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要聽老師講解英語閱讀題
在老師講的過程中,老師會重點提出需要關注的地方
閱讀並不是要通篇認識,內掌握大意便可,而容老師正是起到一個引導作用
一個文章總會有一些長難句,跟著老師的節奏,可以很快地學會分析,這樣以後閱時可以輕松很多
同時老師也會重點指出其高頻詞彙,是增加詞彙量的的好方法
Ⅱ 聽名師講課,聽後感怎麼寫!
非常榮幸參加了為期兩天的「全新思維高效教學策略同課異構教學形式觀摩展示活動」。在這一次活動中我們不僅觀摩了本省骨幹教師與名師們的「同課異構」展示活動,如《年月日》、《交換律和結合律》、《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認識百分數》還聆聽了幾位名師們精彩的講座,使我們不斷的在學習中成長。下面就談一談我的一些感想吧: 首先對同課異構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我認為同課異構要從三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理念等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教出的課效果不同,各有千秋,這次活動的每一堂課都體現了這一點。特別是省骨幹教師李文娟和特級教師朱德江老師設計的《年月日》。其次,同樣的教學知識點,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適當改變教材內容,或者教材知識點的呈現方式,實現形散神不散的教學特色。另外,同課異構可以充分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必拘泥於固有的教學策略,可以每節課刪除不必要教學環節,甚至挑戰教學策略,逆策略而動,突破常規,實現效果好的課堂,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如劉松老師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一般情況下是先教學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後教學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但在這節課中劉老師他打破常規,先教學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再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其次,在這一次的學習中,還有以下幾個方面讓我印象深刻。
一、教學設計巧妙,步步「誘敵深入」,淡化了人為設計的痕跡。 這一點是我這次聽課感受最深的。教學設計是解決怎樣達成教學目標的問題。在幾位名師的教學中,教學設計相當巧妙,課堂各層次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多餘的環節,沒有一句多餘的話,甚至沒有一個不參與的學生。如:朱德江老師的《年月日》,他通過呈現奶奶有高血壓,每天定時吃一片降壓片,一盒有30片。引出問題「一個月夠吃嗎?」然後通過學生活動與反饋,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判斷是否夠吃,引出需要研究的問題「一個月有多少天」。再利用數形結合,讓學生結合年歷卡用圖進行記錄、探究,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哪些月夠吃、哪些月不夠吃」,發現每個月的天數及規律,從而認識大月、小月。最後又通過解決「一年吃多少片」的問題,研究「一年有多少天」?當時,我最大的感觸是: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二、不僅關注了學生學習的起點和終點,更關注了中間的節點和盲點。
這一觀點是劉松老師在為我們上完課之後做的精彩講座中的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反思自己的教學,真的很少去關注學生學習的起點,即使有這個想法,也沒附諸行動,更別說關注中間的節點和盲點了。而劉松老師在他上這節《交換律和結合律》時就做到了這一點。他在教學之前先做了一項調查問卷,他發現孩子雖然大多數都不知道什麼是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甚至沒聽說過這些詞,但大多數孩子都能運用這些規律進行簡便計算。通過這項問卷,劉老
師了解了學生學習的起點,於是他這節課先設計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教學,再教學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他認為乘法交換律、交合律是一種三維的數學模型,學生理解有困難,這就是教學中間的節點和盲點,是教學的重點。而加法是一種二維的數學模型,更加直觀,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學生乘法都會了,加法就迎刃而解了。唯有把握學生的起點,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才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才能學得積極主動,學得興趣盎然。
三、體現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名師們的教學中處處都體現了以人為本、以生為本,完全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把握兒童已有,體會兒童的障礙,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的和諧數學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蔡宏聖老師的課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理念。課前談話中他就板書了「聽、講」兩個字,請學生說一說,你認為是誰講誰聽呢?第一個孩子站起來就說:「老師講,我們聽。」的確,我想許多教師在課堂上是把握絕對話語權的,許多老師會認為「我不講,學生就不懂;我少講,學生就少懂;我多講,學生就多懂。」而蔡老師卻反問孩子:「一定是我講嗎?」這時有個孩子站起來說:「有時候您也要聽我們講。」正是在充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會發出這樣的心聲。在課堂教學中,蔡老師確實也做到了這一點。學生能講明白的,老師就不再重復;學生講不清楚的,老師補充清楚就可以了。比如百分數的讀法、寫法完全放手讓學生去講,百分數的意義蔡老師引導學生去講,不到位的地方再加以補充。整堂課
常常能聽到學生說「我來補充一下。」「我再想說幾句。」「就讓我講一次吧。」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最直接表現。在講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環節時,蔡老師讓學生回答「三個人誰的投籃水平高?」這一問題,孩子們有一些猶豫,心急的老師可能就會馬上提示學生,牽著學生往自己的方向走。而蔡老師選擇了等待,他相信學生有了課前誰胖誰瘦的比較後,能夠回答這個問題。蔡老師的等待給了學生充分的信任,更彰顯了他的教學智慧。
仰望名師的課堂,再府視自己的教學,高低立見。但是我想如果把名師的教學設計搬到我的課堂,我也肯定上不出名師課堂的精彩與效果。我們的課堂,肯定不是對名師課堂的東施效顰,也不是自以為是的自負,而應不斷的學習、反思,摒棄模仿照搬,發揮自身特長,彰顯獨特個性,創設出適合自己和學生的課堂。
以上是我對此次外出學習感受的整理,有不到位的地方,還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多多包涵。最後用劉德武老師的一段話作為結尾:數學是充滿魅力的,聰明的學生需要聰明的老師。所以,我們要先把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很多老師問劉德武老師:「劉老師,您怎麼會想出這么多聰明的點子?」劉老師這樣答復老師們:毛主席教導我們:古人說,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就是說多想出智慧!我們在多想的同時還要多學習,多實踐、多反思,用我們的智慧給數學學科戴上充滿魅力的花環!
Ⅲ 上英語閱讀課的心得體會作文如何寫
What ever I said , he'd disagre
Ⅳ 英語課觀後感
[英語課觀後感]一、教師帶來的啟示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講好課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英語課觀後感。在聽課中我發現優秀的教師都有幾個共同特點:1、口語流利,發音準確。語言地道;2、善於利用多媒體及教師演唱、畫畫、舞蹈等各種自身特長輔助教學,讓語言知識更立體,更直觀,更生動;3、教態親切,表情極其豐富自然,在課堂上能輕松,瀟灑的進行授課,富有藝術性;4、有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作後盾,詞彙豐富,課堂充實。同時,教師又各有各的特色,有的嚴謹,慢條斯理;有的活潑,妙趣橫生。總之,每一位教師都以他們的學識和人格魅力感染著學生。與其說這是初次見面的師生的一堂英語課,更不如說這是老朋友之間的一場用英語作為交際手段的聚會。二、教材帶來的啟示緊扣教材,卻又不拘泥於教材;名優教師們都給大家帶來了風景此處獨好的感覺,之所以給人這樣的感受,是應為他們對教材都進行了深入的專研和認真的整合。這次的八節課選取的教材內容側重點各不相同;有聽力課,閱讀課,口語課,甚至還有Self Check復習課。老師們的授課形式也因課而異。眾所周知,英語課中最難上是兩種課,一種是聽力課,另一種就是閱讀課。我覺得這次金華的俞愛華老師就給我們展示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聽力課,教師從導入開始,就圍繞聽力材料有序展開了,中途的句型操練也是聽力材料中的重點和難點,並且一再反復的呈現,這就極大限度地降低了聽力的難度。而且,老師創新性地改編了教材中的聽力材料,刪除了聽力中的一些干擾性強又與課堂教學目標毫無關系的句子,使聽力材料真正的符合學生的需求,真正給學生學以致用的機會。另外,教師還利用書本原有聽力材料,改編新的聽力練習,充分的利用了材料,減少了教學資源的浪費。同樣,復習課也是英語教學中很讓老師頭疼的一個問題,溫外的林小玲老師大膽地選擇了《Go for it》八上Unit3,為我們獻上了一節復習課。整堂課教師都是圍繞一個教學目的展開的,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在課堂最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寫一個自己最嚮往的旅行計劃。所以雖然文本只有短短的幾個文字,但是教師卻把整個單元可以用於寫作的單詞、片語、句型,通過創設的一連串情境,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穿成了一串美麗的珍珠項鏈,都說學生的文章內容有多少,和老師是密切相關的,林老師整堂課的信息輸入非常的多,從activities-some students’vacation plan-the teacher’s vacation plan-my vacation plan,每一個環節教師都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拓展,由點到面,由易入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觀後感《英語課觀後感》。最後,學生生成的東西自然而然就多了。三、課堂流程帶來的啟示(一)導入導入是每節課的導入雖然都採取了不同的方式,如游戲、錄象、頭腦風暴所以在課堂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二)教學過程新課程理念在名師們精深的教學思想引領下,通過精湛的教學技術,表現得淋漓盡致。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說過: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孩子和教師在課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這樣的氣氛,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能發揮作用。這幾節可真印證了這句名言。別說是學生和教師,就連我這個經常在外面聽課的教師也都被這些課深深吸引。這些課在設計方面就獨具匠心。新目標對一堂課的好壞,最關鍵的評定標准就是看這節課能讓學生學會什麼,學到什麼。所以,名師們的教學目標意識非常強,教學內容設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重難點突出,每一個教學步驟都有具體的任務,充分體現任務型教學的思想。同時在設計教學環節時,也結合學生實際,採用了操作性強的多種活動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結構緊湊、流暢,教學方法多樣。充分鼓勵學生參與語言實踐活動。教學手段先進,熟練掌握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在教學中,老師能結合教學內容,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學生參與課堂實踐,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任務為中心,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教學效果好。(三) 教學評價教學中注重學生的發展,對有特點的學生,進行充分地肯定。並以其為典範在學生中推廣,鼓勵學生積極開發思維。例如:當一個學生不會用某一詞來表達意思,學生換成另一種語言表達,老師抓住這一教學生成,恰到好處地對該學生進行了積極的鼓勵和褒獎。(四)情感態度目標的落實注重啟發式教學,不斷引導學生通過思維活動去理解教材,掌握知識和技能。在學生習得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對學生學習情感的培養。以上每堂課中均有這樣的教學片斷或瞬間: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情境,利用視頻、音樂或教師語言的特殊語調表情刺激學生心理的情感源泉,激起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有語言表達的沖動,以此鋪墊下的師生、生生語言實踐成了情感表達的需要,於是,英語課堂實現了學生為自我表達需要的陣地。四、值得探討的問題1、教學的吸引力常常是以學生對繼續學習的傾向性作出判斷的,實際上反映了學生學習意願、動機、毅力等方面的態度情感。學生是現實的,知道老師只是客串一下而已,所以他們在每一堂優秀課之後又會迅速回到現實,所以感覺學生像是完成了一項任務而已,很難判斷他們是否有強烈的意願,繼續欣賞並接受該教師的教學。2、教育機智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一種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師對學生各種表現,特別是對意外情況和偶發事件,能夠及時作出靈敏的反應,並採取恰當措施以解決問題的特殊能力。公開課的特點是教師預設的東西多,學生也較拘謹,所以教學中教學生成的就較為欠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自然的智慧碰撞也成了極為難得欣賞到的教學瞬間。
Ⅳ 教師怎樣進行有效英語閱讀教學
教師怎樣進行有效英語閱讀教學?
一、閱讀前
1、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在閱讀前,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喚醒他們關於文章的知識和體驗,做好鋪墊,使學生處於思維活躍,熱情高漲的狀態。
2.預測文章內容。在閱讀前,教師可以利用課本上的插圖或問中的標題要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文章內容進行預測。
3、正確處理好詞彙。在大多數閱讀材料中都有較多的詞彙,教師在閱讀前要對閱讀材料與詞彙做個分析,對一些重要的引起理解障礙的詞彙,教師可以在閱讀前設置一定的語境引入。
二、閱讀中
1、明確閱讀時間,布置任務。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教師主動積極參與閱讀,要學生明確閱讀時間,教師要布置好任務。
2、整體把握,注重語篇閱讀。教師要學生務必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文章,不要逐詞閱讀,不要太過於注重每個單詞,每句話的意思。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
2、指導學生運用多種閱讀策略。比如學生可以邊讀邊注不理解的內容或重要信息為之後的深入閱讀做好准備。教師可以出示沒有教的單詞,要學生快速找出這個單詞,並學會根據上下文猜測這個單詞的意思。
三、讀後
1、提出問題,深化閱讀內容。在學生閱讀後,教師還可就文章中的某個觀點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既可以提高學生說的能力,也可鞏固閱讀材料,使閱讀材料得到延伸,學生的思想得到升華。
2、精講重難點,鞏固閱讀材料。閱讀結束後,老師可以對重難點進行精講, 使學生掌握一些詞彙和固定短語的用法和幫助學生理解一些難句,還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
3、抓好文章的朗讀、復述和背誦工作。復述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很好的理清文章的脈絡,還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關鍵詞,讓學生口頭復述閱讀材料。也可要學生筆頭對閱讀材料進行縮寫,提高寫作能力。朗讀和背誦更是一種提高學生語感有效的手段。
Ⅵ 名師導讀聽後感四百字
今天連續聽了五位優秀教師的精彩授課,給我很大的觸動。活潑的孩子、生動的課堂、鮮活的語言、明確的目標、高效的環節……這不正是語文課追求的境界嗎?
孫建峰老師用詩一般的語言帶領學生與文本進行多層次的對話,一步步將學生帶進文本深處。這里不得不說的是,孫老師選取的文章《目送》是高中教材里的,而授課的對象則是小學六年級的孩子。如此的差距,讓我們更加鮮明的感受到了什麼叫「對話教學」;真正的閱讀課應該是沒有界限的;只有不會引導的老師,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張化萬老師的習作課讓我認識到了習作指導是多重的,除了指導習作技法、點撥寫作的思維路徑之外更應該激活習作的興趣和激情。熊海濱老師以其獨特的個人魅力,嫻熟的教學技巧、豐富的文學知識以及朴實靈動的教學風格深深的打動了我。陸曉霖、鍾蕙這兩位女老師溫柔親切的語言、鼓勵性的評價、激情的投入以及對語言文字准確靈動的把握使我折服。一天學習下來,深深印在我腦海里的有以下幾點:
一、激勵性的評價。這五位老師都非常注重激勵性評價。在他們的課堂充盈著「你真會讀書」「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等等諸如此類的評價。但是,這種評價並不是泛泛停留在表面,而是根據孩子們的表現,給他們「量身打造」的。我們的課堂評價常常會走兩個極端,要麼就不做點評或者隨便點評;要麼就一味表揚,一味鼓勵。這種點評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而且不能讓孩子真正感受到老師關注到了他,老師在鼓勵他。這幾位老師的評價就非常具有針對性,如孫建鋒老師的課堂上,一位孩子在回答「目送誰」這個問題時說「目送兒子和父親」孫老師立即用高昂的聲音表揚他「你看你多麼會讀書啊,一千三百多字的文章被你概括為短短的六個字!」這樣的評價,孩子的興致不高才怪呢!
二、注重方法的指導。語文課堂最重要的是教會孩子方法,讀書方法、學習方法、觀察方法……好的語文老師會時刻注意對孩子進行方法的指導。陸曉霖老師在上《普羅米修斯盜火》這節課時,課堂伊始就指導學生怎樣讀課題,要讀出「誰,在干什麼」,在接下來的授課中始終滲透「邊讀邊體會」的學習方法。孫建鋒老師同樣也教給孩子們讀課題的方法,由於課題只有兩個字——「目送」他通過讓學生分層次來讀,教給學生讀課題不僅要有聲音還要有眼神更要有心情。鍾蕙老師的《花鍾》一課中對方法的指導更是比比皆是。她通過對九種不同花開的句子的多層次多樣化品讀,教給了學生怎樣寫才不會使句子單調枯燥的方法,如,同樣表示時間,可以用凌晨/中午/下午/傍晚幾點,或者幾點左右等等,這樣既可以表現出觀察的准確又可以讓句子不單調;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形象寫出不同花開放時不同的姿態;觀察事物要仔細、連續的觀察。在我的教學中,非常缺乏的就是對方法的指導。這幾位老師的課給我的觸動很大,今後一定要注重對方法的指導。
三、創設多樣化情境。對於創設情境這一教學方法大家都不會陌生,我們可以藉助語言、音樂、圖片等多種媒介來創設情境。可是怎樣利用自身優勢創設出最能吸引學生最好的情境呢?這幾位老師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熊海濱老師用自身的獨特氣質,配上朴實而又飽含感情的語言創設出一個婉約古典而又略含傷感的「乞巧」情境。輕而易舉將學生引入。陸曉霖老師在講授普羅米修斯被鎖在高加索山這一場景時,用深厚的文學素養、充滿感情與理性的聲音讓學生走進了古老而又神秘的希臘神話,將他們帶入了那個氣候惡劣、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加索山上,感受殘酷和邪惡、感受真善美。孫建鋒老師則採用了場景重現的方式創設情境,為了讓學生感受第一天上小學時,孩子「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裡」這個句子中的「圈」字蘊含的深意。他讓學生將手放在他的手心裡,再圈在他手心裡,進行體驗對比,感受「圈」字里飽含對父母的依戀。還有,在講到母親在機場目送十六歲兒子出國這一場景時,文中有一句含義深刻的話「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為了使四年級的孩子能理解這句意義深刻的話又做了場景重現,不過這一次時分兩個鏡頭:一,他讓學生把頭貼在他的胸口。談感受,孩子說聽到了心跳的聲音。二,他讓學生抱住他的腳,再談感受,學生說聽不到心跳的聲音。用這樣的場景對比來使學生理解這句話背後隱藏的深意:雖然抱住了兒子的人,卻沒有抱住他的心。可見,創設情境並不難,難的是怎樣利用教師自身優勢創設出高效的情境。
四、注重語言的積累與運用。語文教學的三個維度:理解感悟、積累、運用應以後兩個作為教學的重頭戲。這幾位老師都非常注重對語言文字的積累與運用。孫建鋒老師的課堂很注重對句式的演練,他會根據課文內容另外做延伸訓練。如在對文中「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這句話初步理解之後,老師出示「___的畢業,意味著___的開啟」這樣的句式,然後教師帶著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先做一個示範:幼稚園的畢業,意味著小學的開啟。然後就讓學生自己填空說話。這個環節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了「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這個句子。還有 「我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寸往前挪,不如說我的____跟著他的背影一寸寸往前挪」等,這種練習既是對語言能力的鍛煉又能夠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真是一舉多得!陸曉霖和鍾蕙這兩位女老師用更細致地將語言的積累與運用貫穿課文始終。陸老師在課堂上進行了「沒有火____只好_____」這種句型填空的形式讓學生想像人類沒有火時生活的困苦;讓學生運用已有詞彙描述人類有了火之後的興奮心情;評價普羅米修斯是個( )的神;看圖片說說這是一隻( )的鷲鷹,它有著( )的嘴……多種形式的語言訓練。鍾蕙老師則緊扣對描寫九種不同花開的句子品讀,其間非常自然的進行了詞語積累(曇花一現)、詞語理解(欣然怒放)、說話訓練(仿照課文的表達方法,說說自己喜歡的花開放的樣子)。我想如果我們能在課堂上對語言的積累與運用做到如此地步,那還愁孩子的語文學不好嗎?
以上是我本次聽課感受最深的幾點,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Ⅶ 怎樣成為一名優秀英語教師讀書心得
寒假期間,我讀了《怎樣成為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這本書感受頗深。本書從始至終貫穿一條主旨就是:要實現有效教學,人力資源勝過技術資源。而且書中特別強調,教師所能利用和開發的最重要的人力資源就是自己的個人品質或素養。就這一點我做為一個老老師深有體會。做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具備的一些素質及條件,對這一點我作了以下幾個思考。
首先、必須具有豐富的英語專業理論知識,英語教師沒有較高的專業水平,也就談不上優秀。
第二、必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人格魅力,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具有奉獻精神,具有強烈的責任感、事業心。這是職業道德要求,一名教師專業能力再強,如果思想上有問題,責任感不強,不喜歡學生,甚至道德品質有問題,他也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第三、必須具有系統而全面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懂得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能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這是教師職業的要求,一名教師雖然有較高的專業水平,也有滿腔的教學熱情,但如果不懂得教育教學規律,其必然會走「彎路」,當然離優秀就還有一段距離了。
第四、必須具備廣博的文化知識和其它藝術學科基礎知識,英語教師除了具備本專業的知識技能外,必須盡力擴寬其它基礎知識的掌握面,以及了解其他學科基本知識技能,並能綜合運用它們進行教學,在廣泛的文化情景中對學生進行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素質。這是現代教育的時代要求。
第五、必須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善於吸納新知識,獲取新信息,並善於把這些新理念、新知識、新信息合理的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以保持與時代同步。時代的飛速發展,新學科,新技術,新知識的大量涌現,要求教師必須善於接受新理念、掌握新知識、運用新技術進行教學,優秀教師更應該如此。
第六、優秀教師必須具有創新和探索精神,無論是教學理念的貫徹,還是教學方法的選用都必須與實際需要相吻合,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只有結合各地具體情況不斷的探索,大膽的創新,才能不斷找出合符實際需要的東西,以滿足教育教學的時代要求。
第七、必須積極參與教研、教改,一名出色的教師不光能做好教學工作,同時還要善於把教育教學工作中好的經驗總結、歸納出來,並加以推廣;對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利於學生良好發展,不利於教學工作順利進行的因素即時發現,找出適當的辦法,加以克服;能有效的利用現有環境資源、教學設施、當地特色文化合理地組織教學,運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使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第八、必須熱愛學習、善於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是一位愛學、善學的人,只有終身堅持不斷學習,才能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保持與時代同步,不至於落後於時代的要求。
當然,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的做下去,做一輩子。
Ⅷ 急需一篇小學英語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匯報
英語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與新課程一同成長
英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成功的關鍵,是需要一支優良的教師隊伍。搞好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素質,是進行基礎教育新課程實驗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項系統工程。2012年秋季,我縣很榮幸地率先成為全市的省級課改實驗區,我校作為實驗區先進學校之一,在縣教育局、教師進修學校等部門的領導和指導下,凝心聚力,扎扎實實做好新課程的師資培訓工作。堅持「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確保師資培訓工作與課程改革的推進同步進行並適當超前,使教師與新課程同行,煥發出新的生命。
一、平等交流、討論、對話、合作,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這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而以教師為本體,則是我校開展校本培訓的指導思想和出發點。在培訓中,主要採用平等參與的方式,讓教師自己對新課程的理念和做法進行探究。通過創設情境,引導教師在活動、表現和體驗中反思自己的經驗與觀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學習他人的長處,產生新的思想,達到新的認識,從而實現自我提高。
師資培訓的形式力求多種多樣,激發教師參與的熱情,促使教師全身心參與培訓工作。1、專題講座。我校在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級骨幹培訓、縣課改通識培訓、縣新課程學科培訓的同時,扎實開展好校本培訓,請專家、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骨幹教師、經過培訓的輔導員主講,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綱要》和各學科課程標准。培訓者將學習內容製成幻燈片,圖文並茂,提綱挈領,突出重點,使教師能很好地領悟其精髓,深入了解各學科改革的突破點以及對教學的實施建議等,從而指導教學實踐。2、觀看錄像。放映能引起爭議的錄像片斷,錄像中教師的行為反映出教師有嘗試新課程理念的願望,但不夠完善。觀看後組織教師分組討論,對一些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及其對學生的影響進行反思,明確新課程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新要求。3、教學觀摩。強化「三課」(研究課、匯報課、示範課)管理,積極開展「假如我來上這一課」討論,同時,選派骨幹教師外出聽課,並以上課、寫體會等方式匯報學習所得,發揮骨幹教師的「傳幫帶」作用。4、案例分析。精心搜集一些教學案例,定期組織教師以備課組為單位合作學習並作點評,幫助教師從感性的經驗中生成理性的認識。5、經驗分享。根據課改中出現的熱點問題(如「如何提高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如何在一年級課堂中讓學生主動探究」「綜合實踐活動中如何做好安全工作」等),以及教師在課改工作中的疑惑和困難,定期組織教師沙龍,讓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暢談自己的想法,交流各自積累的經驗,把自己的看法與做法和大家分享。6、教學反思。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可以提高他們的教學技能,促進其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對教師學會如何教學和教師從教學中學會什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校把教學反思作為培訓的一種形式,要求每位教師經常對自己教學中的課堂結構、教材處理、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法設計、提問和練習設計等方面進行回顧與反思,寫成心得,並定期在教研組中交流。不少教師的教學論文、教學設計方案在省、市、縣級的雜志或評比中發表或獲獎。
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與參與是推行新課程的前提,因為他們最終決定著課程實施的走向。經過一次次的「頭腦風暴」,我校教師不再是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不再是只知「教書」的匠人,而是一批擁有正確教育觀念、懂得反思技術、善於合作的探究者。我校的課改實驗教師在課堂上,將4的加法寓於孫悟空分桃的活動,使識字與生活、游戲緊密聯系,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我校的課改實驗教師在今年的縣級優秀課的評比中,獲得了語文、數學、藝術學科的第1名。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學校扎扎實實進行師資培訓是分不開的。
二、邊培訓、邊實驗、邊開發、邊研究,加強培訓資源建設。
由於我校採用的是平等參與的培訓方式,因此,培訓者與參與者的角色發生很大變化。培訓者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信息提供者、標准答案的發布者或核實者,也不再是傳遞上級行政命令的「二傳手」,培訓者成了參與者的「協助者」、「協作者」。「受訓者」也發生了角色上的變化,他們成了「參與者」,是培訓者的「合作夥伴」,是培訓內容和形式的主動創造者,因而,他們也就成了非常豐富的培訓資源。給一定壓力,予一方舞台,教師就能將積累的能量釋放出來。我校舉辦了「走進新課程」系列競賽,在演講、備課、上課等競賽中,教師互相探討,團結合作,在活動中共同提高。我校青年教師對省市專家上課改匯報課、對縣上課改示範課都獲得好評,在縣課改學科優秀課評比中奪魁,課改實驗骨幹教師向城區教師匯報培訓學習所得,這些都是充分調動了廣大一線教師的積極性,使其也成為師資培訓資源之一。
由於教育經費緊缺,我校的辦學條件並不夠好,但在師資培訓方面卻在逐年加大投入。受場地限制,我校圖書室不大,但圖書數量多、內容新、品種齊全,為教師獲取有關新課程的信息創造了條件。我校教師人均每月借閱圖書三冊,每月業務摘記、心得兩千字。此外,我校還加強了網路建設,充分利用網路資源,鼓勵教師上網了解外地課改信息、課改動態,積極撰寫課改論文。我校還擬將建立自己的網站,各教師自製網頁,交流實驗體會,展示實驗成果。
三、加強對培訓的科學研究工作,形成良好運行機制。
以學校為主陣地,以教師為本體開展培訓,這種校本培訓模式有如下特點:1、培訓和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教師邊學習、邊反思、邊提高。2、培訓與教研活動相結合。培訓與教研融為一體,在培訓活動中進行教研,在教研活動中培訓學習。3、個體學習與團隊研討相結合,既有個體的自學自練,又有集體活動。只有通過教師自覺地、主動地、自主學習與研究,並積極參加集體培訓活動,在集體培訓活動中交流、研討,在集體中共同提高,才能真正實現「人人參與」,使培訓活動落到實處,使培訓工作收到實效。4、培訓時間安排和培訓形式靈活方便,可以安排大塊時間培訓,也可隨時隨地利用零散時間學習、交流;既可集中培訓學習,又可分散學習、交流和研討。在培訓中,我校採用了平等參與的方式,這種方式能使教師親自體驗新課程所追求的新理念,從而促進他們在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創造性地使用此類方法。如我校一青年教師在漢語拼音教學中引導學生交流最後一個音節時,讓願意領讀的同學上台讀,學生「嘩」地一下子全上去了,看著空空的座位,老師索性坐在學生的座位上,說:「老師來做學生,你們做老師領我讀……」,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關系,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師資培訓中,我們還盡可能使用一些具體的學科實例,對有關問題進行更具情境化的闡釋。比如,如何體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們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如《低年級詩文賞讀》閱讀指導教學片斷,《到小熊家裡去》一課的節奏練習片斷等),指導教師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我們努力使師資培訓工作走上科學化軌道,進一步提高培訓的質量和實效。
四、加強對培訓的有效管理,建立良好的保障機制。
沒有嚴格有效的管理機制,培訓就會流於形式,師資培訓目標、任務就得不到落實,完善的嚴格的有效的管理是使師資培訓系統形成良性循環的關鍵。因此,我校首先成立了新課程改革形勢下的師資培訓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並組織制訂了一系列相應的管理和建設制度,針對新課程制訂了相應的考評辦法和激勵機制,同時領導小組合理分工,加強對師訓工作的檢查、督促和考核。定期聘請省、市、縣教育局領導來校,對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進行評估、跟蹤指導和專題研究。2012年9月初,縣教育局領導評估我校師資培訓工作,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對我們的培訓工作提出了加強系統性及學科間融合性的要求,我們在師資培訓工作中努力實踐著這些要求。同年省教育廳專家到我校調研我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情況時,在審閱師資培訓計劃、培訓記錄,對教師調查問卷,與教師進行座談後,專家對我校的師資培訓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寶應就使教師的教學理念迅速提升,教學方式迅速轉變,真正出乎我們的意料……」
成績屬於過去,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隨著課改的深入,對教師的要求越高,師資培訓任務就越艱巨。我們將進一步努力探索、研究和利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新的培訓形式和培訓手段,形成「實驗、培訓、管理、研究」一體化的良好運行機制,推動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質量和效益的不斷提高,讓教師在新課程中成長,在新課程中煥發出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