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語閱讀教學的幾點做法和遇到的問題
一、英語閱讀常遇到的問題
(一)傳統閱讀教學重語法影響的延續。由於課時和考試壓力的原因,教師的教學活動往往偏重於英語語法的講解與訓練。許多老師對於閱讀的理解只限於課內課文的閱讀分析和課外閱讀理解的應試訓練。在課堂上把文章進行分解,力求把課文講熟講透,不放過任何語言點。同時由於閱讀理解在考試中所佔比例較大,老師時常會有意無意地把這一「講熟講透」習慣帶入課外閱讀理解活動,使得對語言知識的講解大大超過對文章本身所要表達信息的分析。學生也被迫從通過閱讀獲取信息交流思想轉入忙於記錄字詞句的用法。長期下來,學生很容易形成思維定勢:閱讀就是為了更好地做題,閱讀就是為了學會某些詞句和表達方式。使他們的閱讀沒有新意、沒有亮點,積極參與的願望漸失,也就慢慢失去對閱讀的興趣。另外,有些老師急於試圖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傾向於選用一些難度較大的閱讀材料。這種揠苗助長式的閱讀訓練助長了學生對閱讀的恐懼感,難以讀懂的挫敗感最終會讓他們放棄對英語閱讀的喜愛。傳統的語法教學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處於被動狀態,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受到了嚴重的約束和壓制,從而對閱讀課的教學不感興趣甚至產生厭煩情緒。
(二)單詞與句法知識儲備不足。在閱讀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遇上生詞。根據馬丁 韋德爾閱讀理論,如果一篇文章中所遇見的生詞過多,閱讀者在閱讀中的注視(fixation)就會加時,且回視(regression)率大大提高。大腦對眼睛輸送的直觀信息理解就會出現問題,閱讀者也就會產生膽怯心理,害怕這些生詞會使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造成障礙。漸漸地從怕遇到生詞逐步演變為怕閱讀。有些學生知道句中每一個單詞的意思,但卻無法理解整句含義。他們孤立了每個詞與周圍詞的關系,從而無法看懂句子的結構。如果一個句子中含有多個非謂語動詞或從句時,他們就有可能把握不住句子結構,不知所雲。了解語篇的組織結構對文章的理解也很重要,如敘述和過程描寫的時間順序,動態動詞的運用等等。有些學生只注重句法規則而忽視語篇結構,對語境與文章背景知識知之甚少,這也是阻礙其閱讀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了解規則且知其具有的意義,並把他們運用到經常出現的語境中理解其功能,才會有助閱讀能力的提高。
(三)對跨文化意識的忽視。有些學生往往誤以為只要掌握了相當量的英語語音、語法、詞彙知識,英語就可以學得差不多了,英語閱讀就不會存在障礙。平時閱讀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碰到這樣的現象:一篇短文對相應水平的學生來說幾乎不存在生詞或難以理解的片語,但他們就是不能理解其內容,問題就在於文化差異或知識領域的不了解。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即使同一個名稱也有不同的意義。例如public school在美國指的是政府辦的、不收學費的公立學校,private school才是私立學校。但在英國public school則指一種私立的寄宿學校,為培養將來要升學或從政的英才服務的非公立,也不平民化,如伊頓公學(Eton)。語言受文化影響,但又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正是人們相互之間進行思想交流的手段和工具。因此,要想學好英語,真正提高英語閱讀能力,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英語社團文化意識內容的適當導入,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滿足學生調整自身知識結構的需要,為今後進—步的英語知識體系構建打下良好基礎。
(四) 缺乏閱讀資源分配技巧。閱讀目的包括了解中心思想、了解細節、了解段落大意、進行分析和評價、簡單的閱讀欣賞等。瓦格納和斯騰伯格(Wagner & Sternberg,1987)關於閱讀時間分配實驗研究表明:好的閱讀者會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而進行閱讀時間分配,而一般的和交差的閱讀者要麼是在不同的任務中進行同樣的時間分配,要麼就是任意地分配時間。他們使用的閱讀方法與給定的目的要求並不對應。由於閱讀測驗卻測不出閱讀者的時間分配狀況,學生往往忽視閱讀時間分配技巧,而這一點正是提高閱讀水平、體驗成功閱讀和提升閱讀興趣的關鍵。
二、提高閱讀效率策略
(一)改進英語閱讀教學模式。閱讀教學不同於課文教學。課文教學的特點是少、慢、精,需要字斟句酌,並配適量的拓展性練習。而英語閱讀教學是以信息查找與整理歸類為主要目的,具有多、快、廣的特點。所以閱讀教學在教材的選擇和教學方法運用上不能與課文教學混為一談。教師既要做到配合課文選擇相應文化背景的材料,又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年齡和認知能力特點控制閱讀速度、調節閱讀材料的量。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我們的重點目標是訓練學生科學處理英語語言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能就不同的閱讀任務和目標調節閱讀速度,從而實現英語語言信息的科學查找與加工處理。在閱讀中逐步掌握技巧,培養興趣。我們還要積極引導學生憑借現有的第二語言閱讀能力,學會從自己的興趣和文化背景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逐步養成學生樂於閱讀英語材料的良好習慣,促使學生
2. 如何有效實施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和方法
高中英語課程的設計要有利於學生優化英語學習的方式,使他們通過觀察、感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對《英語課程標准》的這一建議,教師還需從理論上進行深層的追問,對具體實施策略的探尋還需更加深入。唯如此,當體驗感悟成為英語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的又一個著力點時,也將成為提高閱讀教學效益、提升學生外語素養的新的增長極。 一、詮釋:體驗感悟的內涵與特點 體驗是在對事物的真切感受的基礎上對事物產生情感並生成有意義的活動。具體落實到閱讀任務,體驗是讓學生直接接觸閱讀材料,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內心需要出發,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動眼、動口、動手、動心,誦讀、聯想、想像,憑借直觀感覺設身處地、入情入境地對英語材料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切身感受,仔細體味,深入揣摩,全身心投入文本之中,走進作品的生命,親歷閱讀實踐活動。感悟,是領會的意思,感悟主要憑借經驗,而經驗是人們分析、提煉的感性認識的沉澱,特別是表象認識的結晶。人的感悟是高於感性認識的認識,但是感悟與感性認識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是表象認識的升華。 感悟既是感性的,又不排除理性的成分;感悟既是感性認識的終結點,也是理性認識的發端。它與感性認識、理性認識互相滲透,是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交匯點。體驗是感悟的基礎,感悟是體驗的升華。 1.主體性。真正有效的閱讀,必須依靠閱讀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活動,才能通過對書面符號的感知和理解,直面文本,與文本展開平等對話,把握其反映的客觀事物及其意義,達到閱讀的目的。所以「感悟體驗」閱讀教學模式的第一個特徵就是主體性。 2.形象性。閱讀時,體驗感悟的對象是文本描繪的社會生活、人物形象和文化風俗等,它們往往充滿了形象性。形象是引發聯想、觸發體驗的物質基礎。當閱讀主體面對文本,走進文本五彩繽紛的世界裡,與栩栩如生的形象進行親切「對話」,才能對文本內容感同身受。沒有形象,體驗感悟就成了無源之水。 3.情感性。體驗感悟的對象具有情感性,這種情感既有流露於字里行間的作者的喜怒哀樂,也有文本人物的酸甜苦辣。對象的情感性是體驗感悟的觸發劑,是體驗感悟的發動機。「在體驗的世界中,一切客體都是生命化的,都充滿著生命的意蘊和情調。」 4.直覺性。在閱讀過程中,體驗感悟大多不需要經過明確的思維步驟,不需要經過嚴格的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演繹,不需要對語音、詞彙、語義、語法作過多的條分縷析,憑借已有的言語經驗,往往就能直接迅速地對文本的詞彙、句子乃至篇章的情意和表達技巧等進行直接的感受和領會。 5.多維性。體驗感悟所針對的教學目標從單一的認知目的走向兼顧方法、過程、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多維目標,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在全面育人過程中的主渠道作用。不僅有助於學生有效地掌握英語語言這一交際的工具,而且有助於學生情感意志的發展、精神世界的開拓、多元文化的傳承、心理素質的提高、健全人格的鑄造、行為習慣的養成等。 6.獨特性。閱讀是與文本的對話。由於每個讀者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文化背景、審美情趣千差萬別,所以,閱讀主體對文本的解釋過程稱為一種融注了讀者感知、想像、理解、感悟的發現性活動,閱讀的體驗、感悟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徵。 二、追問:體驗感悟何以能成為閱讀教學增長極 1.重體驗感悟顯現了英語的特性。「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英語課程的基本特點。」現行英語教材特別是閱讀教學文本材料與以往教材則明顯不同,多數情況下,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是場景、形象、意境、故事,這些需要通過體驗去感受,它們的意蘊需要通過感悟去獲取。在此活動中,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實現作品向讀者的移情。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形象的再現、意境的體驗、韻味的品評、情緒的感染的過程中,體察、玩味和領悟文本演繹的語言形式,積累英語語言經驗,學習表達技巧,掌握語言規律。 2.重體驗感悟是遵循英語學習規律的體現。英語學習以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核心任務。能力建立在知識基礎之上,無知必無能,這是普遍的規律。
3. 英語閱讀課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1.愉快教學法
教師在教學中,應使整個教學都彌漫著一種和諧、融洽、振奮、飽滿的情緒氣氛。同時,在教學時,使學生進入語境,創造情景,幫助學生通過英語直接理解教學內容意思,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安排一些興趣活動。如:唱歌、游戲、饒口令等。運用這些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樂中學」又在「學中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功與快樂總是相伴而行的。那麼,教師在教育中就應該運用好表現──成功──快樂三步曲方法,尤其對後進生,要多給予肯定評價。
2.演示法
演示可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對事物的印象,特別是教學一些字母、單詞時,利用實物、圖片、表情動作等創設大量的視覺情景,對兒童反復進行大量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進行反復多遍的聽說活動。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演示效果,而盡可能快的使學生的認識上升到理性階段,形成理性階段,形成概念,掌握事物的本質。例如:在學習字母時要充分利用卡片;在新授單詞的時候可以用實物來演示,例如「pen」「bag」「book」等。在新授的Isita...」時,可以直接利用學生手中的實物來進行對話,並且鼓勵每一個孩子積極參加到學習中去,要以滿腔的熱情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對他們學習中的每一個進步及時給予肯定、表揚、獎勵等,讓所有的學生在對自身學習的滿足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模仿練習法
學習英語模仿練習是很重要的方法,小學生要說得准確,首先必須看得准,聽得准。因此,教師在范讀字母、單詞或句子之前,要讓學生聽老師的讀音,看老師的口形,並鼓勵學生大膽開口,敢於大聲講英語,說錯了及時糾正,並注意將正確的音與錯誤的音進行比較,反復訓練,以免在語音上給學生留下後患。另外,應鼓勵學生課下盡量用所學過的常用表達方式進行相互對話。因為我們不是單純為學語言而教語言,而是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培養運用語言的能力。
4.講授法
英語並不像我們的母語──漢語那樣從小就開始學說、理解和運用。而英語對於我們小學生來說就顯得特別難學。所以,教師進行一定的講解,講述和講讀是十分有效的。但是,講授法並不是照本宣科,單板、生硬地向學生灌輸,而是講授要有一定的啟發性,更要穿插一些其他的教法與之結合起來。
4. 如何在繪本閱讀中進行語音教學
新課程標准指出:在英語教學起始階段,語音教學主要應通過模仿來進行,教師應提供大量聽音、模仿和實踐的機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發音習慣。
學習英語發音,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是模仿。特別是小學生,他們年齡小,模仿能力強,你怎麼教,他就怎麼學,不需要作任何講解。具體策略有如:1)、在學習課本例詞的基礎上,再增加一些其他的例詞,讓學生自己去讀,去體會例詞的讀音。
5. 如何在高中英語課堂中進行快樂英語閱讀教學
一、新課標的具體要求
《江蘇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教學要求》七級目標中讀的目標描述為:
1. 能從一般性文章中獲取和處理主要信息。
2. 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圖。
3. 能通過上下文克服生詞困難,理解語篇意義。
4. 能通過文章的線索進行推理。
5.能根據需要從網路等資源中獲取信息。
6. 能閱讀適合高中生的英語報刊或雜志。
7. 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23萬詞以上。
八級目標中讀的目標描述為:
1. 能識別不同文體的特徵。
2. 能通過分析句子結構理解長句和難句。
3. 能理解閱讀材料中不同的觀點和態度。
4.能根據學習任務的需要從多種媒體中獲取信息並進行加工處理。
5. 能在教師的幫助下欣賞淺顯的英語文學作品。
6. 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30萬詞以上。
「英語閱讀不但是中國大多數英語學習者的學習目的,而且是中國大多數英語學習者的學習手段。」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一個主要目的。
閱讀能力的高低,一般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理解程度,即閱讀理解;二是讀速快慢,即閱讀速度。閱讀不是被動的接受型語言活動,它不僅涉及語音、語法、詞彙這些語言因素,還有非語言因素,如背景知識、邏輯推理、評價判斷等,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活動。閱讀的過程,就是讀者運用自己的經驗、知識,對文章進行猜測、證實、再猜測、再證實的心理活動,通過這些心理活動過程,達到對文章的深度理解。理解與速度是主次關系,理解是主,速度是輔,速度的快慢以理解為標准而進行調節。英國教育學家愛德華。費賴博士認為:「一個中等水平的英國人或美國人,閱讀速度可達到250詞每分鍾(wpm),或者更快一些,閱讀理解的准確率為70%左右」。新課標要求我國學生的閱讀速度達到60-100wpm,理解准確率達到70%。
二、閱讀能力的培養
(一)抓住英語閱讀課堂教學
影響中國學生英語閱讀理解的主要原因是語言因素,即學生的英語水平問題。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十分重視學生語言知識的學習,如對詞彙、句型、語法的掌握,為學生實施進一步閱讀活動奠定必要的語言基礎。
基於語言的兩種功能――用於表達內容的事務功能與用於表達社會關系與個人態度的交往功能,語言課堂應包含以下兩種活動:解釋領會語言點的活動與實踐語言點的活動。換句話說,課堂教學應該為達成語言點學習活動與交際活動的融會貫通提供平台。閱讀課上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文本這一融語言點與語境於一體的媒介,加強對語言基本功的夯實與實際運用能力的提升,達到「教學做合一」。
牛津教材每單元reading後Exercise D是訓練學生在語境中理解生詞的含義,在完成此題後,教師可以進一步設計語境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鞏固對他們的理解,最後可要求學生以課文為基礎,對這些詞彙進行拓展性造句或復述課文。
(二)精心組織、指導學生泛讀
要達到《課標》對讀的要求,單靠教科書是遠遠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的,沒有一定的輸入量,就無法保證一定的輸出量。因此,我們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的泛讀。學生在泛讀時,不僅僅在提高閱讀的流利程度,還在增加著新詞彙,加深著舊詞彙,鞏固著語法知識。另外,泛讀還能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及聽力和口語。更重要的是泛讀能培養學生閱讀英語的積極態度,提高英語學習的動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1. 指導學生合理選擇閱讀材料
英語原著、中學生閱讀教材、專業報刊雜志或網路資源等為學生的閱讀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選擇時應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1)聯系性原則,指材料的選擇應考慮與課文、句型、語法、詞彙教學的聯系,考慮學生的聽、說、讀、寫水平;(2)專題性原則,指閱讀同一話題的若干篇文章,其優點在於隨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某一話題的了解和背景知識的積累,他會相對容易地了解相關話題的文章;(3)時效性原則,指選取的材料要貼近現實和社會,能放映各個領域的最新成果和發展等;(4)趣味性原則;(5)難易度適中原則,一般認為,選材時應對詞彙和語法進行嚴格的控制,生詞不超過總詞彙量的2%,新句型不超過5%,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基本無語言障礙。
2. 幫助學生有效激活圖式
由於讀者頭腦中先存的知識(背景知識)及知識結構(圖式)在閱讀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教學中就要以激活學生的相關圖式為目的,通過對文章標題、插圖、關鍵詞等線索的討論,迅速調動頭腦中的相關背景知識,幫助他們理解閱讀中碰到的新內容,以提高閱讀速度。預測(讀者藉助邏輯、語法、文化等線索,對文章的主題、體裁、結構及相關詞彙進行猜測)是激活圖式的一個重要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預測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成功的預測能較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下一步的閱讀與理解做好導向性的
6. 英語語音學的基本認識,對語音提高的感受,對教師口語這門課的意見
想提高來英語口語水自平,首先要在語音上下功夫,方法是無法取代刻苦的學習。
要大量的閱讀和聽力做基礎,在讀和聽的過程中,積累詞彙,掌握句型,並熟悉英語表達思想的方式,著重培養語感
1.大聲朗讀對話和文章,還有各種句型和口語中常用的句子,並背誦文章及演講。多與別人練習對話,最好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練習。也可以自言自語亦是練習口語。
2.練習口語要大膽說出來,過一段時間後,突然有一天你會自如、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有了大膽說的精神,你才能闖過口語的難關。
3.只會學英語,而不能盡快地去用,那就永遠也學不好英語。要始終尋找機會說英語。可以和你周圍的同學或朋友交流,即鞏固了已學的和 從別人那裡學到新的的東西。
4.在國內學英語缺乏環境,看電影學英語口語是彌補環境不足的好方法。
7. 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體現語言內容和形式的同意
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回語學習的目的,發展答自主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情感態度的培養則成了現代英語教學過程中重要目標之一。
保持積極的學習熱情就成了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興趣是一種行為動機。 它是推動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從而把學習當作自己的願望和需要。興趣的力量是巨大的, 它能夠引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和藝術魅力,並充分運用電教手段,發揮電教媒體生動、形象、感染力強和多種感官參加活動等長處,就可以充分喚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達到在樂中學的目的。
8. 如何有效進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一、新課標的具體要求
《江蘇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教學要求》七級目標中讀的目標描述為:
1. 能從一般性文章中獲取和處理主要信息。
2. 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圖。
3. 能通過上下文克服生詞困難,理解語篇意義。
4. 能通過文章的線索進行推理。
5.能根據需要從網路等資源中獲取信息。
6. 能閱讀適合高中生的英語報刊或雜志。
7. 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23萬詞以上。
八級目標中讀的目標描述為:
1. 能識別不同文體的特徵。
2. 能通過分析句子結構理解長句和難句。
3. 能理解閱讀材料中不同的觀點和態度。
4.能根據學習任務的需要從多種媒體中獲取信息並進行加工處理。
5. 能在教師的幫助下欣賞淺顯的英語文學作品。
6. 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30萬詞以上。
「英語閱讀不但是中國大多數英語學習者的學習目的,而且是中國大多數英語學習者的學習手段。」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一個主要目的。
閱讀能力的高低,一般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理解程度,即閱讀理解;二是讀速快慢,即閱讀速度。閱讀不是被動的接受型語言活動,它不僅涉及語音、語法、詞彙這些語言因素,還有非語言因素,如背景知識、邏輯推理、評價判斷等,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活動。閱讀的過程,就是讀者運用自己的經驗、知識,對文章進行猜測、證實、再猜測、再證實的心理活動,通過這些心理活動過程,達到對文章的深度理解。理解與速度是主次關系,理解是主,速度是輔,速度的快慢以理解為標准而進行調節。英國教育學家愛德華。費賴博士認為:「一個中等水平的英國人或美國人,閱讀速度可達到250詞每分鍾(wpm),或者更快一些,閱讀理解的准確率為70%左右」。新課標要求我國學生的閱讀速度達到60-100wpm,理解准確率達到70%。
二、閱讀能力的培養
(一)抓住英語閱讀課堂教學
影響中國學生英語閱讀理解的主要原因是語言因素,即學生的英語水平問題。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十分重視學生語言知識的學習,如對詞彙、句型、語法的掌握,為學生實施進一步閱讀活動奠定必要的語言基礎。
基於語言的兩種功能――用於表達內容的事務功能與用於表達社會關系與個人態度的交往功能,語言課堂應包含以下兩種活動:解釋領會語言點的活動與實踐語言點的活動。換句話說,課堂教學應該為達成語言點學習活動與交際活動的融會貫通提供平台。閱讀課上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文本這一融語言點與語境於一體的媒介,加強對語言基本功的夯實與實際運用能力的提升,達到「教學做合一」。
牛津教材每單元reading後Exercise D是訓練學生在語境中理解生詞的含義,在完成此題後,教師可以進一步設計語境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鞏固對他們的理解,最後可要求學生以課文為基礎,對這些詞彙進行拓展性造句或復述課文。
(二)精心組織、指導學生泛讀
要達到《課標》對讀的要求,單靠教科書是遠遠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的,沒有一定的輸入量,就無法保證一定的輸出量。因此,我們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的泛讀。學生在泛讀時,不僅僅在提高閱讀的流利程度,還在增加著新詞彙,加深著舊詞彙,鞏固著語法知識。另外,泛讀還能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及聽力和口語。更重要的是泛讀能培養學生閱讀英語的積極態度,提高英語學習的動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1. 指導學生合理選擇閱讀材料
英語原著、中學生閱讀教材、專業報刊雜志或網路資源等為學生的閱讀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選擇時應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1)聯系性原則,指材料的選擇應考慮與課文、句型、語法、詞彙教學的聯系,考慮學生的聽、說、讀、寫水平;(2)專題性原則,指閱讀同一話題的若干篇文章,其優點在於隨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某一話題的了解和背景知識的積累,他會相對容易地了解相關話題的文章;(3)時效性原則,指選取的材料要貼近現實和社會,能放映各個領域的最新成果和發展等;(4)趣味性原則;(5)難易度適中原則,一般認為,選材時應對詞彙和語法進行嚴格的控制,生詞不超過總詞彙量的2%,新句型不超過5%,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基本無語言障礙。
2. 幫助學生有效激活圖式
由於讀者頭腦中先存的知識(背景知識)及知識結構(圖式)在閱讀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教學中就要以激活學生的相關圖式為目的,通過對文章標題、插圖、關鍵詞等線索的討論,迅速調動頭腦中的相關背景知識,幫助他們理解閱讀中碰到的新內容,以提高閱讀速度。預測(讀者藉助邏輯、語法、文化等線索,對文章的主題、體裁、結構及相關詞彙進行猜測)是激活圖式的一個重要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預測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成功的預測能較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下一步的閱讀與理解做好導向性的鋪墊。
9. 小學英語語音部分如何進行有效教學
把語音貫穿於單詞中進行教學,加強聽力閱讀訓練。
10. 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語音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英語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最初的通過卷面形式考查,只重視考出一個好分數的啞巴英語,逐步發展到越來越注重語言的實際運用的開口英語;從單一的強調單詞的背誦,通過機械記憶來學習英語單詞,到音形義的統一認識並強化學以致用;從只強調句型的反復操練,到字、詞、句、段、篇的統一協調發展;從單一的強調課文內容的分析理解,到補充大量的課外閱讀與知識拓展;這一切的變化和發展都對我們的英語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但結合我們小學英語教學現狀來看,有些教師在進行單詞教學時,還仍然滯留在帶讀幾遍或讓學生跟著錄音機跟讀幾遍,然後讓學生死記硬背。一節課的時間,大多都是學生在反復機械背誦單詞,最終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運用語言能力的提高、創新精神的激勵、詞彙的高效記憶等等都無從談起。因此,如何在單詞教學中滲透語音教學,讓學生通過體悟語音與單詞的聯系和規律,輕松愉快地讀寫單詞已經成為廣大小學英語教師面對的共同課題。筆者就此話題談談個人在教學實踐中的一點做法,與同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