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讀英文時培養批判性思維
教學內容分析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作為一種思維方式,旨在作出准確的判斷,是以有依據的判斷為目標,並採用適當的評價標准,確定事物真正的價值或優點的思考(The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ty, 2015)。批判性思維讓人積極地、創造性地思考,而不是簡單地服從權威或習俗。《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教育部,2003)指出,高中英語教學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議論文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優質材料,但高中英語教材卻比較缺乏適合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議論文語篇。以人教版英語教材必修模塊一至五為例,25篇主課文中包括15篇記敘文和7篇說明文,其餘3篇為對話,缺少議論文體裁。因此,備課團隊選取了1995年全國高考北京卷閱讀理解C篇作為此次培訓會的教學材料(見附錄)。
該材料的文體為議論文。中心話題為是否應該支持動物園圈養動物。文章結構清晰,論點、論據以及結論明確。文章以反問句開頭,表明作者的觀點——把動物關在籠子里是對動物的不公平和不尊敬。第二、三段分別以動物園聲稱關心和拯救瀕危動物的陳述開始,然後作者通過事實、例證、研究發現以及數據駁斥動物園的說法,最後得出結論——人們不應再支持動物園,而應該支持保護動物棲息地的組織。作者在論證自己的觀點時,使用了很好的論證技巧,如使用研究發現來增加文章的說服力和可信度。但是作者的有些論據不夠客觀,語言表述過於絕對,某些言辭明顯有誇大其詞之嫌。該語篇適合培養學生辯證地、批判性地看待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該材料經過整合改編後全文總長231詞,一些生詞,如zoochosis,可以從上下文推測其意思,詞彙難度不大;存在一些可能影響學生理解的長難句,如文章開頭的反問句等。考慮到本篇閱讀材料結構清晰這一特點,在學習方式上備課團隊決定採用學生自主閱讀、記錄關鍵信息、自主構建文章形式圖式和小組合作分享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研讀、探究、體驗,與文本對話,豐富自我,在閱讀活動中積極思考,自主分析和鑒賞課文。在閱讀滿足學生個體需求的基礎上使課堂呈現思維的多元性,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2.學生分析
文本話題為動物園和動物保護,學生對此話題熟悉,基本都有去動物園的經歷和相關經驗。同時,高中學生已基本形成對一些事物的判斷與看法,因此從背景知識、生活經驗以及思維能力上能夠與作者的思維進行碰撞,甚至產生沖突,這就形成了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最佳教育契機。由於本次觀摩活動是借班上課,可供選擇的授課對象為高一、高二兩個年級的學生,最後備課團隊選擇了高二年級的學生。原因有三:首先,材料來源於高考題,適合對象是高三學生,經過整合處理後從詞彙和理解能力要求看更適合高二學生。其次,高二學生的閱讀量和視野均較為開闊,他們通常會通過電視、紀錄片、閱讀材料和報刊了解一些有關野生動物和圈養動物的情況。第三,高二學生看問題的角度更廣且有一定的思維深度,他們有更好的獨立思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對文章的內容作出具有個人意義的判斷。
3.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的分析,備課團隊將本節課定位為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為主的閱讀課,並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通過快速閱讀識別並理解作者反對動物園圈養動物的態度和觀點;通過細讀獲取並理解作者的論點、論據及結論,並用關鍵詞進行記錄,同時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邏輯關系,並進行闡釋。
(2)能通過批判性閱讀來評價作者的論據、觀點以及結論,調整和豐富個人觀點,並進行分享與表達。
4.教學設計思路
(1)備課思維過程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化比較嚴重的情況下,作為一節代表北京參加全國高中英語教學觀摩培訓會的課例,應該在模式上有所突破,為英語閱讀教學提供新思路。
① 發展學生的深層次思維
在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閱讀僅僅停留在信息提取層面,對發展學生的深層次思維關注不夠。
備課團隊決定在本節閱讀課上重點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讓學生做積極的閱讀者。教師引導學生對任何可能形成結論的陳述提出合理的質疑,尋找有力的證據,進而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學生一直處於批判性思考之中:從識別文章的主要觀點,到獲取支持觀點的證據,再到最終找到作者的結論,教師一直鼓勵學生思考,與文本互動。在理解這些信息的基礎上,學生就會將文章內容與自己的經驗進行比較,不斷對自己提問:文章內容與我的想法是一致的還是矛盾的?作者到底想要闡述什麼觀點?作者給出了哪些理由?我是否被這些理由說服了?我的依據又是什麼?我自己又得出什麼結論?我自己的觀點是否令人信服?
在這一系列的質疑、碰撞、調整的互動中,學生進行了大量的、積極的思維活動,批判性思維的訓練貫穿了整節閱讀課,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意識得到強化和提升。
② 關注具有個人意義的閱讀體驗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教育部,2003)要求英語教學進一步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發展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高中英語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於學生優化英語學習方式,使他們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具有個性的學習方法和風格。但是,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過於簡單化和表面化,更關注結果,忽視閱讀體驗過程,而且對個性化閱讀關注不夠。
備課團隊決定在本節課上採用個性化閱讀的學習方式,把閱讀的自主權還給學生。閱讀活動以學生自主研讀為主,把閱讀活動變為學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活動,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積極思考,自主把握、分析和鑒賞課文,使閱讀活動建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
本篇閱讀文章的中心話題為是否應該支持動物園圈養動物。本節課的教學主線就是理解作者對於這個話題的觀點、論據和結論。在信息輸入環節,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充分的空間,讓學生安靜閱讀,以記筆記的形式獲取作者對於這個話題的觀點、論證過程以及結論。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對於課文有了整體感知和整體把握,體會了作者完整的思維過程,也在與文本的對話交流中豐富了自己對動物園圈養動物問題的認識和理解,為最後個人觀點的形成和表達作鋪墊。整節課是一個豐富和表達個人真實思想的過程。
(2)課堂教學活動
在理清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主線後,本節課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活動:
①激活圖式,形成閱讀期待。學生通過觀看動物在自然環境和在動物園里的兩種不同狀態,激活有關動物園及動物的背景知識和經驗,並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學生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形成想要通過閱讀去了解作者觀點的期待。
②建立語篇圖式,深化理解。學生自主閱讀,識別並歸納作者的觀點、論據以及結論,以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同時通過記錄關鍵詞和繪制不同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示語篇的邏輯關系,將語篇信息轉換為可視的圖像信息,從而整體感知語篇的內在語義關系,推動深層理解,同時建立起議論文的形式圖式。
③豐富圖式,構建個人理解。學生通過小組分享,修正對文本的理解,然後再次進行批判性閱讀,結合個人背景知識和生活體驗表達對作者觀點的看法以及對作者論據的客觀評價,形成個人獨立的思想和見解。
(3)教學內容的調整
對於剛進入高二年級的學生來講,本篇閱讀材料無論從詞彙量上還是從句式結構的復雜程度上都有點偏難。因此,備課團隊對閱讀材料作了以下調整:
① 文本生詞的處理
由於是高考閱讀文章,文中一些詞彙對於高二學生來說是生詞,而且上下文並不能提供足夠的線索幫助學生猜出詞義。因此教師在閱讀材料中對bar、claim、captive breeding等生詞標注了中文釋義。
② 復雜句式的處理
教師在前期教學中發現,在識別和歸納作者的論據時,很少有學生會提及圈養動物的效果。課後與學生交流發現,文章第三段中的句子「Captive breeding of endangered species has not resulted in their being sent back to the wild.」造成理解障礙,因此學生對這一點避而不談。由於本節課主要是思維訓練課,教師不願意打斷學生思維活動的連貫性,故不涉及過多的長難句講解。於是備課團隊經過與外教討論,將該句調整為:Captive breeding has not led to endangered species going back to the wild.
③ 文章篇幅的處理
由於本次課例的時間為35分鍾,在一節以培養思維能力為目標的英語閱讀課上,若要保證教學目標達成的效果,就必須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和思考時間。同時,自主閱讀並記錄關鍵信息的學習方式更增加了對時間的要求。因此,備課團隊經過認真討論一致認為應該從原文第三、四段中刪去一段。最終我們選擇刪去第三段,保留第四段,原因是第四段有關圈養繁殖的內容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三、教學過程
Step 1: Lead-in
1.教師給學生播放兩段視頻。第一段是野生非洲獵豹自由奔跑的視頻,學生可以充分感受獵豹的速度。第二段是關在動物園里的美洲豹來回踱步的視頻,學生感受到的是美洲豹的焦躁不安。學生觀看第一段視頻後,教師提問:How do you feel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學生答:Excited. I feel its speed and power. 教師繼續追問:Where does it live? 學生答:In its natural habitat. 接下來,學生觀看第二段視頻。教師提問:How do you feel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學生答:I feel the leopard is bored and anxious. 教師繼續追問:Where does it live? 學生答:In cages.
2.學生簡單表達個人對動物園圈養動物的看法。教師提問:What do you think of keeping animals in cages?並讓學生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後,教師鼓勵學生表達個人觀點。同時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學生的觀點。學生在與同伴的思維碰撞中激活經驗,激發閱讀興趣。
[設計意圖]
關於野生動物與圈養動物的兩段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野生動物與圈養動物的區別,更讓學生在為野生動物的智慧和自然美激動的同時,為圈養動物失去自由而痛惜,之後教師的「寥寥數語引領學生入境,激發了學生思想的火花」 (註:摘錄自比賽現場外專委的微信互動平台中老師們對本節課的評價,以下簡稱「微信平台」)。
批判性思維是一個從多渠道獲取信息,綜合各方觀點,經過分析判斷,形成自己觀點的過程。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與全班分享自己的觀點,教師將學生的觀點分類記錄在黑板上,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不同的觀點和看法,為輸出環節的深入思考做好准備。
Step 2: Reading for the writer's opinion
1. 學生快速閱讀全文並回答問題: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keeping animals in cages? 該問題的答案「Keeping animals in cages is not fair or respectful.」出自文章的第一段。之後教師追問:What makes you think so? 有的學生找出文中的信息:Mostly for entertainment purposes.教師又問:That's a good try. Can you find a better explanation? 學生沒有迅速定位關鍵信息,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大聲朗讀第一段,之後繼續提問:Have you got a better answer? 學生答:How could we possibly think ...?教師對這一回答給予肯定,並指出這個句式被用來表達強烈的質疑。接下來教師追問:Do you have a different opinion? Who else might have a different opinion? 學生答:Zoos or zoo keepers.
2. 學生再次快速閱讀文章,並檢測自己的推斷。學生的推斷是正確的:動物園方與作者持不同觀點。
[設計意圖]
批判性思維的基本技能之一就是識別作者的觀點(Cottrell,2011),此環節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找到作者的觀點。文章第一段只有一句話,是一個含有「How could we possibly think ...?」的特殊疑問句。本句話是文章中的一個長難句,首先這個句式學生比較陌生,另外該句還包括一個賓語從句和一個插入語。但這句話是作者觀點的出處,如果學生對這個句子不理解,那麼就會影響後面的閱讀,也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教師在此帶著學生一起理解這個句子,並引領學生通過朗讀體驗這個特殊疑問句式表達的強烈質疑。
教師通過追問第一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文章的內容與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學生不需要馬上回答這個問題,提問的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閱讀文章不只是理解作者的觀點,還可以與作者互動,甚至可以質疑作者的觀點和看法。
Step 3: Reading and taking down key information
1.學生細讀文章,並以筆記的形式記錄以下信息:作者的觀點、動物園的說法、作者駁斥動物園說法的論據以及作者的結論。
教師提醒學生記筆記時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將以上信息以思維導圖、表格或流程圖(見下圖)等形式組織起來。
https://..com/question/500703689023227964.html
㈡ 英銳批判性閱讀寫作,對SAT的Essay寫作有利嗎
在SAT中,雖然來只是一篇文自章,卻要求孩子不能只在表面泛泛而談,而是要論證分析作者的觀點。考查的其實是批判性閱讀和寫作的方法。英銳批判性閱讀課程,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和不同類型文本的閱讀能力,肯定是有利的。
㈢ 英語作文:批判性思維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100字
Criticism exists here and there. Each and every one of us can get criticised by others from time to time.
Different people treat criticism differently. Some take it as offence and humiliation. And they might argue back when things get intense. While others take it as a breeze and a reflection. It comes and it goes. If they did do something wrong, they took lessons from the criticism. If the criticism is not true, they let it go and never let rumors interrupt their life or ways of thinking.
And me? I'm something between the two sides above.
㈣ 批判性思維。。。。。。。。。On critical thinking.........英文作文。。
善於質疑辨析,基於嚴格推斷,富於機智靈氣,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維
㈤ 批判性思維在學習中的重要性英語作文
英語閱讀分為三個層次:表層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深層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評價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
表層閱讀理解相近於傳統的閱讀理 解,只需理解字面意義即可;深層理解要求能夠正確地推斷出字里行間的引申意義,也就需要 深度閱讀;評價性理解要求讀者閱讀之後開展思考,針對閱讀內容產生自己的評價觀點。
當前 較多學生的閱讀僅僅停留在表層理解,尚不能對閱讀內容做出分析和評價。
所謂批判性閱讀就 是對閱讀內容的較深層次的理解、分析和評價,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提出疑問,尋找答案,進 行推理。
綜上所述,批判性閱讀是指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批判性思考,追求更深層次的理解。
因 此,批判性思維能力與批判性閱讀是緊密聯系的。
2 翻譯專業英語多文體閱讀教學 翻譯專業旨在培養博聞強識的應用型翻譯人才,翻譯學科的建設是由翻譯理論、翻譯實踐 和翻譯批評三大支柱共同組成。
翻譯批評是連接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的橋梁,是選取一定的翻 譯標准對譯作進行分析,評價優劣的判斷過程。
開展翻譯批評需要批評者具有準確的、客觀的 評價體系及思想,因而離不開批判性的思維能力。
因此,批判性思維能力應當是翻譯專業學生
㈥ 批判性思維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批判性思維很好,但國內很少在英語教育中運用,期待改革
㈦ 如何提高批判性思維來寫作
首先批判性思維的養成功夫大多在平時。其次每周必須關.注一個社會現象,有所記錄,有所思考。
㈧ 如何通過英語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一、創設輕松自由的英語學習環境,消除學生在學習中的心理負擔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若想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首先要消除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焦慮心理。學生在上課的時候,總是擔心自己的想法與教師想要的標准答案不同,產生一些緊張、畏懼、焦慮與退縮的心理,這種現象的出現與教師有著較大的關系。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以積極的態度鼓勵學生自由發言,給學生的自主思考留下時間與空間,對學生的想法採取包容的態度,學生就會減少這種心理負擔。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的學習創設輕松的、自由的、民主的、和諧的學習環境。在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教學的重點往往放在引導學生的觀點與作者的觀點達到一致的地步,忽視學生內心對這些觀點的看法與態度,忽視學生內心的疑問,教學環節基本上不存在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這一內容。除了在教學環節缺乏批判性閱讀之外,教師甚至會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採取壓制的態度,嚴重阻礙學生的思維發展,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得不到提高。在這種長期壓抑的閱讀學習之下,學生會失去學習的主動性,閱讀教學中就會被動地接受作者的觀點,懶於思考,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與質疑。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若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就要創設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消除學生學習的心理負擔。
二、引導學生形成學會質疑的良好習慣
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讀者與作者互動的過程。首先,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作者的觀點、態度與想法直接影響著讀者,讀者要試圖接受它。其次,讀者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對作品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讀者既可以贊成作者的觀點,又可以反對作者的觀點,這個過程就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過程。但是,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大多是重視作者對讀者的影響,而忽視讀者對作者的反饋。即使讀者有自己的想法與質疑也是被限制在一定的模式之內,缺乏創新思維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學會質疑。換句話說,每個學生都有質疑的潛能,教師需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這種潛能,並不斷使其發展下去。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1)教師要學會通過激疑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通過激疑,引導學生快速地發現一些疑點,進而思考與探究,多角度、深度地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應不斷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積極提出問題,形成學會質疑的良好習慣。(2)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質疑的方法給予指導,這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環節。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閱讀內容,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和分析問題,保證質疑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三、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批判性閱讀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時候,需要認識到批判性閱讀的真正內涵,批判性閱讀是對作者觀點的一種質疑,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知識,而不是單純的批評。批判性閱讀的重難點在於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觀點進行分析,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判斷與機制選擇。因此,在教學中,並不只是一味地批評與質疑。首先,要對作者的觀點進行判斷,積極地保留,消極地批判。同時,閱讀教學中的批判要科學、合理。另外,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的時候,要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的觀點不一定是正確的,需要對自己的觀點進行反思,從而促使批判性閱讀更加的科學合理,
促進英語閱讀教學的創新發展。
總而言之,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勢在
必行。一線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用批判性的思維看待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觀點,不斷挖掘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閱讀教學要打破原有的局面,以深化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完善其思維結構為目標。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能僅停留在探究表層意義上,而應著重培養學生理解語言的深層次意義,抓住中心思想和議題,判斷證據的准確性和可靠性,判斷推理的質量和邏輯一致性,發現已經明說或未加明說的偏見、立場、意圖、假設以及觀點,從多角度考察合理性以及檢驗在更大背景中的適用性等復雜的、高層次的思維能力。
㈨ 如何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1. 引入
在國際化日益擴大、專業化日益精深的今天,高校學生面臨著在邏輯、認知、思維、策略等各個方面的挑戰,這對於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形勢尤為嚴峻,這固然有來自於社會經濟發展與變化的影響,但不少專家和學者也指出,英語專業學生在批判性思維方面存在的不足,是導致其發展瓶頸的重要原因之一。針對這一問題,本文擬從目前英語專業學生批判性思維現狀著手,分析其背後的原因所在,提出相應的建議與措施,以改善英語專業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寬其發展前景。
2. 批判性思維的研究背景及其意義
批判性思維的英語表達為「critical thinking」,其代表人物「現代批判性思維傳統」之父約翰・杜威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個體對於任何信念或假設及其所依據的基礎和進一步推導出的結論所進行的積極、持久和周密的思考(Dewey,1909)。 Robert Ennis是最早對批判性思維做出定義的學者,他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個體以後天的客觀經驗為基礎,為決定相信什麼或做什麼而進行的合理的、反省性的思維(Ennis,1962 )。國際公認的批判性思維權威,美國「批判性思維國家高層理事會」主席Richard Pau1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個體思維模式,在這個思維模式中思考者熟練地控制思維的內在結構並應用知識標准來評價它們,藉此改善自己的思維(Paul,1990)。
國內學者王習勝(2006)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人們為了達到對世界的理性把握而主動地對他人或自己思想的合理性進行反思性審查,以求得出理智性的判斷;劉儒德等認為批判性思維是指對所學的東西的真實性、精確性、性質與價值進行個人的判斷,從而對做什麼和相信什麼做出合理決策,並認同把批判性思維分為精神和智力兩大要素。(劉儒德,2000;羅清旭,2000;韓少傑&易炎,2009)。
鑒於批判性思維定義的嚴重分歧,美國哲學學會用德爾菲(Delphi)方法,將批判性思維定義為:「批判性思維是有目的的、自我校準的判斷。這種判斷導致解釋、分析、評估、評論以及對判斷賴以存在的證據、概念、方法、標准或語境的說明。」 該項目組把批判性思維能力劃分為認知能力和態度傾向兩個維度。認知維度分解為6項技能:闡釋、分析、評價、推理、解釋和自我調節,其中分析、評價與推理為核心技能; 態度包括好奇、自信、開朗、靈活、公正、誠實、謹慎、善解人意等(文秋芳,2010; 39), 是目前較為權威和科學的定義。
21世紀的大學生處於「信息超載」時代。為了有效地使用信息,每一個人都需要批判性地閱讀、聆聽、觀察、陳述和寫作的技能,這是創新型人才的首要前提,也是進行高校教育改革和調整的核心。其宗旨乃是要「通過批判性思維課程的教學活動,糾正學生消極、保守、多錯、低效的不良思維習慣,培養批判性地閱讀、聆聽、觀察、演講和寫作的能力,使學生將來能夠從容應對社會的種種嚴峻挑戰。」(黃朝陽,2010: 69)
3. 英語專業學生批判性思維現狀
上一世紀世紀90年代末,我國英語教育界何其莘(1999: 25)等學者開始強調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他們把這種能力概括為「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獨立提出見解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為此,《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要「加強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專業課程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多角度分析問題等多種思維能力以及發現問題、解決難題等創新能力;在教學中要正確處理語言技能訓練和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培養的關系,兩者不可偏廢」。遺憾的是,《大綱》執行十多年來,全國英語專業在培養學生的能力,特別是批判性思維能力方面,進展較慢。
鑒於此,我國的高校英語教育者開展了相關研究。文秋芳(2010)通過我國英語專業與其他文科類大學生思辨能力的對比研究發現,總體上英語專業學生的思辨能力顯著高於其他文科類大學生,但這種差距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漸縮小。韋曉保(2012)的研究結果表明,外語專業學生對自己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評價都不高。這在學生寫作中表現猶為突出,許多外語專業學生的習作立意淺顯、缺乏新意,同時學生作文內容空洞,多為事實的羅列,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說理。在一項對120名不同年級英語專業學生習作的實證研究中,僅不到五分之一的高年級學生作文能符合邏輯、有理有據。這進一步說明,英語專業學生在思維能力培養方面存在著嚴重的缺陷(文秋芳,2006)。總而言之,許多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停留在表層的一些語言微技能訓練上,缺乏深層次的反思性的學習。在語言交流和跨文化交際活動中,缺乏思想深度、知識體系和交際實質內容,表達邏輯混亂,條理性差,嚴重缺乏批判性思維能力。
4. 影響英語專業學生批判性思維發展的主要因素
4.1 教師因素
教師個人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意識不足。我國教育傳統和教學思想更多地注重對知識的灌輸、積累和繼承,導致教師中有相當一部分對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思維概念及其內涵了解不清,缺乏將將批判性思維活動及內容融入到課堂中的理念和技巧。由於強調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尊重,缺乏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學生提出的質疑和見解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另外,現行教育體制使得很多教師迫於教學和科研的任務和壓力,不願對教學進行富有創意的設計和詮釋。
4.2學生因素
在學生方面,語言能力不足極大地制約了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雖然英語教育的普及經過近40年來的發展,取得了不菲的成績。然後,英語,始終是學生的外來語言,在我國這樣一個英語為外語的國家,學生對其的掌握程度永遠是無法與母語相媲美的。這就導致學生的英語水平通常低於他們的思維水平,在討論對思維具有挑戰性的問題,為了遷就學生的語言能力,無論是教師的教學還是教材的編撰,都傾向於設計低於學生思維能力的材料和任務,抑制了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由於英語專業的技能訓練課程長期以來關注的是英語的「交際功能」而非「認知功能」,因而教學內容的選材通常集中於口常生活中的話語和情景,教學目的也定位於運用英語完成交際任務,所以學生的認知能力長期得不到有效訓練,從而導致認知能力的停滯乃至退化(盧麗虹, 田夕偉, 2007)。 4.3教學實施
在課程設置上,雖然早在2000年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中就明確強調了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但在專業課程設置上仍以輸入性技能訓練為主,缺乏對學生需求和社會需求的分析,忽略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根據現行《大綱》,英語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把接近70%的課時都用在了語言技能的訓練上,專注於詞彙擴展、語法規則和語言的恰當性表達,由於課程的信息量小,知識含量低,所討論的問題停留在口常生活和大眾常識層面,而另外約佔三分之一的專業知識課程和相關專業知識課程,往往也是思辨含量比較低的語言知識、文化概括和文學鑒賞類課程(李莉文,2010),極大地限制了外語專業學習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其次,英語專業技能課程的學習方法構成了思維能力發育的障礙。我們知道,語言的學習過程離不開模仿、記憶、重述等練習環節,這就使得學生的思維活動處於一種低級壓抑的狀態,這樣的思維習慣一旦養成,將極大地阻礙分析、推理、評價等高層次思維能力的培養。文秋芳和周燕(2006: 79)兩位學者對此也進行了十分精闢的剖析:「外語專業的學生進入大學外語專業後,學習過程,更多依賴記憶、模仿、背誦、復述,很少從事復雜的、『富有挑戰性的思維活動,因此他們的思維能力長期處於壓抑狀態,這就不可能得到足夠的訓練和發展。」
同時,在教學模式上,雖然很多教師都懂得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而事實上這樣做到的教師並不多,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還是沒有受到充分重視,傳統教學模式束縛學生主體批判性思維的發展。教學中的教師一言堂形成了學生以求同思維為主要的思維習慣,這種教育教學環境使受教育者主體思維的能動性和批判精神受到壓抑。這在英語課堂尤為顯著,教學的重點放在語言點的講解和語言技能的操練上,比較容易忽略學生的需求和個性,不太重視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判斷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得外語專業學生從一入學起,思維發展就處於不利的條件和環境中(韋曉保,2012)。
5. 改善英語專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建議
作為教學的實施者和引導者,教師無疑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方面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因此,教師首先要從思想上轉變觀念,高度重視開展批判性思維教育的重要性。其次還要學習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有意識、有策略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課程設計環節,教師需要明確每個教學單元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確保該英語課程能夠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一系列批判性思維方法和策略,學會提出和解決批判性問題。在課堂上,教師應適時地講授批判性思維的理論和方法;營造平等、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組織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和協作研究,激勵學生質疑書本、挑戰權威,勇於提出不同觀點(董元興,李慷,劉芳,2010)。
在教學方法上,將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在授課方式上,多採用啟發式、研討式、辯論式的授課方式。在設計「話題討論」時,多從學生角度出發,從多個角度設計 「導入性話題」,激勵學生有選擇性地進行自主思考; 在教學模式上,教師可多採用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實際中,依託圍繞某一主題的案例文本,在學生閱讀案例的基礎上組織討論,以達成他們對案例描述情景與問題的理解、判斷和形成解決方案(文秋芳等, 2009)。
在課程設置上,將語言技能課與知識課程有機結合起來,並適當增加知識課程的比重。正如文秋芳(2006)提出的,壓縮以語言技能為主的教學時間,將部分文化知識型課程如英美概況、西方文化,放到低年級開始,逐步增加學科內容含量大的英語課,如語言學、文學、社會科學等課程,來培養外語類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這樣做有助於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擴大思維空間,學以致用,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意識,培養批判性思維能。
6. 結論
面對21世紀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戰,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深化迫在眉睫,這對於英語專業的生存和發展來講,尤為關鍵。隨著我國英語教育的普及和發展,如何增強英語專業畢業生的基本素質和競爭力,成為每一個高校英語教育工作者都必須面對的問題。調整傳統思路,改變教學觀念,在不偏廢英語技能的同時,將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納入到日常教學的管理和實施之中,既是改革的出發點,也是改革的目標所在,這對於提高我國英語專業人才的素質與能力無疑具有重大意義。
㈩ 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中培養批判性思維
1.教學內容分析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作為一種思維方式,旨在作出准確的判斷,是以有依據的判斷為目標,並採用適當的評價標准,確定事物真正的價值或優點的思考(The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ty, 2015)。批判性思維讓人積極地、創造性地思考,而不是簡單地服從權威或習俗。《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教育部,2003)指出,高中英語教學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議論文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優質材料,但高中英語教材卻比較缺乏適合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議論文語篇。以人教版英語教材必修模塊一至五為例,25篇主課文中包括15篇記敘文和7篇說明文,其餘3篇為對話,缺少議論文體裁。因此,備課團隊選取了1995年全國高考北京卷閱讀理解C篇作為此次培訓會的教學材料(見附錄)。
該材料的文體為議論文。中心話題為是否應該支持動物園圈養動物。文章結構清晰,論點、論據以及結論明確。文章以反問句開頭,表明作者的觀點——把動物關在籠子里是對動物的不公平和不尊敬。第二、三段分別以動物園聲稱關心和拯救瀕危動物的陳述開始,然後作者通過事實、例證、研究發現以及數據駁斥動物園的說法,最後得出結論——人們不應再支持動物園,而應該支持保護動物棲息地的組織。作者在論證自己的觀點時,使用了很好的論證技巧,如使用研究發現來增加文章的說服力和可信度。但是作者的有些論據不夠客觀,語言表述過於絕對,某些言辭明顯有誇大其詞之嫌。該語篇適合培養學生辯證地、批判性地看待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該材料經過整合改編後全文總長231詞,一些生詞,如zoochosis,可以從上下文推測其意思,詞彙難度不大;存在一些可能影響學生理解的長難句,如文章開頭的反問句等。考慮到本篇閱讀材料結構清晰這一特點,在學習方式上備課團隊決定採用學生自主閱讀、記錄關鍵信息、自主構建文章形式圖式和小組合作分享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研讀、探究、體驗,與文本對話,豐富自我,在閱讀活動中積極思考,自主分析和鑒賞課文。在閱讀滿足學生個體需求的基礎上使課堂呈現思維的多元性,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2.學生分析
文本話題為動物園和動物保護,學生對此話題熟悉,基本都有去動物園的經歷和相關經驗。同時,高中學生已基本形成對一些事物的判斷與看法,因此從背景知識、生活經驗以及思維能力上能夠與作者的思維進行碰撞,甚至產生沖突,這就形成了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最佳教育契機。由於本次觀摩活動是借班上課,可供選擇的授課對象為高一、高二兩個年級的學生,最後備課團隊選擇了高二年級的學生。原因有三:首先,材料來源於高考題,適合對象是高三學生,經過整合處理後從詞彙和理解能力要求看更適合高二學生。其次,高二學生的閱讀量和視野均較為開闊,他們通常會通過電視、紀錄片、閱讀材料和報刊了解一些有關野生動物和圈養動物的情況。第三,高二學生看問題的角度更廣且有一定的思維深度,他們有更好的獨立思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對文章的內容作出具有個人意義的判斷。
3.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的分析,備課團隊將本節課定位為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為主的閱讀課,並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通過快速閱讀識別並理解作者反對動物園圈養動物的態度和觀點;通過細讀獲取並理解作者的論點、論據及結論,並用關鍵詞進行記錄,同時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邏輯關系,並進行闡釋。
(2)能通過批判性閱讀來評價作者的論據、觀點以及結論,調整和豐富個人觀點,並進行分享與表達。
4.教學設計思路
(1)備課思維過程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化比較嚴重的情況下,作為一節代表北京參加全國高中英語教學觀摩培訓會的課例,應該在模式上有所突破,為英語閱讀教學提供新思路。
① 發展學生的深層次思維
在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閱讀僅僅停留在信息提取層面,對發展學生的深層次思維關注不夠。
備課團隊決定在本節閱讀課上重點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讓學生做積極的閱讀者。教師引導學生對任何可能形成結論的陳述提出合理的質疑,尋找有力的證據,進而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學生一直處於批判性思考之中:從識別文章的主要觀點,到獲取支持觀點的證據,再到最終找到作者的結論,教師一直鼓勵學生思考,與文本互動。在理解這些信息的基礎上,學生就會將文章內容與自己的經驗進行比較,不斷對自己提問:文章內容與我的想法是一致的還是矛盾的?作者到底想要闡述什麼觀點?作者給出了哪些理由?我是否被這些理由說服了?我的依據又是什麼?我自己又得出什麼結論?我自己的觀點是否令人信服?
在這一系列的質疑、碰撞、調整的互動中,學生進行了大量的、積極的思維活動,批判性思維的訓練貫穿了整節閱讀課,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意識得到強化和提升。
② 關注具有個人意義的閱讀體驗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教育部,2003)要求英語教學進一步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發展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高中英語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於學生優化英語學習方式,使他們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具有個性的學習方法和風格。但是,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過於簡單化和表面化,更關注結果,忽視閱讀體驗過程,而且對個性化閱讀關注不夠。
備課團隊決定在本節課上採用個性化閱讀的學習方式,把閱讀的自主權還給學生。閱讀活動以學生自主研讀為主,把閱讀活動變為學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活動,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積極思考,自主把握、分析和鑒賞課文,使閱讀活動建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
本篇閱讀文章的中心話題為是否應該支持動物園圈養動物。本節課的教學主線就是理解作者對於這個話題的觀點、論據和結論。在信息輸入環節,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充分的空間,讓學生安靜閱讀,以記筆記的形式獲取作者對於這個話題的觀點、論證過程以及結論。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對於課文有了整體感知和整體把握,體會了作者完整的思維過程,也在與文本的對話交流中豐富了自己對動物園圈養動物問題的認識和理解,為最後個人觀點的形成和表達作鋪墊。整節課是一個豐富和表達個人真實思想的過程。
(2)課堂教學活動
在理清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主線後,本節課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活動:
①激活圖式,形成閱讀期待。學生通過觀看動物在自然環境和在動物園里的兩種不同狀態,激活有關動物園及動物的背景知識和經驗,並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學生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形成想要通過閱讀去了解作者觀點的期待。
②建立語篇圖式,深化理解。學生自主閱讀,識別並歸納作者的觀點、論據以及結論,以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同時通過記錄關鍵詞和繪制不同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示語篇的邏輯關系,將語篇信息轉換為可視的圖像信息,從而整體感知語篇的內在語義關系,推動深層理解,同時建立起議論文的形式圖式。
③豐富圖式,構建個人理解。學生通過小組分享,修正對文本的理解,然後再次進行批判性閱讀,結合個人背景知識和生活體驗表達對作者觀點的看法以及對作者論據的客觀評價,形成個人獨立的思想和見解。
(3)教學內容的調整
對於剛進入高二年級的學生來講,本篇閱讀材料無論從詞彙量上還是從句式結構的復雜程度上都有點偏難。因此,備課團隊對閱讀材料作了以下調整:
① 文本生詞的處理
由於是高考閱讀文章,文中一些詞彙對於高二學生來說是生詞,而且上下文並不能提供足夠的線索幫助學生猜出詞義。因此教師在閱讀材料中對bar、claim、captive breeding等生詞標注了中文釋義。
② 復雜句式的處理
教師在前期教學中發現,在識別和歸納作者的論據時,很少有學生會提及圈養動物的效果。課後與學生交流發現,文章第三段中的句子「Captive breeding of endangered species has not resulted in their being sent back to the wild.」造成理解障礙,因此學生對這一點避而不談。由於本節課主要是思維訓練課,教師不願意打斷學生思維活動的連貫性,故不涉及過多的長難句講解。於是備課團隊經過與外教討論,將該句調整為:Captive breeding has not led to endangered species going back to the wild.
③ 文章篇幅的處理
由於本次課例的時間為35分鍾,在一節以培養思維能力為目標的英語閱讀課上,若要保證教學目標達成的效果,就必須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和思考時間。同時,自主閱讀並記錄關鍵信息的學習方式更增加了對時間的要求。因此,備課團隊經過認真討論一致認為應該從原文第三、四段中刪去一段。最終我們選擇刪去第三段,保留第四段,原因是第四段有關圈養繁殖的內容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三、教學過程
Step 1: Lead-in
1.教師給學生播放兩段視頻。第一段是野生非洲獵豹自由奔跑的視頻,學生可以充分感受獵豹的速度。第二段是關在動物園里的美洲豹來回踱步的視頻,學生感受到的是美洲豹的焦躁不安。學生觀看第一段視頻後,教師提問:How do you feel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學生答:Excited. I feel its speed and power. 教師繼續追問:Where does it live? 學生答:In its natural habitat. 接下來,學生觀看第二段視頻。教師提問:How do you feel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學生答:I feel the leopard is bored and anxious. 教師繼續追問:Where does it live? 學生答:In cages.
2.學生簡單表達個人對動物園圈養動物的看法。教師提問:What do you think of keeping animals in cages?並讓學生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後,教師鼓勵學生表達個人觀點。同時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學生的觀點。學生在與同伴的思維碰撞中激活經驗,激發閱讀興趣。
[設計意圖]
關於野生動物與圈養動物的兩段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野生動物與圈養動物的區別,更讓學生在為野生動物的智慧和自然美激動的同時,為圈養動物失去自由而痛惜,之後教師的「寥寥數語引領學生入境,激發了學生思想的火花」 (註:摘錄自比賽現場外專委的微信互動平台中老師們對本節課的評價,以下簡稱「微信平台」)。
批判性思維是一個從多渠道獲取信息,綜合各方觀點,經過分析判斷,形成自己觀點的過程。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與全班分享自己的觀點,教師將學生的觀點分類記錄在黑板上,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不同的觀點和看法,為輸出環節的深入思考做好准備。
Step 2: Reading for the writer's opinion
1. 學生快速閱讀全文並回答問題: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keeping animals in cages? 該問題的答案「Keeping animals in cages is not fair or respectful.」出自文章的第一段。之後教師追問:What makes you think so? 有的學生找出文中的信息:Mostly for entertainment purposes.教師又問:That's a good try. Can you find a better explanation? 學生沒有迅速定位關鍵信息,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大聲朗讀第一段,之後繼續提問:Have you got a better answer? 學生答:How could we possibly think ...?教師對這一回答給予肯定,並指出這個句式被用來表達強烈的質疑。接下來教師追問:Do you have a different opinion? Who else might have a different opinion? 學生答:Zoos or zoo keepers.
2. 學生再次快速閱讀文章,並檢測自己的推斷。學生的推斷是正確的:動物園方與作者持不同觀點。
[設計意圖]
批判性思維的基本技能之一就是識別作者的觀點(Cottrell,2011),此環節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找到作者的觀點。文章第一段只有一句話,是一個含有「How could we possibly think ...?」的特殊疑問句。本句話是文章中的一個長難句,首先這個句式學生比較陌生,另外該句還包括一個賓語從句和一個插入語。但這句話是作者觀點的出處,如果學生對這個句子不理解,那麼就會影響後面的閱讀,也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教師在此帶著學生一起理解這個句子,並引領學生通過朗讀體驗這個特殊疑問句式表達的強烈質疑。
教師通過追問第一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文章的內容與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學生不需要馬上回答這個問題,提問的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閱讀文章不只是理解作者的觀點,還可以與作者互動,甚至可以質疑作者的觀點和看法。
Step 3: Reading and taking down key information
1.學生細讀文章,並以筆記的形式記錄以下信息:作者的觀點、動物園的說法、作者駁斥動物園說法的論據以及作者的結論。
教師提醒學生記筆記時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將以上信息以思維導圖、表格或流程圖(見下圖)等形式組織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