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漢語閱讀和英語閱讀的差異是什麼
漢語閱讀強調對文章內涵的理解,英語閱讀只是對文章表意的認識
Ⅱ 英文與中文的關系
准確地說應該是26個拉丁字母,英文字母來自拉丁文字母,事實上幾乎歐洲所有的國家版的文字都是根據拉丁權字母演變而來的。
我們漢字在引入拉丁字母拼音之前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拼音,我國古代的字典就是用這種拼音來注意的。我們目前的字典里也有拉丁拼音和我國傳統拼音對照,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台灣近來還在用那種拼音呢!不過這幾年好像也改為拉丁的了。
我們只是用拉丁字母來表示我們原來的拼音而已。因為人類所能發出的音都是相似的,所以拉丁語里的母音,輔音和我們漢語里的韻母,聲母很相似,所以也能用26個字母的組合來表示。
Ⅲ 淺談英語學習與漢語學習的關系
這個問題還真的不是復一兩句能回答的:制
1.英語重結構,漢語重語義。
2.英語多長句,漢語多短句。
3.英語多前重心,漢語多後重心。
4.英語多被動,漢語多主動。
5.英語多代詞,漢語多名詞。
6.英語多引申,漢語多推理。
7.英語多查化,漢語多重復。
8.英語多抽象,漢語多具體。
Ⅳ 英語作文 關於漢語和英語的區別
關於漢語與英語之比較的個人看法
Chinese and English on the comparison of personal views
Read the greatest invention of mankind - Chinese, compared at the same time about other people from another point of view the advantag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 would also like to talk about my views:
1, there is a diversity of everything to make up for their deficiencies, while promoting common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What language can not dominate the world. The existence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language and culture is all about. We see the harmful effects of inbreeding it? Certainly do not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of a language-based, supplemented by the other. However, the advantages of Chinese can not be ignored.
2 Unfortunately, since I do not think there is natural language, or else I'm going to carefully study the language of other countries. With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the world, to define a language standard is essential, and that certain countries will be too hot speculation. However, we should see this one thing: we are currently used in the layout of the computer keyboard is not the most reasonable, there is a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 after the layout of the most reasonable, but did not spread to. The reason is that pre-emptive, so that people develop a habit of thinking, I would like to have nothing. Therefore, the Chinese people in urgent need of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report, so that really convinced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vigorously publicize the advantages of Chinese, and consciously choose to learn Chinese.
3, has been, I have a question: Smart people do than the ancients? Some people say that some smart people over the ancients, because many of the invention is not aware of the ancients. It seems to me necessarily, not necessarily intelligent because you know how much knowledge, but how do you use, you deal with the methods and efficiency, as well as the ability to solve difficult problems. Moreover, we can learn how all this accumulated knowledge? Some of the ancients smart, that they can learn all the knowledge at that time, and can form their own ideas. However, different people, learning a lot of knowledge, but not a clue out of the rationale for the final but lost its self. Therefore, people should be a comprehensive thinker it is very difficult. We must study how to learn knowledge, what knowledge of science. The largest in their own ability to learn the premise that, at the same time find a way to maximize the learning of knowledge, can form their own way of thinking. I always feel that the process of human development, there may be missing a lot of important things, and these things are necessary for future development, when we have to spend a lot of efforts to restore these things.
4, the same time, we have to admit that the focus of every era is different. After World War II, everyone is concerned about the instrialization. The main concern today is the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erhaps because this point of view of the language would also prefer the advantage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But the most basic things have not changed, and that is knowledge. People like to use the wor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fact, should be interpreted as using existing knowledge to solve the problem can be the most effective way. Because the technology has the time, but it certainly does not mean that the latest knowledge. Modern soldiers are not still under study, "The Art of War" it?
When we recognized the advantages of a language, there are bound to this type of language is based on new ideas all over the world when popular movements. This does not rule out some kind of language is modified.
Alas! I just wish to raise their own problems and ideas, may not represent a point of view, as long as I like the idea, and it has been maintained.
I finally understand the sentence: I think, therefore I am!
看過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漢語,同時比較了一下其它人從另外一種角度來看英語和漢語的優勢。
我也在此談一談我的看法:
1、凡事都存在一個多樣性,以彌補彼此的不足,同時能促進共同的發展進步。不可能哪種語言一統天下的。生物存在多樣性,語言文化亦如此。大家不見近親結婚的害處嗎?當然不排除以某種語言為主,其它的為輔了。但漢語的優勢是不容忽視的。
2、可惜我自認為沒有語言天賦,否則我就要好好研究一下各國語言了。隨著當前世界一體化的進程,確定一種語言標準是勢在必行的,一定會被各國炒得火熱。但我們應當看到這樣一件事:我們目前所用的計算機鍵盤的布局並不是最合理的,有一種經過數學計算最合理的布局,但沒有流傳開來。原因在於先下手為強,讓人們養成了一種習慣思維,想改都改不了。所以,漢語急需有人提出一個全面的研究報告,讓別人確實信服,同時大力宣傳漢語的優勢,而自覺選擇學習漢語。
3、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疑問:現代人一定比古人聰明嗎?有人說現代人一定聰明過古人,因為現在的很多發明是古人所不知道的。依我看不一定,聰明不一定是因為你知道多少知識,而在於你如何運用,你處理問題的方法和效率,以及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而且,我們又如何能學會這日積月累的所有知識呢?有些古人聰明,在於他們能學會當時的全部知識,並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但現代人不同,學了很多知識,但卻理不出一個頭緒出來,最後反而失去了自我。所以,現代人要出一個全面的思想家是很難的。我們必須要研究如何去學知識,學什麼知識。在人自身最大的學習能力前提下,找到一種同時最大限度的學習知識,又能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我總覺得,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可能遺漏了很多重要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又是以後發展所必需的,到時我們又要花很大的精力來還原這些東西。
4、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每個時代關注的重點都是不同的。二戰後,大家關注的是工業化。現代人關注的主要是計算機信息化。可能因為這一點,大家對各語言的優勢看法也會偏向計算機的應用。但是最基本的東西沒有變,那就是知識。現代人喜歡用科技這個詞,其實應該解釋為用現有的知識所能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方法。因為科技具有時間性,但它不代表就一定是最新的知識。現代的軍人不是還在研究《孫子兵法》嗎?
當我們公認某種語言的優勢時,必然也是以該種語言為基礎的新思想運動流行全世界的時候。這也不排除是改良的某種語言。
唉!我只是提出自己的問題和想法而已,並不代表某種觀點,只要我有這個想法就好了,並且一直保持下去。
我終於明白一句話:我思,故我在!
Ⅳ 英美文學論文題目是:英語語法與漢語語法的區別
一、漢語語法研究現狀
自1898年《馬氏文通》面世至今,漢語語法研究歷經了一百多年的發展和
進步,從一開始的模仿到今天的自覺與成熟,從一開始著眼於語言共性到後來著
眼於語言個性再到今天將共性與個性並重,漢語語法的研究發展到現在,無論是
視野、隊伍,還是方法、成果,都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狀態。
但是,與其他語言,特別是印歐語系的語言相比,漢語在語法上有太多的例
外和特殊。當我們努力揭示漢語語法原貌的時候,發現漢語在語法中還存在著許
多說不清的問題和現象,漢語語法研究呈現出百家爭鳴的景象。
(一)本位問題
「本位」問題是漢語語法研究百年來的中心問題之一。
《馬氏文通》(1898)模仿拉丁語語法體系,接受詞法的重要性,認為通過
各種詞類的說明和解釋就能夠說明漢語語法的規則,馬建忠先生提出「句讀集字所成者也。惟字之在句讀也必有其所,而字字相配必從其類,類別而後進論夫句
讀焉」,採用「字(word)」本位的語法體系。
1924年,黎錦熙先生的《新著國語文法》則採用句成分本位的語法體系。
黎錦熙先生是繼馬建忠先生之後用西方傳統語法理論來解釋現代漢語白話文語
法最有成就的學者,他在1924年出版的《新著國語文法》的「引論」中說:「諸
君知道近來研習文法的新潮么?簡單說,就可叫做『句本位』的文法。」195
年重版序言中,黎錦熙先生又說:「《新著國語文法》的優點就在於把『句本位
做中心,把組成句子的六種成分做出發的重點」。
1982年,朱德熙先生在《中國語文》第一期上發表論文《語法分析和語法
體系》,提出了反對「句本位」的觀點,他認為「漢語的句子的構造原則跟片語
的構造原則基本一致」,「句子不過是獨立的片語」,「把各類片語的結構都足
夠詳細地描寫清楚了,那麼句子的結構實際上也就描寫清楚了」。同年的《語法
講義》和1985年出版的《語法答問》,都更加明確了先生「片語本位」的語法體
系,對以後的中國漢語語法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94年,徐通鏘先生在《世界漢語教學》連續發表了《「字」和漢語的句
法結構》和《「字」和漢語研究的方法論》兩篇論文,異軍突起,提出了字本位
的研究思路,他認為:字是漢語的基本結構單位,其特點就是一個音節關聯一個
概念,形成一個「1個字-1個音節-1個概念」的基礎性結構格局。
同年,邢福義先生在華中師大的一次學術報告會上提出的是「小句中樞
說」,第二年(1995)在《中國語文》上發表了論文《小句中樞說》,第三年(1996
出版《漢語語法學》,他在導言中明確提出「本書的語法系統,是『小句中樞』
語法系統」,認為小句在漢語語法系統中處於中樞地位。
除了這些單本位的語法體系主張之外,還有復本位的語法體系。比如張志公
的詞和句復本位體系,還有馬慶株提出的詞和片語復本位體系,等等。
(二)語法單位的劃界問題
語法單位的劃界問題是本位問題的另一種表現。一般都認為漢語語法單位有
四級:語素、詞、短語、句子。但是在對這些語法單位劃界區分的過程中,會有
歸類兩難的情況;因此,為了解釋這些語法現象,也有其他關於漢語語法單位的
認識。
首先是關於叫「詞素」還是叫「語素」的不同認識。「詞素」和「語素」
兩個術語均是英語「morpheme」的漢譯,起初譯作「詞素」,1958年呂叔湘先生根據朱德熙先生的建議改譯為「語素」
①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詞素」
「語素」兩個術語便普遍出現於研究現代漢語詞彙、語法的論著和相關的教材之
中;70年代末以來的著述採用「語素」的越來越多,並出現了不少闡述選擇理
由的論著。
其次,呂叔湘先生在區分短語和復合詞時,把介於詞和短語之間的單位叫做
短語詞。他認為在詞和短語的劃分上,語法原則和詞彙原則有時候有矛盾;這種
矛盾可以用「語法的詞」和「詞彙的詞」這樣不同的名稱來解決;可是這種做法
還不能辦到,因此,在語法上可以認為是一個詞、而詞彙上寧可認為是一個短語
的「中間物」,可以稱為「短語詞」。
②
還有,句子可以分為單句和復句,構成復句的單位可以叫「小句」;如何進
一步明確小句和單句之間的關系呢?邢福義先生的小句中樞說,便提出了語法單
位是語素、詞、短語、小句的觀點。
③
此外,郭銳老師根據話語片段在話語組織中表現出的相互區別的本質特徵
將漢語語法單位分為四個層級,第一層級是語素和語素組,第二層級是詞和片語
第三層級是小句和小句組,第四層級是句子。
④
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如何劃界、如何定義、如何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
一個需要不斷進行研究的問題。本文要討論的糾葛現象便源於此。
(三)語法現象歸類問題
如果說劃界是自上而下的研究,那麼歸類就是自下而上的分析。每一個語法
單位的細化研究都需要進一步分類。比如語素,一般有成詞語素和不成詞語素之
分,在成詞與不成詞之間,就回到了詞和語素劃界的問題。
在諸多漢語語法區分歸類的問題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在上世紀50年代就
有過的三次大規模的討論,一次是詞類區分問題,一次是主賓語問題,還有一次
是單復句的劃分問題。
傳統的語法研究都是從詞類開始的,但是因為漢語缺乏嚴格意義上的形態變
化,所以劃分詞類一直是漢語語法研究中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有關這個問題的
分歧主要集中在漢語的詞能不能分類、以什麼標准分類,應該建立什麼樣的詞類
系統,對那些多功能的詞應該怎樣處理這樣幾個方面。高名凱先生就認為漢語的
①呂叔湘.語言和語言學[J].語文學習.1958(2)
②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③邢福義.小句中樞說[J].中國語文,1995(6)
④郭銳.漢語語法單位及其相互關系[J].漢語學習,1996(1)實詞不能分類。
①
張斌、胡裕樹二位老師則認為漢語有詞類的分別,而且主張根
據不同的語言特點做具體的分析,區分詞類不能離開結構去談意義。
②
周祖謨先
生主張按照詞的句法作用和詞法特點來劃分詞類,並對兼類詞的識別問題提出了
重要看法。
③
到目前為止,劃分詞類的三個標准——意義、形態、語法功能——
已經取得了共識,大家對兼類詞也有了一致的看法;但實詞和虛詞應該如何劃分
副詞是虛詞還是實詞,實詞有哪些小類、如何看待區別詞,嘆詞和擬聲詞又應該
如何歸類等問題,都未能有統一的認識。
漢語的主語和賓語問題的討論從1955年7月到1956年4月,歷時近一年
討論的焦點是究竟從結構形式出發確定主語賓語,還是從意義出發確定主語賓
語。最終肯定了形式與意義統一的原則,周祖謨、張志公、胡裕樹、張斌、曹伯
韓各位先生都表達了相同或相似的看法:確定主語和賓語的范圍必須同時顧及結
構和意義。
④
呂叔湘先生在《漢語語法分析問題》(1979)中專門談到:「從語義
方面看,名詞和動詞之間,也就是事物和動作之間,可以有多種多樣的關系,絕
不限於施事和受事;主語和賓語不是相互對待的兩種成分,主語是對謂語而言
賓語是對動語而言的。但是就句法成分來看,賓語和補語如何區分,狀語的構成
材料的多樣性的認識,也都依然存在復雜情況」。
至於單復句問題最直接的分歧就是漢語到底需不需要有單復句之分,雖然大
多數人都認為應該區分,但是到現在為止都還存在不同的聲音。單復句應該有區
分,但又沒有明確界限;這個問題的研究和討論一直在繼續。
其他語法現象的歸類,在短語的結構類、句類、句型、句式中都有或多或少
的表現。歸類不清是因為界限不清,界限不清是因為語法現象情況復雜。所以
現代漢語語法中便有了種種糾葛。
二、什麼是現代漢語語法糾葛
這里所說的糾葛,主要就是指相鄰的兩個語法單位、或同一語法單位的不同
類別之間界限模糊,總有一些語法現象在歸屬上存在歸類兩難的復雜情況。
「糾葛」一詞出現於語言研究領域,可見於呂叔湘先生的《語文常談》
(1981),他在書中第三章就提出「形音義的糾葛」,以說明存在於字中形音義
的錯綜復雜的情形。在語法研究領域中,已有許多專家學者對這種錯綜復雜的糾
①高名凱.關於漢語的詞類分別[J].中國語文,1953(10)
②文煉,胡附.談詞的分類[J].中國語文,1954.
③中國語文編輯部編.劃分詞類的標准[J].漢語的詞類問題[C].北京:中華書局,1956.
④呂冀平等.漢語的主語賓語問題[M].北京:中華書局,1956.葛現象做出了或多或少、或點或面的描述和解釋,只是沒有叫做「糾葛」而已
呂叔湘先生在《漢語語法分析問題》(1979)中說,「由於漢語缺乏發達的形
態,許多語法現象就是漸變而不是頓變,在語法分析上就容易遇到各種『中間狀
態』。」這里的中間狀態就是本文所討論的「歸類兩難」的表現之一。
黎千駒先生於2005年在《雲夢學刊》第26卷第1期上發表論文《論現代漢
語語法單位及詞類的模糊性》,將語義學中的模糊性概念帶進了語法研究,指出
語法單位及詞類劃界中存在的「中間狀態」,明確指出語法單位和詞類在劃分中
的模糊性。
1993年,邢福義先生在《世界漢語教學》上發表論文《漢語復句與單句的
對立和糾結》,指出:「長期以來,人們為現代漢語的單復句界限問題所困擾,企
圖找到把二者一刀兩斷的標准。」在《語法研究入門·復句》(2003)中也說到
「客觀世界中,甲事物和乙事物往往沒有絕對明確的界限。事實上,復句與單句
之間既有對立,又有糾結。」這里,邢先生把這種單復句之間難以劃分清楚界限
的問題叫做「糾結」。
莫超老師在1999年發表於《甘肅高師學報》上的《漢語語法單位教學的難
點及其相應的辦法》一文中也提到「漢語語法單位一般認為又四級:語素、詞
短語和句子。在相鄰語法單位之間總有一些『兩屬』的語言現象,在最復雜的語
法單位——句子中更是存在著難以理順的定義糾結。」
「中間狀態」、「語法單位的模糊性」以及「糾結」,與本文所要討論的現
代漢語語法糾葛現象一樣,都是指各級語法單位之間出現的歸類兩難現象。劃界
也好歸類也罷,其實是一回事。正如呂叔湘先生在《漢語語法分析問題》(1979
中所說「擺問題自然擺的是實質性問題,純粹名稱問題不去糾纏,比如『量詞』
『單位詞』、『單位名詞』,就不值得爭論。」但是當名稱問題有了更深層次的影響
時,「也有不純粹是名稱問題的名稱問題,比如『短語』、『片語』和『結構』」,
就需要擺出來說清楚一些了。
三、現代漢語漢語語法糾葛現象產生的原因
漢語語法之所以存在糾葛現象,究其根本,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漢語語法
研究的狀況,二是漢語語法自身的特點。
第一,漢語語法研究狀況導致漢語語法糾葛。
眾所周知,漢語語法學是在西方研究的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馬氏文
通》模仿拉丁語的語法體系,《新著國語文法》模仿英語語法體系,兩位作者均以西方語法為藍本給漢語語法澆鑄了一層外殼。雖然之後的專家學者們開始逐漸
意識到這層外殼並不與漢語語法本身相貼合,但也只能是以這個並不合適的外殼
為坐標,不斷地探索漢語語法的特點,做著進一步的修補工作,讓這個外殼盡可
能地和漢語語法更貼合一些。
因此,無論是語法體系還是名稱術語,都對《馬氏文通》有著相當的保留和
繼承。當漢語語法的特點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清晰的時候,學者們便開始不斷
地對某些名稱的內涵和外延做出進一步的調整。傳統認識的影響和漢語語法現實
之間產生了差異,語素、字、詞之間的關系就顯得非常復雜,短語和句子之間也
存在糾纏不清的現象,這就產生了漢語語法單位之間的糾葛。
在漢語語法的研究中,從相關語法單位的定義中也能夠看出糾葛成因,因為
許多概念都是相互定義的。比如說到副詞,一般都說大部分副詞是用作狀語的
而說到狀語,又說狀語可以由副詞充當。這種狀態也會造成漢語語法單位之間的
糾葛。
第二,漢語語法的特點。
關於漢語語法的特點,大家提出的觀點和進行的討論已經很多了。最基本的
特點有二,一是漢語是單音節語,二是漢語沒有形態(說缺乏形態更為恰當)。
在進一步細化研究之後,目前已達成共識的漢語語法特點主要有:漢語詞類跟句
法成分之間不存在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漢語句子的構造原則跟片語的構造原則
基本上是一致的;漢語語法最主要的語法手段是語序和虛詞;漢語中量詞和語氣
詞的使用非常豐富。除此之外,漢語語法的特點還應包括:結構獨特、靈活多變
注重意合。
②
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1.缺乏形態。這是漢語最基本的語法特點,在三十年代就已逐漸明確。准確
地說是漢語缺乏嚴格意義的形態變化。漢語缺乏形態變化,所以詞類跟句法成分
之間不存在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所以漢語句子的構造原則跟片語的構造原則基
本一致,所以漢語主要依靠語序和虛詞,所以劃分詞類就顯得十分復雜,所以語
法單位之間的界限模糊不清,產生糾葛。
2.結構獨特。和印歐語系的語言相比,主要表現在主謂結構和動補結構的獨
特性上。主謂結構的主語和謂語之間可以加進去語氣詞,可以停頓,比如「他上
學了——他啊,上學了」。主謂結構可以作謂語,構成主謂謂語句。
動補結構的獨特性主要表現為謂語中心的後邊跟著的不都是賓語,這和西方
①朱德熙.語法答問[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②龔千炎.漢語語法研究的回顧[J].語法研究入門[M].商務印書館,2003語言有著很大的不同,而且漢語語法里補語類型眾多,許多時候和賓語一起出現
或是與賓語的形式相同,給人帶來困擾。
其他比如存現句,方位短語做主語,而施事卻出現在賓語位置上;再如兼語
句和連謂句,謂語出現多個謂詞性成分。這些都是漢語語法所特有的現象。
3.靈活多變。漢語句子內部的次序比較靈活,可以改變其內部次序而不改變
句子的基本意思。比如:
a.我還沒有看這本書。
這本書我還沒有看。
我這本書還沒有看。
b.一面錦旗掛在牆上。
有一面錦旗掛在牆上。
牆上掛著一面錦旗。
c.儀仗隊好威武啊!
好威武啊,儀仗隊!
短語也可以改變語序,意思不變。比如:
a.方言調查——調查方言
b.又大又圓——又圓又大
c.很好——好得很
但更多的是意思發生了改變,比如:
a.內容豐富——豐富內容
b.後面的小孩——小孩的後面
c.好商量——商量好
d.語法傳統——傳統語法
意思不變,所以句式選擇豐富多樣,「一樣話可以百樣說」;意思變化,所
以漢語表達充滿睿智,言外之意,隨形而動,比如「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變與不變之間,就產生了語法現象的糾葛。
4.注重意合。漢語注重意合,常常不用或少用連接手段,語言中詞與詞、句
與句的組合經常是憑借語義上的關系和聯想達成的。王力先生在《漢語語法綱要
(1946)中說「復合句里既有兩個以上的句子形式,它們之間的聯系有時候是以
意會的,叫做『意合法』,例如,『你死了,我當和尚。』」
在漢語口語中,許多詞語可以省略。(1)當上下文和情景確定時,名詞、代詞可以省略。比如:
a.「高興了吧?」
「是啊,謝謝啦!」
b.她是一位母親,也是一個女兒。
(2)有時,「是」、「有」、「在」這幾個動詞可以省略。比如:
a.窗外一副繁華的街景。
b.老太太已經80歲了。
c.書啊,桌上呢。
(3)特別是意合法的使用,省略掉虛詞。比如:
a.買不起別買。
b.沒戴眼鏡看不見。
c.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意合之後的語法形式不再具有所屬語法單位的典型性。有的區別不大,比如
「她是一位母親,也是一個女兒」,主語承前省略,依然是一個復句;有的區別
明顯,比如「窗外一副繁華的街景」,省略掉了「是」,謂語從謂詞性短語變成
了名詞性短語;還有的就為語法的研究帶來了困擾,比如「沒戴眼鏡看不見」
省略了表示原因的關聯詞,從形式上看是單句,從邏輯語義上看則是復句,於是
就造成了語法現象的糾葛。
第二章語素,語素和詞之間的糾葛現象
一、語素和詞素
在現代漢語語法學中,有一個與英語「morpheme」概念大體相當的概念,這
個概念在建立之初被叫做「字」,後來隨著國外語言學理論的譯介,被叫做「詞
素」或者「語素」。這兩個術語均是對「morpheme」的漢譯。探討究竟是「語
素」還是「詞素」,不僅僅是兩個不同術語的問題,而且表現出大家對這樣一個
語言中最小的音義結合體本身的范圍和功能認識的不同,這對於進一步區分語素
和詞是非常重要的。
「morpheme」一詞出自美國描寫語言學派,最早被譯作「形素」,後起譯名
是「詞素」;在「詞素」流行的同時,「語素」這個名稱出現了,朱德熙先生和
Ⅵ 求助,要寫一篇與英語相關的論文(用中文寫的),請問有什麼好的題目可以選擇啊
參考範文:
商務英語中文化與翻譯
[摘 要] 商務英語是我國涉外活動所使用的主要語言。商務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又是文化的具體體現;在商務英語翻譯中,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翻譯技巧以及語言的基本知識之外,對文化,尤其是跨文化的熟知也是做好商務英語翻譯必不可少的條件。本文從跨文化角度對商務英語的翻譯進行深入分析,旨促進商務英語的翻譯的水平。
[關鍵詞] 商務英語 跨文化 翻譯
商務英語指的是在商務交際中所使用的英語,但是商務交際不可能僅僅通過商務上的專有詞彙或者是術語就能完成,而是涉及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跨文化知識在商務英語交際中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跨文化交際指不同文化背景的個人之間的交際,它通常指一種文化背景的人或者群體與另一種背景的人或者群體所進行的交際。在商務英語翻譯中,除了必須了解商務英語的規律和特點外,還需要了解商務英語中的跨文化因素才能做好翻譯。
一、對動物的認識與翻譯
英漢動物詞彙的象徵意義對比關系離不開其內涵比較,在浩瀚的詞彙海洋里,動物詞往往蘊涵著豐富的感情色彩,它不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典的意義,還有內涵的,情感的,遷移的意義。不同語言動物詞的概念意義有的相同或相近,但有時則大相徑庭。例如,提起「公雞」,國人往往會聯想到「聞雞起舞」、「金雞報曉」、「雄雞一唱天下白」,但「金雞」牌鬧鍾,「金雞」牌鞋油銷往英美國家,若商品名譯為「Golden Cock」,「Shoeshine Cock」則恐怕無人問津。因為在英語中cock有「雄性動物生殖器」之意,這種難登大雅之堂的聯想自然會令商品滯銷。再如,「龍」的形象在中西文化中的差異廣為人知,所以「望子成龍」宜意譯為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切不可將「望您子成龍,女成鳳」譯為:Wish your son a dragon, your daughter a phoenix。中國人稱自己為「龍的傳人」,勢必會使西方人誤解,因此,有人主張把中國的「龍」譯成long而不是dragon的建議不無道理。
二、對顏色的認識與翻譯
在東西方語言中,表示各種不同顏色的詞彙非常豐富,這在商務翻譯中需要譯者特別注意。如:紅色在我國文化中象徵著吉祥、喜慶,而西方文化中常說a red battle(血戰 )、red alert(空襲報警);白色在中國文化中是一個基本禁忌詞,西方人常用a white soul(純潔的心靈)、white wedding(新娘)a white lie 無害的謊言等;黑色在中國文化里象徵嚴肅、正義,又象徵著邪惡、反動,西方文化中black是禁忌色,如black words(不吉利的話)、black deed(極其惡劣的行為)、give me a black look(怒氣沖沖地看著我);綠色在中國文化中除了表示狹義外,還表示野惡,西方文化中的green表示新鮮、沒有經驗、妒忌。如a green hand(生手)、green with envy(充滿妒嫉)。在顏色方面,商務譯者應首先明晰其在源語及譯入語中是否具有特殊語用含義,之後才能確定採用合適的方法進行傳達。又因商務策劃,廣告及語言宣傳應具有企業形象代表性和形象持續性,因此在顏色應用及表述方面一著不慎將導致滿盤皆輸的嚴重後果。
三、對數字的認識與翻譯
在商務翻譯中,另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數字。由於受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等的影響,數字在東西方文化中同樣存在著明顯差異。如我國有 「666」、「999」、「金六福」、「三槍」、「十三香」 等這些數字被用作商標的商品。在歐美國家同樣可以看到「7-Up」、 「Mild Seven」、「7-Eleven」等商標的商品。但要把three、six、thirteen用作商品的商標或者定為約會的日期就會遇到麻煩,因為six象徵魔鬼、thirteen是不吉利的數字,而three在貝南、波札那等地視為不吉數。再如盡管漢語與英語中4都是不好的象徵,但漢語中是因其與「死」 諧音,而英語中 「four」 則代表粗俗,廉價。例如: Four-letter words 指的是粗俗的下流話。由此而衍生出four-letter man(專喜使用粗俗的下流話的人)。由four組合的另一習語是:Four-sale(廉價的啤酒;每品脫原來只賣四便士的啤酒)。一個很好的商務案例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一家美國公司為表示出口到日本的高爾夫球價廉物美,而將其包裝定為四球一套。豈不知,日本文化脫胎於中華文明,二者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日本文化中,數字「四」同樣代表「死亡」,是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對這家美國公司的高爾夫球在日本的銷售情況大家便可想而知了。
四、結束語
商務翻譯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在眾多需要考慮的因素中,文化因素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涉及動物、顏色、數字翻譯時我們有必要研究兩種語言中的相關文化因素,特別是其在譯入國家的文化暗含。從事商務翻譯時要注意以上文化差異並在此基礎上採用合適的翻譯方法,才能有效的傳達正確商務信息,有力地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參考文獻:
[1]陳 舒:文化與外語教學的關系[J].國外外語教學,2004,第2期:P1~4
[2]林大津:跨文化交際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3]李天辰:論跨文化交際研究[J].齊魯學刊,2005,第2期:P16
相關文獻:
[1]劉惠華:電子郵件語言的性質和文體[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4(2)
[2]李俊儒:商務英語電子郵件體裁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7)
[3]何光明:商務英語電子郵件的寫作[J].英語自學,2006(5)
[1]Hawkins,R. Second Language Syntax:a generative introction[M].Blackwell.
[2]Skehan,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UP,1998.
[3]王守元.評Krashen的習得——學習假說[J].外語學刊,1999,(4).
[4]周旭陽.第二語言學習與習得對教學的影響[J].北方工業大學學報.
[1]Mark, Ellis and John Christine.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cation Press, 2002.
[2]Smith, F.. Understanding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analyses of reading and learning to read. 5th ed. 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1994.
[3]郭書彩.外語課堂合作學習中的情感和認知因素〔J〕.國外外語教學,2002(2).
[4]曾琦.合作學習研究的反思與展望〔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3).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補充:
相關資料:
http://www.daixie.org.cn/yingyu/yuyanwenhua/8255.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247ad0100blfp.html
Ⅶ 想寫一篇關於漢語和英語問候差異的論文,推薦幾本書。求大神幫助
- 從中、英、俄問候習俗和見面禮節論文化差異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 作者:張群, 期刊 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年 第03期 - 中英問候語差異與跨文化交際 作者:張倩, 期刊 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8年 第02期 - 漢英問候語對比 作者:吳玉花,張發祥, 期刊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年 第01期 - 跨文化交際的語用對比研究 作者:禹淑英, 期刊 株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 第03期 - 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分析作者:鄭秋蕊, 期刊 沈陽大學學報2008年 第02期 - 跨文化交際與中西文化差異 作者:王俊霞, 期刊-核心期刊 學術交流2007年 第02期 - 析言語交際行為中的文化干擾因素 作者:曹曼, 期刊 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 第01期 - 英漢語價值趨向與交際文化差異 作者:陳紅, 期刊 教育實踐與研究2007年 第18期 - 淺談"跨文化交際" 作者:吳本琴, 期刊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 第02期 - 正確運用形體語言,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作者:黃雷, 期刊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年 第07期 - 中西方文化差異拾零 作者:謝潔華, 期刊 閩西職業大學學報2002年 第01期 - 跨文化交際禮貌表達淺析 作者:王慶華, 期刊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年 第05期 - 從交際禮俗規范看中西文化的差異 作者:徐曉霞, 期刊-核心期刊 長春大學學報2002年 第04期 - 漢英社會習俗對比芻議 作者:彭俊芳, 期刊 遼寧商務職業學院學報 2001年 第03期 - 俄語禮貌語中問候語的使用 作者:何雪梅, 期刊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年 第01期 - 英漢問候習語之比較研究 作者:熊琴,黃雲婷, 期刊 南昌高專學報2007年 第06期 -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 作者:宋曉艷, 期刊-核心期刊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07年 第12期 - 中西方習俗與語言教學探索 作者:徐文彧, 期刊 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年 第01期 - 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學 作者:左婷, 期刊 考試周刊2008年 第21期 - 中英文動物詞語的不同文化內涵及差異 作者:孔永紅, 期刊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 第06期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