檢驗先前主觀推斷的合理性。(六)結論與報告。對個案的表現進行討論和評估,提出建議,得出結論,撰寫個案研究報告,個案研究除了收集個案相關資料外,還需與個案進行溝通,以達到輔導、咨詢、解決問題的目的,溝通方式可以是一對一,也可以是多對一,可以是正式場合,也可以是非正式場合,關注非語言信息、動作、表情等,反映個案的真實性,避免主觀因素的影響。 三、個案研究的三個重要環節 在個案研究過程中,問題的界定,問題的描述與分析,相關資料的收集,個案問題的判斷、決擇以及推論等,都是復雜的認知過程,具體操作還有技能技巧問題。下面就個案記錄方法、問題的描述與分析、個案研究報告三個重要環節的具體操作作些簡單介紹。(一)個案記錄方法。 個案研究不僅要收集有關資料,還需要將資料整理、記錄,形成報告。個案記錄,類似病歷記錄,必須以客觀、准確、清晰的方式加以描述,必須建立在充分收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記錄的基本原則要保持資料的完整性,正確性,可靠性,盡量使觀點簡潔、明確,內容易於聯系、理解。個案記錄的方法有直接描述法、圖表表示法、結構描述法、半結構描述法等。下面例舉半結構式個案記錄的項目內容:1、身份和外表:姓名、性別、年齡、居住地、相貌特徵等。2、生活史:過去、現在及發展等。3、目前狀況:個人的處境,如何形成目前的情境等。4、未來透視:未來需掌握的是什麼?採取行動會導致什麼結果?將來會有哪些變化?5、經濟狀況:經濟來源和物質供應來源。6、身心健康:生理及心理,有哪些正常的想法,感覺、行動和慾望。7、人格特質:平常個人表現如何?較持久性及一致性的行為舉止是什麼?8、動機狀況:個人需求、企圖、慾望、懼怕、喜歡或不喜歡的東西。9、能力表現:個人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適應環境的能力是什麼,表達能力如何?10、處事態度:從實際發生事件中顯示出個人心理特徵是什麼?在特殊情況下的行為表現如何,個人對所遭遇的情境感受如何,有何期待或想法?11、理想與價值觀:個人的基本信念、價值觀和道德原則。12、自我概念:個人對自己的態度如何,想法如何,如何描述自己?13、興趣:個人認為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相關的事情如何影響的?14、家庭親屬:與誰關系密切,行為上最像哪個人?巧、友誼與忠誠:誰是他的最要好的朋友,對哪個人最忠實?16、對他人的反映:個案對他人的反映如何,如何想法,如何期待。17、他人對個案的反映:別人對他的看法如何,別人對他的反映、想法、期待如何?18、與他人的交互關系:與他人分享的興趣及活動是什麼?與他人比較有什麼相同及相異的看法?好的個案記錄應具有的特徵是:准確、客觀、完整,並且是簡明和清晰的,易於理解和查閱。個案記錄可以按時間順序記錄,如按年月先後順序,或按研究的不同階段(起始、調查、診斷、治療、跟蹤)記錄;也可按專題內容分項記錄,如家庭狀況,社區環境、文化背景、教育、娛樂活動,興趣、健康狀況、精神狀況、職業、經濟收人等;也可對個案學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進行跟蹤記錄,這種累積記錄的內容有:各門課程的成績、能力傾向測驗、性格氣質的評定、出勤率、健康狀況、體檢資料、參加活動情況、學生的軼事材料、興趣、態度、同伴關系等。(二)問題的描述與分析。 在確定和識別要研究的個案後,個案的描述與分析是個案研究過程中的關鍵一環。個案問題的描述與分析是否符合科學方法的要求,關繫到整個研究的正確性和可靠性。有些個案研究報告常常將個案研究的事實資料與意見資料混為一談,難以分清個案的實質問題,對個案推論形成威脅。因此,在形成個案研究報告時,必須明確描述哪些是事實資料,哪些是有關的證據,哪此是研究者的推論和價值判斷。區分哪些是描述,哪些是分析;哪些是「事實」,哪些是「意見」。研究資料的描述與分析是一件相當耗時費力的工作,由於時間精力的限制,有時對於與個案相關的資料未能全面收集,深入探討,常常會造成錯誤的判斷和推論。個案研究者有必要考慮下述問題:l、個案研究准備解決什麼問題?2、與主題相關的證據是什麼?3、如何去獲取有關資料?4、如何選擇相關資料,淘汰無關資料?5、如何解釋收集到的資料?6、如何分辨「事實」資料與「意見」資料?7、如何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策略?總而言之,個案問題的描述與分析,必須明確區分證據與推論,辨別「事實」與「意見」,研究者需要廣泛地收集資料,多渠道地觀察,合理地作出邏輯判斷,使個案的描述與分析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三)個案研究報告。 個案研究報告是個案研究的表現形式,是研究成果的一種表述方法,是個案研究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正如醫生看病,醫生寫的病歷一樣,可以為以後的診斷治療提供依據。個案研究報告分描述性報告、簡介性報告和分析性報告三類。如前所述,個案研究實際上就是用各種方法收集個案的相關資料,通過科學的推理,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而評價其效果的研究過程。它不僅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復雜的認知過程,並且是解決問題的理論框架。典型的個案研究報告的格式參照研究的六個步驟大致涉及以下九個方面的內容:1、基本資料:姓名、性別、年齡、學習程度、籍貫等。2、個案來源:別人介紹、自己尋來或其他關系等。3、背景資料:父母及其他人的年齡、教育程度、職業等。 個案家庭史:父母、兄弟姐妹、其他人。 個案與家庭的關系:父母的管教態度,兄弟姐妹關系等。 個案的社會影響:人際關系,與朋友的交往。4、主要問題的描述。5、診斷和分析。6、指導策略。7、實施指導策略。8、實施結果。9、跟蹤及討論。
D. 什麼是個案研究
個案研究也稱個案調查。對某一特定個體、單位、現象或主題的研究。這類研究廣泛收集有關資料,詳細了解、整理和分析研究對象產生與發展的過程、內在與外在因素及其相互關系,以形成對有關問題深入全面的認識和結論。
個案研究的單位可以是個人、群體、組織、事件或者某一類問題,由此而產生人員研究個案,各生活單位或社會團體個案、傳播媒介個案,以及各種社會問題個案等 。
個案研究的應用
1、法律研究
把個人、家庭、組織等社會單位看作案例,對其現象、特徵、過程進行深入了解、並提出解決辦法的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最初是法律研究的一種方法。
在法律研究中,個案是包含法律行為的一項事件或一組事件,研究者從這種研究中了解有關該案的法律原理和實踐。
2、社會學
在社會學研究中,個案研究主要採取參與觀察法和訪問法進行,輔之以文字資料的利用和研究。個案研究法廣泛應用於社會科學,允許對一種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和透徹的分析說明。數據收集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可以集中在用數量難以表示的變數上。
由於概括時有許多困難,個案研究後有時可能要進行大規模的調查研究。
3、心理學
在心理學方面,對一個或幾個研究對象進行較長時間的系統的研究的方法。在研究中要注意全面地調查被研究者的社會條件,教育與家庭的影響,活動、工作情況,身體健康狀況,以及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的心理活動和人格品質的發展變化,從而找出心理活動發展、變化的規律。
其研究對象可以是兒童、正常的成人,也可以是病人。可以在正常條件下,也可以在實驗的條件下進行
E. 如何進行個案研究
在一個教學班裡,總會遇上個別學習困難或行為偏差的學生,採用常規的教育教學方法很難奏效,需要對其進行全面而深人的研究,必須給予特別的處理。通過收集有關個人的資料,可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或問題的症結所在,診斷形成問題的原因,然後有針對性地提出矯正方案或提供正確的指導策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個案研究。
一、個案研究及其特徵
個案研究,指採用各種方法,收集與研究問題相關的資料,對單一個體或一個單位團體作深人細致研究的過程。個案研究一般採用評判法進行,即以系統的方式對個體、個別事件或案例作深人的研究及調查,結合主觀評判試圖用推理方式解釋、分析所收集來的事實材料,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策略。個案研究的任務是對個案的行為特徵提出描述性的報告,並為最終判斷提供現實的證據。它是一種綜合多種研究手段進行研究的方法。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個案研究往往運用於差生轉化研究,或對某些難以重復,難以預測和難以控制的個案進行研究。如學生輟學、學業失敗、家庭破裂、道德不良、青少年犯罪等,還適用於尖子學生、特長學生、優秀學生的培養研究。研究對象的單一性、研究方法的綜合性、研究內容的深人性,是個案研究的三大特徵。研究對象的單一性,顧名思義,個案研究的對象通常是單一個體或單一群體,即使研究中有多個被試,通常把它作為一個單位或某個問題去看待,研究的對象往往是那些具有特殊行為表現的個體或具有反常行為的個體,如天才兒童、弱智兒童、輟學兒童,問題兒童。研究方法的客觀性,指收集個案資料的方法是多樣的,研究的手段是綜合的,常常要綜合測驗法、訪談法、調查法、觀察法、實驗法、文獻法等多種方法進行。研究內容的深人性,指研究的周期較長,需要進行連續的跟蹤研究,不但要研究個案的現狀,也要研究個案的過去,還要跟蹤研究個案的發展,由於對象的單一,便於進行深人細致、全面系統的分析和研究。
二、個案研究的六個基本步驟
一般來說,個案研究的過程,圍繞「問題」展開研究,可以把實際操作程序分為六個步驟:確定問題的性質把握問題的關鍵~了解問題的背景一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一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形成解決問題的最佳決策。首先,提出問題,問題是什麼,必須加以確認及界定。其次,問題的關鍵是什麼,必須通過資料的收集,從問題的性質中找出相關資料,再加以校對、評估和分析,進而確定問題要解決的答案。第三,個案問題的發生有其獨特的背景和原因,必須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問題發生的過程、條件,了解個案的內在動機和社會環境等外在因素。第四,根據過去處理類似問題的經驗和方法提出處理意見,也可以創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第五,解決問題的方法會有很多,必須在行動過程中加以檢驗,探究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循環重復,直至問題的最終解決。最後,在比較多種結果的基礎上,選擇解決問題效果最好的方法,形成最佳的研究決策。六個步驟是一個互相聯系的整體,前一步是後一步的基礎,一旦哪個步驟出現問題,可以返回到前一步,重新探究。
對個別學生進行個案研究,或差生轉化,或優生培養,參照下列六個基本步驟進行。(一)確定研究對象與問題。根據個案研究的目的和內容,以及對個案問題行為的界定,選擇典型的人或事為研究對象。例如,探索優秀學生的成長規律,就應該選擇智商高、學習成績出眾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個案研究的對象通常是生理心理障礙者,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行為偏差學生,情感異常學生,資優學生等。(二)資料收集與整理。收集資料的方法是多樣的,可採用書面調查、口頭訪問的方式,也可採用觀察、側驗、評定的方式,還可以通過查閱個人資料的方式獲得信息。其資料來源大致有:l、個案的個人資料。包括基本資料如姓名、性別、年齡、出生年月、籍貫等;身心健康狀況,如身高、體重、病史、性格、氣質等;還有歷年的學習手冊,考試成績、作業、日記等相關資料。2、學校有關記錄。如各種情況登記表、成績記錄、能力、興趣、人格、智商等測驗結果、操行評語、獎懲情況、教師和學生的評價等。3、家庭和社會背景。如父母的教育程度、職業、社會經濟地位;父母的管教方式,家人與個案的關系,個案在家庭中的地位;所在社區的文化狀況,所交的男女朋友等。(三)診斷與假設。在廣泛收集個案資料的基礎上,還需要對相關問題作進一步的測試,以診斷問題的症結所在,推論原因:主因、次因,內因、外因,遠因、近因,形成初步的假設。(四)分析與指導。收集到的資料往往比較粗糙、瑣碎,難以直接解釋問題,要用邏輯思維的方式對有關資料進行理性的加工。不僅要提出研究的問題,還要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指導性意見和行為矯正的方法。(五)實施與驗證。通過跟蹤、觀察、記錄等方式驗證先前的診斷與假設。在個案研究的診斷與假設、分析與指導過程中難免會有錯誤的判斷和推論,需要在實施過程中,通過多方面的信息和資料來檢驗先前主觀推斷的合理性。(六)結論與報告。對個案的表現進行討論和評估,提出建議,得出結論,撰寫個案研究報告,個案研究除了收集個案相關資料外,還需與個案進行溝通,以達到輔導、咨詢、解決問題的目的,溝通方式可以是一對一,也可以是多對一,可以是正式場合,也可以是非正式場合,關注非語言信息、動作、表情等,反映個案的真實性,避免主觀因素的影響。
三、個案研究的三個重要環節
在個案研究過程中,問題的界定,問題的描述與分析,相關資料的收集,個案問題的判斷、決擇以及推論等,都是復雜的認知過程,具體操作還有技能技巧問題。下面就個案記錄方法、問題的描述與分析、個案研究報告三個重要環節的具體操作作些簡單介紹。(一)個案記錄方法。
個案研究不僅要收集有關資料,還需要將資料整理、記錄,形成報告。個案記錄,類似病歷記錄,必須以客觀、准確、清晰的方式加以描述,必須建立在充分收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記錄的基本原則要保持資料的完整性,正確性,可靠性,盡量使觀點簡潔、明確,內容易於聯系、理解。個案記錄的方法有直接描述法、圖表表示法、結構描述法、半結構描述法等。下面例舉半結構式個案記錄的項目內容:1、身份和外表:姓名、性別、年齡、居住地、相貌特徵等。2、生活史:過去、現在及發展等。3、目前狀況:個人的處境,如何形成目前的情境等。4、未來透視:未來需掌握的是什麼?採取行動會導致什麼結果?將來會有哪些變化?5、經濟狀況:經濟來源和物質供應來源。6、身心健康:生理及心理,有哪些正常的想法,感覺、行動和慾望。7、人格特質:平常個人表現如何?較持久性及一致性的行為舉止是什麼?8、動機狀況:個人需求、企圖、慾望、懼怕、喜歡或不喜歡的東西。9、能力表現:個人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適應環境的能力是什麼,表達能力如何?10、處事態度:從實際發生事件中顯示出個人心理特徵是什麼?在特殊情況下的行為表現如何,個人對所遭遇的情境感受如何,有何期待或想法?11、理想與價值觀:個人的基本信念、價值觀和道德原則。12、自我概念:個人對自己的態度如何,想法如何,如何描述自己?13、興趣:個人認為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相關的事情如何影響的?14、家庭親屬:與誰關系密切,行為上最像哪個人?巧、友誼與忠誠:誰是他的最要好的朋友,對哪個人最忠實?16、對他人的反映:個案對他人的反映如何,如何想法,如何期待。17、他人對個案的反映:別人對他的看法如何,別人對他的反映、想法、期待如何?18、與他人的交互關系:與他人分享的興趣及活動是什麼?與他人比較有什麼相同及相異的看法?好的個案記錄應具有的特徵是:准確、客觀、完整,並且是簡明和清晰的,易於理解和查閱。個案記錄可以按時間順序記錄,如按年月先後順序,或按研究的不同階段(起始、調查、診斷、治療、跟蹤)記錄;也可按專題內容分項記錄,如家庭狀況,社區環境、文化背景、教育、娛樂活動,興趣、健康狀況、精神狀況、職業、經濟收人等;也可對個案學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進行跟蹤記錄,這種累積記錄的內容有:各門課程的成績、能力傾向測驗、性格氣質的評定、出勤率、健康狀況、體檢資料、參加活動情況、學生的軼事材料、興趣、態度、同伴關系等。(二)問題的描述與分析。
在確定和識別要研究的個案後,個案的描述與分析是個案研究過程中的關鍵一環。個案問題的描述與分析是否符合科學方法的要求,關繫到整個研究的正確性和可靠性。有些個案研究報告常常將個案研究的事實資料與意見資料混為一談,難以分清個案的實質問題,對個案推論形成威脅。因此,在形成個案研究報告時,必須明確描述哪些是事實資料,哪些是有關的證據,哪此是研究者的推論和價值判斷。區分哪些是描述,哪些是分析;哪些是「事實」,哪些是「意見」。研究資料的描述與分析是一件相當耗時費力的工作,由於時間精力的限制,有時對於與個案相關的資料未能全面收集,深入探討,常常會造成錯誤的判斷和推論。個案研究者有必要考慮下述問題:l、個案研究准備解決什麼問題?2、與主題相關的證據是什麼?3、如何去獲取有關資料?4、如何選擇相關資料,淘汰無關資料?5、如何解釋收集到的資料?6、如何分辨「事實」資料與「意見」資料?7、如何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策略?總而言之,個案問題的描述與分析,必須明確區分證據與推論,辨別「事實」與「意見」,研究者需要廣泛地收集資料,多渠道地觀察,合理地作出邏輯判斷,使個案的描述與分析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三)個案研究報告。
個案研究報告是個案研究的表現形式,是研究成果的一種表述方法,是個案研究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正如醫生看病,醫生寫的病歷一樣,可以為以後的診斷治療提供依據。個案研究報告分描述性報告、簡介性報告和分析性報告三類。如前所述,個案研究實際上就是用各種方法收集個案的相關資料,通過科學的推理,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而評價其效果的研究過程。它不僅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復雜的認知過程,並且是解決問題的理論框架。典型的個案研究報告的格式參照研究的六個步驟大致涉及以下九個方面的內容:1、基本資料:姓名、性別、年齡、學習程度、籍貫等。2、個案來源:別人介紹、自己尋來或其他關系等。3、背景資料:父母及其他人的年齡、教育程度、職業等。
個案家庭史:父母、兄弟姐妹、其他人。
個案與家庭的關系:父母的管教態度,兄弟姐妹關系等。
個案的社會影響:人際關系,與朋友的交往。4、主要問題的描述。5、診斷和分析。6、指導策略。7、實施指導策略。8、實施結果。9、跟蹤及討論。
F. 如何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 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一.課題界定及理論依據
(一).英語寫作: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用英語的表達方式進行不盡相同的遣詞造句。有語篇結構的詞彙量和英語慣用法。是用筆將英語詞彙、語法、主題及其寫作手法等互相依賴、互相作用的諸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是對所學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是一種綜合能力的訓練。
(二).初中生英語寫作能力:
是初中英語新課標語言技能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標要求初中生能根據寫作要求,能正確分析材料、審好題,能運用英語思維和所學詞彙簡單描述人物或事件,能根據所給圖示或表格寫出簡單的段落或操作說明、能簡單的用英語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它也是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體現,不僅包括詞彙、語法、習慣用語等語言知識,還包括學生對文章的構思、組織、表達以及傳遞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語言交際能力,它能准確、全面反應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
(三).提高初中生英語寫作能力的策略:
根據英語課程標准,培養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是初中英語的教學目標之一。然而在當前英語課堂改革的教學實際中,教師往往注重引導學生的口語訓練,忽視對學生英語寫作方法的指導,學生寫作能力遠沒有達到新課標要求。在近幾年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我在指導學生規范寫作的方法、怎樣利用已知背景和結合學生自己的思想運用英語思維來表達等提高英語寫作的策略方面做了初步探索。
二.理論依據:
1、新課程理念:
英語新課程標准要求:破除以教師講解、分析、說明為主的知識灌輸,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把握文章的篇章結構的能力,要重視潛移默化的作用。英語閱讀與寫作教學必須集中力量搞好聽、說、讀、寫的訓練,才能真正全面培養學生的寫作素質,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
2、主體教育理論
所謂學生的主體性,是指在教育活動中,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處理同外部世界關系時所表現出來的功能特徵。在老師的寫作方法的指導下,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選擇性、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充分尊重學生自己對問題的看法,通過日記、簡報等形式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英語寫作的培養才有可能真正落到實處。
3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知識和自己的閱歷擬定自己的寫作計劃。
三.選題背景及研究意義:
1.背景:
目前,我國正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革傳統英語課堂教學,採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已成為每一位英語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由於傳統的英語教學只重視語言知識的單純傳授,教師對學生處於「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地位,忽略了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忽略了培養寫作思維。往往許多學生背誦了許多語法規則,而沒有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形成良好的語感,還是寫不好作文。這違背學習和運用英語規律的表現,不符合新課程的改革目標,也不利於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同時學生由於受母語的影響,所寫句子往往漢化,支離破碎,語法錯誤較多,缺乏連貫性,不能正確的言表意達,從而畏懼寫作。而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聽、說能力訓練較多,指導學生寫作時間較少,對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感到頭疼。究其原因,除了學生對書面表達不夠重視外。教師也確實缺少對學生寫作的有效指導。學生缺乏再學習的能力,缺乏鮮明的個性,更缺乏創新精神和實際能力。
2.意義:
新課標指出:英語聽、說、讀、寫四種技能,其中聽、讀是信息輸入能力,說、寫是信息輸出能力,四種技能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通過寫作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寫一篇作文,不論長短,都需要妥善地組織材料,突出重點,條理清楚。這樣,在鍛煉寫作能力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英語寫作水平能真正反映出學生的語言綜合表達能力,體現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和運用英語的水平。學生英語寫作能力差將直接影響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初中學生寫作能力,對於學生今後的英語學習具有很大的鋪墊作用。因此,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策略顯得尤為必要。
四.課題研究過程及方法
(一).過程:
1、准備階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
①確定課題,調查分析,進行理論學習。
②結合我班學生實際,分析學生現有英語寫作水平。
2、實施階段(2010年11月-2011年5月)
①根據學生英語寫作現狀分析,擬定提高英語寫作能力的策略,並在實際教學中實施。
②對我所帶班級進行跟蹤研究,並對相關研究情況進行不斷反思和完善。
3、總結階段(2011年6月)
撰寫結題報告,結題鑒定。
(二).方法:
1.調查法:有目的、有計劃的通過調查表、談話和問卷等形式接觸和了解教育對象,搜集相關資料進行初中生英語寫作自主學習培養途徑的分析研究。
2、行動研究法: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在實踐中進行不斷的反思,通過計劃,實踐,觀察,反思有計劃、有目的地觀察我班學生在寫作方面能力的變化,做出詳盡記錄,然後進行分析處理,尋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對策,改進和解決學生英語寫作的實際問題。
3.個案研究法:通過英語寫作能力培養途徑的教學案例,在較長時間里對我班學生連續進行跟蹤調查,發現每個學生英語寫作方面存在的普遍和個別問題,從中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即時作出調整,邊研究邊反思,形成具體的操作,以培養學生准確的寫作,從而研究出提高寫作能力的策略。
五.課題研究條件及保障:
(1)研究者是一直奮戰在一線的英語老師兼班主任,幾乎每時每刻和學生在一起,有著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觀察學生,與學生交流,深入實施課題研究。
(2)研究者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識比較強,經常嘗試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有相當的實踐經驗,並經常反思,受到領導和教師的好評。
六.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2)寫教育隨筆。
(3)上教學公開課。
G. 個案研究論文怎麼寫
個案研究抄論文又稱案例分襲析論文,是以一個或幾個案例為線索,分析論文主要的觀點。一、客觀分析
論文要採用正確的理論方法對問題進行客觀和深入的分析,避免僅基於自身的管理實踐經驗進行主觀評價;
二、實事求是
案例是實際發生的事情的記錄和描述,不能憑空杜撰與虛構,不能參雜個人的主觀判斷或臆想。描述案例時不要加入自己的想像、觀點和評論,要避免空洞或泛泛而談,不要拼湊字數。
H. 如何提高英語寫作能力案例分析
一、 案例背景
(一) 問題提出
語言是人們思想交流的工具,有聲語言和書寫語言是語言交流的兩種媒介。寫作是學習者英語綜合能力的體現。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對寫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八級要求為「能根據所讀文章進行轉述或寫摘要;能根據用文字級圖表提供的信息寫短文或報告;能寫出與一連關切結構完整的短文,敘述事情或表達觀點和態度;能在寫作中做到文體規范、語句通順」。但在教學中或在高考閱卷中常常發現:學生的審題能力差,偏離主題現象嚴重;文章詞語貧乏,語言素材不豐富,句子意識差;表達不得體,結構單一,缺少連貫性,篇章意識差等等,在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較大提高的情況下,學生的寫作能力還相對滯後。可以說,長期以來,寫作一直是困擾我國英語教學的一大難題。學生面對寫作任務時常常不知從何下手。這一嚴重現象的出現,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目前高中英語教學中一般不開設專門的英語寫作課,沒有對學生英語寫作基本功進行系統訓練,往往是在高考前期進行短期的突擊性應試模擬訓練,平時對學生寫作技能的培養較少。
2.學生的閱讀量小和閱讀面窄,造成詞彙量小,寫作語言素材貧乏。
3.學生良好的閱讀策略與寫作策略缺少,導致學生的篇章意識差等。
為了適應發展中的社會,滿足社會的需求,使高中畢業生的英語寫作水平達到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八級或九級的寫作目標,高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寫作技能的培養必須是長期的、有目的循序漸進的寫作技能培養。閱讀是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更是寫作的基礎。閱讀能給學生提供大量的寫作素材,通過閱讀,學生可以積累詞彙,儲存句法、語篇知識,學習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寫作技巧。大量閱讀又有助於培養語感,並逐步養成用英語思考的習慣。用英語寫作就必須用英語思考,這與大量閱讀是分不開的。否則,就會寫出中文式英語。不要閱讀談寫作猶如談無米之炊。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以下設想:高中階段對學生進行「多而雜」的閱讀訓練,即向學生提供程度相當、題材廣泛的閱讀材料,結合單元話題補充相應的課外閱讀材料, 在閱讀中擴大學生的語言詞彙、強化語言結構、介紹文化背景知識篇章結構知識、訓練篇章理解能力,再結合閱讀指導學生寫作,將閱讀成果轉化為寫作, 提高英語寫作能力。
(二)理論依據:
1.語言習得理論: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S. D. Krashen)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提出了「語言習得」理論。該理論認為,人們掌握某一種語言所通過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習得(acquisition),另外一種是學習(learning)。所謂「習得」是指學習者通過與外界的交際實踐,無意識地吸收到該種語言,並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流利、正確地使用該語言。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筆者認為應通過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交流獲得思維的碰撞,在這種潛移默化的語言習得中促進學生英語的學習。而「學習」是指有意識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來理解某種語言(一般指母語之外的第二語言)的過程。學生只有在大量接觸和使用真實、自然的語言中,才能養成運用英語的能力。
二、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結合案例
(一)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運用「討論式」的英語教學模式和採用「任務型」英語教學途徑,培養同學們的聽說讀寫能力,突出閱讀和寫作技能訓練、學習策略的培養、閱讀和寫作的實踐,從而使學生領會語言信息的輸入與輸出、閱讀和寫作之間的內在聯系,並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並以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練習英語寫作。
(二)教材分析
1新頒布的《英語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教學過分重視語法和詞法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傾向。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應採取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而應將語言的形式與意義和真實情景結合起來,提供給學生一個觀察,發現,體驗、實踐而習得語言的平台。
2本案例的中心話題是艾滋病。通過課文學習學生知道了艾滋病是怎麼一回事、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以及目前世界上青少年患艾滋病的情況,讓學生對當今世界艾滋病的現狀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使學生懂得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傾聽艾滋病人的心聲,並最終轉化為對艾滋病人的同情和關注,高度升華了本課的主題,並取得了知識教育與道德教育的雙重成功。
(三)學情分析
教學的對象是高二學生,思維活躍,他們稍微了解一些艾滋病的知識,但詞彙量掌握的非常少,通過閱讀課文,可極大的擴充學生這方面的詞彙量,能夠開展話題討論,各抒己見。與此同時,他們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網上搜索信息和查閱知識的能力。這些都為此寫作課奠定了良好地基礎。
(四)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的一些詞彙,短語表達等,掌握課文中描繪艾滋病人相關的詞彙和句型,如「With the help of 、look like 、deal with、…They work as a …、They can…and…、a deadly disease」並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加以運用,完成自己的一篇演講稿 「Cherish your life & prevent AIDS」的寫作教學任務。
2.能力培養:為學生設置具體的語言環境,使學生較好地完成圍繞怎樣幫助艾滋病人和珍愛生命為主題的話題,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一定的寫作能力,以及通過課堂上師生,生生互動,培養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度:在師生互動的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教師的親和力,增進師生之間與生生之間的了解和溝通,充分發揮情感教學的優勢。學生能在情景中分享豐富的情感體驗,感受寫作完成後的成功和喜悅。與此同時,通過對圍繞怎樣幫助艾滋病人和珍愛生命為主題的話題的討論和寫作,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想像能力。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是教學的重點之一。
2.通過設置任務,啟發學生討論,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學會寫作關於珍愛生命這類話題的文章。
3.在交流中培養學生的交際策略,幫助其掌握用英語表達觀點和做決定的功能用語。
(六)學習環境
多媒體教室
(七)課前准備
教師:研讀教材和新課程標准,設計教案和任務型作業;上網收集相關資料並製作課件。
學生:鼓勵學生課前認真預習課文並主動通過網路查找資料,充分的自我准備。教師提供相關網路讓他們上網查找有關的信息並做匯報並寫一篇珍愛生命的文章
I. 英語論文寫作過程中案例分析是什麼意思
有利於及時調整,避免大返工。在畢業論文的研究和寫作過程中版,作者的思維活動是權非常活躍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從表面看來不相關的材料,經過熟悉和深思,常常會產生新的聯想或新的觀點,如果不認真編寫提綱,動起筆來就會被這種現象所干擾,不得不停下筆來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寫的從頭來過;這樣,不僅增加了工作量,也會極大地影響寫作情緒。畢業論文提綱猶如工程的藍圖,只要動筆前把提綱考慮得周到嚴謹,多花點時間和力氣,搞得扎實一些,就能形成一個層次清楚、邏輯嚴密的論文框架,從而避免許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寫論文的學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寫成提綱,再去請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較易提出一些修改補充的意見,便於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