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設計有效問題
闡明"問題引領"教學模式的概念及優勢,提出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轉變專教學理念屬、明確教學目標、精心設疑、豐富教學形式等。認為教師應利用"問題",優化提問設計,使其在導入、閱讀和反思等教學環節中充分發揮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
Ⅱ 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英語(English)是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下的語言,由26個字母組合而成,英文字母淵源於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淵源於希臘字母,而希臘字母則是由腓尼基字母演變而來的。英語是國際指定的官方語言(作為母語),也是世界上最廣泛的第一語言,英語包含約49萬詞,外加技術名詞約30萬個,是詞彙最多的語言,也是歐盟以及許多國際組織以及英聯邦國家的官方語言,擁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語使用者人數,僅次於漢語和西班牙語母語使用者人數。
Ⅲ 淺析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發展,小學課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今,大部分老師都遵循這樣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小組合作,參與討論以及匯報,對小組的匯報加以補充或是提出建議,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當然,英語教師也不例外,他們能夠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諸如說唱歌謠、做游戲、角色扮演,改編對話及表演,還有直觀教具演示等。但與此同時,教師在英語教學活動中,閱讀教學並沒有發揮其應當具有的作用。在我從教這幾年來,我覺得大部分教師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包括我自己也會出現此類情況,這樣會很容易導致提前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優秀的學生不用老師在課堂上多講,他們只要自己做好前置學習就能解決很多問題。但學困生呢?他們前置學習不會去做,甚至於課堂上也不用心聽講,他們有些同學還會表現在課堂上昏昏欲睡,興趣不高,總是呈現一種似懂非懂的狀態。這樣,他們的閱讀能力就很貧乏了,更別說擴大閱讀量,提高閱讀能力了。雖然說在小學五、六年級閱讀課佔了一定比例,但是如何更好地進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呢?我覺得這對我們一線教師來說都是一項挑戰。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來談談。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屬於閱讀材料,也就是閱讀的板塊。就拿PEP教材來說,五,六年級課本中的(Read and write, Let's read,Story time)都是屬於閱讀板塊。像前面幾個板塊,如:Let's learn、Let's find out、Let's try、Let's talk等的作用是學習新詞和新語句,練習新詞和新句。如果我們把這些稱作單項練習的話,那麼Read and write,Let's read,Story time這些板塊就是綜合練習了,把在前面幾個板塊中學到的新詞和新語句,放在一個情景里,通過一小篇閱讀文章,再一次呈現給學生,再一次讓學生體會和感知新語言的使用場景,這一板塊起著復習鞏固的作用。而且這一板塊不僅有情景,絕大部分的語言還是學生學習過的,即便有一些新的語言出現,這些新的語言都是場景對話時所必需要的,所以這些新語言不太會影響學生的理解,另外這一板塊還有相應的練習,幫助學生理解閱讀材料和發展相應的技能。如:B5 Unit1 Part B:Describe Jim's new math teacher. B7 Unit1 Part A Answer the questions,閱讀理解的練習已經設計好了,教師可以利用,當然我們也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再重新進行設計,盡量做到這些問題是面向全體學生。
在進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時,我們大致可以把學生閱讀材料的過程劃分為pre-reading(閱讀前), while-reading(閱讀中)和after-reading(閱讀後)三部分。上個月,我和同事前往深圳進行名思教研的學習,那些老師大部分進行閱讀教學時,他們也是採取讀前,讀中,讀後活動的設計,而且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學生們都樂於接受,也易於接受,並且對本節課的學習都掌握得不錯,對本次的閱讀內容大部分都能熟練地復述,甚至進行改編和表演,學生們興致也大大地提高了。自然而然,這樣的話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就會進行得很順利,甚至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每次進行閱讀教學時,我通常都會布置學生進行前置學習,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課前預習,那麼這也就是我們要進行的閱讀前(pre-reading)活動了。接著在課上會有設計閱讀中(while-reading)的問題等,最後完成閱讀後(after-reading)的內容。就拿我去年所教的六年級上冊PEP7 Unit 6 The Story of Rain這一課的閱讀教學來說,我是這樣設計的:1、閱讀前(pre-reading)1)學生在課前准備有關於水循環的相關知識。教師呈現小水滴與風交談的教學掛圖或課件,運用設疑法(提出幾個與閱讀材料相聯系的問題:水是從哪裡來的?你知道水循環的路線圖嗎?)讓學生愉快地走入文章之中,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2) 能夠通過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思。進入閱讀的提高階段學習,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閱讀文章時很少有不遇到生詞的情況,要努力培養學生遇到生詞不驚慌的學習態度,並能通過各種積極的方式解決。聯繫上下文猜測,再通過查字典確認是很好的一種方法。學生很快地找出生詞並進行了猜測,再進行驗證後,猜對的同學十分興奮。這樣做很好地培養了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單詞能力,更有利於學生從整體來把握篇章的意思,從而提高閱讀能力。2、閱讀中(while-reading)閱讀過程是得到樂趣獲取所需信息的過程,有略讀、精讀和查讀(帶著問題讀)等方法。在閱讀中我提倡綜合運用以上幾種閱讀方法。第一遍:略讀。 讓學生找出文章中的關鍵詞,確定段落主題句。第二遍:查讀。我設計了如下問題
Ⅳ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有效提問
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需要大量閱讀,學習英語也需要大量閱讀。閱讀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在激發興趣、鍛練思維、發展個性、培養能力、提高人文素養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課程標准規定小學階段英語閱讀量要達到累計10-12萬字,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對於小學英語教學來說,首先要培養的是學生的聽、說能力,當學生有了一定的聽說基礎之後,就要不失時機地加強閱讀教學。簡單機械的復現和輸入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如何有效地開展閱讀教學,真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是很多教師感到困惑的問題。 1, 如今的小學英語教材種類繁多,都有相相應的配套錄音,很多教師上閱讀課時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讀上,英語是需要反復操練的,但重要的是如何興趣地讀。有的教師上課時讓學生跟錄音機讀,跟教師讀,然後是小組或個人讀,如此簡單的重復,興趣被慢慢磨掉,使讀變得枯燥乏味,學生對閱讀就失去了興趣。內容過於單調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2, 英語學得好的同學,一般來說,都讀過相當數量的書。教師對閱讀材料中出現的語言點給予過多的重視,花大量時間講解和操練,而忽略了對學生閱讀的引導,學生感覺不到閱讀的樂趣,進而失去了對閱讀的喜愛,反之只有閱讀比較多的人才能真正學好英語。教師注重知識的講解,忽略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是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又一問題。 3, 有教師這樣說:每次讓學生閱讀材料後,提出問題總是得不到學生的積極響應。有如「一潭死水」,有的乾脆就不看,好象閱讀與英語學習無關。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局面?這正是由於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對問題的設計把握不到位而造成的。首先,問題過於簡單,有的問題只要學生回答「YES」,「NO」,「OK」,「Right」,學生們並沒有真正地思考,問題一晃而過,並沒有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半點印象,看似效果不錯,其實學生並沒有真正進入思考狀態。其次,問題難度較大,小學英語是起始階段,小學生的英語詞彙量有限,知識有限,理解能力有限,對復雜的問題不知道怎麼回答,容易產生挫敗感,一旦失去興趣就會嚴重影響學習英語的興趣。再次,有的問題是針對優等生的,卻忽略了差等生。閱讀理解對差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和挑戰性的。問題一提出來,優等生搶著舉手回答問題,教師也習慣讓優等生回答問題,看似圓滿成功,皆大歡喜,可實質上差等生仍舊未得到任何的提升,久而久之,會打擊差等生學習的積極性。可見問題的設計在小學英語閱讀中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教師的問題設計在閱讀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引導作用,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 如何讓問題滿足不同層面學生的需要:首先,提問對象要普遍,對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問題要適當地讓不同程度的學生來回答。英語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某一類學生。只有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情感,才能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教師應當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其次,教師在設計提問時,盡可能的滿足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需要,在關注基礎薄弱學生的同時,也積極創造條件,滿足有更大學習潛力的學生的需要。例如:《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Recycle2 part6 Let』s Read部分,教師可以設計關於背景知識的問題:Are they having a parting? What』s the name of the party?學生會說出很多party的名稱,如:A Christmas Party, A New Year』s Party, A Birthday Party, A Farewell Party等。此時,教師可以追問:Why are they having the party?引導學生進行猜測,如:The new year is coming. It』s Ben』s birthday today.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人們可以用舉辦晚會的形式慶祝一些特殊的時刻。這篇閱讀材料中講到了劉雲由於生病而不能去參加聚會,所以打電話向教師請假,在電話中教師說道:Don』t be sad. We will give you a surprise.這是一個很關健的句子,教師可以根據這個句子設計有深層內涵的問題:Can you guess what the surprise will be? Why will the teacher and other students give Liu Yun a surprise?通過這樣的提問向學生傳達了師生情誼和同學友誼。 如何利用問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合理設計問題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啟發學生的思維。例如:學生在學習《牛津小學英語》5A Unit2 A new house 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來回答:Who live in a new house? Where is the new house? Do they like the new house? 通過這樣設計提問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既鍛煉了學生的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最重要的是學生通過回答就能夠對本課加深印象。 現在小學英語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都配有相應的插圖,插圖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教師可以就插圖中的情境或角色設計問題。例如:《PEP小學英語》5A Unit6 In a nature Park中的閱讀材料都突出了用There be 句型對環境的描述。教師可以根據插圖設計問題,例如:Is there a river/lake/bridge,,,,,in the park? Are there any tall buildings? Are there any fish in the river? What can you see beside the river?學生所注意力就會集中到插圖上,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了整篇文章。人教社《英語》(靈通版)第四冊中有一則題為The mail mouse 的連續性故事閱讀材料,講述的是Mr mouse環游世界的趣聞軼事,教師可以以這樣的問題切入:Which country is Mr mouse going to visit? What will Mr mouse see? What will happen to Mr mouse? Will Mr mouse get presents from his friend?這些問題能幫助學生在故事情節之間建立聯系,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而且也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如何提出點拔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攻克重點和難點:寓言故事《The dog and his bone》,這個故事中的關健詞是greedy,在學生初讀故事的基礎上,圍繞單詞 greedy ,教師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How do you know it was a greedy dog?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再讀故事,找到了很多描寫小狗心理活動,顯示其貪婪本性的句子:Oh!what if another dog sees me? No, I will not, I will not share my bone. It is all mine! Where can I hide my bone? Now, my bone is safe. Hey, who is that? That gog has a bone too. Hmm,His bone is bigger than mine. And his bone still has meat on it! Bark! Bark! Give me that bone! 通過朗讀和感悟這些句子,學生不僅理解了greedy這個詞的意思,而且明白了故事蘊含的道理。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在《PEP小學英語》Uite1 Public signs 單元教學中「Be quiet 」這一標語時,教師可以面向全體學生為切入點,引起學生的共鳴,提出問題:Where should we be quiet? 學生在回答 We should be quiet in the classroom/ library/ hospital,,,,,的同時,使學生了解在公共場合應舉止文明,意識到遵守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的重要性。 如何通過提問,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及閱讀理解能力:在故事 The monkey with many friends 中小猴子認為自己有很多的朋友,但真正需要幫助時,卻沒有一個朋友來幫助它,許多學生對小猴子的朋友不去救它產生了疑惑。這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Why didn』t the monkey』s friends help him? 促使學生帶著疑問和好奇閱讀故事,通過自身的閱讀結合自己的理解給出了多種答案,如:Because they were not good friends. Because the monkey』s friends were scared of the hunter. 教師此時接著提問:Did the monkey have true friends? 此時學生都已明白:小猴子並沒有真正的朋友,教師進而提出 What is a true friend? 這個問題,引發了學生的深刻思考。教師在黑板上寫下諺語: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難之交才是真正的朋友」。通過適時的問題引導,使同學們在閱讀理解這個故事後感悟到這一道理。對於孩子們來說,好朋友的概念可能就是學習上,生活上互相幫助的人。此時,教師繼續提問學生或鼓勵學生提問:Who is your best friend? What do you like to do together?
Ⅳ 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應注意哪些問題
隨著課程教學改革抄的不斷深入和發展,英語閱讀課堂教學開始受到社會各界更為廣泛的關注。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問題鏈接模式,不僅能有效提高高中英語閱讀課程教學的完整性及連貫性,同時還能最大限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整個課程教學過程的有效性。
Ⅵ 英語閱讀教學中應如何提問求解答
目前,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現狀,即一問一答多,獨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學生回答少;直接給答案多,分析過程少.筆者根據自己的英語教學實踐,就提問設計談幾點看法.
一、提問要誘發學生興趣,忌直貴曲.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過於淺顯,或過於簡單、容易,學生就可以幾乎不動腦回答,一哄而上或脫口而出,這只是一種很表面化的「積極」與「熱鬧」,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停留在低級、單一的水平,不利於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因此,我們設計問題應該在學生現有邏輯思維的水準下,換換角度,換換說法,凡問必曲,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學生智力,努力學好英語.如在教學《Christmas Day》時可作如下一組問題設計:
因為問題設計時考慮到學生興趣,課堂上許多學生躍躍欲試,競相發言,動口動腦,收到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當然,也可對這一課內容作如下問題設計:
二、提問設計要設階梯,層層遞進,逐級攀登.
對於教學中的一些重難點,教師應盡量設計一些鋪墊性的問題,根據學生水平,想方設法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由近及遠,一環扣一環,逐步解決大問題,從心理學和教育學角度看,這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如教學《Thomas Edison》一課的問題設計可以一個比一個難,一個接一個揭示文章的主題,使學生逐步理解文章內容,掌握所學知識,向問題本質靠攏,培養分析理解能力.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在提問設計時,我們可抓住學生「打破沙鍋紋(問)到底」心理,逐層展開,步步深入,設計以下幾個問題:
這六個問題的設計基本包括了文章涉及的人物、環境和故事情節等,通過由淺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學生掌握知識,讓學生思維在問題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終達到「能自己跳起來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迫使學生在定勢范圍內連續思維.這種提問設計的程序應該說是合理的.
三、提問設計應有「度」.
「度」是廣義的.它應該包括提問設計的難度、深度(鋪墊性設問)、亮度(講究感情色彩,抓住學生原有知識經驗和新接受信息不適應而產生的心理失衡,提出問題,打動學生的心)、跨度(抓住教材重點、難點,問得集中,施行濃縮法,加大問題容量)、角度、精度、密度等,尤其是提問設計中的難易度.提問有一定難度,才能激發學生求知慾,調動學生注意力,刺激學生思維,讓學生體會到智力角逐的樂趣.當然要注意照顧到大多數學生的知識、智力水平.這要求我們教師設計問題時,要看準,要有眼光,要恰到好處.我們不能憑借主觀想像,想當然,推已及人,胸中無數,而是要通過摸底調查,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如果提問太易,學生就會不以為然,失去提問價值,教師也會失去與學生溝通的機會,浪費教學時間;如果提問太難,學生不敢答,不能答,就會損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當然,提問的難易適度還有兩個標准:①問題本身;②具體學生的素質.倘若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又能夠想到這兩點,教學雙方必然會呈現如魚得水般的景象.
四、提問設計要「巧」.
在英語閱讀教學的提問設計中,教師對題型的研究,顯得十分重要.因為從縱向看,它必須考慮因課堂教學流程中各個時機、環節的不同而不同;從橫向看,則要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有所區別.如此縱橫交織,就必須用多種提問方式來體現不同的教學功能,才能適應提問的運行機制.這就要求教師匠心獨運,在「巧」字上下功夫.一般地說,①要採用多種提問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選擇比較式、填充補續式、追蹤探因式、檢查整理式等.②要講究操作調控方式.要注意提問的時機、提問的對象、提問的方式、答問的評價等.③要防止提問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提問忌深忌偏、忌全、忌淺、忌濫.④要講究提問的邏輯.問題要合理,問域要適度,概念要清楚,表達要明確,答案要未知.在英語教學中,提問設計的「巧」,越來越顯出其重要作用,既能節省教學時間,又能提高教學質量,此法必須持之以恆.如在教學《The Great Green Wall》時我們可以作以下問題設計
這四個問題應該說是「巧」的:問①從課文內容本身提出問題,投石問路,照顧到了大部分學生的情緒;問②在問①基礎上更進一層,因為有問①鋪墊,學生已嘗到甜頭,感到學有奔頭;問③承前追蹤,探求因果,使提問跌宕有致;問④向縱深處又作探索,要學生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Ⅶ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哪些方面
這個好像在教學法里邊有涉及到吧!(一)、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要使學法指導行之有效,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掌握有效學習方法的前提條件和必要保證。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1. 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是學生學好新課,取得高效結果的基礎。如果不搞.好.課前預習,上新課時就會心中無數,不得要領,反之如果做好了課前預習,不僅可以培養自學能力(主要是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課前預習可以發現疑難引起思考,減少聽課的盲目性,增強聽課效果。在學會學習的前提下,課前預習應改變仍停留在單詞識記及課文閱讀的程度上,我們要求學生自己查字典,自己背記例句,自己用新詞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達法來進行模仿,自己找句子進行漢英轉換,自己找出新課文中的難點,疑點,在充分利用課本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英語。.專心上課上課時讓頭腦如機器一樣迅速啟動,既能開展領悟、理解、聯想、歸納,自我設問、回憶等心理活動,又能緊跟老師的上課節秦,主動、積極參與課堂上的活動,全面提高課堂效率。積極聽講與消極地聽講是大不相同的;注意聽講,是聽課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聽講技巧,即使你對某個學科非常感興趣;如果消極地坐在那兒,沒有任何機會對話,也很難長時間地集中精力。所以學生要做一個積極的聽眾。.善於做筆記有的學生沒有筆記本,出現亂記的情況。有時記在書上,有時記在練習冊上,但復習時無法看到完整的筆記內容,有了專用的筆記本可隨時查閱、系統復習知識點。記筆記不要過密,有選擇、濃縮、加工,留點空白,注意詳記和略記。可採用提綱式或摘要式,先聽講解後記錄,詳記歸納的語言知識,概括地略記所給例句和材料,老師板書的內容要記,沒板書的內容,自己覺得難掌握也要記,課堂上未來得及記的內容,課後一定要補上去。.及時復習聽課之後,當天回顧所學知識,事半功倍。任務有①一邊看筆記,一邊回憶,一邊補充筆記,必要時與同學交換筆記,進行比較、討論所講內容,探改進自己記筆記的方法。取長補短,或及時向老師請教不能理解的內容。②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自己適量選看一些英語刊物,擴大詞彙量、閱讀量。③抄好錯題集,最好不要寫上答案,過一個禮拜再看自己是否會做,如果會,則可以放過了,如不會,說明聽課時還沒有真正弄懂,或沒有記清楚,還須再鞏固。.反復練習語言不是教會的,而在使用中學會的,交際能力只有在交際中得到最有效的訓練和培養,以期形成語感,教師應引導學生爭取各種訓練機會反復練習,以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如:在課堂上、在課後、在英語角、等場合多多練習英語、使用英語,培養真正英語交際能力。.學會記憶,與遺忘作斗爭除了社會背景差異導致學生形成知識負遷移這一大的障礙外,學英語另一大敵人就是遺忘,學習英語的過程,就是和遺忘作斗爭的過程,一旦在詞彙上過不了關,要想繼續學英語就困難了,一般不管基礎多差的學生,只要單詞短語記住了,提高也就有了希望。(二)、注意指導學生語感培養英語語感是人們對英語語言的感覺,它包括人們對英語的語音感受、語意感受、語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們對英語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們對英語語言法則語言組織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是經過反復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經驗和體會。語感來自於語言實踐,又指導語言實踐。要學好用好英語,就應該具備良好的語感,人們在語言運用中有時感到看起來順眼,聽起來順耳,說起來順口,但又說不清其原因,這實際上就是語感在起作用。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語感,會加速學生語感的早日形成和優化。1. 加強朗讀,增強語感對於英語的學習,讀得越多,讀得越好,就越能體會到句子文章的思想內容並受到感染。. 品味語句,體會語感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思想感受都是通過主題句表達出來的。我們只要抓住這些重點的詞句進行分析、比較和細細品味,學生的語感就會升華。在反復閱讀過程中既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加強了語感的培養。.背誦課文,深化語感背誦課文Reading則是培養語感的重要方法。語感的培養離不開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環境。背書時輸入的「語言形式」、文字元號中的形義和已有的各種知識融匯,會共同作用於大腦,產生一系列的反應活動,如感覺、知覺、思維、判斷和分析,這就是語感的形成。語感強了,那麼理解力就強了,語言表達就會流暢得體,表現出來的就是學習英語的高效率。(三)教師充分利用教材進行學法指導1.如何歸納知識點初中學生已具備相當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就使得他們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對語言認識形成系統化成為可能。因此使用歸納法完全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教師可讓學生反復接觸某一語言現象,使學生形成初步的感性認識,然後引導學生加以歸納,要求他們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或共同的東西,以致形成理性認識。如:bring write pass show send cook give buy 等這些詞在用法是相似的 ,只有buy與它們有細微的差別 pleased pleasant surprised surprising amazed amazing excited exciting bored boring 等等。讓學生找出那些詞主語是人,那些詞主語是物?要歸納的知識點很多,讓他們去找,去歸納,去比較知識點的異同,然後把筆記給老師看。通過一系列歸納和比較,學生自己也學會總結。這樣比老師直接告訴學生這些詞的用法要好得多 .學會討論疑點 教學中教師除了及時點撥,引導學生發現語言規律外,對一些相似仍又有不同的語言,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對照比較,弄清它們的區別,加深對語言現象的印象。例如:It is +adjective +of somebody to do sometng句型,是用於對人的性,品行進行評介,該句型中的介詞of不可換為for,這種句型中形容詞通常表示主觀感覺或態度的。而哪些詞可以用for呢?這類形容詞有difficult easy hard important dangerous possible impossible 等等。提醒學生注意的是of somebody的句型通常都可轉換為不定式做狀語的句子,但for somebody句型不可以。如It is very nice of you to offer me a seat.=You are nice to offer me a seat.而for somebody句型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you to learn English 不能說成It is very important of you to learn English 針對這些詞和句子先讓學生討論,加深印象,說出區別。既可以解決學生對語言現象的疑問。對課文的理解,也可用來對語言的操練,深化。學生在討論疑點的活動中互相啟發,互相學習,不斷提高學習成績。二.學法指導的效果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學法指導一段時間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以前不重視記筆記的同學開始認識到筆記的重要性,並在課堂上認真記好筆記,這些同學說:記好筆記真有用,復習起來不再是那麼盲目了,因為,重點、難點都已記錄下來了,不會再不知道復習什麼,從哪兒開始復習或復習不全面了;同學們在課前預習單詞和課文的同時,能自己找課文的重點句子,難句,自己用新詞造句,這樣一來使課堂教學重點更加明確,課堂教學更加順暢,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同學們在課後復習中更加嚴要求自己,許多學生能做到分散復習和集中復習相結合,使所學知識得到及時有效的鞏固;許多同學能主動運用歸納法、對比法等有效的學習方法來進行有關知識的總結以及相似知識點的遷移,使學習更加有針對性。有位同學說:掌握了學習方法以後,知道了怎麼去學,學起來也更有目標,也更輕鬆了。有些同學深有感觸地說,學習方法對頭了,學習成績進步也快了。同學們對交際訓練也更加重視,學習興趣也更濃了,語感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葉聖陶先生曾指出:「教,是為了用不著教。」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重視學法指導,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人類社會已進入終身學習的社會,研究性學習的」,讓學生愛學、會學、學好,並獲得終身學習的本領,是新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中學英語教師承擔的責任。
Ⅷ 在閱讀教學中應當培養學生什麼樣的英語閱讀技能
一、閱讀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地位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規定:「全日制高級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在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學的基礎上,鞏固、擴大學生的基礎知識,發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側重培養閱讀能力,並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自學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能力的提高,是聽、說、寫能力提高的關鍵。通過閱讀,擴大了知識面,增加了詞彙量,交際時就不會因為知識或詞彙貧乏而言不達意,寫作時才能語言地道,內容豐富。從長遠的觀點來看,中學階段閱讀能力的高低對學生以後的進一步深造也有很大影響。
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在近年來的全國高考統考試題中也體現出來。閱讀理解題在高考試題中的比重逐年增加,1978年的閱讀理解部分僅有一篇短文,1986年增加到三篇,又從1989年的四篇增加到現在的五篇, 閱讀理解能力題的分值佔了整套卷子的60%。測驗的目的從考查詞句的理解到篇章的理解,從了解事實細節到確定中心思想、進行正確推論、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等等。文章的題材和體裁也逐步多樣化,包括各種記敘文和說明文、議論文。
高考對中學生的閱讀能力不但在閱讀速度、而且在理解的深度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適應這樣的要求,不進行教材、教法的改革,顯然是不行的。只有大膽擺脫傳統觀念和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努力改革教材,教法,才能把學生的閱讀能力抓上去。
二、如何培養閱讀能力
(一)改革課文教學,打好語言基礎
課文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材料。課文教學的成敗,直接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在課文教學中,我著重抓三個方面。
1.課前預習,培養能力
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預習,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和技能,初步了解教材內容,發現教材的疑難問題,帶著問題上課。這樣,使學生的針對性更強,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同時也便於教師集中力量解決重點難點問題。預習時我一般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1)拼讀生詞、片語,掃清閱讀障礙。
2)瀏覽全文,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題句,或說出段落大意。
3)劃出語言難點,並提出獨立的見解。
4)就課文內容提出問題,供課堂上進行問答。
實踐證明,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學習變得更主動了,上課時解決問題的效率也更高了,從而節省了講解時間,加強了綜合訓練。
2.圍繞中心,整體教學
課文不僅僅只是語音、語法和詞彙的綜合運用,而且是圍繞著某一主題,某些內容或情節而進行的綜合運用。因此,課文首先應做一個整體來教,應該在學生了解文章內容要旨的基礎上進行語言操練。我認為,既強調語言結構的學習,又強調語言功能的學習,使學生通過學習,不但能夠聽、說、讀、寫,而且做到理解准確,表達得體。
在課文教學中,我從整體入手,先讓學生通過預習來了解全文的內容大意,再通過做理解習題來檢查預習效果。對於故事體裁的課文,我們先通過聽、說法來介紹課文背景和內容,再通過問答來檢查學生對主要內容的理解。這樣做,目的是使學生養成一開始閱讀就努力尋找文章要旨的習慣,訓練學生根據關鍵詞語捕捉文章大意力。在分析句子時,我強調詞不離句、句不離文,不僅注意句子的表達層意義,更要注意到句子的深層意義,注意句子同文章內容及主題的內在聯系。例如,在高中有一課里有這么一句:I know that gentlemen like you carry only large notes.這句話的表層意義是:我知道像你這樣的先生只帶大鈔票。但如果學生對整篇課文的內容和情節已有所了解,他們便可以看出這是一句反語,就能夠體會到說話人那種諷刺、嘲弄的口吻。
3.基礎知識,精講多練
對於語言基礎知識,教師的講解要精,在有限的時間里,只有精講,才能夠做到以點帶面,也只有精講,才有可能多練。精講,就是要分清主次,每次重點解決一些主要問題,而不是面面俱到,樣樣都抓。那種不分主次,不分先後,碰到什麼就講什麼,甚至隨意發揮、希望一下子解決所有問題的作法,其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連基本的問題都沒有能解決好。
比如生詞的教學,有些人就喜歡搞「頭腦風暴」 (「Brainstorm」 )。每碰到一個生詞,除了介紹各條詞義外,還要引出一些沒有學過的同義詞、反義詞,介紹各條固定搭配、習慣用法,還要給出例句、進行詞義辨析,大搞詞典搬家。現在高中每課的平均生詞量為40個左右,約占課文總詞彙量的10%。學生要記憶這些生詞已感困難,如果教師再隨意發揮,難度就更大了。這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還會造成喧賓奪主,影響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課文教學中,對於生詞,我只要求學生會讀、會寫,能掌握在本課中所表示的意義和用法就行了,其他用法隨著以後出現了再講。這樣,學生的負擔減輕了,基本的東西也抓到了,也就達到了目的。至於「頭腦風暴」 (「Brainstorm」 ),我認為在復習課中使用效果會更好一些。
有了精講,多練在時間上也就有了保證。然而多練不僅僅只體現在時間和數量上的「多」,還應體現在練法上的「活」。這樣的練習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句型的練就有許多方法。模仿造句是練,模仿翻譯也是練;背誦句型是練,句型轉換也是練。採用哪一種方法,或在幾種方法中先用哪一種,就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在這方面,我往往是先讓學生熟悉句型,再做模仿造句,後才做變換性練習。因為只有在學生熟悉本句型的基礎上做變換練習,才能使學生感到變有依據,才會少犯錯誤。但這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學習某一句型,估計學生可以用另外一些他們比較熟悉的對應句子來替換,這時,我們也往往啟發引導學生自己把這些句子說出來,這樣做,往往起到了以新溫故的作用。總之,多練,就是既要講「量」,又要講「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開設閱讀技巧訓練課
為了加強閱讀教學,我每兩周用一節課進行閱讀技巧訓練。閱讀技巧訓練課的目的是學習閱讀方法,培訓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增加閱讀量來提高閱讀速度。在閱讀技巧訓練課中,我注意抓好以下幾個問題。
1.閱讀材料的選用
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要使所選擇材料在題材、體裁、難度等方面適合教學的實際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日益豐富的閱讀中豐富閱讀體驗,從而提高閱讀能力。閱讀材料的選用盡量做到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趣味性強。閱讀材料可以是名人軼事,歷史傳說、民間事故、寓言、幽默小品、新聞報道、史地常識、科普文章等,要求靈活多樣、生動有趣、篇幅適當、內涵豐富、難度適中、生詞量一般在3%左右。
2.閱讀速度的提高
閱讀速度與理解准確性是一個矛盾。進行閱讀技巧訓練的目的是提高閱讀速度,但這必須是在正確理解的前提下求速度,沒有準確的理解,速度也就失去了意義。在這方句,我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做理解習題來調節閱讀速度,也就是每讀完一篇做一些理解選擇題。正確率一般不應低於70%,如低於70%,就應考試適當放慢閱讀速度。
3.閱讀習慣的養成
閱讀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閱讀的效率。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然而好的閱讀習慣並非一下子就能養成,只有在正確的指導下,在閱讀實踐過程中逐步培養。因此,每次進行閱讀訓練,我都向學生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例如:1)閱讀時不要出聲,要默讀。默讀是通過視覺器官直接感知文字元號,速度要比出聲的閱讀快得多。2)不要逐字逐詞地讀,而要以意群或句子為單位。逐字逐詞的閱讀過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單詞上,不僅影響閱讀速度,而且往往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3)不要一見生詞就查詞典,要養成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的習慣,在不影響理解全文的地方,要捨得放過難點,只有這樣,才能保持閱讀興趣。
4.閱讀方法的使用
方法1. 略讀法
略讀法是快速閱讀中的一種方法。通常又成為瀏覽。
1)略讀的關鍵是在能抓住文章要點的前提下,以個人最快的閱讀速度進行閱讀。主要目的是獲得足夠的信息以便准確地回答有關文章主旨和大意的問題。
2)利用略讀法做閱讀時,要特別注意首尾兩段,因為文章的第一段往往點明文章的主題或中心思想,或作者的意圖,而文章的最後一段常常總結或重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3)要學會尋找文章段落的主題句。這是高效省時抓段落大意的一條捷徑。同時也是准確理解全文大意的有效途徑,因為把整篇文章的每段主題句的意思綜合起來實際上就是全文的中心思想。
4)另外,文章的主題句有時可能會出現在段落中間或結尾,必須運用略讀法快速准確地找到它。
方法2. 查閱法
在進行略讀、了解文章大意後,較簡單的試題往往能立即解決。但還是有一些綜合性較強、結構較復雜的試題如果只看一遍很難對問題把握得准,需要對文章裡面的細節、結構、生詞的含義進行認真分析、推敲,才能選出其正確答案。這時若通讀全文就會耽誤時間。我們就可利用在略讀過程中所劃出的相關詞句甚至段落進行復讀、研究,從而選准答案。
從文段中獲得所需的具體信息,可以不需要閱讀整篇文章,而只是需要找出可能包含所需信息的部分,然後加以閱讀就行,這種方法就是查閱法。閱讀法主要是獲得具體的信息,回答具體的問題,即測試中的細節問題,它常常與5 W和1H,即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有關,有時跟具體的數字如長度、寬度、高度、距離、大小、尺寸等有聯系。在使用查閱法時應該注意文章的結構和順序排列,文章的結構有的是按時間順序排列,有的是按空間順序排列,有的是按邏輯順序排列。弄清楚文章的排列順序能幫助學生在閱讀和回答問題時做到高效省時,准確無誤。要注意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解題效率,使學生學會用眼睛掃讀的本領,在最段的時間內找到所需的信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與所需信息直接相關的詞語上,以便迅速做出正確選擇。
方法3.研讀法
「研讀」就是仔細地閱讀,以求獲得具體的信息,對文章有深層次的理解。研讀主要是指圍繞文章後面的問題進行細讀,包括理解支持主題句的細節,根據作者的意圖和中心思想進行推論,藉助語法知識對涉及問題的難句、長句進行分析,力爭達到准確地理解,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等。
上面談到的三種基本閱讀方法是閱讀一篇文章並要達到完整准確的理解時必不可少的三個步驟。
方法4.同義互釋法
所謂同義互釋,就是在閱讀的時候從備選項中找出與原文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片語或短語,它們在意思上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解釋,互相替換,這種閱讀方式叫做同義互釋法。它是英語閱讀理解常見方法之一,在高考中有些深層理解或者判斷理解或者判斷推理的問題可以採用同義互釋法。同義互釋的測試題在各地模擬試題和高考中多次出現,而且在大學四、六級考試中也常出現。
方法6.判斷推理法
利用略讀法、查閱法和猜測詞義法等能夠解決答題中的許多問題。可是,在答題的時候,有時會發現所給的四個題項中,有不止一個選項可以作為答案項,這時就應該意識到該題是一個推理判斷題了。在答題時,一旦發現有一個看似正確的選項,就立即把它作為正確答案的備選項,這是不明智的,正確的方法是再看一看其他選項中還有沒有更完備的答案。如果有別的備選答案的話,就要根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圖,選擇比較,去偽存真,做出深層理解和全面分析,進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斷,選出切合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圖的最佳答案。
5.解題步驟的把握
(1).通篇略讀,了解全文大意
對全文通篇速讀,舍棄無關緊要的細節,全力捕捉全文中心思想。要達到三個效果:
(2)對文章有一個總的概念和印象,文章講什麼,有關什麼內容。
(3)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基本觀點和立場。
(4)記住文中的信息方位,如什麼地方是作者的觀點,什麼地方是作者所舉的例子,什麼地方是作者分析的原因,以便再讀時查找。
通讀是為了在短時間內確定材料的中心大意或主題思想,因此學生應注意主要信息。如即使是新聞報導,也以某一事件作為報導的主要內容,將該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原因、過程及結果等幾方面交代清楚,從而引起讀者的普遍關注;議論文總有一個中心論題,可重點閱讀第一段、結束段以及其他各段的第一句或末一句。在閱讀過程中,目光要快速移動,千萬不要停頓或復視,要對准關鍵詞、句;同時要不斷地對內容做預測,使大腦的邏輯思維、推理判斷貫穿於整個閱讀的始終。這樣就大幅度地節省閱讀時間,起到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效果,迅速而准確地抓住了全文的大意。
2).細讀全文,注重關鍵詞句
針對題目中的問題細讀材料,可以縮小閱讀范圍,迅速找到與問題有關的信息,細讀與題目相關聯的詞、句、段,對關鍵部分要透徹理解,仔細推敲。在這一過程中,對有關細節可放慢速度,精讀有關部分,一邊閱讀一邊歸納,加快做題速度,求得一次性正確的答案。
在逐句的閱讀過程中,目光要瞄準短文中的實詞,尤其是名詞和動詞。同時抓住一些敏感的信息,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以及某些詞彙、詞語等。
3)透過表層,深入開拓,正確解題
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對未知含義進行演繹、推斷並利用文章中出現的各種信息及文章所論述的觀點、論證、作者的態度或評論等內容來進行綜合性的概括,或者說進行推理。要熟練地識別各種線索,並對他們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鑒別,區分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哪些是對主題的陳述,從而達到准確理解文章內涵的目的。
4)先題目,後文章
如果碰到一篇文章一上來看了幾行就難住了無法讀下去,就試著倒過來先去看題目,然後根據題目再去尋找文章中的有關信息,因為在一篇語篇里並非每個句子都與題目有關,因此即使你對於一篇並未全部看懂,也不至於會全軍覆沒。
6. 應試技巧的運用
1)如果文長題少,則以略讀的方式先讀一遍,而後帶著問題去查閱,求得要找的答案。
2)如果文短題多,則應先仔細閱讀該短文,再去做題。遇到某個題答不來時,可帶著該問題去查閱某些細節。
3)如果問的是一段文章的中心思想,則應重點讀段首句和段末句,看是否有主題句。有時主題句可能位於段中,也有的段落無明顯的主題句,那就要自己分析、歸納中心思想。
4)如果問題要求解答案數字、人名、地名、時間等,則可直接用查閱的方法來尋求答案,也可先略讀而後查閱。
5)如果文章中提到的事實多、涉及面廣,可採取抓關鍵詞的方法,記住文章中所談及的各個方面,從而判斷選取答案。
6)有時遇到看不懂的難句,讀了幾遍仍然不懂,可作記號,暫時放下,留待以後有時間再來考慮。
(三)指導學生課外泛讀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單純通過教科書中的課文教學是不夠的,還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一定數量的讀物。」這是因為:第一,現行的課文教學篇目少,篇幅短,不能保證充分的閱讀活動;第二,精讀教學擔負著語言知識教學的任務,故課文生詞和新結構的密度大,不適用於流暢閱讀的訓練;第三,精讀實質上是綜合訓練,大量時間用於為語言點的復用掌握而安排的聽、說、寫操練上,讀的專門訓練不夠。因此,大綱的提出,實際上對我們外語教師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培養閱讀理解能力,必須課內外相結合。進行課外泛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鞏固所學的語言基礎知識和閱讀技能,而且還能使學生熟悉各種文章體裁和風格,開擴知識面,提高他們對閱讀各種文章的適應力。近年來,為了應付高考,復習題、模擬試題充斥市場,佔去了學生的大量時間,使他們無暇顧及課外閱讀。結果,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上去了,而運用英語的能力卻下來了。這種高分低能的現象是英語教學中的一種偏向。應該把學生從題海中解脫出來,讓學生在真實的外語環境中學習外語,通過閱讀實踐來培養和提高閱讀能力。
課外閱讀是學生自己閱讀,但這並不等於教師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不是「放羊式」的閱讀,而是要在教師有計劃的指導下進行的課外閱讀。同時,教師應告訴學生泛讀的閱讀方法不同於精讀。泛讀廣泛、大量、快速,故重點放在針對問題快速地捕捉信息上。在讀物選擇、閱讀方法等方面,教師應給予指導。做到有布置、有指導、有檢查。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本一本讀下去。實踐證明,這種作法不但提高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把一些從來不讀英語課外書的學生吸引到英語課外閱讀上來,而且隨著閱讀量的不斷增加,學生的閱讀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
總之,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到的。需要經過長期的努力,一步步提高。在這個過程中,課內精讀和課外泛讀都很重要。只強調精讀課本,不進行課外泛讀,就無法擴大知識面,無法提高閱讀速度,就只能是逐詞逐句爬行式的閱讀;而不重視精讀課本,一味強調課外泛讀,勢必造成基礎不實,對所讀材料理解不透的後果。因此,必須在精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一定量的課外泛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