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語閱讀 > 批判性思維英語閱讀教學

批判性思維英語閱讀教學

發布時間:2021-03-05 04:35:20

㈠ 如何通過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一、引言
近年來,繪本閱讀教學在小學悄然興起,讓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在閱讀繪本時更多的是關注意義,而不是生詞、語法,語言的學習融於閱讀之中,成為自然發生的事情。然而,不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缺失了一個重要的環節,即思維的培養。由於教師擔心學生英語水平有限,所以事先設計好的問題和教學活動都是圍繞閱讀內容的理解展開,基本沒有讓學生就所讀內容展開討論的活動,更沒有給學生提問的機會。這是由於教師沒有關注學生的差異,沒有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和對所讀內容的不同理解。小學生雖然英語水平有限,但不代表其思維能力弱,而且英語教學的目標不僅是學習語言,還應能讓學生發展他們的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指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看法去分析問題,對看到、聽到、讀到的事情進行闡釋、分析、評價、推理、解釋等(Facione,1990),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理想的批判性思維者是好奇的,能不斷地質疑,思想開放、靈活;能合理、公正地作出評估,審慎地作出判斷,樂於重新思考,對問題有清晰的認識;能有條理地處理復雜問題,用心尋找相關信息,合理選擇評價標准,專注於探究,堅持尋求學科和探究環境所允許的精確結果(彼得·費希萬等,2009)。他們能夠主動、積極地思考,能夠比較全面地思考問題或看待某件事情,對自己的判斷或結論能夠提供充足的理由(Roche,2015)。

二、小學生批判性思維啟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多人都認為批判性思維在小學階段是無法培養的,然而著名教育家杜威(1990)指出,學校必須為孩子做的事就是關注他們的思想,發展他們的思考能力。在杜威看來,思維決定著人們的體驗和感悟,所以在兒童非常小的年齡時培養他們思維的習慣與品質非常重要。在美國,教育界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興起了培養批判意識的教學嘗試與改革;到了60年代,美國教育界更興起了一場全國范圍的批判性思維的運動,提倡在大、中、小學的課程大綱中開設有關批判性思維的課程,以強化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及精神(方展畫、吳岩,2005)。杜威的學生馬修·李普曼認同這一觀點,他同樣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學會思維,在其所有能力中批判性思維能力是關鍵(方展畫、吳岩,2005)。李普曼在自己的工作中發現,即便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學生在批判性思維能力上仍是沒有很大的進展,這是因為在他們過去的教育中沒有能夠完成批判性思維教育,沒有能夠形成理性思維能力。兒童天生就有思考的能力,老師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和激發孩子思考以及進行批判,不斷地深化理解,而非老師主導課堂,以老師所說為對(羅興剛、劉鶴丹,2012)。兒童教育中,教師和學生要形成對話關系,對話是辯證思維和批判思維得以顯現的外在形式,在對話中沒有確定的答案,通過交流兒童可以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獲得思維的發展。小學英語教學本身就強調交流與對話,語言是用來傳遞思想的,因此如何給學生創造表達觀點、修正觀點、獲得思維發展的機會就成為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任務。
三、小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途徑及策略
低層次思維多體現在跟讀、背誦、復述類活動中,而高層次思維是體現在比較、反思、分析、推理類活動中。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有意識地加強高層次思維的培養,學生就能逐漸形成較強的思維能力。在語言教學中,批判性閱讀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良好途徑。所謂批判性閱讀是指對文本的高層次理解,它包括解釋意義和評價兩個層面。批判性閱讀就是分辨重要和非重要信息,把事實與觀點區分開,並且確定作者的目的和語氣。同時,讀者需要通過推理推導出言外之意,填補信息上的空白,得出符合邏輯的結論(Pirozzi,2003)。批判性閱讀也指讀者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對讀物的真實性、有效性及其價值進行判斷並作出評價的一種閱讀活動,一般包含理解文本、評價文本和作出反應三個步驟(何強生、劉曉莉,2003)。批判性閱讀不是讀者對文本進行粗略瀏覽,被動地接受和記憶其中內容的閱讀方式,而是對作者的觀點、傾向、假設進行分析、整合和評析(范莉,2008)。
可見,批判性閱讀對讀者的要求是能夠在理解所讀內容的基礎上對其展開分析與評價,大致可以從三個層次來實現。第一層次是對文本本身的處理,即理解大意,讀者的主要目標是努力抓住文本的主旨大意,基於文本信息建立立體的網狀關系圖。第二層次要求讀者能夠跳出文本,與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建立聯系,推斷言外之意。第三層次是回歸文本,就文本結構、寫作方式、作者意圖、作者觀點等展開分析,並提出質疑或作出合理評價。讀者在這些活動中與文本進行了充分對話,不僅能提升語言能力,更能獲得思維能力訓練。

四、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建議
1. 理解文本大意(即「意」)
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形象思維發達的特點,利用合適的文本發展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可視化的能力。這不僅有利於學生梳理自己對文本的整體理解,也可以讓教師迅速看清楚學生的思維及推理過程。如果教師發現學生的理解出現問題,就可以立即給予幫助。以下以北師大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上冊的一篇閱讀文本為例說明如何指導學生理解文本大意。文本內容如下:
Big cats catch and eat other animals. Tigers, lions and leopards are big cats. They all like to catch animals at night. Leopards are good tree climbers, but tigers are not. In a lion family, mother lions catch animals, but father lions sleep a lot.
從內容上看,這是一篇科普類短文,文本短且沒有太多生詞,學生似乎不會出現理解問題。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的常淼淼老師在她的課上採用了思維導圖的授課方式。在讀前預測活動後,常老師讓學生先自己讀這篇文章,之後分組將他們對文本的理解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出來,並給全班展示與解說。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常老師發現有些學生對於「Leopards are good tree climbers, but tigers are not.」這句話的理解有偏差,學生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老虎不會爬樹,而事實上老虎也會爬樹,只是沒有豹那麼靈活、敏捷。如果沒有思維導圖呈現出學生理解上的偏差,教師可能就無法發現這一問題。思維導圖可以實現批判性思維中的「闡釋」任務。學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對信息進行歸類、整合,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本意義。
2. 推斷言外之意(即「繹」)

批判性思維中的推理能力可以由教師通過問題的引導來培養。比如,針對下面這篇短文:
Yesterday I saw the palgish flester gollining begrunt the bruck. He seemed very chanderbil, so I did not jorter him, just deapled to him quistly. Perhaps later he will besand cander, and I will be able to raengel to him.
教師的典型問題為:
(1) What was the flester doing? And where?
(2) Why did the writer decide not to jorter him?
(3) What did she hope would happen later?
由於文本本身採用了不少英語中並不存在的「假詞」,讀者很可能根本就沒有讀懂,但讀者會發現自己能夠很好地回答這三個問題。例如:
(1) The flester was gollining begrunt the bruck.
(2) Because the flester seemed very chanderbil.
(3) She hoped later he would besand cander and she would be able to raengel to him.
顯然,教師通過這樣的問題根本無法檢測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無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下面是這篇短文的原文:
Yesterday I saw the new patient hurrying along the corridor. He seemed very upset, so I did not follow him, just called to him gently. Perhaps later he will feel better,and I will be able to talk to him.
我們再來看三個問題:
(1) What do you think she said when she called to him?
(2) What might the job of the writer be?
(3) Why do you think she wants to talk to the patient?
這一次讀者雖讀懂了文本的意思,但會發現這三個問題並不好回答,需要利用文本已有信息進行有效推理。比如,第一個問題和第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開放性的,讀者需要理解文中的病人情緒不好,那麼打招呼該如何說?說什麼?什麼事情需要等到病人感覺好點時才能談?第二個問題則需要讀者根據病人以及作者想跟病人談話的內容得出作者可能是醫生也可能是護士。這三個問題的設置使本來非常簡單的文本也有了閱讀的深度和味道。

3. 提出問題(即「疑」)

提出問題是批判性思維的重要內容。讀者在讀的過程中不能被動接受信息,而是要主動、積極地思考,能夠對所讀內容進行充分的分析之後形成自己的態度和觀點(Roche,2015)。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學生不斷剖析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學生可以通過問題挑戰作者,或向教師和同學提出理解文本的新的角度。以下六大類問題(Paul,1993)可以有效幫助教師向學生層層追問,學生也可以藉由這些問題反思並逐漸理清自己的觀點。

(1)澄清或說明自己觀點的問題
•What do you mean?
•What is your main point?
•Why do you say that?
(2)探討關於假設的問題
•What are you assuming? Why do you think so?
•How do you justify your assumption?
•Is that always the case? Why do you think the assumption holds here?
(3)挖掘原因和證據的問題
•How do you know?

•Why do you think that is true?
•Are these reasons enough?
•Is there a reason to doubt that evidence?
(4)探討觀點和角度的問題

•How would other groups/types of people respond? Why? What would influence them?

•What would someone who disagrees say?
(5)探討啟示和結果的問題
•If that happened, what else would happen as a result? Why?
•What effect would that have?

•What is an alternative?
(6)關於老師提問的問題
•Is this question clear? Do we understand it?
•Is this question easy or hard to answer? Why?
•Does this question ask us to evaluate something? What?
教師利用這些問題挑戰學生的過程也是推動學生不斷進行自我否定,從而使自己的思維越來越縝密的過程。此外,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給學生機會去質疑所讀內容。比如,「你認為這個故事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這樣的問題能夠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學生就可能提出這樣的觀點:《灰姑娘》的故事不合理的地方可能是到12點其它東西都變回去了,為何水晶鞋沒有變回去呢?《龜兔賽跑》的故事不合理的地方可能就是兔子並不是每次比賽都會睡覺,那麼烏龜就不是每次都有贏的機會,因此「只要堅持不懈一定能打敗對手」的說法就不是真理。只要教師給予學生機會,學生就可以對故事的合理性或內容的權威性提出質疑。
4. 展開討論(即「議」)
除了理解所讀內容的大意並對細節進行推敲、理解言外之意以外,深度挖掘文本內涵、分析寫作意圖或手法、評價觀點或所讀內容等更是批判性思維的重要訓練內容。教師需要通過組織討論來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批判性思維。
北師大實驗小學的許禕瑋老師在一節題為Ant's Bug Adventure(Burchett & Vogler,2012)的課例中,有效地將討論融入整個故事教學中。許老師採用講故事的手法,每講到有懸念的地方都會停下來,組織學生討論,然後再將學生的想法與故事相比較,以此評價故事的情節。例如,當講到Ant由於爸爸和別人聊天自己感到很無聊時,請學生討論這種情況下可以做什麼。學生給出了諸如讀書、聽音樂、踢球等建議之後,許老師才將故事中Ant選擇去樹洞里探險的情節講給學生聽;然後再組織學生討論,這樣貿然進入樹洞是否合適,可能會遇到哪些危險等。學生思維活躍,分析出當Ant變小之後,在樹洞中可能會遇到比自己大的蟲子,也可能被裡面的氣體熏死等有意思的情節。而後,當講到Ant被一隻大蟲追趕時,許老師再次停下,組織學生討論Ant可能做的事情或採取的措施。當全部故事講完之後,許老師還讓學生討論對Ant這次探險之旅的看法。教師通過一次次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思考Ant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也引導學生對Ant的冒險精神給予了全面的評價。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思維得到極大挑戰,並能夠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五、結語
英語閱讀教學是培養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渠道,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思維活動,使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得以發展,最終使其能反思性、創造性地進行自主閱讀。縱觀國內外研究,批判性思維與各學科教學進行整合的研究雖然起步較早,但對小學階段的啟蒙研究相對較少。本文提出意、繹、疑、議的方法,旨在培養學生質疑、推理、分析、思考、探索、討論和分享的意識與能力,從而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促進小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啟蒙與發展。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靈活應用,抓住批判性思維的特點與本質,以問題和活動設計為抓手,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為目標,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潛質和特點,給他們創造參與的機會,展示他們的思維活動。

㈡ 如何通過英語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一、創設輕松自由的英語學習環境,消除學生在學習中的心理負擔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若想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首先要消除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焦慮心理。學生在上課的時候,總是擔心自己的想法與教師想要的標准答案不同,產生一些緊張、畏懼、焦慮與退縮的心理,這種現象的出現與教師有著較大的關系。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以積極的態度鼓勵學生自由發言,給學生的自主思考留下時間與空間,對學生的想法採取包容的態度,學生就會減少這種心理負擔。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的學習創設輕松的、自由的、民主的、和諧的學習環境。在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教學的重點往往放在引導學生的觀點與作者的觀點達到一致的地步,忽視學生內心對這些觀點的看法與態度,忽視學生內心的疑問,教學環節基本上不存在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這一內容。除了在教學環節缺乏批判性閱讀之外,教師甚至會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採取壓制的態度,嚴重阻礙學生的思維發展,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得不到提高。在這種長期壓抑的閱讀學習之下,學生會失去學習的主動性,閱讀教學中就會被動地接受作者的觀點,懶於思考,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與質疑。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若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就要創設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消除學生學習的心理負擔。
二、引導學生形成學會質疑的良好習慣
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讀者與作者互動的過程。首先,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作者的觀點、態度與想法直接影響著讀者,讀者要試圖接受它。其次,讀者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對作品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讀者既可以贊成作者的觀點,又可以反對作者的觀點,這個過程就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過程。但是,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大多是重視作者對讀者的影響,而忽視讀者對作者的反饋。即使讀者有自己的想法與質疑也是被限制在一定的模式之內,缺乏創新思維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學會質疑。換句話說,每個學生都有質疑的潛能,教師需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這種潛能,並不斷使其發展下去。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1)教師要學會通過激疑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通過激疑,引導學生快速地發現一些疑點,進而思考與探究,多角度、深度地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應不斷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積極提出問題,形成學會質疑的良好習慣。(2)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質疑的方法給予指導,這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環節。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閱讀內容,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和分析問題,保證質疑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三、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批判性閱讀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時候,需要認識到批判性閱讀的真正內涵,批判性閱讀是對作者觀點的一種質疑,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知識,而不是單純的批評。批判性閱讀的重難點在於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觀點進行分析,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判斷與機制選擇。因此,在教學中,並不只是一味地批評與質疑。首先,要對作者的觀點進行判斷,積極地保留,消極地批判。同時,閱讀教學中的批判要科學、合理。另外,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的時候,要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的觀點不一定是正確的,需要對自己的觀點進行反思,從而促使批判性閱讀更加的科學合理,
促進英語閱讀教學的創新發展。
總而言之,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勢在
必行。一線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用批判性的思維看待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觀點,不斷挖掘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閱讀教學要打破原有的局面,以深化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完善其思維結構為目標。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能僅停留在探究表層意義上,而應著重培養學生理解語言的深層次意義,抓住中心思想和議題,判斷證據的准確性和可靠性,判斷推理的質量和邏輯一致性,發現已經明說或未加明說的偏見、立場、意圖、假設以及觀點,從多角度考察合理性以及檢驗在更大背景中的適用性等復雜的、高層次的思維能力。

㈢ 如何在讀英文時培養批判性思維

  1. 教學內容分析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作為一種思維方式,旨在作出准確的判斷,是以有依據的判斷為目標,並採用適當的評價標准,確定事物真正的價值或優點的思考(The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ty, 2015)。批判性思維讓人積極地、創造性地思考,而不是簡單地服從權威或習俗。《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教育部,2003)指出,高中英語教學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議論文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優質材料,但高中英語教材卻比較缺乏適合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議論文語篇。以人教版英語教材必修模塊一至五為例,25篇主課文中包括15篇記敘文和7篇說明文,其餘3篇為對話,缺少議論文體裁。因此,備課團隊選取了1995年全國高考北京卷閱讀理解C篇作為此次培訓會的教學材料(見附錄)。
    該材料的文體為議論文。中心話題為是否應該支持動物園圈養動物。文章結構清晰,論點、論據以及結論明確。文章以反問句開頭,表明作者的觀點——把動物關在籠子里是對動物的不公平和不尊敬。第二、三段分別以動物園聲稱關心和拯救瀕危動物的陳述開始,然後作者通過事實、例證、研究發現以及數據駁斥動物園的說法,最後得出結論——人們不應再支持動物園,而應該支持保護動物棲息地的組織。作者在論證自己的觀點時,使用了很好的論證技巧,如使用研究發現來增加文章的說服力和可信度。但是作者的有些論據不夠客觀,語言表述過於絕對,某些言辭明顯有誇大其詞之嫌。該語篇適合培養學生辯證地、批判性地看待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該材料經過整合改編後全文總長231詞,一些生詞,如zoochosis,可以從上下文推測其意思,詞彙難度不大;存在一些可能影響學生理解的長難句,如文章開頭的反問句等。考慮到本篇閱讀材料結構清晰這一特點,在學習方式上備課團隊決定採用學生自主閱讀、記錄關鍵信息、自主構建文章形式圖式和小組合作分享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研讀、探究、體驗,與文本對話,豐富自我,在閱讀活動中積極思考,自主分析和鑒賞課文。在閱讀滿足學生個體需求的基礎上使課堂呈現思維的多元性,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2.學生分析
    文本話題為動物園和動物保護,學生對此話題熟悉,基本都有去動物園的經歷和相關經驗。同時,高中學生已基本形成對一些事物的判斷與看法,因此從背景知識、生活經驗以及思維能力上能夠與作者的思維進行碰撞,甚至產生沖突,這就形成了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最佳教育契機。由於本次觀摩活動是借班上課,可供選擇的授課對象為高一、高二兩個年級的學生,最後備課團隊選擇了高二年級的學生。原因有三:首先,材料來源於高考題,適合對象是高三學生,經過整合處理後從詞彙和理解能力要求看更適合高二學生。其次,高二學生的閱讀量和視野均較為開闊,他們通常會通過電視、紀錄片、閱讀材料和報刊了解一些有關野生動物和圈養動物的情況。第三,高二學生看問題的角度更廣且有一定的思維深度,他們有更好的獨立思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對文章的內容作出具有個人意義的判斷。
    3.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的分析,備課團隊將本節課定位為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為主的閱讀課,並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通過快速閱讀識別並理解作者反對動物園圈養動物的態度和觀點;通過細讀獲取並理解作者的論點、論據及結論,並用關鍵詞進行記錄,同時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邏輯關系,並進行闡釋。
    (2)能通過批判性閱讀來評價作者的論據、觀點以及結論,調整和豐富個人觀點,並進行分享與表達。
    4.教學設計思路
    (1)備課思維過程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化比較嚴重的情況下,作為一節代表北京參加全國高中英語教學觀摩培訓會的課例,應該在模式上有所突破,為英語閱讀教學提供新思路。
    ① 發展學生的深層次思維
    在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閱讀僅僅停留在信息提取層面,對發展學生的深層次思維關注不夠。
    備課團隊決定在本節閱讀課上重點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讓學生做積極的閱讀者。教師引導學生對任何可能形成結論的陳述提出合理的質疑,尋找有力的證據,進而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學生一直處於批判性思考之中:從識別文章的主要觀點,到獲取支持觀點的證據,再到最終找到作者的結論,教師一直鼓勵學生思考,與文本互動。在理解這些信息的基礎上,學生就會將文章內容與自己的經驗進行比較,不斷對自己提問:文章內容與我的想法是一致的還是矛盾的?作者到底想要闡述什麼觀點?作者給出了哪些理由?我是否被這些理由說服了?我的依據又是什麼?我自己又得出什麼結論?我自己的觀點是否令人信服?
    在這一系列的質疑、碰撞、調整的互動中,學生進行了大量的、積極的思維活動,批判性思維的訓練貫穿了整節閱讀課,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意識得到強化和提升。
    ② 關注具有個人意義的閱讀體驗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教育部,2003)要求英語教學進一步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發展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高中英語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於學生優化英語學習方式,使他們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具有個性的學習方法和風格。但是,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過於簡單化和表面化,更關注結果,忽視閱讀體驗過程,而且對個性化閱讀關注不夠。
    備課團隊決定在本節課上採用個性化閱讀的學習方式,把閱讀的自主權還給學生。閱讀活動以學生自主研讀為主,把閱讀活動變為學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活動,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積極思考,自主把握、分析和鑒賞課文,使閱讀活動建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
    本篇閱讀文章的中心話題為是否應該支持動物園圈養動物。本節課的教學主線就是理解作者對於這個話題的觀點、論據和結論。在信息輸入環節,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充分的空間,讓學生安靜閱讀,以記筆記的形式獲取作者對於這個話題的觀點、論證過程以及結論。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對於課文有了整體感知和整體把握,體會了作者完整的思維過程,也在與文本的對話交流中豐富了自己對動物園圈養動物問題的認識和理解,為最後個人觀點的形成和表達作鋪墊。整節課是一個豐富和表達個人真實思想的過程。
    (2)課堂教學活動
    在理清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主線後,本節課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活動:
    ①激活圖式,形成閱讀期待。學生通過觀看動物在自然環境和在動物園里的兩種不同狀態,激活有關動物園及動物的背景知識和經驗,並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學生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形成想要通過閱讀去了解作者觀點的期待。
    ②建立語篇圖式,深化理解。學生自主閱讀,識別並歸納作者的觀點、論據以及結論,以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同時通過記錄關鍵詞和繪制不同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示語篇的邏輯關系,將語篇信息轉換為可視的圖像信息,從而整體感知語篇的內在語義關系,推動深層理解,同時建立起議論文的形式圖式。
    ③豐富圖式,構建個人理解。學生通過小組分享,修正對文本的理解,然後再次進行批判性閱讀,結合個人背景知識和生活體驗表達對作者觀點的看法以及對作者論據的客觀評價,形成個人獨立的思想和見解。
    (3)教學內容的調整
    對於剛進入高二年級的學生來講,本篇閱讀材料無論從詞彙量上還是從句式結構的復雜程度上都有點偏難。因此,備課團隊對閱讀材料作了以下調整:
    ① 文本生詞的處理
    由於是高考閱讀文章,文中一些詞彙對於高二學生來說是生詞,而且上下文並不能提供足夠的線索幫助學生猜出詞義。因此教師在閱讀材料中對bar、claim、captive breeding等生詞標注了中文釋義。
    ② 復雜句式的處理
    教師在前期教學中發現,在識別和歸納作者的論據時,很少有學生會提及圈養動物的效果。課後與學生交流發現,文章第三段中的句子「Captive breeding of endangered species has not resulted in their being sent back to the wild.」造成理解障礙,因此學生對這一點避而不談。由於本節課主要是思維訓練課,教師不願意打斷學生思維活動的連貫性,故不涉及過多的長難句講解。於是備課團隊經過與外教討論,將該句調整為:Captive breeding has not led to endangered species going back to the wild.
    ③ 文章篇幅的處理
    由於本次課例的時間為35分鍾,在一節以培養思維能力為目標的英語閱讀課上,若要保證教學目標達成的效果,就必須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和思考時間。同時,自主閱讀並記錄關鍵信息的學習方式更增加了對時間的要求。因此,備課團隊經過認真討論一致認為應該從原文第三、四段中刪去一段。最終我們選擇刪去第三段,保留第四段,原因是第四段有關圈養繁殖的內容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三、教學過程
    Step 1: Lead-in
    1.教師給學生播放兩段視頻。第一段是野生非洲獵豹自由奔跑的視頻,學生可以充分感受獵豹的速度。第二段是關在動物園里的美洲豹來回踱步的視頻,學生感受到的是美洲豹的焦躁不安。學生觀看第一段視頻後,教師提問:How do you feel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學生答:Excited. I feel its speed and power. 教師繼續追問:Where does it live? 學生答:In its natural habitat. 接下來,學生觀看第二段視頻。教師提問:How do you feel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學生答:I feel the leopard is bored and anxious. 教師繼續追問:Where does it live? 學生答:In cages.
    2.學生簡單表達個人對動物園圈養動物的看法。教師提問:What do you think of keeping animals in cages?並讓學生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後,教師鼓勵學生表達個人觀點。同時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學生的觀點。學生在與同伴的思維碰撞中激活經驗,激發閱讀興趣。
    [設計意圖]
    關於野生動物與圈養動物的兩段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野生動物與圈養動物的區別,更讓學生在為野生動物的智慧和自然美激動的同時,為圈養動物失去自由而痛惜,之後教師的「寥寥數語引領學生入境,激發了學生思想的火花」 (註:摘錄自比賽現場外專委的微信互動平台中老師們對本節課的評價,以下簡稱「微信平台」)。
    批判性思維是一個從多渠道獲取信息,綜合各方觀點,經過分析判斷,形成自己觀點的過程。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與全班分享自己的觀點,教師將學生的觀點分類記錄在黑板上,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不同的觀點和看法,為輸出環節的深入思考做好准備。
    Step 2: Reading for the writer's opinion
    1. 學生快速閱讀全文並回答問題: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keeping animals in cages? 該問題的答案「Keeping animals in cages is not fair or respectful.」出自文章的第一段。之後教師追問:What makes you think so? 有的學生找出文中的信息:Mostly for entertainment purposes.教師又問:That's a good try. Can you find a better explanation? 學生沒有迅速定位關鍵信息,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大聲朗讀第一段,之後繼續提問:Have you got a better answer? 學生答:How could we possibly think ...?教師對這一回答給予肯定,並指出這個句式被用來表達強烈的質疑。接下來教師追問:Do you have a different opinion? Who else might have a different opinion? 學生答:Zoos or zoo keepers.
    2. 學生再次快速閱讀文章,並檢測自己的推斷。學生的推斷是正確的:動物園方與作者持不同觀點。
    [設計意圖]
    批判性思維的基本技能之一就是識別作者的觀點(Cottrell,2011),此環節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找到作者的觀點。文章第一段只有一句話,是一個含有「How could we possibly think ...?」的特殊疑問句。本句話是文章中的一個長難句,首先這個句式學生比較陌生,另外該句還包括一個賓語從句和一個插入語。但這句話是作者觀點的出處,如果學生對這個句子不理解,那麼就會影響後面的閱讀,也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教師在此帶著學生一起理解這個句子,並引領學生通過朗讀體驗這個特殊疑問句式表達的強烈質疑。
    教師通過追問第一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文章的內容與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學生不需要馬上回答這個問題,提問的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閱讀文章不只是理解作者的觀點,還可以與作者互動,甚至可以質疑作者的觀點和看法。
    Step 3: Reading and taking down key information
    1.學生細讀文章,並以筆記的形式記錄以下信息:作者的觀點、動物園的說法、作者駁斥動物園說法的論據以及作者的結論。
    教師提醒學生記筆記時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將以上信息以思維導圖、表格或流程圖(見下圖)等形式組織起來。

https://..com/question/500703689023227964.html

㈣ 批判性思維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批判性思維很好,但國內很少在英語教育中運用,期待改革

㈤ 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

英語是一門用來與外國人交流的語言工具,學好這門通用的國際外語有助於在未來的社會中與他人很好的交流。對於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初中英語教學一般會從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來實現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其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一、初中英語教學概述
1.初中英語閱讀合理引用批判性思維
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對所有的事物都會持有一種反抗性心理,這無疑增加了英語教學的難度,而且初中生的自製力較差,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受到視野知識結構的限制,在日常的英語學習過程中,無法很好的接受教師講授的內容。急需引入批判性思維教學來幫助學生學習英語,就批判閱讀而言,就是指為了實現某一目標所決定的進行的一系列合理的,反省的思維。在《認知心理學家談教育》中對批判性思維的界定是「對於某種事物,想像和主張發現問題所在,同時根據自身的思考邏輯作出主張的思考」。不管是以哪種角度對批判性思維作以界定,可以知道的是批判性思維對於初中生學習英語閱讀是非常有幫助的。同樣批判性閱讀主要是來培養學生的自我性格,將其身上的優點與特張不斷發揚,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利用英語閱讀短文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精讀英語短文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初中英語閱讀現狀分析
初中英語閱讀由於管理制度以及學生自身的人為原因造成了英語閱讀能力的普遍偏低,而且初中英語教師缺少對英語教學的深入研究,閱讀模式缺乏多樣性。另外,教師的自覺性缺失,教師對英語閱讀教學投入較少,教學方式較為陳舊,依然沿用傳統的口述式教學,教學理念不夠新穎,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多樣性,無法適應教材。有些教師為了減少工作量,縮減了大量的教學實踐,在閱讀課堂上沒有實時的為學生進行答疑,布置相關的閱讀任務後,就讓學生自由復習,學生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課堂教學效果不是很突出。同時,教師往往會把英語閱讀課轉變成知識點的講解,雖然學生會額外得到一些零碎的知識點,但是當真正的遇到一篇英語閱讀的時候,卻無從下手,不知道該怎樣應用已有的知識去解決閱讀短文中出現的問題。獲得的知識非常零碎,沒有整體的感知。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只重視生詞的講解,忽視了思維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提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缺失。
二、開展初中英語閱讀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具體措施
1.創設批判性思維教學情景
創設合適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去主動鍛煉自身的批判性思維,不斷提高閱讀能力。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積極指導學生閱讀大量的英語短文,能夠有目標的為學生設計合適的問題,合理應用教材。教材中Prereading就是讓學生通過快速瀏覽之後來預測文章寫的是關於哪一方面的內容,而Scanning就是需要找出文章中的主旨句子,通過深入閱讀理解主旨句來通曉整篇文章,在Skimming環節中教師要為學生設定能夠啟迪學生思維的問題,避免出現一些陳年的問題。對於問題回答的不是很好的學生,也要給予鼓勵,結合當前的學習狀況,為其制定合適的學習任務,保障能夠科學、合理設計課堂流程與教學活動,一步步引導學生深入研究相關的閱讀短文,讓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得到良好的激發。主要的步驟如下:學生提出質疑、教師選擇疑難點、師生共同探討、教師答疑。隨著這樣詳細的步驟來進行閱讀短文,學生在這一環節中不斷思考、由簡到繁,從淺入深,相信學生的閱讀能力將穩步提升。
2.採用多元化的閱讀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才可以較好的引導學生鍛煉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就現在的初中英語教材而言,內容相當豐富,題材形式多元化,有文學藝術的題材,有科技創興的題材,也有日常生活的教學題材。教師在講解閱讀的時候,要利用現有的資源並從網路上收集相關的上課題材,為學生講述關於本課題的精彩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的實際教學效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授課環節中,不能千篇一律的以一種教學方式來講解,要不斷轉換教學方式,採用新穎且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不同的題材要設計不同地閱讀教學,不能夠死扣一些「字、詞、句」,結合文章的內容衍射出更加有趣的教學內容。比如在講解關於季節的英語閱讀短文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讓學生將漢語與英語有機的結合起來,相互融會貫通,思考氣候的變化對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聯系自身的實際生活,帶著問題通讀全文,不斷獲取信息,在腦海中思索,主動去構建知識框架結構,從而激發探索知識的慾望,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
三、總結
初中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離不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創新。在學習過程中引進批判性閱讀教學,針對不同學習習慣的學生以及不同類型題材的教學材料,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創設批判性教學情景,逐步提高中學生的多元思維能力。

㈥ 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中培養批判性思維

1.教學內容分析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作為一種思維方式,旨在作出准確的判斷,是以有依據的判斷為目標,並採用適當的評價標准,確定事物真正的價值或優點的思考(The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ty, 2015)。批判性思維讓人積極地、創造性地思考,而不是簡單地服從權威或習俗。《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教育部,2003)指出,高中英語教學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議論文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優質材料,但高中英語教材卻比較缺乏適合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議論文語篇。以人教版英語教材必修模塊一至五為例,25篇主課文中包括15篇記敘文和7篇說明文,其餘3篇為對話,缺少議論文體裁。因此,備課團隊選取了1995年全國高考北京卷閱讀理解C篇作為此次培訓會的教學材料(見附錄)。
該材料的文體為議論文。中心話題為是否應該支持動物園圈養動物。文章結構清晰,論點、論據以及結論明確。文章以反問句開頭,表明作者的觀點——把動物關在籠子里是對動物的不公平和不尊敬。第二、三段分別以動物園聲稱關心和拯救瀕危動物的陳述開始,然後作者通過事實、例證、研究發現以及數據駁斥動物園的說法,最後得出結論——人們不應再支持動物園,而應該支持保護動物棲息地的組織。作者在論證自己的觀點時,使用了很好的論證技巧,如使用研究發現來增加文章的說服力和可信度。但是作者的有些論據不夠客觀,語言表述過於絕對,某些言辭明顯有誇大其詞之嫌。該語篇適合培養學生辯證地、批判性地看待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該材料經過整合改編後全文總長231詞,一些生詞,如zoochosis,可以從上下文推測其意思,詞彙難度不大;存在一些可能影響學生理解的長難句,如文章開頭的反問句等。考慮到本篇閱讀材料結構清晰這一特點,在學習方式上備課團隊決定採用學生自主閱讀、記錄關鍵信息、自主構建文章形式圖式和小組合作分享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研讀、探究、體驗,與文本對話,豐富自我,在閱讀活動中積極思考,自主分析和鑒賞課文。在閱讀滿足學生個體需求的基礎上使課堂呈現思維的多元性,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2.學生分析
文本話題為動物園和動物保護,學生對此話題熟悉,基本都有去動物園的經歷和相關經驗。同時,高中學生已基本形成對一些事物的判斷與看法,因此從背景知識、生活經驗以及思維能力上能夠與作者的思維進行碰撞,甚至產生沖突,這就形成了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最佳教育契機。由於本次觀摩活動是借班上課,可供選擇的授課對象為高一、高二兩個年級的學生,最後備課團隊選擇了高二年級的學生。原因有三:首先,材料來源於高考題,適合對象是高三學生,經過整合處理後從詞彙和理解能力要求看更適合高二學生。其次,高二學生的閱讀量和視野均較為開闊,他們通常會通過電視、紀錄片、閱讀材料和報刊了解一些有關野生動物和圈養動物的情況。第三,高二學生看問題的角度更廣且有一定的思維深度,他們有更好的獨立思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對文章的內容作出具有個人意義的判斷。
3.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的分析,備課團隊將本節課定位為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為主的閱讀課,並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通過快速閱讀識別並理解作者反對動物園圈養動物的態度和觀點;通過細讀獲取並理解作者的論點、論據及結論,並用關鍵詞進行記錄,同時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邏輯關系,並進行闡釋。
(2)能通過批判性閱讀來評價作者的論據、觀點以及結論,調整和豐富個人觀點,並進行分享與表達。
4.教學設計思路
(1)備課思維過程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化比較嚴重的情況下,作為一節代表北京參加全國高中英語教學觀摩培訓會的課例,應該在模式上有所突破,為英語閱讀教學提供新思路。
① 發展學生的深層次思維
在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閱讀僅僅停留在信息提取層面,對發展學生的深層次思維關注不夠。
備課團隊決定在本節閱讀課上重點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讓學生做積極的閱讀者。教師引導學生對任何可能形成結論的陳述提出合理的質疑,尋找有力的證據,進而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學生一直處於批判性思考之中:從識別文章的主要觀點,到獲取支持觀點的證據,再到最終找到作者的結論,教師一直鼓勵學生思考,與文本互動。在理解這些信息的基礎上,學生就會將文章內容與自己的經驗進行比較,不斷對自己提問:文章內容與我的想法是一致的還是矛盾的?作者到底想要闡述什麼觀點?作者給出了哪些理由?我是否被這些理由說服了?我的依據又是什麼?我自己又得出什麼結論?我自己的觀點是否令人信服?
在這一系列的質疑、碰撞、調整的互動中,學生進行了大量的、積極的思維活動,批判性思維的訓練貫穿了整節閱讀課,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意識得到強化和提升。
② 關注具有個人意義的閱讀體驗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教育部,2003)要求英語教學進一步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發展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高中英語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於學生優化英語學習方式,使他們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具有個性的學習方法和風格。但是,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過於簡單化和表面化,更關注結果,忽視閱讀體驗過程,而且對個性化閱讀關注不夠。
備課團隊決定在本節課上採用個性化閱讀的學習方式,把閱讀的自主權還給學生。閱讀活動以學生自主研讀為主,把閱讀活動變為學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活動,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積極思考,自主把握、分析和鑒賞課文,使閱讀活動建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
本篇閱讀文章的中心話題為是否應該支持動物園圈養動物。本節課的教學主線就是理解作者對於這個話題的觀點、論據和結論。在信息輸入環節,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充分的空間,讓學生安靜閱讀,以記筆記的形式獲取作者對於這個話題的觀點、論證過程以及結論。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對於課文有了整體感知和整體把握,體會了作者完整的思維過程,也在與文本的對話交流中豐富了自己對動物園圈養動物問題的認識和理解,為最後個人觀點的形成和表達作鋪墊。整節課是一個豐富和表達個人真實思想的過程。
(2)課堂教學活動
在理清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主線後,本節課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活動:
①激活圖式,形成閱讀期待。學生通過觀看動物在自然環境和在動物園里的兩種不同狀態,激活有關動物園及動物的背景知識和經驗,並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學生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形成想要通過閱讀去了解作者觀點的期待。
②建立語篇圖式,深化理解。學生自主閱讀,識別並歸納作者的觀點、論據以及結論,以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同時通過記錄關鍵詞和繪制不同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示語篇的邏輯關系,將語篇信息轉換為可視的圖像信息,從而整體感知語篇的內在語義關系,推動深層理解,同時建立起議論文的形式圖式。
③豐富圖式,構建個人理解。學生通過小組分享,修正對文本的理解,然後再次進行批判性閱讀,結合個人背景知識和生活體驗表達對作者觀點的看法以及對作者論據的客觀評價,形成個人獨立的思想和見解。
(3)教學內容的調整
對於剛進入高二年級的學生來講,本篇閱讀材料無論從詞彙量上還是從句式結構的復雜程度上都有點偏難。因此,備課團隊對閱讀材料作了以下調整:
① 文本生詞的處理
由於是高考閱讀文章,文中一些詞彙對於高二學生來說是生詞,而且上下文並不能提供足夠的線索幫助學生猜出詞義。因此教師在閱讀材料中對bar、claim、captive breeding等生詞標注了中文釋義。
② 復雜句式的處理
教師在前期教學中發現,在識別和歸納作者的論據時,很少有學生會提及圈養動物的效果。課後與學生交流發現,文章第三段中的句子「Captive breeding of endangered species has not resulted in their being sent back to the wild.」造成理解障礙,因此學生對這一點避而不談。由於本節課主要是思維訓練課,教師不願意打斷學生思維活動的連貫性,故不涉及過多的長難句講解。於是備課團隊經過與外教討論,將該句調整為:Captive breeding has not led to endangered species going back to the wild.
③ 文章篇幅的處理
由於本次課例的時間為35分鍾,在一節以培養思維能力為目標的英語閱讀課上,若要保證教學目標達成的效果,就必須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和思考時間。同時,自主閱讀並記錄關鍵信息的學習方式更增加了對時間的要求。因此,備課團隊經過認真討論一致認為應該從原文第三、四段中刪去一段。最終我們選擇刪去第三段,保留第四段,原因是第四段有關圈養繁殖的內容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三、教學過程
Step 1: Lead-in
1.教師給學生播放兩段視頻。第一段是野生非洲獵豹自由奔跑的視頻,學生可以充分感受獵豹的速度。第二段是關在動物園里的美洲豹來回踱步的視頻,學生感受到的是美洲豹的焦躁不安。學生觀看第一段視頻後,教師提問:How do you feel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學生答:Excited. I feel its speed and power. 教師繼續追問:Where does it live? 學生答:In its natural habitat. 接下來,學生觀看第二段視頻。教師提問:How do you feel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學生答:I feel the leopard is bored and anxious. 教師繼續追問:Where does it live? 學生答:In cages.
2.學生簡單表達個人對動物園圈養動物的看法。教師提問:What do you think of keeping animals in cages?並讓學生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後,教師鼓勵學生表達個人觀點。同時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學生的觀點。學生在與同伴的思維碰撞中激活經驗,激發閱讀興趣。
[設計意圖]
關於野生動物與圈養動物的兩段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野生動物與圈養動物的區別,更讓學生在為野生動物的智慧和自然美激動的同時,為圈養動物失去自由而痛惜,之後教師的「寥寥數語引領學生入境,激發了學生思想的火花」 (註:摘錄自比賽現場外專委的微信互動平台中老師們對本節課的評價,以下簡稱「微信平台」)。
批判性思維是一個從多渠道獲取信息,綜合各方觀點,經過分析判斷,形成自己觀點的過程。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與全班分享自己的觀點,教師將學生的觀點分類記錄在黑板上,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不同的觀點和看法,為輸出環節的深入思考做好准備。
Step 2: Reading for the writer's opinion
1. 學生快速閱讀全文並回答問題: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keeping animals in cages? 該問題的答案「Keeping animals in cages is not fair or respectful.」出自文章的第一段。之後教師追問:What makes you think so? 有的學生找出文中的信息:Mostly for entertainment purposes.教師又問:That's a good try. Can you find a better explanation? 學生沒有迅速定位關鍵信息,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大聲朗讀第一段,之後繼續提問:Have you got a better answer? 學生答:How could we possibly think ...?教師對這一回答給予肯定,並指出這個句式被用來表達強烈的質疑。接下來教師追問:Do you have a different opinion? Who else might have a different opinion? 學生答:Zoos or zoo keepers.
2. 學生再次快速閱讀文章,並檢測自己的推斷。學生的推斷是正確的:動物園方與作者持不同觀點。
[設計意圖]
批判性思維的基本技能之一就是識別作者的觀點(Cottrell,2011),此環節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找到作者的觀點。文章第一段只有一句話,是一個含有「How could we possibly think ...?」的特殊疑問句。本句話是文章中的一個長難句,首先這個句式學生比較陌生,另外該句還包括一個賓語從句和一個插入語。但這句話是作者觀點的出處,如果學生對這個句子不理解,那麼就會影響後面的閱讀,也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教師在此帶著學生一起理解這個句子,並引領學生通過朗讀體驗這個特殊疑問句式表達的強烈質疑。
教師通過追問第一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文章的內容與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學生不需要馬上回答這個問題,提問的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閱讀文章不只是理解作者的觀點,還可以與作者互動,甚至可以質疑作者的觀點和看法。
Step 3: Reading and taking down key information
1.學生細讀文章,並以筆記的形式記錄以下信息:作者的觀點、動物園的說法、作者駁斥動物園說法的論據以及作者的結論。
教師提醒學生記筆記時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將以上信息以思維導圖、表格或流程圖(見下圖)等形式組織起來。

㈦ 為什麼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不唯上,不唯書,只專唯實;實踐是檢屬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只有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力和習慣的人才能做到。不只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在一切教學中,教師都應當注意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不聯系實際,不學以致用,只應付考試(只是貌似有用)的教學,都是在浪費時間,培養庸才。

㈧ 如何把批判性思維運用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

下復面幾個方面利用元認知來制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的:
1、項目開始階段:先讓學生在身邊結合圖書或網上查找到室內綠色植物的品種的相關資料和圖片,各種綠色植物的特點,各種植物的作用等。
2、項目進行階段:再學生們以小組形式調查說明自己喜歡的一種或幾種室內綠色植物並說明其原因,各個小組長製作成ppt和圖表的形式,對各種結果進行數據統計及圖片展示,同時需要學生進行批判性的篩選。通過這個調查記錄的過程,以大力地培養學生們的批判性思維。
3、項目結束階段:學生要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批判性地選取,學生們通過大量數據分析、小組互動交流進行進一步的討論,最後能夠總結學生各自所喜歡的室內綠色植物的充分的緣由,最後進一步培養了學生自我調節能力以及監控能力的批判性思維。

閱讀全文

與批判性思維英語閱讀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公的家教老師女演員 瀏覽:788
圓明園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歐洲出軌類型的電影 瀏覽:587
看電影可以提前在網上買票么 瀏覽:288
有沒有什麼可以在b站看的電影 瀏覽:280
今晚他要去看電影嗎?翻譯英文。 瀏覽:951
林默燒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133
哈莉奎茵與小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9
維卡克里克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61
什麼算一下觀看的網站 瀏覽: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瀏覽:296
朱羅紀世界1免費觀看 瀏覽:311
影院容納量 瀏覽:746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 瀏覽:130
八百電影 瀏覽:844
手機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瀏覽:182
韓國有真做的電影么 瀏覽:237
歐美愛情電影網 瀏覽:515
一個女的去美國的電影 瀏覽:9
金希貞的妻子的朋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