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學好英語:閱讀英文報刊雜志
1、要學好英語首先要做的是從語音著手!英語包含聽說讀寫,這個之中的基礎就是單詞。對於單詞的快速閱讀記憶,就需要《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軟體》來練習,這些高科技軟體往往效果很好。所以想快速提高英語成績首先就要每天花多個時間段去記憶單詞,當單詞積累一定程度,你會發覺什麼閱讀,聽說將只是多多運用就行,心理上就不排斥英語了!詳細學習資料你可以到《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網站》下載軟體練習。
2、再者,就是語法,想快速提高英語成績,首先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語法,多多了解句子的成分,之後你會發現什麼閱讀將會是種愉快的感受,因為你能輕易看懂了!
3、然後就是培養語感,最好的方法的就是閱讀!我們需要增加閱讀量,閱讀本身就是考試的重點。書本是編輯者精挑細選出來的好文章,首先要把書本上的文章掌握了,還可以看一些時報周刊上的文章,從實事,經濟,科學均有涉及。其實很多考試的文章就是來源於此。
4、現在很多人英語考試很厲害,就是不能交流,也就是差在聽說上,而聽力甚至口語在考試中佔得比例越來越大,所以搞好聽力不容忽視,而關鍵就是堅持每天都聽,一開始可以嘗試大聲的讀文章,之後可以下載各種考試聽力錄音題。最好可以找個夥伴相互對話!
5、最後,英語不難學,關鍵是要堅持,而單詞卻是關鍵!
❷ 英語專業考研 怎樣閱讀英文報刊
不了解具體情況,不好幫你完全設計復習計劃,但是提幾點建議供參版考:
1、對於英權語專業學生來說,閱讀外刊可以鞏固語法、擴充詞彙,當然是可用的方法之一,但是如果作為考研的復習手段,最好是先看看你要考的那個學校的往屆試題,這樣才知道讀一篇文章的時候重點關注什麼、做哪一類答題的准備。
2、冠詞填空、介詞填空類的題光靠閱讀是解決不了的,最快的辦法還是找本比較全的語法書看看,適當做點語法題。
3、雖然不了解你要考的學校會出什麼試題,但作為英語專業的學生,筆上功夫是少不了的,一般來說,考研試卷上會有很多問答題、翻譯題、寫作題(檢驗學生的寫作功底是英語專業研究生考試的重要方面,因為將來的論文絕大多數是英語寫的),所以不能停留在「輸入類練習」,還要增加「輸出類訓練」,多動動筆,以免手生。
❸ 英語報刊閱讀教程怎麼樣
一、http://..com/question/45000147 巴勒斯坦古稱迦南,其居民稱迦南人,原是阿拉伯半島閃族的一支。約公元前11世紀,愛琴海沿岸的腓力斯丁人移居迦南。公元前5世紀,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首次稱該地區為「巴勒斯坦」,即希臘語「腓力斯丁人的土地」之意,一直沿用至今。 約公元前1900年,閃族的另一支在族長亞伯拉罕率領下,由兩河流域的烏爾遷徙到迦南。據《聖經》所說,亞伯拉罕與其妻撒拉生子以撒,他們便是猶太人的祖先。後猶太人逃亡埃及,摩西率眾出埃及返迦南,一直到二戰後建立以色列國,都是源於這一支系。亞伯拉罕與其妾埃及人夏甲生子易司馬儀,因被撒拉所不容,被趕至半島,繁衍生息,他們便是半島北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即是其後裔。2002年11月,阿拉法特在會見中國中東特使後,針對以色列外長內塔尼亞胡威脅要把他趕走,激動地對記者說:「我是阿拉法特,我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 文化差異:中東的人種主要是白色人種。歷史上,東西方文化在這里頻繁交流,多種民族在這里匯聚。現在,中東的各民族仍然保留著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大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少數居民信仰基督教、猶太教和其他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是聖城。文化上的差異也是導致中東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次流散。約公元前1025年第一個希伯來人國家——希伯來王國在迦南建立。公元前930年王國一分為二,北方稱以色列王國,南方稱猶大王國。公元前722年亞述國滅以色列國,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國滅猶大王國,兩國數萬臣民連同君主都被擄往戰勝國,史稱「失蹤的10個以色列部落」和「巴比倫之囚」。這是猶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公元前334年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再滅受波斯帝國支持的猶太國家,猶太人流散到南歐、地中海諸島、北非及中亞地區,這是第二次大流散。從公元66年始,巴勒斯坦猶太人多次發動反對羅馬統治者的大起義,均遭失敗。公元135年,羅馬皇帝下令將耶路撒冷犁耕為田,猶太人幾乎全部逃離或被逐出巴勒斯坦。這是猶太人的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大流散。三次大流散後,猶太人在巴勒斯坦所剩無幾。 從政治上講,中東地區沖突由阿以矛盾轉變為巴以矛盾。縱觀四次戰爭,基本上都是阿拉伯國家聯合一起同以色列作戰。再看今日之中東,巴以沖突真正成了中東問題的焦點、核心。在西岸街頭,手無寸鐵的巴勒斯坦青年用石頭襲擊以色列的坦克和裝甲車,無異以卵擊石,是一場絕對不平等的戰爭。阿拉法特在拉姆安拉官邸被圍困,守在一幢大樓里,並表示絕不屈服,寧願為巴事業獻身,其志可嘉;但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受此對待,則實屬罕見。在這些事件中,阿拉伯國家對巴方表示了很大的支持和同情,聲援者有之,財政支持者有之,但在戰場上則是巴方孤軍戰斗,持續進行戰斗的是巴人,死傷的是巴人,巴勒斯坦人成了這場沖突的主角。這是中東問題當前的一個明顯特點。 大國介入令人注目。早在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後,中東的戰略地位日顯重要。1882年,英國佔領了埃及,也就佔領了運河。之後,取得對巴勒斯坦的控制,是英國的戰略考慮,所以當流亡在外的猶太人決定重返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家園時,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於1917年11月2日致函猶太錫安組織領導人,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家園,「並將盡最大努力促其實現」。這就是著名的「貝爾福宣言」。此後,大國對這一地區的介入有增無已。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時,美蘇都支持以色列。蘇聯之所以支持以,因為當時從蘇聯、東歐移居以的猶太人多,蘇認為以的社會進步於其周邊國家的社會。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時,美蘇支持埃及,反對英法以,因為一是正義的確在埃一方,二是不希望英法再重返其在本地區的傳統勢力范圍。 在以後的冷戰歲月里,美支持以色列,蘇支持阿拉伯一方,涇渭分明。一直到現在,美每年向以色列提供30億美元的軍援,在安理會上為以說話。冷戰時期美蘇兩霸爭奪,在中東各支持一方有其戰略利益考慮;冷戰後雖態勢已變,但美支持以色列以維護其在中東地區利益的做法未變。 二、http://my.jessupchina.org/group/BaYiChongTu/discuss/ 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主要矛盾沖突 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矛盾的實質是領土問題,雙方的領土爭端是在過去幾十年中陸續形成的。 1947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把總面積為2·6萬多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領土一分為二,14477平方公里劃給猶太人建以色列國,11655平方公里劃給阿拉伯人建立巴勒斯坦,並將耶路撒冷暫定為「國際城市」,即歸屬未定。 1948年5月15日,也就是以色列宣布建國的第二天,英國宣布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當天,阿拉伯聯盟國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以及外約旦(1950年改稱約旦)的軍隊相繼進入巴勒斯坦,同時,阿拉伯聯盟發表聲明,宣布對以色列處於戰爭狀態,第一次中東戰爭由此爆發。這次戰爭史稱「巴勒斯坦戰爭」。 戰爭中,以色列吞並了劃歸給巴勒斯坦的6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並強行佔領了西耶路撒冷。當時的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佔領了劃歸巴勒斯坦的約旦河西岸領土,包括東耶路撒冷,共5268平方公里。與以後的幾次中東戰爭不同,英美兩國出於在阿拉伯世界的長遠戰略考慮,在巴勒斯坦戰爭中站到了阿拉伯人一邊。倒是蘇聯為爭取這個新生的國家,對以色列給予了充分的支持。當時在蘇聯控制之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不僅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軍火,而且為以色列提供專用機場、建立空中走廊,為以色列訓練空軍和傘兵部隊。戰爭進行之時,幾名駐歐美國空軍猶太裔士兵冒著軍法審判的危險,偷了3架重型轟炸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機場裝滿炸彈後,起飛轟炸開羅和大馬士革。由於參戰的阿拉伯各國彼此之間心存疑忌、內部不和,外約旦國王阿卜杜拉和埃及國王法魯克各打算盤,使得只有游擊隊實力的以色列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7月中旬,在英、美的催促下,以色列宣布停火,但零星戰斗持續到1949年。這次戰爭後,巴勒斯坦被分為三部分:以色列佔領了巴勒斯坦總面積的78%,超過「分治決議」規定面積5700多平方公里;約旦河西岸歸約旦管轄;加沙地帶歸埃及管轄。近百萬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園成為難民。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佔領了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同時還佔領了6000多平方公里的埃及西奈半島、1600平方公里的敘利亞戈蘭高地、埃及管轄的加沙地帶,又從約旦手中奪走了東耶路撒冷,並宣布整個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1982年黎巴嫩戰爭中,以色列又佔領了黎巴嫩南部一條10-15公里寬的狹長地帶。 根據1978年埃以達成的戴維營協議,以色列把西奈半島歸還了埃及。1974年,以色列曾把戈蘭高地的一部分退還給敘利亞,但繼續佔領戈蘭高地其餘的7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並於1981年宣布將其並吞。 近幾年來,以色列在它所佔領的阿拉伯領土上大量興建猶太移民定居點。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以色列已建立200個定居點,猶太移民達10·4萬。以色列的猶太移民政策是謀求通過改變其佔領的阿拉伯領土上的人口結構,建立一個從約旦河直至地中海的大以色列國。 多年來,阿拉伯國家要求以色列遵照聯合國242號和338號決議,在被佔領土上停止興建猶太移民定居點,撤出1967年其佔領的領土,以「土地換和平」。以色列卻認為,西奈半島歸還埃及後,它已完成履行聯合國決議的要求,現在只需要以「和平換和平」。 巴勒斯坦人民要求在被佔領土上建立自己獨立的國家,以色列卻只顧同西岸和加沙地帶的代表討論「有限自治」問題。敘利亞要求以色列歸還戈蘭高地,黎巴嫩要求以色列撤出黎巴嫩南部,而以色列卻一再表示堅持「寸土不讓」。 五次中東戰爭簡介 第一次中東戰爭(1948—1949):又稱巴勒斯坦戰爭,以色列稱「獨立戰爭」。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次日凌晨,外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埃及等阿拉伯國家出兵進攻以色列。 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1957):又稱蘇伊士運河戰爭,以色列稱「西奈戰役」。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和禁止以船隻通過運河與蒂朗海峽,聯合向埃及發動進攻。 第三次中東戰爭(1967):又稱「六五戰爭」,阿拉伯國家稱「六月戰爭」,以色列稱「六天戰爭」。1967年,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鎖亞喀巴灣,於6月5日晨,對埃及、敘利亞、約旦發動突然襲擊。 第四次中東戰爭:又稱「十月戰爭」,1973年10月,阿拉伯國家以石油為武器(石油提價)引發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第五次中東戰爭(1982年6月—9月):又稱黎巴嫩戰爭。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佔領黎巴嫩的領土,襲擊黎巴嫩境內的巴解組織及其武裝力量,並與在黎的敘利亞軍隊交戰。 三、http://ke..com/view/201683.htm#2中東問題一般指阿拉伯與以色列之間的爭端,是自二次大戰結束以後延續至今時間最長的一個地區熱點問題。中東地區重要的戰略地位和戰略資源牽動著許多國家的利益。「 巴勒斯坦位於亞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通要沖。該地區充滿傳奇但又多災多難。在這里,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本是有共同祖先的親兄弟;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宗教的聖地。二戰後,四次大規模中東戰爭都與該問題有關聯,並給地區民眾造成慘重損失和巨大創傷。中東和平進程綿延至今,但舉步艱難。人們盼望和平早日降臨,讓這對遠古時期曾是親兄弟的兩個民族重歸於好,共建美好家園。 歷史背景 巴勒斯坦位於亞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稱迦南,包括現在的以色列、加沙、 加沙地帶與猶太人定居點 [2]約旦河西岸和約旦。歷史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過。公元前20世紀前後,閃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區,成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紀未,希伯萊各部落遷入巴勒斯坦,並曾先後建立希伯萊王國及以色列王國。此後巴勒斯坦又先後被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及羅馬人佔領和統治。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在戰勝羅馬帝國接管巴勒斯坦後不斷遷入,並被當地土著人同化,逐漸形成了現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紀末,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在世界各地興起,各地的猶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勒斯坦淪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英國將其分為兩部分:即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外約旦(即今約旦王國),西部仍稱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此後,世界各地猶太人開始陸續移居巴勒斯坦地區。在猶太人紛紛湧入巴勒斯坦的過程中,猶太人與當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發生過多次流血沖突。1947年11月,聯合國通過第181號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決議規定,在2.7萬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領土上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耶路撒冷國際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告成立。由於這項決議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強烈反對,巴勒斯坦國卻未能誕生。[3] 編輯本段 發展歷程 以色列宣布建國後,阿以之間爆發了5次大規模戰爭。以色列通過戰爭佔領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內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領土,數百萬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園,淪為難民。長期以來,以色列在被佔領的阿拉伯領土上實施猶太移民政策,大量興建猶太移民定居點,力求通過改變其佔領領土上的人口結構,建立一個大以色列國。 為了恢復民族權利,重返家園,巴勒斯坦人開始了武裝斗爭。 以色列前總理沙龍 [4]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簡稱「巴解組織」)成立,其目標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領土上消滅猶太復國主義」。從此,巴勒斯坦開始了反對以色列入侵的武裝斗爭。多年的戰爭使雙方認識到,誰也無法消滅誰,戰爭解決不了問題。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巴以雙方開始尋找政治解決的途徑。 1991年10月馬德里中東和會召開,阿以間開始艱難的和平談判。在阿以和談中,巴以和談是構成中東和平進程的關鍵。1993年9月,巴以雙方簽署了第一個和平協議-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以來,雙方還簽署了一系列協議,然而這些協議由於以歷屆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徹底執行。盡管根據有關協議,1994年5月巴勒斯坦開始自治,但關於巴勒斯坦最後階段談判卻因雙方在耶路撒冷的歸屬、猶太人定居點、巴勒斯坦難民回歸、巴以邊界劃定等棘手問題上分歧太大,巴以雙方至今沒有達成永久性和平協議。 2000年9月,以強硬派領導人沙龍強行進入伊斯蘭聖地阿克薩清真寺,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巴以流血沖突,特別是2001年3月沙龍政府上台以後,由於沙龍採取了一系列強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進組織針對以色列人製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動」,致使以色列採取了強烈打擊報復,巴以雙方陷入報復與反報復的惡性循環。[3] 編輯本段 沖突經歷 第一次中東戰爭 1948年5月14日,英國結束對巴勒斯坦委任統治,同日,猶太復國主義 以色列國旗 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國。15日,阿盟國家軍隊進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戰爭正式開始。 第二次中東戰爭 英法為奪得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與以色列聯合,於1956年10月29日,對埃及發動了突然襲擊,這就是第二次中東戰爭,又稱蘇伊士運河戰爭。 第三次中東戰爭 1967年6月5日早晨7時45分,以色列出動了幾乎全部空軍,對埃及、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一切機場進行了閃電式的襲擊。空襲半小時後,以色列地面部隊也發動了進攻。 第四次中東戰爭 又稱十月戰爭,阿拉伯國家稱"齋月戰爭",以色列稱"贖罪日戰爭"或"十八天戰爭"。1973年10月,埃及、敘利亞為收復失地和擺脫美、蘇造成的"不戰不和"被動局面,向以色列開戰。 第五次中東戰爭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駐英國大使被巴勒斯坦游擊隊刺殺,而出動陸海空軍10萬多人,對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游擊隊和敘利亞駐軍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只用了幾天時間,就佔領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這是繼第四次中東戰爭以來,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最大的一次戰爭,稱為「第五次中東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巴解傷亡3000餘人,被擊毀坦克100餘輛,火炮500門,400多座秘密倉庫被佔領。敘利亞軍隊傷亡1000餘人,損失坦克400餘輛,飛機58架。 巴勒斯坦國旗 2008年巴以沖突大事記 1月17日,以色列關閉加沙口岸。1月23日,哈馬斯武裝等突破加沙與埃及的一處邊境口岸,數以千計的加沙人湧入埃及搶購生活必需品。2月3日,埃及安全部隊和哈馬斯武裝重新關閉邊境。 2月27日至3月3日,以色列在加沙發動「熱冬」攻勢,12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於沖突。 3月6日,西耶路撒冷一處猶太人機構遇襲,8名學生死亡。哈馬斯聲稱對襲擊負責。 6月19日,哈馬斯和巴勒斯坦其他派別與以色列達成為期6個月的停火協議。6月25日,5名哈馬斯武裝人員被炸死。 8月2日,以軍士兵朝試圖逃離加沙的希里斯家族(該家族與巴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聯系密切)成員開槍,打死4人,打傷20多人。 11月5日,以軍在加沙的一次行動造成6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哈馬斯隨後恢復向以色列境內發射火箭彈。 11月14日,以色列南部地區當天凌晨遭到至少16枚火箭彈襲擊,十幾人受傷。當天上午,以軍空襲加沙地帶,打死兩名巴武裝人員。 11月16日,以色列空襲加沙地帶東部,4名巴武裝 以色列空襲加沙 人員喪生。 11月27日,以色列軍隊在約旦河西岸地區逮捕23名巴勒斯坦人。巴官員說,以方當天在拉姆安拉、希伯倫、納布盧斯和圖勒凱爾姆等城市也發動大規模逮捕行動,其間有槍擊事件發生。 12月2日,以色列軍隊的坦克和推土機開進位於加沙地帶南部的拉法市,隨後以軍直升機發射一枚導彈,造成兩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多人受傷。 12月18日,哈馬斯與以色列為期6個月的停火協議到期。哈馬斯即日起宣布結束停火,並不再延續。從19日至26日,哈馬斯向以南部地區發射了200多枚火箭彈和迫擊炮彈。 12月24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下屬武裝派別卡桑旅發表聲明稱,5名卡桑旅武裝人員在「執行任務中」死亡,該組織隨後向以南部城市發射迫擊炮彈作為報復。 12月25日,以看守政府總理奧爾默特呼籲阻止哈馬斯襲擊以色列。以外長齊皮·利夫尼發誓要終結哈馬斯對加沙的控制。[5] 編輯本段 爭論焦點 耶路撒冷地位問題 耶路撒冷位於巴勒斯坦地區中部,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共同聖地。 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通過巴勒斯坦分治決議,規定耶路撒冷為國際化城市,由聯合國管理。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束後,耶路撒冷被阿以雙方的停火線由北向南切割為東、西兩個部分,巴勒斯坦人居多數的東區被約旦(當時叫外約旦)佔領,猶太人為主體的西區被以佔領。1967年以佔領東耶路撒冷,1980年7月以議會通過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首都。 巴勒斯坦自20世紀60年代就宣稱耶路撒冷是巴領土的一部分,以必須全部放棄。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建國,耶路撒冷為巴勒斯坦國首都。 邊界劃分問題 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81號決議,決定在2.7萬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一個「猶太國」和一個「阿拉伯國」,其中,「猶太國」占約1.49萬平方公里,「阿拉伯國」占約1.15萬平方公里。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告成立。但「阿拉伯國」因阿拉伯人拒絕分治決議沒有誕生。在隨後爆發的第一次和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佔領了包括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和東耶路撒冷等在內全部「阿拉伯國」領土。聯合國安理會先後通過第242號和第338號決議,要求以撤出所佔領土。長期以來,巴方堅持並決心將在1967年戰爭爆發前的邊界內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但以政府則堅持未來以巴邊界不能回到1967年戰爭前的狀態。 猶太人定居點問題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移民定居而形成的國家。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結束後,以開始在被佔領土上修建猶太人定居點。以內政部統計數據顯示,從1972年至2008年,約旦河西岸地區的猶太人定居點人口從1182人增加到了28.58萬人,東耶路撒冷定居點人口已達到將近20萬人。2005年8月,以曾在實施單邊行動計劃時,撤出位於加沙地帶的全部21個定居點和4個位於約旦河西岸北部的定居點。但在此後幾年中,以並沒有停止定居點建設。 長期以來,巴方堅持要求,以必須拆除全部定居點,而以方強調定居點建設是根據「自然增長」的需要。按照巴以1993年簽署的「奧斯陸協議」,以定居點擴建只能在人口「自然增長」的基礎上進行。 難民回歸問題 巴難民問題是歷次中東戰爭特別是第一次和第三次中東戰爭的產物。戰爭先後導致100多萬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據聯合國有關部門統計,巴難民已超過470萬人,除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外,這些難民主要分布在約旦、黎巴嫩、敘利亞。根據聯合國1948年通過的第194號決議,巴難民具有回歸權。但難民能否回歸、回歸多少將涉及巴勒斯坦、以色列等中東相關國家的民族構成、人口比重和社會安全等重大利益。因此,在巴以和談中,以方堅持巴難民就地安置,反對回歸。 水資源分配問題 巴勒斯坦地區60%以上屬於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包括地表水、河流和地下水等可再生水資源總量估計為20億立方米。在數量上,以佔有和消耗全部水資源的80%,巴只能享用剩餘的20%。另外,巴以關於水資源分配還涉及邊界劃分、猶太人定居點前途等問題。因此,以反對徹底同巴進行水資源再分配,主張共同管理水資源,以保證以水資源安全不受威脅。巴則堅持收回所有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水利設施的所有權,拒絕接受與以共同管理水資源。[6] 編輯本段 如何解決 中東問題多邊會談 中東問題多邊會談,指的是由阿以沖突各方、其他中東國家及美國、俄羅斯、歐盟等參加的多邊會談,其目的是在更大范圍內探討中東的地區性問題,為阿以之間的雙邊和談創造條件。 第一次中東問題多邊會談於1992年1月在莫斯科舉 中東會談 行。會談涉及包括軍控與安全、水資源利用、難民安置、經濟合作、環境保護等5個重要地區性問題,並分成5個相應的小組進行討論,協商在何時、何地以及如何就這些問題舉行多邊談判。中國代表團首次參加了中東和會。不過,敘利亞和黎巴嫩以雙邊會談未取得實質性進展為由拒絕出席會議。巴勒斯坦代表團也因在代表權問題上同以色列發生爭執未能與會。 此後,中東多邊會談分組會議分別在不同的地點舉行多次。1996年以後,由於巴以和敘以和談中止,多邊會談也隨之中斷。 2000年2月,在俄羅斯和美國共同倡議下,中東問題多邊會談部長級會議在莫斯科恢復舉行。來自以色列、埃及、約旦、沙烏地阿拉伯、突尼西亞、加拿大、挪威等國的外長以及巴勒斯坦、日本、歐盟、瑞士等國家和組織的高級代表出席了會議。敘黎再次拒絕與會。中國代表應邀出席了會議。 2000年9月底,巴以大規模流血沖突爆發。為了結束巴以流血沖突,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同年10月,中東問題多邊首腦會議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來自埃及、美國、巴勒斯坦、以色列、約旦等國首腦以及包括歐盟、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組織高級代表出席了會議。 沙姆沙伊赫多邊首腦會議在安全安排、恢復和平進程以及成立國際調查委員會調查巴以暴力沖突的起因等方面達成了協議。但除了成立調查委員會這一項外,協議其他部分並未得到執行。此後,盡管國際社會多次呼籲,中東問題多邊會談卻一直未能舉行。[7] 巴以簽署的主要協議 一、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又稱「奧斯陸協議」):1993年9月在華盛頓簽署。宣言規定,允許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傑里科地區先行自治,巴最終地位的談判在1999年5月4日前解決。 二、《開羅協議》:1994年5月4日在開羅正式簽署。這是關於實施加沙-傑里科自治原則宣言的最後協議。根據協議,以完成了從加沙和傑里科的撤軍。巴勒斯坦開始實行自治,成立自治政府。 三、《塔巴協議》:1995年8月在埃及塔巴草簽,9月28日在美國白宮正式簽署。這是一份關於擴大巴勒斯坦自治范圍的協議。根據協議,以軍將從約旦河西岸包括希伯倫在內的7座主要城市撤出。 四、《希伯倫協議》:1997年1月17日,巴以正式簽署《希伯倫協議》,同日,以軍從該市80%的地區撤出,交由巴勒斯坦警察控制。 五、《懷伊協議》:1998年10月23日,巴以在美國馬里蘭州的懷伊種植園達成臨時和平協議。協議規定以將從約旦河西岸13%的土地上撤軍。 六、《沙姆沙伊赫備忘錄》:1999年9月5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簽署,是有關執行懷伊協議的新協議。雙方同意1999年9月13日開始巴勒斯坦最終地位談判,並於2000年2月15日前就耶路撒冷地位等問題達成框架協議,2000年9月13日前達成最終協議。 此後,由於巴以雙方在關鍵問題上分歧巨大,巴以在巴勒斯坦最終地位等問題上的談判未取得任何進展。[8] 四、http://www.globalissues.org/article/119/the-middle-east-conflict-a-brief-background 1800s To World War II Towards the end of the 1800s questions arose as to how the Jewish people could overcome increasing persecution and anti-Semitism in Europe. The biblical Promised Land led to a political movement, Zionism, to establish a Jewish homeland in Palestine, in the Middle East. From 1920 to 1947, the British Empire had a mandate over Palestine. At that time, Palestine included all of Israel and today』s Occupied Territories, of Gaza, West Bank, etc.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Jewish people immigrating to the 「Holy Land」 increased tensions in the region. European geopolitics in the earlier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in the wider Middle East region contributed to a lot of instability overall. The British Empire, especially,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region. During World War I, in 1916, it convinced Arab leaders to revolt against the Ottoman Empire (which was allied with Germany). In return, the British government would support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dependent Arab state in the region, including Palestine. Yet, in contradiction to this, and to also get support of Jewish people, in 1917, Lord Arthur Balfour, then British Foreign Minister, issued a declaration (the Balfour Declaration). This announced the British Empire』s suppor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Jewish national home in Palestine.」 As a further complication, there was a deal between Imperial Britain and France to carve up the Arab provinces of the Ottoman Empire and divide control of the region. The spoils of war were to be shared. As with the 1885 Berlin Conference where Africa was carved up amongst the various European empires, parts of the Middle East were also to be carved up, which would require artificial borders, support of monarchies, dictators and other leaders that could be regarded as 「puppets」 or at least could be influenced by these external powers. Back to top Post World War II To 2000 After World War II, the newly formed United Nations (which the
❹ 閱讀英語報刊的方法
1先審標題,2注意段落第一句話。3略讀4大概把握段意
❺ 用這10個方法閱讀英語報紙書刊,怎麼可能不提高
二十來一世紀英文報如果你仔細閱讀自,就會發現裡面其實有很多文章都是中國人寫的,筆墨和思路以及用詞都很中國化。要想在130分再提高的話,這報紙對樓主來講用處不大。
如果樓主真想提高英語成績,建議你直接去外文書店買外國的小說來看,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故事來看,有很多小說的詞彙量都不會太大,選些一頁大概5-10個生詞的就可以了。增加詞彙量會幫助到做題時對文章的理解。
另外還有一種途徑,可以上網。樓主可以上外國的新聞網,英國的和美國的,裡面有該國記者發表的文章和言論,每天看那麼1-2篇已經足夠。
這些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你的英文語感,加強對詞彙短語使用的熟練度。
再來現在中國學生缺的不會是閱讀寫作能力,是口語和聽力,如果樓主能拿到130分以上證明你的聽力還算是很不錯,可能是選擇題和後面作文稍微扣點分,那這個就是靠平時的語感來提高,只要你多看,看熟練了,做選擇題很自然的只要一念題目,後面的空格詞語就會自己跑出來填進去。
希望能幫助到你。
❻ 怎樣有效閱讀英語報刊
親愛的同學你好,我是中國快速閱讀協會會員,很高興為你解答。
本人專注於速讀記憶能力研究年以上,同時有幸成為快速閱讀協會會員。對於如何增強記憶力和快速閱讀效率,速讀記憶力專家普遍認為,只要通過訓練,通過學習,、閱讀能力、記憶力是可以成倍提高的,下面給你說一些關於閱讀能力、記憶力的經驗:
1、快速閱讀的技巧就是一眼看上去,能夠閱讀多個字,看到一堆字就知道文字的意思,不用去過多思考,習慣性的看上去就直接理解文字大意。所以速度就上去了。同時,學習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2、快速閱讀的技巧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主要是復習課本的效率,讀的速度快,相同的時間可以重復讀好幾遍,自然記住的就快了。但是,快速閱讀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習慣,很多人以為學習了理論知識,就能夠領悟到快速閱讀的方法,其實不是的。快速閱讀既然是一種方法,那麼首先要懂得方法,其次,快速閱讀還是一種習慣,那麼既然是習慣,就需要練習,只有勤加練習,才有可能提高。所以,建議平時要多刻意的在實戰的時候多訓練自己的速度。
3、快速閱讀主要針對考試或者學習的人,能夠提高記憶力和學習效率。我孩子高考和後來的公務員考試都是用《精英特快速閱讀》來訓練速讀的,《精英特》是快速閱讀加快速記憶,她以前的閱讀速度在300字,記憶力不行,在2008年的時候就學習精英特,高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市因為學習速讀。包括現在的公務員考試,也是因為這個,大大提高復習效率。
4、如果是正在考試或者正在忙著備考的學生,我建議學習一下《精英特》,《精英特速讀》也是我們協會認可的。希望你早日進步!
希望我的回答幫助到你。
❼ 英美報刊閱讀中的應注意什麼
●默讀習慣的形成
英語報刊閱讀應採取默讀的方式。默讀是快速的意義閱讀實踐,注意力應集中在語言內容上,而不是語音和語調上。因此要注意以下三點:(1)閱讀時不出聲,不用手指文字,嘴唇不動,喉結不動,頭不晃動;(2)抓關鍵詞:在所讀的每一段中找出現成的詞彙,確定各段主題句;(3)擴大視距:培養學生以意群為單位閱讀和整句閱讀的習慣,使其在閱讀單位時間里獲得更多的信息。
●快速閱讀方法的培養
一份英語報紙至少有四個版面,閱讀量很大,每篇文章都要細讀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英語報刊閱讀教學必須順應「快節奏、高密度、廣信息」的趨勢,因此快速閱讀的方法、技巧和策略也要引起重視。快速閱讀能力並非只單純強調閱讀速度,而是提倡在達到一定的閱讀理解的基礎上,盡快提高閱讀速度。快速閱讀的方法有:(1)加快注視,減少回視。(2)有選擇地閱讀。採用跳讀或略讀技巧瀏覽全文,在閱讀中過濾書面信息,忽略次要信息,捕捉特定信息,確定主要內容,對於主題或重要語句或語段需認真細讀、深層理解。
2.英語報刊閱讀過程中生詞的處理
●置之不理:閱讀時,新詞不影響理解文章大意或整體內容時,對文章中的生詞可以暫時不理。
●猜測詞義:閱讀時,通過上下文的理解和串通,可以確定該詞不屬於常用詞;或遇到的生詞是比較冷僻的專業詞彙,而且從上下文中應該能猜出該詞的意思;有一些新詞的時代感強,有時在一般的學生用的字典中很難找到,這些情況就不必去查字典弄清確切詞義,可以採用猜測的方法。
●先猜測詞義後查字典確定:對於某些出現頻率較高,不了解其確切詞義就會影響正確理解文章的詞,應先猜測其詞義,然後再查字典。這樣既有利於記憶,又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做好英語報刊讀報筆記
學好英語必須有一定的語言積累。英文報刊的詞語實用,語言現代,知識豐富。做好讀書筆記。筆記內容包括:讀報時間、報紙期數、出版日期、文章題目、自己感興趣的詞語和有用的句型,最後寫上幾句自己的感想。閱讀筆記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積累知識和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它只是輔助性的。英語報刊閱讀課一定要以讀為本,不能「喧賓奪主」。
❽ 請問誰有張衛平 英語報刊閱讀(語言文化類)第一課The Higher Ecation of Washington 的原文翻譯!謝謝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將眾議員傑爾;劉易斯(加州共和黨人)刊登在今年冬季的
校刊封面上,這是對其作為優秀畢業生的一種頌揚。他與母校的關系如此密切,以至
於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吉祥物布倫熊的名字為自己的狗取名為布倫。
但是這個在某種程度上由加州大學華盛頓政府關系辦公室策劃的封面,也是加強與美
國國會眾議員撥款委員會一名關鍵議員關系的一個精明的手段。
布希總統向國會提交的2005年度財政預算提案中削減部分基礎研究項目經費一條對高
校影響巨大,提案使高等教育團體竭盡游說之能去保護自己的利益。
列入年度預算的有聯邦政府支持的醫葯,國防,空間和物理研究,以及為農業研究站
,建築和其他地方項目的指撥款項。
20世紀90年代,高等教育團體游說就成小規模經營,涉及一些規模大的大學和少量華
盛頓K街的企業。
高等院校仍然迴避與有組織的政治募捐活動和競選廣告---現代游說的慣用手段。零
利潤的現狀和州法律阻止了他們中的許多院校參與其中。
然而這些並沒有妨礙高等教育產業大力增加在華盛頓露面的次數。
「考慮到各種情況,想要增加國會的注意力獲得資助並不能單靠在口袋裡裝著活動經
費這一種手段」,加州大學負責政府關系的副校長A*司各特*說道。
去年,超過150所的高等院校為了游說活動花費了數百萬美元,這其中包括增加經費
,與學生辦簽證有關的法規,幹細胞研究,助學金,和國土安全問題。
例如,范 斯科約克合夥公司(美國游說公司,建於1990年),擁有55所大學客戶。
立法者和國會職員每周幾次成群結隊的前往位於美國國會山腳下的立憲大街的公司辦
事處用早餐。
在2002年選舉中, 范 斯科約克合夥公司對候選人或政黨捐贈493次,共計約25萬美
元。
美國超黨派機構「政治反饋中心」顯示,單個教授和學院行政官員也在一直在增加他
們的政治捐贈。
該中心顯示出在2003年頭三季度大學雇員對總統候選人的捐贈總數超過240萬美元。
主要捐贈接受人為霍華德 第安。他收到了719000美元,這大部分來自於加州大學,
哈弗大學,埃默里大學,斯坦福大學和達特茅斯學院的雇員。
緊隨其後的是布希,他收到的68萬美元的捐贈主要來自於德克薩斯大學,范德比爾特
大學,芝加哥大學,辛辛那提大學和斯坦福大學。
波德斯塔馬圖恩游說與公共關系公司華盛頓游說部在2003年頭六個月收到30萬美元,
公司為其所代表的美國科學家聯合協會---60個頂級研究院校,尋求增加基礎研究經
費投入。
公司為包括劉易斯在內的立法者組織科學研討會和周期性的「健康早餐」來表彰他們
在立法中對科學事業的支持。
「我們的信息就是我們的力量」,一個波德斯塔馬圖恩的說客米歇爾泰西爾說道。
今年的賭注異常的高。因為國會准備重新審批《高等教育法案》,許多大學正為此緊
張准備。
監督後中等教育的美國眾議員教育和老公委員會主席,議員霍華德。P 「巴克」麥克
翁(加州議員)提出阻止公共機構參與相關助學金計劃,如果他們在連續三年中均超
過通脹率兩倍的比例增加學費和雜費的話。
「高等教育團體對此感到憤怒,但是國會議員感到這是一種危機,並且當前的形勢是
難以接受的」,麥克翁的代言人瓦爾坦,狄翰林說。
在星期一披露的預算中,布希削減了大部分的基礎研究經費,僅對美國國家健康研究
院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增加了少量資金援助。
美國大學協會主席尼耳斯。哈塞爾莫嚴厲譴責這項研究經費提案,指出這項提案包含
了「對國家長期安全至關重要的國防研究計劃經費的兩位數的削減」。
此次預算重點的轉移影響到了一些美國最有威望的大學。例如。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
每年為哈弗提供的2億7千萬美元。加州大學系統依賴於華盛頓政府為其15萬名學生中
的多數提供的學費補貼,以及其三個國家科學實驗室,五個醫療研究中心,農業研究
院和大批畢業生及大學生計劃。
「值得焦慮的是我們所處的這種---看不到預算會增加的環境,我們確實對此感到擔
憂」,AAU的高級聯邦關系官員托賓。L 。史密斯說。
去年在參議員財政保守派阻止參議員阿倫。斯網路特在參議員會議上提出的在經費議案中給國家健康協會資金增加一百五十萬美元的提案時就可以明顯看到日益增長的預算壓力。
自己的譯法:
日益增長的財政預算壓力在去年就已明顯的表現出來。當時參議員阿倫;斯網路特在參議員會議上提出在經費法案中給國家健康協會增加15億美元的資金,被參議員保守派阻止。
采訪時,斯網路特(賓斯法尼亞州共和黨成員)對高等教育團體在那些問題上彬彬有禮的游說方式感到遺憾。
「大學院校們在政治上的表現沒有他們應該表現的那樣活躍。/沒有表現出他們應有的活躍」,斯網路特表示,「他們應該認出那些投票反對資助國家健康協會的人,回他們的州去工作,防止承包商咄咄逼人的進入。我沒有別的意思,只是說生意方面。」
但是華盛頓加利福尼亞大學9人游說團團長蘇達斯說,他的游說團已經拒絕了組建政治行動委員會或採用「激烈的」游說方式的提議。相反,大學利用他們在加州巨大的民間影響來增進它的利益。
❾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報刊閱讀
如何有效實施中學英語閱讀教學英語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語言輸入的主要環節之一,在英語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主要教學目標之一,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閱讀是學生最頭疼的問題。很多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動力不足,方法不當。究其原因,也並非與老師完全無關,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更側重於語篇的分析理解、語法知識點的講解,而對於閱讀方法的培養,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學生普遍存在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現象。多數學生採用一個單詞對應一個漢意,直接翻譯成漢語的做法。另外,學生的閱讀量少,僅僅局限於課本中安排的篇目以及部分習題中出現的文章,課外讀物涉及的少。因此,如何引導學生科學有效地進行閱讀,激發其興趣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一、英語課程標准對初中英語閱讀提出的要求1.能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思,能根據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2.能讀懂簡單的故事短文並抓住大意;能從文章中找出有關信息;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能理解簡易讀物中事件發生的順序和人物行為;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4.能讀懂說明文等常見體裁的閱讀材料和簡單的個人信件。5.能使用英漢詞典等工具書幫助閱讀理解。6.五級目標要求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可見,在閱讀教學上,除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之外,還應該增加課外閱讀量。二、閱讀教學的幾點建議1.閱讀材料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現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來進行。如初一、初二的閱讀材料,傾向於生活實際功能,如問路、指路、接聽電話、天氣表達、尋物、招領等;而在初三、初四的閱讀材料中,人文情感、社會責任、道德倫理深深隱含在其中。另外,多選擇一些與所學課文訓練要點相契和的文章,以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從而強化課內學習。2.做好閱讀前的必要鋪墊和激發興趣工作。3.閱讀過程中老師可以提出問題,口頭的或者書面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此外,老師對閱讀方法的指導也是必不可少的。教會學生粗讀文章,以了解大意,並能夠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教會學生分段細讀,抓住主要事實、關鍵語言點,明了文章結構,深度理解。4.學生平時閱讀英語文章、報刊雜志以及各級各類考題中的閱讀理解部分,務必要做到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文章,不要逐詞閱讀。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學生在做閱讀的時候一開始總是信誓旦旦,下決心要把文章讀懂讀透。但是在這種觀點的指引下,閱讀往往就會走入誤區,因為太過於注重每個單詞、每句話的意思,而忽視了對文章結構的整體理解。我們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句子都能看懂,但讀完文章印象卻不深。如何學會對文章的整體理解呢?首先,要重視文章的題目和文章的首句。因為文章的題目就是文章的主題,文章的內容就是環繞主題。首句很關鍵,因為首句是文章的導入,點明作者寫文章的意圖、背景等。其次,要重視每段的最後一句和整篇文章的最後一句。每段的最後一句常常是該段的結論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後一句就往往是這篇文章的結論或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們在閱讀文章時要養成一種習慣:見了文章的題目,要稍微停頓一下,猜一猜,這篇文章大概會寫些什麼,如果讓我來寫,我會怎麼寫。然後你會饒有興趣地讀下去。(當然,在考試中,為了節省時間,猜測這一環節可以省略。)接著再往下閱讀時要特別注意每段的第一句與最後一句,這樣就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內容,整篇文章的框架結構,又節省了閱讀時間,提高了閱讀效率。5.在平時教學中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不少學生不會使用工具書,遇到生詞,先問老師。乍眼一看,閱讀課進行的轟轟烈烈,學生不懂就問,閱讀積極性高漲,殊不知,這樣的閱讀不科學也低效。我們要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提倡學生遇到疑問查找工具書,逐步培養其獨立閱讀的良好習慣。老師注重並教會學生正確使用工具書是指導學生獨立閱讀的保障。另外,在閱讀過程中老師也要指導學生正確處理詞彙障礙,遇到生詞時,如果不影響語義的理解,跳過它,繼續閱讀,這有利於提高閱讀速度,不打斷閱讀思路。有時可以通過上下文,在具體的語境中推測詞彙的意思,不要一遇到生詞就搬詞典。6.教師要充分發揮指導作用,教給學生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略讀、尋讀、按照意群閱讀的習慣及能力,逐步提高其閱讀質量和速度。在閱讀中要求學生改掉不好的閱讀習慣,如用手或者筆指讀、出聲讀、以單詞注視點閱讀、回視等。課堂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陣地,老師可以教材中的文章為例運用精讀和泛讀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閱讀教學。7.閱讀結束後,老師可以對重難點進行精講,組織適當的口語和筆頭訓練,引導學生背誦幾個好句子,有能力的同學要求復述文章(選擇有價值的文章復述,否則只是增加學生負擔)。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靠的是持之以恆的努力。所以指導學生在課外廣泛閱讀是很必要的,讓學生做好閱讀筆記,寫下有價值的生詞、好句子,或者是自己對文章大意的歸納以及自己的閱讀感受。同時老師要查閱筆記,科學及時地給予評價。為了調動積極性,引導學生更用心地去進行英語閱讀,評價可以只是以認真程度、努力程度來進行,不以好壞而論。
❿ 求《英語報刊選讀》(張衛平主編的)1之6單元的閱讀文章翻譯。可發我郵箱1049303103,謝謝.
我也要。。誰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