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文和英語有什麼不同
一、語言類型學
英語是主語優先的語言,非常強調句子結構,表現在:主語不可或缺,因此即使主語沒有語義作用,也必須存在,哪怕是it,there等做的「假位」主語。謂語在人稱和數量上要和主語保持一致。
中文是話題優先語言,更加強調情景,通過建立情景傳遞信息,句子結構鬆散,有時候甚至沒有主語。
二、思維不同
在表達上面,中文更加註重迂迴漸進,起承轉合,常常先說理由再引出結論,而英文更加開門見山。
中文先解釋理由,再說出觀點。英語更多的先表明觀點再說出理由。這就是兩種思維上的不同。
三、英語多長句,漢語多短句
由於英語是「法治」的語言,只要結構上沒有出現錯誤,許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個長句中表達;漢語則正好相反,由於是「人治」,語義通過字詞直接表達,不同的意思往往通過不同的短句表達出來。
四、英語多從句,漢語多分句
英語句子不僅可以在簡單句中使用很長的修飾語使句子變長,同時也可以用從句使句子變復雜,而這些從句往往通過從句引導詞與主句或其它從句連接,整個句子盡管表面上看錯綜復雜卻是一個整體。
漢語本來就喜歡用短句,加上表達結構相對鬆散,英語句子中的從句翻成漢語時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五、主語,賓語等名詞成分「英語多代詞,漢語多名詞」在句子中,英語多用名詞和介詞,漢語多用動詞。
英語不僅有we、you、he、they等人稱代詞,而且還有that、which之類的關系代詞,在長而復雜的句子,為了使句子結構正確、語義清楚,同時避免表達上的重復,英語往往使用很多代詞。
漢語雖然也有代詞,但由於結構相對鬆散、句子相對較短,漢語里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詞,使用名詞往往使語義更加清楚。
六、英語多被動,漢語多主動
英語比較喜歡用被動語態,科技英語尤其如此。漢語雖然也有「被」、「由」之類的詞表示動作是被動的,但這種表達遠沒有英語的被動語態那麼常見,因此,英語中的被動在漢譯中往往成了主動。
❷ 英語作文 關於漢語和英語的區別
關於漢語與英語之比較的個人看法
Chinese and English on the comparison of personal views
Read the greatest invention of mankind - Chinese, compared at the same time about other people from another point of view the advantag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 would also like to talk about my views:
1, there is a diversity of everything to make up for their deficiencies, while promoting common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What language can not dominate the world. The existence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language and culture is all about. We see the harmful effects of inbreeding it? Certainly do not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of a language-based, supplemented by the other. However, the advantages of Chinese can not be ignored.
2 Unfortunately, since I do not think there is natural language, or else I'm going to carefully study the language of other countries. With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the world, to define a language standard is essential, and that certain countries will be too hot speculation. However, we should see this one thing: we are currently used in the layout of the computer keyboard is not the most reasonable, there is a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 after the layout of the most reasonable, but did not spread to. The reason is that pre-emptive, so that people develop a habit of thinking, I would like to have nothing. Therefore, the Chinese people in urgent need of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report, so that really convinced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vigorously publicize the advantages of Chinese, and consciously choose to learn Chinese.
3, has been, I have a question: Smart people do than the ancients? Some people say that some smart people over the ancients, because many of the invention is not aware of the ancients. It seems to me necessarily, not necessarily intelligent because you know how much knowledge, but how do you use, you deal with the methods and efficiency, as well as the ability to solve difficult problems. Moreover, we can learn how all this accumulated knowledge? Some of the ancients smart, that they can learn all the knowledge at that time, and can form their own ideas. However, different people, learning a lot of knowledge, but not a clue out of the rationale for the final but lost its self. Therefore, people should be a comprehensive thinker it is very difficult. We must study how to learn knowledge, what knowledge of science. The largest in their own ability to learn the premise that, at the same time find a way to maximize the learning of knowledge, can form their own way of thinking. I always feel that the process of human development, there may be missing a lot of important things, and these things are necessary for future development, when we have to spend a lot of efforts to restore these things.
4, the same time, we have to admit that the focus of every era is different. After World War II, everyone is concerned about the instrialization. The main concern today is the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erhaps because this point of view of the language would also prefer the advantage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But the most basic things have not changed, and that is knowledge. People like to use the wor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fact, should be interpreted as using existing knowledge to solve the problem can be the most effective way. Because the technology has the time, but it certainly does not mean that the latest knowledge. Modern soldiers are not still under study, "The Art of War" it?
When we recognized the advantages of a language, there are bound to this type of language is based on new ideas all over the world when popular movements. This does not rule out some kind of language is modified.
Alas! I just wish to raise their own problems and ideas, may not represent a point of view, as long as I like the idea, and it has been maintained.
I finally understand the sentence: I think, therefore I am!
看過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漢語,同時比較了一下其它人從另外一種角度來看英語和漢語的優勢。
我也在此談一談我的看法:
1、凡事都存在一個多樣性,以彌補彼此的不足,同時能促進共同的發展進步。不可能哪種語言一統天下的。生物存在多樣性,語言文化亦如此。大家不見近親結婚的害處嗎?當然不排除以某種語言為主,其它的為輔了。但漢語的優勢是不容忽視的。
2、可惜我自認為沒有語言天賦,否則我就要好好研究一下各國語言了。隨著當前世界一體化的進程,確定一種語言標準是勢在必行的,一定會被各國炒得火熱。但我們應當看到這樣一件事:我們目前所用的計算機鍵盤的布局並不是最合理的,有一種經過數學計算最合理的布局,但沒有流傳開來。原因在於先下手為強,讓人們養成了一種習慣思維,想改都改不了。所以,漢語急需有人提出一個全面的研究報告,讓別人確實信服,同時大力宣傳漢語的優勢,而自覺選擇學習漢語。
3、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疑問:現代人一定比古人聰明嗎?有人說現代人一定聰明過古人,因為現在的很多發明是古人所不知道的。依我看不一定,聰明不一定是因為你知道多少知識,而在於你如何運用,你處理問題的方法和效率,以及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而且,我們又如何能學會這日積月累的所有知識呢?有些古人聰明,在於他們能學會當時的全部知識,並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但現代人不同,學了很多知識,但卻理不出一個頭緒出來,最後反而失去了自我。所以,現代人要出一個全面的思想家是很難的。我們必須要研究如何去學知識,學什麼知識。在人自身最大的學習能力前提下,找到一種同時最大限度的學習知識,又能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我總覺得,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可能遺漏了很多重要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又是以後發展所必需的,到時我們又要花很大的精力來還原這些東西。
4、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每個時代關注的重點都是不同的。二戰後,大家關注的是工業化。現代人關注的主要是計算機信息化。可能因為這一點,大家對各語言的優勢看法也會偏向計算機的應用。但是最基本的東西沒有變,那就是知識。現代人喜歡用科技這個詞,其實應該解釋為用現有的知識所能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方法。因為科技具有時間性,但它不代表就一定是最新的知識。現代的軍人不是還在研究《孫子兵法》嗎?
當我們公認某種語言的優勢時,必然也是以該種語言為基礎的新思想運動流行全世界的時候。這也不排除是改良的某種語言。
唉!我只是提出自己的問題和想法而已,並不代表某種觀點,只要我有這個想法就好了,並且一直保持下去。
我終於明白一句話:我思,故我在!
❸ 英語寫作好的人能從事什麼工作英語寫作和中文寫作有什麼區別
比如:翻譯家。你如果有這個興趣的話可以將我國的一些著名的文學著作翻譯成英文,或者將我國的一些傳統文化翻譯成英文,弘揚我國文化。你覺得呢?
❹ 中文和英語的區別
英語,普及國家最廣泛的一種語言,其發音比漢語的發音要更有節奏感和韻律感。
漢字,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種文字,其表意特徵讓使用者極其簡便快捷地識別文字所要表達的內容。
其他語言和文字,基本上屬於次生語言和文字,不具有存在的價值
要麼,使用人口極少,無法推廣,比如德語、法語、荷蘭語,第一,他們跟英語差別不大,跟普通話與粵語的差別相比相差無幾,屬於次生語言。第二,使用國家和人口極少,不具有普遍影響力。相對來說,法語尚好,西班牙語也尚好,其他語言基本上不具備生存和延續的價值了。
比如文字,東亞文化圈的日本與韓國、越南等國家,其文字基本上屬於漢字的變異,然而萬變不離其宗,他們的根還是在漢字上。他們也屬於次生文化。甚至可以說,如果忽然間漢字沒有了,日韓文字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縱觀歷史,橫看全球,除了英語和漢字,其他的語言文字註定是要被淘汰的。
英語和漢字能否並存,這是一個問題。
我的預感是,若干年後,世界的語言將統一為英語發音,漢字表意。
比如,說「年」這個字,我們可能是發音是「year」,但寫的時候則寫做「年」這個字。
仔細比較了一下,英文的表達順序,與中國古代的文言文非常相似。
譬如:子誠不我欺也。
如果按照英文的表意,也是:you really not cheat me。當然,語法可能有點問題,但按照古漢語的表達順序,基本上可以一個字一個字地對照翻譯出來。
由此可見,中國的漢字表達方式將慢慢回復到古漢語的表達順序,而英文的發音優勢,將取代普通話及其它語言。
總之:如果未來世界的語言有統一的一天,必將是英文發音,漢字表意。
❺ 英文書寫在上和中文書寫在下有什麼區別
The situation now needs urgent attention! The existing playground is broken and dangerous for young children to play in. It』s not just vandalism, is a danger bomb in the society! If the problem cannot be solved promptly, it will become a vicious cycle, fully threaten our children safety and our daily life. Therefore, I earnestly urge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face and solve this problem immediately, so as to protect our children and facilities.
❻ 英語寫作和漢語寫作論證方法的不同
作為一名工科的研究生,撰寫科技論文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較強的寫作能力是完成一篇高水平的科技論文的必要前提。對於部分工科學生而言,撰寫一篇中文科技論文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寫一篇地道的英語科技論文卻是一件相當有挑戰性的工作,因此有必要提高我們的英語寫作能力,而分析中英文寫作差異,深刻領會其差異,則是提高英文寫作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
1.中英文寫作差異之源:文化剖析
首先,需要從文化的高度來分析中英文寫作的差異,因為文化是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所在,只有從文化學的高度分析,才能有助於我們更清晰的認識理解這種差異。具體而言,無論中文寫作還是英文寫作,從文化學的角度來看,都是一個行為文化體系,因此從文化學的角度對中英文寫作進行比較研究,可以從宏觀上把握兩種寫作文化的聯系與區別,發現一些共同的價值和規律,促進英文寫作能力的提高。 1.1.表達與闡釋:兩種不同的寫作文化觀念
在中英文寫作文化的價值觀念層面上,存在著方方面面的區別,這些區別概括起來,就是中文寫作的功能與價值都強調「表達」,而英文寫作(甚至以英文寫作為代表的西方寫作)的功能與價值都注重「闡釋」。
從中國關於詩歌起源的理論可以看出對詩(寫作)的表達作用的強調。「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在孔子的《論語》中,也突出地強調詩可以「興、觀、群、怨」,表達老百姓的心聲。後來無論是司馬遷提出「不平則鳴」,還是唐宋古文運動提出的「文以載道」,都無一不是強調寫作的緣起和作用就在於表達。
而英文寫作的源流——古希臘的寫作理論,一開始就強調寫作是一種「模仿」。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曾提出著名的人模仿動物的模仿說;蘇格拉底把他對人的哲學思考運用於文藝領域,認為人應當成為文藝模仿的對象,不僅人的外部形體動作可以模仿,就是人的精神方面的特質也可以模仿,不論這種特質是善的還是惡的;亞里士多德在其著名寫作論著《詩學》里具體闡釋了「悲劇」,認為悲劇是對於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模仿。這里的模仿,其實就是對自然和社會生活的反映和闡釋。
強調表達的中文寫作文化傳統使中文寫作充滿了主觀的意識、想像和情緒。而強調闡釋的英文寫作傳統則使英文寫作充滿了客觀的反映、分析、推演和論證。
❼ 英語和漢語的區別
一、英語重結構,漢語重語義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曾經說過:「就句子的結構而論,西洋語言是法治的,中國語言是人治的。」(《中國語法理論》,《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頁,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年)
我們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為固定裝置的,嵌入牆內的;內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譯文:兒童將與裝有個性晶元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個性內置的計算機將被視為工作夥伴而不是工具,人們將在氣味電視前休閑,到這時數字時代就來到了。
這句英語是由四個獨立句構成的並列句,前三個句子都用簡單將來時,最後一個句子用的是將來完成時,句子之間的關系通過時態、逗號和並列連詞and表示得一
清二楚。而漢語譯文明顯就是簡單的敘述,至於句子之間的關系完全通過句子的語義表現出來:前三個句子可以看成是並列關系,最後一個句子則表示結果。
二、英語多長句,漢語多短句
由於英語是"法治"的語言,只要結構上沒有出現錯誤,許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個長句中表達;漢語則正好相反,由於是"人治",語義通過字詞直接表達,不同
的意思往往通過不同的短句表達出來。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考研英譯漢試題幾乎百分之百都是長而復雜的句子,而翻譯成中文經常就成了許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鍛煉,訓練;紀律,風紀,命令服從;懲戒,懲罰;學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譯文:人們對歷史研究方法產生了興趣,這與其說是因為外部對歷史作為一門知識學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戰,還不如說是因為歷史學家內部發生了爭吵。
英文原句是個典型的長句,由27個片語成,中間沒有使用任何標點符號,完全靠語法結構使整個句子的意思化零為整:less
through...and more
from構成一個復雜的狀語修飾動詞arisen。在中文翻譯中,"產生興趣"這一重要內容通過一個獨立的句子表達,兩個不同的原因則分別由不同的句子表
達,整個句子被化整為零。
三、英語多從句,漢語多分句
英語句子不僅可以在簡單句中使用很長的修飾語使句子變長,同時也可以用從句使句子變復雜,而這些從句往往通過從句引導詞與主句或其它從句連接,整個句子盡
管表面上看錯綜復雜卻是一個整體。漢語本來就喜歡用短句,加上表達結構相對鬆散,英語句子中的從句翻成漢語時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例如:On the whole such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 but only if the child can be assumed to
have had the same attitude towards the test as the other with whom he is
compared, and only if he was not punished by lack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which they possessed.
譯文:總的來說,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是有一定程度把握的,但是必須具備兩個條件:能夠假定這個孩子對測試的態度和與他相比的另一個孩子的態度相同;他也沒有因缺乏別的孩子已掌握的有關知識而被扣分。
原文中兩個only
if引導的從句顯然使整個句子變得很復雜,可是由於有並列連詞but和and,整句話的邏輯關系十分清楚:…能夠得出結論…但是只要…而且只要…。從上面
的譯文我們可以看出,為了使中文表達更加清楚,but only if...and only
if...首先提綱挈領:但是必須具備兩個條件……,這種做法給我們的感覺是譯文中沒有從句,有的只是一些不同的分句。
四、主語,賓語等名詞成分「英語多代詞,漢語多名詞」
在句子中,英語多用名詞和介詞,漢語多用動詞。
英語不僅有we、you、he、they等人稱代詞,而且還有that、which之類的關系代詞,在長而復雜的句子,為了使句子結構正確、語義清楚,同
時避免表達上的重復,英語往往使用很多代詞。漢語雖然也有代詞,但由於結構相對鬆散、句子相對較短,漢語里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詞,使用名詞往往使語義更加清
楚。請看下面的例句:
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s hosted by robots, and
cars with pollution monitors that will disable them when they offend.
譯文:屆時,將出現由機器人主持的電視訪談節目及裝有污染監測器的汽車,一旦這些汽車污染超標(或違規),監測器就會使其停駛。
五、英語多被動,漢語多主動
英語比較喜歡用被動語態,科技英語尤其如此。漢語雖然也有"被"、"由"之類的詞表示動作是被動的,但這種表達遠沒有英語的被動語態那麼常見,因此,英語中的被動在漢譯中往往成了主動。下面我們先看一組常用被動句型的漢譯:
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必須指出……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必須承認……
It is imagined that...人們認為……
It can not be denied that...不可否認……
It will be seen from this that...由此可知……
It should be realized that...必須認識到……
It is (always) stressed that...人們(總是)強調……
It may be said without fear of exaggeration that...可以毫不誇張地說……
這些常用被動句型屬於習慣表達法,在科技英語中出現頻率很高,考生不僅要熟悉這些句型的固定翻譯,同時要認識到許多英語中的被動從習慣上來講要譯成漢語的主動。我們再看一個典型的例子:
And it is imagined by many that the operations of the
common mind can by no means be compared with these processes, and that
they have to be required by a sort of special training.
譯文:許多人認為,普通人的思維活動根本無法與科學家的思維活動相比,認為這些思維活動必須經過某種專門訓練才能掌握。
原文中有三個被動語態is imagined, be compared和be required,譯成漢語都變成了主動表達:認為、相比和掌握。
有些英語被動需要把主語譯成漢語的賓語,這樣才能更加符合中文的表達習慣。
例如:New sources of energy must be found, and this will
take time, but it is not likely to result in any situation that will
ever restore (歸還;恢復,復興;恢復健康,復原)that sense of cheap and plentiful energy
we have had in the past time.
譯文:必須找到新的能源,這需要時間;而過去我們感覺到的那種能源價廉而充足的情況將不大可能再出現了。
六、英語多變化,漢語多重復
熟悉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表達相同的意思時往往變換表達方式。第一次說"我認為"可以用"I
think",第二次再用"I think"顯然就很乏味,應該換成"I believe"或"I
imagine"之類的表達。相比之下,漢語對變換表達方式的要求沒有英語那麼高,很多英語中的變化表達譯成重復表達就行了。請看下面的例子:
The m<I>onkey</I>"s most extraordinary
accomplishment was learning to operate a tractor. By the age of nine,
the m<I>onkey</I> had learned to solo on the vehicle.
譯文:這只猴子最了不起的成就是學會駕駛拖拉機。到九歲的時候,這只猴子已經學會了單獨表演駕駛拖拉機了。tractor和vehicle在句中顯然都表示"拖拉機",英語表達上有變化,而譯成漢語時使用了重復表達法。
七、英語多抽象,漢語多具體
做翻譯實踐較多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英文句子難譯主要難在結構復雜和表達抽象上。通過分析句子的結構,把長句變短句、從句變分句,結構上的難題往往迎刃而
解。表達抽象則要求譯者吃透原文的意思、用具體的中文進行表達,這對考生往往具有更大的挑戰性。
下面我們先看一組例子:
disintegration 土崩瓦解
ardent (熱心的;熱情的)loyalty 赤膽忠心
total exhaustion 筋疲力盡
far-sightedness 遠見卓識
careful consideration 深思熟慮
perfect harmony (和聲;和睦)水乳交融
feed on fancies 畫餅充飢
with great eagerness 如飢似渴
lack of perseverance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make a little contribution (捐款;捐助)添磚加瓦
on the verge of destruction 危在旦夕
從上面的例子不難看出,英語表達往往比較抽象,漢語則喜歡比較具體。我們再看一個翻譯:
Until such time as mankind has the sense to lower its
population to the points whereas the planet can provide a comfortable
support for all, people will have to accept more "unnatural food."
譯文:除非人類終於意識到要把人口減少到這樣的程度:使地球能為所有人提供足夠的飲食,否則人們將不得不接受更多的「人造食品」。
原文中有三個抽象的名詞:sense,
point和support和兩個抽象的形容詞comfortable和unnatural。根據大綱中詞彙表提供的解釋,sense可指「感覺」、「判
斷力」,point的意思是「點」,support的意思是「支撐(物)」、「支持(物)」,comfortable是「舒適的」,unnatural是
「非自然的」,都是意思十分抽象的詞,如果不進行具體化處理,譯文就可能是這樣:除非人類有這樣的感覺,把人口減少到這樣的,使地球能為大家提供舒適的支
持,否則人們將不得不接受更多的"非自然的食物"。
八、英語多引申,漢語多推理
英語有兩句俗話:一是You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要知義如何,關鍵看詞伙),二是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 but people have meaning
for
them.(詞本無義,義隨人生)。這說明詞典對詞的定義和解釋是死的,而實際運用中的語言是活的。從原文角度來說,這種活用是詞義和用法的引申,翻譯的
時候要准確理解這種引申,譯者就需要進行推理。
例如:While there are almost as many definitions of history
as there are historians, modern practice most closely conforms to one
that sees history as the attempt to recreate and explain the significant
events of the past.
譯文:盡管關於歷史的定義幾乎和歷史學家一樣多,現代實踐最符合這樣一種定義,即把歷史看作是對過去重大歷史事件的再現和解釋。
"recreate"根據構詞法和一般詞典上解釋都是「重新創造」,而考研英語大綱詞彙表中只有名詞"recreation",所給詞義為"娛樂、消
遣",在這種情況下,考生很容易把recreate譯成「重新創造」或者「娛樂」。仔細觀察recreate不難發現它帶有賓語the
significant events of the
part,從邏輯上來講,"過去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不能"重新創造"的,作者顯然對recreate一詞的詞義進行了引申。做翻譯的人經常會有這樣一種感
受:某個詞明明認識,可就是不知道該怎樣表達。這其實就是詞的引申和推理在起作用。
九、英語多省略,漢語多補充
英語一方面十分注重句子結構,另一方面又喜歡使用省略。英語省略的類型很多,有名詞的省略,動詞的省略,有句法方面的省略,也有情景方面的省略。在並列結構中,英語往往省略前面已出現過的詞語,而漢語則往往重復這些省略了的詞。
例如:①Ambition is the mother of destruction as well as of evil.
野心不僅是罪惡的根源,同時也是毀滅的根源。
②Reading exercises one"s eyes; Speaking, one"s tongue; while writing, one"s mind.
閱讀訓練人的眼睛,說話訓練人的口齒,寫作訓練人的思維。
④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
在考研英譯漢中,省略是一種很常見現象。例如:
Whether to use tests, other kinds of information, or both
in a particular situation depends, therefore, upon the evidence from
experience concerning comparative validity and upon such factors as cost
and availability.
譯文:因此,究竟是使用測試,其它種類的信息,還是在特定的情況下兩者都使用,取決於關於相對效度的來自經驗的證據,同時還取決於成本和可獲得性這樣的因素。
whether...or...是並列連詞,or前面省略了不定式to use, and upon中間省了動詞depends。
十、英語多前重心,漢語多後重心
在表達多邏輯思維時,英語往往是判斷或結論等在前,事實或描寫等在後,即重心在前;漢語則是由因到果、由假設到推論、由事實到結論,即重心在後。
比較:I was all the more delighted when, as a result of the
initiative of your Government it proved possible to reinstate the visit
so quickly.
譯文:由於貴國政府的提議,才得以這樣快地重新實現訪問。這使我感到特別高興。
The assertion that it was difficult, if not impossible,
for a people to enjoy its basic rights unless it was able to determine
freely its political status and to ensure freely its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was now scarcely (不足地,不充分地;一定不,絕不)contested
(斗爭;比賽).
譯文:如果一個民族不能自由地決定其政治地位,不能自由地保證其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要享受其基本權利,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不容易的。這一論斷幾乎是無可置辯的了。
❽ 英語和中文要什麼區別
英語和中文的區別不知在語言上,而在culture上。漢語有偏旁部首,英文的拼寫也是有規律的。比如:
cover,undercover,
discover...
(這兩天電影看多了哈哈)。
如果有問題請追問
❾ 中文寫作和英文寫作有什麼不同
中文寫作偏向散文來。但源英語寫作,講究結構清晰,文章中,想提出的論點,開頭就要點出,因為外國人很懶,你把英語寫成散文,老外看不懂。
另外中文句子可以很長,一般是靠意思來斷句。但英語是考結構,比如主從句,並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