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語中的語法是什麼意思
主語
主語是一個句子中所要表達,描述的人或物,是句子的主體。
I
work
here.
我在這兒工作。
狀語:
說明事物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目的,結果方式,
條件或伴隨情況,程度等情況的詞叫狀語。狀語可以由副詞,
短語以及從句來擔任
定語
在句中修飾名詞或代詞的成分叫定語。
用作定語的主要是形容詞,代詞,數詞,名詞,副詞,動詞不定式,介詞短語等。形容詞,代詞,數詞,名詞等作定語時,通常放在被修飾的詞前面。
Heisanewstu'dent.他是個新生。
但副詞,動詞不定式,介詞短語等作定語時,則放在被修飾的詞之後。
Thebikeintheroomismine.房間里的自行車是我的。
The
little
boy
needs
a
blue
pen.(little修飾名詞boy;blue修飾名詞pen.)/小男孩需要一支蘭色的鋼筆。
表語是說明主語身份,職業,性質,狀態或特徵的句子成分,它只能與
sein,
werden,
bleiben,
scheinen,
heissen
這些聯系動詞連用
系動詞亦稱聯系動詞(Link
Verb),作為系動詞,它本身有詞義,但不能單獨用作謂語,後邊必須跟表語(亦稱補語),構成系表結構說明主語的狀況、性質、特徵等情況。說明:
有些系動詞又是實義動詞,該動詞表達實義時,有詞義,可單獨作謂語,例如:
He
fell
ill
yesterday.
他昨天病了。(fell是系動詞,後跟補足語,說明主語情況。)
表語是說明主語身份,職業,性質,狀態或特徵的句子成分,它只能與
sein,
werden,
bleiben,
scheinen,
heissen
這些聯系動詞連用:
補語用來說明賓語或主語所處的狀態或正在進行的動作,因為英語中有些動詞加賓語後意思仍然不完整,如:make(使...),ask(請)等等。如果我們說:我們使我們的祖國。這不是一句完整的話。應該說:我們使我們的祖國更美麗。這是的「美麗的(beautiful)」為形容詞做補語,說明祖國的狀態。英語句子為:We
will
make
our
country
more
beautiful.作補語的詞或片語為:形容詞,副詞,名詞,不定式,ing形式,數詞等。
同位語:名詞或代詞或從句來充當,因為同位語解釋名詞或代詞。如:
Tom,
a
student,is
good
at
English.
比較:We
made
Tom
our
monitor(我們使/讓湯姆做班長)
一個名詞(或其它形式)對另一個名詞或代詞進行修飾,限定或說明,這個名詞(或其它形
式)就是同位語。同位語與被它限定的詞的格要一致,並常常緊挨在一起。
⑵ 英語中的語法指什麼
語法結構規律
語法學分詞法和句法兩個部分,詞法的研究范圍包括詞類和各類詞的構成、詞形變化(形態).句法的研究范圍是短語、句子的結構規律和類型.
⑶ 英語語法什麼意思詳細
英語語法是針對英語語言進行研究後,英語語法系統地總結歸納出來的一系列語言規則。英語語法的精髓在於掌握語言的使用。
1、時態
時態(tense)是一種動詞形式,不同的時態用以表示不同的時間與方式。動詞時態是表示行為、動作和狀態在各種時間條件下的動詞形式。因此,當我們說時態結構的時候,指的是相應時態下的動詞形式。
所謂「時」就是行為發生的時段或狀態存在的時段,即:"現在、過去、將來、過去將來"四種;所謂「態」就是行為或狀態發生時所呈現的狀態,有一般狀態、進行狀態、完成狀態和完成進行狀態四種。
2、語態
主動語態
主語是謂語動作的使動方。也就是說謂語的動作源自主語,而施加於賓語。相反,被動語態中,主語是謂語動作的受動方,如果有賓語的,賓語往往是謂語動作的使動方。
被動語態
英語中的被動語態使用得比漢語要多,要普遍,許多課本及考試乃至實際應用中都常常涉及到這個問題。一般說來,當強調動作承受者,不必說出執行者或含糊不清的執行者時,多用被動式。
3、句子成分
一個句子一般皆由兩部分組成,即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主語部分一般由名詞或動名詞構成,謂語部分一般由動詞構成。
句子成分是句子中起一定功用的組成部分。句子由各個句子成分所構成。句子的組成部分,包括主語、謂語、賓語、定語、補語、狀語、表語、同位語八種。每一個句子都有主語、謂語和賓語。
句子按其結構可分為簡單句、並列句和復合句。
1、簡單句
基本形式:簡單句的基本形式是由一個主語加一個謂語構成。其它各種句子形式都是由此句型發展而來,如五大基本句型:
主語+謂語(s.+predicate)、主語+系動詞+表語(s.+link v.+predicative)、主語+謂語+賓語(s.+predicate+o.)、主語+謂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s.+predicate+oi.+od.)、主語+謂語+賓語+賓語補足語(s.+predicate+o.+o.c.)。
2、It引導結構
It 既是代詞又是引詞。作代詞時,它可做人稱代詞、指示代詞、非人稱代詞,用於前指、非確指或習語中。作引詞時,它本身無實義,只起先行引導的作用。
可作形式主語(it is + adj. + for/of sb. to do sth.)或形式賓語(it + adj. + to do sth.),真實的主語或賓語是不定式、動名詞或名詞從句,它們則放在後面。It 也用於強調句結構。如想強調某個詞或部分,可用it is (was) + 強調部分(主語、賓語或狀語) + that(who)…的強調結構。
3、並列句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簡單句用並列連詞連在一起構成的句子,叫做並列句,其基本結構是「簡單句+並列連詞+簡單句」。並列連詞有:and, but, or, so等。並列句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簡單句連接而成。並列句中的各簡單句意義同等重要,相互之間沒有從屬關系,是平行並列的關系。它們之間用連詞連結。
4、復合句
復雜句(Complex Sentence)由一個主句(Principal Clause)和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從句(Subordinate Clause)構成。
主句是全句的主體,通常可以獨立存在;從句則是一個句子成分,不能獨立存在。從句不能單獨成句,但它也有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就像一個句子一樣。所不同在於,從句須由一個關聯詞(connective)引導。
⑷ 英語的語法都是什麼
英語語法是針對英語語言的語法進行的研究,指英語中語言的結構規律。包括詞法和句法。英語的語法既可以是規范性的,也可以是描述性的。
一、實詞
1.名詞(nouns)n.: 名詞是詞性的一種,也是實詞的一種,是指代人、物、事、時、地、情感、概念等實體或抽象事物的詞。名詞可以獨立成句。在短語或句子中通常可以用代詞來替代。名詞可以分為專有名詞(Proper Nouns)和普通名詞(Common Nouns),專有名詞是某個(些)人,地方,機構等專有的名稱,如Beijing,China等,專有名詞的首字母要大寫。普通名詞是一類人或東西或是一個抽象概念的名詞,如:book,sadness等。 2.代詞(pronoun)pron.: 代詞是代替名詞的一種詞類。大多數代詞具有名詞和形容詞的功能。英語中的代詞,按其意義、特徵及在句中的作用分為:人稱代詞、物主代詞、指示代詞、反身代詞、相互代詞、疑問代詞、關系代詞、連接代詞和不定代詞九種。 3.數詞(numeral)Num.: 表示「多少」和「第幾」的詞,叫數詞。其用法相當於名詞或者形容詞。數詞分為基數詞和序數詞兩種。 4.形容詞(adjective)adj.或a.: 很多語言中均有的主要詞類中的一種。主要用來修飾名詞的詞,表示事物的特徵。形容詞用來修飾名詞或代詞,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質、狀態,和特徵的程度好壞,與否。 5.副詞(adverb)adv.: 是一種用來修飾動詞、形容詞、全句的詞,說明時間、地點、程度、方式等概念的詞。副詞是一種半虛半實的詞。副詞可分為:時間副詞、地點副詞、方式副詞、程度副詞、疑問副詞、連接副詞、關系副詞、頻率副詞和說明性副詞等。 6.動詞(Verb)v.: 動詞,就是用來形容或表示各類動作的詞彙。基本上每個完整的句子都有一個動詞,要表示第二個動作時可使用不定詞、動名詞、對等連接詞、從屬連接詞或增加子句等方法連結。
二、虛詞
7.冠詞(article) art.: 冠詞是虛詞,本身不能單獨使用,也沒有詞義,它用在名詞的前面,幫助指明名詞的含義。 冠詞可以說是名詞的一種標志,它不能離開名詞而獨立存在。表示的主語數量或者特徵。 8.介詞(preposition)prep.: 介詞是一種用來表示詞與詞、詞與句之間的關系的虛詞,在句中不能單獨作句子成分。介詞後面一般有名詞、代詞,或相當於名詞的其他詞類,短語或從句作它的賓語。介詞和它的賓語構成介詞片語,在句中作狀語,表語,補語或介詞賓語。介詞可以分為時間介詞、地點介詞、方式介詞、原因介詞和其他介詞。 9.連詞(conjunction)conj: 連詞是一種虛詞, 它不能獨立擔任句子成分而只起連接詞與詞,短語與短語以及句與句的作用。連詞主要可分為4類:並列連詞、轉折連詞、選擇連詞和因果連詞。 10.助詞: 助詞是附著在詞,短語,句子的前面或後面,表示結構關系或某些附加意義的虛詞。助詞有結構助詞,時態助詞,語氣助詞三種。 11.嘆詞:(interjection)interj.: 嘆詞是語法學術語。表示感嘆、呼喚、應答的詞。
三、判斷詞
現代漢語中表示條件、讓步、轉折等關系的連詞多包含一個來自判斷詞「是」的語素,其他語言也有類似的情況。英語中的判斷詞有常見的「Yes」和「No」。
四、情態動詞
情態動詞是一種本身有一定的詞義,但要與動詞原形及其被動語態一起使用,給謂語動詞增添情態色彩,表示說話人對有關行為或事物的態度和看法,認為其可能、應該或必要等。情態動詞後面加動詞原形。 1) 情態動詞不能表示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的事情,只表示期待或估計某事的發生。 2) 情態動詞 除ought 和have 外,後面只能接不帶to 的不定式。 3) 情態動詞沒有人稱,數的變化,即情態動詞第三人稱單數不加-s。 4) 情態動詞沒有非謂語形式,即沒有不定式,分詞,等形式。
五、感嘆詞
感嘆詞是用來表示說話時表達的喜怒哀樂等情感的詞。它不構成後面句子的一個語法成分,卻在意義上與它有關聯,後面的句子一般說明這種情緒的性質、原因。感嘆詞是英語口語中最富於表現力的詞語之一,用途甚廣。學會它,對於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表達復雜的思想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英語中的感嘆詞很多,但目前的語法著作中卻很少對它進行歸納總結,致使許多人對含有感嘆詞的句子理解不透。現將部分感嘆詞的用法進行小結: 一、Oh 表示驚訝、指責、痛苦、稱贊、懊惱等,可譯為「哦」、「哎呀」、「噢」「啊」、「呀」等。 1. "Oh, who was that?" Mr. Black asked. 「哦,是誰?」布萊克先生問。 2. "Oh, how blind you are!" he cried. 「哎呀,你們真瞎!」他大聲道。
六、其他
1、動名詞:動名詞是一種兼有動詞和名詞特徵的非限定動詞。它可以支配賓語,也能被副詞修飾。動名詞有時態和語態的變化。 2、動詞不定式:不定式定義:由to+動詞原形構成。不定式是一種非限定性動詞。而非限定動詞是指那些在句中不能單獨充當謂語的動詞,可分為不定式,動名詞,現在分詞和過去分詞。 3、分詞:[participle]具有動詞及形容詞二者特徵的詞;尤指以-ing或-ed,-d,-t,-en或-n結尾的英語動詞性形容詞,具有形容詞功能,同時又表現各種動詞性特點,如時態,語態、帶狀語性修飾語的性能及帶賓詞的性能。編輯本段句子成分一個句子一般皆由兩部分組成,即主語部分(subject group)和謂語部分(predicate group)。如: ⑴Professor Ward teaches English to university students. 沃德教授給大學生教英語。 句中的Professor Ward即是主語部分,teaches English to university students 即是謂語部分。 句子成分(members of the sentence )是句子中起一定功用的組成部分。句子由各個句子成分所構成。 句子的組成部分,包括主語、謂語、賓語、定語、補語、狀語、表語七種。 主語是句子敘述的主體,可由名詞、代詞、數詞、名詞化的形容詞、不定式、動名詞和主語從句等來承擔。 謂語說明主語所發出的動作或具有的特徵和狀態。謂語由動詞來承擔。 賓語是動作的對象或承受者,常位於及物動詞或介詞後面。賓語可由名詞、代詞、數詞、名詞化的形容詞、不定式、動名詞、賓語從句等來擔任。 主語和謂語是英語句子的兩大成分,除少數句子(如祈使句和感嘆句等)外,一句話必須同時具有主語和謂語所表達的意思才能完整。主語是針對謂語而言的,是一句話的主題,謂語用來說明主語的情況,為主語提供信息。例如:They are working.主語是they(他們),那麼他們在做什麼呢?看來沒有謂語are working 是不行的。在正常情況下,英語的主語和謂語的位置與漢語一致,也就是說主語在前,謂語緊跟其後。那麼,哪些詞語可以做主語,謂語,何時主謂倒置,主語與謂語的一致情況如何,我將一一講述。
主語
主語(subject) 是一句的主體,是全句的述說對象,常用名詞或相當於名詞的詞擔任,一般置於句首。如: ⑵The plane has just taken off at the airport。 飛機剛剛從機場起飛。 ⑶I respect his privacy。 我尊重他的隱私權。 主語是句子陳述的對象,說明是誰或什麼。表示句子說的是"什麼人"、「什麼事」、「什麼東西」、「什麼地方」等等。 名詞、代詞、數詞、動名詞、To do不定式、一個句子 都可以做主語。
謂語
謂語是對主語動作或狀態的陳述或說明,指出「做什麼」和「是什麼」或「怎麼樣」. 謂語動詞的位置一般在主語之後。
賓語
賓語,又稱受詞,是指一個動作(動詞)的接受者。賓語分為直接賓語和間接賓語(間接賓語也稱賓語補足語)兩大類,其中直接賓語指動作的直接對象,間接賓語說明動作的非直接,但受動作影響的對象。一般而言,及物動詞後面最少要有一個賓語,而該賓語通常為直接賓語,有些及物動詞要求兩個賓語,則這兩個賓語通常一個為直接賓語,另一個為間接賓語。名詞、代詞、數詞、動名詞、To do不定式、一個句子 都可以做賓語,而to do不定式用於賓語補足語。
定語
定語是用來修飾、限定、說明名詞或代詞的品質與特徵的。主要有形容詞此外還有名詞、代詞、數詞、介詞短語、動詞不定式(短語)、分詞、定語從句或相當於形容詞的詞、短語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語。漢語中常用『……的』表示。定語和中心語之間是修飾和被修飾、限制和被限制的關系。在漢語中,中心語與定語二者之間有的需要用結構助詞「的」,有的不需要,有的可要可不要。「的」是定語的標志。
狀語
英語中,修飾動詞、形容詞、副詞等的句子成分叫狀語(adverbial)。 狀語的功用:狀語說明地點、時間、原因、目的、結果、條件、方向、程度、方式和伴隨狀況等。 狀語一般由副詞、介詞短語、分詞和分詞短語、不定式或相當於副詞的詞或短語來擔當。其位置一般放在句末,但也可放在句首或句中。
補語
英語補語的作用對象是主語和賓語,具有鮮明的定語性描寫或限制性功能,在句法上是不可或缺的。補語是起補充說明作用的成份。最常見的是賓語補足語。名詞、動名詞、形容詞、副詞、不定式、現在分詞、過去分詞都可以在句子中作賓補。
表語
表語是用來說明主語的身份、性質、品性、特徵和狀態的,表語常由名詞、形容詞、副詞、介詞短語、不定式、動詞的-ing、從句來充當,它常位於系動詞(be, become, appear, seem, look ,sound, feel, get, smell等詞)之後。如果句子的表語也是由一個句子充當的,那麼這個充當表語的句子就叫做表語從句。編輯本段動詞時態英語語法中的時態(tense)是一種動詞形式,不同的時態用以表示不同的時間與方式。 是表示行為、動作和狀態在各種時間條件下的動詞形式。因此,當我們說時態結構的時候,指的是相應時態下的動詞形式。 下面就英語中常見的十六種基本時態進行闡述,其它的時態都是在這十種時態的基礎上結合而成的。 所謂「時」就是行為發生的時段或狀態存在的時段,即:現在、過去、將來和過去將來四種;所謂「態」就是行為或狀態發生時所呈現的狀態,有一般狀態、進行狀態、完成狀態或完成進行狀態四種。由時態結合,便形成下列十六種時態: 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一般過去將來時; 現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將來進行時,過去將來進行時; 現在完成時,過去完成時,將來完成時,過去將來完成時; 現在完成進行時,過去完成進行時,將來完成進行時,過去將來完成進行時.
一般現在時
1.概念:表示經常發生的情況;有規律出現的情況;總是發生的;和事實真理。 2.時間狀語: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every week (day, year, month…),once a week(day, year, month…),on Sundays(on Mondays …), 3.基本結構:動詞 原形 (如主語為第三人稱單數,動詞上要改為第三人稱單數形式) 4.否定形式:主語 + am/is/are + no t + 其他; 此時態的謂語動詞若為行為動詞,則在其前加don't,如主語為第三人稱單數,則用doesn't,同時還原行為動詞。 5.一般疑問句:把be動詞放於句首;用助動詞do提問,如主語為第三人稱單數,則用does,同時,還原行為動詞。 6.例句:It seldom snows here.這里很少下雪。 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他總是樂於幫助別人。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事實勝於雄辯。
一般過去時
1.概念:過去某個時間里發生的動作或狀態;過去習慣性、經常性的動作、行為。 2.時間狀語:ago, yesterday,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last week, last(year, night, month…),in 1989,just now, at the age of 5,one day, long long ago, once upon a time, etc. 3.基本結構:主語 + 動詞的過去式或be的過去式+名詞 4.否定形式:主語 + was/were + not + 其他;在行為動詞前加didn't,同時還原行為動詞。 5.一般疑問句:was或were放於句首;用助動詞do的過去式did 提問,同時還原行為動詞。 6.例句:She often came to help us in those days.那些天她經常來幫助我們。 I didn't know you were so busy.我不知道你是這么忙。
一般將來時
1.概念:表示將要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及打算、計劃或准備做某事。 2.時間狀語:Tomorrow, next day(week, month, year…),soon, in a few minutes, by…,the day after tomorrow, etc. 3.基本結構:主語 + am/is/are + going to + do + 其它;主語 + will/shall + do + 其它 4.否定形式:主語 + am/is/are not going to do ;主語 + will/shall not do + 其它 5.一般疑問句:be放於句首;will/shall提到句首。{首字母大寫} 6.例句:They are going to have a competition with us in studies.他們將有一場比賽和我們一起研究。 It is going to rain.天要下雨了。
一般過去將來時
1.概念:立足於過去某一時刻,從過去看將來,常用於賓語從句中。 2.時間狀語:The next day (morning \, year…),the following month(week…),etc. 3.基本結構:主語 + was/were + going to + do + 其它;主語 + would/should + do +其它 4.否定形式:主語 + was/were + not + going to + do; 主語 + would/should + not + do. 5.一般疑問句:was或were放於句首;would/should 提到句首。 6.例句:He said he would go to Beijing the next day.他說他第二天要去北京。 I asked who was going there.我問,誰要去那裡。
現在進行時
1.概念:表示現階段或說話時正在進行的動作及行為。 2.時間狀語:Now, at this time, days, etc. look, listen 3.基本結構:主語 + be + doing + 其它 4.否定形式:主語 + be + not +doing + 其它 5.一般疑問句:把be動詞放於句首。 6.例句: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 你今天感覺如何? He is doing well in his lessons.在課上他表現得很好。
過去進行時
1.概念:表示過去某段時間或某一時刻正在發生或進行的行為或動作。 2.時間狀語:at this time yesterday, at that time或以when引導的謂語動詞是一般過去時的時間狀語等。 3.基本結構 主語+was/were +doing +其它 4.否定形式:主語+was/were + not +doing+其它 5.一般疑問句:把was或were放於句首。(第一個字母大寫) 6.例句:At that time she was working in a PLA unit.那段時間她在人民解放軍部隊工作。 When he came in, I was reading a newspaper.他進來時,我正在讀報紙。
將來進行時
1.概念:表示將來某一時間正在進行的動作,或表示要在將來某一時間開始,並繼續下去的動作。常用來表示詢問、請求等。 2.時間狀語:Soon, tomorrow, this evening,on Sunday, by this time,in two days, tomorrow evening 3.基本結構:主語 + shall/will + be + 現在分詞 + 其它 4.否定形式:主語 + shall/will + not + be + 現在分詞 + 其它 5.例句:This time next day they will be sitting in the cinema.下一天的這個時間,他們正坐在電影院。 He won』t be coming to the party.他不去參加聚會了。
過去將來進行時
1.概念:表示就過去某一時間而言,將來某一時刻或某一段時間正在進行的動作,主要用於賓語從句中,尤其多用於間接引語中。 2.基本結構:should/would + be + 現在分詞 3.例句:They said they would be coming.他們說了他們將要來。 He said he could not come because he would be having a meeting.他說他不能來因為要開會。
現在完成時
1.概念:過去發生或已經完成的動作對現在造成的影響或結果,或從過去已經開始,持續到現在的動作或狀態。 2.時間狀語:yet, already ,just, never, ever, so far, by now, since + 時間點,for + 時間段,recently, lately, in the past few years, etc. 3.基本結構:主語 + have/has + p.p(過去分詞) + 其它 4.否定形式:主語 + have/has + not + p.p(過去分詞) + 其它 5.一般疑問句:have或has放句首。 6.例句:I've written an article.我已經寫了一篇論文。 The countryside has changed a lot in the past few years.在過去的幾年,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過去完成時
1.概念:以過去某個時間為標准,在此以前發生的動作或行為,或在過去某動作之前完成的行為,即「過去的過去」。 2.時間狀語:Before, by the end of last year (term, month…),etc. 3.基本結構:主語 + had + p.p(過去分詞) + 其它 4.否定形式:主語 + had + not +p.p(過去分詞) + 其它 5.一般疑問句:had放於句首。 6.例句:As soon as we got to the station, the train had left.當我們到車站的時候,火車已經開走了。 By the end of last month, we had reviewed four books.到上個月底,我們已經復習了四本書。 基本結構:主語 + had + p.p(過去分詞) + 其它 ①肯定句:主語 + had + p.p(過去分詞) + 其它 ②否定句:主語 + had + not + p.p(過去分詞) + 其它 ③一般疑問句:Had +主語 + p.p(過去分詞)+其它 ④特殊疑問句:特殊疑問詞 + 一般疑問句
將來完成時
1.概念:在將來某一時刻之前開始的動作或狀態 2.時間狀語:by the time of; by the end of + 時間短語(將來);by the time + 從句(將來) 3.基本結構:主語 + be going to/will/shall + have + p.p(過去分詞) + 其它 4例句:By the time you get back, great changes will have taken place in this area.到你回來的時候,就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過去將來完成時
1.概念:表示在過去某一時間對將來某一時刻以前所會發生的動作,常用在虛擬語氣中,表示與過去的事實相反。 2.基本結構:should/would have done sth. 3.例句:I thought you'd have left by this time.我想這會兒你已經走了。 He told them he would have finished it by 8 o'clock.他告訴他們他會在8點以前幹完。
現在完成進行時
1.概念:表示從過去某一時間開始一直延續到現在的動作。這一動作可能剛剛開始,也可能仍在繼續,並可能延續到將來。 2.基本結構:主語 + have/has + been + doing + 其它 3.時間狀語:since + 時間點,for + 時間段等。 4.例子:I have been sitting here for an hour.我已經在這里坐了一個小時。 The children have been watching TV since six o'clock.從6點起,孩子們一直看電視。
過去完成進行時
1.概念:表示某個正在進行的動作或狀態,持續到過去某個時刻,還未完成,一直持續到之後的當前才結束。 2.基本結構:主語 + had + been + doing + 其它 3.例子:She had been suffering from a bad cold when she took the exam.她在考試之前一直患重感冒。 Had they been expecting the news for some time? 他們期待這個消息有一段時間了吧? 4.特殊含義:①尚未完成:He had been writing the novel.他已經在寫小說了。(他沒寫完) ②企圖:He had been studying the meaning of this proverb.他曾經學習過這個諺語。(他曾努力學習過它) ③未得結果:We had been studying what our enemy had said.我們一直致力於敵人所說的。(但是我們沒有理解) ④最近情況:He had been quarrelling with his wife.他和他的妻子吵了一場架。(最近) ⑤反復動作:He had been asking me the same question.他一直問我相同的問題。(屢次) ⑥情緒:What had he been doing?他做了什麼?(不耐煩)
將來完成進行時
1.概念:表示動作從某一時間開始一直延續到將來某一時間。是否繼續下去,要視上下文而定。 2.基本結構:shall/will have been doing 3.例子:I shall have been working here in this factory for twenty years by the end of the year.到今年年底,我將在這個工廠工作20年了。 If we don't hurry up the store will have been closing before we get there. 咱們如不快一點兒,等我們到了那兒,店門就會關了。
過去將來完成進行時
1.概念:表示從過去某時看至未來某時以前會一直在進行的動作。 2.基本結構:should/would + have + been +現在分詞 3.例子:He told me that by the end of the year he would have been living there for thirty years.他告訴我,到年底時,他就在那住了30年了。
⑸ 英語中的語法是指什麼
英語中的語法內容很多的,要學好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這個網站,你去看看吧回,可能對你有所幫答助吧
http://ke..com/view/328219.htm
⑹ 英語的語法是什麼
英語語法是針對英語語言的語法進行的研究,指英語中語言的結構規律。包括詞法和句法。英語的語法既可以是規范性的,也可以是描述性的。
目錄
句子成分一、主語
二、謂語
三、賓語
四、定語
五、狀語
六、補語
七、表語
動詞時態一、 一般現在時
二、 一般過去時
三、 一般將來時
四、 一般過去將來時
五、 現在進行時
六、 過去進行時
七、 將來進行時
八、 過去將來進行時
九、 現在完成時
十、 過去完成時
十一、 將來完成時
十二、 過去將來完成時
十三、 現在完成進行時
十四、 過去完成進行時
十五、 將來完成進行時
十六、 過去將來完成進行時
動詞語態一、主動語態
二、被動語態
虛擬語氣
基本句型結構一、簡單句
1.主語+謂語
2.主語+連系動詞+表語
3.主語+謂語+賓語
4.主語+謂語+賓語+賓語
5.主語+謂語+賓語+賓補
It 引導結構
二、並列句
三、復合句
1、名詞性從句
1)主語從句
2)賓語從句
3)表語從句
4)同位語從句
5)名詞性that-從句
6)名詞性wh-從句
7)if, whether引導的名詞從句
2、定語從句
3.、狀語從句
否定轉移
構詞法
英語倒裝
主謂一致
獨立主格一、概說
二、構成
三、句法功能
英語中不存在屬格
語法學習的捷徑句子成分 一、主語
二、謂語
三、賓語
四、定語
五、狀語
六、補語
七、表語
動詞時態 一、 一般現在時
二、 一般過去時
三、 一般將來時
四、 一般過去將來時
五、 現在進行時
六、 過去進行時
七、 將來進行時
八、 過去將來進行時
九、 現在完成時
十、 過去完成時
十一、 將來完成時
十二、 過去將來完成時
十三、 現在完成進行時
十四、 過去完成進行時
十五、 將來完成進行時
十六、 過去將來完成進行時
動詞語態 一、主動語態
二、被動語態
虛擬語氣
基本句型結構 一、簡單句
1.主語+謂語
2.主語+連系動詞+表語
3.主語+謂語+賓語
4.主語+謂語+賓語+賓語
5.主語+謂語+賓語+賓補
It 引導結構
二、並列句
三、復合句
1、名詞性從句
1)主語從句
2)賓語從句
3)表語從句
4)同位語從句
5)名詞性that-從句
6)名詞性wh-從句
7)if, whether引導的名詞從句
2、定語從句
3.、狀語從句
否定轉移
構詞法
英語倒裝
主謂一致獨立主格
一、概說 二、構成 三、句法功能英語中不存在屬格語法學習的捷徑展開
英語語法知識難點解讀
詞性
一、實詞
1.名詞(nouns)n.: 名詞是詞性的一種,也是實詞的一種,是指代人、物、事、時、地、情感、概念等實體或抽象事物的詞。名詞可以獨立成句。在短語或句子中通常可以用代詞來替代。名詞可以分為專有名詞(Proper Nouns)和普通名詞 (Common Nouns),專有名詞是某個(些)人,地方,機構等專有的名稱,如Beijing,China等。普通名詞是一類人或東西或是一個抽象概念的名詞,如:book,sadness等。 2.代詞(pronoun)pron.: 代詞是代替名詞的一種詞類。大多數代詞具有名詞和形容詞的功能。英語中的代詞,按其意義、特徵及在句中的作用分為:人稱代詞、物主代詞、指示代詞、反身代詞、相互代詞、疑問代詞、關系代詞、連接代詞和不定代詞九種。 3.數詞(numeral)Num.: 表示「多少」和「第幾」的詞,叫數詞。其用法相當於名詞或者形容詞。數詞分為基數詞和序數詞兩種。 4.形容詞(adjective)adj.或a.; 很多語言中均有的主要詞類中的一種。主要用來修飾名詞的詞,表示事物的特徵。形容詞用來修飾名詞或代詞,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質、狀態,和特徵的程度好壞,與否。 5.副詞(adverb)adv.: 是一種用來修飾動詞、形容詞、全句的詞,說明時間、地點、程度、方式等概念的詞。副詞是一種半虛半實的詞。副詞可分為:時間副詞、地點副詞、方式副詞、程度副詞、疑問副詞、連接副詞、關系副詞、頻率副詞和說明性副詞等。 6.動詞(Verb)v.: 動詞,就是用來形容或表示各類動作的詞彙。基本上每個完整的句子都有一個動詞,要表示第二個動作時可使用不定詞、動名詞、對等連接詞、從屬連接詞或增加子句等方法連結。
二、虛詞
7.冠詞(article) art.: 冠詞是虛詞,本身不能單獨使用,也沒有詞義,它用在名詞的前面,幫助指明名詞的含義。 冠詞可以說是名詞的一種標志,它不能離開名詞而獨立存在。表示的主語數量或者特徵。 8.介詞(preposition)prep.: 介詞是一種用來表示詞與詞、詞與句之間的關系的虛詞,在句中不能單獨作句子成分。介詞後面一般有名詞、代詞,或相當於名詞的其他詞類,短語或從句作它的賓語。介詞和它的賓語構成介詞片語,在句中作狀語,表語,補語或介詞賓語。介詞可以分為時間介詞、地點介詞、方式介詞、原因介詞和其他介詞。 9.連詞(conjunction)conj: 連詞是一種虛詞, 它不能獨立擔任句子成分而只起連接詞與詞,短語與短語以及句與句的作用。連詞主要可分為4類:並列連詞、轉折連詞、選擇連詞和因果連詞。 10.助詞: 助詞是附著在詞,短語,句子的前面或後面,表示結構關系或某些附加意義的虛詞。助詞有結構助詞,時態助詞,語氣助詞三種。 11.嘆詞:(interjection)interj.: 嘆詞是語法學術語。表示感嘆、呼喚、應答的詞。
三、判斷詞
現代漢語中表示條件、讓步、轉折等關系的連詞多包含一個來自判斷詞「是」的語素,其他語言也有類似的情況。英語中的判斷詞有常見的「Yes」和「No」。
四、情態動詞
1) 情態動詞不能表示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的事情,只表示期待或估計某事的發生。 2) 情態動詞 除ought 和have 外,後面只能接不帶to 的不定式。 3) 情態動詞沒有人稱,數的變化,即情態動詞第三人稱單數不加-s。 4) 情態動詞沒有非謂語形式,即沒有不定式,分詞,等形式。
五、其他
1、動名詞:動名詞是一種兼有動詞和名詞特徵的非限定動詞。它可以支配賓語,也能被副詞修飾。動名詞有時態和語態的變化。 2.、動詞不定式:不定式定義:由to+動詞原形構成。不定式是一種非限定性動詞。而非限定動詞是指那些在句中不能單獨充當謂語的動詞,可分為不定式,動名詞,現在分詞和過去分詞 3、分詞:[participle]具有動詞及形容詞二者特徵的詞;尤指以-ing或-ed,-d,-t,-en或-n結尾的英語動詞性形容詞,具有形容詞功能,同時又表現各種動詞性特點,如時態,語態、帶狀語性修飾語的性能及帶賓詞的性能
編輯本段句子成分
句子的組成部分,包括主語、謂語、賓語、定語、補語、狀語、表語七種。 主語是句子敘述的主體,可由名詞、代詞、數詞、名詞化的形容詞、不定式、動名詞和主語從句等來承擔。 謂語說明主語所發出的動作或具有的特徵和狀態。謂語由動詞來承擔。 賓語是動作的對象或承受者,常位於及物動詞或介詞後面。賓語可由名詞、代詞、數詞、名詞化的形容詞、不定式、動名詞、賓語從句等來擔任。 主語和謂語是英語句子的兩大成分,除少數句子(如祈使句和感嘆句等)外,一句話必須同時具有主語和謂語所表達的意思才能完整。主語是針對謂語而言的,是一句話的主題,謂語用來說明主語的情況,為主語提供信息。例如:They are working.主語是they(他們),那麼他們在做什麼呢?看來沒有謂語are working 是不行的。在正常情況下,英語的主語和謂語的位置與漢語一致,也就是說主語在前,謂語緊跟其後。那麼,哪些詞語可以做主語,謂語,何時主謂倒置,主語與謂語的一致情況如何,我將一一講述。
一、主語
主語是句子陳述的對象,說明是誰或什麼。表示句子說的是"什麼人"、「什麼事」、「什麼東西」、「什麼地方」等等。 名詞、代詞、數詞、動名詞、To do不定式、一個句子 都可以做主語。
二、謂語
謂語是對主語動作或狀態的陳述或說明,指出「做什麼」和「是什麼」或「怎麼樣」. 謂語動詞的位置一般在主語之後。
三、賓語
賓語,又稱受詞,是指一個動作(動詞)的接受者。賓語分為直接賓語和間接賓語(間接賓語也稱賓語補足語)兩大類,其中直接賓語指動作的直接對象,間接賓語說明動作的非直接,但受動作影響的對象。一般而言,及物動詞後面最少要有一個賓語,而該賓語通常為直接賓語,有些及物動詞要求兩個賓語,則這兩個賓語通常一個為直接賓語,另一個為間接賓語。名詞、代詞、數詞、動名詞、To do不定式、一個句子 都可以做賓語,而to do不定式用於賓語補足語。
四、定語
定語是用來修飾、限定、說明名詞或代詞的品質與特徵的。 主要有形容詞此外還有名詞、代詞、數詞、介詞短語、動詞不定式(短語)、分詞、定語從句或相當於形容詞的詞、短語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語。 漢語中常用『……的』表示。定語和中心語之間是修飾和被修飾、限制和被限制的關系。在漢語中,中心語與定語二者之間有的需要用結構助詞「的」,有的不需要,有的可要可不要。 「的」是定語的標志。
五、狀語
英語中,修飾動詞、形容詞、副詞等的句子成分叫狀語(adverbial)。 狀語的功用:狀語說明地點、時間、原因、目的、結果、條件、方向、程度、方式和伴隨狀況等。 狀語一般由副詞、介詞短語、分詞和分詞短語、不定式或相當於副詞的詞或短語來擔當。其位置一般放在句末,但也可放在句首或句中。 副詞是一種用來修飾動詞,形容詞,副詞或全句的詞,說明時間,地點,程度,方式等概念。
六、補語
英語補語的作用對象是主語和賓語,具有鮮明的定語性描寫或限制性功能,在句法上是不可或缺的。補語是起補充說明作用的成份。最常見的是賓語補足語。名詞、動名詞、形容詞、副詞、不定式、現在分詞、過去分詞都可以在句子中作賓補。
七、表語
表語是用來說明主語的身份、性質、品性、特徵和狀態的,它常位於系動詞(be, become, appear, seem,look,sound,feel,get,smell等詞)之後,表語常由名詞、形容詞、副詞、介詞短語、不定式、動詞的-ing、從句來充當;如果句子的表語也是由一個句子充當的,那麼這個充當表語的句子就叫做表語從句。
編輯本段動詞時態
英語語法中的時態(tense)是一種動詞形式,不同的時態用以表示不同的時間與方式。 是表示行為、動作和狀態在各種時間條件下的動詞形式。因此,當我們說時態結構的時候,指的是相應時態下的動詞形式。 下面就英語中常見的十種基本時態進行闡述,其它的時態都是在這十種時態的基礎上結合而成的。 所謂「時」就是行為發生的時段或狀態存在的時段,即:現在、過去、將來和過去將來四種;所謂「態」就是行為或狀態發生時說呈現的狀態,有一般狀態、進行狀態、完成狀態或完成進行狀態四種。由時和態結合,便形成下列十六種時態: 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一般過去將來時; 現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將來進行時,過去將來進行時; 現在完成時,過去完成時,將來完成時,過去將來完成時; 現在完成進行時,過去完成進行時,將來完成進行時,過去將來完成進行時.
一、 一般現在時
1.概念:表示經常發生的情況;有規律出現的情況;總是發生的;和事實真理。 2.時間狀語: 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every week (day, year, month…), once a week(day, year, month…), on Sundays(on Mondays …), 3.基本結構:動詞 原形 (如主語為第三人稱單數,動詞上要改為第三人稱單數形式) 4.否定形式:主語+am/is/are +not+其他; 此時態的謂語動詞若為行為動詞,則在其前加don't, 如主語為第三人稱單數,則用doesn't,同時還原行為動詞。 5.一般疑問句:把be動詞放於句首;用助動詞do提問,如主語為第三人稱單數,則用does,同時,還原行為動詞。 6.例句:It seldom snows here.這里很少下雪。 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他總是樂於幫助別人。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事實勝於雄辯。
二、 一般過去時
1.概念:過去某個時間里發生的動作或狀態;過去習慣性、經常性的動作、行為。 2.時間狀語:ago, yesterday,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last week, last(year, night, month…), in 1989, just now, at the age of 5, one day, long long ago, once upon a time, etc. 3.基本結構:主語+動詞或be的過去時+名詞 4.否定形式:主語+was/were +not+其他;在行為動詞前加didn't,同時還原行為動詞。 5.一般疑問句:was或were放於句首;用助動詞do的過去式did 提問,同時還原行為動詞。 6.例句:She often came to help us in those days.那些天她經常來幫助我們。 I didn't know you were so busy.我不知道你是這么忙。
三、 一般將來時
1.概念:表示將要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及打算、計劃或准備做某事。 2.時間狀語:Tomorrow, next day(week, month, year…),soon, in a few minutes, by…,the day after tomorrow, etc. 3.基本結構:主語+am/is/are +going to + do+其它;主語+will/shall + do+其它 4.否定形式:主語+am/is/are not going to do ;主語+will/shall not do+其它 5.一般疑問句:be放於句首;will/shall提到句首。 {首字母大寫} 6.例句:They are going to have a competition with us in studies.他們將有一場比賽和我們一起研究。 It is going to rain.天要下雨了。
四、 一般過去將來時
1.概念:立足於過去某一時刻,從過去看將來,常用於賓語從句中。 2.時間狀語:The next day (morning, year…),the following month(week…),etc. 3.基本結構:主語+was/were +going to + do+其它;主語+would/should + do+其它 4.否定形式:主語+was/were+not + going to + do; 主語+would/should + not + do. 5.一般疑問句:was或were放於句首;would/should 提到句首。 6.例句:He said he would go to Beijing the next day.他說他第二天要去北京。 I asked who was going there.我問,誰要去那裡。
五、 現在進行時
1.概念:表示現階段或說話時正在進行的動作及行為。 2.時間狀語:Now, at this time, days, etc. look. listen 3.基本結構:主語+be +doing +其它 4.否定形式:主語+be +not +doing+其它 5.一般疑問句:把be動詞放於句首。 6.例句: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你今天感覺如何? He is doing well in his lessons.在課上他表現得很好。
六、 過去進行時
1.概念:表示過去某段時間或某一時刻正在發生或進行的行為或動作。 2.時間狀語:at this time yesterday, at that time或以when引導的謂語動詞是一般過去時的時間狀語等。 3.基本結構 主語+was/were +doing +其它 4.否定形式:主語+was/were + not +doing+其它 5.一般疑問句:把was或were放於句首。(第一個字母大寫) 6.例句:At that time she was working in a PLA unit.那段時間她在人民解放軍部隊工作。 When he came in, I was reading a newspaper.他進來時,我正在讀報紙。
七、 將來進行時
1.概念:表示將來某一時間正在進行的動作,或表示要在將來某一時間開始,並繼續下去的動作。常用來表示詢問、請求等。 2.時間狀語:Soon, tomorrow, this evening,on Sunday, by this time,in two days, tomorrow evening 3.基本結構:主語+shall/will + be +現在分詞+其它 4.否定形式:主語+shall/will + not + be +現在分詞+其它 5.例句:This time next day they will be sitting in the cinema.下一天的這個時間,他們正坐在電影院。 He won』t be coming to the party.他不去參加聚會了。
八、 過去將來進行時
1.概念:表示就過去某一時間而言,將來某一時刻或某一段時間正在進行的動作,主要用於賓語從句中,尤其多用於間接引語中。 2.基本結構:should/would + be +現在分詞 3.例句:They said they would be coming.他們說了他們將要來。 He said he could not come because he would be having a meeting.他說他不能來因為要開會。
九、 現在完成時
1.概念:過去發生或已經完成的動作對現在造成的影響或結果,或從過去已經開始,持續到現在的動作或狀態。 2.時間狀語:yet,already,just,never,ever,so far,by now,since+時間點,for+時間段,recently, lately, in the past few years, etc. 3.基本結構:主語+have/has +p.p(過去分詞)+其它 4.否定形式:主語+have/has + not +p.p(過去分詞)+其它 5.一般疑問句:have或has放句首。 6.例句:I've written an article.我已經寫了一篇論文。 The countryside has changed a lot in the past few years.在過去的幾年,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十、 過去完成時
1.概念:以過去某個時間為標准,在此以前發生的動作或行為,或在過去某動作之前完成的行為,即「過去的過去」。 2.時間狀語:Before, by the end of last year (term, month…), etc. 3.基本結構:主語+had + p.p(過去分詞)+其它 4.否定形式:主語+had + not +p.p(過去分詞)+其它 5.一般疑問句:had放於句首。 6.例句:As soon as we got to the station, the train had left.當我們到車站的時候,火車已經開走了。 By the end of last month. We had reviewed four books.到上個月底。我們已經復習了四本書。 基本結構:主語+had+p.p(過去分詞)+其它 ①肯定句:主語+ had+p.p(過去分詞)+其它 ②否定句:主語+ had+ not+p.p(過去分詞)+其它 ③一般疑問句:Had+主語+p.p(過去分詞)+其它 ④特殊疑問句:特殊疑問詞+一般疑問句
十一、 將來完成時
1.概念:在將來某一時刻之前開始的動作或狀態 2.時間狀語:by the time of; by the end of+時間短語(將來);by the time+從句(將來) 3.基本結構:主語+be going to/will/shall + have+p.p(過去分詞)+其它 4例句:By the time you get back, great changes will have taken place in this area.到你回來的時候,就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十二、 過去將來完成時
1.概念:表示在過去某一時間對將來某一時刻以前所會發生的動作,常用在虛擬語氣中,表示與過去的事實相反。 2.基本結構:should/would have done sth. 3.例句:I thought you'd have left by this time.我想這會兒你已經走了。 He told them he would have finished it by 8 o'clock.他告訴他們他會在8點以前幹完。
十三、 現在完成進行時
1.概念:表示從過去某一時間開始一直延續到現在的動作。這一動作可能剛剛開始,也可能仍在繼續,並可能延續到將來。 2.基本結構:主語+have/has +been +doing+其它 3.時間狀語:since+時間點,for+時間段等。 4.例子:I have been sitting here for an hour.我已經在這里坐了一個小時。 The children have been watching TV since six o'clock.從6點起,孩子們一直看電視。
十四、 過去完成進行時
1.概念:表示某個正在進行的動作或狀態,持續到過去某個時刻,還未完成,一直持續到之後的當前才結束。 2.基本結構:主語+ had + been + doing +其它 3.例子:She had been suffering from a bad cold when she took the exam.她在考試之前一直患重感冒。 Had they been expecting the news for some time?他們期待這個消息有一段時間了吧? 4.特殊含義:①尚未完成:He had been writing the novel.他已經在寫小說了。(他沒寫完) ②企圖:He had been studying the meaning of this proverb.他曾經學習過這個諺語。(他曾努力學習過它) ③未得結果:We had been studying what our enemy had said.我們一直致力於敵人所說的。(但是我們沒有理解) ④最近情況:He had been quarrelling with his wife.他和他的妻子吵了一場架。(最近) ⑤反復動作:He had been asking me the same question.他一直問我相同的問題。(屢次) ⑥情緒:What had he been doing?他做了什麼?(不耐煩)
十五、 將來完成進行時
1.概念:表示動作從某一時間開始一直延續到將來某一時間。是否繼續下去,要視上下文而定。 2.基本結構:shall/will have been doing 3.例子:I shall have been working here in this factory for twenty years by the end of the year.到今年年底,我將在這個工廠工作20年了。 If we don't hurry up the store will have been closing before we get there. 咱們如不快一點兒,等我們到了那兒,店門就會關了。
十六、 過去將來完成進行時
1.概念:表示從過去某時看至未來某時以前會一直在進行的動作。 2.基本結構:should/would + have + been +現在分詞 3.例子:He told me that by the end of the year he would have been living there for thirty years.他告訴我,到年底時,他就在那住了30年了。
⑺ 有關於英語語法5
此句中有"in",根據備選答案involve,首先按照"語感,就是詞彙的固定搭配,判斷為be involved in的 用法。直接選有'BE「的,選A. ,然後根據A的內容,按照時態和句子結構分析,前部分為主語,是代表一件事,即動名詞的被動語態,所以絕對選A.
此題按照非謂語來做,有點牽強,因為Being involved, involving都是動名詞。所以此題的切入點就是動詞的固定搭配。
involve做為及物動詞,表示使捲入、使參與。而如果與in連用,表示受體為不情願或是主動為之。
be involved in doing/sth 捲入、參與、涉及
同理的還有be involved with sth/doing sth 涉及
get involved with sth/doing sth 給...纏住.
這些搭配用多了,就很容易判斷,沒有什麼語法解釋,就是語言的感覺。
課外活動的參與給學生們終身受益
------------------------------------
附送一句:
I seem to have involved myself in something I don't understand.
我似乎捲入了一件我並不知情的事情當中。
詞句為自己捲入自己,所以沒有be.
⑻ 英語中的語法是什麼意思求詳解。
語法包括很多方面
一,是詞語的使用。每個詞有各自的詞性,n 名詞內 v 動詞 adj 形容詞,等等。不同的詞容性,有不同的用法,不能隨便亂用
二,句子成分。主謂賓定狀補同位表,共八種成分。各自在句子中發揮作用
在現代的應試考試中,語法考試內容較少。能用的 就是 單選,改錯,作文。
說重要,語法很重要。說不重要,它也確實沒多大作用 看你怎麼看了
⑼ 英語中什麼是語法(具體點)!!!
語法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研究按確定用法來運用的詞類、詞的屈折變化或表示相互關系的其他手段以及詞在句中的功能和關系
語言的結構規律。包括詞法和句法。詞法指詞的構成及變化規律;句法指短語和句子的組織規律。
語法是語言表達的規則。各種語言都有不同的語法,包括人類語言和計算機語言等。語法學是語言學的一部分。
現代語法學包括語音學、音系學(見音韻學)、形態學(詞法)、句法學、語義學。
數據通信中的意思
語法:數據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編碼及信號電平等。
rules of a language governing the sounds, words, sentences, and other elements, as well as their combin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The word grammar also denotes the study of these abstract features or a book presenting these rules. In a restricted sense, the term refers only to the study of sentence and word structure (syntax and morphology), excluding vocabulary and pronunciation.
A common contemporary definition of grammar is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 of a language that any native speaker of that language knows intuitively. The systematic description of the features of a language is also a grammar. These features are the phonology (sound), morphology (system of word formation), syntax (patterns of word arrangement), and semantics (meaning). Depending on the grammarian's approach, a grammar can be prescriptive (i.e., provide rules for correct usage), descriptive (i.e., describe how a language is actually used), or generative (i.e., provide instructions for the proction of an infinite number of sentences in a language). The traditional focus of inquiry has been on morphology and syntax, and for some contemporary linguists (and many traditional grammarians) this is the only proper domain of the subject.
In Europe the Greeks were the first to write grammars. To them, grammar was a tool that could be used in the study of Greek literature; hence their focus on the literary language. The Alexandrians of the 1st century BC further developed Greek grammar 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purity of the language. Dionysus Thrax of Alexandria later wrote an influential treatise called The Art of Grammar, in which he analyzed literary texts in terms of letters, syllables, and eight parts of speech.
The Romans adopted the grammatical system of the Greeks and applied it to Latin. Except for Varro, of the 1st century BC, who believed that grammarians should discover structures, not dictate them, most Latin grammarians did not attempt to alter the Greek system and also sought to protect their language from decay. Whereas the model for the Greeks and Alexandrians was the language of Homer, the works of Cicero and Virgil set the Latin standard. The works of Donatus (4th century AD) and Priscian (6th century AD), the most important Latin grammarians, were widely used to teach Latin grammar ring the European Middle Ages. In medieval Europe, ecation was concted in Latin, and Latin grammar became the foundation of the liberal arts curriculum. Many grammars were composed for students ring this time. Aelfric, the abbot of Eynsham (11th century), who wrote the first Latin grammar in Anglo-Saxon, proposed that this work serve as an introction to English grammar as well. Thus began the tradition of analyzing English grammar according to a Latin model.
The modistae, grammarians of the mid-13th to mid-14th century who viewed language as a reflection of reality, looked to philosophy for explanations of grammatical rules. The modistae sought one 「universal」 grammar that would serve as a means of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being. In 17th-century France a group of grammarians from Port-Royal were also interested in the idea of universal grammar. They claimed that common elements of thought could be discerned in grammatical categories of all languages. Unlike their Greek and Latin counterparts, the Port-Royal grammarians did not study literary language but claimed instead that usage should be dictated by the actual speech of living languages. Noting their emphasis on linguistic universals, the contemporary linguist Noam Chomsky called the Port-Royal group the first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ians.
Structural description of the sentence 「The man will hit the ball,」 assigned by the …
By 1700 grammars of 61 vernacular languages had been printed. These were written primarily for purposes of reforming, purifying, or standardizing language and were put to pedagogical use. Rules of grammar usually accounted for formal, written, literary language only and did not apply to all the varieties of actual, spoken language. This prescriptive approach long dominated the schools, where the study of grammar came to be associated with 「parsing」 and sentence diagramming. Opposition to teaching solely in terms of prescriptive and proscriptive (i.e., what must not be done) rules grew ring the middle decades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simplification of grammar for classroom use contrasted sharply with the complex studies that scholars of linguistics were concting about languages. During th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flourished. Scholars who realized that every living language was in a constant state of flux studied all types of written records of modern European languages to determine the courses of their evolution. They did not limit their inquiry to literary languages but included dialects and contemporary spoken languages as well. Historical grammarians did not follow earlier prescriptive approaches but were interested, instead, in discovering where the language under study came from.
As a result of the work of historical grammarians, scholars came to see that the study of language can be either diachronic (its development through time) or synchronic (its state at a particular time). The Swiss linguist Ferdinand de Saussure and other descriptive linguists began studying the spoken language. They collected a large sample of sentences proced by native speakers of a language and classified their material starting with phonology and working their way to syntax.
Generative, or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ians of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such as Noam Chomsky, studied the knowledge that native speakers possess which enables them to proce and understand an infinite number of sentences. Whereas descriptivists like Saussure examined samples of indivial speech to arrive at a 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transformationalists first studied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 of a language. They attempted to describe the 「rules」 that define a native speaker's 「competence」 (unconscious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and account for all instances of the speaker's 「performance」 (strategies the indivial uses in actual sentence proction). See generative grammar;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The study of grammatical theory has been of interest to philosophers, anthropologists, psychologists, and literary critics over the centuries. Today, grammar exists as a field within linguistics but still retains a relationship with these other disciplines. For many people, grammar still refers to the body of rules one must know in order to speak or write 「correctly.」 However, from the last quarter of the 20th century a more sophisticated awareness of grammatical issues has taken root, especially in schools. In some countries, such as Australi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new English curricula have been devised in which grammar is a focus of investigation, avoiding the prescriptivism of former times and using techniques that promote a lively and thoughtful spirit of inquiry.
語法在大英網路全書的定義:統攝聲音,文字,句子和其他要素,以及它們的組合和解釋的語言規范。「語法」這個詞也指對這些抽象特徵的研究,或這些規則的指南手冊。嚴格意義上說,「語法」這個術語是指對於句子和詞語結構(句法和形態學)的研究,但不包括詞彙和發音。
一個普遍接受的當代語法定義是:以一種語言為母語的任何人靠直覺就知道的語言結構。對語言特徵的系統描述也是一種語法,而這些特徵包括音位學(聲音) ,形態學(系統構詞) ,句法(詞語安排模式)和語義(意思) 。根據語法學家的研究,語法可以規范(即提供一些正確用法的規則) ,描述(即,描述了語言實際上是如何使用的) ,或生成(即提供一種指導,使無限的句子在一種語言中產生) 。傳統的調查重點,在於形態學和句法,對於一些當代語言學家(和許多傳統的語法學家),這是唯一正確的研究領域。
在歐洲,希臘人最早寫關於語法的著作。對他們來說,語法是一個工具,可以用來研究希臘文學,因此他們的重點是文學語言。公元前一世紀的Alexandrians進一步發展希臘語法,以保持純凈的語言。亞歷山大的狄俄尼索斯後來寫出一篇影響深遠的論文,稱為《語法的藝術》,他在其中分析文學文本中的字母,音節,和八段話語。
古羅馬人接受了希臘人的語法體系,並運用於拉丁語。除了公元前一世紀的瓦羅Varro認為語法學家應該發現結構,而不是強行指定結構,大多數拉丁語法學家沒有試圖改變希臘系統,還設法保護他們的語言避免衰敗。希臘人和亞歷山大人的語言模型是荷馬的語言,西塞羅和維吉爾的作品設定了拉丁語的語法標准。最重要的拉丁語語法學家多納圖斯(公元4世紀)和普里西安(公元6世紀)的作品在歐洲中世紀被廣泛用於拉丁文語法教學。中世紀的歐洲的教育使用的是拉丁文,拉丁語語法成為人文教育的基礎課程。 恩斯罕的修道院長,阿爾弗里克Aelfric( 11世紀) ,第一個寫拉丁語語法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建議以此引入英語語法。從此,開始了依據拉丁語法的英語語法分析的傳統。
第13世紀中葉至14世紀中葉的語法學家認為語言是現實的反映,從哲學中尋求解釋語法的規則。他們尋求一個「普遍」的語法universal grammar,以此作為了解存在being的手段。在十七世紀的法國,來自羅亞爾港的一些語法學家也對這種普遍語法感興趣。他們聲稱,思想的共同要素可以在所有語言的語法類別中辨識出來。與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語法學家不同,羅亞爾港語法學家沒有研究文學語言,他們認為語言的用法應當取決於實際的生活語言。當代語言學家喬姆斯基也注意到對語言的共性的強調,他稱羅亞爾港派為第一批轉型語法學家。
到1700年,61種方言語法書已經印製。這些書的目的主要是改革,凈化,或規范語言,並用於教學。當時語法規則通常僅僅用於正式,書面,文學的語言,並不適用於紛繁復雜的實際口語。這一規范性的手段長期在學校佔主導地位,學生們對語法的學習往往和「解析」以及句子圖解聯系在一起。在20世紀的中後期,對於這種僅僅關注規范性和禁止性(即,什麼不能做)規則的語法教育,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反對聲音。
課堂語法的簡化和語言學家的復雜研究形成了鮮明對比。19世紀到20世紀初,歷史主義觀點蓬勃發展。認識到每一種現存的語言都是在不斷變化中的學者們研究了歐洲語言所有類型的書面記錄,以確定其演變路徑。他們沒有局限於文學語言,還研究了方言和當代口頭語。歷史主義的語法學家沒有採用先前的規范性辦法,但更加關注他們研究的語言的來源。
由於歷史主義語法學家的工作,學者們看到,語言的研究可以是歷時性的(其貫穿歷史的發展)或同步性的(在特定的時間段的狀態)。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和其他描述性語言學家開始研究口頭語。他們收集了大量操母語者的語句樣本,對這些材料進行分類,從音位學入手,一直研究到句法。
20世紀後半葉的轉換生成語法學家,如喬姆斯基,研究了操母語者能生成和理解無限句子所需要的知識。而像索緒爾那樣的描述語言學家則去審查單個話語樣本,以求達到描述一種語言的目的。轉換生成語法學家首先研究了語言的潛在結構。他們試圖描述一種能夠定義操母語者語言「能力」(底層的語言知識)的「規則」,解釋說話人的種種「表現」(語言生成時的實際策略)。
在過去的千百年裡,語法理論引起了哲學家,人類學家,心理學家和文學批評家的興趣。今天,語法存在於語言學領域之內,但仍保留了與其他許多學科的聯系。對於很多人來說,語法仍然指的是一整套必須知道,以保證「正確」語言輸出的規則,然而,從20世紀後25年以來,對語法研究的更為復雜的意識,已經在學校生根發芽。在一些國家,如澳大利亞,英國,新的英語課程中語法是重點,而且避免之前僵硬的規范,提倡生動而深刻的調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