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語口語 > 漢語口語和書面語的差異英語

漢語口語和書面語的差異英語

發布時間:2021-02-19 01:19:04

Ⅰ 英語中口語和書面語有哪些區別

書面語是正式化的語言,很嚴肅,而且要講語法
口語相比之下就是很隨合的了,一般可著說話內人咋方便咋用,而且有好容多是不用遵循固定語法的
舉個最簡單問名字的例子
書面語
A:what`s
ur
name?
B:my
name
is
Tom
口語
A:Errr
ur
name
is....?
B:Tom.

Ⅱ 口語與書面語的區別是什麼

口語與書面語的區別如下:

1、語法結構不同

口語語法隨意,用詞通俗,句子簡短,結構鬆散;書面語語法嚴格,用詞文雅,句子較長,結構嚴謹。

2、載體不同

口語是以語音為載體的語言形式,書面語是以文字為載體的語言形式。

3、表達場合與表達方式不同

在口語交際中,交際雙方可以根據音量、重音、語速等音質來傳達不同的信息,同時,說話者還可以藉助表情和手勢等方式來對語言進行補充。口語表達通常較為靈活,同時伴隨有省略、重復、停頓等特徵。

書面語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依賴於手勢、音質等副語言,因此獨立性會更高,同時由於作者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構思修改,書面語會更加准確、嚴密和完整。

4、詞彙特徵不同

口語和書面體最大的區別在詞彙的選擇上。

口語體經常使用非正式用詞或者帶有明顯口語色彩的詞語(比如習語和俚語),而書面體中用詞則會更加正式,比如使用各種「大詞」以及拉丁語等。

(2)漢語口語和書面語的差異英語擴展閱讀

口語是口頭交際使用的語言,是最早被人類普遍應用的語言形式。口語通常是通過聲音傳播的,根據需要,文學作品中也常以文字記敘口語。

口語靈活多變,多因場合與發言者不同而被自由使用。因為發言者與聽者同在現場,有時這種發揮不但不影響聽者理解,反能更生動地體現發言者心態,或使語言簡潔化。

與口語相對,書面語是在口語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用於書面表達的語言。口語成為書面語言後則比較固定,語法更嚴謹,有利於准確地流傳。

經過一段時間後口語和書面語差別就有加劇的趨向,原因是口語不斷隨時間與地方而變化,而書面語相對穩定。經過教育的人會從書面語學習採納嚴謹的語法用於口語,而書面語經過一段時間後也需要改變以適應口語的變化,否則懂書面語的人會越來越少。

語言學家從書面語文獻和現代口語的差別中可以研究語言的歷史發展變化。

Ⅲ 漢語中口語與書面語的區別

口語較通俗 演講 猶豫 你
書面語較文雅 致辭 躊躇 您

Ⅳ 英語中口語和書面語有哪些區別

書面語是正式化抄的語言,很嚴肅,而且要講襲語法的 口語相比之下就是很隨合的了,一般可著說話人咋方便咋用,而且有好多是不用遵循固定語法的 舉個最簡單問名字的例子 書面語 A:what`s ur name? B:my name is Tom 口語 A:Errr ur name is.? B:Tom.
現在做對外漢語教師是可以提高外語的,而且在也是很有發展的職業,但是需要持有一定的教學資質才可以任職。
作為唯一合法的國家職業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國家人社部認證證書是對外漢語從業人員就業和升職的重要憑證,也能給增加個人的綜合競爭力,在校大學生、待業和在職人員均可來我們這里報名參加對外漢語教師培訓和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考試,獲得證書。

Ⅳ 英語中口語和書面語的差異

從口語和書面語的關系談起
D語和書面語
早在本世紀初,國外學術界就已經開始
重視對口語(orality)和書面語(literacy)
的研究。近年來,從事語言學、心理學、教
育學、人類學,以及其他有關學科的專家、學
者和教育工作者更是從理論與實踐的角度,
對口語和書面語兩者之間所存在的關系作了
大量科學研究與調查。
人們一般認為,口語和書面語在其文體
上有著本質的區別,例如:美國學者切弗
W. Chafe)教授認為,口語以其結構的不完
整性(fragmentation)和說話者與說話場合
的緊密依存性(involvement)為特點;而書
面語的特點則為語言結構完整(integratio川,
語言使用者不依賴於說話場合(detach-
ment)。他還舉例說,口語使用者在自然對
話中多使用「and」和「but'』等詞來連接簡
單句,或多使用單一動詞結構,而很少使用
復雜的並列句或從句結構。而且,在一般會
話中,由於說話者和聽話者之間的高度參與,
說話者常使用直接引語和通俗口語語言。與
口語相反,書面語中頻繁出現的是主語、謂
語、定語、狀語、表語等的復雜的從句結構。
此外,書面語使用者常運用被動語態、過去
完成時、間接引語,以及書面化措詞等手段
來擴大表達上的時間和空間跨度。
然而切弗教授的理論也遭到不少學者的
反駁,他們對口語、書面語的二分法(dicho-
tomy)提出質疑,理由是,在口語和書面語
的比較研究中,常常只注重兩者間的不同措
詞和語法結構現象,而忽略了兩者間存在的
基本的共同點和共生關系(symbiotic rela-
:tion)。例如,英國著名學者韓禮德(M. A.
K. Halliday)教授指出,切弗教授以書面語
的語法結構標准來衡量並比較口語和書面語
的不同,因此,得出的結果往往是:在文體
結構上書面語優於口語。另外,學者們還指
出,書面語的結構並非一成不變,它會根據
表達內容、交流口的的實際需要而變化。
另一位學者坦南(D. Tannen)教授在
她的研究中將被調查者的敘事文和他們就相
同題目所作的口頭敘述作比較。她發現,出
現於被調查者敘事文中的復雜的書面語法結
構也同樣在他們的口頭敘述中出現。坦南教
授表示,切弗教授所提出的口語、書面語相
對立的結構特徵實標上並非相互排斥,而往
往是兩種不同的結構特點同時在兩種語言
形式中出現。美國學者阿金納索((F. N.
從in.naso)教授也以自己的研究結果表明,
被視為書面語言特點的結構完整性和對時空
限制的超越性也常常在口語體中出現。
奧克斯(E. Ochs)教授從另一角度分
析道,某種結構的出現與否並非因口語體或
書面體而定,而往往和寫作者或說話者的頂
先安排(planning)有關。坦南教授也談到,
不少文學作品,在體裁和風格上同日常生活
中的自然對話極為接近。拉科夫(R. Lakoff)
教授指出了口語和書面語的相互影響。例如,
小說家經常使用直接引語來加強真實感,以
縮短作者和讀者之間的距離,等等。
霍爾沃森(T. Halverson)教授強調,口
語式或書面語式結構的使用往往取決於語言
使用者的目的和意圖。兩種語式並不存在本
質上的優與劣。正如阿金納索教授所指出,
和書面語一樣,口語的結構可根據不同的說
話場合和交流目的而變化,以達到表意、風格
等方面的不同效果和作用。韋爾斯(G. Wells)
教授也表示,在一定的場合,如課堂教學、演
講、求職面試、博士論文答辯等,人們常常使
用與書面語極為接近的口語。這些例子反映
出不同結構在口語和書面語中的「共生」現
象。博爾(H. S. Bhol)教授稱這種書面語體
的口語為「printspeak",意為一種高度規范
化的口語,但它同時又保持口語的自然性。
以上這些觀點表明,口語和書面語應被
視為語言形式的統一體(continuum)。傳統
上被視為口語或書面語所特有的結構,在兩
種語體中往往交迭出現(overlap)。換言之,
人們常因不同的交流場合和交流目的,在口
語中運用書面語結構技巧,或在書面語中運
用口語的結構技巧。因此,口語和書面語的
文體結構並非對立、排斥(antithetical and
exclusive),而是互補、共生(complementary
and symbiotic)。
口語、書面語和語言教學
語言教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員很久以來就
意識到,認識口語和書面語的關系是寫作教
學的關鍵之一。但遺憾的是,教師們往往專注
於寫作能力本身,而忽略口語對寫作所起的
潛在積極作用。英國學者布里頓(J. Britton)
教授根據多年的研究經驗指出,學生口語中
的句型結構和表達方法往往是他們學習寫作
的基礎。其他學者也指出,學生豐富的口頭表
達經驗對寫作的成功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庫克一岡拍斯和岡拍斯( J. Cook-Gumperz
and J. J. Gumperz)教授觀察到,學生認識
事物、理解事物的渠道通常首先是口頭形式
的交流。科森(D. Corso川教授也表示,學
生通過口頭表達感性認識來加強對於時間、
空間、數字、分類,以及因果關系等抽象概
念的認識。
早在70年代,塔夫(J. Trough)教授不
僅強調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之間的重要
聯系,而且指出教師必須在教授寫作的同時,
幫助學生提高和豐富他們的口頭表達技能。
她指出,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現代化生活
與工作環境中,人們經常需要用口頭表達形
式來完成各種復雜的交流活動。這種口語形
式往往包含大量近似書面語的結構和措詞。
奧恩(W. Ong)教授稱這種包含有各種語
言技巧的口語為「文字後社會的口語」(rost-
literate society's orality)。這些學者認為,高
度規范、精確、接近書面語的口語應成為語
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份。口語和書面語、說
和寫應互相補充、同步發展。
其他學者也以各自的研究結果證明,聽
說讀寫相結合的方法不僅對小學生,而且對
中學生,乃至對大學生來說,都是提高寫作
能力的良好途徑。例如,學生通過討論的形
式來確定合理的作者立場、文章結構,並通
過對話來檢驗作者的觀點、意圖是否明白易
懂。不少學者指出這種形式的口頭交流是培
養學生反思、提高學生筆頭表達能力的關
鍵。
不少研究結果還證明,聽說讀寫相結合
的方法不僅有助於英語為母語的學生的寫
作,而且對英語為非母語的學生來說也同樣
有效。在學習英語寫作過程中,說、寫結合
能幫助學生開拓思路、組織內容、修改並完
善文章結構。
以上這些科研成果都表明,聽說應被視
為學生練習寫作的一根「手杖」,並應將聽說
有機地結合到寫作教學中去。此外,學者們
還指出,學生視寫作為「功課」、為「負擔」的
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和寫作的教學方法有
關。寫作課往往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
為寫作而寫作,所寫的東西並非有感而發。
不少學者認為寫作和聽說一樣,都源於生活,
因此呼籲應圍繞學生的日常生活、社會環境
采進行寫作教學。教師應因勢利導,培養學
生的寫作興趣和創作熱情。從這一觀點出發,
寫作課應改變一味強調技巧的狀況,而將重
點移到如何誘導學生把寫作視為學習語言的
重要途徑上來。總之,教師應幫助學生認識
寫作和聽說一樣,是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所不可缺少的麥達思想。交流信息、抒發感
情的重要手段。
聽說讀寫相結合的外語教學法
筆者認為,國外有關口語和書面語的研
究,以及聽說讀寫相結合的英語非母語教學
的經驗值得國內英語教學工作者參考借鑒。
在現代化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國際經濟貿易
交流日益擴大的今天,我們需要大量的聽說
讀寫各方面能力全面發展的英語人才。然而,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我們的專業英語隊伍
中,具有流利口頭表達能力的人員往往並不
一定都具有高水準的筆頭表達能力多而筆頭
表達能力很強的人員,在口語方面又並不一
定都能得心應手。為改變這種狀況,英語教
學工作者不僅必須重視聽說、讀寫兩方面的
教學,而且應有意識地設計出說、寫結合的
課堂寫作教學,使學生的口頭和筆頭表達能
力得到同步發展。下面筆者將介紹一些國外
在這方面所作的研究和教學經驗,供國內英
語教學工作者參考。
國外有關第二語言作文的理論指出,在
寫作過程中,學生之間對各人的初稿作出評
價並進行討論(peer response)有利於改變
寫作的封閉感(solitariness),而使寫作成為
一種社會性交流行為((a social act)。在寫作
過程中,學生通過口頭交流,直接而及時地
聽取聽眾或讀者的反應,採納合理的意見進
行修改。學生之間的討論不僅能促進聽說讀
寫各方面語言技能的提高,並且有助於培養
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以聽說讀寫相
結合為出發點的課堂寫作教學以小組討論為
重點,學生通過口頭交流集思廣益、確定題
目、央定文章內容和組織結構。在初稿完成
後,於{三者再以口頭交流形式,聽取小組成員的
_7}C見,進行修改,然後再討論,再修改,直
至完成最後稿。教師也改變以宣講教材為主
的方式,而將教學活動貫串於寫作的整個過
程之中,即按照寫作的各個階段組織教學,
以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所產生的實際問題和需
要為教學內容,因勢利導、學用結合地進行
有效的教學。
加拿大學者貝爾(,J. H. }3c}1)教授根據
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聽說讀寫相結合的寫
作「六步教學法」:
].寫作者提出問題[q又estion (au-
thor)1。寫作者針對自己的初稿,提出文章中
一、兩個需要得到幫助的具體問題或難點。這
一步驟能引導寫作者找出自己文章的不足之
處,並以口頭形式向小組成員解釋並請求幫
助。
2.朗讀初稿[Read (author aloud and
peers silently]。寫作者在朗讀初稿前,先將
初稿抄本發給小組成員。在寫作者朗讀時,其
他成員可邊聽、邊跟著默讀。這樣,學生既有
機會練習發音語調等朗讀技巧,又鍛煉了聽
力。
3.靜默思考[Saence (author and
peers)]朗讀結束後,寫作者和小組成員用幾
分鍾靜默時間來思考或最後瀏覽一遍初稿,
為回答問題和表達聽後感作準備。
4.組員作答協nswer questions
(peers)。小組成員依次回答寫作者在朗讀
初稿前提出的問題。這種形式能加強寫作者
的主動性和組員的協助作用。
5.組員發表正、反面的聽後感jRes-
pond-positive and negative (peers) ]。小
組成員不受寫作者所提問題范圍的限制,發
表各自的聽後反應,既肯定初稿中的成功部
份,同時也提出修改建議,並用具體例子來
說明各自的觀點。
6.修改初稿[Work on sor,eth}=:}
(author with peers)]。寫作者根據小組成員
的反應,確定初稿中應修改的部份。與此同
時,組員可提出具體修改方法供寫作者參考。
寫作者邊聽取各種意見、邊作筆記,並及時弄
清不清楚的方面。在小組討論結束後,寫作者
最後歸納組員意見,然後自己根據實際情況,
或在教師的輔導下,採納或不採納組員提出
的修改建議。最後在此基礎上著手修改初稿。
貝爾教授指出,在這一寫作過程中,教
師始終起著輔導作用。學生自己充分掌握學
習的主動權。.說、寫結合的寫作過程不但能
幫助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寫作興趣和寫作水
平,而更重要的是通過集體討論的形式來充
分鍛煉和鞏固學生各方面的語言技能。
總之,掌握一門外國語意味著掌握這門
語言的各種技能,其中最重要的是口頭和筆
頭的表達能力。因此,外國語的教學應注重
聽說讀寫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各種
外語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鍛煉和發展。

Ⅵ 中文與英語的書面語有何差別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英漢詞彙對比

詞是語言的基本單位。

《朗曼英語口語筆語語法》: Provisionally, we may say that words are characterized by some degree of internal stability and external independence. Insertions can only be made between words, not within words. The independence of words is shown phonologically by the fact that they may be preceded and followed by pauses; orthographically by their separation by means of spaces or punctuation mark; syntactically by the fact that they may be used alone as a single utterance; and semantically by the possibility of assigning to them one or more dictionary meanings.

現代漢語對詞的一般定義為:詞是語言中最小的、能獨立運用的、形體和意義都固定化的造句單位。

兩種語言中關於詞的描述是比較相近的:

1都有穩定的結構形式

2都有相對獨立的概念

3是句子的結構要素

差異:

1讀音上

2書寫上

構詞對比
詞是語言的基本單位,但並不是最小的有意義的單位,還可以分成更小的單位。

常用英語構詞法:加綴法(affixation)、復合法(composition, compounding)、縮略法(shortening),還有拼綴法(blending)、轉類法(conversion)、和逆構法(backformation )。

現代漢語常見構詞法:重疊法、加綴法、復合法、縮略法。

1.1 加綴法

在英語中,異常活躍。Eg. Nation 派生詞

漢語中表示詞類的詞綴明顯不如英語多,也不如英語詞綴能產。Eg. 老鄉,老虎,鬧哄哄,酸溜溜

1.2 復合法compounds& compounding

漢語:構詞順序主要受邏輯因果關系和句法結構關系制約

古今,打倒,善惡,親朋,擱淺,雪白,展開

英語:受詞的形態變化的因素制約,盡量讓後一個詞來體現復合詞的詞性

hot line, hard-liner不妥協者,brain-wash, heart-broken

stress pattern: `highchair—the chair babies sit in

high`chair—noun phrase

1.3 縮略法clipping

英語:1去掉詞的某一部分,留下的部分在書寫形式和讀音上更為簡潔,詞義和詞性與原詞一般保持不變。由這種方式構成的詞叫clipped word。

2 acronyms:

3 Alphabetic abbreviations

漢語:1將復雜名詞壓縮為一個簡單名詞,有的簡稱已經固定,逐漸變成新詞。如,知青,解放軍,化工

2用數字概括一組詞彙的特點或成分構成新詞。如,五穀,四化。

1.4 重疊法

英語:疊音詞,多為模擬聲音的詞。

漢語:疊音詞比較活躍。

除了具有某種情感意義外,疊音詞的使用還可以帶來音韻節律和諧的效果,渲染襯托氣氛,增強語言的表現力。

(1) The tick-tack of sleet on frosted windowpanes aroused me from sleep.

(2)Everything was heaped higgledy-piggledy on the luggage racks.

(3) 潤土說著,又叫水生來打拱,那孩子卻害羞,緊緊地只貼在他背後。

(4)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

重疊詞 是漢語獨特的現象,各類實詞幾乎都可以重疊使用。漢語動詞、形容詞的重疊形式在英語中無對應形式,漢譯英時往往較困難。

(5)那隻猴子接連跳了好幾跳,始終未能夠著蘋果。

(6)他退了休以後,平常看看書,下下棋,和老朋友聊聊天,倒也不寂寞。

詞類對比
英漢兩種語言的詞彙傳統上被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在根據它們的搭配組合特點,又細分為不同類別。

詞類劃分是基本相同的。但,同一種詞類在兩種語言中的搭配能力卻不盡相同,在巨資中所擔任的成分也不盡一致。英語屬綜合—分析語,詞有形態變化。漢語屬典型的分析語,詞沒有形態變化。另外,兩種語言中都有一定量的虛詞,它們不但在分類上不盡一致,而且在使用上還存在很大差異。此部分主要對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連詞和介詞進行對比,找出各對應詞類在英漢語中使用上的異同。

2.1 名詞對比

分類對比
英語:可數和不可數名詞;漢語:無數的變化

英語中可直接用可數名詞的復數形式來表達模糊的數量關系,而漢語中,則要用其他手段,如用數量片語、副詞、重疊形式等。如,

Changes have happened to him since we were separated.

在畢業典禮上,一句句千叮萬囑的話語使這些不羈的學子也有些動容了。

翻譯實例:

(1) Up the street they went, past stores, across a broad square, and then entered a huge building.

(2) There』re canteens around the campus.

(3) Adversaries are powerful without question.

(4) 這個古舊的小鎮坐落在清秀的群山之中。

(5) 冷清的夜空繁星密布。

構詞對比
(6) The doctor』s extremely quick arrival and uncommonly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 patient brought about his very speedy recovery.

(7) 參加學術討論會是十分必要的。

(8) The hard facts have shown the objectivity and correctness of the report.

(9) 加熱器可防止車窗上形成霧。

語法功能對比
英語名詞不能做謂語用,漢語名詞可以。限於表示時間、天氣以及籍貫等的名詞。

(10) Today is Friday. We』ll be free tomorrow.

(11) 大米兩塊錢一斤。

修飾語對比
英語一般不接受副詞的修飾。

There is a man on the top of the hill on which an old pine tree is standing against the searing sun that has just come out of the thick clouds which frightens the farmers cutting the wheat in the field and three pedestrians on the way home.

漢語也同樣。

修飾語與中心詞的位置關系

(12) The man to take part in our party is a professor from a famous university abroad.

(13) 那個講起話來沒完沒了的是個什麼人物?

(14) The man who stands at the corner is Tom』s brother.

數量修飾語

(15) Flowers bloom all over the yard.

(16) The road was packed with men and women.

(17) The lion is the king of animals.

(18) 三個月過去了,還是沒有他們的任何消息。

從句修飾語

英語:定語從句、同位語從句

(19) The inspired churchman that teaches him the sanctity of life 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ct is sent away empty.

(20) He insisted on buying another coat, which he had no use for.

(21) We know that a cat, whose eyes can take in many more rays of light than our eyes, can see clearly in the night.

(22) There was something original, independent, and heroic about the plan that pleased all of them.

(23) He passed in the middle of the garden, exercising his fingers, which are slightly numbed by her greeting.

2.2 動詞對比

差異很多:

最大的區別是英語動詞有語法形態變化,表示各種語法意義;漢語動詞無形態變化,詞形本身不能表示語法意義。
英語動詞是英語句子的核心;漢語句子可以沒有動詞。
及物動詞帶不帶賓語
英語動詞不如漢語動詞頻繁。

英漢動詞語法意義對比
英語動詞涉及人稱person、數number、時tense、體aspect、態voice、式/語氣mood等六個語法范疇。

漢語動詞沒有形態變化,語法意義的實現由上下文、詞彙(時間詞、副詞、助詞等)、語調等體現。動詞對表示語法意義手段的選擇是靈活的.

這種差異應重視。

I was a middle school teacher and my dream was to teach college students.

He had known of you.

I』ll be lying in my bed when you are at home.

我這般年紀的人,哪個沒吃過苦,受過難?

小夥子們正玩得起勁,忽然,噼哩啪啦,電線著火了。

英漢動詞造句功能對比
英語造句,一個分句(clause)一般至少包含一個主謂結構,謂語必須由動詞片語擔任,動詞是造句的核心。

漢語造句以意和為主,動詞並非必需。除了動詞為語句外,形容詞謂語句、名詞謂語句和主謂謂語句比比皆是。

英漢動詞及物性對比
英語及物動詞帶賓語具有強制性,漢語及物動詞的賓語常常不出現。

例句:

我的講話如有錯誤,敬請指正。

那傢伙靠借錢度日。

後面的同學聽得清楚嗎?

If you have got the answer, please write it on the blackboard.

英漢動詞使用頻率對比
語言內部,英語中動詞使用的頻率要低於名詞,漢語反之

漢語動詞的使用頻率高於英語動詞。

例句: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徐悲鴻畫馬畫得特別好。

那些小偷意識到警察已經發現了他們。

2.3 形容詞對比

作補語的對比
漢語形容詞作謂語(英語不能)
作主語和賓語的對比

a. 作補語的對比

在形容詞作補語的SVOC結構中,動詞主要表「致使」、「認為」等意義的動詞,與漢語「把」字句和主謂短語作賓語的句型極為相似。

例句:

She dyed her white hair black.

She found the child fast sleep.

漢語形容詞作補語,其語義指向極為復雜,可以是句子主語、賓語或謂語動詞等。

例句:

把桌子擦乾凈。

大家商量好了,這次全依你的。

b. 漢語形容詞作謂語

例句:

屋裡亂哄哄的。

他的辦公桌乾乾凈凈的,文件也整整齊齊的,真是個愛整潔的小夥子。

孩子安靜下來了。

天漸漸暗了下來。

c. 作主語和賓語的對比

例句:

A policy requires many unemployed either to find a job or to accept full-time training or higher ecation.

謙虛使人進步。

工作著是美麗的。

2.4 副詞對比

口語中,英語簡單副詞使用超過了60%,在書面語中也超過30%;而-ly副詞在口語中使用率為20%,在書面語中超過55%。漢語語體色彩不如英語那麼明顯。

比如:He seldom calls on me.

That』s pretty good.

He is physically weak but mentally sound.

What film will be on this evening?

這孩子高興得很。

2.5 連詞對比

區別1:英語連詞必須用,漢語有時可省略,靠語序來體現邏輯關系。

並列連詞

He is Jack of all trades but master of none.

The teacher unfolded his lecture draft and began reading as usual.

They』ve finished half of it, and that』s not bad.

從屬連詞

As the police put it, anything you say may be used as evidence against you.

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區別2:

英語從屬連詞只能引導從句(subordinate clause),漢語連詞主從句都可引導。

(雖然)我會開車,但技術還不夠精。

I found that she was not as nice as she pretend to be.

區別3:

英語從句可在主句前(表示強調),也可在主句後(通常情況下);漢語分句位置一般比較固定:偏句在前,正句在後。

試比較:

a.(雖然)我會開車,但技術還不夠精。

b. *但技術還不夠精,(雖然)我會開車。

a. He didn』t go with us because he was busy.

b. Because he was busy, he didn』t go with us.

區別4:

英語除了少數幾個從屬連詞可以和某些副詞配合使用,強調主從句之間的關系,以及某些固定的關聯從屬連詞外,從屬連詞一般單獨使用;漢語偏正連詞通常成對使用。

If .. then, so… that…, although … yet…

You are not as mb as you look, are you?

雖然/但是,如果/就,即使/也

區別5:

英語從屬連詞一詞多義、多功能現象較多,漢語偏正連詞一般一詞一義,功能比較固定。

That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 is exuberantly vigorous is undeniable.

She hoped that he would arrive on time.

He was saddened that she felt so little for him.

2.6 介詞對比

區別1:

英語介詞搭配范圍廣、搭配能力強、用法非常復雜。主要因為英語介詞,尤其是簡單介詞,一般為多義詞,而每一種意義都要在具體搭配中才能顯現出來,而這種搭配通常是固定的。另外,作為一種連接手段,英語介詞一般不能隨意省略,否則會出現語法不通的句子,具有強制性。

漢語介詞詞義不那麼豐富,很多情況下介詞可以省略而不影響意義的表達。

區別2:

英語介詞後可跟分句和副詞作賓語,漢語不可以。

Until now

You can take anything with you except what has been mentioned previously.

區別3:

英語介詞可以構成固定搭配,漢語沒有類似固定短語

at ease, at school, at hand, at table, by chance …

這些短語只能靠學習過程中積累並熟記,不是簡單的一兩條規則就可以解決的。

Faulty construction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crash. ·

The police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public order and security.

A people』s government is responsible to the people.

區別4:

英語介詞有的表示隱含比較意義和否定意義。表示隱含比較意義的介詞通常是表示時間或方位的介詞。

He graated one year after me.

The economy of far inland areas is at least twenty years behind that of the coastline areas.

I』ll pay nothing beyond the stated price.

His performance is far beyond our imagination.

表示否定意義的介詞通常也是表示時間或方位的介詞。

To make such a decision is above his power.

This translation is still off perfection.

詞義對比
3.1 指稱意義對比

指稱意義:designative meaning / denotative meaning

由於不同歷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民族認識和描述客觀世界的方式和角度不盡相同。

A. 英漢語指稱意義完全對等的現象

常見於專用詞彙、科技術語或自然現象

the United Nations 聯合國

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

earthquake 地震

B. 英漢語指稱意義部分對應的現象

詞語在各自語言中所涵蓋的意義不盡相同,其中僅有一個或若干個詞義對應相同,而在其他方面所指意義截然不同。

•英語中詞的概念或涵義范圍比相應的漢語詞寬泛。

The river runs clear.

His nose is running.

He runs the bookstore.

He ran through his money.

The ship ran on a rock.

The novel has run into ten editions.

•英語中詞的概念或涵義范圍比相應的漢語詞狹窄。

錯誤分析:

你能給我介紹一本書嗎?

Could you introce me a book?

以eat一詞為例,詞典上提供的漢語釋義通常為「吃」。但eat一般僅限於吃食物之類的東西,而漢語中的「吃」的許多其他用法往往都不能譯作eat,這正如下列例子所示:
吃葯
吃後悔葯
吃驚
吃苦
吃虧
吃老本
吃香

他已訂了去北京的火車票。

雙方訂了停火協議。

他們已訂了明年的生產計劃。

她給自己訂了塊比薩餅。

C. 英漢語指稱意義完全不對應的現象

這類詞彙常常是承載某一民族極其獨特的文化內涵,或具有特殊的背景。

如:water gate做普通名詞用時,漢語與之對應的詞義是「水閘,閘口」,而作專用名詞Watergate時,指1972年6月發生於美國民主黨總部所在地水門大廈的泄密丑聞,因漢語無與之對應的詞,故以釋義方式譯為「水門事件或丑聞」。再比如:

3.2 聯想意義對比

又稱為內涵意義,connotative meaning,指的是詞彙在不同上下文,或不同語篇中,或為不同身份的說話者使用時所表現出的特殊信息、價值或情感態度等。

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確定某一詞彙的聯想意義要比確定指稱意義更為困難,因為詞彙的聯想意義主要衍生與各類語境中,常常是微妙而又難於捉摸;任何詞典都不可能囊括詞彙可能產生的聯想意義。這不僅要求學習者掌握足夠的語言知識,而且要廣泛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

A. 英漢語聯想意義相像的現象

人類思維的共性

「豬」:低劣、愚蠢、粗俗而又骯臟的動物,可能由於豬的飼養環境及生活稟性而造成人們對其產生不美、甚而厭惡的聯想。

to bring one』s pigs to the wrong market

to buy a pig in a poke (sack袋子)

to live like pigs in clover

to teach a pig to play on a flute

Pigs might fly (if they had wings).

We might win! Pigs might fly.

漢語中:有哪些和「豬」相關的表達?

聯想意義的相像還多見於諺語中:

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to add fuel to the fire

Walls have ears.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B. 英漢語聯想意義相悖的現象

人類思維的個性

例如:「暴風雨中的海燕」

DOG

Every dog his its/ his day.

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

Clever dog

Lucky dog

魯迅的「喪家犬」「落水狗」若譯成homeless dog, dog in water, 你感覺怎麼樣?

句法對比

英語重形合,強調句子結構的完整性,注重結構形式的規范。
漢語重意合,強調邏輯性。
英語句子成份的前後都可有修飾詞語,主句與從句之間有明確的關聯,短語套短語形成重疊式多級短語,由此構成的句子猶如一棵「參天大樹,枝杈橫生。」
漢語常用短句,小句與小句之間常常省略關聯詞,句子的邏輯關系和語義由小句的前後順序來體現;名詞不允許帶後置定語,而前置定語又不宜太長。由此產生的句子猶似「萬頃碧波,層層推進」。

基本句型對比
相同處: 都按主謂順序排列
不同處:英語要求完整的主謂結構,位於必定含有一個限定形謂語動詞;漢語兩者都不一定非有。

句子結構層次
英語復句中,分句間為句法上的層級關系, 由一個分句擔任上一級分句的句子成分,例:
He is the person we mentioned at the meeting.
句子結構層次
漢語復句的分句間存在邏輯語義關系,而句法關系是獨立的平等並列關系,而不是英語的層級關系
例:盡管他學識淵博,可是學生們並不大喜歡他,因為他老是斜眼看人。(因果關系)
句子構成元素
主語和謂語動詞是構成英語句子的基本要素。
而漢語句子可分為主謂句和非主謂句,主謂句中幾乎所有詞類皆可作謂語。
He twenty-five years old.
She very beautiful.
But in Chinese:
今天我生日。
這兒的風景真美。
明天考英語 。
刮風了。
出太陽了!

英漢主語對比
無靈主語與有靈主語 主謂句與無主句 狀化主語
無靈主語和有靈主語
有靈句:以人或動物為施事主體
無靈句:以無生命的事物為施事主體(在漢語中出現不多)
無靈句在英語中大量出現,大致分為:擬人化,半擬人化和無修辭色彩三種
擬人化無靈句考慮到原句的修辭色彩,可以直接轉移成漢語的擬人化句子
使語言生動形象,尤其是諺語和格言中。
但有些英語動詞很難在漢語中找到相應的動詞,只能採用擬人化以外其他方式
半擬人化無靈句
某些無靈句雖然能給人帶來一定的聯想,但擬人化色彩已淡化,這類句子常以see, witness等動詞作謂語,表示某種經歷。
半擬人化無靈句
這類句子常以時間地點作主語,而漢譯時,時間地點常作狀語
偶爾變換主語原則可以有例外
無修辭色彩無靈句
某些無靈句已喪失擬人化的修辭色彩,此類句子常見動詞有:find, bring, give, escape, surround, kill, deprive, seize, send, know, tell, permit, invite, take, drive, happen, occur等
英語句子常以事物或抽象名詞作主語,結構嚴謹,言簡意賅,語氣含蓄,令人回味,體現西方人的幽默感,漢語一般以具體名詞或人作主語,翻譯時把英語中無靈句譯成漢語中有靈句---有靈化原則(principle of animation)

主謂句與無主句
漢語無主句多,英語除祈使句外,都要求有主謂語。

漢語無主句分五類
1) 「有」作謂語動詞 例:有幾個學生在操場上打球。
2)表存在、出現或消失 例:院子里栽著許多花。
3)表自然現象 (包括時間、季節)例:下冰雹了。
4)口號、標語 例:禁止吸煙!
5)諺語和格言。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1) 「有」作謂語動詞相當於there be…doing/done/to do
有輛車子等在外面。
有扇窗戶被孩子砸碎了。
2)表存在、出現或消失—一般有三種譯法
河上新修了一座橋。
今晚有新片上映。
3)表自然現象,一般用it作主語
那時已是深秋。
現在是早晨八點鍾
4)標語口號
若出現在標題或標語中,通常以非謂語形式出現
禁止吸煙!
全力以赴克服困難。
·若出現在文章中,通常以句子形式出現
5)諺語和格言,或以短語、祈使句或以完整句子處理
主語通常為動作的執行者或謂語所陳述的對象,然而在某些英語句子中,主語含有狀語意義,含義時往往可採用主語狀化原則。
當result from, stem from, be e to 等作謂語時,主語表結果,而謂語後面的部分表原因,這樣的句子漢語常用因果句表示。

英漢謂語對比
1)名詞作動詞充當謂語
2)形容詞作動詞充當謂語
3)含使役意義的動詞的充當謂語
4)靜化謂語

1)名詞作動詞充當謂語
英語中雖不能用名詞直接充當謂語,但大量名詞可轉化成動詞作謂語,使語言更簡潔緊湊,生動形象,常用於比喻。
·有時名詞轉換成動詞是一種隱喻,漢譯時變成明喻如「象…一樣、猶如」
2)形容詞作動詞充當謂語,譯為」變得,或使…變得」
3)含使役意義的動詞的充當謂語
英語中某些謂語動詞的行為者不是主語,而是賓語,主語只是促使某一動作得以實施。此類句子相當於make+復合賓語,漢譯時通常譯成兼語式。
4)靜化謂語

漢語中動詞沒有詞形變化,除了作謂語,還可作主、定、狀、補、賓語,英語中動詞只能充當謂語,充當其他成分需用它的名詞、形容詞、副詞或非謂語形式。漢語動詞出現較多,呈動態特徵,英語中動詞出現頻率低,並常用弱式動詞(be, become)和虛化動詞(have, make, take, bring 等)使英語呈靜態特徵。
英語中常常以弱式動詞替代具體的動作性較強的動詞

用虛化動詞更符合英語習慣。虛化動詞大多是一些多義動詞,作謂語時,詞義削弱,而其後的動作性名詞動詞詞義增強

Be + adj. + n.從邏輯上講,形容詞其副詞修飾動詞的作用
He is a good performer.
He was considered a poor loser.
My family are all early risers.
He is known as a maker of many enemies.
He is a heavy smoker.
He is a good listener and they like to talk with him.
I』m not much of a sailor.
Be + adj. + n
We should adopt this pattern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她衣著時髦。
She is a sharp dresser.
我怕坐飛機。
I』m a nervous flier.
他這個人說話一向直來直去。
He has always been a straight talker.
To one』s + n.這一結構具有使役意義

英漢賓語對比
同源賓語
特殊的動賓結構
漢語「把」字結構與英語復合賓語
英漢賓語表達形式上的差異

1同源賓語
英語中有一類不及物動詞,可以帶它的名詞形式作賓語,稱同源賓語,漢語中無類似語法現象,英譯中時須注意漢語習慣
同源賓語須帶形容詞
2特殊的動賓結構
英語中有一類動詞後接「物主代詞+動作性名詞」,這類動詞雖在句中充當謂語,作用相當於方式狀語,翻譯時須作調整。
She smiled her thanks.
3漢語「把」字結構與英語復合賓語
漢語「把」字結構相當於英語中「get」句式,和「have sth done」(動作是其他人乾的)
漢語中的「把」字句在英語中可採用各種形式來表示
1).我們還沒把長遠規劃搞出來。
2).一天的辛勞把我累得夠嗆。
表「把A當作B」時,英語可用「treat…as…,regard…as…等」
一開始我們都把他看成膽小鬼,不久我們發現自己看錯了。
帶雙賓語的把字句

漢語中常把表物的賓語提到動詞前,把指人的賓語留在動詞後,英語中通常把兩個賓語都放於動詞後
4英漢賓語表達形式上的差異

主格和賓格
反身代詞作賓語
「相互」表示法
形式賓語it
too…to 句型
主格和賓格
漢語中代詞無形態變化及主賓格之分,英語則相反。

反身代詞作賓語
相互表示法
each other/one another/mutual
形式賓語it
他的及時幫助使我們能夠獲得成功。
too…to 句型
這件衣服太小(我)穿不上。

英漢定語對比
定語位置對比
狀化定語從句
分隔定語
雙重所有格

定語位置對比
英語中的定語可分為前置和後置定語,漢語中定語一律在被修飾的名詞前
前置如:Stone bridge; large room; wounded soldier; sleeping child
後置如:books important to students; the so

Ⅶ 英語書面語和口語有什麼區別

一、引言

英語書面語是指書寫時所用的英語,它要求規范、正式甚至注重文法,普遍用於書信、文件、檔案、書籍文獻等。口語,顧名思義,就是人在交流時用到的言語,它要求說話人語言條理、連貫,能夠准確有效地傳遞信息,恰當的運用重音、節奏、語調,對語法要求不高,盡可能用精悍、短小的句子表達。下面從禮節;語法、標點法及句子結構;溝通交流三方面將口語和書面語進行比較。

二、口語和書面語的比較

(一)禮節方面

首先,書面語要比口語更正式,書面語更注重文采。但是如果將書面語中那些很多文採的詞語或顯示語言藝術性的句子用到日常交流中來則會顯得說話人笨拙或是故意要與人拉開距離。例如,我們日常見面時打招呼都會用「Hello!」「How are you?」即是陌生人首次見面也只說「How do you do?」但如果你很正式的問一句「How are you recently?」則會顯得僵硬、呆板。通常狀況下,如果一個人在說話時就像寫作時那樣規范正式,人們通常認為他待人冷漠甚至驕傲自大,不可一世。

(二)語法、標點法及句子結構方面

在書面語中,作者除了要表達清楚意思之外,更要注意把握文章的整體結構和每一個句子的語法。如果一個人在一篇文章中使用了錯誤的語法,就等於這篇文章徹底失敗.口語與書面語在文法組織上是不同的。口語可不必跟隨文法(grammar),只要聽講雙方達到有效的溝通就可以,因聽者有疑問,可即時向講者發問,而講者可從聽者的身體語言和神態,知道對方的反應。書面語則不同,因讀者在遠方或不知名,故文法和句子組織要求嚴格,以免誤傳訊息。

英語口語的句子結構(sentence structure) 是簡短和可以較為鬆散,而書面語則可長可短,句子組織和結構可繁可簡,但必定是嚴緊的。英文商業書信的句子偏向精簡,而法律、新聞等文章則較長而復雜,因長句能有效地表達更多內容和資訊。

下列是英文口語最常用的十個動詞。

bring, come, do, get, give, go, make, put, run, take這十個動詞是多義詞,試查看看,每個動詞的解釋佔去字典起碼兩個篇幅。多看英語電影的對白,便發覺以上的動詞,在對話中出現次數頻密,故多用簡單的英語詞彙。

此外,英文口語常用片語動詞(phrasal verbs)。片語動詞是由動詞(verb)加介語(preposition) 或動詞(verb)加副詞質詞(adverbial particle) 組合而成。如bring, come, do, get, give, go, make, put, run,take, turn, throw, tear, stand, send, help 等。Put (verb) + up with (preposition/adverbial particle) 忍受give in 投降show off 炫耀

英語口語常以片語動詞代替與其同義的單個動詞。例如:put up with(口語) , tolerate (書面語) 忍受give in (口語) , surrender(書面語)投降piling up (口語), accumulate(書面語) 累積come in (口語), enter (書面語) 進來blow up (口語), explode (書面語)爆炸我們叫人進來只會說come in,而絕不會說enter。

此外,口語具有其獨特的地方:

(1)語句鬆散自由,如:Are you crazy? I can』t leave these men for a baby! They』re dying—hundreds of them. Get some woman to help you.(2) 句子省略不全,如:Oh no! Not if trade was good, there wouldn』t be. But if things were bad for a long spell,the young ones might go funny.(3) 詞句頗多重復,如:I feel like crying, too! But we haven』t got the time! Come on, girls, we』re late for the Theater! Come on, girls.(4) 使用填空詞語。英語中的填空詞語很多,如well, you see,you know, I mean, perhaps 等,還有一些起填空作用的聲音,如er,mm 等。這些詞語及聲音符號既體現了說話者語句的連續性,又給了說話者以思考的時間。(5) 藉助非語言情景,即說話者有時藉助周圍環境,不需詳細說明,而只用it, that 等代替。另外談話中還可使用自己的body language來表達情感、傳遞信息。

(三)溝通交流方面

書面語僅能通過文字來表達,因此要想使對方清楚了解作者的意圖,就要求作者的文章條理清楚、思路清晰、書寫規范。否則有時只是一個字母或一個單詞的誤差,就會帶來意義上相去千里的差距,即所謂的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就像英語中最簡單的方位介詞——in 和on,我們說日本位於中國的東邊,應為:Japan is on the east of China.
但如果誤寫為Japan is in the east of China.可能就要引起兩個國家關於主權的紛爭了!而口語表達就更豐富多樣一些,除了文字之外,還可以配之以語音、語調,甚至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比如我們在表達「害怕」時,書面語只能寫「frighten」或「be afraid」,要想表明害怕的程度,必須配以大段的文字和許多復雜的形容詞、動詞等。但在口語中,藉以顫抖的聲音、驚恐的表情、無助的眼神,意境就完全傳達了!

三、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口語與書面語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到兩者顯著的區別:口語是藉助聲音語調表達意思,其交際的雙方面對面出現於同一場合,其發生時多是應時即景的;而書面語則藉助於文字元號,其受話者一方並不同時在場,或者受話者是誰也不十分明確,其是在充裕的時間里精心選擇和周密組織的。認識到英語口語和書面語的差異,是我們真正學好用好英語的基礎。

Ⅷ 英語口語和書面語有什麼區別

英語口語與書面語最大不同的地方,在於文法組織、句子結構、用字和動詞等四方面。 口語與書面語在文法組織上是不同的。口語可不必跟隨文法(grammar),只要聽講雙方達到有效的溝通就可以,因聽者有疑問,可即時向講者發問,而講者可從聽者的身體語訁和神態,知道對方的反應。書面語則不同,因讀者在遠方或不知名,故文法和句子組織要求嚴格,以免誤傳訊息。 英語口語的句子結構(sentencestructure)是簡短和可以較為鬆散,而書面語則可長可短,句子組織和結構可繁可簡,但必定是嚴緊的。英文商業書信的句子偏向精簡,而法律、新聞等文章則較長而復雜,因長句能有效地表達更多內容和資訊。實際上,我們很多時是隨心或不加思索地說話,是不會如書寫般可再三修改。用簡短的句子說英文口語。 下列是英文口語最常用的十個動詞。 bring,come,do,get,give,go,make,put,run,take 這十個動詞是多義詞,試查看看,每個動詞的解釋佔去字典起碼兩個篇幅。多看英語電影的對白,便發覺以上的動詞,在對話中出現次數頻密,故多用簡單的英語詞彙。 此外,英文口語常用片語動詞(phrasalverbs)。片語動詞是由動詞(verb)加介語(preposition)或動詞(verb)加副詞質詞(adverbialparticle)組合而成。最常見的是由英語中最簡單的動片語成,例如:bring,come,do,get,give,go,make,put,run,take,turn,throw,tear,stand,send,help等。 Put(verb)+upwith(preposition/adverbialparticle)忍受 givein投降 showoff炫耀 英語口語常以片語動詞代替與其同義的單個動詞。例如: putupwith(口語),tolerate(書面語)忍受 givein (口語) ,surrender(書面語)投降 pilingup(口語),accumulate(書面語)累積 comein(口語),enter(書面語)進來 blowup(口語),explode(書面語)爆炸 我們叫人進來只會說comein,而絕不會說enter。 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幫助,以後見到老外或在英語會話考試中,不要過分被英語文法的框框綁著,用最簡單的詞彙和句子,放膽地說英語吧 要多聽、多講、多閱讀和多寫。英語,不難。加油!

想了解更多英語有關資訊,可點擊下方官方了解進行了解

Ⅸ 英語口語和書面語的區別

一般說來,我們學習的英語都是書面語,在中國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書面語對我們來說比口語更加重要,而大家都知道,英語可以分為口語和書面語,很多人認為他們之間的唯一區別在於正式性,其實不然,上海翻譯公司總結了一下兩者之間的區別,在此共勉。
英語口語與書面語最大不同的地方,在於文法組織、句子結構、用字和動詞等四方面。首先是文法組織。口語可不必跟隨文法,只要聽講雙方達到有效的溝通就可以,因聽者有疑問,可即時向講者發問,而講者可從聽者的身體語言和神態,知道對方的反應。書面語則不同,因讀者在遠方或不知名,故文法和句子組織要求嚴格,以免誤傳信息。
其次是句子的結構。口語的句子結構是簡短和可以較為鬆散,而書面語則可長可短,句子組織和結構可繁可簡,但必定是嚴緊的。英文商業書信的句子偏向精簡,而法律、新聞等文章則較長而復雜,因長句能有效地表達更多內容和資訊。
最後是用字和動詞。上海翻譯公司舉幾個例子和大家分享一下。put up with(口語) tolerate (書面語)忍受;give in (口語) , surrender(書面語)投降;piling up (口語), accumulate(書面語)累積;come in (口語), enter (書面語)進來;blow up (口語), explode (書面語)爆炸。
其實不論是口語還是書面語,關鍵還是在於自己要用心去感受,和外國友人交流的話,不要過分的執著於書面語的條條框框,盡量放輕松,就相當於在和朋友講中文一樣,也不必要注意各種語法,用最簡單的詞彙和句子就可以了。

閱讀全文

與漢語口語和書面語的差異英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公的家教老師女演員 瀏覽:788
圓明園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歐洲出軌類型的電影 瀏覽:587
看電影可以提前在網上買票么 瀏覽:288
有沒有什麼可以在b站看的電影 瀏覽:280
今晚他要去看電影嗎?翻譯英文。 瀏覽:951
林默燒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133
哈莉奎茵與小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9
維卡克里克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61
什麼算一下觀看的網站 瀏覽: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瀏覽:296
朱羅紀世界1免費觀看 瀏覽:311
影院容納量 瀏覽:746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 瀏覽:130
八百電影 瀏覽:844
手機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瀏覽:182
韓國有真做的電影么 瀏覽:237
歐美愛情電影網 瀏覽:515
一個女的去美國的電影 瀏覽:9
金希貞的妻子的朋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