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馬瑟·巴紐他的作品
馬瑟·巴紐是一位多產的編劇和小說家,他的作品跨越了劇本、小說和電影領域。他的創作生涯始於1922年,以劇本《Catulle》和《Ulysse chez les Phéaciens》開啟。1924年,他與保羅尼瓦合作完成了《Tonton ou Joseph veut rester pur》。他的劇本作品還包括《榮耀商人》(1925年)和《爵士樂》(1926年),以及後來的《托帕茲》、《馬里留斯》和《芬妮》等,直到1985年的《眼神憂郁的小女孩》。
在小說方面,巴紐的早期作品如《La Petite Fille aux yeux sombres》和《Pirouettes》在1921年就已經問世。他的普羅旺斯童年四部曲,包括《爸爸的榮耀》、《媽媽的城堡》、《秘密時光》和《山泉》(包含《讓·德·弗洛雷特》和《泉水瑪儂》),展現了他對故鄉的深刻感情,直到1962年的《山泉》都是他的代表作。
在電影領域,巴紐的作品同樣精彩,如1933年的《喬弗瓦》改編自尚喬諾的作品,以及一系列改編自其他作家作品的電影,如《麵包師的妻子》改編自尚喬諾的《新來的尚》。他的電影作品還包括《掘井工的女兒》、《美麗的磨坊女主人》等,其中《泉水姑娘瑪儂》和《磨坊的三封信》在1950年代和1954年也備受關注。
巴紐的生涯跨度廣泛,他的作品不僅豐富多樣,而且深深植根於普羅旺斯的土壤,為觀眾和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電影作品尤其在法國電影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展現了他的藝術才華和對生活的獨特見解。
馬瑟·巴紐,法國劇作家,小說家。生於馬賽附近一教師家庭,曾任中學英語教師。1925年與人合寫《沽名釣譽的人》。諷刺喜劇《托帕茲》(一譯《竇巴茲》)寫一老實的小學教師的遭遇和墮落,幽默詼諧,曾一再被搬上銀幕。自1929年起,他在幾年內完成戲劇《馬賽三部曲》:《馬里烏斯》、《芬妮》和《凱撒》。此後,他將季奧諾、都德的作品改編為電影劇本,有《再生草》、《麵包師之妻》、《掘井人之女》等。1946年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晚年寫有回憶錄和小說《家父的光榮》、《家母的城堡》、《秘密的年代》、《山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