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師說我的論文,口語化嚴重怎麼修改
一句一句改一些,不要出現我們,我縣我認為,官方一點
B. 英語學術論文寫作中有哪些常見問題
隨著越來越多的學術論文湧向高影響因子期刊,語言問題成了影響學術成果傳播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中國,每年因為語言表述不清,用詞不當等語言問題被拒稿的仍然占總拒稿量的較高比例,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能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與交流,語言關是首先要通過的。
查爾斯沃思論文潤色編輯在潤色中國作者稿件時總結出一些普遍存在的語言問題如下:
標題冗長、不準確、書寫不規范
標題的重要性以前我們在文章中已經多次提過,在此不必過多強調,主要說作者常犯的錯誤。首先是字數太長,不簡潔,這樣不僅不利於期刊檢索也會導致無法突出重點,過於籠統。
不同領域的學術期刊都有對標題的字數的限制,如JAMA(美國醫學會雜志)規定不得超過42個印刷字元(一個英文字母佔一個印刷符號、空格和標點佔一個印刷符號)。英國皇家數學學會規定標題不超過12個單詞。因此不要使用無信息量詞彙,盡量做到簡潔。
用詞不當、錯別字、縮略詞
還記得去年3月份查爾斯沃思發表的文章《OA期刊 贊上帝 ,英語水平是硬傷》,就是因為一篇在PLOS ONE上有中國作者發表的文章,由於用詞不當,中國作者將造物主理解為大自然也許沒錯,不過,在英文用詞上就不能直譯成 God,鬧了把大笑話。
用詞不當包括專業術語、語法、搭配等方面的使用不當,有些作者甚至會杜撰,如藍藻(cyanophytes)又叫藍綠藻(blue-green algae),而有的作者會將其翻譯成「blue algae」,完全是中國式英語。
另一個存在的問題是縮略詞的使用,縮略詞是為了方便信息的交流,但不能過度使用,有些縮略詞由於存在一詞多義的現象,如果使用這類縮略詞往往會引起歧義,如AIS 既可表示自動識別系統也可表示會計信息系統和人工免疫系統,因此,在遇到這類縮略詞時要用全稱。
除了上述的幾個問題外,還有許多語言方面的問題值得去說,這些我們將在以後的文章中講解。
參考:查爾斯沃思論文潤色網頁鏈接
C. 初中英語教材中出現了小錯誤的論文
(一)題名(Title,Topic)
題名又稱題目或標題。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
論文題目是一篇論文給出的涉及論文范圍與水平的第一個重要信息,也是必須考慮到有助於選定關鍵詞不達意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論文題目十分重要,必須用心斟酌選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話:「論文題目是文章的一半」。對論文題目的要求是:准確得體:簡短精煉:外延和內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單位(Authoranddepartment)
這一項屬於論文署名問題。署名一是為了表明文責自負,二是記錄作用的勞動成果,三是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系及文獻檢索(作者索引)。大致分為二種情形,即:單個作者論文和多作者論文。後者按署名順序列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對研究工作與論文撰寫實際貢獻最大的列為第一作者,貢獻次之的,列為第二作者,余類推。註明作者所在單位同樣是為了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系。
(三)摘要(Abstract)
論文一般應有摘要,有些為了國際交流,還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論文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其他用是不閱讀論文全文即能獲得必要的信息。摘要應包含以下內容:
①從事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內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獲得的基本結論和研究成果,突出論文的新見解;
④結論或結果的意義。
(四)關鍵詞(Keywords)
關鍵詞屬於主題詞中的一類。主題詞除關鍵詞外,還包含有單元詞、標題詞的敘詞。
主題詞是用來描述文獻資料主題和、給出檢索文獻資料的一種新型的情報檢索語言詞彙,正是由於它的出現和發展,才使得情報檢索計算機化(計算機檢索)成為可能。主題詞是指以概念的特性關系來區分事物,用自然語言來表達,並且具有組配功能,用以准確顯示詞與詞之間的語義概念關系的動態性的詞或片語。
技巧—:依據學術方向進行選題。論文寫作的價值,關鍵在於能夠解決特定行業的特定問題,特別是在學術方面的論文更是如此。因此,論文選擇和提煉標題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據學術價值進行選擇提煉。
技巧二:依據興趣愛好進行選題。論文選擇和提煉標題的技巧之二,就是從作者的愛好和興趣出發,只有選題符合作者興趣和愛好,作者平日所積累的資料才能得以發揮效用,語言應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據掌握的文獻資料進行選題。文獻資料是支撐、充實論文的基礎,同時更能體現論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觀點,因而,作者從現有文獻資料出發,進行選題和提煉標題,即成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從小從專進行選題。所謂從小從專,即是指軟文撰稿者在進行選則和提煉標題時,要從專業出發,從小處入手進行突破,切記全而不專,大而空洞。
11.參考文獻格式要規范,嚴謹,基本要求超過三十篇(工程碩士20)。
12.所有參考文獻必須在論文中有引用的地方。
13.所有圖形公式都要自己完成,拷貝、復制是不允許的。
14.盡量不要用我或者我們這樣的字眼,也就是口語化的東西要杜絕。
15.圖形都要有英文的title。
16.頁眉需要有下面信息。
17.摘要和目錄是專家評審的主要翻閱的地方,一定要讓摘要和目錄體現所做工作和創新點,所以摘要和目錄的編寫很重要,往往容易被忽視!
18.表格需要有編號並至於表格的上方,不同於圖形的放置於下方。
19.論文的結構一般是
背景介紹
·研究現狀
現有演算法、技術、手段或方法的缺陷和不足
提出的新的演算法、協議、方法、技術或手段
對自己提出的方法、技術或手段進行實踐、分析和比較
結論和展望
20.論文撰寫時,一定要注意書面語氣,不要有口語化的成分,很多同學沒有培養這方面的能力,寫的內容過於口語化,應注意!
D. 寫論文時一些語言口語化是不是不可以要怎麼去改
也不是不可以還是盡量避免比較好,改?我們是專業的可以給你提出寶貴的修改意見供你參考!
E. 老師說我論文口語化嚴重,請問論問裡面就不可以用口語嗎我也並不是口語用了很多啊。。郁悶咯。
論文完全可以使用口語的!因為並不是所有的論文都強調學術性,根據不同的論專題和不同的目標讀者,可以選用屬不同的措辭和語氣,關鍵是你要有連貫性,要口語化就從頭到尾都口語化,要嚴肅就從頭到尾都嚴肅。我們老師是這樣講的。
F. 論文裡面口語化太多什麼意思 急~~~
我都不知道口語化表述是什麼意思 根本不知道怎修改 問指導老師 老師就說「內你不知道嗎 自己容去找吧?請大哥大姐們教教小弟我吧 謝謝
筆者對何為口語化表述概念不明,無從更改,咨詢導師未果,特此請教先賢,誠謝。
上面是把你口語話的問題,改成書面用語,就是這么個意思。照這個感覺去改吧。
G. 英語學術論文不能用I you we ,要用it,請舉下例!
學術論文里不會出現「我要走」吧?在研究語言的文章中一般舉例子時是可以有I you we的⋯⋯(多為引回號里)。不答是都要用it,其他的也可以,比如,想說「我們」或者「你」時,可以用people, indivial, human beings, the test takers, the researches...不要出現體現主觀性的主語即可。
求採納~
H. 英語碩士論文如何修改才能避免口語化
英語碩士論,
文如何修改才能避免口語化
。幫助你寫。的多少單詞
I. 在翻譯英語學術論文時,如果遇到一個句子,按照直譯法翻譯成漢語的句子看起來實在不通順,
一般在學術論文的翻譯中,闡述類、描述類、解釋類的句子完全可以在不違背原意的基礎上做適當的調整。
但是一般如作者提出的概念類、新學說類型的,就直接翻譯比較好。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O(∩_∩)O~
J. SCI論文寫作中常見的錯誤有哪些
這是一個一年三篇IF大於7的牛人說如何做研究和寫論文
一、研究生必備四本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一定要首先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作為研究生下面這幾個本子是必不可少的:
1,實驗記錄本(包括試驗准備本),這當然首當其沖必不可少,我就不多說了;
2,Idea記錄本,每次看文獻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先記下,由此產生的idea更不能放過,這可是做研究的本錢,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以後翻翻會更有想法的;
3,專業概念以及理論進展記錄本,每個人不可能對自己領域的概念都了如指掌,初入門者更是如此,這時候小小一個本子的作用就大了;
4,講座記錄本,這本本子可能有些零雜,記錄聽到的內容,更要記錄瞬間的靈感,以及不懂的地方,不可小視!
這四本是你必不可少的,不過作為我們這些非英語專業的研究生來說,還有一個應該具備的本子就是英語好句記錄本。個人覺得,要是英語不是很好的童鞋,不想花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在英語潤色上也可以交給專業的翻譯和潤色機構畢竟進行科研和為了發表而絞盡腦汁寫英語比起來,前者的時間更有效率也更經濟,之前有師兄推薦用過派利希,專業又修改的比自己的好多了,我是覺得這種好多了,省時省心。
二、論文寫作要點
1、選題要小,開掘要深;不要題目很大,內容卻很單薄。
2、寫作前要讀好書、翻閱大量資料、注意學術積累,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注重利用網路,特別是一些專業資料庫;
3、「選題新、方法新、資料新」的三新原則(老闆教導的);
4、「新題新做」和「小題大做」;
總之,一點之見即成文。
關於寫英文文章的秘訣 現在成了習慣來這樣思考,做事,發現真是事半功倍 你在做研究之前,想過結果能不能發表沒有?往哪裡發 2. 寫文章的高手是先把文章大框寫好,空出數據來,等做完實驗,填完空就可以發了。正謂心中有溝壑。3. 在想不清楚要寫什麼,要發到哪裡去,自己做的與同行做的有什麼出色之處,之前,就不要動手做事。去看文獻,去想。想不清楚就做,不如不做。要想這樣子做,就得先看文獻不是?要知道如何把文章架起來,要知道別人是如何討論的,要知道你自己的數據是不是說明了與別人不一樣的東東或別人沒有做過。這個過程就是看文獻,想的過程,這些搞清楚了,寫就簡單了。要是先做事,做完發現別人做過,或無法用理論解釋,豈不是冤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