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語語法 > 漢語和英語在語法方面的差別

漢語和英語在語法方面的差別

發布時間:2020-12-30 10:51:43

㈠ 英語和漢語在語法,語音等方面的差異。

英語和漢語的書序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差異,只要把會的單詞羅列起來就能成為英文。

㈡ 英語的語法和中文的語法有什麼區別

漢語是漢藏語系,英語是印歐語系,兩者差別很大。
漢語是意合語言,重在語義回,不講求語言形式答,講究「形散而神不散」,比方說,名詞沒有格的變化,也沒有性數配合,動詞不分人稱,也沒有時態,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漢語被認為是沒有語法,沒有詞類的;但英語是形合語言,以形式為主,它的人稱代詞與動詞均具有固定的句法形態來標定,英語已經算是比較簡略的了,德語法語的語法規定得更嚴格更死板,而且他們本國人也覺得自己國家的語法很愚蠢。所以,還是我們的漢語博大精深些~

㈢ 英語語法和中文語法的區別

1.在漢語和英語中,同一個詞語或單詞往往詞性不止一個。

例如,在漢語中,「美麗」既可以作名詞也可以作形容詞;在英語中」work」既可以作名詞也可以作動詞,都表示「工作」的意思。在漢語中,我們大都可以用同一個詞語作不同的詞性來使用,而英語中,詞義相同而詞性不同時,往往不能使用同一個單詞。

例如:
(1)She is very kind. (她很善良)
(2)Her kindness moved me deeply.(她的善良深深打動了我)
(3)She is a happy girl. (她是一個快樂的女孩)
(4)I like chatting happily with others.(我喜歡跟別人快樂地聊天)

在例句(1)中,kind(善良)是形容詞,作表語,而例句(2)中,kindness(善良)是名詞,作主語;在例句(3)中,happy(快樂)是形容詞,修飾名詞girl,而在例句(4)中,happily(快樂)是副詞,修飾動詞chat。

2.英語的動詞有時態,而漢語沒有
英語的時態大都體現在謂語動詞上,而漢語的時態則用一些虛詞來表現。例如:

(1)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 (我已經完成我的家庭作業)
在這個例句中,漢語我們用虛詞「已經」來表示動作的完成,而在英語中,則是將句中的謂語動詞finish轉變成現在完成時結構have finished來表現finish這個動作已經發生過了。

(2)She is reading a book carefully. (她正在認真看書)
在漢語中,用虛詞「正「來表示「讀書」這個動作正在進行,而英語中,則需要將「read」轉變成現在進行時結構」is reading」

(3)He will be back in ten minutes. (十分鍾後他將回來)
在漢語中,用虛詞「將」來表示將來的動作,而英語中則需要用一般將來時的結構「will +動詞原形」來表現。

㈣ 同英語相比,現代漢語語法的特點

英語是世界上所有語言中影響最大、研究最深入的,也是許多中國人從小就接觸和學習的第二語言。我們對英語語法特點的熟悉掌握不亞於漢語。這兩種語言的語法特點存在著明顯的差別。我們可以通過對他們的幾個方面的具體比較來分析漢語的語法特點,一方面印證前人的成果,另一方面加深我們對漢語語法特點的理解。 缺少嚴格意義上的形態變化是漢語語法不可爭辯的事實。這在英漢對比中表現最為突出。(一)英語的名詞有單復數的用法,例如:shop—shops,house—houses,city-cities③,而漢語沒有;(二)英語中名詞的主格、賓格、所有格有特定的形式來表示,例如:I、me、my/he、him、his/Tom』s④,而漢語名詞主格、賓格完全一樣,所有格式最後面加「的」,沒有明顯的形式上的變化;(三)英語中用特地的形式來表示性、數一致,例如:We help him./She helps him.⑤而漢語不區別性、數;(四)英語用不同動詞形式表示不同的時態。例如:I will go out./I went out just now.⑥漢語動詞沒有這種形勢變化;(五)英語的比較級、最高級用給形容詞加-er,est來構成,漢語採用介詞、程度副詞來構成,形容詞沒有形式上的變化。這種漢語沒有,英語有的形式變化很有很多,這里不一一舉例。當然,我們常常把漢語中的「重疊」,「老、小、子、兒」等視為前後綴,把助詞「著、了、過」以及表復數的「們」看作是漢語的廣義形態那樣具有強制性,所以我們說漢語「缺乏嚴格意義上的形態變化」。 正因為漢語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形態變化,要表達特定的語法意義,主要依靠次序和虛詞。我們可以通過英漢實例比較來看漢語這一語法特點。(一)例如:「她很不好。」「她不很好。⑦」「不」的位置不同,表達的意思就不一樣,而在英語中由於有豐富的形態變化,可以不依靠詞序表達語法意義,例如:Standing at the top of the hill,we can see the whole city./We cansee the whole city,standing at the top of the hill.⑧盡管詞序不同,兩句表達的意思完全一樣。(二)虛詞是漢語表示語法關系的重要手段,所用虛詞不同,語法關系自然不同,在「我吃著香蕉」,「我吃了香蕉」中,「著」表示動作正在進行,「了」表示動作已經完成,由於虛詞「著」與「了」的不同,語法意義也不相同。英語表達不同的語法關系和語法意義主要依靠形態變化,我們可將上述兩個句子譯成英語「I am eating the banana.」「Ihave eaten the banana.」⑨,兩種不同的語法意義是由動詞的不同形態表示出來的。 漢語的量詞十分豐富,有數詞修飾名詞的時候,中間必須有量詞,組成數量短語,修飾或限定名詞。此外,漢語有語氣詞,用在句子末尾表示種種語氣。這兩個語法特點都是漢語有而英語沒有的。漢語中不同的名詞所用的量詞也往往不同,例如:「一個人」、「一頭牛」、「一支筆」、「一片葉子」、「一本書」⑩,除了這些,根據名詞的不同還有很多不同的搭配,而且現代漢語除了傳統的量詞之外,還可以隨時借用動詞、名詞做量詞,例如:「一絲白發」、「一抹陽光」、「幾縷情思」、「一線希望」⑾等。但是這些量詞只是動詞、名詞的活用,在英語中也存在這種活用現象,例如:a glass of water,four cups of tea,⑿因此我們不能把臨時的活用看作是真正的量詞,英語沒有量詞,表示數量時考的是詞形的變化,例如:a pen,two pens.⒀漢語的數量短語也常常跟在動詞後面作補語,表示動作行為的單位,例如:「走一趟」,「吃一頓」,英語沒有這種語法特點。語氣詞也是漢語獨有的,表示陳述語氣的有「的」「了」,表示疑問語氣的有「嗎」「呢」,表示祈使語氣的有「吧」,表示感嘆語氣的有「啊」,例如:「你出去玩了嗎?」「多美啊!」「他呢?」「你跟我來吧!」「知道
了!」⒁英語沒有這些語氣詞,他表示語氣靠的是語調,所以許多來自英語國家的外國人在學習漢語的時候常常被語氣詞搞得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怎麼用,要麼用錯,要麼忘記用。 英語的詞類和句法成分之間對應很整齊,名詞作主語、賓語,動詞作謂語,形容詞作定語,副詞作狀語,每一類詞都必須出現在自己該出現的位置上,不能夠隨便越位去充當其他句法成分,要想充當其他句法成分,必須通過構詞法手段,改變自身的形態,使自己具有某類詞的性質,例如:He reads a book./the reading room.⒂「read」是一個動詞,當它作定語時,它必須加-ing,變成另外一種形式。漢語則不然,它的某一類詞往往可以作多種句法成分,詞形和詞性不發生變化,例如:「她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人人喜歡漂亮。」「漂亮是每個女孩子追求的目標。⒃」「漂亮」是一個形容詞,但它卻既能做定語,又能作賓語,還能作主語,詞形不變,它具有多種功能。可見漢語詞類和句法成分之間不存在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 漢語句子的構造原則跟片語的構造原則基本上是一致的,片語成片語,詞和片語組成句子,都有諸位、動賓、補充、偏正、聯合五種基本語法結構關系,例如片語「陽光燦爛」和句子「我愛大自然」都是主謂結構。片語加上表示語氣的標點就可以構成一個句子。而且漢語詞的構造也遵循這一基本原則,例如詞「心酸」也是主謂結構。英語句子的謂語部分必須由限定式動詞充當,包孕在句子中的子句也可以像獨立的句子一樣由限定式的動詞作謂語,但片語則不用限定式動詞,即句子和子句的構造原則不同於片語的構造原則。例如:Arriving at the construction site,the workers set down to work at once./Surrounded by a group of boys,the teacher walked into theclassroom.⒄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兩個句子前半部分的片語構造原則不同於後半部分句子的構造原則。特別值得提及的一點是,主謂結構可以做謂語是漢語語法一個明顯的特點,英語中沒有這種可能,主謂結構只能是句子,顯然這源於英語片語、句子構造原則的不一致。 通過英漢對比,我們清楚地看到了他們幾個方面的明顯差別,也加深了對漢語語法特點的認識。目前,漢語語法的研究更加深入,理論、方法呈現多元化,研究的領域也不斷得到擴展。漢語的語法特點構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琳琅滿目的世界,有待我們進一步探索,開掘出更多的「寶藏」。

㈤ 現代漢語的特點分別從語法、語音、詞彙方面與英語相比較並舉例

一、語音:

1、 漢語是一種有聲調的語言:

漢語每一個音節不僅有母音和輔音,還有聲調,而且聲調有區別意義的作用,像「bā (八) 「「bá(拔) 、bǎ (靶) 、bà(爸)」聲調不同,意義也不一樣。

2、在漢語普通話里,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基本聲調。這與印歐語系一些非聲調語言相比,確實是漢語一個很大的特點,也正是外國學生一個很大的學習難點。

二、語法:

1、漢語缺少嚴格意義的形態變化,屬於非形態語。

人們在語言研究中,按照形態分類法,把世界上的語言分為四大類,即:曲折語、孤立語、膠著語和多式綜合語。

人們認為漢語是沒有內部屈折變化,缺少嚴格意義的構詞形態,屬於孤立語(也有不同看法)。英語屬於形態語,它是通過詞的形態變化,來表現語法意義的比如:

2、英語名詞有數的變化 (table—tables); 人稱代詞有格的變化 (主格I—賓格me);形容詞有比較級的變化 (good—better—best);

數詞有基數詞和序數詞的變化 (one—first, two—second); 動詞有時態的變化 (do,did, done, doing)。漢語的詞沒有這種形態的變化 。

但這並不是說,漢語語法極其簡單。漢語主要是通過詞序和虛詞來展現語法意義的。

三、語序:

我們知道,人類語言中常使用的語法手段有三種:

1、語序或詞序;

2、虛詞;

3、 形態。

漢語是缺少形態變化的,所以語序在語言單位組合中是十分重要的,「狗咬人」和「人咬狗」語序不一樣,意思是完全不一樣的。

漢語語序組合的一般規律是,修飾成分在被修飾的成分前面;支配的用在被支配的前面;狀語用在動詞前面。這與很多國家語言的語序是不一樣的。

另外,從語言類型分類法來看漢語屬於分析語類型。漢語的詞沒有語法范疇的形態變化,詞在句中的語法意義,主要是靠詞序和虛詞來決定的。

現代漢語虛詞的數量不是很多,大約有800多個。但它在漢語中,使用的頻率卻是相當之高。據《現代漢語頻率詞典》的統計,虛詞 「的」和 「了」,在漢語所有詞的使用中,是使用最多的兩個。

虛詞主要以其語法意義左右著句子結構,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表達。我們從下面這個例句中,可以看到虛詞的語法作用。

「李強老師去買報」 這句話,全是實詞,沒有虛詞,由於它按照一定的詞序排列,所以表達了一定的意義。如果我們加上不同的虛詞,它的意義就變了。請看:

李強老師去買報。

李強的老師去買報。

李強和老師去買報。

李強讓老師去買報。

李強為老師去買報。

李強或老師去買報。

四、漢語的量詞極為豐富。

量詞的使用是漢語很突出的一個特點, 漢語量詞很多,中央民族學院(現中央民族大學)1975年編寫的《現代漢語量詞手冊》中,收錄的量詞有500多條。

中國人說話,在數詞、指示代詞和名詞之間一定要加量詞,如,一本書、兩張報、五輛汽車、這個學生、那盞燈等等而且每個名詞都有固定的量詞與其搭配。

這對於相當多母語量詞沒有漢語這么豐富的學生來說,真是感到很是困難,他們記不住哪個量詞與哪個名詞搭配。

所以在說話時常常出錯,其表現之一是不用量詞,說出來的漢語句子,數詞與名詞連著,沒有量詞。

另外一點是,量詞和名詞搭配得不對,或以「個」蓋全。

5五、漢語是單音節性很強的語言。

有人認為,漢字是一個個方塊字,每個字是一個音節,又有一定的意義,所以說漢語是單音節語。這種說法是不夠確切的。

在現代漢語里,漢語詞彙的發展更加雙音節化,以單音節為基礎,出現了大量雙音節詞。

漢語詞的音節數和其它語言相比,是少的。漢語普通話只有400多個音節,加上四個聲調和兒化韻,也不過1600多個音節左右,這比起有10,000多個音節的英語來說,真是少得多。

當然音節少,必然出現若干個字共為一個音節的現像,也就是說有大量的同音詞。比如,在《現代漢語詞典》里,「x ī」這個音就有「西、希、夕、昔」等77個字。

另外,漢語詞所含的詞素是少的,也就是說,漢語詞比較短。在漢語詞中,大量的詞是單音節或雙音節,如,「人、天、日、走、說、朋友、道路、出發 」等。

三音節詞和四音節詞,數量較少,如,「圖書館、總司令、自由泳、核武器、研究生院、自來水筆、鉛保險絲」等。

六、漢語崇尚簡略,重在會意,保留著古漢語的一些成分。

由於漢語歷史悠久,現代漢語中仍然保留著古漢語的一些文言成分和許多習慣用法。比如,「老年之家」不能說成老年的家,「三分之二」不能說成三分的二。

另外,漢語很早就出現了言、文分家,形成了口語和書面語不同的詞彙和文體特點。

漢語又崇尚簡略,重在會意,能省則省,能略則略,如:「你不去,我去。」(省略「如果」);「昨天他買一電視機。」(省略量詞)這些省略都是有條件,有一定語境的,不能濫用。

(5)漢語和英語在語法方面的差別擴展閱讀

並列短語:

由兩個以上的詞並列組成的短語。有的用連詞和、或、並且等連接,有的不用。

1、個人和集體贊成或反對。

2、討論並且通過了。

3、多快好省。

4、偉大、光榮、正確的。

偏正短語:

由中心詞(正)和對中心詞起修飾作用的詞(偏)兩部分組成的短語。「偏」在前,「正」在後,兩者之間有的用助詞「的」、「地」連接,有的不用。

1、精妙的對聯。

2、好孩子。

3、不斷地提高。

4、認真學習。

述賓短語:

由動詞(述)和被動詞支配的詞(賓)兩部分組成的短語。「述」在前,「賓」在後。又稱動賓短語。

1、看書。

2、洗衣服。

3、聯系實際。

4、建設中國。

述補短語:

由動詞或形容詞(述)和對動詞或形容詞補充說明的詞(補)兩部分組成的短語。「述」在前「補」在後,兩者之間有的用助詞「得」連接,有的不用。

1、寫得簡明扼要。

2、好得很。

3、看完。

4、看不完。

5、交代清楚。

主謂短語:

由被陳述的詞(主)和陳述的詞(謂)兩部分組成的短語。「主」在前「謂」在後。

1、(他寫)的對聯。

2、(意義深遠)的大會

3、(我們堅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

介賓短語:

由介詞和賓語組成的短語。「介」在前,「賓」在後。

他(在教室里)看書我(從去年)就開始練習書法了



㈥ 舉例說明漢語和英語在語法方面的共性和個性

一、漢語語法研究現狀 自1898年《馬氏文通》面世至今,漢語語法研究歷經了一百多年的發展和 進步,從一開始的模仿到今天的自覺與成熟,從一開始著眼於語言共性到後來著 眼於語言個性再到今天將共性與個性並重,漢語語法的研究發展到現在,無論是 視野、隊伍,還是方法、成果,都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狀態。 但是,與其他語言,特別是印歐語系的語言相比,漢語在語法上有太多的例 外和特殊。當我們努力揭示漢語語法原貌的時候,發現漢語在語法中還存在著許 多說不清的問題和現象,漢語語法研究呈現出百家爭鳴的景象。 (一)本位問題 「本位」問題是漢語語法研究百年來的中心問題之一。 《馬氏文通》(1898)模仿拉丁語語法體系,接受詞法的重要性,認為通過 各種詞類的說明和解釋就能夠說明漢語語法的規則,馬建忠先生提出「句讀集字所成者也。惟字之在句讀也必有其所,而字字相配必從其類,類別而後進論夫句 讀焉」,採用「字(word)」本位的語法體系。 1924年,黎錦熙先生的《新著國語文法》則採用句成分本位的語法體系。 黎錦熙先生是繼馬建忠先生之後用西方傳統語法理論來解釋現代漢語白話文語 法最有成就的學者,他在1924年出版的《新著國語文法》的「引論」中說:「諸 君知道近來研習文法的新潮么?簡單說,就可叫做『句本位』的文法。」195 年重版序言中,黎錦熙先生又說:「《新著國語文法》的優點就在於把『句本位 做中心,把組成句子的六種成分做出發的重點」。 1982年,朱德熙先生在《中國語文》第一期上發表論文《語法分析和語法 體系》,提出了反對「句本位」的觀點,他認為「漢語的句子的構造原則跟片語 的構造原則基本一致」,「句子不過是獨立的片語」,「把各類片語的結構都足 夠詳細地描寫清楚了,那麼句子的結構實際上也就描寫清楚了」。同年的《語法 講義》和1985年出版的《語法答問》,都更加明確了先生「片語本位」的語法體 系,對以後的中國漢語語法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94年,徐通鏘先生在《世界漢語教學》連續發表了《「字」和漢語的句 法結構》和《「字」和漢語研究的方法論》兩篇論文,異軍突起,提出了字本位 的研究思路,他認為:字是漢語的基本結構單位,其特點就是一個音節關聯一個 概念,形成一個「1個字-1個音節-1個概念」的基礎性結構格局。 同年,邢福義先生在華中師大的一次學術報告會上提出的是「小句中樞 說」,第二年(1995)在《中國語文》上發表了論文《小句中樞說》,第三年(1996 出版《漢語語法學》,他在導言中明確提出「本書的語法系統,是『小句中樞』 語法系統」,認為小句在漢語語法系統中處於中樞地位。 除了這些單本位的語法體系主張之外,還有復本位的語法體系。比如張志公 的詞和句復本位體系,還有馬慶株提出的詞和片語復本位體系,等等。 (二)語法單位的劃界問題 語法單位的劃界問題是本位問題的另一種表現。一般都認為漢語語法單位有 四級:語素、詞、短語、句子。但是在對這些語法單位劃界區分的過程中,會有 歸類兩難的情況;因此,為了解釋這些語法現象,也有其他關於漢語語法單位的 認識。 首先是關於叫「詞素」還是叫「語素」的不同認識。「詞素」和「語素」 兩個術語均是英語「morpheme」的漢譯,起初譯作「詞素」,1958年呂叔湘先生根據朱德熙先生的建議改譯為「語素」 ①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詞素」 「語素」兩個術語便普遍出現於研究現代漢語詞彙、語法的論著和相關的教材之 中;70年代末以來的著述採用「語素」的越來越多,並出現了不少闡述選擇理 由的論著。 其次,呂叔湘先生在區分短語和復合詞時,把介於詞和短語之間的單位叫做 短語詞。他認為在詞和短語的劃分上,語法原則和詞彙原則有時候有矛盾;這種 矛盾可以用「語法的詞」和「詞彙的詞」這樣不同的名稱來解決;可是這種做法 還不能辦到,因此,在語法上可以認為是一個詞、而詞彙上寧可認為是一個短語 的「中間物」,可以稱為「短語詞」。 ② 還有,句子可以分為單句和復句,構成復句的單位可以叫「小句」;如何進 一步明確小句和單句之間的關系呢?邢福義先生的小句中樞說,便提出了語法單 位是語素、詞、短語、小句的觀點。 ③ 此外,郭銳老師根據話語片段在話語組織中表現出的相互區別的本質特徵 將漢語語法單位分為四個層級,第一層級是語素和語素組,第二層級是詞和片語 第三層級是小句和小句組,第四層級是句子。 ④ 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如何劃界、如何定義、如何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 一個需要不斷進行研究的問題。本文要討論的糾葛現象便源於此。 (三)語法現象歸類問題 如果說劃界是自上而下的研究,那麼歸類就是自下而上的分析。每一個語法 單位的細化研究都需要進一步分類。比如語素,一般有成詞語素和不成詞語素之 分,在成詞與不成詞之間,就回到了詞和語素劃界的問題。 在諸多漢語語法區分歸類的問題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在上世紀50年代就 有過的三次大規模的討論,一次是詞類區分問題,一次是主賓語問題,還有一次 是單復句的劃分問題。 傳統的語法研究都是從詞類開始的,但是因為漢語缺乏嚴格意義上的形態變 化,所以劃分詞類一直是漢語語法研究中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有關這個問題的 分歧主要集中在漢語的詞能不能分類、以什麼標准分類,應該建立什麼樣的詞類 系統,對那些多功能的詞應該怎樣處理這樣幾個方面。高名凱先生就認為漢語的 ①呂叔湘.語言和語言學[J].語文學習.1958(2) ②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③邢福義.小句中樞說[J].中國語文,1995(6) ④郭銳.漢語語法單位及其相互關系[J].漢語學習,1996(1)實詞不能分類。 ① 張斌、胡裕樹二位老師則認為漢語有詞類的分別,而且主張根 據不同的語言特點做具體的分析,區分詞類不能離開結構去談意義。 ② 周祖謨先 生主張按照詞的句法作用和詞法特點來劃分詞類,並對兼類詞的識別問題提出了 重要看法。 ③ 到目前為止,劃分詞類的三個標准——意義、形態、語法功能—— 已經取得了共識,大家對兼類詞也有了一致的看法;但實詞和虛詞應該如何劃分 副詞是虛詞還是實詞,實詞有哪些小類、如何看待區別詞,嘆詞和擬聲詞又應該 如何歸類等問題,都未能有統一的認識。 漢語的主語和賓語問題的討論從1955年7月到1956年4月,歷時近一年 討論的焦點是究竟從結構形式出發確定主語賓語,還是從意義出發確定主語賓 語。最終肯定了形式與意義統一的原則,周祖謨、張志公、胡裕樹、張斌、曹伯 韓各位先生都表達了相同或相似的看法:確定主語和賓語的范圍必須同時顧及結 構和意義。 ④ 呂叔湘先生在《漢語語法分析問題》(1979)中專門談到:「從語義 方面看,名詞和動詞之間,也就是事物和動作之間,可以有多種多樣的關系,絕 不限於施事和受事;主語和賓語不是相互對待的兩種成分,主語是對謂語而言 賓語是對動語而言的。但是就句法成分來看,賓語和補語如何區分,狀語的構成 材料的多樣性的認識,也都依然存在復雜情況」。 至於單復句問題最直接的分歧就是漢語到底需不需要有單復句之分,雖然大 多數人都認為應該區分,但是到現在為止都還存在不同的聲音。單復句應該有區 分,但又沒有明確界限;這個問題的研究和討論一直在繼續。 其他語法現象的歸類,在短語的結構類、句類、句型、句式中都有或多或少 的表現。歸類不清是因為界限不清,界限不清是因為語法現象情況復雜。所以 現代漢語語法中便有了種種糾葛。 二、什麼是現代漢語語法糾葛 這里所說的糾葛,主要就是指相鄰的兩個語法單位、或同一語法單位的不同 類別之間界限模糊,總有一些語法現象在歸屬上存在歸類兩難的復雜情況。 「糾葛」一詞出現於語言研究領域,可見於呂叔湘先生的《語文常談》 (1981),他在書中第三章就提出「形音義的糾葛」,以說明存在於字中形音義 的錯綜復雜的情形。在語法研究領域中,已有許多專家學者對這種錯綜復雜的糾 ①高名凱.關於漢語的詞類分別[J].中國語文,1953(10) ②文煉,胡附.談詞的分類[J].中國語文,1954. ③中國語文編輯部編.劃分詞類的標准[J].漢語的詞類問題[C].北京:中華書局,1956. ④呂冀平等.漢語的主語賓語問題[M].北京:中華書局,1956.葛現象做出了或多或少、或點或面的描述和解釋,只是沒有叫做「糾葛」而已 呂叔湘先生在《漢語語法分析問題》(1979)中說,「由於漢語缺乏發達的形 態,許多語法現象就是漸變而不是頓變,在語法分析上就容易遇到各種『中間狀 態』。」這里的中間狀態就是本文所討論的「歸類兩難」的表現之一。 黎千駒先生於2005年在《雲夢學刊》第26卷第1期上發表論文《論現代漢 語語法單位及詞類的模糊性》,將語義學中的模糊性概念帶進了語法研究,指出 語法單位及詞類劃界中存在的「中間狀態」,明確指出語法單位和詞類在劃分中 的模糊性。 1993年,邢福義先生在《世界漢語教學》上發表論文《漢語復句與單句的 對立和糾結》,指出:「長期以來,人們為現代漢語的單復句界限問題所困擾,企 圖找到把二者一刀兩斷的標准。」在《語法研究入門·復句》(2003)中也說到 「客觀世界中,甲事物和乙事物往往沒有絕對明確的界限。事實上,復句與單句 之間既有對立,又有糾結。」這里,邢先生把這種單復句之間難以劃分清楚界限 的問題叫做「糾結」。 莫超老師在1999年發表於《甘肅高師學報》上的《漢語語法單位教學的難 點及其相應的辦法》一文中也提到「漢語語法單位一般認為又四級:語素、詞 短語和句子。在相鄰語法單位之間總有一些『兩屬』的語言現象,在最復雜的語 法單位——句子中更是存在著難以理順的定義糾結。」 「中間狀態」、「語法單位的模糊性」以及「糾結」,與本文所要討論的現 代漢語語法糾葛現象一樣,都是指各級語法單位之間出現的歸類兩難現象。劃界 也好歸類也罷,其實是一回事。正如呂叔湘先生在《漢語語法分析問題》(1979 中所說「擺問題自然擺的是實質性問題,純粹名稱問題不去糾纏,比如『量詞』 『單位詞』、『單位名詞』,就不值得爭論。」但是當名稱問題有了更深層次的影響 時,「也有不純粹是名稱問題的名稱問題,比如『短語』、『片語』和『結構』」, 就需要擺出來說清楚一些了。 三、現代漢語漢語語法糾葛現象產生的原因 漢語語法之所以存在糾葛現象,究其根本,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漢語語法 研究的狀況,二是漢語語法自身的特點。 第一,漢語語法研究狀況導致漢語語法糾葛。 眾所周知,漢語語法學是在西方研究的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馬氏文 通》模仿拉丁語的語法體系,《新著國語文法》模仿英語語法體系,兩位作者均以西方語法為藍本給漢語語法澆鑄了一層外殼。雖然之後的專家學者們開始逐漸 意識到這層外殼並不與漢語語法本身相貼合,但也只能是以這個並不合適的外殼 為坐標,不斷地探索漢語語法的特點,做著進一步的修補工作,讓這個外殼盡可 能地和漢語語法更貼合一些。 因此,無論是語法體系還是名稱術語,都對《馬氏文通》有著相當的保留和 繼承。當漢語語法的特點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清晰的時候,學者們便開始不斷 地對某些名稱的內涵和外延做出進一步的調整。傳統認識的影響和漢語語法現實 之間產生了差異,語素、字、詞之間的關系就顯得非常復雜,短語和句子之間也 存在糾纏不清的現象,這就產生了漢語語法單位之間的糾葛。 在漢語語法的研究中,從相關語法單位的定義中也能夠看出糾葛成因,因為 許多概念都是相互定義的。比如說到副詞,一般都說大部分副詞是用作狀語的 而說到狀語,又說狀語可以由副詞充當。這種狀態也會造成漢語語法單位之間的 糾葛。 第二,漢語語法的特點。 關於漢語語法的特點,大家提出的觀點和進行的討論已經很多了。最基本的 特點有二,一是漢語是單音節語,二是漢語沒有形態(說缺乏形態更為恰當)。 在進一步細化研究之後,目前已達成共識的漢語語法特點主要有:漢語詞類跟句 法成分之間不存在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漢語句子的構造原則跟片語的構造原則 基本上是一致的;漢語語法最主要的語法手段是語序和虛詞;漢語中量詞和語氣 詞的使用非常豐富。除此之外,漢語語法的特點還應包括:結構獨特、靈活多變 注重意合。 ② 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1.缺乏形態。這是漢語最基本的語法特點,在三十年代就已逐漸明確。准確 地說是漢語缺乏嚴格意義的形態變化。漢語缺乏形態變化,所以詞類跟句法成分 之間不存在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所以漢語句子的構造原則跟片語的構造原則基 本一致,所以漢語主要依靠語序和虛詞,所以劃分詞類就顯得十分復雜,所以語 法單位之間的界限模糊不清,產生糾葛。 2.結構獨特。和印歐語系的語言相比,主要表現在主謂結構和動補結構的獨 特性上。主謂結構的主語和謂語之間可以加進去語氣詞,可以停頓,比如「他上 學了——他啊,上學了」。主謂結構可以作謂語,構成主謂謂語句。 動補結構的獨特性主要表現為謂語中心的後邊跟著的不都是賓語,這和西方 ①朱德熙.語法答問[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②龔千炎.漢語語法研究的回顧[J].語法研究入門[M].商務印書館,2003語言有著很大的不同,而且漢語語法里補語類型眾多,許多時候和賓語一起出現 或是與賓語的形式相同,給人帶來困擾。 其他比如存現句,方位短語做主語,而施事卻出現在賓語位置上;再如兼語 句和連謂句,謂語出現多個謂詞性成分。這些都是漢語語法所特有的現象。 3.靈活多變。漢語句子內部的次序比較靈活,可以改變其內部次序而不改變 句子的基本意思。

㈦ 漢語和英語在語法方面的差異有哪些

漢語和英語是不同語系的語言, 在語法方面, 無論是結構, 詞序等等都有很大的不同, 這就是語言學家目前也仍在不斷地研究啊~~~~ 絕對是無法三言兩語說得完, 講得清楚的~~

㈧ 總結現代漢語語法的特點,特別是與英語相比

漢語語法化不應受英語語言學理論過多的影響

漢語和英語都經歷過漫長的發展,都處於高度完善的狀態,詞彙分類非常相似,語句結構在表面上也大致相同,從表面上看許多英語語言學理論應該適用於漢語語法學的學科建設,特別是漢語語句的解析是完全可以套用英語的句法解析模式的。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漢語語法化不應受英語語言學理論過多的影響,因為漢語與英語相比在構詞造句方面具有許多本質上的差異。

例如,我們暫時認定英語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翻譯成「我們都相信他誠實」。從表面上看這兩個句子結構幾乎完全相同,可以認定這兩個句子的結構都為SVOC,其中S為主語、V為動詞、O為賓語、C為補語。但經過仔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許多可能是因為本質不同而帶來的不同之處。

第一,在英語語句結構中人群與其他事物一樣,在主語結構中可以被任意劃分,如,some of us, any of us, all of us, the great majority of the people。而漢語則不同,人群一般都作為整體充當主語,在謂語中用「完全」、「大都」等副詞來履行英語中的「some of 」、「all of 」等成分的職責。在漢語中我們一般不會用「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來做主語,而用「我們大多——」、「我們當中多數人——」等結構代替。「我們當中有一些人不同意你的看法。」這樣的句子才是典型的漢語語句。

第二,英語的動詞有詞形的變化,漢語的動詞則沒有。例如,在漢語句子「我們都相信他誠實。」中,「相信」一詞沒有任何詞形變化,因此我們單從這個句子來看可以認定「現在,我們都相信他誠實。」是正確的理解。但是在英文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中,由於「believed」為動詞「believe」的過去形式,我們只能認定「過去,我們都相信他誠實。」是正確的理解。因此,可以相信,漢語中的動詞根本不具有許多英語中的動詞在語言表達中擔當的語法功能,所以英語的句法解析模式和規則,甚至其他語法范疇中的某些規則、解析方法可能不適合於漢語語法化相關的學術研究工作。

第三,在英文句子中「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中,「honest」作為賓語補語成分存在,但在相應的漢語句子「我們都相信他誠實。」中,「誠實」一詞就不應該作為賓語補語成分存在,因為那樣會使漢語的語法規則復雜化。為了說明這一點,再取一個英文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that he was honest.」來進行進一步的分析。雖然它也可以直譯成「我們都相信他是誠實的」,但是我們同樣可以把它譯成「我們都相信他誠實」。這是因為漢語具有一個英語語法根本不具有的語句特徵,漢語的句子中可以沒有動詞而只有形容詞,也就是說,漢語中只要有形容詞便可以構成完整的句子,如「他誠實。」和「他是誠實的。」一樣,都是完整的句子。因此,既然漢語的語句具有這一特徵,那麼依據簡化的原則,在漢語中句子「我們都相信他誠實。」和句子「我們都相信他是誠實的。」就應該具有同樣的句法結構,其中「他誠實」和「他是誠實的」都應視為完整的句子、相同的成分存在於各自的復雜句中,而且「他誠實」中的「誠實」一詞是謂語成分,而不是賓補成分,「他」一詞也應視為主語,而不是賓語。這樣的解析才符合漢語的特點。相反,如果受英語句法解析模式過多的影響而認定漢語句子「我們都相信他誠實。」中的「誠實」作為賓語「他」的補語,那麼漢語語法就會因為英語的特點而被人為地復雜化了。總而言之,在漢語中單獨一個形容詞就可以作為完整的謂語,就因為這個英語語句不具有的特徵,完全可以把漢語中SVOC這樣的句法結構變為「主語+動詞+簡單句」的句式而使漢語語法盡量簡化。英語之所以具有SVOC的句式,是因為英語句子只有在存在動詞的情況下才能被視為完整的句子。因此,英語具有SVOC的句式是適應了英語的特徵,但漢語不具有這個特徵,我們採用這種句式可能並不適合漢語自身的特點。

第四,最關鍵的是,如果我們用「S、V、O、C、A」這些句子成分為漢語句子做句法解析。那麼有些句子我們將很難分析其句法結構。例如:

(1)老王太極拳打得特別好。

(2)我們中有一些人贊成你的看法。

在第1句中,我們把「老王」一詞當作主語,那麼「太極拳」一詞應該是何種句子成分呢?在第2句中,如果「我們中」是狀語,那麼「有」和「贊成」哪一個是主要的動詞呢?我們沒有任何線索來判斷,因為漢語的動詞只有一種詞形,也就是說,漢語的動詞根本就沒有原形和與之相區別的其他形式這一劃分。如果認定「有」一詞為第二句的主要的動詞,那麼第二句可能會出現兩個主要的動詞,因為動詞「贊成」表達的是句子的主要內容。

綜上所述,雖然英語和漢語在句法結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於二者在組詞造句上存在著許多本質上的重大區別,各自都有一些獨有的句法特徵,因此漢語句子的語法解析應以漢語自身特點為基礎建立一套適合漢語自身特點和發展規律的句法解析模式。

句法解析模式是任何一門語言語法學的重要學術領域,它往往包含和體現了一門語言與其他語言在許多語法范疇內的語法內容的不同之處,也就是說,這些不同之處往往也會造成不同語言,特別是在語言文字構成形態方面有重大區別的語言在句法解析模式有重大區別,甚至完全不同。

語法學幾乎是所有語言語言學體系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內容是其他分支語言學科的學術成果的集中體現,實質上是以其他分支語言學科的學術成果為基礎進行學術研究而得到的,語法學的內容體現了語言的基本特徵和發展軌跡。

由於英語和漢語是兩門有重大區別的語言,不論是文字形態還是組詞造句都有本質的區別,二者的所有分支語言學科都必定有不同的內容,過多地受英語語言學學術成果的影響,特別是過多地受英語語法學,尤其是句法解析模式的影響,必將使漢語語法化的進程嚴重受阻,使漢語語法化的方向很難正確把握。

因此,漢語語法化不應受英語語言學理論過多的影響。

㈨ 現代漢語語法與英語語法的區別

1 首先說時態 中文是用副詞以及虛詞來說明的,但是英語是用結構的
比如i have had my coat cleaned 中文 我洗回好了我的答大衣
不管是你在洗還是洗好了,你用的都是洗,而用「了」來表示動作已經完成,而英語顯然不是這樣的
2 其次,詞性與在句中充當的成分
比如 中文的「發展」可以當動詞,可以在中文中當主語,當謂語
但是develop只能在句中當動詞使用 也就是基本英文里你是什麼詞性和句中成分基本一一對應的,但是中文不是
個人認為這兩個是最大的區別,別的語序之類的都還好。語序其實就牽扯到de 's這種,一個是從前往後,一個是從後往前。

閱讀全文

與漢語和英語在語法方面的差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公的家教老師女演員 瀏覽:788
圓明園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歐洲出軌類型的電影 瀏覽:587
看電影可以提前在網上買票么 瀏覽:288
有沒有什麼可以在b站看的電影 瀏覽:280
今晚他要去看電影嗎?翻譯英文。 瀏覽:951
林默燒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133
哈莉奎茵與小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9
維卡克里克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61
什麼算一下觀看的網站 瀏覽: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瀏覽:296
朱羅紀世界1免費觀看 瀏覽:311
影院容納量 瀏覽:746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 瀏覽:130
八百電影 瀏覽:844
手機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瀏覽:182
韓國有真做的電影么 瀏覽:237
歐美愛情電影網 瀏覽:515
一個女的去美國的電影 瀏覽:9
金希貞的妻子的朋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