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群文閱讀是什麼意思
群文閱讀是群文閱讀教學的簡稱,是最近兩年在我國悄然興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
簡單地講,群文閱讀,就是把一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指導學生閱讀,並在閱讀中發展出自己的觀點,進而提升閱讀力和思考力。群文閱讀就是師生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後師生圍繞議題進行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
(1)群文閱讀英語擴展閱讀:
群文閱讀背景研究與開發
閱讀素養作為學生必備的核心素養,已引起全社會特別是教育界的高度關注。21世紀以來,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和國際閱讀素養進步項目(PIRLS)多次開展全球范圍的閱讀素養評估。
近年來,多文本閱讀在評價中的比例逐漸增加。對群體閱讀的研究著眼於國際閱讀素養評估的長遠思考和閱讀教育的發展趨勢——多文本閱讀在閱讀生活和閱讀教育中的價值將越來越突出。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也出現了單元整合、教材整合等形式,但缺乏系統性。集團閱讀致力於在語文課程實施中系統推進多文本閱讀的教學實踐,在更廣闊的視野中體現多文本閱讀的價值,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提高閱讀質量。
與其他多文本閱讀不同,群文閱讀並不一定為了擴大閱讀量而擴大閱讀量,而是更注重文本的質量以及多文本閱讀帶來的思維質量和學習能力的變化
2. 群文閱讀里比較短文的異同從哪些方面入手
嗯,情人閱讀率比較短文的一統,他有哪些方面入手的話,我覺得比較短文的系統的話。應該從一些設置進行右手吧吧
3. 「群文閱讀」到底怎麼教
關於「群文閱讀教學」,可以作如是理解——根據議題(焦點)甄選一組具有一定結構性(關聯性、序列性、多元性、比較性、遞進性、立體性等)特點的文本,師生圍繞議題(焦點)展開閱讀感知、閱讀理解、閱讀比較、整合歸納、閱讀評鑒、閱讀表達等活動。
以達成一定共識的多文本閱讀教學過程(或形態)。相較於單個文本的閱讀教學,群文閱讀教學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閱讀教學走向了多文本——內容由閱讀的點延展為閱讀的線、面和立體空間,在一個個「閱讀場」中,從讀懂一篇到讀通一類。
正因為如此,相較於單文閱讀教學,群文閱讀教學凸顯出新的特點,群文課堂教學評價亦不能再簡單套用單文課堂教學的評價要素而更應有側重和針對性。
(3)群文閱讀英語擴展閱讀:
群文閱讀的價值意義:
群文閱讀的價值主要體現於三個方面。
一是互聯網大數據背景下的時代價值。
群文閱讀實現了網路閱讀與書籍閱讀的有機整合,顯現了網路閱讀與書籍閱讀優勢兼收並蓄、龐雜信息快速高度整合、有深度的精細化綜合化閱讀的時代價值。
二是獨特的育人價值。
群文閱讀建立了立體緊致的課堂結構,讓學生發展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批判思維等高階思維能力,在多文本人文滋養中,獲取正確的道德認知與方法論,凝煉終生受益的核心素養。
三是特有的閱讀教育價值。
群文閱讀通過制定相應的閱讀規程,讓學生逐步養成群文閱讀習慣,自覺運用群文閱讀思維,學會有效的閱讀方法,學會如何在多文本閱讀中辨識提取,比較整合,批判創新,提升常態閱讀能力,在閱讀中學會閱讀。
4. 如何在群文閱讀中實現"閱讀"與"表達"的融合
瀘州市龍馬潭區小街子小學趙利平
群文閱讀要指向表達已越來越成為人們共識。2011版新課程標准提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告訴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學習表達。隨著群文閱讀更深層次的推廣,也有很多呼喚指向表達的聲音。台灣趙鏡中先生提出在考量群文議題時應該有「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和「讀寫結合的操作」。浙江李海華、張祖慶老師也提出:群文閱讀不妨「指向表達」。
群文閱讀指向表達,換言之,即實現群文的讀寫結合,或稱群文讀寫。群文讀寫,具有結構性的文本是土壤,給學生廣闊的視野;群文讀寫,具體的語言文字是根須,可讓學生反復咀嚼和品味……
在具體群文讀寫操作實踐中,我們可以嘗試以下步驟:
一、審視文本,直擊語言內核
群文讀寫,首先要關注「讀」。一組選文,大都四、五篇文本,對學生而言,40分鍾時間,全面剖析深度挖掘是不現實的。因此,老師要懂得取捨,善於取捨,從文本中篩選出學習表達最具關鍵作用的相關信息。這里的「關鍵信息」至少應該具備兩個特徵:一是具體而強烈地體現了本篇文章表達特點或表達方式,二是對整組文本的議題構建有顯著的支撐作用。關鍵信息的提取,教師需要有明確的預設,在實施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張淑珍老師執教《反復結構的童話故事》,以一篇帶多篇的方式進行,教學《七顆鑽石》時,設計了「快速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水罐發生神奇變化的句子,用曲線畫出水罐變化原因的句子。」的核心問題。水罐的幾次變化以及變化產生的原因,這就是老師要預設提取的關鍵信息,它可以體現對《七顆鑽石》本篇選文反復結構的表達的揭示與認識,更為一組文本「反復結構」的集體構建奠定基礎。單志明老師在執教《指向議論文體的表達》,教學《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設計了「請大家速讀《真理旌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畫找文中議論的句子。這些散布在文章中的語句,都在表達一個觀點: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就形成了一篇議論文的主旨,是議論文結構中的「論點」。可見,能夠對選文進行深刻的審視,發掘出能提取關鍵信息的語言內核,應該是實施群文讀寫的重要前提。
二、品味語言內容,感悟表達作用
群文閱讀中學生的思維活動,都是以具體的語言為憑借的。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程度,影響著學生對文本的真實認識。要從群文中學習表達,則要讓學生基本懂得表達的作用。張淑珍老師《反復結構的童話故事》,通過水罐的四次變化(即由水罐到銀罐到金罐到鑽石),老師作出引導:「從水罐的四次變化中,你發現了什麼?體會到什麼?」這樣的引導,讓學生意識到故事的層層推進,也襯托著小女孩品質的一次次閃亮與上升。在《借物喻人》一組群文閱讀中,如果能夠在《桃花心木》中讓學生深度挖掘「桃花心木」自然生長狀況,在《高粱情》中挖掘高粱自然生長狀況,仔細品味,再和比喻的人物橋接,就能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如此努力地描寫事物,其作用更是為了描寫人物精神的美好。由此看來,品味文本中精緻的語言,感悟其表達作用,其實只是群文閱讀中一個一個的「點」。也正是這樣的「點」,讓學生對表達的作用慢慢累積,實實在在地影響著學生的認知,為後來的集體構建達成共識架設了橋梁。
三、比較語言結構,構建表達特點
群文閱讀需要統整。何謂統整?就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看起來不相同但卻相關的概念,事物或現象組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學習多篇文本,通過閱讀理解和試探揣摸習得表達形式、懂得基本作用的基礎上,將探究的語言視為一個整體,並對這個整體進行剖析和比較。在對語言結構上,可能發現表達方式的相同處,即「求同」。如《反復結構的童話故事》中,多篇文本都連續出現反復的語言現象,《古詩中的想像力》中,多篇文本都具有「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來實現聯想與想像,《借物喻人》則是前面渲染「物」的品質,最後揭示出人物精神。隨著呈現的疊加,學生的意識漸漸變得深厚。統整時,光有「求同」並不夠,一定得追問表達方式的「不同」,即「求異」。因為「異」,所以故事才精彩,豐富,才具獨特的個性與審判的不同特質。《反復結構的童話故事》中,具有「並列式」與「遞進式」反復;《指向議論文的表達》中,聚焦「觀點」論證的過程時,則有「道理論證」與「事實論證」之別……通過對語言結構縱向與橫向的比較,教師有意識的引領,學生自己撥雲見日的發現,以及小組與全班的討論交流,學生對文本表達特點的把握應該是比較到位的。
四、運用語言習得,實現表達
群文讀寫,其落腳點是「寫」。只是這樣的寫,是建立在閱讀基礎上、以學習一定表達方式的實踐性寫作,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反復結構的童話故事》如此設計:「我們今天一起讀了幾個反復結構的故事,了解了這一類故事的特點,大家想不想當一回小作家,創編一個童話呢?」《指向議論文的表達》:「我們讀了這一組群文,你們也可以把這些具體事實積累起來化為自己用。同桌交流一下吧,你打算運用哪些事例來證明「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個觀點呢?其中「故事的特點」作為創編的明確要求,「運用事例來證明」觀點,具有較強針對性,即為了真正實現本課的學習目標。可見,運用語言習得實現表達,其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完成一篇習作,而是通過實踐讓學生熟練地掌握一種表達方式,實現技能的遷移和體驗。當然,群文讀寫的課堂,時間相對緊張,對習作的要求無需盡善盡美,只要能體現本組群文旨在滲透的表達策略即可。因為,只有表達方式的長期運用,才可能真正內化,做到得心應手,游刃有餘。
基於上述教學流程,我們不難發現,要實現群文讀寫,語言文字是極關鍵的載體。以群文的課堂,從語言文字中揣摸和獲取表達方式,從語言文字中思考和積淀表達方式,從語言文字中運用和鞏固表達方式,這是學生真實的生長過程。【參考文獻】
1.《反復結構的童話故事》張淑珍選自《2015群文閱讀新常態》
2.《借物喻人》文章一組《學語文之友》2013年11期
3.《習作哪得清如許,群文讀寫活水來》李海華張祖慶選自〈小學語文教學〉2015年7、8期
4.《指向議論文的表達》單志明徐賢烤《小學語文教學》2015年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