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漢相比 現代漢語在語音,詞彙,語法方面有什麼特點
漢語是分析性的語言,缺乏詞類標志和詞形變化,這就使現代漢語呈現出一系列的特點。(1版分權) ⒈語序和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1分) ⒉語法結構具有一致性;(0.5分) ⒊詞具有多功能性;(0.5分) ⒋詞語組合受語義、語境的制約;(0.5分) ⒌量詞、語氣詞十分豐富。(0.5分) 音節界限分明、樂音較多,加上聲調高低變化和語調的抑揚頓挫,因而具有音樂性強的特點。(2分)具體表現如下: ⒈沒有復輔音;(1分) ⒉母音占優勢;(0.5分) ⒊有聲調。(0.5分) 一般認為現代漢語有七大方言,(0.5分)分別是: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少一項扣0.5分)
㈡ 現代漢語在語音,詞彙,語法方面各有哪些特點
1、語音特點
1)每一音節都有聲調
聲、韻、調是漢語音節的三要素,其中,聲調是音節必不可少的組成成分.
2)沒有復輔音
輔音以清輔音為主.濁輔音只有m、l、r、n、 N.
英語等外語有濁輔音和復輔音;
古代漢語也曾存在過復輔音;
現代漢語沒有復輔音.
3)母音占優勢
任一音節必有韻母,任一韻母必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母音.
母音屬於樂音,輔音屬於噪音.
漢語的復韻母即使兩個母音(好hǎo)或三個母音(教jiào)也是一個音節.
現代漢語以清輔音為主,清輔音聲帶不振動,所以,音節中噪音少而樂音多.
4)沒有入聲
古代漢語和近代漢語都有入聲.
古代入聲音節在現代漢語中分別歸並平(陰平、陽平)、上、去三個聲調中.
有些方言仍然保留入聲聲調.
2、詞彙特點
1)以單音節詞根和根詞為主
現代漢語中的音節一般都有意義.
這些記錄意義的音節就構成了現代漢語中最小的音義結合體——語素和詞.
2)雙音節詞占優勢
現代漢語大量採用詞根復合構詞法創造新詞.
雙音節詞具有音節對稱和諧的美感,具有偶數的節奏韻律.
3)多音節詞語中「四字格」為主
這與雙音詞占優勢有關,也與漢語偶數節律習慣有關.
有些數字略語多採用偶數形式.如「四化」、「五好」、「三大紀律」、「四個一樣」等.
3、語法特點
1)詞形沒有形態變化
一個詞不管作主語、還是作賓語,它的發音和詞形都沒有什麼變化.
一些語法范疇和功能都不像有些英語、俄語那樣通過詞形的變化來表現.
2)復合詞為主
現代漢語的詞法以詞根復合構詞法為主.這種方法具有很強的能產性,可以滿足言語交際對詞彙量的需求.而且,也便於對詞彙意義的理解和掌握.如:「天」可以構成「今天」「昨天」「前天」「明天」「星期天」「春天」「秋天」「藍天」「天下」「天氣」等等大量的詞.
3)量詞豐富
有量詞是漢藏語系各個語言的共同特點.量詞豐富是漢語的一大特點.漢語的許多名詞要求與特定的量詞相搭配.
因此,可以說量詞是對名詞的外部特徵的一種分類標志.
動詞涉及到的「量」也使用量詞,即「動量詞」.
除了固定的量詞之外,還使用大量的臨時量詞.例如:「一碗飯」「一頓飯」「一次飯」「一口飯」「一餐飯」「一粒飯」
「踢了他一下」的量詞,還可以用「一頓」「一腳」 (「腳」是臨時量詞).
4)存在兼類詞
例如動詞兼名詞、動詞兼介詞、動詞兼形容詞等等.
5)句法與詞法的一致性
詞和短語以及句子結構方面具有一致性.例如:「地震」(主謂結構的詞)與「水土流失」(主謂結構的短語)
「提高」(述補結構的詞)與「看清楚」(述補結構的短語)
優點:為漢語的學習和應用提供了方便的基礎;
缺點:存在詞與短語劃界不清的現象,特別是在雙音結構中,這一問題顯得十分突出.
6)語序和虛詞是主要語法手段
使用相同的詞卻因語序不同而表達不同的意思.
例如:「大抓工業」和「抓大工業」;「我要學」和「要我學」;「事出有因、查無實據」和「查無實據、事出有因」;「說不好」、「不好說」、「不說好」;使用不同的介詞,意思完全不同.例如:「把他打了」和「被他打了」.
㈢ 英語與漢語的語言區別,包括語音,語調和語法還有詞彙。。。急。。。。
關於語音語調,漢語的你要強調哪個部分就重讀哪個部分,英語的陳述句和特殊疑問句版是降調,權一般疑問句是聲調。
語言有時候是相通的,漢語的語法主要是句子的各種成份(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等)以及句子的結構和分類; 同樣,英語也是主要學習詞性(名詞、冠詞、代詞、介詞、數詞、動詞等詞類),句子成分的分析,句子種類的學習等。這些都是基礎,只有理解了這些,才會在基礎上更深入的學習;
無論是漢語或英語,詞彙的學習都是主要靠積累了,在日漸學習當中積累了詞彙量,才能表達自如。
學習是日積月累的,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嘗到學習的甜頭!
加油哦,相信你可以學好!~
㈣ 現代漢語在語音,詞彙,語法方面有什麼特點
一、在語音方面:1、沒有復輔音,也就是沒有兩個或三個輔音連在一起的現象;2、元專音占優勢,漢語屬的音節中可以沒有輔音,但不能沒有母音;3、每個音節都有聲調。二、詞彙方面1、漢語語素以單音節為基本形式;2、廣泛運用詞根復合法構成新詞;3、雙音節詞占優勢。三、語法方面1、詞序和虛詞是表達漢語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也就是說,詞序和語法在漢語中特別重要;2、量詞十分豐富;3、語法結構的一致性,無論語素組成詞、片語或短語,或者短語構成句子,其語法結構關系大體是一致的;4、詞的多功能性,某一類詞往往並不只是充當一種句子成分,而是可以充當多種句子成分;5、詞語組合受到語義、語境的制約。
㈤ 簡述漢語在語音、詞彙和語法方面的特點。
漢民族語言的地域性變體。漢語方言的內部發展規律服從於全民族共同語,同時又具有不同於其他方言的特徵,在語音、詞彙、語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作為漢語的不同方言,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分布在不同地域;是古代漢語的發展結果。漢語方言與漢語的關系是個別同一般的關系。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繁榮,方言的作用將逐漸變小。
形成和發展 漢語方言的形成和發展與中國社會的發展和變化息息相關。相傳黃帝時中原有萬國,夏朝有三千,西周分封諸侯八百,那時肯定存在漢語方言,但實際情況怎樣不得而知。《左傳》和《孟子》都清楚、明確地記述了方言問題。據古書記載,在秦代以前,北方話已經確立了漢語共同語的基礎方言的地位,此外,吳方言、粵方言、湘方言也逐漸形成。在魏晉南北朝社會急劇變動時期,先後形成了客家方言、閩方言、贛方言。至此,漢語七大方言區基本形成。漢語方言經歷了漫長而復雜的發展過程,這個發展過程是不間斷的、漸變的;現代漢語方言與古代漢語方言的面貌已大不一樣,如同現代漢語共同語有別於古代漢語共同語一樣。事實上,每一種漢語方言都經歷了復雜的發展過程。
在語音、詞彙、語法方面的特點 漢語七大方言的語音系統各具特色。聯系歷史發展看,以北方話為基礎的官話方言音系比較簡單,反映了漢語語音從繁到簡的發展趨勢;南方各大方言音系比較復雜,更多地保存了古代語音的因素。就聲、韻、調三部分說,官話方言的韻母和聲調要比閩、粵、吳、客家諸方言簡單得多,唯有聲母方面,南北方言各有繁簡。漢語方言之間在詞彙上的差別,表現為各大方言區都擁有相當數量的方言詞,有些方言詞只通行於某個方言區或某幾個方言區,有些只通行於某一個方言片、方言點。方言詞彙的差異,主要表現為:來源不同;造詞方法、造詞角度不同;同形詞詞義不同;同一個詞的活躍程度不同。相對說來,漢語方言在語法上的差異比較小,因為語法結構是語言體系中最穩固的。但縱觀各地方言,仍反映出各種各樣的語法特點,主要表現為:某些實詞的構成手段不同;某些虛詞的用法不同;在某些語言環境中語序不同;比較句、被動句、處置句、疑問句等的結構方式不同。
研究情況 漢語方言的研究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從漢代揚雄的《方言》,到近代章太炎的《新方言》,古代方言學經歷了1900多年,這期間研究的是古代漢語方言,重點是詞義研究,方法是傳統的訓詁方法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做語義比較。從五四運動到現在,漢語方言學又經歷了70多年的發展過程,這期間主要研究現代漢語方言。現代漢語方言學與古代漢語方言學具有不同的特點,研究對象、目的和方法都發生了根本變化。現代漢語方言學要求全面調查研究活的方言口語,要求使用音標和運用現代語音學的原理,來記錄方言事實,並分析它們的特點和結構系統,以便更好地為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服務。
2 官話方言
漢族的先民開始時人數很少,使用的漢語也比較單純。後來由於社會的發展,居民逐漸向四周擴展,或者集體向遠方遷移,或者跟異族人發生接觸,漢語就逐漸地發生分化,產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漢語方言分布區域遼闊,使用人口在9億以上。
官話方言
通稱北方方言,即廣義的北方話,一般所謂"大北方話"。在漢語各大方言中,官話方言有它突出的地位和影響。近1000年來,中國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從唐宋白話到元曲到明清小說,都是在北方話的基礎上創作的,再加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話通行地區從元代以來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高度集中的心臟地帶,向來官場上辦事交際,都使用北方話,因而有"官話"的名稱。實際上它是漢語各方言區的人共同使用的交際語言,現在全國推行的普通話,就是在"官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通行地域 官話方言通行於長江以北各省全部漢族地區;長江下游鎮江以上、九江以下沿江地帶;湖北省除東南角以外的全部地區;廣西省北部和湖南省西北角地區;雲南、四川、貴州三省少數民族區域以外的全部漢族地區。此外,在非官話方言區中。還有少數由於歷史原因而形成的官話方言島。如海南島崖縣、儋縣的"軍話",福建南平城關的"土官話",長樂洋嶼的"京都話"等。使用人口 7億以上。
分區 官話方言內部按其語言特點一般可以分為 4個支系,即4個方言片(或稱 4個次方言):華北官話、西北官話、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
華北官話 即狹義的北方話,它通行於北京、天津兩市,河北、河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以及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其中東北三省和河北省的方言最接近民族共同語——普通話。山東、河南的官話各有特色,近來有的語言學者認為可以另立膠遼官話和中原官話兩支。其中中原官話包括山東、河南部分地區以及長江以北的徐州、阜陽、陝西的西安、山西的運城等地區。
西北官話 通行於山西、陝西、甘肅等省以及青海、寧夏、內蒙古的一部分地區。新疆漢族使用的語言也屬西北官話。山西及其毗鄰陝北部分地區、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區保留古入聲字,自成入聲調,不同於一般西北官話,也不同於華北官話,近來有學者認為可根據"有入聲"這一特點另立"晉語",從官話方言中獨立出來。與此同時,有學者提出西北官話作為官話方言的一支,范圍宜縮小到只包括甘肅蘭州、寧夏銀川等地的方言,改稱"蘭銀官話"。
西南官話 通行於湖北省大部分地區(東南部、東部除外)、雲南、貴州、四川三省漢族地區以及湖南、廣西兩省北緣地帶。西南官話地域遼闊,但內部比較一致。
江淮官話 俗稱下江官話,通行於安徽省長江兩岸地區,江蘇省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徐州一帶除外),長江南岸鎮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區,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帶。江淮官話是官話方言中內部分歧較大、語言現象較為復雜的一支。其中皖南徽州一帶方言,有許多與眾不同的特點,歷來不少語言學家認為可以從官話方言中分出,獨立為皖南方言或徽州方言。
主要語言特徵
語音方面 ①塞音和塞擦音聲母大都有清聲送氣與清聲不送氣之分,而沒有清聲與濁聲的對立,反映出清聲母多而濁聲母少的特點。古全濁聲母字在現代官話方言各支系中幾乎都念為清聲母字,很少例外。一般古全濁平聲念送氣清聲母,古全濁仄聲念不送氣清聲母。
②韻母方面最突出的特點是輔音韻尾比較少。
③聲調方面最突出的特點是調類的數目比較少。除江淮官話、華北官話中河南黃河以北地區、西北官話中山西南端、陝西的陝北及內蒙古西部部分地區有入聲調外,其餘各地官話大都沒有入聲調。整個官話方言區的聲調以4~5個為最多,尤以4個聲調最普遍,少於4個或多於 5個的都比較少。古四聲中,平、上、去三聲在各地官話中的分化、發展情況大體相似,即:古平聲清聲母字各官話大都念為陰平,如包、周、基、夫、甘、尊、當、江、光等;古平聲濁聲母字各地官話大都念為陽平,如爬、徒、鋤、奇、條、林、沉、群、同、紅等;古上聲清聲母和次濁聲母字各地官話大都念為上聲,如補、早、膽、粉、黨、井、榜、選、暖、染、老等;古上聲全濁聲母字和古去聲字,各地官話多念去聲,如古上聲全濁聲母字部、父、道、憤、盪和古去聲字過、怕、步、帶、共、耀等。古入聲字在官話方言中的念法比較復雜,除江淮官話及西北官話中山西、陝西部分地區、華北官話中黃河以北河南省部分地區保留入聲自成調類外,其餘入聲調消失的各地官話,古入聲字的歸屬各不相同。大致說來,華北官話跟北京話一樣,入聲消失後入聲調的字分派平、上、去各聲,即所謂"入派三聲":全濁聲母入聲字歸陽平,次濁聲母入聲字歸去聲,清聲母入聲字分派到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各調中去;少數地方(如濟南、大連)與北京略有不同:古入聲清聲母字或全歸 陰平(如濟南),或全歸上聲(如大連)。西北官話沒有入聲的地方古入聲調字的分派有兩種情況:或是古全濁聲母入聲字歸陽平,其餘歸陰平,如西安;或是古全濁聲母入聲字歸陽平,其餘歸去聲,如蘭州。西南官話古入聲字的分派最為劃一:只要是古入聲字,不論聲母是什麼,一律念陽平調,幾乎沒有例外。
3 官話方言
詞彙方面 官話方言的詞彙和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的詞彙大同小異。官話方言中通行范圍比較廣的語詞,大都已進入共同語,作為基本詞彙,沒能為共同語吸收的官話方言詞,大都只流行於某一個官話方言片或方言小片,南北各地官話在詞彙上的差異,比官話和其他各大方言之間的差異小。但官話方言通行范圍如此遼闊,有的地方也有與眾不同的方言詞語。例如北京土話"二乎"意為"猶疑","咋呼"意為"囂張","沖道"意為"敢做敢說";天津話"廣"意為"打","老公"意為"烏鴉","罷了"意為"了不起";西安話"瞎了"意為"浪費"、"糟踏";山東聊城話"毀"意為"打";河南洛陽話"連連兒"意為"趕快"。新鄉話用"亂"表示"住",用"紅"表示"賣力氣";成都、昆明等地"聊天"說成"擺龍門陣",武漢、重慶等地"倒霉"說成"背時","可憐"說成"造孽";……如此等等,都各具一格。"太陽"一詞在官話方言區有各種不同的稱呼:北京、保定稱"老爺兒"(北京也稱"太陽"),沈陽、西安稱"日頭",太原、呼和浩特稱"陽婆",合肥稱"熱頭",成都、武漢、昆明稱"太陽";光是河北一省,對"太陽"的稱呼就有"老爺兒、爺爺兒、爺爺、日頭、日頭爺、日頭影兒、陽婆兒、陽婆、前天爺、佛爺兒"等等,可見詞彙上的分歧,即使是在官話方言內部,仍然不容忽視。官話方言的詞彙跟其他方言比較,還顯示出以下一些特色:
①雙音節詞特別占優勢。雙音節詞在漢語中是整個詞彙里佔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在官話方言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如許多在官話方言中加"子"而成為雙音節詞的,在其他方言中往往是沒有"子"的單音節詞,如"稻子"在南方方言或叫"稻"(吳方言、閩方言),或叫"禾"(客家方言、湘方言、贛方言、粵方言);"穀子"在南方方言或叫"谷"(吳、湘、贛、客家、粵等方言),或收"栗"(閩方言);"相片"一詞官話方言區各地大都叫"相片"或"相片兒",而南方各方言,除客、贛方言仍用雙音節"相片"外,吳方言、粵方言、閩方言都是單音節詞,或叫"照"(吳方言蘇州話),或叫"相"(粵方言、閩方言)。
②古代語詞保留得比較少。盡管每個漢語方言都繼承了不少古代漢語的語詞,但是相對而言,官話方言區各地方言保留古語詞的現象比較少。例如"眼睛"一詞,官話方言區各地大都說"眼睛",而閩方言至今仍叫"目",粵方言仍叫"眼",保留了古代漢語對這一人體器官的名稱;又如"站立"一詞,除官話方言區及湘方言外,吳方言叫"立",閩、粵、客家、贛等方言叫"企",都沿用了古代漢語的說法;此外,還有一批極常見的生活用詞,南方各方言保留了古代的說法,而官話方言則採用了跟現代漢語普通話一致的說法。如"看"是官話方言普遍通用的;而粵方言、閩方言(部分地區)卻用古代的語詞"睇"。
③外來借詞比較少。和南方諸方言比較,官話方言中外來的借詞比較少。南方閩、粵等地向來為出海門戶,與外國接觸多,方言中較易借入外語語詞,如閩方言中借入不少印度尼西亞 -馬來語詞,粵方言中借入不少英語語詞。有時候同一個事物,官話方言與南方各方言卻採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顯示出"舶來"詞與"土產"詞的差別。例如"水泥"一詞,粵方言區有人叫"士敏土",吳方言叫"水門汀",都是英語cement的譯音;閩方言叫"番家灰"、"紅毛灰"之類,也顯示出外來的色彩,而官話方言大多數和共同語一樣用"水泥"(部分地方叫"洋灰")則是地道的漢語語詞。又如照相用的"膠卷",官話方言各地都叫"膠卷",而粵方言、閩方言、客家方言卻都採用英語film的譯音詞"菲林"。
④語氣詞比較少,用法比較概括。和南方各方言比較,官話方言的語氣詞比較少,用法更加概括,分工不那麼細。例如常見的語氣詞"呢、嗎、啊"之類,官話方言跟共同語是一致的,而南方吳、粵等方言的語氣詞則豐富得多。
語法方面 比較突出的特點是:
①構詞方面,修飾性的詞素一般在前。如除西南官話偶有"雞公"、"雞母"一類說法外,各地官話大都是"公雞"、"母雞"、"客人"、"拖鞋"等說法,不象南方某些方言把修飾性的詞素加在後面。如"雞公"、 "人客"、"鞋拖"(閩方言)之類。
4 官話方言
②運用語音內部屈折變化表現語法意義的現象比較少。除個別地方外,官話方言很少有語法學上所謂"構形法",即"狹義形態"的東西,粵方言、閩方言用變音的方式來表現某種語法意義的現象在官話方言中很少見。
③結構助詞"的、地、得"的運用。官話方言中不少地方有結構助詞"的、地、得",用途各不相同。這幾個結構助詞以北方官話用得最普遍,已進入共同語的語法體系中。在官話以外的南方各大方言中,卻很少見,就是有類似的結構助詞,也不象官話方言那樣"的、地、得"分工明確,用法不混。
④重疊式的運用范圍相當廣。官話方言的重疊式內容相當豐富,使用范圍相當廣泛。例如親屬稱呼,南方閩、粵、客家、吳等方言一般都不用重疊式,多用單音節詞素前加"阿"來稱呼,如"阿爸"、"阿弟"、"阿嫂"之類。而在官話方言中,則普遍用重疊音節的方式來稱呼人,如"哥哥"、"舅舅"、"爸爸"、"嫂嫂"、 "叔叔"之類。又如某些常用的名詞,在南方各方言中是不能重疊的,在官話方言中卻以重疊的形式出現,如"星星"一詞。在西南官話、西北官話中,重疊表示附加的小義。如成都話"盤盤"意為"盤兒","眼眼"意為"眼兒"。"豆豆"意為"豆兒",西安話"帽帽"意為"帽兒"。西北官話有的地方量詞和指示詞也可以重疊,如西安話度量詞重疊表示計量方式:"這米不賣升升"(不按升賣);指示詞重疊表示所指的具體位置:"你的站在這這等著"(你們站在這兒等著),這些重疊的用法在南方各大方言中都是沒有的。
⑤量詞的使用比較概括。官話方言中最常用的量詞"個"用途很廣,可以用在許多事物上面,虛的實的,都能和" 個 "配搭。稱人一般在官話方言中用"個"和"位"(尊稱),而在其他各大方言中,卻用各種不同的量詞,並往往在量詞的選用中體現出一定的感情色彩和修辭風格。例如粵方言,既有"這位先生"、"那個 同學"等合乎規范的叫法,而在某些場合, "呢條老坑"(這個老頭兒)等指人量詞的獨特用法。
⑥官話方言中一個句子里可出現兩個"了"字,前者表示動作、行為的完成,後者作為句末的語氣詞。如:"他吃了飯了",這種用法在南方各方言中比較少見。
⑦表示被動的介詞比較多。在被動句里,表被動的詞在官話方言中除了用"被"以外,還可以用"給"(他給人罵了)、"受"(小張受人欺負)、"讓"(老鼠讓貓逮住了)、"叫(教)"(我今天叫雨淋了一場)等。
⑧官話方言疑問句有兩類不同的格式。一類是北方官話用的,跟共同語一樣,有"是什麼?""好嗎?""是不是?"等句式;另一類是西南官話(雲南、貴州)及江淮官話用的,跟共同語不一樣,有"ke(果)是?(或\'可是\'?)""ke(果)好?""是不?"等句式。
5 吳 方 言
習慣上稱吳語,也叫江浙話或江南話。"吳"是古代地域名稱的沿用。
通行地域 吳方言通行於江蘇南部、上海、浙江、江西東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區,大約有 110多個縣市,使用人口7000萬左右。具體情況如下:
江蘇省境內屬吳語或以吳語為主的縣市共有21個:丹陽、金壇、高淳、溧陽、宜興、武進、常州市、江陰、沙洲、靖江、南通、海門、啟東、常熟市、無錫、無錫市、蘇州市、吳縣、吳江、太倉、崑山。溧水縣南部孔鎮、新橋、白馬等鄉鎮也屬吳語區。上海市以及所屬的10個縣:上海、松江、青浦、金山、奉賢、崇明、南匯、川沙、寶山、嘉定都說吳語。浙江省除西部淳安(包括舊遂安)和建德(包括舊壽昌)兩縣外,基本上都在吳語區的范圍之內,但浙江南部洞頭、玉環、平陽、蒼南、泰順、慶元等縣是吳語和閩語的交錯分布區。建德縣北部下包、乾潭及其以東的各鄉鎮,南部唐村、里葉、大店口等地仍在吳語區內。江西省東北玉山、廣豐、上饒3 個縣和上饒市也是吳語區。此外,福建省西北角的浦城縣縣城及其以北的鄉鎮,安徽南部郎溪縣北部的梅渚、崗南一帶和廣德縣的下寺、蘆村等地也說吳語。
分區 吳語按其語言特點可區分為 5片:太湖片,台州片,東甌片,婺州片,麗衢片。
太湖片 即北吳語片,包括江蘇吳語21個縣市,上海市及其所屬各縣,浙江舊杭州、嘉興、湖州 3府,以及浙東舊寧波、紹興兩府,以上海話或蘇州話為代表。這一片分布面積最廣, 使用人口最多, 可再分 6個小片:①常州小片,包括沙洲、江陰、武進、宜興及其以西蘇南吳語各縣市和安徽郎溪、廣德的部分鄉村,江北靖江的老岸話,南通東部、海門和啟東北部的通東話也屬這一小片。②蘇滬嘉小片,包括上海市及其所屬各縣,常熟市、無錫市及其以東蘇南吳語各地,浙江省的嘉興市、平湖、嘉善、海鹽、桐鄉、海寧,江北南通、海門和啟東南部的啟海話屬這一小片。③湖州小片,包括湖州市、長興、安吉、德清和餘杭。④杭州小片,即杭州市及其郊區。⑤臨紹小片,包括臨安、富陽、桐廬、蕭山、紹興市、上虞、諸暨、新昌、餘姚、慈溪和建德縣的下包、乾潭以東鄉鎮。⑥明州小片,包括寧波市、鄞縣、鎮海、奉化、象山、寧海、定海、普陀、岱山。
台州片 包括天台、三門、臨海、仙居、黃岩、椒江市、溫嶺、玉環,寧海縣岔路以南和樂清縣清江以北地區也說台州話。這片以臨海話為代表。
東甌片 即溫州片,溫州話舊稱甌語,通行於溫州市、甌海、永嘉、樂清、瑞安、平陽、文成以及洞頭、蒼南、青田的部分地區。這片以溫州話為代表。
婺州片 包括浙江中部金華地區的金華市、蘭溪、浦江、義烏、東陽、武義、永康、磐安,以金華話為代表。
麗衢片 包括處州小片和龍衢小片:①處州小片,包括縉雲、麗水、雲和、青田等縣和景寧畲族自治縣。武義縣南部舊宜平縣部分、文成縣的南田區、泰順縣北部和慶元縣的東北部也屬這一小片。②龍衢小片,包括龍泉、慶元、松陽、遂昌、江山、常山、開化、衢州市、龍游。福建省浦城縣的北部,江西省的玉山、廣豐、上饒和上饒市也屬這一小片。這片以麗水話為代表。
6 閩 方 言
又稱閩語,俗稱"福佬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中語言現象最復雜,內部分歧最大的一個方言。
通行地域 閩方言主要通行於福建、廣東、台灣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廣西、江蘇三省的個別地區。使用人口約4000萬。具體地點如下: 福建省的54個縣市:福州、閩侯、長樂、福清、平潭、連江、羅源、閩清、永泰、古田、屏南、寧德、霞浦、周寧、壽寧、福安、柘榮、福鼎、莆田、仙游、廈門、金門、泉州、晉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漳州、龍海、長泰、華安、南靖、平和、漳浦、雲霄、東山、詔安、龍岩、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明、沙縣、建甌、南平(城關除外)、建陽、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上地區約佔全省面積的3/4。
廣東省東部的12個縣市:汕頭、潮州、澄海、饒平、南澳、揭陽、揭西、普寧、惠來、潮陽、陸豐、海豐等,以及惠東、豐順、大埔等縣的一部分;海南島的14個縣市:海口、瓊山、文昌、瓊海、萬寧、陵水、三亞、崖縣、瓊中、屯昌、定安、澄邁、昌江、東方(少數民族地區除外);雷州半島的5個縣市:湛江、遂溪、廉江、海康、徐聞。此外,主要通行粵方言的中山市和陽江、電白等縣也有部分區、鄉說閩方言。以上地區約佔全省面積的1/3。
台灣省的21個縣市中,除約占人口2%的高山族地區說高山語,台北、彰化之間的中壢、竹東、苗栗、新竹等地和南部屏東、高雄等縣市,以及東部花蓮、台東的部分地區通行客家方言外,其餘各地的漢族居民都說閩方言,約佔全省人口的3/4以上。 浙江省南部泰順、蒼南、洞頭、玉環等縣的大部分和平陽縣西部的少數地區,以及舟山群島普陀、嵊泗縣的一部分地區也說閩方言。
以上總計通行閩方言的縣市約有 120 個以上。此外,江西省東北角的玉山、鉛山、上饒、廣豐等縣的少數地方,廣西省中南部桂平、北流等縣的少數地方,江蘇省宜興、溧陽等縣的少數地方,也有人說閩方言。散居南洋群島、中南半島的華僑和華裔中,數百萬人祖祖輩輩也以閩方言作為"母語"。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以及印度支那各國的華裔社區中,閩方言也是主要的社會交際語之一。
分區 閩方言按其語言特點大致分為5個方言片:閩南方言、閩東方言、閩北方言、閩中方言和莆仙方言。 閩南方言 是閩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圍最廣的一片。包括福建省內以廈門、漳州、泉州三市為中心的24個縣市。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閩方言,基本上也屬於閩南方言 。閩南方言以廈門話為代表, 潮州話、文昌話也分別在廣東東部和海南島有較大的影響。
閩東方言 通行於福建省東部,包括以福州為中心的閩江下游地區和以福安為中心的山區,共18個縣市,以福州話為代表。
閩北方言 通行於福建省北部建甌、建陽、南平(鄉區)、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建甌話為代表。
閩中方言 通行於福建省中部永安、三明、沙縣,以永安話為代表。 莆仙方言 通行於福建省東部沿海的莆田、仙游,以莆田話為代表。
主要語言特徵 語音方面 ①聲母:各地閩方言的聲母比較一致,大都只有15個,稱為"十五音"系統。不少聲母保留了上古漢語的特點:
a.沒有唇齒聲母f,古非敷奉聲母字口語中一部分讀為p-、讀書音則為h-(或x-),即所謂"輕唇歸重唇"。
b.古知徹澄聲母字,多讀t-、即所謂"舌上歸舌頭"。
c.古全濁聲母並奉定從澄群字多讀為不送氣清音聲母,少數讀為送氣的也很一致。
d.古匣母部分字閩方言口語讀為k-或零聲母。
e.古照組聲母字與古精組字混讀。
②韻母:閩方言各地在韻母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別,主要表現為:
a.閩方言的韻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音中的鼻音韻尾和塞聲韻尾。其中閩南方言保留較為完整,閩東方言、莆仙方言保留較少,閩北方言和閩中方言則幾乎已無塞聲尾韻而只有鼻音尾韻了。
7 閩 方 言
b.閩方言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文、白異讀現象,閩南方言特別突出,幾乎文、白兩讀各成系統。
c.閩方言不少地區(尤其是閩南方言)有豐富的鼻化韻。
d.閩方言不少地區沒有撮口呼韻母。如閩南方言中的廈門、潮州、台北等地都沒有y-韻。
e.閩方言中部分地區存在著"雙韻尾"的現象,主要表現在閩東、閩北、閩中三個方言區。
③聲調:閩方言各地都有入聲調,聲調數目6~8個,以7個為多見。閩南方言的潮州話有八聲:平、上、去、入各分陰、陽;閩北建甌話、閩中永安話都只有六聲:閩北是平、上不分陰陽,而去、入分陰陽;閩中是平、上分陰陽而去、入不分陰陽。七個聲調的地方遍布閩南方言的廈門、台北、海南、浙南等地和莆仙方言的莆田、仙游,以及閩東方言的福州、福安等地。閩方言中還普遍存在著復雜的音變現象,其中閩南方言、閩中方言有相當整齊的連讀變調規律,閩東方言、莆仙方言在連讀時音變涉及聲母、韻母的變化。表以潮州話兩字組的連 讀變調為例。
詞彙方面 閩方言有一大批屬於本方言區常見而其他方言少見的方言詞。這些方言詞有兩個特點:一是繼承古代的語詞多,二是單音節詞多。例如 "卵"(蛋)。"目"(眼睛)、"塗"(泥土)、"曝"(曬)、"拍"(打)等等,都可以從古籍中找到出處,也都是單音節詞。此外,也有一部分閩方言詞借自外語。這些外來詞大都借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語,形成了閩方言詞彙中的獨特色彩,例如廈門話"雪文"(肥皂)來自sabon,"道郎"(幫助)來自tolong,"洞葛"(手杖)來自tongkat,"斟"(接吻)來自chium。也有一些來歷不易判明的方言詞,例如"揚"(抽打)等。
在閩方言的五個片中,有許多方言詞是各片共有的, 但也有不少方言詞只存在於某一些地方。大致說來,在五個閩方言片中,閩東、閩南、莆仙三個沿海片詞彙上比較一致,而閩北、閩中兩個片,則有不少和閩東、閩南、莆仙不一樣的語詞。
語法方面
①名詞附加成分的運用。
②人稱代詞單復數的運用。
③數詞"一"和指示詞"這"、"那"的省略。量詞前面的數詞"一"或指示代詞"這"、("那")在閩方言中往往可以省略,量詞直接與名片語合。例如潮州話:"張畫雅絕" (這張畫很漂亮),"只雞肥死"(這只雞很肥)。與此相關,指示代詞"這"、"那"不能直接修飾名詞,如普通話"這人很好"在閩方言說成"只個人很好",不能說"只人很好";同樣,"這書"也只能說"只本書",不能說"只書"。
④"形容詞-量詞-名詞的結構形式在閩方言各地普遍存在,但能和量詞直接組合的形容詞不多,最常用的是"大"和"細"(小)。例如廈門話"大隻牛"、"細泡燈"等。
⑤動詞"有" 的特殊用法。閩方言動詞"有" 的用法很多,其中之一是放在動詞的前面,表示完成時態。例如:福州話"我有收著汝個批"(我收到了你的信),廈門話"伊有食我無食"(他吃了我沒吃),台北話:"我有買"(我買了),潮州話"你有睇電影阿無?"(你看了電影沒有)。
⑥賓語提前的現象比較常見。 如"蘋果買兩斤"(買兩斤蘋果)的說法就很普遍。普通話 "主語-動詞-賓語"的句式在閩方言中常加上一個介詞"共"(或"甲"),並把賓語提到動詞前面,例如"我共汝講"(我告訴你)。
⑦動詞"去"常用作補語,表示動作行為已成為結果,相當於"已經"的意思,例如"飛去了"(已經飛了),"死去了"(已經死了),"碗破去了"(碗已經破了)。
⑧特殊的比較方式。閩方
㈥ 現代漢語的特點分別從語法、語音、詞彙方面與英語相比較並舉例
參考黃廖本《現代漢語》
從語法:
1.漢語表示語法意義的手段主要用語序和虛詞,少形態;英語多形態表語法意義
例:「不很好」和「很不好」(詞序);「我和弟弟」與「我的弟弟」(虛詞)
"She
loves
me."和"I
love
her."
2.漢語詞、短語、句子結構原則基本一致(主謂、動賓、補充、偏正、聯合);英語不同
例:詞「地震」,短語「地面震動」,句子「地面震動了。」都是主謂結構
詞」stick/stuck/sticks"(貼),短語"be
stuck
in"(被阻塞),句子「I
was
stuck
in
traffic."(我遇上了堵車。)
3.漢語詞類和句法成份關系復雜;英語中大體是一類詞充當一類成分
例:」花「這一詞在」鮮花盛開了。「中為名詞作主語,」我花了二元。「中為動詞做謂語,」我眼睛都花了。「為形容詞作謂語。
英語」flower"為名詞,一般只能做主語、賓語。
4.漢語量詞和語氣詞十分豐富;英語缺少量詞和語氣詞
例:漢語序數詞表數量,後面一定會接量詞「三束花」、「兩頭豬」;表疑問、祈使等多數會使用語氣詞「你還好嗎?」,「希望不呀下雨啊!」
英語表數量直接在數次後接名詞「a
dog」,"three
eggs";表疑問、祈使多用「what,how"等代詞或副詞引起
從語音:
1.漢語無復輔音;英語有復輔音
例:漢語的輔音有」d,t「等,他們做聲母後面只接母音"tan(彈)","tian(天)","tuan(團)"
英語輔音復很多,詞「modest"中輔音」s"與「t」連讀
2.母音占優勢;英語輔音占優勢
例:漢語音節中可以沒有輔音,但是不能沒有母音,「啊」就是一個母音「A」構成的單音節詞
英語中閉音節多於開音節
3.漢語有聲調;英語缺少聲調
例:漢語有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四個聲調「吃、池、尺、赤」
英語只有重音無音調
從詞彙:
1.漢語詞形較短,單音節語素多;英語多詞根詞綴,多音節語素占優勢
例:「我」、「喝」、「結」
「put","set"
2.漢語雙音節詞占優勢;英語多音節詞占優勢
例:眼睛、辭典
」library","restaurant"
3.漢語構成新詞多詞根復合法;英語多加詞綴
例:「給」和「力」都為詞根,構成新詞「給力」
詞根「computer」和詞綴「-ize"構成新詞"computerize(計算機化)"
㈦ 從語言系統的三要素角度(語音、詞彙、語法)分析漢語和英語的不同
漢語語音方面:來
1、音節界限分明,樂音源較多。
2、沒有復輔音。
3、母音占優勢。現代漢語中的音節可以沒有輔音,如a
ao之類,但不能沒有母音。
4、有聲調
漢語詞彙方面:
1、短語和句子的基本構造方式一致.
2、詞類和句子成分之間不存在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
3、量詞豐富
漢語語法方面:
1、漢語表示語法意義的書段主要靠語序和虛詞,不大用於形態
2、話題型語言
3、時、體、態特徵不明顯
英語方面的對照以上幾點來說就行了。
㈧ 現代漢語在語音,詞彙,語法方面有什麼特點
現代漢語的特點
A.同印歐語相比顯示的特點
語音方面:有聲調、無重音與次重音、、母音占版優勢權、無復輔音
詞彙方面:語素以單音節為主,詞以雙音節為主,廣泛運用詞根復合法構詞
語法方面:缺乏形態變化、詞類與句子成分不簡單對應、各級語言組織的語法構造大致雷同、有豐富的量詞與語氣詞、以詞序和虛詞為主要的語法手段
B.同古代漢語比較顯示的特點
語音方面:無成套的全濁聲母、入聲消失、[m]尾韻消失
詞彙方面:以雙音節詞為主、出現大量的新詞新語、有較多的外來詞和字母詞
語法方面:詞綴增加、詞類活用減少、一些特殊句式(判斷句、被動句)消失、歐化句式進入
㈨ 現代漢語在語音,詞彙,語法方面有什麼特點
現代漢語語音語法詞彙方面的特點:
【與古漢語相比】
【語音方面】總體來講,語音系統簡化。主要表現為濁塞音/濁塞擦音和清鼻音聲母消失,復輔音聲母不存在了,輔音韻尾大大減少,入聲不再獨立為調類。
【詞彙方面】新詞大量產生,詞的雙音節化傾向明顯,詞綴,類詞綴有所增加,一批印歐語詞和日語漢字詞進入語匯系統。
【語法方面】量詞越來越豐富,介詞/語氣詞基本被替換,代詞系統性明顯簡化,詞類活用現象明顯減少,動態助詞成為常用詞類,動補式/把字句/被字句成為基本句法結構,句子連帶成分增多,結構趨向復雜,產生一些歐化句式等。
【與漢藏語系其他與語言相比】
【語音】現代漢語共同語沒有復輔音,塞音/塞擦音等輔音沒有清濁對立,可以做韻尾的只有兩個輔音,母音不分長短。
【語法】現代漢語某些句法成分的句法位置和漢藏語系的其他語言不盡一致,詞的重疊形式和表達的語法意義也不盡一致。
【與印歐語系相比】
【語音】聲調具有音位價值,是音節的組成部分,音節中原因占優勢,沒有復輔音,音節總數有限,音節簡短/明確/
【詞彙】語素以單音節為主,詞以雙音節占優勢,構詞主要採用詞根復合法
【語法】現代漢語缺乏意義上的形態變化,以語序和虛詞為主要的語法手段,詞類具有功能性,與句法成分不存在簡單的對應關系,句子和短語的構造結構基本一致,有獨特的詞類和短語,句式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