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漢思維差異對寫作的影響論文屬不屬於文學的范疇
An Analysis of English Hum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從語用學的角度分析英語幽默
Dark and Melancholy in The Scarlet Letter—The Interation Between Nathaniel Hawthorne and The Scartlet Letter沉鬱的《紅字》——論納塞尼爾?霍桑和《紅字》之間的相互影響
Symbolism Enbodied in the Heroes of Lord of the Flies 人物象徵在《蠅王》中的體現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Marriage Between the Tujia and Englang 小議土家族與英格蘭婚俗之差異
On the Mean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淺談第二語言習得的方法
On the Emotional Variation of the Ghost in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歌劇魅影》中鬼魅的情感變化
Problems Existing in Bilingual Ecation in University雙語教學在大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On the Character of Blifil in 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a Founding 淺析《湯姆?瓊斯》中布力菲爾的人物性格
On the Differences in Ecational Reform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淺析中美教育改革的差異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Prepositions試譯介詞的翻譯
The Study of Culture on Dining-table in Englis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ody Language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and China 中國與英語國家的肢體語言的對比研究
On the Ideals of Modern Women from the Scarlet Letter 從《紅字》中看現代女性意識
On Strategies of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淺談大學生英語詞彙的學習策略
The Study of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Robinson Crusoe《魯濱遜漂流記》的現實意義研究
021021016 杜 娟 Translation of Culture and Facsimile of Culture文化翻譯與文化「傳真」
The Revelation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y 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二語學得理論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The Change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 after September 11th 9.11 之後中美關系的變化
Culture Difference in Pragmatics從語用看中西語言文化差異
Analysis on Football and the Competitive Spirits Embodied in the Games 解析足球及比賽中體現的競技精神
On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Situation on English Teaching試論語言環境對英語教學中的影響
The Translation of Automobile Trademarks and Advertising Slogans汽車商標及其廣告主題句的翻譯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Animal Idioms淺談英語動物習語的特徵
The Building of Poe』s Horror愛.倫坡的恐怖營造手法
Radical Henry in The Picture of Dorain Gray《道林?格雷的肖像畫》中極端的亨利
Exploration of the Theme in Sons and Lovers《兒子與情人》的主題探討
The Translation of Expression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有中國特色詞彙的英譯
On the Theme of King Lear論《李爾王》的主題思想
On the Changes of Marner』s Characters論織工馬南的性格變化
The Comparison of Several Negative Forms in English 英語中若干否定形式的比較
Culture Difference and Dfferent Business Etiquett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中西方文化差異及商務禮儀的不同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American Legal Culture論美國法律文化的特點
Isolationism Tradition in American Diplomatic History美國外交史上的孤立主義傳統
The Study of Culture of Flowers in Western Countries 淺談西方國家花的文化
On th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of UCP500淺議《UCP500》的語言特點
Differences of American Dream in Benjamin Franklin』s Autobiography and in Reality 論」美國夢」在本傑明.富蘭克林《自傳》中和現實中的差異性
On Feminists in Uncle Tom』s Cabin《湯姆叔叔的小屋》中女性人物研究
On Women Characters in Sons and Lovers 論《兒子與情人》中的女性形象
On Language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Bussiness Contract 論商務合同的語言特點和翻譯
The Arts of Body Langueg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際中身勢語的藝術
The English Classroom Interaction Under the New Curreculum新課標背景下的英語課堂互動
On the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of Foreign Trade Contracts論涉外經濟合同寫作與翻譯
On Eternal Life of Helen Burns in Jane Eyre論《簡?愛》中海倫?彭斯生命的永恆性
The Effect of Chinese Action Film to the Film Inrstry of Hollywood 中國動作片對好萊塢電影業的影響
On the Comparison of Classroom Question Raising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Teachers中美教師課堂提問方法比較
The Connection Between Rock Music and American Culture搖滾樂與美國文化的聯系
On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E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淺談素質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On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in English Teaching淺談多媒體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On the Symbolic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Le Petit Prince 淺析《小王子》中的象徵意義與現實意義
On the Translation of Comparative Sentence Patterns淺談比較句式翻譯中的幾個問題
On the Culture Differences from the Realistic Films of China and the Western從中西現實主義電影看文化差異
The Common Features of American Favorite Chinese Movies美國人喜愛的中國電影的共性
Skopostheory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aterials翻譯目的論與旅遊資料的漢英翻譯
An Analysis of Three Women』s Tragedies on Sons and Loves淺析《兒子與情人》中三個女人的悲劇
On Pound and the Contingency of Language 淺談龐德與語言的偶然性
The Comparision of Pearl i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Eva in Uncle Tom』s Cabin《紅字》中珠兒與《湯姆叔叔的小屋》中伊娃的對比
The Comparision of Character Between Beeky Sharp and Scarleet O』Hara in Vanity Fair and Gone With the Wind《名利場》中蓓基?夏潑與《飄》中思嘉?奧哈拉的人物性格
On the Gothic Features in Short Stories by Edgar Allan Poe淺談愛倫?坡小說中的哥特式特點
On Dreiser』s Realism in Jennie Gerhardt德萊塞《珍妮姑娘》的現實主義研究
The Comparison of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Jane Eyre and Qing Wen簡愛和晴雯人物性格比較
The Love Concept of William Butler Yeats from His Early Poetry從葉芝的早期詩歌看他的愛情觀
On Transfer of English Learning 英語學習遷移問題研究
Knowing About the American Culture from Jazz Music從爵士樂看美國文化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eremonial Speech in English and Chinese 禮儀用語的英漢對比
Potia and Ophelia-Two Kinds of Women Character in Shakespeare』s Work鮑西婭與奧菲利婭——莎士比亞筆下兩類不同性格的女性角色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aiwan and America in 1949—1979 淺析1949年至1979年台美外交關系的發展
Mother Tongue Influences on Learning English母語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Effect on Advertisement Originality from Different Chinese-Western Modes of Culture中西文化差異對廣告創意的影響
On the English Abbreviations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淺談國際組織名的英語縮略方式
The Use of Innovative E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創新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On the Politeness Strategies of Business Letter商務信函的禮貌策略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ry Music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merican Culture 美國鄉村音樂在其文化影響下的發展
The Reflection of Realism in Dickens』A Tale of Two Cities現實主義在《雙城記》中的體現
The Psychological Variation of Mr. Dimmesdale in The Scarlet Letter論《紅字》中狄梅斯迪爾的心理變化歷程
On the Religion Belief of Silas in The DA VINCI Code淺談《達芬奇密碼》中塞拉斯的宗教信仰
The Impact of Slavery on American Black People in 》看奴隸制對美國黑人的影響
021021076 夏 靜 The Application of Dynamic Equivalence to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Scenic Spot Introction Materials動態等值論在旅遊景點材料翻譯中的應用
A Study of Emerson』s Views on Nature愛默生的自然觀研究
Comments on Hemingway』s The Snow of Kilimanjaro海明威《乞力馬扎羅山的雪》中的評述
Pragematic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國際商務談判中的語用策略
On Female Struggle in Marriage from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論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中的女性在婚姻中的掙扎
On the Origins of Pecola』s Tragedy佩科拉悲劇的起源
The Stylistic Study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老人與海》的風格研究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aphor and Style淺談隱喻與文體的關系
Glanc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ET-4 and CET-6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guage Testing 從語言測試的發展看大學英語四六級的改革與發展
A Research on Foreign Automobile Trademarks 外國汽車標志探源
On the Two Generation』s Views of Love in All』s Well That Ends Well論《終成眷屬》中兩代人的愛情觀
Meaning of Foreign National Flags淺談外國國旗的喻意
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How Pre-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s Facilita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淺談第二語言習得如何促進英語學前教學
On Love Concepts Between Scarlett and Lady White Snake論郝思嘉與白素貞的愛情觀
Symbolism in Virginia Woolf』s To the Lighthouse 論《到燈塔去》的象徵意義
Self-assess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語言教學中的自主學習
A Stylistic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Advertising English廣告英語的文體學研究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Embodied in Diplomacy 中美文化差異在外交上的具體體現
On the Interactive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淺談中學英語的互動教學
The Biblical and Symbols in The Grapes of the Wrath淺談《憤怒的葡萄》中的聖經典故及其象徵意義
Task-based Teaching and Task-based Testing基於任務的教學與基於任務的測試
The Racial Problem in Light in August論《八月之關》的種族問題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logies討論中美互動教學差異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Struggle and Growth Under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意識流下的抗爭與成長
B.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對翻譯的影響
這個題目好大啊,可以寫一篇論文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表現的形式就很多,所以在翻譯方面的表現就有很廣的影響,
首先,思維與語言的關系猶如母與子的關系。先有人類思維後有語言、圖畫、音樂等外在表現形式。Language serves as dress of thought.Thoughts are always expressed by words
Without thinking,language would be meaningless?
那麼,思維又是如何作用在語言形式上的呢?通過研究可知:思維---表現法---語言具體形式。
現在,我們就來簡單分析一下中國人與西方人由歷史淵源、地域特性及哲學與文化心理不同而導致的思維的根本差異。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傳統的農業大國,即所謂「靠天吃飯」。農業、土地與民生息息相關,所以就形成了「天人合一」這一中國文化的精髓。即把人與自然視為和諧統一的整體,人類文化與天命自然統一。The Taoist notion Of following nature is closed related,as in other naturalistic movements,to the idea of fate.這種中國文化的最高境界使中國人習慣於崇尚自然、行於自然;不違天命、順其自然的處世哲學和宿命論,即Let things remain as they are.而在人與天地萬物協調共存的世界中,則存在著循環往復、生生不息的發展變化。美國人說這是moving in endless circles and repeating it over and over again。中國的儒家與道家哲學就深深體現了這種觀點。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歸於道」等,這就是漢民族的循回式思維方式,比如在語言表現法中有回環式: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及遞進式表達: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所以,中國人表達事物總是按時間和事理發展順序由因到果、由先到後、由大到小進行闡述,這種思維模式可稱為具體一般型表達(Particular-General Pattern)。習慣於問題解決型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它們不僅在語言上如此,在文化藝術、經濟活動中也都佔有統治地位。也就是說中國人擅長具象思維。
西方人恰恰相反,他們一向將人與自然分隔開來,認為思維是獨立於自然之外的客觀事物,講究「人物分立」,人能夠通過斗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從美國前總統里根(Ronald
Reagan)說過的一句話之中我們就可見一斑:
I do not believe in fate that falls on us no matter what we do,but,1 do believe in fate that will fall on us if we do nothing.(我不相信,無論我們做什麼,我們的命運都一樣;但是我相
信,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我們的命運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He wants us to believe in the struggle,not in the fate.諸多此類象美國人熱衷於job-hopping(跳槽),美國人的夢想便是being a self-made man from rags to riches。再比
如,從東方人與西方人做事的動因也可以發現:
The Chinese is always described as a person who does things because they have been done before.And the Americans a person who does things because they haven』t been done before.(中國人做一件事是因為這件事以前有人做過;美國人做一件事是因為這件事以前從未有人做過。)Americans love to try something new mostly because of a belief that newer maybe better.(美國人喜歡嘗試新事物,很大程度上因為他們認為更
新的可能是更好的。)
通過研究可知,英語自莎士比亞時代以來有很大發展。英語被譽為理性語言,這與歐美哲學較早與改造、征服自然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特別是培根和洛克等一代啟蒙哲學家恪守的客觀形式化方法(即邏輯論證)很有關系。British people lo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cause these fields of study bring the excitement of new discovery. (英國人熱愛科學技術因為它能帶來新發現,是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最有力武器。) The love of change is closely tied to faith in improvement.培根思維精深周密;洛克的哲理明豁通達,對英語影響極深。「哲學思辯」(Speculative Philosophy)使他們將英語化為對人類經驗(物理變化經驗、感覺經驗、價值經驗)理性構建的精闢描述。從語言學角度來說,培根和洛克等一代理性主義哲學家實質上為英語作了科學規范,以至被稱為: 「King』s English'』。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理解:西方人的思維模式是一般具體型思維,擅長抽象思維,總是先概括後分解、先表態後敘述、先總結後事例、先整體後細節,由果到因、由小到大等。眾所周知,地名的敘述便為一例。
由於中西思維模式的迥異,說話的語序就存在很大區別,所以中國式英語頻繁出現。舉例說明:
我原先打算七月一日去香港旅遊,後來不得不取消,這使我很掃興。
中國學生就常按中文語序脫口而出,使語義重心落在後面。實際上,按英語思維習慣應先概括,將語義重心放在前面,然後分解開來,所以應翻譯成It was keen disappointment
that I had to cancel the visit l had intended to pay to Hong Kong On July 1St.
再看下面典型的例句:「在全球經濟事務中,中國應繼續保持一個積極而充滿活力的力量,我堅信這是符合我國利益的。」
讓我們看英語的語序:I strongly believe that it』s in the interests Of my countrymen that China should remain an active and energetic power in global economic matters.
由此可見,漢語是按時間順序和邏輯發展關系由先到後、由因到果、由假設到推論、由事實到論證,而英語則相反。
簡單句中英漢語序的對比:
中文:主語+時間狀語+地點狀語+方式狀語+謂語+賓語
我每天早上在室外高聲朗讀英語
英文:主語+謂語+賓語+方式狀語+地點狀語+時間狀語
I read English loudly in the open 一、引言
詞是語句的基本單位,通常所說的話都是由一個個詞構成(陸國強,1983年)。在某些人看來,學語言,如英語,就是把一個個的詞、片語、短句學好,掌握其讀音、拼寫及意思,同時掌握一些基本語法,知道如何把一個個的詞、片語及短語連接起來。掌握了這些,英語就學得差不多了。其實不然,如果我們只是把單詞按字面意義串起來,而絲毫不懂有關文化背景知識,在實際運用中是行不通的。例如:
(1)英語中green with envy是什麼意思?人們忌妒或羨慕時臉色真的變綠或發青嗎?
(2)英語中說 Paul was in blue mood; Paul(保爾)是什麼情緒?高興、激動、悲哀,還是什麼?
在上列兩句中,green(綠)和 blue(蘭)都不是指顏色,兩個詞都有別的意思--某種文化方面的聯想--從字面上看這種意思不明顯。在詞典上,green 這個詞有「(臉色)變綠」的意思,但green with envy是個固定片語,不過表示「十分妒忌」而已。blue這個詞與mood之類的詞連用表現某種情緒時,表示「沮喪的」、「憂郁的」,例2之意為「保爾情緒低落」。以上兩個例子就涉及詞的字面意義和聯想內涵意義,這就是語言文化差異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發現許多學生在理解目的語(target language)時,遇到的障礙並非語言知識造成,而是由文化差異導致的。由此可見,在詞彙教學中加強語言文化因素的對比顯得尤為重要。
二、語言與文化
學語言的目的是為了交流。毫無疑問,詞彙教學也要為這一目的服務。人類的交際不單是一種語言現象,也是一種跨文化現象。在教學中,要對兩種交際文化進行對比,我們首先從文化談起。
文化 culture一詞是一個含義極其廣泛的詞語。它狹義指文學、音樂、美術等,而廣義講是一個社會學術語,按照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對「文化」所下的定義,我們所說的「文化」是指一個社會所具有的獨特的信仰、習慣、制度、目標和技術的總模式。(鄧炎昌,劉潤清 1989年)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和折射鏡。透過一個民族的語言,可以窺見該民族絢麗多姿的文化形態。英語詞彙作為英語中最活躍、最具生命力的組成部分,最能反映英美文化獨特的魅力和內涵。學習英語詞彙,實際上也是學習西方文化。對於在母語環境下學英語的中國人來說,應該了解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影響下,英漢詞語之間所存在的差異;從另一方面看,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反映文化。可以說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特徵,它不僅包含著該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蘊藏著該民族對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
例如:
在漢語的文化氛圍中,「東風」即是「春天的風」,夏天常與酷署炎熱聯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燒」、「驕陽似火」是常被用來描述夏天的詞語。而英國地處西半球,北溫帶,海洋性氣候,報告春天消息的卻是西風,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西風頌》正是對春的謳歌。英國的夏季正是溫馨宜人的季節,常與「可愛」、「溫和」、「美好」相連。莎士比亞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詩中把愛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學生能體會到莎翁的「愛」嗎?
關於英漢習俗差異,最典型的莫過於在對狗這種動物的態度上。狗在漢語中是一種卑微的動物。漢語中與狗有關的習語大都含有貶意:「狐朋狗黨」、「狗急跳牆」、「狼心狗肺」、「狗腿子」等,盡管近些年來養龐物狗的人數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變,但狗的貶義形象卻深深地留在漢語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語國家,狗被認為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英語中有關狗的習語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語言的影響而含有貶義外,大部分都沒有貶義。在英語習語中,常以狗的形象來比喻人的行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個幸運兒),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學不了新東西)等等。形容人「病得厲害」用as sick as a dog,「累極了」是dog-tired。與此相反,中國人十分喜愛貓,用「饞貓」比喻人貪嘴,常有親呢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貓」被用來比喻「包藏禍心的女人」。
宗教信仰有關的習語也大量地出在在英漢語言中。佛教傳入中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人們相信有「佛主」在左右著人世間的一切,與此有關的習語很多,如「借花獻佛」、「閑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等。在西方許多國家,特別是在英美,人們信奉基督教,相關的習語如Go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幫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獄去)這樣的詛咒。英漢兩種語言中還有大量由歷史典故形成的習語,這些習語結構簡單,意義深遠,往往是不能單從字面意義去理解和翻譯的。如「東施效顰」、「名落孫山」、「葉公好龍」等等。英語典故習語多來自《聖經》和希臘羅馬神話,如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弱點)、meet one』s waterloo(一敗塗地)、Penelope』s web(永遠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棗災難、麻煩、禍害的根源)等。
三、中學英語詞彙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國人學英語大多數從初一開始,近年來才開始在部分小學或幼兒園開設英語課。從6年的中學英語學習過程中,筆者發現教師授課都存在一個普遍特徵,那就是先教單詞、短語,再講授課文和做練習。對於單詞的講授無不遵循三個原則:音、形、義,其中「義」也僅僅停留在單詞本身的字面意義上。而對於課文的講授則過分強調語言規則,即一個個的單詞是如何按照一定的語法規則組合成句子以及某些單詞和短語在這個句子中充當什麼成分。另外,對學生所掌握詞彙的考核也僅僅停留在要求學生會讀、會寫以及會運用單詞簡單造句,對於文化知識或是自身缺少了解,知識面不夠廣博,或是以為文化知識對學習語言,對提高考試成績無多大關系,因此往往一帶而過,甚至乾脆置之一旁。這種做法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絕大部分學生完成六年的英語學習,腦袋中也裝滿了單詞和短語,可惜無法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學到的仍然是「啞巴英語」。就是在中學英語新教材已經全面使用的今天,由於以上種種原因,雖然平時注意聽、說訓練,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詞彙進行簡單交流,但由於對語言差異問題缺乏了解,以至於詞彙使用不當,出現諸如把「力大如牛」譯成「as strong as cow」,把「凡人皆有得意時」譯成「Every person has a happy day.」,把「揮金如土」譯成「to spend money like earth」,產生交際方面的一系列錯誤。它們的正確形式為 as strong as a horse; Every dog has its day;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以下的英語學生能理解其含義嗎?如:as blind as a bat(有眼無珠), to rest on one』s oars(暫時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奮力圖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四、中、英文化比較及英語詞彙教學
1、字面意義和涵義
字面意義就是基本的或明顯的意義。
詞的涵義是詞的隱含或附加意義。
從這個定義的解釋看,對於學外語的學生來說,不僅要掌握詞的字面意義,而且要知道詞的涵義。不了解詞彙涵義,會在語言上犯嚴重錯誤,有時誤把好言當惡語,引起談話者的一方或雙方不快;有時誤把嘲諷當稱贊,被人暗笑。
如「peasant」一詞,是「農民」之義,但外國人眼裡不是「農民」之意。英語中的peasant與漢語中的「農民」所體現的意義並不完全相同,可能有不同的涵義,英語中的peasant是貶義。《美國傳統詞典》給peasant下定義:「鄉下人、莊稼人、鄉巴佬」,「教養不好的人、粗魯的人」。《新編緯氏大學詞典》:「一般指未受過教育的、社會地們低下的人」。在漢語中,「農民」指直接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人,無論在革命斗爭中或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都是一支重要的力量,絲毫無貶義。農民應譯成farmer。
再如,politician 和statesman這兩個英語詞。Politician是「政治家」嗎?反過來說,漢語中的「政治家」這個詞應該怎樣譯成英語呢?有些略懂英語的學生譯作politician,這是不合適的。Politician這個詞在美國英語中,往往有很強烈的貶義色彩,引起別人的蔑視。它只為謀取個人私利而搞政治、耍手腕的人。這個詞還有「精明圓滑的人」(smooth--operator)之義。指一個人做事和說話時,信心十足,非常老練。漢語「政治家」這個詞應譯為statesman,在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當中都很貼切,statesman主要表示善於管理國家的明知之士;人們通常把有威望的高級政府官員稱為statesman。
事實上,中英兩種語言在字面意和涵義上有以下的關系:
1)、字面意義與涵義相同或相似
(1) Look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後行
(2) Burn one's boat.破釜沉舟
(3)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熱打鐵
(4) 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5) to lose one's face, to save one's face丟面子,保面子
2)、涵義相似,字面意義不同
(1) 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fence.這山望著那山高。
(2) No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ne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 That's a piece of cake.那是小菜一碟。
(4)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一貧如洗
(5) Let sleeping dogs lie.切勿打草驚蛇
3)、涵義不同,字面意義相似
(1) to fish in muddy water(英語:形容多管閑事,自討沒趣)渾水摸魚
(2) 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英語:令人毛骨悚然)令人發指
(3) to blow one's own horn(英語:自我炫耀,自吹自擂)各吹各的號
(4) to lock the stable gate after the horse has bolted(英語意思是「太遲了」)亡羊補牢
4)、涵義與字面意義都不同
(1) Modest dogs miss much meat.(英語:謙虛的狗沒肉吃。)滿招損,歉受益
(2) Where there is fear there is modesty.(原為拉丁語格言:謙虛源於膽怯。)老王買瓜,自賣自誇(反諷)
(3) An excess of modesty obstructs the tongue.(英語:謙虛過分束縛舌頭。)自知之明(贊譽)
2、日常談話中的文化判別
見面打招呼
中國人在吃飯前後打招呼的常用語「吃(飯)了嗎?」而美國人則用「Hello」或「Hi」等。如果不理解其涵義,美國人會認為,這種打招呼是說:「沒有吃的話,我正要請你到我家去呢。」總之,這樣打招呼在西方有時意味著邀請對方去吃飯。
再如,漢語中的「上哪去啊?」以及「到哪兒去啊?」這樣打招呼的話直譯成英語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和Where have you been?用這兩句英語來打招呼,大部分講英語的人聽了會不高興,它們反應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著嗎?)
英語國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氣、健康狀況、交通、體育以及興趣愛好為話題。
3、稱呼語中的政治地位差異
無論在英國或是在中國,人們的政治地位及身份是有所差別的。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碰到一起,這就產生了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們之間的交際問題。中英稱號不同:
王院長Principal Wang,劉軍長Army Commander Liu,馬經理 Manager Ma
這一點教材中都有時不注意,如:人教社JEFC教材Book 3 Lesson 14 The man upstairs中,出現過「I』m sorry to trouble you, comrade.」的道歉語。「comrade」是社會主義國家所特有的稱呼,在英語國家稱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們和英語國家的人以comrade相稱,他們將會感到莫明其妙。
在JEFC Book 3 Lesson 34 Uncle Wang』s Factory中,學生們稱呼一位工人為「Uncle Wang」, 這也是中文思維套用英語的現象。漢語中的親屬稱謂有泛化使用的傾向,常用於非親屬之間:年輕人對長輩稱「叔叔」、「阿姨」;對平輩稱「大哥」、「大姐」。但在英語中,親屬稱謂不廣泛地用於社交。如果我們對母語是英語的長輩稱「Uncle Smith」、「Auntie Brown」,對方聽了會覺得不太順耳。英語文化中只有關系十分密切的情況下才使用此類親屬稱謂且後面不帶姓,只帶名,如「Uncle Tom」。
人教社JEFC Book 1中「What』s your name?」出現的頻率相當高,但對於它在何種情況下使用卻鮮有解釋。實際上,英語國家的人在談話時一般先介紹自己的名字,如「I am…」對方自然會即刻說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寫表格、面談等場合需要問及姓名時,一般也只說「 You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或「How can I call you」等,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們將有一種被審問的感覺。
又如學生知道teacher的含義是「老師」,也就相應地把「王老師」稱為Teacher Wang。 其實,英語中teacher只是一種職業;漢語有尊師的傳統,「教師」已不僅僅是一種職業,而成為一種對人的尊稱。由於這種文化上的差異,造成學生的簡單理解:王老師=Teacher Wang。此外還把漢語中習慣上稱呼的「唐秘書」、「張護士」稱為Secretary Tang, Nurse Zhang,英語國家的人聽起來感覺不可思議。英語中稱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4、其它社交禮節上的不同
以please「請」為例。但是在某些場所卻不宜用英語please。讓別人先進門或先上車時,不說please,一般說:After you。但是初學英語的人常用You go first,這是不對的。在餐桌上請人吃飯、喝酒、或者請人抽煙時,一般用Help yourself(to sth.),也不用please.。
一般來說,我們中國人在家庭成員之間很少用「謝謝」。如果用了,聽起來會很怪,或相互關繫上有了距離。而在英語國家「Thank you.」幾乎用於一切場合,所有人之間,即使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之間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飲料,准備一桌美餐,對方都會說一聲「Thank you.」公共場合,不管別人幫你什麼忙,你都要道一聲「Thank you.」。這是最起碼的禮節。
當別人問是否要吃點或喝點什麼時(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們通常習慣於客氣一番,回答:「不用了」、「別麻煩了」等。按照英語國家的習慣,你若想要, 就不必推辭,說聲「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說「No, thanks.」就行了。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人含蓄和英語國家人坦盪直率的不同風格。
在英語國家,贊美也常用來作為交談的引子。贊美的內容主要有個人的外貌、外表、新買的東西、個人財物、個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稱贊別人的外表時只稱贊她努力(打扮)的結果,而不是她的天生麗質。因此贊美別人發型的很多,贊美別人漂亮頭發的很少。對別人的贊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
A:Your skirt looks nice.
B:Thank you.
中國人初次見面問及年齡、婚姻、收入表示關心,而英語國家人卻對此比較反感,認為這些都涉及個人隱私。如在JEFC Book 1 Lesson 16中有這樣的對話:「How old are you, Mrs Read?」「Ah, it』s a secret!」為什麼Mrs Read不肯說出自己的年齡呢?因為英語國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對方眼中顯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駐,對自己實際年齡秘而不宣,婦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國人表示關心的「你去哪兒?」(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麼?」(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語中就成為刺探別人隱私的審問或監視別人的話語而不受歡迎。
中國和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還顯著地表現在節日方面。除中國和英語國家共同的節日(如New Year』s Day)外,雙方還各有自己獨特的節日,中國有the Spring Festival
C. 英語系論文。中英思維差異對翻譯的影響 開題報告。提綱自己寫出。哪位大神知道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英語系論文。中英思維差異對翻譯的影響 先寫提綱吧,,,,這個資料整理好了
D. 如何解決中西思維差異對寫作的影響
修辭方式與表達方式.修辭方式與表達方式在初中語文中是經常提及的兩個名詞專術語:它們之間區別很大屬.修辭方式是指修飾文字詞句,運用各種方法,使語言表達得准確、鮮明而生動有力,情感真摯、強烈而又引人入勝.初中課文常見的修辭方式有比喻、擬人、誇張、對偶、排比、反問、設問、對比、借代、反復、反語等.表達方式也叫表達方法,其內涵包括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五個方面.
E. 大學英語作文,中西方思維方式的不同或者旅行方式的不同100字左右
寫作要提高無非也就是多背些好的範文,多多的動筆練習,寫完一篇之後專不要急屬著去對照範文,而是再從頭到尾的看一遍,你會發現很多好的和不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加以修改,好的地方繼續保持,然後再去對照範文,找出差距,多總結,時間長了你就會總結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模板,考試的時候也就能從容應對了。參考書推薦《寫作160篇》,這本書裡面的話題非常全,範文也比較經典,還命中過好幾年的寫作題,比較實用。
F. 如何看待中西方思維的差異
一、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
在中國,長期以來,儒家思想都是占絕對的統治地位,人們強調「悟」。也就是在強調「悟性教育」,這種民族的哲學思想在中國人頭腦中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佛家強調的頓悟思想對中華民族也有深刻的影響。這就是東方文化中的悟性思維。
而英語的哲學背景是亞里士多德嚴密的形式邏輯,及後來從16世紀到18世紀彌漫於歐洲的理性主義。這可以追溯到歐洲的啟蒙運動。17-18世紀的歐洲被稱為理性時代或啟蒙時代,當時的思想家認為人們應該用理性的眼光觀察生活。[5]因此,西方傳統哲學注重理性分析,推理和實證。西方人極具理性思維,他們崇尚科學,注重對自然的探索,不依賴於直覺和感性去認識事物。這也恰好解釋了西方的自然科學為何能夠發展地如此迅速。
二、主體意識與客體意識
中國儒家、道家和佛教的特點是參與意識,主張參與就必然強調主體意識,以人為中心,人法自然,達到「天人合一」。自古至今,人的重要位置從來未曾磨滅,禮尚往來,人情世故繁多。而中西思維的另一重大區別是主體意識與客體意識。西方人重視理性分析,重視客體意識,思維的目標往往指向外界,探求外部客觀世界對人的影響。中國同西方不一樣,長期處於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社會,有一則有趣的例子可以看出中國人很重視「人」,那就是,在漢語中,幾乎每個親戚都有一個唯一的稱呼,我們有七大姑、八大姨、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等等。可是在英語中,我們知道Grandfather既可以指爺爺也可以指姥爺;Grandmother 指奶奶或姥姥;Cousin一個詞則可以指更多人。這個例子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對「人」的研究是很有學問的,即便是稱呼,而西方則不是很重視。中國人深受佛教影響,遵從中國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傳統。長期以來,中國人形成了以人為中心來思考事物的方法。這可以追溯到中國的傳統思維,不像古希臘文明那樣注重自然,古老的中國文明是重視血緣關系,喜歡以主體自身為對象。[3]在語言結構上的表現是漢語多以表示一定概念的「人」為主語;英語則更多地使用被動態,如:It is report-ed that......;It is said that......;It is believed that.....;It is suggested that......
三、曲線思維與直線思維
漢語曲線思維的特點是整體性和直觀性,整體性指人們習慣於把事物作為整體來觀察和認識,綜合觀察以尋求「頓悟」,說話寫文章習慣從外部環境的描述開始,最後才點出中心句。而西方文化的直線思維方式則注重細分明析,重視抽象推理,西方人說話的特點是直截與抽象,說話寫文章開門見山,直截了當,要點放在句首,次要成分隨後補充上。
從一些生活習慣或習俗上,我們也可以體會到中西思維方式有很大的差異。中國人說話很隱晦婉轉,總給人以「話中有話」的感覺。西方人講話卻很直白,從不拐彎抹角。所以,如果一個中國人到西方人家裡,一定不能客氣。如果你因為客氣而告訴主人你不想吃飯,那她就真的不會給你倒水準備飯菜了。
四、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
中國人的思維趨向於具體化,無論是在口頭還是筆頭上,中國人喜歡舉例子,以及就事論事。漢語起源於象形文字,文字的圖形表示某種意義,引起意義上的聯想。象形文字的運用發展了中國人的形象思維,中國人習慣用具體、形象的詞語表達虛的概念。例如用「熱鍋上的螞蟻」來形容人的焦急,用形象詞語使抽象意義具體化,給人一種非常生動形象的感覺。然而,西方人的思維卻趨向於抽象化,他們多喜歡談觀念、方法及原則等。抽象表達法在英語里也很普遍,尤其在科技、法律、報刊及商業文體中非常突出,其抽象性表現為大量使用抽象名詞。這種思維方式的差異表現在語言上則是詞語的虛實轉換問題。可以用范疇詞來表示行為、現象、屬性等概念所屬的范疇
G. 中西方思維方式差異與英漢語言表達差異
中西方思維方法差異和英漢語言表達的差異,中西方對觀念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希望比較注意孩子的獨立型中方呢,我們比較注重一親情
H. 正在寫一篇中西方文化差異對英語詞彙學習的影響的英語論文
很難的!來中國學生把英文自當成中文學,把英文學成了中文,這怎麼比較呢?西方把西文當成西文學,絕對不會當成中文學的!
如果涉及文化就更麻煩了!
西方不斷造新詞,漢字一個新的都沒有!這又怎麼比較呢?
西文不斷更新,中文不斷復古,不是回到《論語》,就是挖掘《老子》,這又怎麼比較呢?
沒有太大的可比性的。如果你想要探討中國的英語詞彙學習的錯誤,倒是有的談的。
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