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為什麼選擇raz作為親子英文啟蒙讀物
孩子一歲以後,需要選一套親子讀物作為主教材作為初步閱讀訓練,我選擇了raz。
我心目中的分級讀物應該有如下特徵:
1.體系完整。
2.有明確的區分度。
3.區分度不僅以認字量為還包括語義難度(類似於藍思值),藝術復雜性等,
當然更不是簡單以年齡為標准。
4.評估簡單。
5.內容涵蓋的范圍也非常廣泛,常識,天文,地理,歷史,童話,人文,
動植物等方面均應該有涉及。
6.原版音頻,非後期外教錄制
我認為學習教材的目的,一是幫助孩子從聽說過度到閱讀,促進孩子把聽力詞彙轉換為閱讀詞彙;二也是為了省心,畢竟分級讀物已經做了很多年,比較成熟,體系完備,不需要到處抓狂去組合資料,按照教材所給的內容,按部就班的進行操作。
親子英語閱讀初步訓練的基本指導原則是:精讀為主,泛讀為輔。
因此對於精讀類材料的要求是:篇幅適中,信息量大,用詞精確,邏輯嚴密,科普文學藝術都可以納入其中。 我曾經問過一個親子英文做的比較成功的家長,raz每個級別重點學習多少個故事較為合適,60個少不少,這個家長告訴我,她當年孩子學raz的時候每個級別不到30本(經查詢資料,是2013年),重點不是數量,是孩子能掌握多少知識點,根據孩子的學習能力來選擇,可以參照raz教學版來選擇。
與海尼曼難度參照:
學習raz初期要制定一個小目標,那就是通過raz的gk級別,按照raz的級別劃分,aa-d至今為止有391本讀物,另外raz的字母書alphabet
books28本,decodable book 64本我不想錯過,這樣已經積累到483本,另外海尼曼gk要作為教輔,又增加71本,這樣通過gk需要讀554本,另外每個raz各個級別每個月都在增加讀物,平時繪本課泛讀的數量也不少,估計孩子的表情是這樣的:
因為整個課程體系非常龐大,每階段課數繁多,官方網站建議每個階段學好孩子感興趣的40-50課,其餘課程可泛學。就可以學習下一階段的課程,這樣更節省時間。家長不需要求全求多,否則原階段踏步,浪費太多時間。這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和。
以前跟朋友討論過親子英文學習的舒適區ComfortZone,學習區StretchZone和恐慌區Panic
zone的概念
停留在舒適區會使人不思進取,難以進步(這是沒有選擇完整版套學習的理由之一),
踏入恐慌區則會使人壓力過大,同樣導致效率低下(比如學習者選擇了難度過高的材料,無法駕馭),只有落在「學習區」的材料才符合要求。
為了平穩度過GK學習階段,我對raz教材學習數量進行調整,期間與熱愛親子英文的朋友多次斟酌,選用這些:
aa級別52冊
a級別43冊
b級別46冊
c級別45冊
d級別45冊
raz-alphabetbooks28冊,
這些基本上基礎就會打的很扎實,選擇alphabet
books主要是考慮孩子對字母的認知,要讓孩子明白一個字母具有兩種屬性,一個是字母名稱音Letter
Name,一個是字母發音Letter Sound,尤其字母發音是拼讀的基礎,盡管孩子學拼讀有點早,先讓孩子有一些初步認知Letter
Sound的基礎,將來學習拼讀也便於切入,這一點非常有必要。
關於練習冊
關於raz的練習冊部分內容,對於1-3歲的孩子來說,我認為可以直接放棄,雖然看分級讀物很簡單,但是看過練習冊的家長應該知道,其實練習冊是有一定的難度,對於幼童來說實在不適合。會降低親子英語的樂趣。但是學齡後的小朋友學習這個階段的話,就應該完成練習,進行系統的學習,所以說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使用的方法不同。對於0基礎的幼童學習raz,主要是記住實詞,不需要能拼讀,這個過程,是需要不斷的重復,需要家長的幫助和引導。
我為什麼選擇raz作為親子英文0基礎啟蒙讀物,我以下各個方面來考慮:
內容涉及面廣,分類均衡,類似一套大網路全書,非常精彩!內容涵蓋的范圍包含了常識,天文,地理,歷史,童話,人文,動植物等方面。
1.自然:
涉及了動物、自然界等多方面內容,用真實的具有沖擊力的圖片,使英語貼近兒童生活,也算彌補了英文讀物中網路類的缺失。
2.日常生活:
好多個情境的創設,讓孩子能潛移默化的用英文表達身邊的事物,英語詞彙、句子變得立體、形象、生動、新鮮起來。
3.感情
感情的滲透既包括同伴間的互相幫助,還有兄妹間的相親相愛,還有父子間的融洽體貼,動物家庭中的親情,將英語的學習變得溫暖了起來。
4.故事:
故事是孩子們永遠最愛的主題,The
hat是孩子們耳熟能詳的大手套的故事,有些故事即使每頁只有一到兩句話,但圖片的生動性可以更好的引導孩子全方位的感受這一兩句話的魅力!
5.尊重,團隊合作,人文:
社會是一個群體,很多事情光靠一個人單槍匹馬的奮斗是不可能實現的,必須依靠群體的力量,這就要學會同不同的人打交道,並能取長補短。
父母必須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意識,訓練孩子的合作行為,增加孩子的團隊意識。
團隊合作精神,指的是團結一致、互幫互助,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堅毅奮斗到底的精神。
2. 怎樣製作親子閱讀繪本
親子閱讀繪本有很多的意義,具體如下:
促進親子關系的和諧,讓家長在陪回伴孩子閱讀的過程答當中一起成長;
提高孩子的美學修養;
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多元化的閱讀體驗,更加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與觀察力,講繪本故事,不但要求父母會講,也要求父母會理解,會審美。
培養語言表達和創作能力;
培養孩子國際化的視野;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個親子閱讀繪本的製作過程:
繪本名稱:《兔子兔子爬山嘍》
親子繪本活動目標:1)初步理解畫面內容,大膽猜測故事情節;2)體驗繪本故事帶來的樂趣,願意共同講述畫面內容;3)感受和媽媽一起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准備:1)幼兒人手一本繪本;2)兔子手偶每人一個;3)邀請媽媽活動過程
繪本是最好的玩具,在玩具中成長,其樂無窮!
3. 如何有效進行親子英語繪本的閱讀
親子閱讀的方式無定勢。媽媽英語好、孩子程度高的,可以多些英語少些中文輔助。但是,回即使媽媽孩子程度都不答高,一樣可以讀出來趣味和收獲。而且,每一遍的讀法都會有所不同。比如上面這本書,孩子對圖畫理解的差不多了,以後就可以簡化看圖環節,讓他自己看圖,然後逐漸增加英文的量。不管哪種方式,通過和大人一起讀,能讓孩子喜歡並且有慾望去讀,就是好方式。親子閱讀作為一種過度方式,真正的價值是在孩子和書籍之間做個橋梁。這個橋梁不用多麼精美,也不需要特別多的規矩,能夠傳導一種對閱讀的熱愛並讓孩子有動力去自己探索世界,就足夠了!
4. 如何進行親子繪本閱讀
不管是外來務工人員還是當地人,在讀繪本上大家都是一樣的。親子閱讀回的方式都是一樣的。親子閱答讀,就是跟孩子一起閱讀,首先要明白繪本和傳統的兒童書不一樣,主要以圖畫來講故事,很多情節都隱藏在圖畫里。給孩子講的時候要帶孩子入境,可以從語速,眼神,抑揚頓挫。以及你的誇張的表情。一本好的繪本你讀一遍會發現一遍的不同。想讓孩子愛上閱讀首先你要讓自己愛上閱讀
5. 如何與孩子進行英文繪本親子共讀
there is its solution. Like a chess game, which
6. 英文繪本如何親子閱讀
一說起英文繪本的親子閱讀,很多媽媽都感覺頭疼。目前來看,主要是幾大問題: 發音是一大問題,怕自己發音不準影響孩子的人不在少數。還有的媽媽英語水平不高,看到滿眼的英文單詞連不成句,就算是不考慮發音,自己讀都費勁,所以也不敢給孩子讀。 而有的媽媽,英語好些的,敢為孩子朗讀,但是往往又按照自己以前的模式,一定要把每句話翻譯成中文說給孩子,好讓孩子理解。 其實,中國人的英語水平,尤其是流利閱讀的能力普遍都很差。就算是在國外的中國人,能夠聲情並茂地把繪本讀的和英語母語的媽媽一樣好的也不多。 那是不是這些孩子就沒有辦法享受英文繪本的親子閱讀了呢? 我覺得,媽媽的英語水平高低會影響孩子,但是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就好比會彈鋼琴的媽媽,孩子就一定彈得好嗎?很多媽媽自己不會彈,但是卻能夠找准孩子的問題,尤其是能夠找出一套激勵孩子興趣、讓孩子自主學習的好方法。 英語學習也是一樣。很多媽媽,自己水平不錯,於是在陪孩子讀書的過程中,總是在自己心裡定一個標准和計劃,總是在要求孩子通過一本書達到一個什麼程度。而且,因為自己水平高,對於孩子的一些錯誤也看得清楚,所以也總是急於糾正,總想把自己知道的這些東西都教給孩子。但恰恰是這些做法,剝奪了孩子做主的權利,讓孩子有挫敗感。最後,直接導致孩子的興趣喪失。這樣的媽媽,可能還不如一個不怎麼會英語的媽媽對培養孩子興趣方面的正向作用。 在討論如何給孩子讀英文繪本之前,我覺得需要思考幾個問題: 第 一,親子閱讀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問題,其實可以用中文的親子閱讀來理解。有些人,目的很直接,就是希望讀書能夠讓孩子多認字。覺得如果沒有把一本書中的字認好,書就浪費了。但是有更多的人,沒把認字作為閱讀的目的。書讀得隨意,最後,認字不但成了副產品,水到渠成,孩子成了真正的愛書人。 用同樣的思路思考英文繪本,是不是一定要把每個字的意思都弄懂?是不是要把全部的文字都給孩子讀出來才算是有效利用了英文繪本?親子閱讀到底是為了馬上學會英語的具體知識,還是通過英文圖書搭建孩子的英語思維平台,進而提高孩子持續的學習英語的能力、觀察力、想像力和探索外部世界的求知慾? 第 二,中國人在英語朗讀方面的普遍問題在哪裡?是單個詞的發音不準確,還是整個的韻律節奏不對?判斷這個問題很簡單,聽老外讀一本書,然後我們重復--都是最簡單的我們都認識的單詞,但是,我們能不能讀出來人家的感覺?讀不出來差的是什麼?如果韻律節奏的問題是大問題,那麼單個詞的發音就不那麼重要了。單個詞發音好的,韻律節奏和原版的也沒法比,那誰和誰的差別還能有多大呢?因為發音不好而糾結,是不是沒有意義了呢? 第 三,翻譯中文和用中文輔助理解的區別在哪裡?在國外的圖書館,我們也經常能看到咱中國人在簡單的兒童讀物上,把一些不常見的(是我們在中國課本上基本看不到的但是人家國外的孩子常用的)詞標上音標和中文意思。我們不贊成翻譯,主要是避免孩子去自覺不自覺地對應兩種語言的字面含義,並用中文的字面含義去找可搭配的英文單詞,最後就會出現很多笑話。但是從理解場景的角度,對於一個聽力詞彙不多、英語思維沒有建立起來的孩子,你一定不去用書中的語言來描繪這個場景,孩子就會不理解。不理解的結果就是喪失興趣。 在這種情況下,就又回到了第一個問題。到底是興趣重要還是眼前的知識重要?知識是有難易程度之分的,不尊重孩子的認知規律即使你想讓孩子學知識,最後也會徒勞無功。所以,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去幫助孩子理解,提高他的認知能力就更為重要。 說到底,中文閱讀也好英文閱讀也罷,都不是為了馬上認字而來。書籍本身是孩子提高自身認知能力、完成內在建構的一個途徑。只要能滿足這個功能,不管是什麼語言,想怎樣讀就怎樣讀。認字的事情,尤其對適合拼讀的英文,是水到渠成的。 說到這,就不得不說說讀物的分級。記得以前我轉過一篇某出版社推薦的小學生中文閱讀書目。當時一位博友就說,她這書目不科學,你看他說6-8歲孩子讀的書,我孩子才三歲就讀過了。我問,是自主閱讀嗎?說不是,我給她讀。這也說明親子閱讀和自主閱讀級別的關系。 目前,國內的孩子能夠自主閱讀英文的不是很多。很多孩子年齡上夠了,但是因為沒有系統的學習閱讀方法,所以即使簡單的讀物也難以完成。所以,在親子閱讀階段,在選書的時候,重點還是要看孩子對主題的興趣度。只要對主題感興趣,書的讀法可以因人而異,同一本書每次和每次讀法都可以不同。而孩子,從不同的讀法中獲得的收益並不少。 比如昨天我看到一本書,就是下面這本:I don't like to read! 出版商的推薦年齡是5-8歲, Level-2。但是這本書三歲的小寶和我一起讀的津津有味。 先看和他一起封皮,誰啊?一隻老鼠,好像很生氣哦!後面的兩個人(動物就當人吧),也生氣嗎?不是,他們很高興地在看書呢--這些都可以用中文。如果為了突出一些孩子能理解的英文,可以根據情況增加。而提問,有些人說提問會讓孩子緊張。其實這個問題關鍵是看方法,提出問題一定要孩子回答會有這樣的問題,但是自問自答也可以啊! 然後進到裡面去,看圖,這些人在干嗎呢?前面站著個大熊,下面坐著好多小朋友?大熊是誰啊?老師吧--本來說黑板,結果小寶不知道黑板,沒見過,我就說你們幼兒園上英語課的老師用的那個,嗯,那是投影儀,和這個不一樣。這個是可以寫字的,看他們寫了點啥?恩--January、February、March 、April ,這些他都知道的,自然可以用英語說。 接下來繼續引導他看圖,大熊老師坐在椅子上,大家圍著他干嗎呢?哦,講故事--這個和學校能對上。然後下面呢?哦,做作業--小寶最近看過一張數學的字卡,和姐姐一起玩,知道這是數學。 這個時候借機把下面的文字帶出來,甚至可以重復,然後順帶說句:這mouse在學校還干不少事呢! 再看下頁圖,大家都在干嗎呢?哦,reading!那老鼠呢?對他的名字叫henry,henry mouse--以前在親子班學過一首歌,叫做jenny mouse,順帶著就把那首歌給唱了幾句,這時候孩子就特別高興。大家都在reading,mouse呢?小寶說:也在看書。嗯,也拿了本書,但是眼睛在看嗎?小寶說:沒有。他這樣看著前面呢,邊說還學著做了個動作。 翻到上面一頁的時候,我故意很誇張的喊了一嗓子:哇,這是誰啊?干嗎呢?小寶馬上說,倒立呢。哦?倒立還可以看書嗎?緊接著,就把這句話讀出來,說,嗯,倒立還真是能看書啊! 到了右邊這張圖,我問了句,大熊老師這是幹嘛呢--一般我問的時候都是自言自語,他要是回應就一起來了,不回應我就自言自語。小寶這時候特別大聲地來了句:踩字母!我沒明白,什麼是踩字母?我看到的怎麼是他那本書給大家讀呢。小寶理直氣壯地指指圖:你看,這不是踩字母嗎--原來他看到的是熊用腳踩著地上的字母呢!他在溫哥華親子班、幼兒園都玩過字母的玩具,說不定也是踩著玩的呢! 這也說明,孩子總是對自己有過體驗、有點接觸和了解的東西,最容易立即進入視野、產生興趣。所以說,有些親說我的孩子對英文的什麼都不感興趣,那一個原因是以前太難的經歷讓孩子產生了抗拒,另一個就是沒有找到和孩子自己的經歷有點相似的圖畫的繪本。 這個時候,就要引導孩子對細節的觀察了。你看,henry mouse 好像不那麼生氣了?然後回頭找前幾頁的圖,一頁一頁地看,sad、s
7. 如何進行親子繪本閱讀
每天中的任意時間,只要孩子想看書都可以。當然也需要家人陪伴,父母可以講給孩子聽,最好能夠聲情並茂
8. 親子繪本閱讀的好處有哪些
親子閱讀繪本的來好處主要有以下源三點:
1、親子閱讀,最好的親子陪伴方式,公認為父母與孩子最有效的互動方式。
2、繪本,是培養孩子圖像思維最好的讀物,科學有趣的讀繪本,能夠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加孩子探索世界的能力。
3、早期的親子閱讀,和入學後「填鴨式」學習有本質區別,同時,早期的親子閱讀能夠讓孩子輕松應付入學後的學習任務。
望採納!
9. 如何進行有效的親子閱讀
親子閱讀又稱親子共讀,就是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過程,在學生課外閱讀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最好的方式之一。當爸爸媽媽和孩子共讀一本書時,很容易會讓孩子覺得讀書是一件非常快樂事情,進而更願意自發地去進行閱讀。所以要進行有效的親子閱讀最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
一、父母首先要愛上閱讀,與孩子共同制定讀書計劃。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父母能夠制定自己的讀書計劃,每天利用一切可利用時間讀書,不用要求孩子,孩子自然就會喜歡閱讀。同時幫助孩子制定閱讀計劃,你們可以相互監督,慢慢閱讀就成為一種習慣。
10. 怎樣進行親子繪本閱讀
親子閱讀主要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與環境,讓閱讀成為快樂的事情。
親子閱讀是很重要,但是在這之間,我們得讓孩子首先享受閱讀,讓閱讀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那麼,首先家長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這里所說的環境,包括兩個方面:物理環境和精神環境。
1、物理環境:布置孩子喜歡的閱讀角,添置適合兒童閱讀的、種類豐富的、便於隨手取放的圖書。
2、精神環境:是指父母和孩子共讀採取的姿勢,抱著、摟著、坐在膝上、緊挨著等,幼兒期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較強,親昵的行為更容易使兒童安靜、專注地進行閱讀。
二、固定親子閱讀的時間,養成閱讀習慣。
一件事情要成為習慣,就必須是長久的、持之以恆的。所以,親子閱讀的時間可以相對固定,大多數的情況下,一天中,睡前是閱讀的最佳選擇了。當然這個時間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春季全家有一起去賞花的計劃,在賞花的公園里,在一片草地上進行閱讀,不失為一種詩意。
三、大聲為孩子朗讀。
閱讀從傾聽開始,孩子在閱讀的時候,一邊用耳朵傾聽父母為他朗讀,一邊自主閱讀圖畫,一邊天馬行空的想像,是人生中對於閱讀最初的興趣。
日本繪本大家松居直在其《幸福的種子》里闡述自己的觀點:「孩子的人生經驗還很有限,自己看圖畫書很難了解故事的內容,充其量只是跟著文字讀而已。相反,大人擁有較豐富的人生體驗和讀書經驗,在閱讀時能充分體會作者的心情和思想,並通過文字想像故事所描繪的世界,甚至對某些內容產生共鳴,深受感動。」
四、形式多樣,主題延伸。
親子閱讀不只是讀完一本書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在親子親子閱讀時,家長們可以將繪本中的內容延伸到美術繪畫、手工、科學實驗、故事表演等多種形式。還可以進行進行主題性的延伸閱讀,比如,閱讀同一主題的不同繪本;將同一作家的繪本共同閱讀,進行比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