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現代漢語考研求助「隱性結構和顯性結構分
「顯性語法」指語法學家或語言學家通過自我語言反省或對語料進行分析所整內理出來的語法規則或知識。「隱容性語法」指以潛意識形式存在於人的大腦中的語法規則或知識。
各種語法書和語言教程里闡述的語法規則和知識都是顯性語法,每個人掌握的母語技能是隱性語法。顯性語法需要教學才能掌握,隱性語法不需教學,一個人只要在牙牙學語時身處某一語言環境即可自然習得。
B. 為什麼說英語是形合的語言,而漢語是意合的語言
漢語與英語的文字屬於兩個不同的體系.漢語屬於漢藏語系(Sino-Tibetan family),該語系包括四百餘種語言和方言,是形成最早,流傳最廣,使用人數極多的語系,漢語是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語言.而英語屬於印歐語系(Indo-European family),該語系含有12個語族和百餘種語言,世界上約一半人以該語系的語言為母語,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任何語言都具有一定的語法規律,語法規律通常受該語言的表現方法的制約.漢語屬表意文字(ideographic),而英語屬拼音文字(alphapetic),文字體系非常充分地體現了兩種語言的異質性(heterology). 一、 漢英語的語法特徵漢語語法呈隱性(implicit),英語語法呈顯性(explicit).隱性和顯性是一對矛盾,語法上所謂的隱性和顯性是指有沒有外在的形式上的標志.漢語的隱性和英語的顯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漢語只除了有限的詞綴(如「子」、「兒」等)和助詞(的、地、得)外,不存在標明詞類的標記.如「打」在「鍾打了十二下」中是動詞,在「一打雞蛋」中是量詞,「打」字本身無任何標記表示詞性,其詞性只能從語境中才能識別.而且漢語動詞本身也沒有任何標記表示時態,語態和語氣.英語則不同,相當量的英語詞從詞形一望便知是什麼詞,如:-ment、-er、-...
為什麼說英語是形合的語言,而漢語是意合的語言
這樣的提問感覺沒有意義
C. 漢語中沒有虛擬語氣屬於哪一層語法范疇
我吃飯 一般現在時
飯被我吃 被動語態
要是你做的好我就吃 虛擬語氣
我專吃著飯 我正在吃飯 現在屬進行時
我吃飯了 一般過去時
我吃完飯了 現在完成時
一小時之前我就吃完飯了 過去完成時
一會我就吃飯 一般將來時
再過一會我就吃完飯了 將來完成時
再過幾分鍾這些飯就都將被我吃光了 將來完成時被動語態
是我把飯吃光的 強調句
如果我吃得下的話幾分鍾之內這些飯都會被我吃光 將來完成時被動語態虛擬語氣
英語中用do did will going to be ing ed have been done等表示時態
用if i were u等表示虛擬語氣(沒學好)
在漢語中也都可以找到與之相對應的語法
漢語中用著 了 過 正在 已經 將要 還沒 馬上 等表示不同時態,用如果 要是 假如 等表示虛擬語氣,
D. 而不用「他」是什麼語法范疇
語法范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語法范疇是各種語法形式表示的語法意義的
概括。從語法形式上看,包括所有顯性語法形式和隱性語法形式,從語法意義上看
,包括所有結構意義、功能意義和表述意義。狹義語法范疇是詞的形態變化表示的
語法意義的概括,又稱形態語法范疇。語法意義是從各種具體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中
進一步抽象出來的高度抽象的意義。廣義語法范疇是一個比語法意義更廣的概念。
常見的語法范疇有:
性。是主要與名詞相關的語法范疇,一般把名詞分為陰性、陽性、中性或二分
為陰性、陽性,並用不同的形式標志表示。如俄語名詞分為陰性、陽性、中性三類
,分別用不同的後綴表示,但每個名詞只有一種形式,沒有詞形變化,而形容詞則
用詞形變化表示陰性、陽性、中性,每個形容詞標明三種不同的詞形,並與名詞的
性保持一致。
數。也是主要與名詞相關的語法范疇,一般用名詞或代詞的詞形變化區別單數
或復數,或是單數、雙數或復數。如英語,阿拉伯語等。
格。是表示詞語之間結構關系和語義關系的語法范疇。如俄語名詞、代詞
詞、形容詞都有格的變化,共有六中格。
時和體。都是與動詞相關的語法范疇,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和狀態。時表示行為動
作的時間與參照時間(一般是說話時間)的時序關系,一般分為過去時,現在時和
將來時。體表示動作行為的各種階段和狀態,最常見的有完成體或未完成體。時和
體的關系非常密切,往往互相配合,甚至副為一體。如英語有三種時和三種體,可
以配合成十六種格式。漢語的「著、了、過」也可以表示時和體。
態。又稱語態。是表示主語和動詞的語義關系的語法范疇,一般通過動詞的形態變
化來區別主動態和被動態。如英語就有主動態和被動態之分。主動態的動詞形式不
變,被動態則用助動詞BE加動詞的過去分詞表示。
式。又稱語式或語氣、情態,是表示句子的語氣或情態的語法范疇,一般通過動詞
的形態來區分陳述式、命令式、虛擬式、願望式等,如俄語有陳述語、命令式、虛
擬式之分。人稱。是表示動詞與主語在人稱上的一致關系的語法范疇,一般通過動
詞的形態變化來區分第一人稱、第二人稱他第三人稱。如英語一般動詞的現在時單
數有單數第三人稱的形式變化,動詞BE的現在時單數則有AM,ARE,IS等。級。是
表示性質狀態的程度的語法范疇,一般通過形容詞、副詞的形態變化來區分原級、
比較級和最高級。如英語單章節形容詞他一部分副詞一般用詞尾變化區分這三級
,如FAST(快,原級),FASTER(比較快,比較級),FASTEST(最快,最高級)
E. 如何辯證地理解英語是語法顯性的語言而漢語是語法隱性的語言
How to dialectically understand the grammar of English is the dominant language while Chinese is the hidden language grammar
F. 哪些是顯性的語法形式為什麼說隱形語法形式也屬於語法形式
顯性語法是語法書和教材里講述的具體語法規則和知識,即句子成分、結構、版時態、語態、詞、短語權這些,英語語法是一套知識體系,可以為人直接感知的。
隱性語法是一種程序性知識,不能直接感知的,是以潛意識的形式存在於人的大腦中的語法規則和知識,在聽說讀寫時所用的直覺知識。隱性語法強調學習者要置身於有意義可理解的語言環境中,對語言進行直覺體驗和判斷。
就像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都是基因的類別。
G. 誰最先提出顯性和隱性整合的教學法
英語顯性語法教學與隱性語法教學的整合
在外語教學領域,一個長期以來頗有爭議的問題是,外語應當有意識地去學習,還是無意識地去習得。對外語學習的本質認識這一分歧,在外語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各自截然不同的方法。對於語法教學,不同學者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觀點。傳統的教學支持的是以語法—翻譯法或3P法為代表的顯性語法教學。顯性語法教學有著自身顯而易見的優點,比如語法規則通過教師的講解十分明確,提高了學生對語言形式的注意,再通過大量的句型訓練使學生對語法項目掌握牢固、記憶深刻。在語法考試中,學生往往會取得較高的分數。然而顯性語法教學過分重視語言的形式,整個課堂以教師為中心,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卻效果較差。20世紀70年代,隨著聽說法的興起,顯性法與隱性法的對立趨於明朗化,動搖了顯性教學法的傳統地位,更多的學者主張隱性教學法。隱性語法教學將語法點融於語篇,目的是使學習者清楚地認識話語的意義和功能是如何受到語篇的限制,使學生在語境中學習語法。然而隱性語法教學過分強調學生一方的作用,主張學生在語言活動中自己發現、總結並學會語法規則。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由於學生沒有系統地學習語法規則,因此在輸出過程中仍然存在大量的語法錯誤。發展至今,顯性法與隱性法仍然是外語教學界的一個具有較大爭議的問題。 筆者認為,顯性語法教學和隱性語法教學各有利弊,但兩者並不相互矛盾。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的現實環境和條件,在教學實踐中要實現兼並採用顯性教學法和隱性教學法。本文以閱讀中的難點語法為教學目標提出了一種新的整合語法教學方法,即顯性語法教學與隱性語法教學的整合。該整合是在信息加工模式、輸入假說、輸出假說以及介面說等理論基礎之上提出的。根據所選文章以及語法的特點,作者分別提出了相應的整合語法教學模式。在所選的三個教學案例中,前兩例採取先隱後顯的方法,後一例採取先顯後隱的方法。並且作者對每一個案例中的具體操作步驟都做了詳細的說明。通過作者全面的規劃和闡述,讀者可以對整合語法教學的過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通過教學實例的展示,我們可以認識到,對於閱讀中的難點語法,整合的教學方法要優於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作用得以平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調動起來,輸出更加高效准確;除此之外,學生對目標語的語法規則有一個全面而准確的理解並可以使用目標語流利地進行交際;真正做到了形式和意義的統一。
H. 漢英語法特徵的對比 什麼是特徵 第二節 漢語語法的隱性
漢語語法的隱性和英語語法的顯性
一、 隱性、顯性的表現
1、詞類標記。
詞尾,如ment,ation,ism等。而漢語沒有相同意義上的詞綴,因為詞綴是語法上的,
而且不可缺少,拿掉後常常不成詞,漢語有兩類易誤作詞綴的:1,傳統的,阿、兒、大
、初等,與其說語法上的不如說語音上的,是漢語詞彙雙音化過程中的產物;2,現代的
,如性、化、師、度、准等,趙元任說,它們被稱為詞綴只是因為在英文中被稱為詞綴
而已。
不定式記號to,和定冠詞the,也是標記詞性的手段。漢語里則無。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語法中的形態標志
詞尾。英語。名詞有數、格,動詞有時、態、體、語氣,代詞有性、數、格,形容詞有
級等。漢語則極少,而且這極少部分嚴格說來也不是,因為常常不是必須的。
結果:英語語法研究一定程度上可脫離語義只據形式來進行,而漢語,脫離語義的語法
分析是毫無意義的。喬姆斯基和霍凱特的例子。
二、 其造成的漢英差別
隱性顯性的差別是漢英語語法最重大的、根本性的差別。這種差別也許正在縮小,但差
別是基本的。英語雖走向了分析性,但1,仍有大量形態殘余,2,分析、綜合,是在形
態型語言內部講的。漢語呢,雖人為的造出一些"形態",終究未成功,少數被接受的,
也非強制性的。
1、偏重語義和偏重形式
執簡馭繁和執簡馭不了繁。
從語法結構分析的步驟來看,一個是"形式-語義",一個是"語義-形式"。
2、語法單位的模糊性
英語的語法單位劃分較清楚,結構主義劃分為詞素、詞、短語、分句、句。由於形態幫
助,各級界限比較清楚。
而由於漢語缺少發達形態,許多語法現象是漸變不是頓變,難以一刀切。
漢語句限不清,是"句本位"的困難。
兩種反面觀點:1,詞素、詞、短語為備用單位,分句、句子是使用單位。這是短語本位
的依據。2,詞、短語、句在結構上的一致性,這是基於結構主義。
3、 詞法和句法拼不攏
英語而言,詞法講詞的構成和分類,依據形態(名、動、形);句法講句子的成分及分
類,依據功能(主、謂、賓)。由於形態是功能的表現形式,因此這兩者是一致的。
漢語則拼不攏,這樣的分類就失去了意義。究其原因,是因為詞分類的標準是語義(而
非形態),句成分的設立則照抄西方的(功能或詞序)。同樣由於功能標准依據的是形
態,它們這次拼不攏。
4、 詞序和虛詞問題
都稱為英漢語的特點。但英語而言,是相對其它形態型語言而說的,是第二位的語
法手段,是定量的比較。而漢語,則是相對於形態型語言說的,作用是第一位的,是定
性的比較。因此,直接從量的角度對比漢英語的詞序、虛詞是沒有意義的。
5、 語法體系的可塑性
因為缺乏形式上的標准,各種理論都能往上套,因此,漢語語法的體系的可塑性很強。
如衣架子式的模特兒。
英語語法體系的可塑性也強,各種理論繁多。但與漢語相比,有兩點不同:1,英語中,
種種理論背後都有形態的影子,分析結果常常走向形式化描寫,這是形態語言的本性所
致;而漢語搬用這些理論,是想為缺少形態變化的漢語找到一個語法分析的簡便方法;
2,英語中各種流派之爭,是理論之爭,是出發角度之爭,如結構主義從現存語言的角度
,轉換-生成語法從語言生成的角度;而在漢語里,卻往往形成名詞術語之爭。
I. 語法范疇與語法意義有什麼關系
漢語語法研究從《馬氏文通》到現在取得了不少成就,近年來又在方法論方面有所進展。但是,漢語語法研究的歷史畢竟還很短,而漢語又是一種顯性語法形式極少,隱性語法形式較多的語言,不像顯性語法形式較多的西方語言那麼容易處理,容易驗證,所以漢語語法有不少問題一時還搞不清楚,難以取得一致意見。 要把漢語的基本語法規律描寫和解釋清楚,制定符合漢語特點的一整套分析方法,建立起一個符合多數人的語感並為多數人公認的漢語語法體系,看來還得有幾代人的艱苦努力,決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這就需要有更多的人來從事漢語語法研究,要鼓勵多方面的探索,要活躍學術空氣,要重視不同的觀點和哪怕是不那麼全面和成熟的一得之見。對「一得之見」要「取其一端,不及其餘」,這樣才能做到百花齊放,群策群力,開拓一個漢語語法研究的新局面。 漢語語法研究正在醞釀新的突破,這些年來有不少新觀點值得引起重視。房玉清同志的《實用漢語語法》就包含一些很值得重視的新觀點。 《實用漢語語法》1984年在北京語言學院內部印行過,己經引起了社會的反響。特別是作者對漢語的動態范疇、數量范疇、時空范疇、語氣范疇的研究以及對某些助詞的處理很有特色。有不少創見。 前人已經注意到,漢語的動詞和形容詞有「態」的問題,也進行過研究,同時也發現趨向動詞有時候並不表示動作的趨向,而表示動作過程的開始(「起來」)或繼續(「下去」)。房玉清同志對漢語動詞和形容詞的動態范疇進行了比較系統的研究。他的研究表明,像「起來」、「下去」這樣趨向動詞在現代漢語中用來表示動態的用例實際上遠比用來表示趨向的用例多,而且「來」和「去」以及由」來、去」組成的「起來、出來、出去、下來、下去、過來、過去、上來、上去、開來」都可以表示一定的動態:在第十六章《動態助詞和動詞分類》中列出了豐富的用例,這些用例令人信服地說明了其中的趨向動詞不是真正的趨向動同,已經不再表示空間趨向,表示的是某種動態。第十六章《動態助詞的組合和變換》對動態助詞的用法作了很細致的描寫,不少地方很有啟發性。第十八章《時空范疇》講了漢語中時空概念的表達方式,包括方位詞的功能。第十九章和第二十章《語氣范疇》詳細講了漢語中表達語氣的各種語言手段,除了語氣助詞以外還講到了嘆詞、語氣副詞和語序。 語法范疇是一類語法意義的概括,而語法意義則是一定的語法形式所表達的意義,因此,要確立一種語法范疇最關鍵的一步是要找到相應的語法形式或一系列語法形式。但是,什麼是語法形式卻並不是沒有爭議的。正宗的傳統語法只承認形態是語法形式,不承認形態以外的任何語法形式。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從事英語語法研究的語法學家好不容易才為語序、虛詞、重音、語調這些非正統的語法形式爭取到了作為語法形式的合法地位。可是直到40年代,有的語法學家還不承認所謂分析形式是語法形式,因而只承認英語有兩種時態、即有形態變化的現在式和過去式,因而認為由助動詞加動詞的不定式或過去分詞構成的各種時態形式不是語法形式,只是詞彙形式。現在持這種僵化觀點的人當然越來越少了。但是要語法學界跳出傳統的框子,承認這些合法的語法形式以外的某種形式也是語法形式,恐怕道路也一樣是曲折崎嶇的。我國語法學界常說的「搭配」關系與喬姆斯基說的「選擇性限制」是不是一種語法形式就有爭議,有人說是,因為「搭配」關系或選擇性限制反映了一定的內在規律,和區分詞類的道理一樣,只不過有效范圍小一些而已;可是不少人不同意,認為那隻是語義問題,不是語法問題。這一類問題單純從理論上展開爭論很難有結果,最終還得在科學研究的實踐過程中去解決。趨向動詞有弱化傾向,這些弱化了的趨向動詞能不能算是助詞,對此肯定有不同意見,不過這沒有什麼關系,可以先研究起來,研究透徹了,意見就會慢慢一致起來。算什麼,不算什麼,僅僅是個名稱問題,並不很重要。
J. 顯隱性語法知識可以用什麼來測量
顯性語法是語來法書和教材自里講述的具體語法規則和知識,即句子成分、結構、時態、語態、詞、短語這些,英語語法是一套知識體系,可以為人直接感知的。
隱性語法是一種程序性知識,不能直接感知的,是以潛意識的形式存在於人的大腦中的語法規則和知識,在聽說讀寫時所用的直覺知識。隱性語法強調學習者要置身於有意義可理解的語言環境中,對語言進行直覺體驗和判斷。
就像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都是基因的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