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語法隱喻的介紹
語法隱喻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手段,它可以把事件、活動、情緒、版思想等轉化為實體(entity)(Lakoff & Jonson,1980)。權Halliday(1985)指出,語法隱喻不是用一個詞去代替另一個詞,而是用某一語法類別或語法結構去代替另一語法類別或語法結構。 這兩個類別分別代表了一個給定意義的兩種表達變異,一致式(congruent form),即通常所說的「平白體」(literal)語言,和隱喻式(metaphorical form),即與一致式相對應的,在某種程度上經過了「轉義」(transferred)的語言。
❷ 初中英語語法及例句
1. Number is a crucial but elusive concept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數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關鍵而又難以捉摸的概念。來自辭典例句
2. In the new semester, we last will learn the tenses of English. 在新的學期里, 我們終於要學英語中的時態部分了.來自互聯網
3. This thesis an analysis of nominalization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news reports in English andChinese newspapers. 本文以系統功能語言學中語法隱喻中的名詞化為理論框架來分析中英報刊國際政治新聞報道的名詞化現象.來自互聯網
4. You cannot retreat from your responsibility in this affair. 你不能迴避在這一事件中的責任.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5. Most of these workers are American Indians living on reservations. 這些工人中的大多數是住在居留地的美洲印第安人.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6. She won a seat in Parliament at the election. 她在選舉中贏得了議會中的席位.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7. The soldiers in the open field were exposed to the enemy's gunfire. 曠野中的士兵遭到敵人炮火的攻擊.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8. She always serves the meat swimming in its own juice. 她總是用泡在燉肉湯中的肉招待客人.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9. All the characters in the story are drawn from life. 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都取材於生活.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11. The " e " in " time " is a silent letter. time中的e不發音.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12. Alert readers may have noticed the misprint in last week's column. 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注意到上周專欄中的印刷錯誤了.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13. She tried to play down his part in the affair. 她極力貶低他在這一事件中的作用.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14. Are you sensible of the dangers of your position? 你覺察到你處境中的危險了 嗎 ?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15. The males in the herd protect the females and the young. 獸中的雄性動物保護雌性動物和幼崽.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16. The police emptied her bag and examined the contents. 警察倒出她包中的東西檢查.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17. Bacteria sticks to food debris in the teeth, causing decay. 細菌附著在牙縫中的食物殘渣上, 道致蛀牙.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18. Opposing members of the committee fought the suggested changes through every stage. 委員會中的反對派對改革方案的每一項條款都強烈反對.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19. The platoon made its way to the pre - arranged rendezvous in the desert. 這個排向事先約定的沙漠中的會合點進發.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20. Make sure that the dog always eats out of his own dish. 一定要讓狗吃完它自己碟中的食物.10. Angels are usually shown in pictures dressed in white. 21. She hesitates about the choice between the two dresses. 她不能決定選這兩件衣服中的哪一件.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22. They stated themselves to be members of a secret society. 他們宣稱自己是一個秘密社團中的成員.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23. A doctor used a probe to remove metal fragments from a wound. 醫生用探針將傷口中的金屬碎片取出.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24. The lion's share of the budget is living expenses. 預算中的最大的一項是生活費用.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25. Exhaust fumes from cars are poisoning the air of our cities. 汽車排出的廢氣使我們城市中的空氣遭受污染.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26. Bridges over railroad tracks root danger out in crossing. 鐵軌上空的天橋排除了穿行中的危險.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27. Tom has not nearly corrected his shortcomings in work. 湯姆遠遠沒有改正自己在工作中的缺點.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28. The turbulence in his life has come from accidents and illness. 他一生中的波動來自疾病和不測事故.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29. You need to exhaust the air in the jar. 你需要把瓶中的空氣抽盡.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30. She gave a thrilling account of her life in the jungle. 她繪聲繪色地描述了自己在叢林中的生活.31. This is the last chance any of us has. 對於我們中的任何人來說,這是最後的一次機會.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32. The strings are muted throughout the closing bars of the symphony. 該交響曲結束部分各節中的弦樂全為弱化音.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33. The child is screwing water out of a sponge. 小孩正把海綿中的水擠出來.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34. The figur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has been variously interpreted. 對於《古舟子詠》中的人物,一直有著各種各樣的理解.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35. The mistakes in this report really glare at you. 這份報告中的錯誤真是太明顯了.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36. But fairly soon real life disasters took care of publicity. 但現實生活中的災難很快就使這個宣傳失效了.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37. One of the small children began to wail with terror. 小孩中的一個嚇得大哭起來.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38. The comic skIt'sent up the foolishness of young men in love. 那幅畫把沉溺於熱戀中的青年男子的痴態勾勒得滑稽可笑.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39. The young man admitted to his part in the crime. 那個年輕人承認了他自己在這次作案中的所作所為.來自《簡明英漢詞典》
40. The government has agreed to implement the recommendation in the report. 政府已同意實施報告中的建議.圖畫中的天使通常身穿白衣.
❸ 解釋明喻和隱喻(英語知識)
明喻(simile)是比喻的一種,是一兩種具有共同特性的事物或現象進行對比,表明本體和喻體的相類關系,兩者都在對比中出現。常用比喻詞有:
like; not unlike; it was a bit likel can be likened to ; as ; as if ; as though; as it were
as comparable to ; many be compared to ; similar to; akin to ; be analogous to ;
be someting of等。
例句:He is something of a political chamelion
隱喻(metaphor)中本體與喻體的關系,比在明喻中更為密切。明喻在形式上只是相類(as, like)的關系,隱喻在形式上卻是相和(be)關系。可以分為認同結構和折射結構。
例句:The nation that sent more than 9 million people to college on the GI Bill is now pricing a college ecation out of reach of its young people. Instead, we have spawned an unskilled , poorly ecated class that requires extensive social support and contributes little to the economy.
❹ 研究英語詞彙歧義及其妙用的理論依據是什麼國外對此的研究狀況怎樣
任何語言都有歧義現象,英語也不例外,歧義的產生來自語音、詞彙、語法三個方面;歧義本身有著消極作用,而對歧義積極利用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關鍵詞]歧義 語音歧義 詞彙歧義 語法歧義 幽默
一、前言
任何語言都有歧義現象,英語也不例外,歧義是語言結構形式與其意義之間的一種特殊關系,一種語言結構具有幾種結構層次關系,或一個言語表現不同的意圖或含義等產生的。英語歧義性探討在語言教學、翻譯理論和實踐、文學語言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幫助人們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歧義的產生主要來自語音,詞義與語法結構三個方面。
(一)語音歧義(Phonological Ambiguity),是指在談話中由於語音有歧義而使聽話人可能產生多種理解,其表現形式主要有同音異形異義詞,同形同音異義詞等。
1.同音異形異義歧義詞
英語中有些詞如:bear熊,bare 赤裸的,flower花,flour麵粉,hear聽見,here這里,hour小時,our我們,meet遇見,meat肉,rite儀式,right正確,sight視力,site地基,sun太陽,son兒子等,它們的發音相同,拼寫形式不同,表達的意義也不同,交際時有時會產生誤解。
運用「生成音位學」的基本原理和規則,可揭示詞語結構元素的內在特徵和元素的組織方式及其規律,並解析交際英語中連讀、同音異義及句法結構等引起的歧義問題。生成音位學重音規則對指導交際英語和處理語音歧義問題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為二語使用者處理交際語言歧義問題提供了理論依據。
歧義是語言多義的屬性,任何一種語言都具有歧義的現象。本文從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角度對歧義進行闡釋,指出語法歧義根源於語法隱喻,具有動態性、相對性,是語言的本質屬性。它不僅對於實現語言的三大元功能具有重要意義,而且是人類發展語言、提高認知的必要手段。結合個例提出從語篇層面上,從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的角度消除歧義。最後對歧義及相關概念進行了區分。
1. 引言
歧義是人類語言所共有的一種特性。歧義的產生涉及多種因素,如語音、詞彙、語法結構、習慣用語等。按照不同的標准和角度,歧義可作不同分類。就觸發歧義的語言層面而言,歧義可分為:構詞歧義、語音歧義、語義歧義、句法歧義和語用歧義(邱述德 1998: 20) ,其中以句法歧義現象最為復雜。對此,國內學者(林洪志 2001;馬登閣2003)等多採用生成語法模式對英語句子結構歧義進行了分析和剖解。與一味追求結構形式描寫的形式語言學不同,以Halliday為首的功能語言學派強調語言成份的功能,主張通過語言的使用來解釋語言結構。功能語法在解釋歧義現象方面顯現出了一些優勢,這為歧義的分析開拓了一條新路(邱述德 1998: 584)。但目前在學術界,僅有少數學者選取功能語言學視角對英語歧義進行過分析(馬博森1995;孔亞明 2007) ,這方面的研究還較少。筆者擬從功能語言學視角出發,主要以Halliday系統功能語法為理論框架,重點討論英語名詞片語和限定動詞產生的歧義,並嘗試對這些結構歧義現象進行分析解讀。
2.名詞片語產生的歧義
2. 1形容詞作前置限定詞產生的歧義
英語中,名詞片語通常由「修飾詞 +中心詞」構成。我們以一首英文歌曲的名稱Red Red W ine為例。這個歌名存在歧義:它既可以被理解為「紅紅的酒」,又可被解釋為「紅色的葡萄酒」。類似這樣的歧義例子還有許多。Halliday在論述名詞片語的經驗結構(experiential structure)時,提出了類屬詞(Classifier)和修飾語 (Epi2thet) 的概念(1994: 184)。類屬詞的功能是說明事物類別:例如, bus station, railway station, train station 中的bus, railway和 train這些詞的功能是區分車站的不同種類;修飾語的功能是說明所修飾物體的特徵,例如:在new station, noisy station這兩個片語中,形容詞 new和 noisy的功能只是展現車站的某些特點,而不是對「車站」這個概念進行精細分類。
Bloor和Bloor認為類屬詞和修飾語都可用於名詞片語中,對中心詞進行限定。如果脫離語境,在類屬詞和修飾語的功能區分方面,許多表達都是歧義的(2001: 138)。據此,上文提到的例子Red Red W ine可被作如下分析:
(1) Red Red Wine
(a) Red Red Wine
修飾語 類屬詞 事物
紅葡萄酒
(b) Red Red Wine
修飾語 修飾語 事物
紅紅的酒
例(1)的兩種解釋分別是「紅葡萄酒」和「紅紅的酒」。〓24〓作前一種意思 (a) 講時,第一個Red的語義功能為修飾語,第二個Red的語義功能是類屬詞,表明事物的種類,整個片語的意思是「酒類的一種———紅葡萄酒」;作後一種意思 (b) 理解時,兩個Red的語義功能均為修飾語,表明事物的特徵,整個片語的意思是「紅顏色的酒」。如此,Red RedWine這個片語的歧義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釋。請看另一個例子的分析:
(2) small children』s cot
(a) smal children』s cot
修飾語 類屬詞 事物
小型兒童床
(b) small children』 cot
類屬詞 事物
幼兒床
例(2)的兩種解釋為「小型兒童床」和「幼兒床」。作前一種解釋 (a) 時, small一詞的功能成分為修飾語,說明床的尺寸大小;作後一種意思(b)理解時, small和chil2dren聯合起來作類屬詞,說明床的類別。
我們在英語當代語法中可以發現類似的表述:特性修飾語(qualitative modifiers)和類別修飾語( classifying modifiers)。這兩個概念可以互相轉化。通常表示大小、顏色、特徵等的形容詞為特性修飾語,當它們說明中心詞的本質屬性時,便轉化為類別修飾語;通常表示處所、國別、原料和用途的修飾語為類別修飾語,當它們用來說明中心詞的風格、式樣、特徵等意義時便成了特性修飾語(張克禮 2005: 460)。但是這樣的分類和表述很容易使學習者感到困惑。與之相比,Halliday提出的類屬詞和修飾語這兩個概念概括性更強,在實際語言分析過程中更簡便更易於操作。
2. 2 V2ing形式作前置限定詞產生的歧義
英語中經常出現動詞2ing形式作前置限定詞的結構。這種結構也易產生歧義。Halliday在其功能語法體系中使用名詞性片語(nom2inal group)這個術語來統括傳統語法中的普通名詞、形容詞、數量詞和限定詞,把它們都視為名詞片語的下屬類別(1994: 185)。不僅如此,可以充當類屬詞和修飾語的動詞2ing和2ed形式也被韓禮德歸入到名詞性片語這一類。Bloor和Bloor在論及類屬詞和修飾語的功能區分與歧義的關聯時,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some dancing girls(1995: 138)。他們認為這個名詞短語存在歧義,它的意思
既可以指「一些以跳舞謀生的姑娘———舞女」也可以指「一些正在跳舞的姑娘」。
傳統語法在解釋 some dancing girls的兩種含義時,往往引入動名詞和現在分詞的概念。如果把 dancing當動名詞,片語的意義為「舞女」;如果將 dancing視為現在分詞,整個片語的意思就是「正在跳舞的姑娘」。但是這種解釋很難讓學習者理解。我們如果依照功能語法的觀點對此進行分析,情況便會簡單許多。
(3) some dancing girls
(a) some dancing girls
指示詞 類屬詞 事物
一些舞女
(b) some dancing girls
指示詞 修
飾語 事物
一些正在跳舞的姑娘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個片語作 (a) 解釋時, danc2
ing的功能是類屬詞,指明這些姑娘的職業是跳舞;作 (b)解釋時, dancing的功能是修飾語,所說明的是這些姑娘正在進行的動作。通過界定 dancing一詞的雙重功能, some dancing girls這個片語的兩種含義就得到了非常清晰的展現。
在傳統語法框架內,學習者區分歧義往往需要藉助復雜的語法范疇和項目。在 some dancing girls這個例子里,學習者需要詳述現在分詞和動名詞這兩個語法范疇的差別來解釋這個片語的歧義。而對於大部分中國學生來說,區分動詞的這兩種非限定形式歷來都是非常困難的。這無疑會加劇學習者對上述歧義現象的解析難度。相反地,如果我們依據功能語法的理論對此進行解釋,情況會有很大不同。學習者依託系統功能語法知識,明了 danc2ing這個單詞的雙重功能———既可作類屬詞又可作修飾語,再充分考慮到語境因素,就能夠識別和剖析片語歧義。由此,功能語法的優勢可見一斑。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3.限定動詞產生的歧義
傳統語法將英語動詞分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兩類。通常,限定性動詞充當句子的謂語,是整個句子的核心成分之一。謂語動詞的句法功能不同,其他關聯成分的句法地位也隨之改變(邱述德 1998: 344)。謂語動詞本身的多重含義必然會導致整個句子產生歧義。國內學者秦洪林早在1991年分析謂語平面上的歧義時,就注意到了行為動詞與系動詞、系表結構與及物動詞進行時態之間的歧義現象(1991: 24428)。
在系統功能語法框架內,沒有謂語動詞、系表結構等概念。Halliday率先提出語言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謀篇功能。在概念功能中,小句通過及物性系統 (transitivity system) 來表述語言使用者對主客觀世界的認識和反映(Halliday 1994: F25)。及物性是一個語義系統,其作用是把人們在現實世界中的所見所聞、所作所為分成若干種「過程」(process) ,即通過語法形式對經驗進行范疇化,並指明與各種過程有關的「參與者」(partici2pant)和「環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 (胡壯麟,等〓34〓2005:75)。Halliday把人類經驗分為六種不同的過程:物質過程、心理過程、關系過程、行為過程、言語過程和存在過程。其中,前三種過程是英語及物性系統中主要的類型過程。但是,上述各個過程之間的界線並非涇渭分明,某些過程既可以被歸入一種類別同時又可以被歸入到另一種類別。這種情況下,歧義的產生就在所難免。英語結構歧義較多的發生在對物質過程、心理過程、關系過程這三種主要過程的判定。有時,一個小句既可以解讀為物質過程又可以解讀為關系過程;既可以解讀為心理過程又可以解讀為關系程。這種判定上的模稜兩可直接造成了句子意義的多種解釋。
下面我們依據系統功能語法來辨析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句子中的歧義現象。
3. 1主動語態產生的歧義
3. 1. 1簡單結構:不及物動詞產生的歧義
在英語句法中,「名詞短語 +不及物動詞」結構是常見的一種句式。它所產生的歧義現象層出不窮。我們以
Mary looked very hard為例說明。按照轉換生成語法的分析,這個句子的結構歧義是與某個短語的范疇地位相關聯的(Radford 2000: 66)。在這個句子里,歧義涉及到的是 very hard這個短語的范疇地位。當very hard被視為形容詞性的短語時,它的意思是「非常嚴厲的」;當它被看作是一個副詞短語時,其含意
是「非常使勁地」。如此,Mary looked very hard這句話的雙重含義即得以展現。
這種理論指導下的分析方法固然可行,但它的不足之處是將句子中的一些組成成分單獨進行了語法分析,割
裂了局部語法結構與整體語義構成的邏輯關系。如果我們依照功能語法對此例句進行分析,情況會得到很大改觀。
(4) Mary looked very hard.
(a) Mary looked very hard.
行為者 過程:行為 環境的:方式
瑪麗非常努力地看。
(b) Mary looked very hard.
載體 過程:關系 屬性
瑪麗看起來非常嚴厲。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例(4)作(a)解釋時,是一個行為過程。其中,Mary是行為者, very hard是環境成分,表示行為的方式,整個小句的意思是「瑪麗非常努力地看」;作(b)解釋時,小句展現的是一個關系過程。其中,Mary作為過程的載體, very hard表示屬性,整個小句的意思是「瑪麗看起來非常嚴厲」。
這個句子歧義產生的根源在於 look一詞的多重意義。傳統語法中, look一詞可用作不及物動詞,也可用作
系動詞。功能語法認為,關系過程指的是反映事物之間處於何種關系的過程;行為過程指的是諸如呼吸、咳嗽、做夢等生理和心理行為。Halliday在對關系過程的論述中把look一詞歸入到表達感覺—感知一類的動詞裡面(1994:120)。在論述行為過程時,他又把 look一詞歸入到出現在行為過程中的幾類典型動詞之列(1994: 139)。正是由於動詞look的這兩種功能使小句Mary looked very hard產生了歧義。此外,在例(4)的(a)和(b)這兩種解讀中,我們仔細觀察還會發現,不僅動詞 look的意義區分明確:在(a)釋義中是指行為過程,在(b)解釋中是指關系過程,句子中的其它成分Mary和 very hard也分別具有不同的功能。
Mary在(a)釋義中的語義功能是行為者,但在(b)釋義中的語義功能是載體; very hard在 (a)釋義中表示方式而在
(b)釋義中則說明載體的屬性。這些詞彙功能方面的細微差異,在傳統語法的框架內很難體現出來。
3. 1. 2復雜結構:及物動詞產生的歧義
我們再來分析一個形式較為復雜的例子: They are chewing tobacco。這個句子有兩個意思:「他們正在嚼
煙」,和「它們是嚼煙」。傳統語法的解釋需要首先確定they是指代有生命力的人還是指代無生命力的物。如果確定 they是指代人,那麼這個句子結構就是現在進行時態,表示一些人正在做chewing「咀嚼」這個動作。如果they指代的是一種無生命的事物,那麼這個句子是一個主系表結構, chewing在這里作動名詞,表示煙草的用途。很明顯,這種傳統的分析方法較為繁瑣。下面我們嘗試從功能語法角度來進行析解。
(5) They are chewing tobacco.
(a) They are chewing tobacco.
動作者 過程:物質 目標
他們正在嚼煙。
(b) They are chewing tobacco.
載體 過程:關系類屬詞 中心詞
屬性
它們是嚼煙。
如上所示,例(5)既可以解讀為(a)物質過程,也可以解讀為(b)關系過程。在(a)解讀中,小句表達的是「發生
某事」,其中they是動作者, tobacco是動作的目標,整個小句的意思是「他們正在嚼煙」;在(b)解讀中,小句表達的是關系過程。they作為載體, chewing tobacco表示屬性(其中, tobacco是中心詞, chewing是類屬詞,表示煙草的一種) ,整個小句的意思是「它們是嚼煙」。如此一來,學習者不必確定 they是指人還是指物,更無須明辨現在進行時態和主系表結構的差別,就可以解析例(5)展現出的雙重含義。這樣的操作較之於傳統語法顯然簡便了許多。又例如: They are lecturing engineers。我們對其進行如下分析:
〓44〓
(6) They are lecturing engineers.
(a) They are lecturing engineers.
動作者 過程:物質 目標
他們正在給工程師上課。
(b) They are lecturing engineers.
載體 過程:關系
類屬詞 中心詞
屬性
他們是授課的工程師。
當例(6)解讀為(a)物質過程時, they是動作者, engi2
neers是動作的目標,整個小句意為「他們正在給工程師上課」;當小句被解讀為(b)關系過程時, they是載體, lectu2ring engineers表示屬性, (其中, lecturing是類屬詞,說明這些工程師的類別是「講課的」) ,整個小句的意思是「他們是授課的工程師」。這樣的操作避免了許多麻煩:學習者無需藉助動詞
時態和主系表結構等傳統語法項目,也無需熟悉和掌握動名詞這個語法范疇,如例(5)中的 chewing和例(6)中的lecturing,就可以對類似句子中的歧義現象進行解析。此種範例俯拾皆是。
3. 2被動語態產生的歧義
運用系統功能語法也可對動詞被動形式產生的歧義進行分析。請看下面的例子:
(7) Theywere relieved.
(a) They were relieved.
目標 過程:物質
他們被換了崗。
(b) They were relieved.
載體 過程:關系 屬性
他們感到放心了。
當例(7)解讀為(a)物質過程時, they是目標,were re2
lieved表被動,整個小句意為「他們被換了崗」;解讀為(b)
關系過程時, they是載體, relieved表屬性,整個小句的意
思是「他們感到放心了」。
如果我們從傳統語法的角度去解釋這個句子的歧
義,就會發現情況復雜了許多。我們首先需要確定 re2
lieved一詞的詞性。如果將其視為一個單純的形容詞,它
的含義是「感到寬慰的、放心的」,與之緊密聯系的動詞
were的語義功能相當於動詞feel,意為「感覺」; 如果把re2
lieved看作動詞 relieve的被動語態形式,它的意義是「被
換崗」,之前的動詞were即是一個幫助構成被動語態的助
動詞。這樣的分析無疑是復雜的。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
(8) The man was offended.
(a) The man was offended.
目標 過程:物質
這個人受到了冒犯。
(b) The man was offended.
載體 過程:關系 屬性
這個人(因受到冒犯)生氣了。
我們採用功能語法去分析,就會發現:當例(8)解讀為(a)物質過程時, the man是目標,was offended表被動,整個小句意為「這個人受到了冒犯」;解讀為(b)關系過程時, the man是載體, offended表示屬性,整個小句的意思是「這個人(因受到冒犯)生氣了」。這樣的解讀方式大大降低了學習者分析句子歧義的
難度。我們不必再局限於傳統語法的框架內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恰當地運用功能語法解釋英語結構歧義現象,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教師應向學生簡單介紹系統功能語法知識,幫助他們初步了解物質過程、關系過程等基本概念,以提高其對英語歧義的分析、理解的能力。
不僅如此,運用系統功能語法還可能解決一些被傳統語法所忽略的問題。以 Iwas scared為例。這個句子依據傳統語法來看是沒有歧義的,但是功能語法對此卻有獨到的見解。Halliday在論述關系過程時指出,關系過程和心理過程的界限並不鮮明,這兩種過程有一些重疊(overlap2ping) ,一些小句如 I was scared可以有兩種解讀(1994:121)。如下圖所示,它既可以被解釋為心理過程又可以被
解釋為關系過程。
(9) Iwas scared.
(a) I was scared.
感知者 過程: 心理(情感)
我(受到驚嚇)感到害怕。
(b) I was scared.
載體 過程:關系 屬性
我是害怕的。
Halliday認為心理過程是一種感知的過程(a process of sensing) ,並將表達感覺 (feeling)、思想 (thinking)和感知(perception)的小句都歸入了心理過程的范疇(1994:
11224)。胡壯麟等認為心理過程是表示「感覺」、「反應」和「認知」等心理活動的過程(a processof thinking) (2005:76)。雖然他們的措辭不同,但基本觀點是一致的。在例(9)中,當小句解讀為(a)心理過程時, I是感知者, scared表達的是情感,整個小句意為「我(受到驚嚇)感到害怕」;當小句解讀為(b)關系過程時, I是載體, scared作為屬性,表示「被嚇怕了的人之中的一員」,整個小句的意思是「我是害怕的」。而傳統語法的分析很難將上述兩種意義的細微差別展現出來。運用系統功能語法中「過程」(process)的概念來解讀歧義,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明辨小句內部構成成分的功能和(下轉第61頁)
〓54〓以革新詩歌的形式,表現當代人錯綜復雜的心態著稱的美國詩壇的約翰〓貝里曼高度評價《情歌》,認為這首詩標志著現代詩歌的開端。應該說艾略特詩歌的現代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法國象徵主義詩歌,尤其是「暗示」理論的影響。通過許多不連續的意象拼湊成令人費解的圖案,促使讀者努力挖掘隱藏其中的哲理,從而真正品味出圖案之後的驚人之美。《情歌》雖是艾略特最早發表的一首詩作,但其中卻蘊含了艾略特所有的詩歌理論主張,為其後來詩歌上的巨大成就奠定了基礎。艾略特通過對法國象徵主義理論的繼承和發展,以其主題、風格和語言技巧的新穎獨特突破了長期以來占統治地位的傳統詩歌形式,對現代派詩歌的審美標準的確立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正如瑞典學院常任秘書安德斯〓奧斯特林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中所說「艾略特代表了一種最獨特的類型」是「文體與革命的急先鋒」「他的作品也以鑽石般的銳利,劃破了我們現代人的心靈」(陳映真 1972)。而艾略特本人也因此成為象徵主義後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注釋:
①屠岸、章燕選編:《外國詩歌經典100篇》,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7月。
②③④同①。
❺ 自學語言理論,請推薦一系列《語言學/語義學/語用學/修辭學/符號學/詞彙學/翻譯學》等好教材!
社會心理語言學 上海外教 王德春 2000
對比語言學概論 上海外教 許余龍 2000
語義學 上海外教 李瑞華 2000
語義理論與語言教學 上海外教 王 寅 2001
國俗語義研究 上海外教 吳友富 1999
當代西方語法理論 上海外教 俞如珍 2000
英漢修辭比較研究 上海外教 胡曙中 1999
美國新修辭學研究 上海外教 胡曙中 1999
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 上海外教 李瑞華 2000
英漢對比研究論文集 上海外教 李自儉 1999
現代修辭學 上海外教 王德春 2001
辭格與詞彙 上海外教 李國南 2001
中國英漢翻譯教材研究(1949-1998) 上海外教 張美芳 2001
語篇分析的理論與實踐 上海外教 黃國文 2001
系統功能語言學多維思考 上海外教 朱永生 2001
現代語言學叢書 上海外教
新編心理語言學 上海外教 桂詩春 2000
心理語言學 上海外教 桂詩春 2000
語言問題探索 上海外教 王宗炎 2000
生成語法理論 上海外教 徐烈炯 2000
美國語言學簡史 上海外教 趙世開 1999
漢語的語義結構和補語形式 上海外教 繆錦安 2000
應用語言學 上海外教 劉湧泉 2000
語篇的銜接與連貫 上海外教 胡壯麟 2000
神經語言學 上海外教 王德春 2000
自然語言的計算機處理 上海外教 馮志偉 1996
現代語言學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上海外教 戚雨村 2000
語言學和語言的應用 上海外教 王宗炎 2000
語言系統及其運作 上海外教 程雨民 1998
模糊語言學 上海外教 伍鐵平 2000
漢英對比語法論集 上海外教 趙世開 2000
語言共性論 上海外教 程 工 2000
語義學教程 上海外教 李福印 2000
教學篇章語言學 上海外教 劉辰誕 2000
英語語言學綱要 上海外教 丁言仁 2001
交際法英語教學和考試評估 上海外教 徐 強 2000
英漢語篇銜接手段對比研究 上海外教 朱永生 2001
認知語言學概論 上海外教 趙艷芳 2001
新編語用學概要 上海外教 何兆熊 2000
語法的多視角研究 上海外教 金立鑫 2000
英語詞彙學研究 上海外教 汪榕培 2000
英漢語篇綜合對比 上海外教 彭宣維 2000
隱喻學研究 上海外教 束定芳 2000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 上海外教 Ellis 2000
第二語言研究方法 上海外教 Selinger 2000
話語與文學 上海外教 Cook 2000
客觀語言測試 上海外教 Spolsky 2000
口語語法 上海外教 Brazil 2000
第二語言習得概論 上海外教 Ellis 2000
實用文體學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應用語言學的原理與實踐 上海外教 Cook 2000
英語教學史 上海外教 Howatt 2000
語言教學交際法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語料庫、檢索與搭配 上海外教 Sindair 2000
語言測試實踐 上海外教 Bachman 2000
語言測試要略 上海外教 Bachman 2000
語言教學的基本概念 上海外教 Stern 2000
語言教學面面觀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語言教學的問題與可選策略 上海外教 Stern 2000
語言教學的環境與文化 上海外教 Kramsch 2000
語言學習認知法 上海外教 Skehan 2000
語言與理解 上海外教 Brown 2000
文學與語言教學 上海外教 Carter 2000
交際法語言教學 上海外教 Johnson 2000
模糊語言 上海外教 Channell 2000
習語與習語特徵 上海外教 Fernando 2000
語篇中的詞彙模式 上海外教 Hoey 2000
詞彙短語與語言教學 上海外教 DeCarrio 2000
語言領域的帝國主義 上海外教 Phillipson 2000
第二語言學習的條件 上海外教 Spolsky 2000
論以語言學習者為中心 上海外教 Yule 2000
英語會話 上海外教 Tzri 2000
語用學 上海外教 Yule 2000
語言與文化 上海外教 Kramsch 2000
語言學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第二語言習得 上海外教 Ellis 2000
心理語言學 上海外教 Scovel 2000
社會語言學 上海外教 Spolsky 2000
隱喻的研究與應用 上海外教 Low 2001
對比修辭:第二語言寫作的跨文化層面 上海外教 Connor 2001
第二語言教與學的文化因素 上海外教 Hinkel 2001
語言課程評估:理論與實踐 上海外教 Lynch 2001
社會語言學與語言教學 上海外教 Hornberger 2001
學習者為中心的課程設置:第二語言教學研究 上海外教 Nunan 2001
語言的遷移:語言學習的語際影響 上海外教 Odlin 2001
第二語言習得的學習策略 上海外教 Chamot 2001
體裁分析:學術與科研英語 上海外教 Swales 2001
第二語言詞彙習得 上海外教 Huckin 2001
文化構建——文學翻譯論集 上海外教 Lefevere 2001
跨文化交際——翻譯理論與對比篇章語言學 上海外教 Hatim 2001
目的性行為——析功能翻譯理論 上海外教 Nord 2001
語用學與翻譯 上海外教 Hickey 2001
翻譯問題探討 上海外教 Newmark 2001
翻譯學——問題與方法 上海外教 Wilss 2001
翻譯教程 上海外教 Newmark 2001
通天塔之後——語言與翻譯面面觀 上海外教 Steiner 2001
語篇與譯者 上海外教 Mason 2001
翻譯研究:綜合法 上海外教 Hornby 2001
描述翻譯學及其他 上海外教 Toury 2001
語言與文化:翻譯中的語境 上海外教 Nida 2001
翻譯的理論建構與文化透視 上海外教 謝天振 2000
翻譯文化史論 上海外教 王克非 2000
比較與翻譯 上海外教 汪榕培 1997
翻譯論叢 上海外教 耿龍明 1998
中國翻譯教學研究 上海外教 穆 雷 2000
實用翻譯美學 上海外教 傅仲選 2000
語言、文化與翻譯 上海外教 奈達 2000
譯介學 上海外教 謝天振 2000
語言與文化 上海外教 顧嘉祖 2000
中國譯學理論史稿(修訂版) 上海外教 陳福康 2000
語法隱喻理論研究 外研社 範文芳 2001
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外研社 文秋芳 2001
認知語言學概論——語言的神經認知基礎 外研社 程琪龍 2001
語言與語言學:實用手冊 外研社
語用與認識--關聯理論研究 外研社 2001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 外研社 蔣祖康 2000
理論文體學 外研社 胡壯麟 2000
語言文化差異的認識與超越 外研社 高一虹 1999
語言測試和它的方法(修訂版) 外研社 劉潤清 1991
語言的符號性 外研社 丁爾蘇 2000
跨文化非語言交際 外研社 畢繼萬 2000
跨文化交際學概論 外研社 胡文仲 2000
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 外研社 平 洪 2000
跨文化交際面面觀 外研社 胡文仲 1999
俄漢語言文化習俗探討 外研社 劉光准 1999
語言與文化論文集 外研社
二十一世紀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外研社
中國辭書學文集 外研社 2000
漢英篇章對比研究 外研社
論新開端:文學與翻譯研究集 外研社
文化與交際 外研社
許國璋先生紀念文集 外研社
陶淵明詩歌英譯比較研究 外研社
語言與文化 外研社 鄧炎昌 2001
中西人際稱謂系統 外研社 田惠剛 1998
中國語言學的現狀與展望 外研社 許嘉璐 1998
語言要略 外研社 方 立 1999
語言學方法論 外研社 桂詩春 1998
西方語言學流派 外研社 劉潤清 1999
文化與語言 外研社 王福祥 2000
許國璋論語言 外研社
功能主義縱橫談 外研社 胡壯麟 2000
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語言研究 外研社
語言學教程 外研社 2000
當代國外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文庫:
語言論:言語研究導論 外研社 Sapir 2001
普通語言學教程 外研社 Saussure 2001
語言論 外研社 Bloomfiefd 2001
語言學綜覽 外研社 Aronoff 2001
語言學理論:對基要原著的語篇研究 外研社 Beaugrande 2001
吉姆林英語語音教程 外研社 Cruttenden 2001
音系學通解 外研社 Gussenhouen 2001
漢語方言的連讀變調模式 外研社 Chen 2001
優選論 外研社 kaqer 2001
漢語形態學:語言認知研究法 外研社 Packard 2001
轉換生成語法導論:從原則和參數到最簡方案 外研社 Ouhalla 2001
當代句法理論通覽 外研社 Ballin 2001
喬姆斯基:思想與理想 外研社 Smith 2001
語言知識及其本質、來源和使用 外研社 Chomsky 2001
當代語義理論指南 外研社 Lappin 2001
關聯性:交際與認知 外研社 Sperber 2001
語用學引論 外研社 May 2001
語用學 外研社 Leuinsou 2001
言辭用法研究 外研社 Grice 2001
如何以言行事 外研社 Austin 2001
言語行為:語言哲學論 外研社 Searle 2001
表述和意義:言語行為研究 外研社 Searle 2001
言語的萌發:語言起源與進化 外研社 Aitchison 2001
語言學簡史 外研社 Robins 2001
英語學習詞典史 外研社 Cowie 2001
現代詞典學入門 外研社 Bejoint 2001
英詩學習指南:語言學的分析方法 外研社 Leech 2001
小說文體論:英語小說的語言學入門 外研社 Leech 2001
人類語言學入門 外研社 Foley 2001
英語:全球通用語 外研社 Crystal 2001
社會語言學通覽 外研社 Coulmas 2001
認知語言學入門 外研社 Schmid 2001
語言的范疇化:語言學理論中的類典型 外研社 Taylor 2001
英語的銜接 外研社 Halliday 2001
作為社會符號的語言:從社會角度詮釋語言與意義 外研社 Halliday 2001
英語的功能分析:韓禮德模式 外研社 Bloor 2001
歷史語言學導論 外研社 Lehmamm 2001
英語史:從古代英語到標准英語 外研社 Baugh 2001
翻譯與翻譯過程:理論與實踐 外研社 Bell 2001
兒童語言發展引論 外研社 Cohen 2001
語言學習與運用中的錯誤:錯誤分析探索 外研社 James 2001
第二語言教與學 外研社 Nunan 2001
第二語言課堂反思性教學 外研社 Richards 2001
ESL/EFL英語課堂上的學習風格 外研社 Reid 2001
語言學習與教學的原則 外研社 Brown 2001
根據原理教學:互動式語言教學 外研社 Broen 2001
詞彙、語義學和語言教育 外研社 Hatch 2001
語言教學大綱要素:課程設計系統法 外研社 Brown 2001
外語學習與教學論 外研社 Johnson 2001
語言測試詞典 外研社 Dauies 2001
語言測試指南:發展、評估與研究 外研社 Henning 2001
第二語言習得與語言測試研究的介面 外研社 Bachman 2001
評估與測試:研究綜述 外研社 Wood 2001
語言學課題:語言研究實用指南 外研社 Wray 2001
用語料庫研究語言 外研社 Thomas 2001
語法化學說 外研社 Hopper 2001
劍橋語言網路全書 外研社 Crystal 2001
應用語言學網路辭典:語言教學手冊 外研社 Johnson 2001
❻ 範文芳的工作經歷
1981至1984 河北張北第二中學英語教師
1990至1992 哈爾濱工業大學外語系英語教師
1993至1994 哈爾濱工業大學外語系英語教師
1997至今 清華大學外語系英語教師
主要研究方向:第二語言習得(外語教學)、系統功能語言學、語篇分析
主要在研項目:如今主要從事教育部項目清華大學大、中、小學英語教學一條龍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理論的研究與實踐(包括小學英語遠程教育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
1、《跨文化語用學:人類交往語義學》評介,《國外語言學》,1995,第3期。
2、語法隱喻初探,北京大學研究生專刊,1995。
3、Grammatical Metaphor in Readability,系統功能語言學國際會議論文,1995。
4、語法隱喻與閱讀難易度,《北京大學學報:語言文學專刊》,1996。
5、隱喻理論探究,《山東外語教學》,1997,第1期。
6、名詞化隱喻的語篇銜接功能,《外語研究》,1999,第1期。
7、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99,第2期。
8、初中、高中、大學三階段英語教學大綱語法部分初步研究的報告,《清華大學高等教育論叢》,1999年。清華大學出版社。
9、學生作文中的邏輯連接問題,《清華大學高等教育論叢》,1999年。清華大學出版社。
10、A Tentative Model of Vocabulary Teaching,香港國際會議論文,1999。
11、Who is to Blame?,廣州《語篇與語言的功能》國際會議論文,1999。
12、英語語氣隱喻,《外國語》,2000,第4期。
13、大、中、小學英語教學一條龍規劃,《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第6期。
14、小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小學外語教學》,2000,第9期。
15、Grammatical Metaphor in Readability,國際會議論文集,1999,清華大學出版社。
16、對索緒爾有關語言符號任意性的再思考,國內會議論文集,2000,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7、《語法隱喻理論研究》,2000,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8、《小學英語》實驗教材,1A,1999,清華大學出版社。
19、《小學英語》實驗教材,1B,1999,清華大學出版社。
20、《小學英語》實驗教材,2A,2000,清華大學出版社。
21、《小學英語》實驗教材,2B,2000,清華大學出版社。
❼ 英語論文 中的 References 和參考文獻格式有何區別
論文參考文獻的格式制本來就有不同種
1.哈佛(Harvard)文獻體系
2.APA文獻體系
3.MLA文獻體系
4.芝加哥(Chicago)文獻體系
前兩種是國外常用的
除這四種之外,我依稀記得還有其他的,懶得去搜索了,反正網上一搜就有資料
然後具體每種是怎麼回事,你也可以分別去搜索這些關鍵詞
其實參考文獻的格式無非就包含幾個內容:作者+年份+文獻名+出版信息(出版社or網路鏈接)
只不過具體不同的體系裡這幾個內容的順序或者細節稍有不同
你看具體幾個體系內容的時候,一般都附有範例,比照之下就能看出那些不同在哪裡
在另外,不同的文獻類型格式也不同
這里,文獻類型指的是:
1. 期刊文章,即某本期刊里的某一篇文章被引用
2. 書籍
3. 網路文章
4. 書籍里的某一篇文章或某一章節
5. 政府部門或一些團體組織發布的文獻
❽ 吳建清是誰
吳建清,男,生於 1965 年 10 月,湖北利川人,土家族,中共黨員, 1985 年畢業於湖北民族內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容, 1992 - 1995 年攻讀同濟醫科大學神經解剖學專業研究生,獲醫學碩士學位。現任湖北民族學院黨委常委、副書記,人體 解剖學 教授,中國解剖學會會員,湖北省神經科學學會理事,湖北省跨世紀學術骨幹,校人體解剖學學術帶頭人
❾ 語法隱喻的參考文獻
Bibliography Halliday, M.A.K. 1985. An Intro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Arnold.
------1996. Things and relations: Regrammaticizing experience as technical knowledge. In J.R.Martin &R.Veel (eds). Reading Science: Critical and Functional Perspectives on Discourses of Science. London: Routledge.
Lakoff, G. & M. Johnson.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胡壯麟,復1996,語法制隱喻,《外語教學與研究》第4期。朱永生、嚴世清,1999,語法隱喻理論的理據及其貢獻,《外語教學與研究》第4期。
❿ 請問英語中概念隱喻和語法隱喻的對比研究有哪些
你的問題描述的不是太清楚,隱喻的應用很廣,概念隱喻與語法隱喻有時是相互包含的關系,有時是兩個不同的范疇,關於他們的研究有很多,不知道你是找相關論文還是書籍,給你推薦幾本著作:認知語言學與隱喻研究,隱喻認知的功能與探索。論文你在知網上找吧。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