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語口語 > 如何初級學口語英語

如何初級學口語英語

發布時間:2020-12-30 06:42:36

Ⅰ 怎麼學會初級英語口語要能實用的。

前提是先把自己語音語調學好。可以找些簡單的音頻 反復模仿。這基礎上 再好好說 平時也內需要大量閱讀容,記憶的單詞運用到口語中。不要擔心 剛開始好好開口說就好。不要害怕出錯,慢慢口語就提高了,長期事業,不可急於求成。

Ⅱ 怎麼學習初級英語口語

怎麼學習初級英語口語?學習初級英語口語的法寶無疑就是多說、多練、多聽、多讀,再加上堅持不懈的精神,相信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當然還是要看自己的基礎的,所以在選擇的時候要符合自己的基礎,要適合自己的學習,網上最近比較火的rebootEnglish英語口語還是不錯的,這對於不同基礎的人學習,如果你的基礎不好的話,可以先配入導入式課程,然後才可以學習,如果你想學的話,建議上網多了解下,畢竟這只是我的看法

Ⅲ 怎麼學初級英語口語

要想學好英語:1.方法正確;2.堅持。
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是:通過大量聽讀內原汁原味的英語來學習單詞,容
語法和句子結構。而不是孤立的背單詞和語法
。。。。
http://bbs.ly.shang.com/apps.php?q=diary&uid=891414&a=detail&did=24749

Ⅳ 初級水平怎麼樣學英語口語

1.多讀,多來說,多寫,多聽,源多練!
2.平時多積累一些詞彙,從基礎開始,從口語開始!。
3.多跟老師和老外進行交流,多研究
4.最好是看一些資料和光碟。屬於日常口語方面的 ,能鍛煉自己的口語和聽力
5.記憶詞彙的時候要掌握內在規律,比如 發音方面的 詞形方面的 意義方面的等等
6.可以多看一些英語類的節目,英語類的書籍。
7.比如先看題,再讀文;跳讀法;略讀法;逐步提高。
8.可以多聽,收音機廣播,還有錄音等等。 http://hi..com/ooxcza/blog/item/2329af2ced0e6e3bb8998ff0.html

Ⅳ 初級者如何學英語

入門階段一般可分成兩個部分。一個以語音為重點,一個以語法為重點。說到語法,有些初學者往往以為就是指語法的理論。這是一種片面的觀點。語法里是有不少條條,它們有明顯的指導作用和歸納作用。千變萬化的語言,一經點破,就成了有規律可循的東西,這當然給學習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但語法理論在入門階段,不能不講,也不能多講。鑽得過早、過細、過深,不但會不必要地耗費時間精力,而且會產生不良後果。入門階段應強調技能訓練,突出的就是一個「練」字。所以與其坐在海邊反復讀游泳手冊,不如下海撲騰它一兩個小時。語法中多數條條並不難懂難記,但要熟練掌握就要千百次地苦練。英語中he和she的差別誰都知道,但有些人學了一輩子還在混。有一些學理工科出身的初學者,往往習慣於從語法規則出發,然後以相應的規則組裝成句子。他們的毛病往往是過分強調理論,而忽視實踐。也就是說是過分重視知識,而忽視技巧。結果,有些初學者雖然每一個難句都能用語法分析得一清二楚,卻仍然聽不懂說不出,沒有運用語言的實際能力。所以,在入門階段,不宜打破沙鍋問到底,在一般情況下,不如把復雜的語法看成一些不同的句型去模仿。不然,就有可能像寓言里的「蜈蚣」,當它的朋友問它:「你這么多腳怎麼決定先邁哪條腿呢?」,它就愣住了。結果本來走得好好的,就因為想弄清理論上應先邁哪條腿,而從此不會走路了。

這里順便說說我對各種練習的看法。入門階段要強調練,練就要做各種習題,這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實際上習題可以設計得千奇百怪。不同的習題當然可以達到不同的目的。但有必要突出重點。在入門階段,我主張要少做以弄清概念為目的的練習,而要多做有利於實際使用,有利於技能熟巧,有利於思想表達的練習。我特別對各種是非題,選擇題有保留。因為這種練習容易導致非此即彼的簡單的思維模式。也容易導致鑽牛角尖。更重要的是它的目的只在於弄清概念,而不涉及語言技巧的實際操練。現在我國各級學校,學生深受題海戰術之苦。有的學校和學生不得已把做題作為學習的主要方式,參加各種考試作為各項教學工作的核心。這是一種極其有害的做法。習題中大部分僅僅是為了測試學生的學習情況,就如用溫度計測量人的體溫。不能誤認為做習題就能掌握一種語言。正如用體溫計不能使病人退燒一樣。現在全國考托福成風,結果影響到正常的英語學習。使人以為托福考好了,英語就學通了。這又是一種嚴重的誤解。社會上還流行各種教學生如何取巧得高分的培訓班,教學生畫圈如何畫得快,猜得准。我說句笑話,這樣的考試如果得了滿分,這位學生的英文也許什麼地方出了什麼毛病。就像我70年代聽說過的一個學生,他用9元人民幣買了一輛二手自行車,據說那車會騎了以後,正常車反而不會騎了。我擔心目前這種考試會成為這種9元錢買來的二手車。習題和考試自然有它們的用處。但一個英語程度好的人能對付習題和考試,並不等於說會對付習題和考試的人英語程度就好。語言教育家們都認為,英語水平高低只有一個可靠的標准:就是看一個人利用它能表達多少思想,表達到什麼深度以及表達得如何精確,生動,流利。

入門階段要突出一個「練」字,就是要勤用眼,勤用耳,勤用嘴,勤用手,勤用腦。在我看來,這里最最重要的是要盡快攻下聽說關。必須盡早學會張嘴說話。什麼時候能做到「言論自由」了,學習英語的大門也就敞開了。

要解決聽說入門,先要練語音,其次要結合基本語法,基本詞形變化,口頭反復操練基本句型。初學時,練的當然是簡單的套話,但萬丈高樓也就從此而起,不能眼高手低。普通成人初學者往往會說的不想說,因為覺得太簡單幼稚。想說的又不敢說,因為怕犯錯誤讓人看笑話。結果是一學就會,一聽就懂,一過就忘,一說就錯。成人的豐富思想,反而成了心理障礙。學習效果反而不如一些無所顧忌的孩子。記得我二十幾歲大學剛畢業時曾教過一批准備出國的優秀中年科學工作者,其中一位就是現在復旦大學校長楊福家教授。當時我就說服他們跟我這個毛頭小夥子一起咿呀學英語,講「Little Tom」之類的小故事,天天一起操練一些最簡單不過的東西。但一年半強化訓練的結果表明,這種基本訓練即使對這些尖端科學的中年學者也是有效的。
不了模仿。為此,朗讀、背誦、復述都是必需的。我至今仍相信熟讀唐詩三百首那句老
所謂聽說能力,在入門階段,實際上離話。東西背多了,遲早會消化,成為自己的東西。我還認為,在入門階段,所謂聽說的能力,首先就是聽懂別人問題以及向別人提問題的能力。任何事物,能學會以不同問句形式(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反意疑問句、選擇疑問句等),以不同人稱,不同時態、語態,問清時間、地點、經過、原因、後果等等,並能流利作答,將是入門階段了不起的成就。當然練習問答,最好有人對練。實際上,聽說能力培養的前提是一個人要有交流思想的願望和興趣。性格過分內向,平時就沉默寡言,一天下來,連本國語也難得說幾句的人,聽說關要順利過去肯定十分困難。聽說訓練,當然要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先從日常生活開始,逐步擴大題材。這就涉及到多聽多讀的問題,因為吸收語言的途徑無非靠眼睛看和靠耳朵聽兩條。現在學習英語條件好了,練習聽,不論軟體或硬體都有現成的。但據我平時觀察,不少學生聽得不夠,也聽得不精。五十年代時英語教師中常常提「精」和「泛」的關系,認為兩者應有機結合,不能偏廢。我至今仍然認為這是一條真理。我主張學生應該有計劃地精聽一些東西。一周准備一小時左右的材料,每周的材料反復聽它七八次,聽到當年我兒子聽「地道戰」那種程度。即使做不到倒背如流,起碼也要做到聽來毫無困難。如此堅持四年,肚子里有這么二百小時左右的地道英語墊底,聽的困難就該解決了。不僅聽,這些呼之欲出的熟悉的聲音,肯定也會為說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聽說能力要想提高自然還必須和閱讀結合起來。讀的東西多了,詞彙量大了,語言現象熟悉了,聽力也會受益。實際上,閱讀不入門,聽說也難入門。所謂入門,簡單說,我認為就是要開始大量閱讀,讀出味道來,養成習慣。讀多少才算大量閱讀呢?入門階段是否可以定它一個50-100本的指標?我大學剛畢業時,因為學生時代政治運動,社會工作太多,加上起點太低(從ABC學起),所以基礎太差,恐怕比不上今天剛入學的優等生。後來逼得沒辦法,只好下苦功,利用工作之餘苦讀。記得當時每周要上課18-24小時,每天還要下班輔導幾小時,集體備課幾小時,社會活動,政治活動幾小時……,基本上不到晚上10點沒有時間看書。就這樣我幾乎每天攻讀到半夜一二點,星期日也基本上都背一個書包,帶幾個饅頭,在紫竹園讀一整天。甚至有時進城購物,也一路看書。走到城裡,買東西來不及了,但書已看完了一半,又欣欣然空手看著書回校。一年多下來,就這樣利用當時工余的可憐巴巴的一點時間,讀完了一萬四五千頁書。事後發現,就這點書成了我英語學習的一個轉折點。我並不希望年青人機械模仿,今天有人再捧著書邊讀邊在路上走,也太危險。我只想說明閱讀的作用非同小可。讀些什麼呢?學生們常常問。我的意見是不妨隨心所欲。愛看愛情故事,就從愛情故事入手,愛讀偵探小說,也不妨先看偵探小說。總之,根據個人興趣、需要、條件決定,聽其自然。因為開始時,最要緊的是要培養興趣,養成習慣。以後讀到一定程度,人們自然會有擴大范圍的要求和能力。不過,從配合聽說訓練考慮,不妨先讀些當代的小說;尤其是多讀些劇本和電影腳本。因為這些書里活的語言多,學了就能用。當年我有段時間里專門讀Shaw, James, Barry和Galsworthy等人的全集,就覺得對自己的口語很有幫助。總之,我不贊成過早結合理工科或其它的專業。我相信,專業英語如沒有一般英語的雄厚基礎,很難真正學通。當然,從長遠看,讀的材料也不能過偏。興趣要廣泛些。和飲食一樣,挑食不好。閱讀材料的難易程度一定要合適。滿篇生詞,閱讀時大部時間在查詞典,一小時只看兩三頁,讀起來就索然無味了。也失去了大量閱讀的本意。所以材料中生詞難點不能過多,不能達到語言學家所說的「frustration level」(使學生感到沮喪的程度)。一種合適的材料,讀起來應該津津有味,愛不釋手。為此,一小時七八頁恐怕是起碼的速度。總之,一開始材料不怕容易。只有容易,才能大量;而只有大量,才能入門。要不要查詞典?開始時能不查就不查,能猜就猜。要不要記筆記?如是自己的書,精彩的地方做個記號也好,以後有空可以再重點翻翻,加深印象。但犯不著記太多筆記。記多了,花時間太多,也影響連貫閱讀,而且成了一本詞典,反而用處不大。這樣泛泛讀會有收獲嗎?肯定會有。這種收獲也許不能具體計量,但它一定會成為你學習語言的豐富源泉。閱讀入門以後,當然還要不斷提高。記得北外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提出過學生要過簡易讀物關,簡易原著關(比如中文的英譯本)和一般原著關三關,我覺得這一條今天也仍然站得住。

大量閱讀的關鍵是要解決詞彙量太少這個攔路虎。這就成了美國小說里的「第22條軍規」。要大量閱讀必須有大量詞彙,要有大量詞彙又必須大量閱讀。雞和蛋,誰先誰後,很難說清。也許這就是兩種東西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意思。在實際操作中,我認為特別需要記住的一點是,要擴大詞彙,首先要學會區別對待「積極詞彙」和「消極詞彙」,也就是說不能滿足於在教師指導下一個詞一個詞細細摳,而應該大量接觸。對這大量的新詞,可以只求辨認,不求甚解。只有降低掌握這些詞彙的要求,才能在短期內擴大數量。反過來,也只有擴大了這些詞彙,閱讀中才不至於寸步難行。以後閱讀大量開展了,大量的「消極詞彙」就會「積極」起來,原來的「點頭之交」就會成為你的「親密戰友」。

為了擴大詞彙,還要學會聯想,學會比較,學會舉一反三。一個詞的詞形、發音、詞義、用法都會有一些有趣的特點,能幫助我們記憶和掌握。見到一個詞不妨同時想想它的同義詞、反義詞、派生詞。在英美中學里有一門拉丁文課,據說對掌握構詞法極有幫助。我們沒有這門課,但同樣應該重視構詞法,以擴大我們的詞彙。

擴大詞彙能不能通過背詞典的辦法?我知道有不少人下過這種功夫,我本人就是一個(我曾經背過一本小詞典,每天背一頁,撕一頁)。但回頭來看,除非有特殊情況,比如在敵人牢里的革命者或當年上山下鄉的知青,一般不必出此下策。因為詞典收集的詞不分輕重緩急,沒有上下文,不利於多快好省地學習掌握。通過大量閱讀來擴大詞彙要容易得多。不過,在特定時期,為一個明確目標,在一定范圍內進行一些詞彙突擊,還是可取的。記得我在大學一年級學完以後,利用一個暑假強記了三千多常用詞,到了第二年,學習就顯得十分主動,閱讀起來也大大減少了困難。後來年級舉行寫作比賽,居然得了第一,使我當時受寵若驚,從此也進一步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突擊單詞當然要一批一批來,恰到好處,而且一定要和閱讀結合起來,不然死記硬背的東西很難在記憶中持久,也不可能學活。

以上我談的主要都是入門階段的一些問題。英語學習進入高級階段以後,當然還有很多挑戰。比如寫作問題將日益突出。翻譯能力的培訓也是一個艱苦的過程。技能之外,知識又成為永無止境的探求的目標。一個學外語的人最終必然還會涉及文、史、哲、政治、經濟、法律等領域。要真正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終不能停留在語音語法詞彙上。總還有整個文化素質的問題、人文修養的問題、理想的問題和氣節的問題。不過這一些都不是本文的題目了。

Ⅵ 怎麼學習英語口語

高中有一些學生學習英語沒有興趣,學習成績總是提高不了,怎麼辦?
堅持早上讀課文,爭取背下來,初中就是這么過來的,高中不要求全背,但是也要背一部分,英語就是靠背,背會了考試自然想起來,對聽力、閱讀、作文都有很大提高,信手拈來。
英語學習方法:
英語學習六原則
英語學習應遵循以下六大原則。這些原則都是"常識"性的。正如美國總統林肯所說:一個人必須依據語言、邏輯和"簡單的常識"來決定問題和建立自己的行動計劃。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你按照常理去做,你就可能成功。你違背了常理,就不可能成功。當然,成功與否還取決於你的"努力"。 這一次,你若按照常理去做,並且下工夫,那你就要成功了!
一、簡單原則
學習英語:從簡單的開始

運用英語:簡單-好、更簡單-更好、最簡單-最好

上大學的時侯,英語老師讓我們大量閱讀英語。有些同學就借來原著,第一頁看下來就有20幾個生詞,第二頁還有20幾個......到了第五頁已不知道第一頁所雲;到了第十頁已不知道前九頁講的是什麼。閱讀變得異常艱難和單調,體會不到有任何收獲,讀英語原著變成了查英語詞典、記憶生詞的過程,變成個苦差事。因此很少有人能堅持下去,就放棄了。

其中有人又做了第二次努力,結果還是放棄。原因何在?我想它違背了"循序漸進"的常理。

所謂"循序漸進"就要求你從"簡單"開始。學習、使用英語都要遵守簡單原則。當年,我碰巧是從英語簡易讀物開始的。現在,書店裡有好多套把原著簡寫成的"簡易讀物"。我先讀那些用500~800詞簡寫成的讀物,後來又讀用800~1500詞簡寫成的讀物,再後來就讀用1500~2500詞簡寫的作品......我能讀進去,因為我讀懂了;讀懂的感覺特別好。當一個人有了成就感時自信心就誕生了,並越來越強,也就產生了更大的興趣。外國的英語文學作品彷彿帶我走進了一個不同的國家,一個不同的文化,一個不同的生活,結識了一些不同的朋友。在走入另樣的文化、生活、人物,風俗的過程中就產生了一種強烈的神往,一種強烈的慾望。每時每刻都想讀!

只有從簡單的開始,才容易入門,才容易產生"興趣",才容易把事情進行下去。英語閱讀應遵守"簡單原則",聽、說、寫都應從最簡單的開始,因為簡單原則有巨大的優點:

1、造就成就感,培養自信。

2、增加興趣。

3、語言朗朗上口。

4、易於學以致用。

但是很多中國學生對簡單的語言往往不屑一顧,只求理解而不去嘗試著使用自己學到的東西。中國學生在學英語中最喜歡追求一個字--"難"。盡管學了很多難的東西,卻不會"用"。而事實上,簡單的東西如能靈活、准確地使用才是真正重要的。比如從口語來說,人們並不是看一個人會說多麼難的單詞,關鍵在於看他能否熟練運用最簡單的單詞、句型、語法來表達情感、思想。英語國家人們**常生活的交流是通過有限數量的單詞和簡單的句型來完成的。

Plain English(簡潔英語)在英語國家已成為趨勢:即在說或寫英文時都力求簡單。而中國學生盡管學了很多難詞,復雜的結構,但就連用簡單詞和結構來表達思想都做不到;有時用了很大的詞,一方面不妥,再者也很難讓別人明白。其實當你透徹理解英語中的"小詞","簡單表達方式"時,才能熟練地用簡單英語交際。

當然這並不是說"難的單詞"和"復雜句型"一點兒也不能用,或者說沒有用,我只是說應該少用或盡量不用。但目前"簡單英語"即是"最好英語"的潮流是千真萬確的。其實你同外國人面對面交流,你就會驚喜的發現,他們講的英語是那麼的簡單,你甚至會反問自己學了多年的復雜英語用處何在?

學會容易的東西,並把容易的東西融會貫通地加以運用才是英語學習的關鍵所在。

二、量的原則
多-好,更多-更好,最多-最好。

中國人學習英文,精讀、精聽、精說有餘,但泛讀、泛聽遠遠不夠,大量的亂說就更不夠了。沒有量的變化,怎麼能有質的飛躍?因此,中國人學習英語在注重"精"的同時,必須更加註重"泛"。比如學習英語閱讀,如果沒有讀到足夠的數量,就無法熟練地閱讀英語。若要學習聽力,那就大量地聽各種磁帶,聽英語廣播,看英語電視,看英文電影。如要學習英語口語,那就盡量多說英文。學習英語不能太急於求成,因為只有有了"量",才能有"質"的飛躍。

量的積累是必須的。許多人學習英語時,往往有一種誤解,認為一本書就代表一個水平。比如,當讀完一本初級閱讀書時,就會說"我的閱讀水平達到初級了",學完一本高級閱讀書,便狂歡"我達到高級閱讀水平了"。剛剛讀了一本初級口語書,就認為已有初級口語水平。讀了一本高級口語書,就認為已有高級口語水平。其實,英語學習有一個"點-線-面"的關系。一本書只是一個點,無數本書連成一條線,更多的線形成一個面。所謂"水平"就是面的問題。就拿閱讀來說,首先要讀大量初級書。當你讀完30本初級讀物書後,在你讀第31本初級讀物時已沒有幾個生詞,能輕松地讀懂,並進入作者所描繪的世界時,那你就可以讀中級水平的讀物了。僅僅讀過一本初級水平的讀物,基礎根本沒打好,就急於讀一個更高水平的讀物,那必然就會"欲速則不達",自然不可能學好。也就是說,無論處於何等英語水平,在相應水平上的量的積累是必須的。英語聽力、口語、寫作的學習亦應遵循這一原則。

語言的學習是培養一種感覺,而感覺要數量的積累來培養。俗話說水到渠成。同樣的道理,達到了一定的量,"語感"就產生了。這時應再把感覺上升到理念,將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思維中,英語就能運用自如。請注意量的積累在基礎階段最為重要。金字塔的魅力就在於它完美的建築結構。有寬廣深厚的基礎,才能造就塔尖的輝煌。學好英文的道理是同樣的。 基礎必須打牢,也只有在基礎打牢的前提下,才能學好英文。

在量的積累階段,也應該遵循正確的學習方法。

以閱讀為例,一套簡易讀物分六級,每一級有五六,一本只有100頁左右,不超過一個星期就可以讀完一個級的讀物。你在讀的過程中,不要太多拘泥於語法,可以偶爾體會一下語法的作用,但主要精力放在理解小說的主題上。要注意,我們是在通過英語獲取信息,了解文化、生活,吸收新的思想。你要讀進去,才能讀得快。不要研究語言,要樹立數量第一的觀念,盡量快速地讀。這樣一來,堅持讀三四個月,英語的閱讀水平就會迅速提高。

總有人問,要花多長時間才能學好英語。這問題不好回答,因為沒有衡量學好英文的標准,並且學習英語的速度也因人而異。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你必須有正確的學習英文的方法。實際上,學習英語如按照正確的方法去做,你很快就會入門。從入門到能用英語交際也就是一二年的工夫。因此,如果一直是按照正確的方法做,你很快就能學好英語。

三、重復原則
英語有句諺語"Repitution is the mother of skill(重復是技能之母)"。你可以回憶一下你學習任何一種技能的過程。無論是游泳還是騎自行車,都是重復同一類動作的過程。 任何技能的獲得,當然包括英語這項語言技能,均來自重復。一種事情重復多了,便產生了芯鹺蛻羈痰陌鹽鍘R虼耍詵⒄褂⒂錛寄蓯保燦Ω米裱馗叢頡1熱紓讜畝潦保蹦愣涼玻氨境跫抖廖錆螅鴕謖猓玻氨局姓頁鮃槐咀約鶴罡行巳さ睦炊粒保氨檣踔粒玻氨欏M模蹦愣涼玻氨局屑端降撓⒂鋃廖錆螅陀Ω迷謖猓玻氨局姓頁鮃槐咀約鶴罡行巳さ睦炊粒保氨檣踔粒玻氨欏Q疤塗謨鏌慘袷刂馗叢頡1熱縊擔諤耍玻芭壇跫隊⒂鍰Υ糯螅鴕謖猓玻芭桃煙拇糯? 選出一盤,再把這盤磁帶聽上20遍。在剛開始學習英語口語時,重復原則就更為重要。因為,剛學習英語口語,背誦一些英語後,就找同伴來練,反復重復已學內容。 "重復原則"與"量的原則"缺一不可,要有機地把兩者統一起來。學習英語中的任一項技能:閱讀、聽力、口語、寫作,都必須在量的原則的基礎上,再反復重復。英語中一定有一些你理解的很透並且已經掌握了的單詞或句型,你可以靈活自如地使用它們來交際。請注意,這些熟練掌握了的詞和句型一定是你重復過無數遍的,這些被重復的東西已經變成了你的一部分,因此你能把它們運用自如了。重復是人記憶的最重要途徑,重復使人准確、深刻理解事物本質、內在規律。 量的原則要求你多讀多聽,多說多寫,強調一個"泛"字。而重復原則要求你將同一件事做很多遍,也就是強調一個"精"字。如此看來兩者相互矛盾。但是矛盾是必然存在的。我想世界上最好的東西一定是矛盾的。因為只有兩個矛盾體,才能產生最大的動力使主體前進。好的英語學習方法也應力求矛盾的統一。既要有數量的積累,把面鋪開,又要同時將一本閱讀書、口語書、一盤磁帶、一部電影學透徹。在量的基礎上把部分內容學"精",這是很重要的。

四、模仿原則
語言是人們在長時間的實踐中形成的認同符號,其運用"規則"可依。孩子學語言是個模仿的過程,他們每天模仿父母、周圍的人、電視等一切可以模仿的東西,並且模仿得越來越象,突然有一天,他們停止模仿了,並且逐漸形成融合自己個性特徵的語言方式。

作為英語學習者,必須模仿已有的東西,不經歷到位的模仿的"創新"意味著錯誤。創新源於模仿,模仿是學習英語的基礎,模仿是創新的基礎。只有在你通過模仿,真正掌握了英語的靈魂、精髓,然後,才可能談到自己的語言風格。

學習英語時,模仿原則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學習語音時,要大量地重復練習音標、單詞發音,朗讀句子和文章。而在練習過程中,盡量模仿"音標發音和單詞發音,同時模仿句子的音調和節奏。模仿對學好語音至關重要。如果你要學習英語口語模仿亦很重要。在學口語時,要盡量模仿你已經讀過的東西和已經聽過的東西。當然,如果你模仿你已經用"重復原則"所讀過的和所聽過的,效果就會更好。如果你要學習英文寫作,模仿的重要性更是顯而易見。你要讀各種不同類型的文章、名家的文章,重復地讀過多遍而能真正理解了後,就要一絲不苟地去模仿。模仿得越像越好,這是英語學習最基本的常識。

我的一位朋友英語口語很棒,當他談到學口語的秘訣時,他總是說"外國人怎麼說,我就怎麼說;外國人怎麼寫,我就怎麼寫。"真可謂一語道破天機!

五、突擊原則
若想學好英語,需要採取一個個"速戰速決"策略,找到"快速進入角色"的感覺。只有這樣,才能有足夠的動力和興趣把學習堅持到底。你還記得你是如何學會騎自行車、游泳或開車的嗎?你是否是通過短時間的"大量突擊"練習才掌握這些技能的呢?學習技能的要素是一樣的,那就是去無數次的突擊訓練。當然,學英語或許不像學會騎自行車、游泳那麼簡單,但駕馭和使用英語語言的確是掌握和培養一種技能。學習一種技能,突擊原則是最重要的。

我在學習英語時就運用了這種突擊強化的方法。我最初開始學習英語,先突擊英語閱讀三個月。從簡易讀物開始,堅持天天最大量地來讀。通過突擊英語閱讀,不但學到了詞彙,還熟悉了各種語法現象,更了解了一些西方的生活、文化和思想。緊接著,又去強化聽力,經過三個月的聽力突擊之後,再回過頭強化英語閱讀。強化完閱讀後,再強化聽力。強化完聽力後,再強化英語口語。按照這個原則,進行閱讀-聽力-口語-寫作的突擊強化。按照這種方法來學英語,進步是飛快的。 英語學習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強化正確意念的過程:強化單詞發音的意念,強化單詞用法的意念,強化句型的意念,強化組織思想的意。比如,你若要突破語音,就應該安排一段時間(比如15天)。在這15天內,天天學語音,聽語音,模仿語音,學"死去活來"。15天之後,感覺語音有了大的進步,掌握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停下來。請注意,在模仿的同時,你還應該把自己的語音給錄下來,認認真真地找出自己發音的問題,加以糾正。過一段時間後,再按照同樣的方法來突擊語音。你這樣反復突擊五到六次,你的語音定將成為最棒的。句型、閱讀、語法、聽力、口語也都要有這樣一種反復突擊強化的過程。

一個人的精力不可能總是充沛的,重復做同一件事情就會變得單調,因此就要採取間隔突擊強化的方法。英語學習的過程應該是由一個個強化突擊階段所組成的。

六、興趣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英語首先要有興趣並努力發展這一興趣。如果你對英語沒有興趣,那就不會有持續的干勁和動力,英語學習將很難堅持下去。反之,一旦你對英語有了興趣並努力地發展這一興,那麼,你就會不知不覺地去做,帶著強烈的慾望去讀英語,聽英語,說英語,寫英語。你就會主動地找人去練英語,找一切可以提高你英語的機會去提高你的英語水平。不知不覺中你的英語就會提高。不知不覺中你就把英語學會了。所以"興趣"對學好英語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盡管知道興趣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有意識、有步驟地去培養和發展自己對英語的興趣。

英語學習誤區
對已經不喜歡學習英語或學習英語陷入困境的而又不得不學的英語學習者談一談

不得不說,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下去學習英語實在是事倍功半,或是收效微乎其微,學不好導致不喜歡學,不喜歡學更學不好,這是一種惡性循環,必須轉變學習英語的觀念和方法,逐漸培養興趣和信心,才能最終走上正路。

很多處於這種心態的英語學習者學習英語只是用來應付各種考試,比如為了拿4/6級證。他們覺得學習英語對他們將來的事業和發展不會有什麼作用或用途不大,覺得學習英語是在浪費時間。其實我也不同意要讓所有的人從中學一直到大學都學習英語,的確,對很多人來說,工作後接觸英語的機會很少。是否要讓英語在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佔有這么重要的位置這個問題現在國內的教育界人士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要想改變一定會需要些時間,既然大的方針短期內不會有明顯的變化,我們還是要去學英語的。既然要學,為什麼不讓自己先感興趣起來,從而選擇一種比較輕松的學習方式?

從初中到大學,在我身邊總會看到有很多刻苦學習英語,在英語學習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但收效微乎其微。或者他們學習4個小時的東西可能我半個小時就可以掌握了。還有很多人由於屢戰屢敗,最終發誓再也不學英語了。看到這些人我覺得很難過,為我們的英語啟蒙及英語基礎教育難過。這也是我長期以來立志要做一名英語教師的原因。由於在初學英語的時候沒有專門培養對英語的興趣和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導致他們的學習效率低下。做不喜歡做的事,當然不會做好。即使做好了,也要花費相當的時間和精力,覺得這是一種浪費。

其實學好英語並不是很困難的一件事,特別是如果只為了學到高考或是大學英語4/6級(CET-4/6)的水平,即使是英語專業4級(TEM-4),我覺得只要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和心態,再多努努力,都不會有什麼問題。本人中考英語142/150分,高考122/150,大學英語四級(CET-4)85分,英語專業四級(TEM-4)62分(03年英語專業四級由於難度較大,過級分數由60分降到56分,我的作文僅得6/20分,其中小作文滿分5分一般都可以拿到2分,難道我15分的大作文才得4分?至今沒有弄明白為什麼這么低。03年「專四」最難的聽寫部分拿到12/15分)英語專業8級(TEM-8)成績還沒有下來。當然,分數並不能說明一切,身邊有很多比我分數高很多的同學,但是關鍵在於我學英語的確沒有怎麼「努力」,就是很輕松的去學一些,也沒有像很多人那樣刻苦,平時接觸和學習英語比在課堂上系統學習的時間多。

首先,有一點是肯定的。討厭學習英語的人在他們剛剛接觸並學習英語的時候並不會討厭它。這種對英語厭煩甚至抵觸的心理是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並惡化的。這種厭煩的心理產生的原因我總結了一下,主要是由於教師對英語教學中興趣培養的忽視,也可能是教師傳授英語知識的方法或手段比較死板,比如可以表現為:

1. 過分強調語法規則的講解,所謂的死扣語法。

2. 題海戰術。即讓學生做大量高難度的英語知識習題,讓學生在做題犯錯的挫折與失敗中學習英語。

3. 忽視對學生口語發音規范化、地道化的培養,導致很多學生發音一塌糊塗,不敢張口說出英語。

4. 教師講課缺乏激情,照本宣科,做活字典似的老師。

5. 沒有向學生詳細講解該如何正確的記憶單詞,致使學生在記憶單詞過程中飽受遺忘之苦。

6. 強調英語學習的應試目的,忽視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的作用,導致在課堂上缺乏師生交流的互動。

7. 授課教師缺乏個人魅力,不能吸引學生,講課不能引人入勝。

從上面可以看出,教師對英語初學者的啟蒙和指導作用是多麼重要。可能教師無意中對某方面教學的忽略,會導致很多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力。

客觀地說,我國的英語教育事業,特別是英語的基礎教育近年來有了很大的發展和變革,涌現了許許多多好的英語一線教師。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由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這些教師大多數存在於省級重點學校和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的學校中,對於大多數普通學校,這種教師數量有限,而且正在不斷流失。在這種情況下,要求英語學習者不能僅靠教師的傳授,更需要自己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不斷摸索,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勞動,學習語言更是難上加難。為什麼這么說呢?

就拿我們學習母語漢語的過程來說,我們在出生幾個月後,就開始了牙牙學語,周圍環境的影響對語言學習至關重要。我們在會寫漢語前就已經可以非常熟練的運用漢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了,而且我們沒系統學習過語法就可以出口成章了,在學習漢語的時候也從來沒有做過這么多單項選擇題。隨著我們在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中對漢語知識科學系統的學習,使我們使用漢語更加熟練和規范,可以更清晰准確地表達自己和傾聽別人。同時,我們的閱讀和寫作的能力也達到了一個較高的程度。從開始學習到熟練運用漢語,大概需要十幾年的時間,在這個階段里的每一天,我們都在使用它,學漢語時使用漢語,學其它學科也是用漢語。使我們的語言能力在學習和使用中不斷進步。

人類具有學習語言的本能,而且人類已經習慣於在我們上面提到的那種規律下學習語言,然而我們對外語的學習卻是逆道而行。就拿我們學習英語來說,在我們還不怎麼會說的時候,卻先學習了語法。在我們不太會讀的時候卻已經學會了一些單詞的拼寫。而且我們一般只在課堂上才能說幾句已經成套路的英語或者用英語造幾個句子。用這種違背人類學習語言規律的方法學外語,勢必會給我們學習造成很多障礙。比如,單詞拼寫不準確,容易遺忘;語法不扎實,運用不靈活,受母語影響嚴重。另外發音更是一塌糊塗,即使單個單詞發音準確,但句子的語調、重音和停頓也很不地道。

這么多困難擺在眼前,我們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很容易遭受挫折和氣餒。所以,學習英語一定要揚長避短,變不利為有利,盡量讓自己學習英語的過程符合學習漢語的規律,也就是順應人類學習語言的規律。

我們不可能在一個完全的英語環境下學習英語,但可以想法設法,千方百計的創造學習英語的氛圍。比如,可以每天聽英語廣播、看英語頻道電視節目;或者每天看一部英文電影或連續劇;或閱讀一些英文報紙和雜志。其實,創造一個「被動的」英語環境並不難,但僅僅被動的去聽和看是不夠的,我們要主動的運用英語去表達和溝通。比如,我們可以在課堂上多用英語和老師交流;課下找機會多接觸外籍教師;或是多和口語比較好的同學切磋,甚至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國外的朋友用英語進行文字或語音的交流(可以用Pal Talk這個軟體)。即使一個人的時候,也可以讓自己扮演兩個角色進行即興的英語對話。

總之,學習英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僅僅在課堂上學習。我們要在生活中時時刻刻留意著英語。多看些國際新聞,多了解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形形色色的奇聞軼事,即使是通過漢語來了解這些,對我們學習英語仍然會有所幫助。

也許有人會問,怎樣做才算在生活中留意英語了呢?其實我們可以從留意各種英文縮寫開始。比如,我們去銀行,可以看到ICBC(In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去吃快餐,可以看到KFC(Kentucky Fried Chicken),Macdonald』s;去保險公司,可以看到PICC(People』s Insurance Corporation of China);看新聞可以經常聽到OPEC(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APEC(The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UNESO(United Nation Ecation and Science Organization)等等。用電腦,更會遇到很多英文,比如PC(Personal Computer)、CD-ROM(Compact Disk Read Only Memory)、IE(Internet Explorer)、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等等。使用數碼相機會經常看到AE(Automatic Exposure)、AF(Automatic Focus)等。

Ⅶ 如何學習英語初級口語這本書

要想學好英語口語,就必須首先做到四個最基本的要求:「聽,說,讀專」。
聽,是聽的細;說屬,是說的懂;讀,是讀的准;寫,是寫的對。
聽,要做到聽的細。一周必須要用兩到三天的時間來花費一兩個小時聽磁帶,一邊拿著書,一邊還得跟著磁帶大聲讀出來,這樣可以能夠更快的,而且不易忘記的順利記住。
說,要做到說的懂。把英語文章或單詞的漢譯重新說一遍,要保持翻譯的時候不能卡殼,要翻譯的順暢,像語文那樣也要做到翻譯的用詞准確,句子通順,有條件的童鞋可以找老外一起練習:
讀,要做到讀的准。(如果發音不準的先學音標)聽一些英語材料,跟著讀,一開始可以調慢速,一句一句跟著讀。

Ⅷ 初級英語口語怎麼學習

什麼是口語?

從對語言的認知過程來看,人類從來都是先會說話再會認字的。學英語也應該先學說話,即學習英語口語,而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大多數都是通過書面語在學英語。我們應該清楚,口語是不同於書面語的。人們說話時隨意性很大,而書面語則講究文字的選擇和語法規則。

書面語有兩種基本形式:一種是直接記錄人們說話內容的,另一種則按照書面語的規范,由寫作者花費腦筋創作出來的。而口語不是這樣,絕大多數的人以簡單明了的方式說話,達到直接交流的目的。因此,學習英語口語也應當從簡單明了,便於掌握的口語材料入手。

學什麼口語?

從兩個方面了解這個問題。第一是英語的區域性問題。你要學哪個國家或地區的英語口語呢?英國話?澳大利亞話?紐西蘭話?美國話?加拿大話?這些不同國家的英語都在發音、詞彙、表達方式(語法)上有不同程度的區別。尤其在口音上更為明顯。這也是許多英語學習者英語學了多年但聽英語仍很吃力的一個主要原因。至於有的英語教師說「管他什麼地方的英語,只要是英語就行」,這實在是在誤導學生!想想看,以上不同地區的人相互見面也得花些時間熟悉彼此的發音和用語,之後才能真正交流,何況我們這些學習英語的外國人呢。不同地區的華人用漢語交流時不也是如此嗎?英語區域變體的這個問題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另有一個問題更重要:哪個檔次的口語。您學習哪種人的說話方式:一般老百姓直白的表達?文化人講究的說話方式?電台、電視台節目主持人那樣高級的語體?我們必須清楚,以上每一種說話方式都存在發音、詞彙和表達方式的特殊性和相對應性。而這個問題又都罩在「非正式」和「正式」兩種語言環境之中。您需要好的老師和書籍告訴你什麼是「非正式場合里的英語」,什麼是「正式場合的英語」。換言之,學習說話最終的層次應該是「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口語學什麼?

前邊兩個問題清楚了,接下來就是具體的學習內容:英語的口語到底學什麼?這個問題將影響您的整個學習過程,涉及學習時間的設定、付出的精力乃至金錢的多少。根據語言學習的性質和規律,學習外語口語的內容應該歸納成以下三個方面:
詞兒,串詞兒,習慣發音。

1、詞兒

詞兒就是學校里講的詞彙。首先的問題是量:多少詞彙才能讓你會說話?想想你平常說漢語時能用多少個單字和短語就可以得出答案。英語也一樣。英語民族比漢語民族思維方式或許要簡單得多,說話所用的詞彙會更少,有人統計過,大約三百個已經足夠了。

如果我們定到三百個詞兒,接下來的問題就非常具體了:它們是什麼?答答是簡單的:描述自我的詞兒,描述他人、他事的詞兒,社交的詞兒。這三百個詞兒應該是英語本族人口語會話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你背單詞和短語的時間應該花在這上面。

2、串詞兒習慣

習慣就是按英語本族人的口語習慣把詞兒串起來的能力,這可以叫「口語語法」。我們把串起來的句子分為三個方面:描述自我的句子,描述他人、他事的句子,社交的句子。您應該學習這些方面的句子或句式。此外,還要弄清楚英語本族人口語中經常使用的動詞時態。

3、發音

首先要確定選哪國的英語口音:英式的?澳式的?美式的?選定哪種英語口音要看您學習的目的:到哪一個國家留學或定居?您工作的外企公司是哪國的?如果這都不是您的直接目的,學哪一種口音似乎無關緊要。但重要的是,無論您選擇哪一種,您最好要學像,學說外國話最忌諱的是南腔北調。

學習英語口語發音的內容有三個:音、腔、調。首先要掌握單音的發音要領。單音不要搞得太細,因為單音發得再准,如果沒有讓英語本族人聽著順耳的腔也不能算地道地表達。「腔」指的是英語單詞音節的輕重和在話語中高低的變化(在中國語音書上稱「節奏」)。中國人說英語不地道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腔不到位。顯然,發音學習的主要精力要放在腔上。此外,你得學會英語本族人用語調傳遞信息和表達情感變化的習慣。這是學習說英語的高級境界。

最後,學完以上三個方面之後您必須根據下邊幾個標准來檢測自己的口語水準,看看您是否能達到:100%的准確性;100%的地道性;文化差異的知曉性。

建立什麼口語系統?

我們必須清楚:作為外語,對一般人來說,不可能把英語什麼都學會,也沒有必要。那麼我們必須學會什麼,掌握什麼呢?不在英語國家生活工作的人至少應該學會和掌握如下的英語口語能力:對自我他人和一般事務的描述能力;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習俗的解說能力;對國內外話題的會話和討論的能力。

能使自己具備這幾個能力的是「功能英語Functional English」、「會話英語Conversational
English」和「主題英語Topical English」。至於「情景英語Situational
English」在非英語的中國沒有太大用處,因為,「銀行英語」、「飯店英語」、「酒店英語」等之類的情景英語(其實應該屬於「職業英語Occupational
English」)在各個英語國家都有不同的表達系統。

圍繞上面三大能力的學習和掌握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口語系統。但必須保證,這個系統中的語言是國際英語共用的部分,而非英、美、澳特定的英語口語。

英語口語學習方法

明確的學習方向有了,就要選擇有效的學習方法。方法得當的話既省時省力也省錢。有人怪口語上不去是沒有語言環境。出國到英語國家?到英語角?找講英語的老外單練?讓我們分別來看看這幾個方面。

1、到英語國家

能到英語國家去練習英語,直接與英語本族人交流當然是最佳的選擇,但能夠這樣做的人為數並不多。有的人在英語國家生活了幾年乃至十幾年,照樣說不好英語。如果學習方向和方法得當,不去英語國家一樣可以學好英語。關鍵在於解決跟誰學,學什麼,怎麼學這幾個問題。此外,學以致用,學習和練習有機地結合,並持之以恆才有效果。學到的技能如果不大量練習,久而久之一定會忘記。

2、到英語角

如果去英語角的目的是學習就不對了。其實應該把那裡當作練習英語表達的地方,在那裡充分展示自己,建立起說英語的信心,鍛煉自己與不同的人說英語的膽量和能力。去那裡要的是一種志同道合的氛圍。如果沒有時間去,你還可以自言自語,把自己想像成兩個人在對話。

3、找老外單練

除非是訓練有素的語言教師,一般的英語老外惟一的用處是:作為你操練口語的「活靶子」,把自己學到的說話內容在英語老外身上得以驗證。不要期望一般的英語老外會對你口語方面有什麼好的指點,不建議你跟老外談語法,談語言學習規律。

4、找口語培訓班

學英語口語如果從練發音(對腔和調進行大量練習)都需要專業的老師指導,而系統的口語學習和主題練習很有必要,這些都是自學、英語角以及找老外學習所得不到的指點。如有時間和資金支持,人數少、課程體系完善以及好的師資對口語的幫助會很有效。

Ⅸ 關於初級英語口語如何學

背誦一些短篇,然後對著鏡子練習。熟能生巧!

閱讀全文

與如何初級學口語英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公的家教老師女演員 瀏覽:788
圓明園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歐洲出軌類型的電影 瀏覽:587
看電影可以提前在網上買票么 瀏覽:288
有沒有什麼可以在b站看的電影 瀏覽:280
今晚他要去看電影嗎?翻譯英文。 瀏覽:951
林默燒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133
哈莉奎茵與小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9
維卡克里克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61
什麼算一下觀看的網站 瀏覽: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瀏覽:296
朱羅紀世界1免費觀看 瀏覽:311
影院容納量 瀏覽:746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 瀏覽:130
八百電影 瀏覽:844
手機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瀏覽:182
韓國有真做的電影么 瀏覽:237
歐美愛情電影網 瀏覽:515
一個女的去美國的電影 瀏覽:9
金希貞的妻子的朋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