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運用初中英語「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模式
主體性課堂教學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注意到學生的主體特徵,遵循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規律和認識特點,創設民主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真正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在研究、討論情景下合作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索能力,促進創新意識的形成,成為終身學習者。
第一,正確誘導是英語主體性課堂教學的重要保證。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變為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這就意味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發揮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樣的,比如,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者,問題情境的創設者,課堂生成問題的激發者、發現者和參與解決者,思維的啟發者。但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盡一切可能誘導」,「教師」就是「導師」。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所謂「相機誘導」可以理解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關鍵地方、關鍵時候、針對關鍵問題適時巧妙而靈活地啟發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加深理解、拓展思路,促使學生茅塞頓開,恍然大悟。大量的事實證明:如果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忽視了教師誘導作用的發揮,忽視了師生交互的設計,那麼這種教學必定失敗無疑。學生的學習將會成為沒有目標的盲目探索,討論交流將成為不著邊際的漫談,花費很多時間,不得要領,甚至可能鑽進牛角尖。
第二,尊重差異是英語主體性課堂教學的重要支撐。
主體性課堂教學要求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特點,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成功的機會,在知識和能力方面都有充分發展。其基本精神是以學生為主體,承認並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調動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開發。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教學和教育的藝術和技藝就在於發揮每個人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腦力勞動中取得成績的喜悅。學生有的語言表達能力強,有的形象思維能力強,有的動手操作能力強,所以作為主導作用的教師,要尊重學生差異,關心信任每一位學生,相信所有的學生都能學習,都能學好。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不僅要考慮教材「雙基」知識,還要顧及學生的能力、情感、心理素質,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面向全體學生,既要根據學習基礎較差、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的特點制訂出基本教學目標,又要針對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制訂出提高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使教學目標具有一定的彈性,以便挖掘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潛能,使每個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和諧的發展空間。具體實施中可以將學生分為優中差三組,基礎較差的學生回答基礎的問題,中等學生回答提高性的問題,基礎好的學生解決綜合能力較強的問題。這樣分層設置目標,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既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有利於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更能體現自主學習的樂趣,使優生得以提高,中等生得以進步,差生得以轉化。
分層教學切忌給學生過多硬性化的限制。比如,在處理初中英語每個單元的Main task部分的寫作任務時,對學習基礎較差的同學,可以列出相關的詞語並允許他們邊讀範文邊仿寫;對學習中等的同學,可要求他們根據列出的詞語,自己去想像、去造句;而對學習好的同學,除了上面的要求外,還要求他們學會正確使用關聯詞、修飾語等等。又如,在聽力教學時,允許成績較差的同學打開書本,邊看邊聽,肯定遠遠好過於學生一頭霧水,不知所雲。
第三,關注生成是英語主體性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
主體性課堂每堂課教學內容的確定都應該是在充分了解具體班級學情的基礎上,依據課程標准和教學要求,由教師在課前備課時確定的。但教學內容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可變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課堂生成問題作出及時的應對和調整。教學內容呈現形式不求統一,視學校教學條件而定。同時,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向教師和教科書質疑,鼓勵學生把自己不明白或存有異議的問題提出來供師生研討,對勇於陳述自己與老師或教科書不同觀點的學生要給予特別的鼓勵和表揚。這樣做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探索熱情,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新意識,同時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總之,以前的教學模式過於注重知識的傳授,單純追求學生認知的發展,這種教法不但枯燥無味,而且窒息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而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通過主體的全員主動參與,最大限度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課堂生成及問題的解決,提高了課堂整體效率。它改變了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偏重結果,忽視過程與方法的傾向;偏重學生記憶,疏忽學生思維能力的引導。它倡導教師真正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進行角色轉換,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重視學生人格的培養。
B. 淺析高中英語如何分層教學
我高中是每周五隔兩周上一次兩節課時長的分層課,包括文書寫作,辯論,口譯和基礎專提升等課程安排屬,由學期一開始學生網上選課。(英語年級排名前160的學生選擴展課,其他的強制基礎提升)。我校英語能力大概全國公立學校排前五是沒問題的,放在其他學校得視具體情況而定
C. 如何進行農村英語分層教學
一、前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展開,小學三年級起始英語課已普遍開設,相對城鎮學校而言,農村小學經濟條件較落後,再加上信息滯後,使得農村小學的英語教學基本上仍以機械記憶為主,「聽—讀—背」三點一式的反復訓練方法,不但增加了學生的思想負擔,打擊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還與素質教育的精神背道而馳,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為了適應新課程的改革,作為農村小學的一名英語教師,應從農村小學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農村小學教學的現狀出發,探索出一條適應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方法具有較強的實際意義。那麼,怎麼樣的教學模式才能適應農村小學的英語教學呢?結合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和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班內分組教學」的理論,我在英語實際教學中展開了「分層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二、分層教學的基本概念與模式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在班級教學中,依照英語新課標的要求,針對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學習等差異,因人而異分層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給予不同層次的輔導和評價,以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其個個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域」內得到充分地發展。
在英語教學中,針對各班好、中、差三個層次學生的英語學習實際情況,以系統的教學思想和全方位的教學視野,運用好「分層教學」,將其全程貫穿於備課、上課、練習、課外活動及輔導中,使其在當堂達標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取得最佳整體效應。結合我的英語教學實際,將英語「分層教學」的基本模式訂為:
分層目標 分層設疑 分層作業 分層輔導 分層評價
三、分層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1.分層目標 — 培養自信
針對各班學生的差異,在對學生實行動態分層的過程中, 教師應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要將學生直接分為好、中、差層,而應稱作為A、B、C層,以減輕學生心裡的負面負擔。
依據英語新課標的要求、教材內容及班中三個層次學生的可能水平,制定與各層次「最近發展區域」相吻合的分層教學目標。例如新標准(三起) Book 4/ Mole4/Unit 1 教學目標可進行如下分層:
C層目標:能聽懂,會說will you ….? Yes, I will . /No, I won』t .並能朗讀對話內容。
B層目標:能聽懂,會說will you ….? Yes, I will . /No, I won』t . 並能表演對話內容。
A層目標:能聽懂,會說will you ….? Yes, I will . /No, I won』t .並能結合自己下周的具體情況進行自由對話表演。
實施這一環節應注意,各層次目標雖然有差異,但也只是反映同一教材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的差異,各層次目標之間應有著密切的聯系,形成階梯。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鼓勵低層目標學生向中、高層目標邁進,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2.分層設疑—人人參與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分層把握教學要求,力求人人學有所得。小學生的主要心理特點,一是愛表現自己;二是愛聽表揚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時時瞄準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採取因人提問,分層設疑的方法來檢測學生學習達標情況。比如讓一些學習較差層次的學生多回答一些簡短而直接的問題,或帶有判斷性的問題,如看圖或實物回答What』s this/ that? Is this/ that…? 等;讓學習中等層次的學生多回答一些稍有難度帶描述性的問題,如What can you do? Where is the ball? 等;對於那些學習較好層次的學生,應多回答一些拓展延伸性的問題,如由課內的What can you do? 延伸到What can your mother/ father do? 等。
這樣的分層設疑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從不敢說到敢說,從敢說到會說,從會說到能說,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有了獲得表揚的機會,讓學習較差的學生能感受到學習英語成功的快樂,讓學習較好的學生感到有壓力,使好的不驕,差的不餒。
3.分層作業—作有所樂
(1)書面作業:隨著英語學習的深入,英語課堂作業或課後作業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必做題,即抄寫單詞或句子以及配套練習冊中的據課文填空,這類題目難易適度,要求每位學生必須完成,既可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也可提高學生的對課文的理解水平;二類是選做題,即同步基礎訓練中一些較有難度的閱讀題,這類題目較適合A、B層學生,但教師也應鼓勵C層學生盡量嘗試著去做;三類是挑戰題,即每單元拓展提升的題目,這一類適合A層學生,使其在實際運用、閱讀等方面都有進一步的提高,對於高年級較好層次的學生還可布置一些小作文,培養他們的英語寫作能力。
(2)口頭作業:眾所周知,語言的學習,以表達、交際為目的,因此口頭表達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由於受條件的限制,農村學生學習英語的氛圍較差,實際運用英語交流的機會也甚少,這對提高學口頭表達能力十分不利,因此,每節英語課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我都會布置相關的口頭作業。對於C層學生一般可布置一些朗讀、跟讀等簡單的口頭作業;對於B層學生可布置一些小組對話表演等口頭作業;在對A層學生作業的布置上,可要求他們課後運用所學內容進行對話,或讓他們做一些survey(調查)、interview(采訪)等活動。
這樣的作業布置避免了好學生「吃不飽」,差學生「吃不了」的現象,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在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
4.分層輔導—鼓勵競爭
在對學生進行輔導的過程中,以不增加課時,不搞全班性補課為原則,進行多形式、多層次的輔導。具體地說,對差生採取個別輔導的方法,輔導內容從最低點開始,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思考,完成學習任務,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形成自學能力;對中等生採用分組討論的方法,促使他們相互取長補短,逐步提高自學能力;對優等生除了給予較多的獨立思考外,還應通過英語興趣小組,English Time(英語時間),English Corner(英語角)等多種形式來滿足他們的求知慾。輔導內容主要是以拓寬、延伸為主,以學生可接受為原則,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激發興趣、愛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才能。對於每一位學生,教師應時刻鼓勵他們大膽說,大膽問,久而久之,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便在無形中有所提高。在輔導過程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學習競爭,從橫向競爭到縱向競爭,使學生在競爭中不斷成長,不斷進步。
5.分層評價—感受成功
教學評價運用的好否,將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高低。為此,我們要以教學目標和具體的教學過程為依據,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要求的教學評價,實現分層評價和評價的個性化。首先,在對各層次學生所達到的目標全面了解的基礎上,對好、中、差三類學生給予不同的評價:對A層學生採用競爭評價,堅持高標准,高要求,重能力,促發展;對於B層學生,採用激勵評價,揭示不足,指明方向,激勵其積極上進;對於C層學生,應採用表揚評價,尋找並肯定點滴進步,促使其消除自卑,逐步走向成功。當然要使各層次的學生都有獲表揚,獎勵的機會,使其都受到鼓舞和激勵。其次,在分層評價過程中,要讓每個學生都了解自己與目標的差距,清楚自己的發展情況,通過評價使學生在橫向競爭和縱向競爭中,不斷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分層教學的實際意義
1.有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對於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講,難度較大,由於在平時學習過程中,無法受到老師或同學的關注,日積月累,難免會產生學習的自卑感和厭學感。在教學中,如果採用分層教學的方法,依據學生個性發展的特點,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各自的層面上發揮學習能動性。老師和同學的肯定,使其在成功學習的體驗過程中,不斷奔向新的起點,從而走向學習自信的舞台。
因此,分層教學在教學中能較好地突破班級授課制難,以照顧學生個別差異的局限性,使因人施教落到了實處,不僅有利於學生克服學習障礙,且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心理負擔,使學生在心理健康的道路上發展前進。
2.有利於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
在英語教學中,尤其是小學英語教學,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能力的形成與否,將直接影響其今後的英語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局限於知識教學,更應注重學生聽、說、讀、寫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使其學會學習。分層教學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思想,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使每個人都得到發展的教育,每個人都在他原來的基礎上有所發展,都在他天賦允許的范圍內充分發展,不斷在收獲中提高學習積極性和進取性,從而促進了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各方面能力。
五、結束語
由於分層教學避免了傳統的「一刀切、一鍋煮」的現象,重視學生個體、個性的自主發展,因此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是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一個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實處的一種有效方式。但分層教學在實踐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農村學生由於家庭、社會等不良影響對學習持無所謂態度;教師對學生的分層大多取決於學生分數、教師的主觀態度,分層不盡規范、科學;學生展示的機會不均等,所有這些都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D. 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分層遞進教學
隨著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全面轉軌,職業教育中現有一些教學方法已很難適應學生的實際。由於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十分懸殊,文化基礎參差不齊,因而原有的方法只能面向一部分學生,而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本文對中職類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採用分層遞進的教學方法及運用分層遞進教學來解決上述問題的具體操作方案,以期達到改進教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中國論文網 /9/view-9256922.htm
[關鍵詞] 現狀 分層分層遞進教學方案效果
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全面轉軌是當前我國教育領域中的一個新課題。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國民素質,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課堂教學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如何才能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呢?
一、 分層遞進教學提出的背景與概念
近幾年,隨著我市普教熱的持續升溫,普教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優秀學生基本上集中到全市各重點高中,而
流向職業教育的學生的素質正在逐步下降,因而我校無論是技工班還是單招班的學生,基礎出現了較大的滑坡。由於學生來源於全市不同的中學,因而在同一年級、同一班級內學生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差異懸殊情況相當嚴重。針對這種現狀,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仍採用「一刀切」、「齊步走」的辦法,就很容易造成優等生「吃不飽」、中等生「提不高」、後進生「吃不了」的局面;無論是採用「低起點、小步子」還是「抓兩頭、促中間」的方法,都只能面向部分學生。而素質教育所提倡的「面向全體學生」,其實質是要求教師在尊重學生個別差異的基礎上,使各層次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因此筆者認為,在一個由個體差距懸殊的學生組成的班級中,要想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鍵在於如何對待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進而解決教學要求的整齊劃一性與學生實際學習過程的差異性之間的矛盾。筆者在近幾年的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步驟地實施的分層遞進教學法就是面向全體學生使之進步的一種有效方法。
所謂分層遞進教學就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現有知識水平把學生分成若干個不同的層次,通過確定與之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手段與評估體系,使學生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更為有效地完成各種學習任務,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以獲取成就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每位學生的心理和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 分層遞進教學的具體操作方案
1.學生的分層
在分層教學中,如何客觀地把握學生層次,科學合理地確定層次是相當關鍵的。一旦操作中稍有失誤,就會給學生的心理帶來負面效應。為此筆者在具體分層前通過耐心細致的談心,做好各層次學生的思想工作,然後根據學生對原有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習的潛能,結合問卷調查形式,由學生根據本人實際情況自行決定,教師給予適當調整,將全班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為優等生,B層為中等生,C層為學困生。當然,這樣的層次劃分不是固定不變而是呈動態變化的,每學期教師可根據學生各自的學習進展情況變動層次,升降結合,以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教學分層
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教師、學生、教法、課堂的效率等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面向全體學生,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參與意識,使不同學生在不同層次上都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注意了以下幾方面的分層。
(1)目標分層。筆者對教學目標實施彈性分層,即:A、基礎性目標;B、提高性目標;C、發展性目標。基礎性目標只要求掌握常用的單詞和詞語,對課文的理解只要求知其大意,能聽懂和進行最簡單的日常會話。這一目標是每個學生必須而且可以達到的。提高性目標要求學生掌握教材中所有的單詞和習語,掌握基本語法,能熟練地進行日常會話,並運用所學知識閱讀相應程度的閱讀材料。發展性目標除了達到上述二級目標以外,還能熟練地運用所學知識自學略高於教材水平的課外讀物,並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
(2)施教分層。教學過程分層次的難度是較大的,這就要求教師的備課要有充發的准備,針對三個不同層次的目標做精心的設計。課堂的提問、操練、設計的練習都呈階梯式,供A、B、C三個層次的學生使用。教學過程的分層次能使學生全員參與,通過自身努力分別達到各自的學習目標,從而最終完成教學目標。
(3)作業分層。分層次授課最後的作業設置也應呈階梯式,使每個學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3.測試分層
教學過程的好壞只有通過測試才能真正體現出來,教師不可能使所有的學生都成為尖子生,但可通過挖掘每個學生的最大潛能使其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為此,筆者在測試時根據教學目標層次將測試題分為三個層次:A基礎題(80分)、B提高題(20分)、C綜合發展題(20分)。基礎題旨在降低難度讓學困生獲得成功喜悅,從而產生上進心;提高題能使中等生獲得成就感;綜合發展題作為附加題能使優等生有「英雄用武」之地。
三、分層遞進教學所產生的效果
1.課堂氛圍更為積極、濃厚。由於分層遞進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各層次的學生(尤其是基礎較差的學生)參與程度明顯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極為高漲,從而激發了學生向更高目標邁進的慾望。
2. 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了提高。由於分層遞進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雖然各層次學生之間的差距仍然存在,但有所縮小且各個層次的學生成績都有所提高。
3. 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發揮。由於分層遞進教學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原有學困生的學習心態和學習積極性有所改善,各層次的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學習潛力,從而克服學習畏難情緒,增強學習的內驅力。
4. 同時也提高了教師自身的素質。
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英語教學中的分層遞進教學是符合學生在發展中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的實際的。針對個體差異有的放矢,通過調動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使每個學生都獲得自身的最優發展,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當然,實施過程中各層次的設計和開發仍有待於深入探索,不斷改進和完善。
E. 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合理分組進行合作學習
一、 合作互動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
合作學習運用於英語聽力教學,成功地改善了傳統聽力課堂中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模式,實現了英語聽力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們共同學習,全面提高學生英語聽力水平和英語綜合素質之目的。合作學習使聽力課堂不再枯燥乏味,變得充滿生機與活力,使學生的交際成為一種需要,每個組員在合作學習中都肩負責任,在為完成共同的目標與任務的過程中他們發揮著團隊精神,顯示著自信,培養了民主意識,獲得鼓勵,體驗了成功的快樂,提高了整體的聽力水平。
另外在合作學習在聽力課堂實施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以下的問題:建立合理的 「 小組合作學習 」 評價機制,培養積極聽力策略保證充足的合作學習時間,將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延續到課堂之外。教師應把握好引導的度,強調學生間的合作學習;學生的學習任務要明確避免造成表面熱鬧而實效不足從而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缺乏實效性。
在聽力教學中應用思考 - 合作 - 分享合作學習模式
思考 - 合作 - 分享模式由 Kagan 發明。這是最基本的合作學習模式。在這個模式中,首先由教師講解要求或者主題,然後學生有一定的時間來思考、分析和反饋教師講解的主題,然後做些筆記,接下來,學生將和自己的小組成員分享他們剛剛所想或所寫的內容,再則,每兩個小組將組成更大的團隊來分享和討論他們所想的。這個模式可以應用在大多數的合作學習中。
首先,在聽力活動的准備階段中,學生要瀏覽所有聽力內容和問題,對聽力材料中的內容進行預測並與他們的夥伴交換想法,在聽的過程中,每位學生要獨立地聽懂聽力材料中的主要內容,然後和他們的夥伴交換看法。最後所有的組員一起討論、交換看法,對所聽的內容形成一個答案,如果所有的學生都對某個答案有異議,教師要重復播放聽力內容,讓學生在重聽後得到正確的答案。同時如果可能的話,同學之間可以一起分享他們的聽力技巧,幫助同學共同提高聽力能力。
二、 合作學習在口語教學中的運用
在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上,合作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通過小組成員的互幫互助,順利完成任務,使學生體驗到助人為樂的心理效應,同時也培養了合作精神;合作學習還有利於創設積極的課堂心理氣氛,因為動機、自信心和焦慮是影響外語學習的取得成功的三大主要因素,只有在和諧、積極的課堂心裡氣氛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才能和諧相處,產生滿意、愉快地情感,小組合作學習可改善和調節英語課堂的嚴肅緊張的學習氣氛,讓同學之間面對面,可以減少直接面對老師的緊張心情。研究表明,英語表演是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語言表演課不同於常規課堂教學,不可能天天開設,而每隔一段時間開設一節,這樣既檢驗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又給學生提供了語言實踐的機會。但是在組織形式上,評價標准上仍需要探討。
在口語教學中主要採用共同學習模式 (LT)
Johnson 發明了共同學習模式。這個模式主要應用於班級討論中。總體的步驟如下:首先,教師確定教學目標,設定小組規模,設計互動的教學內容,分配學生任務。接著,教師解釋學習任務,強調小組目標。然後,小組成員將通過相互幫助、分享信息和合作學習來努力完成小組目標。在小組討論中,教師要監督每一個小組和個人的活動,提供必要的幫助,指導學生一些合作技巧。最終,將對學習成果和活動過程進行評估。
教師必須在口語課程開始的時候設置一個預熱和討論的階段。預熱是讓學生回顧以前的學習內容並為新單元的學習做准備。在初中英語每課後的 Listening And Speaking 中,有許多口頭練習的內容。因此,採用以上合作學習的模式將讓所有的學生有更多的練習機會。
三、 合作學習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小組教學模式 (SGT) 也是由 Johnson 發明的。在這個教學模式中學生將有更多的自由。組員將對特定的內容進行討論並找出解決方案,然後努力制定最好的計劃。因此,相關的結果或者討論是一個小組的智慧的結晶。在這個結晶中有每一個組員的貢獻,合作學習將貫穿整個的學習過程。
首先,教師在給每個閱讀材料設定學習目標之前要研究和分析如何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比如收集相關信息的知識目標,如何實現快速閱讀與略讀的技巧。然後,把學生分成小組來完成以下的任務。
預讀:利用教師所提供的線索,兩人一組或者四人一組預測整個文章的內容,這些線索包括題目、副標題、圖片、每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後一句。
閱讀活動:採用速讀、略讀或者其他形式的快速閱讀的方法了解文章的總體內容。採用精讀的方法來掌握文章的詳細內容並且分析文章的結構。
閱讀之後:完成閱讀之後學生需完成一些任務,比如,對文章進行深度理解和分析,分析文章中運用的句法結構,分析作者的寫作目的,分析文章設計的目標。
以上的每一步都必須以小組學習的形式進行。但是活動的形式可以由學生自己選擇。比如,在預讀過程中,他們可以兩個人一組完成 「 提問 - 回答 」 的任務或者其他的活動。在閱讀過程中,他們要求進行互補式閱讀。這些活動包括研究文章重點、難點。在閱讀活動中,每一個成員必須分配到合適的任務,這樣才能保證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都會對小組共同的任務或者目標負責。與此同時,他們也會從小組學習中受益。
最後,就文章內容的理解或難點和知識點的運用對每一個組員進行單獨測試。這個測試用來檢驗他們在學習中的進步程度。在活動中,教師必須觀察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的表現。小組學習之後,要求學生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評估。以新世紀版初中英語 7B 的 Progress Check 中的 Reading 為例,教師要求學生先看文章的題目 (The Sporting Spirit) 和文前的圖片 , 猜測本文的主要內容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接著速讀短文一遍以了解文章的大意( The History of the Olympic Games 和 the Olympic Spirit ),然後採用精讀的方法掌握文章的詳細內容並分析文中一些片語、句子的結構和使用,最後完成文後的 8 道判斷題,有了這樣的學習後,學生不僅非常熟悉本篇文章的內容,對單詞、句子的用法也掌握地非常牢固。
四、合作互動教學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經過實踐總結小組討論是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途徑,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已有以下幾種形式:一、範文引路。 通過老師精心選擇範文,引導學生分析範文,分組討論範文的內容、寫作技巧和篇章結構,然後進行範文仿寫。在仿寫前學生要在小組內輪流發言,其他成員記錄,然後各小組派代表陳述本組討論的內容要點,其他學生從內容的真實性和結構的邏輯性等方面對每位代表的發言做評述,最後各組成員分別完成一篇書面作文。接下來是相互批改階段,小組內各成員寫完初稿,互相批改,並討論交流,最後完成一篇終稿。二、看圖會話。看圖會話有助於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Britton 指出: 「 學生口語舉行結構和表達方式往往是他們學習寫作的基礎。 」 小組討論的形式有助於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其表達和交流的慾望。各小組成員通過討論、向全班匯報、學生之間的評述、教師總結、完成初稿、小組內修改糾錯等環節,最終完成一篇習作。小組討論是一種新型的寫作教學方式,要完善這種寫作教學方式還需要繼續探索、實踐、拓展。
五、 其他合作學習的具體方法
(一) . 合作準備課前發言。
課前幾分鍾的 「free talk」 是課堂常用形式。傳統的做法往往是每天一個學生輪流做,容易流於形式。為了使值日內容豐富多彩,使更多學生得到鍛煉,教師可以事先適當地提出 「free talk」 的主題,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讓學習小組在組員個人准備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加工,然後在課堂上採用小組推選代表演講、教師指定報告學生或小組組員集體表演等形式進行。這樣既能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營造課前合作學習的氛圍。
(二) . 合作預習新課。
教師事先把預習的內容及要求告訴學生,讓小組同學根據要求查閱生詞、預習對話或課文及語法要點,經小組討論,將組內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做成一份組內筆記。然後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聽老師在課堂上講評,逐一解決疑點。由於是小組合作,教師有時還可以提出難度稍高的預習要求。例如,在教學 shall we go to the zoo ?這一單元時,我要求學生預習時做到: ① 准備有關動物圖片,查閱動物的英文名稱,並用英語描述其中兩種動物的外形及習性等; ② 預習課文、查閱生詞、理解文章意思,並將疑難點做一份筆記; ③ 討論回答 do you think it is good for animals to stay in cages? why or why not? 幾乎每個小組都准備了圖片,並寫出了較為完整的動物介紹,對動物住在籠子里是好是壞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這樣,不僅課上得輕松,學生參與的熱情也高。而且能學到許多書本以外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預習對於英語學習很重要,那麼課前小組學習活動一般可設計幾種?
課前小組學習活動一般可設計三種:
A 、預習課文
(包括查閱詞典,找相關背景知識的資料,找出重點、難點,提出質疑以 及預做課後練習等),小組的每個成員分別做好准備,再相互討論、補充,再指定代表小組發言的成員(答題的小組成員不能固定),記錄小組的集體成績。
例如,在學習 English names 這一課時,教師布置如下課前學習任務: a.How many English words have you learned? b.Are they the girls' names or the boys' names? c.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names and Chinese names?d 、搜集其他有關 English names 的材料。
B 、課前表演。
課前表演就是在每堂課開始的前 5 分鍾左右的時間里,讓學生圍繞學過的,將要學的或課外的內容,充分發揮其創造性,採用英語表演的形式創設一種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以便學生迅速、輕松地進入學習狀態。課前表演形式一般有對話表演、講故事、看圖說話、游戲、提問等。教師可以把表演的任務落實給某一小組,每一小組在學期中都有表演的機會。
C 、課前活動還可圍繞當日天氣、學生出勤、班級記事、新聞報道和名人故事等安排 「 課前幾分鍾報告 」 活動。
(三) . 合作表演對話。
學生學完一段對話後,一般要求他們角色表演。如果單純地照本宣讀,易使人感到乏味。教師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競賽。進行這一活動的關鍵是教師不能布置任務後馬上進行,應讓學生有時間准備,最後從讀音是否標准、對話是否有感情、表情是否自然、表演是否得體等各方面綜合考慮,選出最佳小組。為了小組的榮譽,每個學生都不甘落後。一般來說,英語成績好的學生都樂於承擔內容較復雜的角色,英語成績較差的學生也不甘示弱,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個組員都能在小組活動中充分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後教師比較各組的表演,表揚表演得好的,對較為典型的問題做適當評析,並幫助表演有欠缺的小組分析原因,引導他們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爭取下次演得更好。
(四) . 合作歸納知識。
在導入對話或課文後,筆者經常讓學生分組歸納總結某一語言結構的功能或用法。如在教學 「making suggestions」 這一日常交際用語時,我讓學生歸納總結提出建議的句子及其回答方法。學生經過獨立思考並小組討論後發現有許多不同的表達方式。它們的回答也有很多種。然後,我再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句型中動詞的形式。學生對於經過自己思考歸納出的知識印象更深,記憶更牢。
(五) . 合作完成作業。
傳統的英語作業往往以書面形式由學生個別完成。新課程標准則要求改變過去單一的作業形式,力求作業多樣化。如聽寫單詞句子、寫英語小作文、與外國朋友通信、閱讀英文書籍、表演對話、製作英文賀卡、編輯英語小報等。這些作業可以個別完成,但小組合作完成效果更好。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培養了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感受到集體智慧的力量,分享了成功的喜悅,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做作業的樂趣。
(六) . 合作訂正錯誤。
每次單元測驗後,教師會講評試卷,針對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但由於學生錯題類型各不相同,教師不可能在一節課內講解所有題目,怎麼辦?可以在小組內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幫助成績較差的學生,成績中等的學生相互探討,共同訂正試卷上的錯誤。這樣能營造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共同學習、探索、研究問題的氛圍,樹立對話式、互動型的教學形式。
(七) . 合作學習單詞。
在英語教學中,詞彙的學習一直是一些基礎較薄弱的學生的攔路虎。但由於教學時間較緊,學生人數多,教師難以一一面授輔導。這時,教師就可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先檢查部分學生的發音,然後組織若干學生一同學單詞。由發音較好的學生指導發音較差的學生,最後組織小組競賽。這樣既能增加學生的練習量,又能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會看到平時怕背單詞的學生這時也表現得很積極,組員之間更是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互相督促。
F. 分層次教學的利弊 英語作文
Nowadays,it』s common to see many colleges even senior schools request all English teaching class.They all would like to increas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rough this way,and get some support from the society.
In my opinion,the advantage of the all English teaching class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of the colleges.As we all know,the English is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Almost it is popular in the everywhere of the world
G. 如何進行英語語音分層練習
一、前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小學三年級起始英語課已普遍開設,相對城鎮學校而言,農村小學經濟條件較落後,再加上信息滯後,使得農村小學的英語教學基本上仍以機械記憶為主,「聽—讀—背」三點一式的反復訓練方法,不但增加了學生的思想負擔,打擊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還與素質教育的精神背道而馳,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適應新課程的改革,作為農村小學的一名英語教師,應從農村小學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農村小學教學的現狀出發,探索出一條適應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方法具有較強的實際意義。那麼,怎麼樣的教學模式才能適應農村小學的英語教學呢?結合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和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班內分組教學」的理論,我在英語實際教學中了「分層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二、分層教學的基本概念與模式所謂「分層教學」,就是在班級教學中,依照英語新課標的要求,針對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學習等差異,因人而異分層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給予不同層次的輔導和評價,以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其個個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域」內得到充分地發展。在英語教學中,針對各班好、中、差三個層次學生的英語學習實際情況,以系統的教學思想和全方位的教學視野,運用好「分層教學」,將其全程貫穿於備課、上課、練習、課外活動及輔導中,使其在當堂達標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取得最佳整體效應。結合我的英語教學實際,將英語「分層教學」的基本模式訂為:分層目標分層設疑分層作業分層輔導分層評價三、分層教學的探索與實踐1.分層目標—培養自信針對各班學生的差異,在對學生實行動態分層的過程中,教師應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要將學生直接分為好、中、差層,而應稱作為A、B、C層,以減輕學生心裡的負面負擔。依據英語新課標的要求、教材內容及班中三個層次學生的可能水平,制定與各層次「最近發展區域」相吻合的分層教學目標。例如新標准(三起)Book4/Mole4/Unit1教學目標可進行如下分層:C層目標:能聽懂,會說willyou….?Yes,Iwill./No,Iwon』t.並能朗讀對話內容。B層目標:能聽懂,會說willyou….?Yes,Iwill./No,Iwon』t.並能表演對話內容。A層目標:能聽懂,會說willyou….?Yes,Iwill./No,Iwon』t.並能結合自己下周的具體情況進行自由對話表演。實施這一環節應注意,各層次目標雖然有差異,但也只是反映同一教材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的差異,各層次目標之間應有著密切的聯系,形成階梯。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鼓勵低層目標學生向中、高層目標邁進,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2.分層設疑—人人參與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分層把握教學要求,力求人人學有所得。小學生的主要心理特點,一是愛表現自己;二是愛聽表揚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時時瞄準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採取因人提問,分層設疑的方法來檢測學生學習達標情況。比如讓一些學習較差層次的學生多回答一些簡短而直接的問題,或帶有判斷性的問題,如看圖或實物回答What』sthis/that?Isthis/that…?等;讓學習中等層次的學生多回答一些稍有難度帶描述性的問題,如Whatcanyoudo?Whereistheball?等;對於那些學習較好層次的學生,應多回答一些拓展延伸性的問題,如由課內的Whatcanyoudo?延伸到Whatcanyourmother/fatherdo?等。這樣的分層設疑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從不敢說到敢說,從敢說到會說,從會說到能說,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有了獲得表揚的機會,讓學習較差的學生能感受到學習英語成功的快樂,讓學習較好的學生感到有壓力,使好的不驕,差的不餒。3.分層作業—作有所樂(1)書面作業:隨著英語學習的深入,英語課堂作業或課後作業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必做題,即抄寫單詞或句子以及配套練習冊中的據課文填空,這類題目難易適度,要求每位學生必須完成,既可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也可提高學生的對課文的理解水平;二類是選做題,即同步基礎訓練中一些較有難度的閱讀題,這類題目較適合A、B層學生,但教師也應鼓勵C層學生盡量嘗試著去做;三類是挑戰題,即每單元拓展提升的題目,這一類適合A層學生,使其在實際運用、閱讀等方面都有進一步的提高,對於高年級較好層次的學生還可布置一些小作文,培養他們的英語寫作能力。(2)口頭作業:眾所周知,語言的學習,以表達、交際為目的,因此口頭表達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由於受條件的限制,農村學生學習英語的氛圍較差,實際運用英語交流的機會也甚少,這對提高學口頭表達能力十分不利,因此,每節英語課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我都會布置相關的口頭作業。對於C層學生一般可布置一些朗讀、跟讀等簡單的口頭作業;對於B層學生可布置一些小組對話表演等口頭作業;在對A層學生作業的布置上,可要求他們課後運用所學內容進行對話,或讓他們做一些survey(調查)、interview(采訪)等活動。這樣的作業布置避免了好學生「吃不飽」,差學生「吃不了」的現象,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在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4.分層輔導—鼓勵競爭在對學生進行輔導的過程中,以不增加課時,不搞全班性補課為原則,進行多形式、多層次的輔導。具體地說,對差生採取個別輔導的方法,輔導內容從最低點開始,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思考,完成學習任務,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形成自學能力;對中等生採用分組討論的方法,促使他們相互取長補短,逐步提高自學能力;對優等生除了給予較多的獨立思考外,還應通過英語興趣小組,EnglishTime(英語時間),EnglishCorner(英語角)等多種形式來滿足他們的求知慾。輔導內容主要是以拓寬、延伸為主,以學生可接受為原則,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激發興趣、愛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才能。對於每一位學生,教師應時刻鼓勵他們大膽說,大膽問,久而久之,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便在無形中有所提高。在輔導過程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學習競爭,從橫向競爭到縱向競爭,使學生在競爭中不斷成長,不斷進步。5.分層評價—感受成功教學評價運用的好否,將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高低。為此,我們要以教學目標和具體的教學過程為依據,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要求的教學評價,實現分層評價和評價的個性化。首先,在對各層次學生所達到的目標全面了解的基礎上,對好、中、差三類學生給予不同的評價:對A層學生採用競爭評價,堅持高標准,高要求,重能力,促發展;對於B層學生,採用激勵評價,揭示不足,指明方向,激勵其積極上進;對於C層學生,應採用表揚評價,尋找並肯定點滴進步,促使其消除自卑,逐步走向成功。當然要使各層次的學生都有獲表揚,獎勵的機會,使其都受到鼓舞和激勵。其次,在分層評價過程中,要讓每個學生都了解自己與目標的差距,清楚自己的發展情況,通過評價使學生在橫向競爭和縱向競爭中,不斷感受成功的喜悅。四、分層教學的實際意義1.有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對於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講,難度較大,由於在平時學習過程中,無法受到老師或同學的關注,日積月累,難免會產生學習的自卑感和厭學感。在教學中,如果採用分層教學的方法,依據學生個性發展的特點,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各自的層面上發揮學習能動性。老師和同學的肯定,使其在成功學習的體驗過程中,不斷奔向新的起點,從而走向學習自信的舞台。因此,分層教學在教學中能較好地突破班級授課制難,以照顧學生個別差異的局限性,使因人施教落到了實處,不僅有利於學生克服學習障礙,且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心理負擔,使學生在心理健康的道路上發展前進。2.有利於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在英語教學中,尤其是小學英語教學,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能力的形成與否,將直接影響其今後的英語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局限於知識教學,更應注重學生聽、說、讀、寫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使其學會學習。分層教學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思想,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使每個人都得到發展的教育,每個人都在他原來的基礎上有所發展,都在他天賦允許的范圍內充分發展,不斷在收獲中提高學習積極性和進取性,從而促進了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各方面能力。五、結束語由於分層教學避免了傳統的「一刀切、一鍋煮」的現象,重視學生個體、個性的自主發展,因此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是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一個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實處的一種有效方式。但分層教學在實踐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農村學生由於家庭、社會等不良影響對學習持無所謂態度;教師對學生的分層大多取決於學生分數、教師的主觀態度,分層不盡規范、科學;學生展示的機會不均等,所有這些都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H. 小學英語教學中,常用哪些方法進行寫的訓練至少10種以上。
小學英語寫作訓練之我見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之一就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小學生學英語主要有聽說開始,隨著年級的升高,寫的重要性凸顯出來。而現行小學英語教材比較注重口語交際。長期以來學生的口語表達訓練有餘而筆頭訓練不足。造成大多數學生張口頂呱呱,下筆錯誤開花。我所任教的班級是小學畢業班,所教的學生即將面臨升學的考試,進入初中的學習階段。而書面表達就成了學生最頭痛的問題,它要求學生有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具有一定的單詞量、想像能力、表達能力、評價能力等。書面表達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一個大難題。如果能從小學階段就開始對學生進行英語寫作的訓練,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將是受益匪淺的。實踐證明寫作訓練是全面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我在任教小學高年級英語時,非常注重對學生的英語寫作的訓練,具體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操作:
一、 合理選材
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等心理特點,我在寫作選材方面著實下了一番功夫。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1. 貼近生活
所謂的貼近生活就是貼近孩子們的生活。越是貼近孩子們的生活的題材孩子們越感興趣。比如:我們寫My Robert 、My pretty doll、Superman 等題材,學生就興致勃勃,連差生都躍躍欲試。
2. 貼近課文
為了降低寫作的難度,避免學生產生畏難心理。我的寫作選材盡量貼近課文。如本單元學習了現在進行時,我就布置些看圖作文。圖片的選擇要新穎、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了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我還要求學生自己動手繪畫,然後再根據圖片來寫作。這樣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他們畫一個超人在空中飛,並寫下這樣的句子:There is a superman flying in the sky. He is very cool. I like him very much.在學習have/has 表達「擁有」時,我讓孩子們畫怪獸,他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孩子在自己的怪獸圖上寫下:It is a monster. It has two heads. It has three eyes.我們這一代孩子是伴隨著超人、怪獸長大的,還有什麼能讓他們如此著迷呢?
3. 改編課文
現行教材中的課文大多數是以對話的形式出現的。在學完一個單元以後,我要求學生把它改編成短文,這既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又是對教材的拓展。通過這種寫作訓練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能牢,加強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4. 編寫童話
孩子的世界是童話的世界,童話伴隨他們成長。我指導他們把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譯成英語,然後在班裡舉行講英語故事的比賽。這種形式深受學生歡迎。
二、 範文引路
一個班有近六十名學生,他們的英語水平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那些英語水平差一點的學生,對英語寫作望而生畏。為了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降低寫作難度。我會提供各種範文或讓成績好的學生當堂口頭作文。這樣既讓差生有了很好的學習機會,又給優生口語訓練的機會。我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真正做到分層教學、因材施教。這樣既減輕了差生的壓力又給優生更多的鍛煉機會。教師除了提供範文以外,還要加強學生的閱讀訓練,因為只有多讀多看才能使學生從中汲取別人的寫作精華,學以致用。
三、 循序漸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語寫作能力並非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須經歷由淺入深、由簡入繁、由易到難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小學生掌握的單詞、語法有限。要想用這些有限的知識完成一篇百字的英語文章並非易事。我從一開始就嚴格要求學生正確、工整書寫英語字母,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我要求學生從最簡單的句子寫起,如從My name is Lily. I』m eight years old.等簡單句如手,再組詞成文。字數的要求也從少到多,逐漸加深難度。經過一段訓練後,還可以補充一些課外的單詞和常見表達法,如I』m Lucy. I am good at English.等句型。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量,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四、 開展競賽
小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一種教法用了一段時間後,教師就要試著改變教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激發孩子們的寫作熱情,我採取了競賽的方式。定期開展比賽,評出「寫作小能手」、「寫作進步生」等學生,並給予一定的獎勵。經過一學期努力,我把優秀的學生習作收集起來,編輯成冊,在學生中互相傳閱。這使學生有了互相學習的機會,也使學生體味到了學習的樂趣與成功的體驗。小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強,我組織學生把自己的作文配上插圖,製成手抄報,在板報上展出。
總之,教師的一切活動都要圍繞激發學生興趣這個出發點,那麼你的教學就成功了大半。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的寫作能力大大提高,同時學生的英語成績也隨之大幅度提高。上學期期末考試,我所教的班名列前茅,平均分超過了90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高漲。
英語作文訓練對教師來講,是一項非常繁重的工作,為了批改一百多篇作文,經常累得頭昏腦脹。但看到學生取得的成績,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任重而道遠。英語教學在我國還急待提高。英語書面訓練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訓練之一。大量的多種訓練要貫穿於英語教學始終。因為英語的聽、說、讀、寫本身不是矛盾的,是相互作用的有機統一體。如:英語界的老前輩葛傳教授就曾在自己的著作中談到:You ought to read very carefully. Not only very carefully, but also aloud, and that again and again till you know the passage by heart and write it as if it were your own.這足以說明熟讀成誦對寫作是多麼的重要。因此,只要堅持不懈地要求學生多讀多練,定會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
希望對你有幫助!
I. 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寫作教學
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語篇教學
語篇閱讀教學著眼於文章的全文,將英語教學中的三大要素,即語音、詞彙和語法巧妙而真實地融為一體,對課文進行整體教學,培養學生從整體理解課文的能力和習慣,引導學生進行上下段落之間、句子之間有聯系的分析和學習。保證有效的英語語篇教學,是提高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英語語篇教學? 下文筆者以譯林出版社牛津小學英語6B Unit 5 The seasons 一課為例,介紹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的基本過程。 1. 背景烘托,構建語篇整體概念 背景知識是理解特定語篇所必須具備的材料,背景知識的缺乏會造成閱讀理解障礙。因此,語篇教學中,首先需要根據語篇的內容設置一些簡單易答的問題或介紹與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豐富和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營造良好的氣氛,促進學生構建語篇的整體概念,使得學生能夠快速進入語篇環境。這樣做還降低了學習難度,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 比如,在教授Unit 5 The seasons 一課時,教師可以呈現漂亮的四季變化圖片,並復習四季的詞彙。學生根據這些圖片和詞彙可以預測語篇的內容,並通過引導學生快速閱讀全文,使學生迅速抓住文章的重要信息,幫助他們快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 問題引領,貫穿教學 在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就語篇內容精心 設計問題,並通過這些貫穿語篇主線的問題,指導學生了解語篇的內容,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掌握教學重點。同時,通過及時地設問還能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初步建立全文語義圖像,進而培養學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提高閱讀能力。 設計問題時應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問題要針對語篇的主要內容,有利於理清語篇脈絡和層次,使學生能夠在問題的引領下整體把握語篇;二是問題所用的句型要符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並有一定的坡度,便於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 情景設置,分層進行語篇閱讀分析 語篇閱讀分析的重點主要在於三個方面,一是熟悉每個語段的重要語句,掌握語段所提供的信息;二是分析文章遣詞造句的特點,包括語句之間、上下語段之間的銜接和呼應,連句成篇的語法手段,轉折、因果、列舉等連句手段在表達語篇邏輯聯系中的應用方法等;三是引導學生歸納全文的主題,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對應於上述三方面的語篇閱讀分析,可以結合語篇內容,針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游戲、對話、小組討論等形式,創設情景,讓學生結合已學的內容,運用課文中的重點短語、句子進行交流。 在Unit 5 The seasons一課的教學中,學生了解了四個季節以後,教師可以通過觀看生活片Life in the USA,發揮原版錄音的優勢,創設多元的語言輸入輸出,使學生多維度地感知美國四季的變化,多層次地習得語言。 4. 注重朗讀,綜合訓練聽、說、讀、寫能力 在所有的語言技能中,閱讀能力是最容易保持的。學生一旦掌握了閱讀的方法,他們不用老師的幫助就能進行自主學習,在閱讀中進步作為高年級的學生,能讀懂簡單故事和短文並抓住大意。既是新課標二級、三級目標中所要求達到的基本素養,又是學生後續學習之所需。教材中的語篇是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的好材料,教師給予適當的閱讀指導和閱讀任務。讓學生帶著目的去閱讀,抓住有用信息。當學生在閱讀中找到這些問題時,也就讀懂了文章。再通過學生回答問題,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但語篇閱讀不能停留於此,還要加強朗讀指導訓練,引導學生跟讀模仿錄音,分角色朗讀,開展朗讀比賽、分角色表演等,使每個學生會讀,愛讀,並能讀出語感,在朗讀中夯實基礎,提高能力。 5. 課外拓展,享受英語閱讀的快樂 語篇教學的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相關知識,讀懂語篇內容,還要讓學生對語篇閱讀產生興趣,在閱讀中豐富知識,拓展視野,提高能力,享受閱讀快樂。因此,單單靠教材語篇的閱讀是不能滿足學生的,會限制了學生能力和興趣的發展。 將課堂進行適當的拓展,使語篇閱讀延伸到課後。教師可根據教材中的語篇內容,收集相關的閱讀材料,發給學生閱讀,並利用好已訂閱的英語報刊,有選擇地進行閱讀,或通過介紹相關的英語故事網站,讓學生在網上閱讀英語小故事。另外,可指導學生和家長自由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閱讀材料進行閱讀,鼓勵定時定量閱讀,定期開展閱讀交流匯報,讓學生在課外拓展閱讀中積累知識,豐富經驗,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 語篇是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好材料,是學生獲取語言信息和運用語言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善於選擇素材,把握素材,處理素材,讓學生在課堂中有所體驗,形成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英語課堂教學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