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舉例對比中文語法與英語語法的異同急用 謝謝。。
語法的東西我個人認為最最關鍵的是能充分了解句子的結構,認清其組成成分,尤其是有從句存在的情況。
看到句子先劃分主語的「主謂賓」,然後是主句的「定狀補」,從句本身以一個整體當成主語的一個「定狀補」成分。
然後才是在「把從句恢復成正常語序」的基礎上,按主句的分析方法,分析從句的「主謂賓、定狀補」。
「主謂賓、定狀補」,你應該結合漢語的句子中相應成分的應用習慣進行判斷,建議你可以用初中語文中劃分句子成分的符號和方法來劃分英語的句子。我覺得漢語語法在這點上能對你的英語語法學習有相當大的幫助。
劃分過程中要注意的幾個方面(也是自己書寫英文句子要注意的幾個方面)是:
1、片語搭配:這個只能通過字面的理會、背誦、實際應用來增強對片語的感覺。這個理會過程有個經驗告訴你,就是一些片語前後詞並不是平等的,而是有所強調、有所弱化或否定,比如上面的too..to...強調的是too,著重描述too後面描述的一種狀態的程度,弱化(這里包含否定含義)的是to後面的描述,所以在理解上加入了「不能」這個否定詞。
2、語序顛倒:一般是1)疑問句中「賓、定、狀」成分變為疑問詞提前引起語序變化;2)特殊單詞(如so、neither)提前指代前面描述表示強調;3)從句中謂語以分詞形式提前引起從句的語序顛倒。
3、成分位置調整:某一個句子成分(分詞短語或從句,也有時是名詞)太長,如果保持其位置會引起其他成分的理解的時候,對該成分在其原位置前後做適當的調整。
4、主被動態的分析,這個和漢語是相通但又有所不同,關鍵是要在漢語表述基礎上去嘗試加入「被」的理解,即去體會名詞與動作的單詞描述之間能否加上「被人」的含義。如漢語「花瓶打碎了」在英語上就應該按「花瓶被人打碎了」來翻譯。主動態的分析對「動詞選擇是現在分詞還是過去分詞作從句」的應用有直接的影響。
5、前後一致,主要表現在動詞上,漢語語句中沒有這方面的描述,但是英語語句要突出這個內容。主要在時態、單復數、第三人稱上去注意。單復數、第三人稱的注意完全靠個人細心。時態一致要靠你依據上下文描述對動詞發生時間點的判斷。
當然也會在一些詞的用法上需要注意前後一致,比如前面「漫雪飛舞」說的「No,I haven't」,如果按中文習慣回答yes,就是前後不一致了。
至於固定搭配(如there be、be going to、would like to do)、時態應用什麼的,只能多多記憶,多應用來加強這方面的語感。
以上個人看法,可能說多了,有些散亂。總之是英語語法和漢語語法有相同的地方、有相近的可以通過適當注意應用來貫通的。絕對的差異個人覺得並不是很明顯(至少現在想不起來)
⑵ 從語言學的角度(語音、詞彙、語法)分析漢語和英語的不同
(1) 語音方面,漢語有聲調,英語沒有,漢語的音節開頭的部分只能存在一個輔音內,英語存在輔音連綴容。
(2) 詞彙方面,漢語多採用「詞根+詞根」式的復合式構詞法,而英語則使用詞根加詞綴的構詞方式。
(3) 語法方面,漢語基本上沒有詞形變化,語序和虛詞重要,而英語存在詞形變化。
⑶ 漢語語法和英語語法比較
英語語法與漢語語法的比較
首先來看漢語語法與英語語法的一致性。
漢語里有主謂賓、動詞、名詞、形容詞,英語也有。比如,「孩子們喜歡漂亮的花朵。」翻譯成英文則是「Children like beautiful flowers.」在這句話當中,漢語與英語的主語分別是「孩子們」和「Children」,謂語是「喜歡」和「like」,賓語是「漂亮的花朵」和「beautiful flowers」。動詞、名詞、形容詞也很明顯是一致的,漢語與英語中用來修飾名詞的定語同時又是形容詞的「漂亮的」和「beautiful」也一一對應。在這種句子結構完全一致的情況下用漢語分析英語或反之都是可以的,而碰到兩種語言不一致的地方,就堅決不能用澤中語言的語法套用那種語言的語法。平時在課堂里,都是英語語法講得多,漢語語法講得少,因此同學們對英語語法更為熟悉,對漢語語法反倒生疏。易用語法知識去分析問題,就很容易用英語語法的只是去分析漢語句子。比如英語里有「a red apple(一個紅蘋果)」,「a」是冠詞,而漢語里卻沒有冠詞。同樣,英語里沒有量詞,誰要是「a piece of news(一條消息)」中的「piece」說成是量詞,英國人也決不會同意。所以一定要注意漢語語法與英語語法的區別。
下面來詳細分析二者的不同點。
第一,在詞類方面不一樣。漢語的名詞里有方位詞,如「里、內、外、上、下、前、後、左、右、中」等,其中的幾個在英語里溶入了介詞,如in、on、behind,有的成了形容詞,如inner、outer、outside、middle。因此,見到了漢語的方位詞,就不能說它們是介詞或形容詞。漢語的許多動詞後面能夠加「著、了、過」,於是大家容易認為「著」是現在時,「了、過」表示過去時,但漢語中的「著、了、過」並不表示「時態」。「他昨天吃著飯還看書呢」, 「他明天看著電影還會想到我的」,這里的「著」與兩個句子的過去時與將來時顯然無關。
第二,在句子成分方面不一樣。漢語里有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六大句子成分,英語還有一個補語。英語中用狀語表示漢語用補語表示的意思,而在漢語中,則用賓語表示英語里的表語。我們見到「他在這兒逗留了三個小時(he stayed here three hours)」,就不能把「三個小時」當作狀語而要當做補語。在句子「他是學生(he is a pupil)」中,就不能說「學生」是表語,而應當是賓語。其他的句子成分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漢語里有把字句,如「他把書包拿走了」,「把書包」要分析為狀語。英語里則沒有把字句,或者說,在英語中,漢語的「把字句」被譯為「被動句」。我們可以說「He takes the schoolbag.」或「The schoolbag is taken by him.」前者的 「takes schoolbag」構成了整個句子的動賓部分,後者則由「The schoolbag」做主語,「taken」做表語,句子的結構已經完全改變。第三,句式方面不一樣。英語里當然有一些非主謂句,如「Wonderful!(妙極了!)」但是這樣的句子極少。漢語裡面的非主謂句則很多。除了一個詞構成的非主謂句,如:「棒!」「好!」之外,漢語里還有大量由各種短語構成的非主謂句,如「好球!」、「我的帽子呢?」、「我的老天爺!」、「你這個小鬼!」、「瞧你!」、「下雨了。」、「刮風了。」等。如果用英語表現這些意思,則需要用一個主謂賓或主系表皆齊全的句子,如「It is raining(下雨了)、where is my cap(我的帽子呢?)」 。更特殊的是,在漢語里,有一種主謂語句。「他臉色蒼白」、「這個人鼻樑很高」、 「這里的樹,楊樹居多」這些句子的謂語都是主謂短語。而在英語中,這種句式結構是無法表現的。
呵呵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祝樓主進步哈 聖誕節快樂O(∩_∩)O哈!
⑷ 從語言學角度分析漢語與英語有哪些不同
漢語是表意的,象形的,英語是表音的;英語的音位比漢語多,達50個左內右,漢語31個;容漢語是單音節,且音節的數量和變化比較簡單,英語是多音節,數量多而且變化復雜;漢語單音節只有一個重音,英語重音根據音節的變化而變化;在詞彙方面,一、二、三級結構的詞彙英語都超過漢語;從語法上講,英語是屈折語,詞形有變化,漢語是孤立語,詞形無變化。
⑸ 漢語語法和英語語法的比較
據我所知 ,中文一開始應該是沒有語法的 ,語法這個東西是從西方引進的,在專中國以前連標點符號都沒有,屬更妄論語法了 。
如果你是對英語真正感興趣,應該就不用太多理會語法問題,自己找點英文文章多讀讀,以後再用英語的時候,「語感」就特強烈了,這也是為什麼國人自己說漢語並不會在說每句話前想想正確的排序是什麼,誰在誰前頭。
當然,如果你學英語是有一點過目的的,那麼不妨多看看語法,有時候你可以把英語語法和中國文言文語法作類比,很有意思的。
還有我認為,他到網吧上網 這句話如果以我的語法思路來說,應該是他 到網吧 去上網。 這樣一個結構。如此看來,去上網不也是到網吧的目的狀語么。
語言這個東西是相通的。
⑹ 從詞的本質角度,英語詞語和漢語詞語有怎樣的區別
一般而言英語詞和漢語詞的語義差別有以下幾種情況:
1.在一種語言里有些詞在另一語言里沒有對應詞。
2.在兩種語言里,某些詞語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事物或概念,其實指的是兩回事。
3.某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種語言里只有一兩種表達方式,而在另一語言里則有多種表達方式,即在另一種語言里,這種事物或概念有更細微的區別。
4.某些詞的基本意義大致相同,但派生意義的區別可能很大。
(一) 漢語和英語中有些沒有對應詞的例子
漢語中有個諺語;「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激勵人們堅持鍛煉身體。「三伏」和「三九」在英語里是什麼呢?一個年輕翻澤對幾個加拿大人說 three fu和 three nine。聽的人當然莫名其妙。他只要說 In summer keep exercising ring the hottest days; In winter do the same thing ring the coldest weather就可以了。
一個中國青年到附近游泳池去游泳,一會兒就回來了。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國人和一個外國朋友都感到奇怪。他解釋說:「游泳池裡人太多,水太臟,早該換了。簡直象芝麻醬煮餃子。」這個比喻很別致,很生動,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國朋友笑了,而那個外國人既沒有吃過「芝麻醬」也沒有見過「煮餃子」,絲毫不覺得這個比喻幽默,難怪他顯出一副茫然不解的神情。西方人形容某地人多、擁擠不堪,常說 It was papked like sardines(塞得象沙丁魚罐頭一樣,擁擠不堪)。這種比喻有些中國人可以理解,但不一定能欣賞其妙處,因為見過打開的沙丁魚罐頭的人很少,看到過一個又小又扁的罐頭盒裡,緊緊塞滿整整齊齊的幾排手指頭長的沙丁魚的人是不多的。
還可以舉出很多例子說明某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種文化中有,在另一種文化中則沒有。
例如,漢語中「幹部」這個詞譯成英語時往往用cadre。但是英語中的 cadre與漢語中的「幹部」不同。而且 cadre不是常用詞,許多講英語的人都不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即使認識它的人,在說到它時,發音也不一樣——有三四種讀法。因此有人建議用official(官員;行政人員;高級職員人functionary(機關工作人員;官員),administrator(行政官員)等代替cadre,但這些詞沒有一個與漢語中的「幹部」完全相同。
同樣,漢語中沒有表達 cowboy 和hippie(或hippy)的意思的對應詞。這兩個詞是美國社會特有的產物。cowboy與美國早期開發西部地區有關,關於他們的傳說總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和傳奇色彩。在漢語中譯為「牧童」或「牛仔」,反映不出這些意義。漢語中把 hippie音譯成「希比士」或「希比派」 也沒反映出60年代那些中國人覺得行為古怪的美國青年的特點。譯成「嬉皮士」可能稍好一些,不過這個詞也會造成誤解,因為那批青年並不都是「嬉皮笑臉」的人,其中有不少人對待社會問題很嚴肅,對社會懷有某種不滿情緒,盡管他們的生活方式與眾不同:往往蓄長發,身穿奇裝異服,甚至行為頹廢,染上吸毒惡習,等等。這就要在詞典上或譯文中加解釋性說明了。
在社會活動和政治活動方面的用語中也可以舉出不少例子。例如漢語中的「斗爭會」這個詞可以譯成 struggle meeting,但這種譯法說明不了這種會的內容。反過來,美國的revival meeting是什麼樣的活動,中國人很難猜測,除非親自到現場看過這種宗教氣氛極濃、歇斯底里般的信仰復興集會。同樣,中國人對bingo party和 bingo game往往一無所知,有些詞典中bingo的漢語注釋是:「一種用紙牌搭成方塊的賭博」(《新英漢詞典》),「排五點一種賭博性游戲」」(《英華大辭典》),讀者查到此詞仍然不得要領。
日常生活中的用語也有類似現象。多數英美人從來投有睡過中國的「炕」(kang,a heatable bricked),沒有吃過「冰糖葫蘆」,(candied haws on a stick),也沒有用過中國的「秤」(steelyard)。大部分中國人沒有住過美國的 motel(專為開汽車的遊客開設的、有停車場的旅館),沒有吃過 hamburger(牛肉餅;漢堡牛排;漢堡包),也不需要在上班時由time clock,(出勤記錄鍾)證明他們是否按時上班。類似這樣的英語詞在漢語中都找不到對應詞,連詞義相近的詞也沒有,因為根本沒有這種概念。這種情況十分普遍,無需在此多說。
一在表示自然現象的語言中,漢語中「節氣」的概念在英語中是沒有的。(應當指出,把「節氣」譯成 solar terms,大部分西方人仍然不懂。)如一部常用的現代《漢英詞典》中,把「雨水」譯成 Rain Water(2nd Solar Term),把「驚蟄」譯成 Waking of Insects (3rd Solar Term),把「清明」譯成,Pure and Brightness(5th Solar Term)。這些名稱不另加解釋就沒有什麼意義。但有些「節氣」的名稱在英語中確實有對應詞:春分=Spring Equinox;夏至=Summer Solstice;秋分=Autumnal Equinox;冬至=Winter Solstice。
在表示自然力和宇宙方面,漢語里有些傳統的古老的詞,如「陰」「陽」,在英語里沒有對應詞,《朗曼現代英語詞典》對「陰」和「陽」的解釋是:「按道教的宇宙觀,『陰』和『陽』是兩種力量,這兩種力量的本質產生了宇宙,保持宇宙和諧。『陰』表示黑暗、雌性、消極的。『陽』表示光明、雄性、積極的。」
「陰」和「陽」的概念作為中醫治療基本原理的一部分已沿用了許多世紀,然而,這些原理卻很難對西方人講清楚。中醫理論里所說的「寒」、「上火」等概念,也很難用英語詞表達,只能做些解釋。如「上火」,就說是「內熱過多」,然後再描寫一下症狀。在《漢英詞典》中「陰」、「陽」兩詞只好分別注釋為:(in Chinese philosophy, medicine,etc.) yin, the feminine or negative principle in nature;yang ,the masculine or positive principle In nature. 與《朗曼現代英語詞典》一致,但西方人還是不易明白。
以上例證足以說明差別之大。造成這些差別原因是多方面的:或是由於環境和傳統有所不同,或是由於工業和技術發展的水平有差異,或是由於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不一樣,等等。
(二) 有些概念在英語和漢語中都有,但它們又不是完全同義的
有些懂一點英語的中國人介紹自己的愛人時用lover一詞,外國人對此頗為驚訝(因為lover表示信夫或情婦的意思)。外國人不理解,一向在這類問題上謹慎小心的中國人,為何公開聲明自己有 lover呢?應該記住,相當於漢語中「愛人」這個詞的英語詞就是:husband(丈夫)或wife(妻子);frience(未婚夫)或fiancee(未婚妻)。
美國總統的夫人和州長的夫人常稱為First Lady,有時譯作「第一夫人」,但一些中國人看到「第一夫人」字樣會發生誤解,以為既然有「第一夫人」就有「第二夫人」甚至有「第三夫人」、「第四夫人」等,從而得出一種錯誤的印象:「白宮的主人居然搞了好幾個老婆!」
中國人問別人的「籍貫」時,可能指place of birth或where a person is from(本人的出生地或來自某地),也往往指where a person』s parents or ancestors came from originally(父母或祖先來自何地)。有時候兩個地方是相同的,但也常常不同。在英語中沒有與「籍貫」對應的詞。Place of birth 只表示本人出生的地方,與祖先的任何情況無關。這種差別有時會造成混亂,填寫身份證、個人履歷表、護照等時尤其如此。
下面再舉一些英漢兩種語言中「貌合神主」的詞語的例子。
1、指「處所」、「機構」等的詞語:
high school ≠高等學校 high school 是美國的中學。英國的中學叫 secondary school,
service station≠服務站 service station 是給汽車加油及進行簡單維修的地方。
Rest room ≠休息室 在美國英語中,rest room 是劇院、大商店或大建築物中的一間房子,裡面設有廁所、盥洗設備等,供顧客、雇員等使用。這是浴室、廁所的委婉說法。漢語中的「休息室」應譯為英語中的lounge 或 lobby。
2、指「人」的詞語:
busboy ≠ 公共汽車上的售票員或司機 busboy 與公共汽車沒有任何關系,它指的是在餐館中收拾的碗碟,擦桌子的雜工。(美國英語)
goldbrick ≠ 金錠 goldbrick 不是用以稱贊人的詞,它是美國英語中的俚語,指逃避工作的人,尤其是愛偷懶的士兵、懶漢。
大忙人≠ busybody 英語的busybody相當於漢語的「愛管閑事的人」。漢語中為「大忙人」可譯為 a very busy person,也可以直接說: He/She is always busy. He/She is always busy with something.從詞的組成看,人們會認為 goldbrick和 busybody是褒義詞,其實都是貶義詞。指「政治活動」、「社會活動」等的詞語:
political campaign≠政治運動 political campaign指英美政府職務的候選人為了樹立自己的形象,爭取選票而組織的活動,即竟選活動。
改善生活≠improve one』s standard of living 在英語中improve one』s standard of living表示「提高生活水平」的意思,而漢語中的「改善生活」則不然;《人民日報》一則新聞中說:「我的鄰居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太太,隔三差五,到街頭飯館改善一次生活。但每次都是去一家私人飯館。她說,原因不是別的,就是這家小飯館服務態度好,總聽到一聲『里邊請』。」按中國的習慣用法,「改善生活」在一般情況下指吃一頓或幾頓比常吃的伙食較好的飯菜等。
3、成語,諺語,常用語法:
令人發指≠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 前者用於看到或聽到某種暴行等而十分「氣憤」的場合,後者用於看到或聽到某種可怕的事物而十分「害怕」的場合,相當於「令人毛骨驚然。」例如:The sight made his hair stand on end —he thought it was his dead brother's ghost.( 這個景象使他毛骨諫然,他以為這是他哥哥[或弟弟]的鬼魂出現了.)英語中有 to bristle with anger一語,表示「氣得毛發豎起來」,但多用於動物,不用幹人,除非用作比喻。
自食其言≠to eat one』s own words 前者指說了話不算數,答應了的事不去做。後者指收回自己說的話,一般多用於強迫別人收回所說的話,使他丟臉。例如:He told everyone he was absolutely certain that his article would be published by the Times,but when the letter of rejection came, he had to eat his own words.(他逢人就說《泰晤士報》必將發表他的文章。退稿之後,他只好收回自己的話。)
to get a kick out of something≠被踢出去 前者是非常道地的英語成語,多用於口語,意思是「欣賞…或從…中得到極大愉快」。如:I got a kick out of watching those kids perform; their play made me realize how strange and funny we grown-ups must seem to them.(我非常欣賞孩子們的表演。他們演的戲使我意識到。在他們看來,我們這些成人多麼古怪和可笑。)這與「踢」這一動作本身毫無關系。
To blow one's own horn (or trumpet)[/color] ≠各吹各的號 前者是個成語,表示「自吹自擂」,一般用來形容某人炫耀自己的成就、技能、智力等。很象漢語中的「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如: If he』s so successful,why does he have to keep blowing his own trumpet?(既然他幹得很出色,干嗎要整天自我吹噓呢?)漢語中的「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號」則表示兩個或幾個人各於各的事或各自堅持自己的看法,不能協調一致,與英語中的 each doing his own thing相近。
(三) 同一個事物、生物或概念,在某些語言中可能只用一個詞來表達,在另一種語言中可能有幾個或更多的詞來表達。
一般地說,表示同一概念的詞越多,詞義就區分得越細。如漢語中只有「駱駝」一個詞,它相當於英語中的camel,可細分為dromedary(單峰駱駝)和Bactrian camel(雙峰駱駝)。但據說,阿拉伯語中有400多個詞來表示「駱駝」,因為駱駝曾是大多數阿拉伯人的重要交通工具。這400多個詞可以區分駱駝的年齡、性別、品種、大小等,甚至還可以區分駱駝能否馱重物。據說最少有一個詞指懷了孕的駱駝。
在用漢語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際時,表示親屬的詞語常常在彼此理解對方的意思方面會造成很大困難,因為不是所有的稱呼都可以找到令人滿意的對應詞。英語中Linda's brother married Michael's sister 這句話就和很難譯成漢語,因為不知道brother 是指Linda 的哥哥還是弟弟;sister是指Michael的姐姐還是妹妹。在漢語中,則有許多稱呼來指各種具體的關系。請看下錶:
漢語詞
英語詞
必要的英語解釋
祖父(母)
grandfather paternal grandfather(mother)
外祖父(母)
grandmother maternal grandfather(mother0
父親
father
母親
mother
兄(姐)
brother elder brother(sister)
弟(妹)
(sister) Younger
brother(sister)
伯父
elder uncle
叔父
younger uncle
姑父
Husband of father』s sister
舅父
Mother』s brother
姨父
Husband of mother』s sister
姐夫
husband of elder sister
妹夫
husband of younger sister
上表僅列出部分親屬關系,至於「姨公(婆)」、「堂(表)兄弟(姐妹)」、「嫂子」、「弟妹」、「小舅子」、「侄」、「外甥」等用更細致的方式來區分的親屬關系,在交際中所造成的困難更大。西方人對這些漢語稱呼束手無策。Relative(親戚)一詞簡單得多,就用它來表示一切親戚關系。
應該指出,在不用名字而用表示親屬關系的詞稱呼長輩時,按英語習慣,往往降一輩來稱呼。例如:granncle (指與祖父同輩的男親屬)可稱Uncle或Uncle Jim,Uncle Henny 等。實際上,用Granncle Liu, Granncle Chen 這類來稱呼一個人,聽起來不太順耳,而且許多西方人也不喜歡別人用grand-之類來強調自己上了年紀。
在漢語中一般只用「公」和「母」(或「雌」和「雄」)二字來區分禽獸的性別。在英語中則往往各有單獨名稱,小動物也另有名稱。見下表:
總稱
雄性名稱
雌性名稱
小動物名稱
chicken
雞
cock, rooster
hen
chick
ck
鴨
drake
ck
ckling
goose
鵝
gander
goose
gosling
horse
馬
stallion
mare
foal
cattle
(cow)
pig
豬
boar
sow
shoat
dog
狗
dog
*****
puppy
sheep
羊
ram
ewe
lamb
deer
鹿
stag
doe
fawn
並非所有禽獸都要用特殊名稱來區分雌雄。人們對某些特殊名稱並不熟悉。要用不常見的區分禽獸雌雄的詞時,常用bull或cow,cock或hen來代替。如bull seal(公海豹),cow seal(母海豹);bull elephant(公象),cow elephant(母象);cock pheasant(公野雞),hen pheasant(母野雞);cock sparrow(公麻雀),hen sparrow(母麻雀)。也可用male 和female 或she 再加上原名。如:male leopard (公豹),female panda(母熊貓),she wolf(母狼)。
(四) 詞的不同文化內涵會使使人產生的聯想
首先,idealist和materialist這兩個英語詞常常被人誤解。如果沒有具體的上下文,前者通常譯作「唯心主義者」,後者通常譯作「唯物主義者」。在哲學著作中,這種譯法可能是對的。不過,這兩個詞常常用來表示完全不同的意思。請看下面在實際對話中引出的一段:
「She has always been an idealist.So you can understand why she turned down a good Job offer to work among refugee immigrants and low-income groups after she got her degree in social sindies.」(「她一向追求自己的理想。因此,可以理解,她得到社會學學位之後,拒絕了一項很不錯的工作,卻到達難來美國的移民中和低收入的階層中去工作。」)
顯然,這段話中的「她」是致力於實現自己的理想的人,不是一味追求高新工作、追求金錢或物質享受的人。可以把「她」叫做「理想主義者」或「追求理想的人」,但不是「唯心主義者」。根據實際情況,也可以說「她」是個脫離實際的「不現實的人」,因為英語中的idealist這個詞也有這種涵義。
英語中的 materialist也有同樣的問題。請看下面這段話:
「Quite frankly, I』m a materialist.I』ve got a good-paying job and I want to keep it.I』ve bought a home near Westlake,and me and my wife want to enjoy the comforts of life.I had a hard time when I was a kid and I don』t want to go through all that again.」
(老實說,我是個講究實際的人。我有一個收入不錯的工作,希望能幹下去。我在西湖買了一所房子,我和我的老伴兒要享受享受了。我年輕的時候很苦,我不想再過那種日子了。)
這番話代表了許多美國男人的心理。它充分體現了materialist這個詞的意義。漢語譯成「唯物主義者」顯然不妥。中國現在所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唯物主義」概念與上段引文中的意義坦然不同,所以應譯作「講究物質利益的人」,「實利主義者」。
再看politician和statesman這兩個英語詞。politician「政治家」嗎?反過來說,漢語中的「政治家」這個詞應該怎樣譯成英語呢?有些略知英語的學生把它譯作politician,這是不合適的。他們不知道 politician這個詞的涵義。在美國英語中politician這個詞往往有很強烈的貶義色彩,引起別人的蔑視。它指為謀取個人私利而搞政治、耍手腕的人。這個詞還有「精明圓滑的人」(smooth-operator)之意,指一個人做事或說話時,信心十足,非常老練。漢語「政治家」這個詞應譯為statesman,在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中都很貼切,statesman主要表示善於管理國家的明智之士;人們通常把有威望的高級政府官員稱為statesman。politician(政客,政治販子)所在多有,而statesman(政治家,國務活動家)卻寥寥無幾。有些英漢詞典注釋 politician一詞時,把「政治家」作為第一義項,往往引起誤解。
漢語中的「政治」一詞也難於譯成適當的英語。在多數情況下,譯成 politics不能確切表述原意,因為 politics的涵義之一是:「採取欺詐和不正當的手段搞政治活動」(《新編韋氏大學詞典》);「在一個集團中進行策劃,搞陰謀」(《朗曼現代英語詞典》)。在選擇合適的英語詞時,可以根據漢語上下文的意思,把「政治」這個詞譯為 Political activities(政治活動),Political work(政治工作)或political study(政治學習)等。
再舉 liberal和 liberalism為例。把 Liberal Party譯為「自由黨」是合適的。不過,自由黨主張什麼呢?可以說自由黨主張liberalism,但liberalism又是什麼呢?在漢語中把liberalism譯為「自由主義」。中國人常說的「自由主義」與自由黨的政治主張究竟有多大關系?就「自由主義」這個漢語詞的最廣泛的意義來講也說明不了這個問題。
我們有時說:「他犯了自由主義(的錯誤)。」意思不過是說此人做了令人不滿的事——也許有點違反紀律,也許沒有出席應該
讀者可能會注意到,本節所舉例詞大部分來自社會科學,這是很自然的,這不僅反映了文化上的差別,還體現了政治上的一些差別。
其實,英語中的social sciences一詞本身也值得注意。在漢語中這個詞語的用法,「社會科學」包括除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以外的一切學科,也包括英語所稱的,the humanities(人文學科)——語言、文學、哲學等學科。英語中的social sciences 一詞概括的范圍較小,包括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歷史學有時列入人文學科)、社會學等,即一切研究人類社會,尤其是社會組織和社會成
⑺ 英語和漢語的區別要寫的簡單易懂是從語法角度來說的
就邏輯思維而言,英語和漢語有何不同?
英語多前重心,漢語多後重心.在表達多邏輯思維時,英語回往往是判斷或結論等在前,事實或描寫等在後,即重心在答前;漢語則是由因到果、由假設到推論、由事實到結論,即重心在後.
英語和漢語的重心在句中的位置有時是不一樣的,翻譯的時候如果不進行調整,勢必給表達造成很大的困難.以上是英語跟漢語在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上的十大區別.只有了解這些區別,才能對英譯漢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在翻譯中抓住重點,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⑻ 現代漢語的特點分別從語法、語音、詞彙方面與英語相比較並舉例
一、語音:
1、 漢語是一種有聲調的語言:
漢語每一個音節不僅有母音和輔音,還有聲調,而且聲調有區別意義的作用,像「bā (八) 「「bá(拔) 、bǎ (靶) 、bà(爸)」聲調不同,意義也不一樣。
2、在漢語普通話里,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基本聲調。這與印歐語系一些非聲調語言相比,確實是漢語一個很大的特點,也正是外國學生一個很大的學習難點。
二、語法:
1、漢語缺少嚴格意義的形態變化,屬於非形態語。
人們在語言研究中,按照形態分類法,把世界上的語言分為四大類,即:曲折語、孤立語、膠著語和多式綜合語。
人們認為漢語是沒有內部屈折變化,缺少嚴格意義的構詞形態,屬於孤立語(也有不同看法)。英語屬於形態語,它是通過詞的形態變化,來表現語法意義的比如:
2、英語名詞有數的變化 (table—tables); 人稱代詞有格的變化 (主格I—賓格me);形容詞有比較級的變化 (good—better—best);
數詞有基數詞和序數詞的變化 (one—first, two—second); 動詞有時態的變化 (do,did, done, doing)。漢語的詞沒有這種形態的變化 。
但這並不是說,漢語語法極其簡單。漢語主要是通過詞序和虛詞來展現語法意義的。
三、語序:
我們知道,人類語言中常使用的語法手段有三種:
1、語序或詞序;
2、虛詞;
3、 形態。
漢語是缺少形態變化的,所以語序在語言單位組合中是十分重要的,「狗咬人」和「人咬狗」語序不一樣,意思是完全不一樣的。
漢語語序組合的一般規律是,修飾成分在被修飾的成分前面;支配的用在被支配的前面;狀語用在動詞前面。這與很多國家語言的語序是不一樣的。
另外,從語言類型分類法來看漢語屬於分析語類型。漢語的詞沒有語法范疇的形態變化,詞在句中的語法意義,主要是靠詞序和虛詞來決定的。
現代漢語虛詞的數量不是很多,大約有800多個。但它在漢語中,使用的頻率卻是相當之高。據《現代漢語頻率詞典》的統計,虛詞 「的」和 「了」,在漢語所有詞的使用中,是使用最多的兩個。
虛詞主要以其語法意義左右著句子結構,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表達。我們從下面這個例句中,可以看到虛詞的語法作用。
「李強老師去買報」 這句話,全是實詞,沒有虛詞,由於它按照一定的詞序排列,所以表達了一定的意義。如果我們加上不同的虛詞,它的意義就變了。請看:
李強老師去買報。
李強的老師去買報。
李強和老師去買報。
李強讓老師去買報。
李強為老師去買報。
李強或老師去買報。
四、漢語的量詞極為豐富。
量詞的使用是漢語很突出的一個特點, 漢語量詞很多,中央民族學院(現中央民族大學)1975年編寫的《現代漢語量詞手冊》中,收錄的量詞有500多條。
中國人說話,在數詞、指示代詞和名詞之間一定要加量詞,如,一本書、兩張報、五輛汽車、這個學生、那盞燈等等而且每個名詞都有固定的量詞與其搭配。
這對於相當多母語量詞沒有漢語這么豐富的學生來說,真是感到很是困難,他們記不住哪個量詞與哪個名詞搭配。
所以在說話時常常出錯,其表現之一是不用量詞,說出來的漢語句子,數詞與名詞連著,沒有量詞。
另外一點是,量詞和名詞搭配得不對,或以「個」蓋全。
5五、漢語是單音節性很強的語言。
有人認為,漢字是一個個方塊字,每個字是一個音節,又有一定的意義,所以說漢語是單音節語。這種說法是不夠確切的。
在現代漢語里,漢語詞彙的發展更加雙音節化,以單音節為基礎,出現了大量雙音節詞。
漢語詞的音節數和其它語言相比,是少的。漢語普通話只有400多個音節,加上四個聲調和兒化韻,也不過1600多個音節左右,這比起有10,000多個音節的英語來說,真是少得多。
當然音節少,必然出現若干個字共為一個音節的現像,也就是說有大量的同音詞。比如,在《現代漢語詞典》里,「x ī」這個音就有「西、希、夕、昔」等77個字。
另外,漢語詞所含的詞素是少的,也就是說,漢語詞比較短。在漢語詞中,大量的詞是單音節或雙音節,如,「人、天、日、走、說、朋友、道路、出發 」等。
三音節詞和四音節詞,數量較少,如,「圖書館、總司令、自由泳、核武器、研究生院、自來水筆、鉛保險絲」等。
六、漢語崇尚簡略,重在會意,保留著古漢語的一些成分。
由於漢語歷史悠久,現代漢語中仍然保留著古漢語的一些文言成分和許多習慣用法。比如,「老年之家」不能說成老年的家,「三分之二」不能說成三分的二。
另外,漢語很早就出現了言、文分家,形成了口語和書面語不同的詞彙和文體特點。
漢語又崇尚簡略,重在會意,能省則省,能略則略,如:「你不去,我去。」(省略「如果」);「昨天他買一電視機。」(省略量詞)這些省略都是有條件,有一定語境的,不能濫用。
(8)從語法角度對比漢語和英語怎麼說擴展閱讀:
並列短語:
由兩個以上的詞並列組成的短語。有的用連詞和、或、並且等連接,有的不用。
1、個人和集體贊成或反對。
2、討論並且通過了。
3、多快好省。
4、偉大、光榮、正確的。
偏正短語:
由中心詞(正)和對中心詞起修飾作用的詞(偏)兩部分組成的短語。「偏」在前,「正」在後,兩者之間有的用助詞「的」、「地」連接,有的不用。
1、精妙的對聯。
2、好孩子。
3、不斷地提高。
4、認真學習。
述賓短語:
由動詞(述)和被動詞支配的詞(賓)兩部分組成的短語。「述」在前,「賓」在後。又稱動賓短語。
1、看書。
2、洗衣服。
3、聯系實際。
4、建設中國。
述補短語:
由動詞或形容詞(述)和對動詞或形容詞補充說明的詞(補)兩部分組成的短語。「述」在前「補」在後,兩者之間有的用助詞「得」連接,有的不用。
1、寫得簡明扼要。
2、好得很。
3、看完。
4、看不完。
5、交代清楚。
主謂短語:
由被陳述的詞(主)和陳述的詞(謂)兩部分組成的短語。「主」在前「謂」在後。
1、(他寫)的對聯。
2、(意義深遠)的大會
3、(我們堅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
介賓短語:
由介詞和賓語組成的短語。「介」在前,「賓」在後。
他(在教室里)看書我(從去年)就開始練習書法了
⑼ 學的角度(語音,詞彙,語法)分析漢語和英語的不同
現代漢語的特點(區別於印歐語系): (一)語音方面:a沒有復輔音;b母音占優勢;回c有聲調(音答樂性強) (二)詞彙方面:a詞形短,語素多為單音節;b雙音節詞占優勢;c新詞構成方法多為詞根復合法。 (三)語法方面:a表達語法意義的手段主要是語序和虛詞,缺乏形態的變化;b詞、短語、句子內部的構成原則基本一致;c詞類和句法成分關系復雜;d量詞和語氣詞十分豐富。
⑽ 從語言系統的三要素角度(語音、詞彙、語法)分析漢語和英語的不同
漢語語音方面:來
1、音節界限分明,樂音源較多。
2、沒有復輔音。
3、母音占優勢。現代漢語中的音節可以沒有輔音,如a
ao之類,但不能沒有母音。
4、有聲調
漢語詞彙方面:
1、短語和句子的基本構造方式一致.
2、詞類和句子成分之間不存在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
3、量詞豐富
漢語語法方面:
1、漢語表示語法意義的書段主要靠語序和虛詞,不大用於形態
2、話題型語言
3、時、體、態特徵不明顯
英語方面的對照以上幾點來說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