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語語法和英語語言思維是一回事嗎
英語語法和英語語言思維完全不是一回事:打個比方
英語語法就象內我們做飯時,把菜切容成絲還是塊,再進一步就是怎麼切,從菜的上面開始切,還是從下面開始切。。。。。。
英語思維就象我們做飯時,想要吃什麼飯,什麼菜,再進一步就是怎麼做,怎麼樣搭配才好吃,才更合適,更美味。。。。。。
《英語思維》(石海浪著),這是我最近看了幾遍的書,書中透徹的,系統的,科學全面的分析了英語思維以及英語語法,裡面有東西,LIKE+LOVE
⑵ 怎麼樣才能有英語思維
以游泳舉例如下:
在水中泡幾日,感受感受,嗆了幾口水,慢慢的感知專、理解了、學會屬了游泳。
找個游泳教練,在游泳教練的指導下,學習游泳的知識技能後,在經過一定的練習,學會了游泳。
建立自己的英語思維也是如此:
把你丟在原生態英語環境中,不斷的和英語母語者互動,感知、理解、糾正自己的英語。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即父母看護式的英語語言學習,就像小孩學說話,父母不斷的教,不斷的糾正,從而讓你繼承了他們的語言思維。
2. 系統學習英語語法。 英語語法即英語語言的規律。真正理解、學透了英語語法,宏觀上建立起完整系統的語法全景圖,微觀上理解英語時態、語態、語氣的細膩思維,在通過大量的練習實踐後,也就建立起了自己的英語思維。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語法中涉及英語思維,單詞也有英語思維,就好比很多漢字,蘊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只有做到以一當十,才算真正的掌握一個單詞。
⑶ 英語語法和中文語法的區別
1.在漢語和英語中,同一個詞語或單詞往往詞性不止一個。
例如,在漢語中,「美麗」既可以作名詞也可以作形容詞;在英語中」work」既可以作名詞也可以作動詞,都表示「工作」的意思。在漢語中,我們大都可以用同一個詞語作不同的詞性來使用,而英語中,詞義相同而詞性不同時,往往不能使用同一個單詞。
例如:
(1)She is very kind. (她很善良)
(2)Her kindness moved me deeply.(她的善良深深打動了我)
(3)She is a happy girl. (她是一個快樂的女孩)
(4)I like chatting happily with others.(我喜歡跟別人快樂地聊天)
在例句(1)中,kind(善良)是形容詞,作表語,而例句(2)中,kindness(善良)是名詞,作主語;在例句(3)中,happy(快樂)是形容詞,修飾名詞girl,而在例句(4)中,happily(快樂)是副詞,修飾動詞chat。
2.英語的動詞有時態,而漢語沒有
英語的時態大都體現在謂語動詞上,而漢語的時態則用一些虛詞來表現。例如:
(1)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 (我已經完成我的家庭作業)
在這個例句中,漢語我們用虛詞「已經」來表示動作的完成,而在英語中,則是將句中的謂語動詞finish轉變成現在完成時結構have finished來表現finish這個動作已經發生過了。
(2)She is reading a book carefully. (她正在認真看書)
在漢語中,用虛詞「正「來表示「讀書」這個動作正在進行,而英語中,則需要將「read」轉變成現在進行時結構」is reading」
(3)He will be back in ten minutes. (十分鍾後他將回來)
在漢語中,用虛詞「將」來表示將來的動作,而英語中則需要用一般將來時的結構「will +動詞原形」來表現。
⑷ 為什麼說英語思維是一個偽命題
英語思維這個名詞本身就有多種意思。
意思一,是用英語進行思考,忘記中迴文,不做中英轉換。
意思二,是答指英美人的思維方式。 中西確實存在思維方式的區別,但是這種區別並不是有多麼大的鴻溝,無非是一些思維角度的問題。人類思維的本質大同小異。
意思三,英語思維是指英語語法中所蘊含的思維,或者理解為英語語法的原理。比如英語時態的原理到底是什麼,每一個具體時態的思維本質到底是什麼,了解到這些才算真正的掌握英語的語法,也就是掌握了所謂的英語思維。有專門的圖書講解英語思維和語法原理的,你可以網路找找。
⑸ 到底什麼是英語思維
到底什麼是英語思維?
講英語的人的思維就是版英語思維。
講中文的權人的思維就是漢語思維。
講英語的人是沒有漢語思維的,講漢語的人是沒有英語思維的。
如何獲得對方的思維?
母語思維是通過傳承獲得的。
講英語的人無法獲得中文思維的傳承。
講漢語的人無法獲得英文思維的傳承。
只有通過學習對方的語言規律,真正深刻理解、融會貫通後,最終化入思維,從而建立起對方的思維。
所以要建立起英語思維,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真正學透語法。
如何建立「英語思維」,可以參考《英語思維:解密英語語法的原理》電子圖書和「10小時建立完美英語語法體系」課程。
⑹ 為什麼英語語法老師說英語思維不存在
你這個老師也太耽誤人了把。她的說法我完全不贊同。學好語法是重要。但有時候靠語感,即使不懂為什麼,也一樣可以選對答案。英語思維非常重要,特別是高級階段。初級的確要重視語法,同時注意培養語感和英文思維。
⑺ 什麼是「英語思維」
具體到語言方面,連淑能指出英漢兩種語言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第一,英語是綜合語,就是運用形態變化來表達語法關系,而漢語是分析語,就是不用形態變化而是用詞序及虛詞來表達語法關系。 第二,英語句子有嚴謹的主謂結構,構成句子的核心。與其它成分聚集各種關系網路,為「聚集型」。而漢語主謂結構復雜、多樣、靈活,不受形態約束,沒有主謂形式協調一致的關系,句式呈「流散型」。 第三,英語造句主要採用形合法,即句子中的詞語或分句之間是用語言形式手段(如關聯詞)連接起來,表達語法意義和邏輯關系。而漢語造句主要採用意合法,即詞語或分句之間不用語言形式手段連接,句中語法意義和邏輯關系通過詞語或分句的含義表達。 第四,英語句子有大量的從屬結構和連接手段,再加上各種並列成分、附加成分和修飾成分,句子像枝葉橫生的大樹。而漢語則常用法用或少用關聯詞,多散句、松句、緊縮句、省略句、流水句或並列形式的復句,詞語、句子之間次序按時間或邏輯關系來排列。因此,英語長句翻譯時常用分解、拆散和重組等方法處理。 第五,英語常用物稱(非人稱)表達式,顯得客觀、公正、結構趨於嚴密、緊湊,語氣較為委婉、間接。漢語重人稱,往往從自我出發來敘述客觀事物或傾向於描述人及其行為或狀態。第六,英語由於施事的原因、文體的需要或修飾的考慮,常用被動句。漢語常用主動形式,用於表達英語的被動意義。 第六,英語傾向於多用名詞,名詞化(指用名詞來表達原屬於動詞或形容詞所表達的概念,如用抽象名詞來表達動作、行為、變化、狀態品質、情感等概念)表達法可以使敘述呈靜態。第七,漢語傾向於多用動詞,各種動詞連用如連動式、兼語式、被字式及把字式,以及其互相包孕套用,構成多動詞謂語句,因而敘述呈動態。 第八,英語大量使用抽象名詞,名詞化表達往往導致表達的抽象化。漢語則傾向於具體,常以實的形式表達虛概念,以具體的形象表達抽象的內容。 第九,英語傾向於間接、婉約,漢語表達傾向於直接、明快。 第十,英語盡量避免重復,通常以替代的形式或省略等方式代替句中或上文已出現的詞語或內容,而漢語則較少採用這類變稱,而較多重復同一名稱,且多用對偶、排比和反復等修辭格。(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以上是犖犖大者,具體到詞彙和短語/成語,英漢語言在表達方面也是既有類似所在,也有絕大的不同。如王宗炎指出的那樣,是顯著的例子是中外對「propaganda(宣傳)」、「dragon(龍)」等的理解和涵義區別,其它如中國人說「某人有壞心腸」是指為人不端/不善/心懷惡意,而英語的「He has a bad heart」是指心臟有病;我們說「亡羊補牢」是指「未為晚也」,而英語「shut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olted / has been stolen」是指「無補於事」,中國人說「食言」是指不守諾言,而外國人說「eat his words」是指「收回前言,承認失言」。(王宗炎《語言對比小議》原刊於《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3;另見:王菊泉,鄭立信編《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不才以為,如果是英語為第一語言/母語,或長期在國外英語使用環境下工作生活,可能會不自覺地習得。但如果以英語為第二語言,或在國內無英語使用環境下工作生活,只能通過學習與對比英漢語言文化及表達差異,才能做到自覺地用「英語思維」。就象打字一樣,最開始要用腦想到那個字根在那個鍵盤上,如何按順序組合成字,等到熟練後就不必經大腦,真接從指端下意識打出。所以,英語老師在講不清英漢語區別的情況下,要求學生要用「英語思維」實在是強人所難、不切實際。
⑻ 母語思維和英語思維的區別
你是問」中文思維「和」英文思維「的差別。這種差別既有宏觀的方面,也有細回微的答方面。兩種思維總體而言是一致的,都是對世界進行描述,都是採用主謂賓、主系表句式,你可以想像這兩種語言為兩個90%以上重合的圓,也就是他們的相同之處達到90%。這里的數字只是泛泛而言,不必當真,只是告訴你兩種語言絕大部分是一致的。雖然只有10%不同,但正是這10%形成了各自語言獨特的特點。
關於英語思維,很多情況而言都是對英語語言的一種誤讀,認為英語思維是獨特的存在,其根本原因是我們在學習英語語言時,並不了解英語語法真正的內涵,沒有真正地把英語語法的細微之處和我們中文完全對應起來,這就使得對英語語法的理解比較生硬,不夠全面,應用起來就只能照本宣科,不能靈活細膩的表達,結果就把」英語思維「這個概念祭出來作為替罪羊了。
建議你看一下《英語思維:解密英語語法的原理》這本書,看完後你就會理解所謂的英語思維不過就是我們沒有理解的語法原理而已,沒有那麼神秘,一旦揭開這層面紗,你就可以清楚的看清英語語法的本來面目。
⑼ 英語思維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怎樣培養英語思維
如何在非英語環境中培養英語思維
-----淺談我的英語教學體驗
廣西玉林市第一中學英語教研組:劉 競
對於在漢語環境中學習英語的學生來說,最大的障礙莫過於真實語言環境的缺乏。沒有真實的語言環境,學生感覺不到學習英語的必要和動力,感受不到地道的語音語調和生動的情感色彩。在他們的眼裡,更多的是零散的英語語法和孤立的英語詞句。
那麼,如何在非英語環境中培養英語思維呢?如何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和迅速領悟的能力呢?筆者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增加視聽輸入的機會。大量的英語視聽材料是語言環境的絕佳補充。無論是初學者還是長期的英語學習者,都要堅持開口模仿,多聽多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和所有別的語言學習一樣,英語不是想出來的,也不是算出來的,而是聽出來的,讀出來的,說出來的。跟讀時要注意語音語調的大膽模仿和意群停頓的細心觀察。《新概念英語》、《輕松英語名作欣賞》和《書蟲系列》等都是原汁原味的經典視聽材料,值得。
第二,多閱讀經典的英語原文。大量閱讀是語言輸入的重要途徑。大量接觸英文句子,提高語篇意識,培養上下文的邏輯思維和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要學會使用語塊理論來快速讀句子。語塊是一個記憶組織的單位,它由記憶中已經形成的組塊組成並鏈接成更大的單位,簡單來說,就是公式化框架。比如,ago,after,since;又比如,Whatis; The man,who,leftwithout這些都可以當做一個固定的框架來記憶,在不同的文章里被插入了不同的內容。掌握並熟悉了這些框架,在閱讀的時候你就可以根據語塊來讀句子而不是逐字逐詞的去讀了,閱讀速度自然就加快了。另外,要注意觀察不同題材的文章的謀篇特點,先寫什麼,再寫什麼,總起段落和總起句的提示,過渡句的承上啟下等等,這些領悟和思維都是靠長期的閱讀得來的。比如,描述一個事物,往往是由遠到近,由外及里,所以描述事物的文章往往先寫外觀和初步印象,然後再陳述事物背後的故事,讓讀者逐漸感覺它的特別之處和特別意義。又比如,報道一個新聞事件,通常在文章開頭用簡潔的語言告知讀者中心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發生事件和結果,接下來會圍繞事件展開細節描述,以及對事件做出評論等。如此對文章有了語篇整體的把握,自然就對中心思想有更明確的理解了。
第三,不斷嘗試寫作。在非英語環境中,說的機會相對少,那麼寫就更有助於英語思維的表現和完善。對於初學者來說,可以從短語和基本句開始,多模仿,多造句。然後多讀小短文,摘抄好詞好句,進行仿寫。久而久之,你就可以表達出自己的意思了。
只拘泥於英語課本的精耕細作,或者只是孤立地背單詞和學習語法,是難以培養語感的,也最終形成不了英語思維。只有在原汁原味的英語材料中大量地進行聽說讀寫,才可以一聽就清,一說就順,一寫就通,一讀就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