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們的漢語在頭腦里都定型了,那麼英語閱讀,寫說,怎麼直接用英語思維難啊
還是要多看,多聽,多寫英文,培養自己的英文語感。最不要做的就是你說的先把它翻譯成國語再理解。培養英文語感需要一個過程。你要慢慢適應習慣,不要太依賴中文了。
B. 英語學習的過程怎麼避免影響漢語思維模式
感同來身受!下面把老師教我的告訴你吧源多少有點用、1、沒事多聽英語材料 多讀英語文章 老師建議我們看 CCTV 那個英語頻道 現在 人愛聽 P3 P4 把裡面下點英語之類的材料最好是 與學習的同步 每天堅持聽5分鍾就可以 2、還有一點 沒事到街上去 看到外國人 去大聲招呼 比如他們在等車 就可以說一兩句 他們都很熱情 我記得我第一次 跟一個外國人說話 按老師說的做嘛正好他再找 移動廳 他一開始說亂七八糟的 聽不太懂我就壯著膽子說 sorry can you say it slowly i can't understand them very well 他貌似理解了 連比劃 帶說 後來 真幫上忙了! 那時感覺老開心了 雖然那句話說的 錯誤一大堆 好像有點偏了 總之就是要 多讀 多聽 多說! 祝咱們一起 學好英語 !o(∩_∩)o
C. 英語思維和漢語思維有什麼不同怎麼去培養英語思維
英語思維本質上就是和漢語思維差不多的,要去把英文和場景聯系起來,內而不是把英文和漢語翻譯聯容系起來。培養英語思維的話,如果你是北京或者武漢人可以去lily思維英語學學,我就在那裡學,上課都是說英文的,畢業生的英語思維都很純正,如果不是北京或武漢人,那麼多看英文字母的電影,聽英語故事磁帶,最好是有圖片的英文書。不要刻意摳單詞,那隻會讓英語單詞和漢語單詞聯系起來。
D. 英語思維表達方式和漢語思維表達方式的異同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一是如何界定
美國人在界定事物時習慣於先給出本質的屬性,再添枝加葉使其概念具像豐滿。例如「蛋糕」用中文界定為:麵粉加雞蛋兌水調勻,經烘烤得到的甜食;而在英文中的界定可以是:a
kind
of
food
baked
with
flour,eggs
and
water。再如我們稱飛碟做「不明飛行物」,最後一個漢字才指出它是一個物體,而英語中的界定a
flying
object,nobody
knows
where
it
comes
from正好與中文詞序相反。
二是如何解釋
舉個極端的例子:假設你女友在你對她說:I
love
you時不理解何為love,你光是舉例諸如Mike
loves
Jane.
Lucy
loves
Jack是毫無用處的。這時你可提供多種表述,總有一種表述可以促成她的頓悟。你可以這樣來解釋:love就是a
kind
of
feeling,是它使得你母親每天早上摸黑起床為你和你的父親准備早飯;是它使得你的母親辛苦操勞而毫無怨言,相信這樣的解釋會使你的女友明白何為love了。
三是如何描述
與中國人不同,美國人喜歡從自我出發來安排描述的順序。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中英文書信地址的不同寫法:前者按區域由大到小鎖定某一地點,後者則採取了截然相反的方式
祝你生活愉快,學習進步!
如果你對這個答案有什麼疑問,請追問
如果滿意記得採納哦,謝謝~~
E. 英語和漢語在思維上有什麼不同
英語和漢語在思維上最大的區別是,漢語是形象思維。
因為,漢字,如同圖畫,一個字,一個字,都是獨立的,有獨立的意思。
而英文字母則不能單獨構成意思。
所以,我們的漢字文章的速讀,要比,英語的速度要快。
F. 英文思維和中文思維有區別嗎
1、標點符號
中文的文章講究一個整體性,在一個意群里,只要你說的都是一件事,可以一直用逗號。在英語中只要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就必須用句號,除非是從句或者有關聯詞的並列句在會用逗號隔一下。
比如:他是一名警察,今年30歲了。
這兩句話說的是同一個人,中文用逗號隔開。
英文表達是:He is a policeman. He is 30 years old.
雖然描述的是一個人,但因為是兩句話,所以用句號。
2、重點的位置
英文表達中先講what,也就是發生了什麼,然後才講具體的when ,where, how, why ,補充這些細節。中文一般先來一些鋪墊,先渲染氛圍再開始講重點。
3、否定表達
英語思維是根據事實的,中文思維是根據問題的。
比如:He didn't go home last night, did he? 他昨晚沒回家是嗎?
No. 是的,他沒回家。
You have been to Shanghai, haven't you? 你去過上海不是嗎?
Yes. 是的,我去過。
4、表達側重點
漢語重直觀,英語重本質。
漢語在表達一個事物的時候傾向用身體可以感受到的動作或表象來直接描述,而英語則傾向通過現象描述本質的東西。
比如:Help me up, let me see if i can bear weight.扶我一把,看我還能不能站起來了。
這句話發生的情境是說話的人腳拌傷了,需要別人幫忙把她攙起來。漢語用的是「站」這個最直觀的詞語,不管是不是因為受傷想站起來還是坐久了想站起來,都是站。
但在英語中則明確表達了她是想驗證自己傷得重不重,自己的腳是不是還能支撐身體的重量,和一般的「站起來」是不同的,所以用了「bear weight」,意思更加明確。
G. 如何在學英語時變漢語思維為英語思維200分。
思維方式這個東西不是說變就能變的,其決定因素除了民族、文化之外,還有很多:性別、教育程度、知識結構等等。一般英語學到一定程度的,思維其實都是中英混合的,而且中文思維佔得比例的稍多一些。在說中文或英文時都有體現。
兩種思維的不同也不只局限在語法、邏輯結構中,更多的應該是體現在看問題的角度上。比如說,中國人中倫理,英美人中認知;中國人重整體、偏綜合性思維,英美人重個體、偏分析性思維;中國人重直覺,英美人中實證;等等。這個就不單是語言對比的問題了,和心理學、社會學等有關。你要具體了解的話,可以搜一些英漢對比的文獻看看,在討論文化和翻譯的文獻也會有涉及。
不過,你提這個問題的目的,並不是要去研究英漢對比,而是想讓自己形成英語思維,其實說的簡單點,就是想讓自己的英語盡可能地道、就像native speakers說出來的一樣、而不是chinglish。這個的確沒有必要刻意去培養,學習的同時就可以做到。
說到方法,一樓那位說得雖簡單,其實很有道理。只要接觸足夠的地道的英文,時間長了自然就有感覺了。有時候看到一句話就知道地道不地道,不需要說出具體是哪裡不地道。
要保證自己接觸足夠的地道的英文,無非就是在聽和讀兩個方面。
1.每天堅持聽原版的材料,新聞、訪談、故事、有聲書,英文歌曲、電影、劇集也是不錯的材料;
2.每天堅持閱讀原版的材料,名著、暢銷書、雜志、報紙,英語的網站……有毅力的話,每天還要背誦一些英文,以加深記憶。
做到這樣,你積累起來的英語都是地道的,等你要用(說和寫)的時候,會很自然地冒出來的。
H. 思維差異對英語閱讀有什麼影響
所謂「思維差異」,是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在思維方式上與我們中國人的差異。比如說,許多同學在讀《中國日報》(China Daily)和《21世紀報》(The 21st Century)的時候感覺很輕松,而在看外刊的時候,即使是對中文報刊里也有的同一件事的報道,讀起來都會覺得很吃力,這是由思維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我們中國人的思維習慣是由淺入深,到最後再說重點。有一位美國漢學家把中國人的這種思維方式稱為「畫龍點睛」。而外國尤其是美國人的思維方式一般是比較直接的。這就是中國學生在讀《中國日報》和《21世紀報》時感到很輕松的原因:盡管它們也是用英文寫的,但是閱讀時經常能讓人感覺到思維方式是中國式的,用林語堂先生的話來說,就是「血和肉是英語,但是骨架子是中文。」這種「思維差異」需要在平時的閱讀中不斷地感受、體會,積累英語中對各類事件的描繪和闡述方式,才能在自己的表達中運用自如。
心理語言學家認為,閱讀理解是在已知和未知之間建立聯系的過程,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閱讀者通過自身已有知識體系與閱讀材料提供的信息發生作用從而實現知識建構的過程,那麼,中學生已有的漢語知識體系與英語閱讀材料提供的信息之間難免會產生多種矛盾,故而使閱讀者在實現知識建構的過程中遇到各種障礙,下面我們分析在閱讀過程中,讀者所遇到的障礙。
1、東西方思維差異是導致英語閱讀理解障礙的原因之一,東方人偏重綜合思維,寫作方式是迂迴曲折型,文章開頭往往與主題關系不大,隨後再漸次過渡到主題,而西方人則偏重分析思維,寫作方式呈直線型,即直截了當,開門見山論述問題。西方人的思維推理相對簡單而嚴謹,推理僅局限於一個邏輯層面。如果推理涉及兩個邏輯層面,轉了兩個彎,美國人就認為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而不再是邏輯推理了.
2、傳統閱讀心理與現代閱讀心理的差異阻礙了閱讀活動的順利進行、傳統閱讀理論認為,讀者只要按照單詞——句子——篇章的順序,逐詞逐句地理解文章就能弄懂全文。換言之,閱讀是「自下而上」(buttom-up)的被動解碼過程,而現代心理語言學家認為,閱讀的心理過程是「自上而下」(up-down)的主動「猜測——證實」的過程,讀者對文章的理解是他們的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相互作用的結果。
I. 英語與漢語的思維方式不同,都表現在哪些
中國人喜歡把副詞放在動詞前面,
英語裡面副詞一般放在動詞後面。
J. 英語和漢語的思維模式有什麼不同
英語與漢語思維方式的四個不同 1)英文異常強調細節; 2)英文必回須表達出細節與答細節之間呈現出什麼樣的狀態,必須是直觀的,能看出來的,也即細節與細節之間要有邏輯結構(介詞)來連接; 3)英文習慣於第一時間表達最重要的內容,與漢語的「好戲在後頭」的思維方式正好相反; 4)英文追求「獨特」和「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