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無回答偏誤屬於觀測偏誤正確嗎
審計人員作為高質量會計信息的合理保證者或控制者,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勝任能力,而專業勝任能力的核心是職業判斷能力。在審計實務當中需要審計人員在審計各階段、各環節做出審計判斷,由於審計人員的認知偏差和有限理性等原因,極易發生審計判斷偏誤,因而容易導致審計判斷錯誤,審計判斷錯誤就會導致審計失敗。因此,為提高審計判斷質量,避免審計失敗,就必須對
審計判斷偏誤以及應對措施進行研究。
關鍵詞:審計判斷;審計判斷偏誤;偏誤原因;應對措施
一、引 言
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是資本市場有序運動的前提和基礎,審計人員則是高質量會計信息的合理保證者或控制者。獨立性是審計人員的靈魂,專業技能則是審計人員的基石。只有在正確的審計判斷的基礎之上,審計人員才能夠以獨立、客觀、公正的身份對財務報表發表合曾指出:「在執行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審計專業判斷是一項最為重要的因素。在實際審計實務中,審計判斷不但作為一個基本的概念,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實務問題。審計判斷貫穿於審計活動的每一個過程,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需要做出一系列的重要判斷,無論是審計前的指定審計計劃方案、確定審計重點,還是審計中的設計和選取樣本、核實審計證據、審計風險的判斷、重要性的評估,又或是審計後通過綜合收集的審計證據形成審計結論,都離不開審計判斷。所以審計判斷以及審計判斷偏誤的研究不但具有理論意義,而且有很重要的實踐意義。
本文主要以規范研究為主,內容和框架構建上大量採用了邏輯和歸納法。本文從對審計判斷偏誤概念的界定入手,對審計判斷各要素間及審計判斷與環境間的聯系和作用進行剖析,並對各要素及環境對審計判斷偏誤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本文利用系統論的觀點,借鑒了認知心理學、經濟學行為學的相關理論,對審計偏誤進行研究。
二、審計判斷與審計判斷偏誤的涵義
(一)審計判斷概念
什麼是審計判斷,這是研究審計判斷偏誤之前必須回答的問題。自20世紀70年代起,國內外關於審計判斷的研究層出不窮,但對審計判斷含義的論述卻比較少,至今尚沒有比較公認的定義。其中有關最新審計判斷研究張繼勛的的定義: 審計判斷是審計人員根據其專業知識和經驗,通過識別和比較對審計事項和自身的行為所作的估計、斷定或選擇。
② 留學生學習漢語產生偏誤的原因及相對應的例子
淺談外國人在漢語學習過程中的詞語偏誤
【內容摘要】本文在簡單介紹偏誤的定義、來源後,重點分析外國人在學習漢語過程中在詞彙方面的偏誤及其解決方法,最後討論偏誤分析在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的意義
【關鍵詞】偏誤的定義、偏誤的來源、偏誤分析、詞語偏誤、偏誤分析的作用和意義
一
盛行於本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的對比分析對語言學和語言教育學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共貢獻,是外語教學的一把鑰匙。王力先生曾在《在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對外漢語教學,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中外語言的比較教學。」對比分析通過對不同語言的比較,使人們對語言現象的描寫和研究、對語言特徵的了解更為深入。對比分析應用於語言教學,通過目的語與學習者第一語言的對比,從兩種語言的差異中發現第一語言給第二語言教學帶來的干擾,發現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加強了第二語言教學的針對性。但是對比分析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的一種研究方法,也存在著一些局限,正如黎天睦先生在《現代外語教學法——理論與實踐》中提到的:「傳統的對比分析也好,非傳統的對比分析也好,都不能解釋學生的所有錯誤。」他在書中提到三個原因:第一,對比分析無力解釋目的語內部的負遷移,因而對此類偏誤缺乏預測能力;第二,對比分析無力解釋不同母語的學生何以會出現相同的語法偏誤;第三,通過漢外對比來揭示偏誤的來源並不等於偏誤本身的解釋。於是在本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人們的研究重心轉向了偏誤分析,把研究的重點從兩種語言的對比轉到直接研究學習者的語言本身,集中對學習者所產生的語言錯誤進行系統地分析研究。
在進行偏誤分析之前,我們必須首先了解什麼是偏誤。偏誤是指由於語言學習者對目的語掌握不好而產生的一種規律性錯誤,它偏離了目的語的軌道,反映了說話者的語言能力和水平。比如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學習英語,常常會忘記要在第三人稱單數一般現在時動詞後邊加「s」,這類錯誤一般學習者自己難以察覺,而且也不易改正,同一類錯誤會重復出現。這與學習者學習語言過程中的失誤是有本質區別的,我們要將兩者區分開來。所謂失誤是指偶然產生的口誤或筆誤,如本想說「甲」,但臨時因緊張或是疏忽說成了「乙」。這種錯誤沒有什麼規律,即使操本族語的人也常常會發生。說話者一旦意識到馬上可以自己改正,以後同樣的錯誤也不一定再次出現。
③ 你對偏誤分析的認識
偏誤確實會出現在學習第二種語言的時候,我經常用學英語時的感覺學習韓語,所以會有偏誤,可是您把這個概念放在知道里是想怎麼樣呢?
④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偏誤分析
1、這是母語負遷移導致的錯誤,英語中可以說"in the sea",但漢語中應該加上方位名詞,所以應改內為」我在海容里游泳「。
2、把字句中的動詞一般不可以是單音節的,如果是單音節動詞,應該在後面加上其他成分,所以應改為」你把飯吃了「。
3、」剛剛「是副詞,應該修飾動詞,此句缺少動詞,所以應改為」我剛剛寫完作業「。
4、此句也是母語負遷移導致的錯誤,許多語言里缺少量詞,比如英語中可直接說」two hours「,但漢語中必須加量詞,所以應改為」他做了兩個鍾頭作業「。
5、」進行「是不及物動詞,後面不可以接賓語,可以改為」現在會議正在進行「。
6、「不」是對主觀態度的否定,「沒」是對客觀情況的否定,「他昨天身體不好」是客觀情況,所以應該用「沒」,應改為「他昨天身體不好,沒來上課」。
⑤ 韓國留學生的語音偏誤分析調查問卷
你為什麼做這個調查呢?你在線的話我可以給你解答。
韓國是春節和八月十五是最隆重的節日。
韓國也是儒家傳統文化圈,所以如果你了解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和禮儀的話,那麼你會發現韓國很多的禮節和文化傳統都類似。
⑥ 在網上怎麼發放調查問卷
建議你最好買本相關的書籍閱讀學習。 推薦:市場調查寶典:問卷設計——經典培訓工具箱 作者:(美)布雷斯(Brace,I.) 著,胡零,劉智勇 譯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8-1內容提要調查問卷猶如市場調查人員的生命:通過問卷調查,他們可以從被訪者那裡獲取准確的信息,制訂方談的框架,並提供標准格式以便記錄各種詳細的數據、被訪者的評價和態度,這樣就更有利於數據的最終處理。 編寫調查問卷的目的; 不同數據採集媒體之間的差異性;問卷設計;編寫問題;問題類型;提示利用;問卷布局;試點實驗;職業道德問題; 社會期待性偏誤問題及糾正手段; 國際市場營銷調查。 《市場調查寶典:問卷設計》是與市場調查學會合作出版的市場調查實用叢書之一,它是市場調查人員必不可少的參書籍,可以為他們的市場調查學習與實踐提供指導幫助。本書匯聚了眾多專家的建議和忠告,列舉了市場調查工作中最常見的錯誤及糾正方式。 自填式問卷調查和郵寄問卷調查 自填式問卷調查包括網際網路在線調查和郵寄問卷調查,本書對郵寄問卷調查進行了特別的討論所講座的領域包括自填式問卷的種類,適用自填式問卷調查的場合,設計自填式問卷調查所需的技能、自填式問卷調查成本估計技能、樣本篩選技能,以及決策制定所需的文檔
⑦ 中高級階段留學生詞彙得偏誤分析與教學策略
淺談外國人在漢語學習過程中的詞語偏誤
【內容摘要】本文在簡單介紹偏誤的定義、來源後,重點分析外國人在學習漢語過程中在詞彙方面的偏誤及其解決方法,最後討論偏誤分析在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的意義
【關鍵詞】偏誤的定義、偏誤的來源、偏誤分析、詞語偏誤、偏誤分析的作用和意義
一
盛行於本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的對比分析對語言學和語言教育學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共貢獻,是外語教學的一把鑰匙。王力先生曾在《在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對外漢語教學,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中外語言的比較教學。」對比分析通過對不同語言的比較,使人們對語言現象的描寫和研究、對語言特徵的了解更為深入。對比分析應用於語言教學,通過目的語與學習者第一語言的對比,從兩種語言的差異中發現第一語言給第二語言教學帶來的干擾,發現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加強了第二語言教學的針對性。但是對比分析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的一種研究方法,也存在著一些局限,正如黎天睦先生在《現代外語教學法——理論與實踐》中提到的:「傳統的對比分析也好,非傳統的對比分析也好,都不能解釋學生的所有錯誤。」他在書中提到三個原因:第一,對比分析無力解釋目的語內部的負遷移,因而對此類偏誤缺乏預測能力;第二,對比分析無力解釋不同母語的學生何以會出現相同的語法偏誤;第三,通過漢外對比來揭示偏誤的來源並不等於偏誤本身的解釋。於是在本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人們的研究重心轉向了偏誤分析,把研究的重點從兩種語言的對比轉到直接研究學習者的語言本身,集中對學習者所產生的語言錯誤進行系統地分析研究。
在進行偏誤分析之前,我們必須首先了解什麼是偏誤。偏誤是指由於語言學習者對目的語掌握不好而產生的一種規律性錯誤,它偏離了目的語的軌道,反映了說話者的語言能力和水平。比如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學習英語,常常會忘記要在第三人稱單數一般現在時動詞後邊加「s」,這類錯誤一般學習者自己難以察覺,而且也不易改正,同一類錯誤會重復出現。這與學習者學習語言過程中的失誤是有本質區別的,我們要將兩者區分開來。所謂失誤是指偶然產生的口誤或筆誤,如本想說「甲」,但臨時因緊張或是疏忽說成了「乙」。這種錯誤沒有什麼規律,即使操本族語的人也常常會發生。說話者一旦意識到馬上可以自己改正,以後同樣的錯誤也不一定再次出現。
⑧ 你認為語法點講解中應該注意什麼問題才能使學生盡量避免偏誤
無論是哪一門語言的語法,相對來說都比較枯燥。
在給學生講解的時候,一定內要結合生活中容的例子,來體現這一則語法的規律和重要性。
因為語言最終是拿來運用的,交際的。
如果說一味的去掌握枯燥的語法知識而不結合實際的使用,既沒有多大的意義,同時,學生理解起來也非常的困難。
其次,在講解語法的時候,容易混淆的知識點,比如說英語裡面的what和how引導的感嘆句,學生容易混淆,那一定要反復比較,抓住關鍵點,把知識講清楚,講透徹,這樣學生才能避免錯誤。
還有像語文裡面的修改病句。
都會運用到語法知識點,那每一種病句的錯誤類型,和相應的語法知識點一定要聯系起來講,這樣學生在做題的時候,才不會跟著感覺走,這樣也可以避免錯誤。
⑨ 在課堂教學中,面對學生的偏誤,糾錯時應注意些什麼
1、控制好糾錯的時間及方式方法
教師在課堂設計時應多重視設計糾錯部分,糾錯的方回式也多下手答。糾錯畢竟只是糾錯,不能成為課堂的主導。
2、 教師應積累經驗,幫學生預設防錯
在英語口語的教學中,教師應善於總結留學生在習得英語的過程中經常發生的偏誤,分類歸納,預設學生出現偏誤的情況,防患於未然,盡量減少其出錯的機會。
在語音方面,由於母語語音的影響,教師在掌握這些信息之後,在課堂教學中就應注意採取相應的方法和技巧,針對不同的情況分別加強訓練。如可藉助手勢、圖片等手段,作誇張、形象的示範,令學生模仿,然後加入一些琅琅上口的繞口令之類輔助材料,針對易混淆的發音作對比、強化練習。
3、注重分析學生情況,糾錯要有針對性。
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有這項分析,從這節課可以看出,該老師並沒有認真分析學生的情況,她對所有的學生採取一樣的態度和方法。教師應該因人而異,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方法,大多時間,教師給予的應該是鼓勵。
⑩ 請問對外漢語偏誤 都有哪些類型出現了一個句子,怎麼分析是什麼偏誤類型
魯健驥是第一個研究對外漢語教學中留學生的偏誤問題的,他的系列文章你可以看看。幾本教材上也有關於偏誤的內容。
魯健驥把偏誤分成四種類型:誤加(添加),遺漏,替代(誤代),錯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