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文化對比閱讀下

英語文化對比閱讀下

發布時間:2021-02-11 00:12:58

❶ 中英文語言文化對比

中國人心裡有這樣一種成見;認為漢語遲早要被英語所淘汰。記得有一次,大概是胡野碧在辯論時乾脆把它清楚地說了出來。前幾天『世紀大講堂』請了一位學者李銳也認為全球化的結果是讓英語統治世界。只有阮次山在一次『大時代,小故事』中談到漢語的思維速度比英語快。但是,他又提出一個問題;既然由於漢語使用了『聲』使得漢語的思維速度比英語快,那麼,由於廣東話中的聲比普通話多,是不是廣東話的思維速度比普通話更快呢?我的回答是,廣東話雖然使用的聲調多於普通話,但是,廣東話有兩個缺點,第一、它的文字規劃得不好,文字表達欠佳,且有閉音節的聲音存在。第二、它的聲音利用率不高,普通話有21個聲母、35個韻母和四聲,連乘的結果是2900個聲音,但是能夠被利用的是2500個,而真正被用到普通話中的僅1200個。廣東話有九聲,即使它的聲母和韻母與普通話一樣多,那麼它實際使用的聲音也應該是普通話的兩倍多才對,但是,廣東話中實際使用的聲音僅有1500個,與普通話相差不多,而它的利用率比普通話小了幾乎一倍。利用率小,就說明難學。因為同樣的一個聲母或韻母,每次的使用實際上也是一種練習的過程,利用率高的聲母或韻母必然容易記憶、容易掌握。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凡是常用的語言元素,包括聲母、韻母、漢字和單詞等到,越是經常使用的越容易掌握。語言的好壞其實取決於兩個方面,第一、是不是能夠用很少的記憶來掌握,第二、是不是能夠在有生之年掌握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知識?用一句極限的話來講應該是:最好的語言是不學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識又最多的語言,或者說,學少而知多的語言。

英語與普通話相比則不同,國際音標中,英語有20個母音和20個輔音,所以英語的聲音種類不會超過20×20=400個;反過來說,不在這四百個聲音之內的任何聲音都不被英語所承認,或者被認為是不正確的發音;這里所說的不是『音節』。比較一下就會看出,漢語的發音種類是英語的3倍,兩者的比值遠大於廣東話與普通話的比值。

下面要說一下,為什麼聲音種類越多,思維速度就越快。這個問題,去年我在『北大中文』論壇討論了一個月才使大家弄清楚,在這里我希望盡量說得簡單。假設有一個僅會發兩種聲音的人,具體地講,他就會發a和b兩個音。根據電腦的理論,我們知道,他用這兩個符號依然可以表達整個世界。再假設,世界上僅有400種事物需要表達,那麼,一個英國人可以用每一個發音來表達400種事物中的一件,而僅會發兩個聲音的人,有時就不得不用九個發音來表達400種事物中的一件,因為二的九次方才大於400。比如,英國人用『i』代表『我』而僅會兩個聲音的人可能要用abbababba代表『我』這個概念。一般人每發一個聲音大約需要消耗四分之一秒的時間。比較兩者就會看出,僅會兩個聲音的人,不但表達得慢,而且還費力氣。在表達『我』這個概念的時候,英國人使用四分之一秒的時間,而僅會兩個聲音的人使用了二又四分之一秒。如果兩個人總以這樣的比例生活一輩子,他們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將是它的反比9:1。實際的情況中,最明顯的是日語與漢語的對照,我們知道,日語使用了100種不同的聲音,而漢語使用了1200種聲音,因此很多漢字讓日本人一念就必須用兩個或者三個聲音來表達。我們假設日語中所有的字都用兩個聲音來表達,那麼豈不是說,日本人一生所能夠享受到的信息僅僅是中國人的一半嗎?我曾經思考過,這是不是與日本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偉大的思想家有關。我們知道,思維實際上是一種心裡說的過程,如果在說話時表達得快,那麼,思維的速度也應該跟著快。具體的例子是趙元任曾經比較用英語和漢語背誦乘法口訣的速度,漢語使用了30秒,而英語使用了45秒。因此,如果兩個人同時用英語和漢語來背誦的話,到了30秒的時候,漢語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語使用者則一定到不了這里,說不定,他想到的僅僅是七七四十九。這就證明了使用發音種類多的語言比使用發音種類少的語言思維速度快。這一點曾經被國、內外許多學者所證實。至於思維速度快是否就代表聰明這個問題是被很多學者所承認的。

❷ 語文課外閱讀和英語的水平如何提高

有時候語文多做閱讀題還是有用的,因為答題的模式一般都是一樣的
你可以先做一遍題 然後對照答案 不要看過一遍答案就過去了
看答案的時候要想 為什麼標准答案是這樣的 自己的答案有哪一方面不一樣或者欠缺的
多思考一下標准答案的思路是什麼樣子的 跟著它走
多做一些題之後你就會發現好多題的問法可能不一樣 但是答案的套路都是一樣的
久而久之 就會看到一個題就知道應該怎麼答 從哪一方面答題會給分 這是我們語文老師給我們講的 確實是蠻有用的
而且答題的時候 最好閱讀的時候邊讀邊劃下來重點詞重點語句
比如有的說明文里的 「首先 然後 再而」這種詞語 有助於你的分析
還有比如記敘文里得一些動詞 劃下來還是比較好理解的 一般閱讀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答案
所以劃下來重點語句是很有用的

對於英語來說 如果光看語法看一會就回頭大了
因為英語的語法是很難的 畢竟很枯燥無味 多看一會就煩了
所以其實不必要刻意的學語法 我覺得多背誦還是很有用的
把自己喜歡的英語文章來背一背 或者課文背一背
聽英語聽力也是很好的方式 每天聽15分鍾 哪怕你是在干別的事情
把錄音放到旁邊都比不聽要好得多 聽聽力不僅提高你的聽力 也提高你的英語水平
也可以邊聽便跟著讀 讀得多了 語感也就多了 語法這種東西記下來是很難的
多聽多讀多背英語也是會好的 就像我們中國人學中文也沒有記語法 就是聽得多了 讀得多了就會了
我也推薦可以去多看看美國電影 對英語也是有幫助的

下來也沒什麼說的了 希望這些對你可以有幫助,

❸ 母語和第二語言閱讀的文化差異與認知體系 用英語翻譯怎麼說

The difference of culture and cognitve system between native language and second language.OK?

❹ 英語系畢業論文題目 文化方向 麻煩多給幾個題目 個人比較想寫跟神話有關系的題目 謝謝

79. 淺析中西鬼文化 (字數:6755.頁數:19 )
80. 建構主義理論下計算機輔助大學英語視聽說——以 英語專業為例 (字數:7471.頁數:24 )
81. 論英語和漢語色彩詞的文化內涵 (字數:8111.頁數:22 )
82. 信達雅在旅遊宣傳資料翻譯中的應用 (字數:6771.頁數:19 )
83. 英漢植物詞文化內涵的比較研究 (字數:6440.頁數:18 )

84. 影視翻譯的特點及技巧—阿甘正傳個案研究 (字數:6957.頁數:21 )
85. 美國和中國感恩文化的精髓:合格公民的必備素質 (字數:6097.頁數:17 )
86. 先進的英語閱讀理念與英語快速閱讀的關系 (字數:6737.頁數:21 )
87. 透過廣告創意看中西文化差異 (字數:6481.頁數:19 )
88. 從「死亡」委婉語看中西方文化差異 (字數:6208.頁數:18 )
89. 以女性主義看《傲慢與偏見》中的女性形象 (字數:6437.頁數:18 )
90. 教師的課堂情感表現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關鍵性作用 (字數:5729.頁數:18 )
91. 性別差異在日常英語詞彙和句法中的體現 (字數:5414.頁數:18 )
92. 口譯中的文化差異:現象與對策 (字數:6381.頁數:19 )
93. 淺析中西方喜劇文化---以《武林外傳》和《老友記》為例 (字數:6381.頁數:19 )
94. 關聯理論的語境價值與英語專業四級考試聽力理解 (字數:6259.頁數:19 )
95. 比較中西方禮儀差別 (字數:5626.頁數:17 )
96. 英漢數字詞語認知比較研究 (字數:7916.頁數:21 )
97. 商標英語的語言特點 (字數:8656.頁數:31 )
98. 英語演講中的修辭手法 (字數:8137.頁數:23 )
99. 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的應用 (字數:12712.頁數:37)
100. 中國特色詞彙的英譯 (字數:8097.頁數:26 )

可&聯[系>Q——Q:13....6.........後面輸入....775
..........接著輸入12......5
Q——Q空間里有所有內容。

❺ 求大神們 新標准大學英語文化閱讀4課文翻譯 急用

Unit1享受幽默——什麼東西令人開懷?聽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會發笑、很開心,古今中外都一樣。這一現象或許同語言本身一樣悠久。那麼,到底是什麼東西會使一個故事或笑話讓人感到滑稽可笑的呢?我是第一次辨識出幽默便喜歡上它的人,因此我曾試圖跟學生議論和探討幽默。這些學生文化差異很大,有來自拉丁美洲的,也有來自中國的。我還認真地思考過一些滑稽有趣的故事。這么做完全是出於自己的喜好。為什麼聽我講完一個笑話後,班上有有些學生會笑得前仰後合,而其他學生看上去就像剛聽我讀了天氣預報一樣呢?顯然,有些人對幽默比別人更敏感。而且,我們也被發現有的人很善於講笑話,而有的人要想說一點有趣的事卻要費好大的勁。我們都聽人說過這樣的話:「我喜歡笑話,但我講不好,也總是記不住。」有些人比別人更有幽默感,就像有些人更具有音樂、數學之類的才能一樣。一個真正風趣的人在任何場合都有笑話可講,而且講了一個笑話,就會從他記憶里引出一連串的笑話。一個缺乏幽默感的人不可能成為一群人中最受歡迎的。一個真正有幽默感的人不僅受人喜愛,而且在任何聚會上也往往是人們注意的焦點。這么說是有道理的。甚至有些動物也具有幽默感。我岳母從前經常來我們家,並能住上很長一段時間。通常她不喜歡狗,但卻很喜歡布利茨恩——我們養過的一條拉布拉多母獵犬。而且,她們的這種好感是相互的。布利茨恩在很小的時候就常常戲弄外祖母。當外祖母坐在起居室里她最喜歡的那張舒適的椅子上時,布利茨恩就故意把她卧室里的一隻拖鞋叼到起居室,並在外祖母剛好夠不到的地方蹦來蹦去,一直逗得外祖母忍不住站起來去拿那隻拖鞋。外祖母從椅子上一起來,布利茨恩就迅速跳上那椅子,從它那閃亮的棕色眼睛裡掠過一絲拉布拉多式的微笑,無疑是在說:「啊哈,你又上了我的當。」典型的笑話或幽默故事由明顯的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鋪墊(即背景),接下來是主幹部分(即故事情節),隨後便是妙語(即一個出人意料或令人驚訝的結尾)。如果這個妙語含有一定的幽默成分,這個笑話便會很有趣。通常笑話都包含這三部分,而且每部分都必須交代清楚。如果講故事或笑話的人使用聽眾都熟悉的手勢和語言,則有助於增強效果。我們可以對幽默這種娛樂形式進行分析,從而發現究竟是什麼使一個有趣的故事或笑話令人發笑。舉例來說,最常見的幽默有以下幾種,包括了從最顯而易見的幽默到比較微妙含蓄的幽默。「滑稽劇」是最明顯的幽默。它語言簡單、直截了當。常常以取笑他人為樂。說笑打鬧這種形式過去是、現在仍然是滑稽說笑演員和小丑的慣用技巧。它為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所喜愛。幾乎本世紀的每個講英語的滑稽說笑學員都曾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說過下面這則笑話。一位男士問另一位男士:「昨晚我看到的那位和你在一起的夫人是誰?」這個笑話的幽默之處在於第二位男士說他的妻子不是一位夫人,也就是說她不是一個高雅的女人。這個笑話並沒有因為經常講而變得不再那麼好笑。由於這是一個經典笑話,觀眾都知道要說什麼,而且因為大家對這個笑話很熟悉而更加珍愛它。中國的相聲是一種特殊的滑稽劇。相聲中兩名中國喜演員幽默地談論諸如官僚主義者、家庭問題或其他一些有關個人的話題。相聲隨處都能聽到,無論是在鄉村的小舞台上,還是在北京最大的劇院里,抑或在廣播、電視上。它顯然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一種傳統的幽默形式。「文字游戲」不像滑稽劇那樣淺顯,它是因語言的誤用或誤解而引人發笑。我特別喜歡的一個例子是三位年長的紳士在英國乘火車旅行的故事。當火車慢慢停下來時,第一位紳士問道:「這是wembley(溫布利)嗎?」「不,」第二位紳士說:「是Thursday(星期四)。」「我也是,」第三位說道,「讓我們下車喝杯啤酒吧。」我們知道上了年紀的人往往耳背,因此會把wembley(溫布利)聽成了Wednesday(星期三),把Thursday(星期四)聽成了thirsty(渴了),這樣一來就為第三位老人的妙語做好了鋪墊。著名的中國漫畫家和幽默家丁聰便是一位文字游戲大師。在他的一幅幽默漫畫中,一位老師說:「你為什麼一字不改地抄別人的作業?」那位年輕的學生回答道:「我沒有一字不改地抄。我把作業上的名字改成自己的了。」在丁聰的另一幅經典畫里,一位生氣的父親問道:「告訴我,1加2等於幾?」兒子說:「我不知道。」這位不耐煩的父親接著說道:「比方說,你、你媽媽和我,我們加起來一共是幾個,傻瓜?」兒子得意地回答道:「是三個傻瓜。」這些故事無論是漫畫還是笑話,是由演滑稽劇的喜劇演員說還是由搭檔的相聲演員講,都為各地人們所喜愛。人們喜愛這些有趣的故事,因為它們貼近現實生活,而且裡面那些出人意料的妙語十分有趣。雙關語是一種更微妙的文字游戲。它使用的技巧是利用發音相似的詞或同一個詞的不同意思。有些批評家認為雙關語是最低級的幽默,但我不同意這種觀點。雙關語與其他形式的幽默相比需要更細微、更巧妙的語言技巧;然而,簡單的雙關語甚至很小的孩子也能利用。例如,謎語或腦筋急轉彎問題常使用雙關語做鋪墊、製造故事情節,而且地是用在妙語部分。雙關語是我最早懂得的幽默。記得大約在五歲時我聽到了下面這人謎語。一個人問:「什麼東西整個兒是黑的、白的和紅的?」另外一個人通常猜不出來,於是問道:「我不猜了。是什麼呀?」出謎語的人回答:「是報紙。」如果你知道在英語中「red(紅色)」和「read(讀)」的讀音一樣但意思完全不同,答案就很明顯了。DOUBLEENTENDRES(法語中的「一語雙關」)是雙關語的特殊形式,其中的詞或短語有雙重意思。兩個意思往往很不相同,一個比較恰當,另一個往往比較粗俗——但並不是總是這樣。我喜歡那個關於一位中學教師和校長因看見學生在學校操場上接吻而感到擔心的故事。故事並不過火。那位教師對學生們說:「我和校長已經決定停止在學校操場上接吻。」聽到笑聲,她意識到她沒有把意思表達清楚,於是補充說:「我的意思是不能再在我們的鼻子底下發生接吻這樣的事了。」當然,這個解釋並沒有糾正她的第一句話,反而使這個笑話的雙重含義變得更加好笑。一些專業的幽默家認為如今的幽默大多缺乏智慧,不夠巧妙。他們不喜歡的幽默中過多使用有色情意味或粗俗的語言,而且覺得大多數幽默家缺乏創造性。的確,現在有些幽默令人震驚,但我認為這不是幽默的過錯。幽默本身是活潑健康的,它還會繼續生存下去,只因為每天都有有趣的事情發生。一些有幽默感的人會看到、聽到這些有趣的事情。並把它們編成妙趣橫生、令人開心的笑話和故事。Unit2便箋的力量我當體育編輯,最早是為蒙彼利埃(俄亥俄州)的《企業導報》工作,當時我很少收到體育迷的來信。因此,一天早晨放在我桌上的一封來信把我吸引住了。打開來信,我看到了下面的話:「關於老虎隊的述評很不錯,再接再厲。」簽名的是體育編輯堂*沃爾夫。當時我只有十幾歲(為每一豎欄寫一英寸文字,稿酬總計達15美分),因此他的話最鼓舞人心了。我把這封信一直放在書桌的抽屜里,後來它的邊角都捲起來了。每當我懷疑自己不是當作家的料時,重溫一下堂的便箋,就又會樹起信心來。後來,我逐漸對堂有所了解,知道給各行各業的人寫快捷而鼓舞人心的便箋是他養成的習慣。他告訴我說:「當我使別人充滿信心時,自己也感覺好極了。」因此毫不奇怪,他的朋友圈子就像附近的伊利湖那麼大。去年他去世了,享年75歲。電話與悼函像潮水般湧向報社,都來自於曾經得到過他的激勵(文字)的人們。多年來,我努力效仿堂以及我的其他朋友,他們關心別人,常寫一些鼓舞人心的話語,因為我覺得,他們這樣做是很有意義的。在這樣一個習慣於冷漠、無動於衷的世界上。這種便箋給人們帶來了溫暖和安慰。我們都時不時地需要鼓勵,大家知道幾行贊揚的話會改變一個人的一天,甚至一生。那麼,這些激勵人心的便箋的作者為什麼寥若晨星呢?我猜想很多人迴避寫,是因為他們太看重人們的看法。他們擔心會被誤解,怕別人覺得他們自做多情或者言不由衷。還有,寫也要花時間,遠不如打電話方便。當然打電話的缺點是:說過的話留不住。而一張便箋使我們的良好意願顯得更加珍貴。便箋是白紙黑字記錄在案的東西,而且我們寫下的字可以反復閱讀,細細品味並珍藏起來。盡管寫便箋會多花一些時間,但一些非常忙的人也會在這么做。其中包括喬治*布希。有人說,他政治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那枝隨時准備寫字的筆。這是怎麼回事呢?在他整個職業生涯中,每次與人們接觸之後,他幾乎都隨後寫封信,內容親切——一句贊美之辭,一行表揚的話,或一段感謝語。他不僅寫給朋友和同事,還寫給萍水相逢的人以及完全陌生的人——比如那位借傘給他的人,後來收到他熱情的贊揚信,感到很驚訝。那些通常做作的公司高層經理們,其領導作風只能被形容為強硬、冷漠、脫離群眾。甚至這些人也開始學習寫便箋去鼓舞人心,且從中獲益匪淺。康納德*彼得森,福特公司的前主席,把每天寫便箋鼓勵同事當作一件日常工作。該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走出低谷取得成功主要是他的功勞。「我只不過匆匆地在備忘錄或信的角上寫一些鼓舞人心的話,然後傳遞出去,」他說道。「每天最重要的一段時間,就是鼓舞那些為你工作的人的那10分鍾。」「太多的時候,」他說,「那些我們真正喜歡的人並不知道我們是怎麼看待他們的。太多的時候,我們會以為,我並沒有說過什麼批評的話,為什麼非得去說好話呢?我們忘了,人類需要正面的肯定或鼓勵——事實上,我們靠這個取得進步,獲得成功!」怎樣才能寫出振奮精神、溫暖人心的信呢?只需要我們願意表達我們的賞識。寫這種便箋的高手都具有我所謂的「4S」技巧。1)真誠(sincere)。沒人要聽虛假的贊美。2)簡短(short)。如果不能用三句話表達出你的意思,你很可能過火了,寫得太長。3)具體(specific)。贊揚一位業務夥伴「演講精彩」太籠統含糊;告訴他「關於沃倫*巴菲特的投資策略講得很精彩」才是一語中的。4)自然(spontaneous)。這使得便箋充滿了生氣,洋溢著熱情,並使讀者的心靈長久地感受這種生氣和熱情。當你非得到處找寫信用品時,寫出來的東西就難以自然,因此我總是把紙、信封和郵票放在手邊,甚至在旅行時也是如此。信封便箋不需要很花俏,重要的是要表達的思想。Unit3從文化角度看性別角色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已經無數次地證實了這樣一個事實:構成男子陽剛之氣和女子陰柔之氣的各種不同類型的行為、情感、和興趣都既是遺傳又是文化熏陶的結果。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孩子學會了細微的行為舉止,數量之多數以百計,這一切都帶有文化的烙印,成了他們性別特徵的一部分。有些行為舉止是直接學到的。也就是說,別人教孩子如何恰如其分地行事,男有男的規矩,女有女的標准。另一些跟性別有關的具體舉止是無意識地或間接地學會的,因為文化為女孩子和男孩子提供的形象、嚮往的目標以及成人的榜樣各步相同。例如,最近對美國公立學校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教育中存在一種男孩比女孩更受偏愛的文化偏見。據研究人員反映,這種偏愛是無意的、不知不覺的,但它確實存在,並每年都在影響著數百萬計學生的生活。為了研究在教育中存在的性別偏愛,戴維·賽德克博士和邁拉·賽德克博士夫婦錄制了教師在課堂上課的情形。他們的研究顯示,許多自認為無性別偏愛的教師驚奇地發現,從錄象帶上看他們竟是那麼偏心。從幼兒園到研究生課程,都可以看到教師們請男生回答問題的次數遠比女生多。這對學習過程有著巨大的影響,因為總的來說,那些積極的課堂活動對參與者學習更加樂觀有信心,並能在今後取得更大的成就。事實上,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當美國東北部多所最好的女子學院向男生開放之後,教授們和女學生們都發現男孩們正在「接管」課堂討論,而女生積極參與的程度則明顯下降。近年來,在法學院和醫學院的課堂上也發現了類似的情況:與男生相比女生處於次要的地位。賽德克夫婦所做的研究顯示,教師有時會按照固有的性別模式給女孩子和男孩子布置不同的任務,這樣便不知不覺地使女孩子不能像男孩子一樣積極地參與。例如,有位教師在給幼兒園的孩子上自然學課時,不斷地讓小男孩去操作科學「實驗」,而讓女孩子只是做一些安置材料的工作。既然使用課堂材料動手操作是早期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些女孩子就這樣被剝奪了重要的學習經歷,這會影響到她們今後的整個人生。美國教師中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想法是,男孩擅長數學和自然科學,這些學科都是「難懂的」、「適合於男性的」,而女孩會在語言和閱讀技能上比男孩強。這是教育性別偏見的另一種表現。結果美國的男孩們確實在閱讀上出了問題,而在數學方面女孩盡管在九歲以前一直比男孩強,但此後卻落在了他們後面。這成了預言自我應驗的一個例子。然而這些特徵是文化造成的,而非遺傳的原因。例如,在德國,讀書學習都被看作是「適合於男性的」,於是在閱讀上有問題的便是女孩子了。而在日本,由於早期教育似乎不分性別,女孩和男孩在閱讀上就旗鼓相當。在教育過程中對女孩和男孩的不同態度始於家庭。例如,有一項研究顯示了這樣一種情況:讓學齡前兒童看一幢房子的圖片,然後要他們說出家裡允許他們走多遠,這時男孩所指的范圍要比女孩大得多,女孩指出的范圍很有限,而且離家很近。女孩們不像男孩那樣受到鼓勵去發展求知慾和動手能力,這些正是與外部世界打交道時有用的;對女孩的教育使她們對自己家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恐懼,而且期望別人對自己的優良品格和循規蹈矩加以認可。這類教誨從家庭一直延續到課堂。於是,在課堂里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女孩們更依賴教師,更注重的是作業的形式和整潔而不是內容,更在乎她們所給的答案是否「正確」而不在乎智力方面的獨立自主以及分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提高。那麼,你周圍又有誰值得你寫便箋表示感謝或鼓勵呢?一位鄰居?為你服務的那點陣圖書館管理員?一位親戚?你的市長?你的夥伴?一位教師?你的醫生?你不必富有詩意。如果你需要一個寫的理由,就找一個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例如你們共同參加的某個特殊事件的周年紀念日、生日或者節日。例如,過去的25年裡,我總是為遠方的朋友每年准備一張聖誕卡,而且常常在上面親筆寫上一句感謝或祝賀的話。鑒於聖誕節的氛圍,就一年來所取得的成功與得到的好運特意表示謝忱似乎是最恰到好處的。不要吝嗇你的贊美之言。像「最了不起的」、「最聰明的」、「最漂亮的」這種最高級的表達法使大家都感到高興。即使你的贊美之詞與現實相比稍稍超前了一點也沒關系,記住。夢想的實現往往孕育與期望之中。今天,我收到了以前的老闆和精神導師諾曼*文森特*皮爾的一封溫暖的贊揚信。這張小小的便箋上滿是鼓舞人心的語句,這促使我坐到了打字機前來完成幾封我早就該寫的信。我不知道這些信會不會使別人的一天別有意義,但是,對我而言確實如此。正如我的朋友堂*沃爾夫所說的:使別人充滿信心,也就使自己感覺很好。Unit4關於創造力的培養——鼓勵孩子思考教育界和商業界的專家們說,具有創造性是通向光明前程的關鍵。本文將介紹一下學校和家長如何才能鼓勵孩子發展這一至關重要的能力。如果1925年迪克·德魯聽從了他老闆的意見,也許我們就不會有遮護膠帶這種用品了。現在我們幾乎離不開它。德魯當時就職於「明尼蘇達製造和礦業公司」,通常稱為3M公司。在工作中,他研製了一種用於膠帶有黏性那面的物質,黏性很強,能使物體粘在一起。但是老闆卻不讓他做進一步的研究。最後德魯只好利用自己的時間改進了這種膠帶。這種膠帶現已被人們廣泛使用。而他原來工作過的3M公司也從自己的失誤中吸取了教訓:現在該公司鼓勵員工抽出15%的工作時間專門用來開動腦筋搞創新。現在這種策略已被越來越多的公司所採用,而且全國各地的專家認為,對待孩子也應仿效這種做法,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學校。他們認為,如果我們教育孩子進行創造性思維,他們就能在明天的社會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受益於創造性的不只限於音樂和藝術領域。能取得成功的學生和成人都是那些尋求各種法解決問題的人。創造性並非與生俱來,也不一定就是高智慧的特徵。一個人智力水平高並不意味著他必然能創造性地發揮才智。創造性是指利用已有的資源想出新點子,而這些點子有助於解決某方面的問題。遺憾的是,學校還沒有想到要促使學生發揮創造性。許多教育者十分看重考試分數,強調閱讀、寫作和數學能力,往往因追求正確的答案而犧牲了對創造性的培養。其結果是,孩子們能夠反饋所學的知識,卻不知道如何靈活地應用知識。比如,他們可能熟記乘法表,卻不會用它來解決數學應用題。然而,在有些學校里,教育者們正逐漸認識到這一問題,並致力於研究能啟發學生創造性的新的教學方法。一些教師把基礎知識和要求學生發揮想像力的活動結合起來。比如,教師不再簡單地問學生哥倫布何時發現了新大陸,他們可能讓學生思考如果哥倫布首先到達的不是加勒比地區而是紐約,情況會是如何。要回答這一問題,學生必須應用自己掌握的關於哥倫布、紐約和加勒比地區的知識。教師們認為即便學生的回答會很可笑,也毫無關系,這也許是通向創造性的重要一步。專家認為,在課堂以及在家裡,必須允許孩子們有些荒唐的念頭。家長和教師們則有責任和孩子共同努力,使那些念頭成為切實可行的建議。最好的法是通過提問來鼓勵孩子,同時對他們的想法和新點子表示贊賞。專家認為必須創造一個可以自由發揮創造力的氛圍,一個尊重和贊賞而不是鄙視或不理會謊誕想法的環境。在家裡,家長可以做一些鼓勵孩子發揮創造力的事情。如果遇到合適的問題,家長可以就該問題徵求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家長可以幫助孩子了解不同的決策將會帶來的各種後果。家長還應該鼓勵孩子大聲談論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是緊密相關的。大聲地談論有助於提高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具有幽默感對於開發孩子的創造力也非常重要。當家長表現出幽默時,孩子們就看到了最地道的創造性。從本質上看,幽默跨越了常規界限,打破了固有模式。要創造往往也得如此。給孩子一些選擇的餘地也很重要。應該允許孩子自己做決定並清楚其後果,要讓孩子從盡可能早的年齡開始這樣做。做決定有助於培養思維能力,即便只是在午餐的兩種食物的選擇上做決定也行。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家長應讓孩子自己做主支配時間或金錢,不要不假思索地給予過多的幫助。這種做法可能會使孩子迷惑不解,但這沒有關系。因為富有創造力的人有很強的動力,使他們能夠從混亂中創造秩序。這是他們的一個最重要的特點。

❻ 英語翻譯 閱讀英文名著不僅提高了我的英語水平,更讓我對西方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

Reading English classics has not only improved my English skills,but also given m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estern culture.

❼ 考研英語二和英語一的閱讀理解題目一樣么

不一樣。
對比一:考研英語閱讀二的閱讀能力要求是相對比較低的。考研英語大綱裡面要求考英語一的考生做到能讀懂選自各類書籍和報刊的不同類型的文字材料,還應能讀懂與本人學習或工作有關的文獻、技術說明和產品介紹等。但是對於英語二的要求是考生應能讀懂不同題材和體裁的文字材料,題材包括經濟、管理、社會、文化、科普等,體裁包括說明文、議論文和記敘文等。從這里可以看出英語二的要求很低,也就是超綱的詞彙不會考同時也告訴了考生文章選材的題材等等內容。還有在英語大綱中我們不難看出,英語一對考生的八大閱讀能力要求。英語二中就變成了六個。少了「理解文中的概念性含義」和「區分論點和論據」這兩條,這兩條也正是要求最高的那兩個,可見英語二的考察是多低了。但是如果你是考英語一的內容,那麼你就要嚴格按照英語一的內容來做。

對比二:新題型對比。英語一和英語二中都有新的題型,新題型都是10分。英語一的新題型部分,不管是七選五、小標題還是排序題,難度都是公認的。英語二備選題型包括:多項對應,小標題對應,正誤判斷。這三個都是講什麼內容的呢?多項對應:根據所給文章的內容,從右側的7個選項中選出5個與左欄的5道題對應的5個選項。小標題對應:唯一一個與英語一有交集的備選,且是英語一新題型中最簡單的一種。正誤判斷:根據文章內容判斷正誤。所以從這幾個內容來看,英語二中的考察內容比英語一中的考察內容的難度是很小的。

英語一和英語二閱讀理解各題型分值,請參照下表:
閱讀理解A (傳統閱讀理解)

英語一:
主要考查考生理解主旨要義、具體信息、概念性含義,進行有關判斷、推理和引申,根據上下文推測生詞詞義等能力。要求考生根據所提供4篇(總長度約為1600詞)文章,從4個選項中選出最佳答案。
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英語二:
本部分為多項選擇題。共四篇文章,總長度為1500詞左右。要求考生閱讀文章並回答每篇文章後面的問題。考生需在每小題所提供的選項(A、B、C、D)中選出唯一正確或是最合適的答案。
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閱讀理B (新題型)

三種備選題 每年僅選用一種

英語一:
題型1:在一篇總長度為500~600詞的文章,其中有5段空白,文章後有6~7段文字。要求考生根據文章內容從這6~7段文字中選擇能分別放進文章中5個空白處的5段。

英語二:
題型1(多項對應):在一篇長度為450~550詞的文章,試題內容分為左右兩欄,左側一欄為5道題目,右側一欄為7個選項。要求考生在閱讀後根據文章內容和左側一欄中提供的信息從右側一欄中的7個選項中選出對應的5項相關信息。

英語一:
題型2:在一篇長度約500~600詞的文章中,各段落的原有順序已被打亂,要求考生根據文章的內容和結構將所列段落(7~8個)重新排序,其中有2~3個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已給出。

英語二:
題型2(小標題對應):在一篇長度為450~550詞的文章前有7個概括句或小標題。這些文字或標題分別是對文章中某部分的概括或闡述。要求考生根據文章內容和篇章結構從這7個選項中選出最恰當5個概括句或小標題填入文章空白處。

英語一:
題型3:在一篇長度為500詞的文章前或後有6~7段文字或6~7個概括句或小標題。這些文字或標題分別是對文章中某一部分的概括、闡述或舉例。要求考生根據文章內容,從這6~7個選項中選出最恰當的5段文字或5個標題填入文章的空白處。

英語二:
題型3(正誤判斷):在一篇長度為450~550詞的文章後有與文章內容有關的5項陳述。要求考生在閱讀後根據文章內容、判斷各項陳述的內容是「正確」(True)還是「錯誤」(False)。

英語一: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英語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閱讀理解 C (翻譯)

英語一:
要求考生閱讀一篇約400詞的文章,將其中5個劃線部分(約150詞)譯成漢語,要求譯文准確、完整、通順。
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英語二:
要求考生閱讀、理解長度為150詞左右的一個或幾個英語段落,並將其全部譯成漢語。
共15分

❽ 英語閱讀與英語學習效果

學習任何語言都需要大量閱讀,學習英語也需要閱讀,英語學得好的人,一般來說,都讀相當數量的書籍,反之,也只有讀得書多的人,才能真正學好英語」這段話是一位教學專家對英語閱讀教學重要性的闡述。並且無獨有偶,在電視上,曾經播放了這么一個故事:一個男孩,父母離異,男孩到了上學的年齡,父親也不讓他去學校讀書。因此母親告上法庭,說男孩的父親剝奪的男孩上學的權利。在法庭上,父親展示了男孩的學習成績,別的科目如何咱姑且不談,就這男孩的英語水平,令在法庭內的所有人員吃驚不小。他能用英語流利與別人進行對話,並且,能讀英語原版的報紙。據記者講,一般的博士生也達不到這男孩的水平。記者問男孩的父親,是如何教孩子英語的。父親回答:先是背誦一些英語單詞,當英語單詞達到一定程度後,就開始讓他每天都讀英語報紙,不會單詞可以查英語詞典。現在,男孩已經養成每天都讀英語報紙的習慣。不管是專家的闡述,還是男孩的實踐,都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閱讀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的。
在英語學習中,主要體現的是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聽、說、讀是輸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讀是最主要的輸入途徑。那麼,閱讀在英語學習中到底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首先,閱讀可以輸入給學生大量的單詞。單詞是學習英語的關鍵。學生只有擁有一定的單詞量才能進行閱讀,一般情況下,學生只要掌握了三四百個單詞,就可以進行簡單的短文閱讀。反之,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既可以鞏固已學的單詞,還可以增加新的單詞。記憶單詞和閱讀是相輔相成的,相互促進的,英語閱讀的量越大,獲得的單詞越多。英語單詞記憶的越多,閱讀的內容就會越深,涉及的范圍越廣。
第二、閱讀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源泉和動力。在英語閱讀中,有很多漫畫、幽默、風趣的內容,一旦被學生所接受,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通過閱讀,可以了解英美的風土人情、文化蘊含,通過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對比,更能產生學習英語的後繼動力。而這種動力,是其它外語內容所無法比擬的。
第三、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在英語閱讀中,學生需要調動各種器官才能進行,既要懂得發音,又要知道單詞的含義,同時還要掌握一定的英語語法,還要了解課文的來龍去脈,作品的背景等等,這些無疑都在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
第四、閱讀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英語的發音、斷句、輕重的讀法等很多方面和我們的漢語都有差別。大量的閱讀就可以讓學生在無意中獲得這些知識。其實,只不過是閱讀把學生的語感培養出來了。

閱讀全文

與英語文化對比閱讀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公的家教老師女演員 瀏覽:788
圓明園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歐洲出軌類型的電影 瀏覽:587
看電影可以提前在網上買票么 瀏覽:288
有沒有什麼可以在b站看的電影 瀏覽:280
今晚他要去看電影嗎?翻譯英文。 瀏覽:951
林默燒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133
哈莉奎茵與小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9
維卡克里克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61
什麼算一下觀看的網站 瀏覽: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瀏覽:296
朱羅紀世界1免費觀看 瀏覽:311
影院容納量 瀏覽:746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 瀏覽:130
八百電影 瀏覽:844
手機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瀏覽:182
韓國有真做的電影么 瀏覽:237
歐美愛情電影網 瀏覽:515
一個女的去美國的電影 瀏覽:9
金希貞的妻子的朋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