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語寫作中漢語干擾因素分析研究現狀
Analysis of interfering factors of Chinese in English Writing
㈡ 海外英語的2014最新目錄
雲南國外入境遊客旅遊目的地認知行為模式與旅遊網站翻譯策略研究
黃瓊英1-4 基於高職學生特點的《大學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策略與實踐
黃艷梅5-7 高職高專現行大學英語教材適用性調查分析
賀義輝8+10 生態批評視閾下的詩歌解讀——以惠特曼的《草葉集》為例
楚承華9-10 藝術專業學生大學英語差異教學初探
崔君紅11-12 Survey and Inquiry for English Teachers' Self-development in Freshly Certificated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FAN Xin-heng13-14 大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綜合培訓法應用
高 偉15-16 大學英語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革研究
何 江17+22 The Function of Language Transfer in English Learning
胡 川18-19 高校英語教師發展階段研究
賈 瑋20-22 醫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調查與分析
李 芳23-25 A Study of the Logical Words Preferred by College English Learners in China
LI Xiao-juan26-28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 Features between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 and a High School Student—A Case Study
宋巧玲29-30 英語課堂中的糾錯反饋與中介語發展
於瑞瑞31-33 網路環境下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張興華 楊洪娟34-36 The English Teachers』Correction Strategies toward Students』Oral Errors in College
張 瑩 朱文宣37-42 Application of Bloom』s Taxonomy for Affectiv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
ZHU Zhou-xian43-44 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課堂學生參與現狀研究
周 維 嚴青青45-46 以教師發展促學生成長——基於反思性教學實踐研究的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
杜晉紅 何 芳47-50 高職視角下的專門用途英語和基礎英語教學
海 源51-52 高職高專院校英語教學中文化融入初探——以麗江師專外語系英力克英語口語教學為例
和新梅53-54 中職英語教師職業倦怠下的社會支持度
黎喜歡 楊柳梅55-57 以閱讀帶動寫作的英語教學法探析
孫 萍58-59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n English Teaching
ZHAO Li60-61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之故事教學法案例研究
肖 峰62-64 提高英語閱讀效率,掌握英語閱讀應試技巧
徐陽平65-66 充分利用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的正面反撥效應改革武威職業學院英語教學模式
徐永生67-68 淺析大學英語語法教學意識與教學形式
楊曉君69-70+73 英語口語教學「文化植入」的初探與應用
易雅琴71-73 英語專業商務英語教學模式之探討
張紅燕74-75 合作學習在藝術專業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張麗麗76-77 大學英語課堂中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
張 穎78+80 英語閱讀中非視覺信息的應用
周春艷79-80 二語習得中輸入、互動和輸出研究綜述
葛 紅81-82+96 農村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快與慢
李光彬83+89 數據驅動的高中英語語法課堂教學模式
劉 瑜 羅 凌84-85+91 Cultiv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蘇 丹86-87 加強校園英語文化建設提高學生英語綜合素質
謝丹華88-89 班級管理工作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影響研究
殷列綺90-91 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教學行為
張 凱92-93 醫學院校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訓練項目與研究
張曉偉 閻偉靜 王 媛94-96 認知語義學在英語詞彙教學中的應用
郭曉麗 閆麗俐97-98 英語學習情況的信效度分析
白 玲99-100+10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cond Language Motivation and Assessment Strategy
何愛玲 楊 紓101-103 任務型英語教學法的研究
賀 娟104-105 淺談任務教學法及其在大學英語教改中的實踐
李昆峰106-107 Group Dynamics and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EFL Classrooms
MAI Xiao-ping108-110+114 The Problem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of Autonomous Language Learning Center
NIE Jian-feng111-112+122 課堂提問在英語教學中的技巧和策略研究
靳 琰 王 玲113-114 葫蘆島口音之母音對英語語音習得影響的實證研究
王 欣115-116 Relevance Theory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張 琪117-118 新媒體對閱讀習慣的沖擊
趙 吟119-120 How to Apply Family Ecation in Little Women to Chinese Families
李 娜121-122 淺析馬爾教授《聊齋志異》的翻譯策略
陳飛霞123-124 An Analysis of Culture Differ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glish Euphemism and the Enlightenment on Translating
陳 熙125-127 Use of Four-character Structures in Literary E-C Translation
陳亞琴128-130 互文性視角下的廣告翻譯
陳 雲131-132+138 淺談中式菜單翻譯的現狀及技巧
顧秀梅133-135 關於絲綢之路甘肅段文化旅遊特色景點及小吃漢英翻譯的討論
李永緯136-138 跨文化視角下的少數民族特色詞彙翻譯——以廣西水族、回族和侗族特色詞彙為例
梁 旦 蘇橈敏139-140+142 翻譯目的論下商務英語翻譯的特點及技巧
劉 瓊141-142 基於模因論的高校英語口譯教學研究
魏 媛143-144 順應論視角下英語商標詞的漢譯
楊 璟145-146+154 試論歇後語翻譯的基本方法
張 揚147+150 從中西方文化差異看習語翻譯
趙宇佳148-150 張培基英譯中國現代散文修辭手段探究——一項基於語料庫的調查
周 曉151-152 中式思維主導下的湖北高校留學生英文網頁翻譯問題研究
賴小春153-154 Shock of the Common Fear: Voices and Visions in Philip Larkin』「sThe Building」
吳文曦155-156+163 Natural Symbolism Used in A Farewell to Arms
CHEN Fei157-158+166 中英詩歌的美學比讀——韻律與意象關聯視角
陳媛媛159-161 英美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與沖擊
賀慶華162-163 Study on Farmers』Issues in Thomas Hardy』s Novels
HUA Hui-min164-166 山林孤寂:人在自然中的鏡像——以德國浪漫派作家蒂克的《金發埃克貝爾特》為例
姜 甜167-168 《夜鶯與玫瑰》之多維美賞析
李會琴169-170 Cronus and Their Respective Endings in Disgrace
劉建平171-172 中西方紀錄片中的文化差異
劉 娜173-174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Ad Lamp-box Controller
FANG Yuan,LU Bin175-176 『Location Privacy』—where do we stand?
尚 進177-181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the Road in Jack Kerouac』s On the Road and Comac McCarthy』s The Road
TANG Meng-ying182-186 淺析《籬笆》中黑人英語的語法特徵
祝 維187-188+193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 of Chinese and English Cosmetic Advertising Texts
祝海倫189-191 Toward Sublime: the Comparison of Sea Poe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iterature
單 健 翟 靜192-193 符號學視域下的澳大利亞土著英語詞彙研究
曹 玲194-195+203 Lu Xun』s View on Language
曹琪雯196-197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Pidgin English
DENG Shi-ping198-199
㈢ 語言模因論在中國最早是誰提出的
模因(meme) 這個術語在RichardDawkins 所著的TheSelfish Gene 中首次出現。基於達爾文進化論觀點來解釋文內化進化規律的模因論容(memetics)的研究討論,正在西方學術界如火如荼地開展。我國學者何自然教授於2003 年將模因論引入中國(何自然、何雪林2003)。
㈣ 論英語教學中寫作培養。這個題目該如何下手(英語專業畢業論文)
寫實證研究還是純理論的呢。從你說的英語教學中寫作能力的培養,我猜是本版科畢業論文權吧?那就先指出現在學生英語寫作出現的問題,指出培養寫作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你想要寫的理論,寫長法、模因論等等你想要將之用於培養或訓練學生寫作能力的理論作支撐,再將理論與英語教學實踐相結合提出你的切實可行的辦法。
㈤ 急需中國知網的幾篇論文,誰能幫忙在圖書館下下~
論海峽兩岸人名地名翻譯規范、統一的必要性(方夢立)
讀《台灣語典》話兩岸語緣(包恆新)
這兩篇會議論文,要另外付錢的,所以沒有下。
其他的都在附件里。
要是對你有幫助的話,還麻煩採納。
㈥ 淺析如何在英語課堂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
論文摘要: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基礎上,探討學生對課堂寫作教學的反饋及相關問題,提出了可供教師參考的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策略和訓練方法。
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強化語言的產出能力(ProctiveCompetence)是語言學習的主要目的之一。而且,語言的輸出(LanguageOutput)能力——說與寫,相對來說要比語言的輸入(LanguageInput)能力——聽與讀,更加難以提高。
本文以調查為基礎,探討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現狀及寫作能力的訓練與提高問題。通過數據分析與比較,找出提高英語寫作教學的相關策略,以達到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目的便是本文的主旨。
一、語言的產出能力與信息加工理論
我們常常把語言的書面表達理解為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接收信息、組織信息、加工信息和產出信息。從廣義上來講,這也是語言學習的過程。所以我們認為寫作技能的訓練也就是信息加工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指導與訓練。語言的學習是信息加工的理論已經被人們廣泛接受。信息加工是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方面的一個術語。在這一過程中人們通過不同渠道獲得的信息在記憶中得到儲存、組織和提取。信息加工理論的研究包括記憶的研究、解碼與驗證假設的研究及學習者用目標語表達思想的策略的研究。
在認知心理學領域最有影響的信息加工理論模式是JohnAnderson(1983)的ACT(adaptivecontrolofthought)模式。[1]它基於記憶的類型:第一種是「knowledgethat」——即你要了解某一方面的知識,如英語動詞的過去式有三種主要形式。第二種是「knowledgehow」——即你要掌握這些知識的具體內容。如怎樣構成動詞的過去式。語言學習常常始於第一種類型,即首先我們要知道英語動詞的過去式有三種主要形式,然後要掌握三種形式的具體構成方法。這種模式對於語言教師來說,既具有說服力又具有實踐意義。KeithJohnson(1996)闡述到自動化和信息加工理論對語言的教和學都有一定的影響。[2]Hallidy有關語言的論述不僅同這一理論密切相關而且還探討了它在交際教學中的作用。[3]從他們的一系列理論與分析中,我們可以確信第二語言或者外語的寫作就是信息加工的過程。
二、調查的方法與問卷的設計和操作
本調查採用應用語言學研究中的定量與定性分析方法,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形式獲得相關數據,進行實證論述。通過對數據的分析,了解高中英語課堂寫作教學的現狀,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策略。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問卷的第一部分主旨是要了解教師在課堂上是如何指導學生寫作訓練的。歸納起來包括這樣幾種經常採用的練習形式:漢譯英練習、造句、聽寫。其中高中一年級的學生中52.6%認為老師常常用的練習形式是漢譯英。高中二年級的學生也是選擇「經常」這一選項的最多。很少採用的方式有:口頭作文、看圖作文,其中高中二年級的學生中41.8%和43.9%對這兩種寫作訓練模式在課堂上的使用頻率選擇的是「很少」。
從調查問題的反饋中,我們可以看到英語課堂教學中書面表達能力的訓練仍然集中在翻譯、造句等傳統的練習方法中。當然我們並不排斥這類訓練,這也是英語教學中基礎訓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僅僅局限在這樣的范圍內,遠不能滿足學生提高英語書面表達能力的需要。不同形式、不同層次、不同目的的訓練模式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必經之路。
問卷的第二部分主要是了解學生對有關寫作問題的看法及他們自己的練習方式。寫作中困難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詞彙量少、句子結構表達不準確、詞語搭配不當等方面。其中50.3%的高一學生認為詞彙量少是主要困難,36.1%的高二學生認為詞彙量少、句子表達不準確,34%的高三學生認為基本上是詞彙量和詞語搭配不當的問題。當談到「老師不給寫作任務,你是否在課後自覺練習寫作」時,大部分的高一、高三學生回答「很少」。38.2%的高二學生回答「從不」。 從上面的數字和對學生的訪談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以下這些問題:教師的課堂寫作指導和學生的提高寫作能力的訓練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盡管在某些方面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寫作指導,但是學生依然在運用時有些困難,如:詞語搭配、句子結構等方面;教師的課堂寫作指導與課後個別輔導應該更具有針對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加強,如何改進他們的學習策略也需要教師的幫助。四、英語寫作訓練的模式與指導針對在問卷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我們同有關教師和同學進行了對應策略的探討。通過探討我們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寫作訓練模式:一是基礎結構訓練(genericstructures)。通過分析問卷中學生對寫作困難的反饋和所收集的學生高考作文中的常見錯誤,我們可以看出基礎知識和基本結構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在基礎結構訓練中,教師應該注重訓練寫作中的常用句型,例如,在開頭段、過渡段、結尾段常用的句型。此外,還應該要求學生掌握過渡詞語的使用,例如,and,moreover,however,but;therefore,so,inaword,inbrief等,以達到文章的統一性和連貫性。
在這類訓練中教師可以採取連詞成句、填空、改錯、句型轉換、仿寫、擴寫等形式。[4]並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程度、不同年級設計不同等級的練習,例如,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完成一級訓練,稍微有些困難的學生完成二級訓練,然後再逐步提高。
產品(Proct)。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可以說:Noprocess,noproct。只把語言操練作為寫作側重點的教學活動是不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的。只有賦予寫作活動一定的交際性,學生才能積極地表達各自的想法。這就意味著學生的作文必須有一個假定的讀者(Audience),比如他們是給朋友寫一封信,給老師寫一個便條,為別人記錄一次電話內容,或是給筆友通過電子郵件就特定的話題交換各自的看法。由於寫作的對象和寫作的目的不同,學生的作文也會有很大區別。
近年來國內外寫作教學越來越提倡過程寫作教學法。[4]它把重點放在寫作過程上,強調在學生寫作過程中幫助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側重在語篇水平上指導寫作,包括構思、寫提綱、寫初稿和修改等各個寫作環節。過程寫作要培養學生的具體寫作技能,它包括四個步驟,首先是寫前准備,包括理解寫作任務、縮小主題范圍、收集想法並考慮讀者;第二是組織,包括開頭與結尾清晰明了、寫一句意見或是目的的中心句、各個段落之間順利過渡;第三是發展,包括用具體細節來支持主要觀點,用事實、例子、具體描寫並聯系個人經歷來發展中心思想;第四是檢查與修改,包括再次考慮文章的寫作目的、使用准確的語言、避免常見的語法與句法錯誤。三是文體寫作(genre-basedwriting)。課堂教學中的這種寫作模式是一種循環式的方法,也是一種與文本互動的寫作訓練模式。其具體操作步驟如下:首先,教師選擇不同文體的文章展示給學生,然後分析文體風格、寫作目的、語言和結構的特點等。其次是合作步驟。教師將學生們的觀點逐一寫在黑板上。再次是學生的獨立寫作階段。學生根據黑板上的提示完成寫作任務。這一階段中包括准備階段、初稿階段、討論階段和評價階段。最後,教師講評學生作文。肯定優點,鼓勵學生大量練習。
某些研究者們認為這是模仿寫作方法。由於模仿是人類的認知行為,所以模仿寫作在完整的寫作訓練中是行之有效的。
㈦ 高中英語寫作有效教學策略的實踐與研究 如何有效地
(一)教師以自己為中心, 將自己視為知識的權威和傳授者。
1.
沒有把寫作看做是交際活動。教師沒有站在讀者的角度去看待學生的作文 , 不去指出學生表達不清或欠妥之處 , 不能明確提出修改建議。
2.
批改作文時只是訂正學生所犯的語法錯誤。可是寫作並不僅僅是語法練習 , 好的文章並不只是一些語法正確的句子堆砌的產物。教師應當從兩個角度來批改作文 :先從語篇層次上看文章內容是否達到表情達意的目的 , 再在語法層次上進行必要的修改。
3.
沒有把寫作視為認知活動。許多教師在指導作文時只給學生分析一篇範文
, 卻並沒有意識到在向學生提供範文的同時, 必須引導學生注意理解範文中可以為我所用的那些知識或語法 ;引導學生剖析自己的文章 ,
發現存在的問題 , 然後改正, 並注意在以後的寫作中揚長避短 , 學以致用。
(二)教學方法不合理。長期以來,
結果教學法在英語寫作課的教學中占據統治地位 , 教師以講授傳統技法和作品為中心, 片面地強調語言理論知識的輸入 , 過於注重寫作結果,
輕視寫作過程中的諸多環節。這種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是行為主義理論,認為教學過程就是老師給予刺激—學生作出反應的過程, 因而教師主宰了課堂教學 ,
從運用「教師提問 -學生回答」的單一教學模式 , 到學生參照範文仿寫 , 再到教師面面俱到地評講那些注滿紅批的作文 ,
學生始終處於思維被束縛、被動接受知識的尷尬境地。建構主義認為 , 知識昀主要是由學習者個體建構的 , 而不是由他人傳授的 ,
而且這種建構總是在具體環境中通過互動產生的。語言學習中 , 學習者不應該被簡單地視為被動接受者 , 而應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計劃和學習效率的評估 ,
否則學生就沒有機會主動地創造和探索。
二、改善當前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現狀的方法
1.注重對學生寫作過程的指導
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對學生的語言輸入,
也要注重對學生的語言輸出 , 這兩個過程都非常的重要 ,
對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寫作能力正是這種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體現。因此, 在「重結果」之時 ,
更要「重過程」。寫作應包括語言知識、語境知識、寫作目的和寫作技巧等要素。寫作目的、語言知識和語境知識可以為寫作者提供足夠多的輸入 ,
使學習者有話說而寫作技巧的訓練是使學習者知道怎麼說。所以 , 寫作既是語言輸入的過程,
也是學生按一定技巧建構體裁、內化知識的過程。他們強調的是教師在教學寫作時要注意情景 , 並幫助學生了解某一體裁的詞彙、語法、篇章結構的特點 ,
然後再運用到具體的寫作中。從圖中可以看出 , 寫作過程不是單一的個人行為 ,
而是個人與個人、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範文、個人與社會多方位的互動過程。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㈧ 模因論的模因論的概述
模因論 (memetics) 是一種基於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解釋文化進化規律的新理論。它指文化領域內人與人之間相互模仿、散播開來的思想或主意,並一代一代地相傳下來。模因(meme)用了與基因(gene)相近的發音,表示「出自相同基因而導致相似」的意思,故模因指文化基因。我國學者何自然他們將meme譯成「模因」,是有意讓人們聯想它是一些模仿現象,是一種與基因相似的現象。基因是通過遺傳而繁衍的,但模因卻通過模仿而傳播,是文化的基本單位。
模因類似作為遺傳因子的基因,為文化的遺傳因子,也經由復制(模仿)、變異與選擇的過程而演化。舉例而言,某個人類大腦中的觀念(模因),經由模仿或是學習復制到不同人的大腦中。而經過復制的觀念並不會與原來觀念完全相同,因此產生變異。這些相似但是有所不同的觀念,則在散布時互相競爭,不同的內容影響其散播能力,因此出現類似天擇的現象。
模因像病毒,能感染人類的大腦,改變他們的行為,令他們著力宣揚這種模式。對某種事物(如標語口號,時髦用語,音樂旋律,創造發明、流行時尚等)只要有人帶個頭,大家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跟著模仿起來,傳播出去,「炒作」起來,成為「人雲亦雲」、「人為我為」的模因現象。
道金斯最初創造模因一詞,是為了在基因之外,延伸演化的概念。這個概念後來被心理學與社會學等學門應用,被一些學者用來描述文化傳遞的機制。目前模因的概念並沒有廣為接受的定論,對於模因的定義或適用的物種,以及是否足以解釋文化變遷過程,都有所爭論。
一般對文化的了解是文化如何被人相信,但模因學則認為文化如何吸納信徒。模因學指出多人相信的東西只代表是強的迷因,與真假並沒有絕對關系。
㈨ 怎樣評價一篇英語作文
談如何寫好英語作文評語。然而,在當前的英語教學實踐中,存在這樣一種回現狀:教師重視答英語寫作訓練,但卻忽視對學生作文的反饋,未能正確認識自己在學生作文批改中所扮演的角色。總之,教師只有把評價學生的寫作自始至終放在發現學生字、詞、句、段、文方面的優秀之處和可取之處,並時而通過評語與他們促膝談心,表達特別的關注和愛護,學生才能從遭遇失敗到嘗試成功,從懼怕寫到樂於並善於寫,進而全面提高自身的英語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