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語語法 > 英語漢語語法對照

英語漢語語法對照

發布時間:2021-02-16 18:28:26

A. 漢語語法與英語的語法

漢語語法著重的是整個句子結構分析。
而英語語法著重的是斷層句子分析和主謂賓分析。

B. 能不能用漢語表達英語的語法比如用一句漢字下面一句翻譯的英語來跟漢語對比來表達英語中的語法

英語來和漢語在語法和詞彙方面都源無法一一對應。
語法更多的是語言習慣問題,這個和文化背景有著非常大的關系。西方國家相對來說邏輯性要強一些,所以對於比較長的部分都後置;但是中國人更加感性一些,不講規矩,只重人情,所以中國人的表達方式上就沒有那麼多的邏輯性而言,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不管定語有多長,中國人都把他們放在中心詞之前。
學英語不能死摳語法,這樣只會越學越爛。多背課文,多記短語,多模仿句式。把嗓子讀啞、把課文背爛是學英語的最好辦法也是唯一方法。

C. 舉例對比中文語法與英語語法的異同急用 謝謝。。

語法的東西我個人認為最最關鍵的是能充分了解句子的結構,認清其組成成分,尤其是有從句存在的情況。

看到句子先劃分主語的「主謂賓」,然後是主句的「定狀補」,從句本身以一個整體當成主語的一個「定狀補」成分。

然後才是在「把從句恢復成正常語序」的基礎上,按主句的分析方法,分析從句的「主謂賓、定狀補」。

「主謂賓、定狀補」,你應該結合漢語的句子中相應成分的應用習慣進行判斷,建議你可以用初中語文中劃分句子成分的符號和方法來劃分英語的句子。我覺得漢語語法在這點上能對你的英語語法學習有相當大的幫助。

劃分過程中要注意的幾個方面(也是自己書寫英文句子要注意的幾個方面)是:

1、片語搭配:這個只能通過字面的理會、背誦、實際應用來增強對片語的感覺。這個理會過程有個經驗告訴你,就是一些片語前後詞並不是平等的,而是有所強調、有所弱化或否定,比如上面的too..to...強調的是too,著重描述too後面描述的一種狀態的程度,弱化(這里包含否定含義)的是to後面的描述,所以在理解上加入了「不能」這個否定詞。

2、語序顛倒:一般是1)疑問句中「賓、定、狀」成分變為疑問詞提前引起語序變化;2)特殊單詞(如so、neither)提前指代前面描述表示強調;3)從句中謂語以分詞形式提前引起從句的語序顛倒。

3、成分位置調整:某一個句子成分(分詞短語或從句,也有時是名詞)太長,如果保持其位置會引起其他成分的理解的時候,對該成分在其原位置前後做適當的調整。

4、主被動態的分析,這個和漢語是相通但又有所不同,關鍵是要在漢語表述基礎上去嘗試加入「被」的理解,即去體會名詞與動作的單詞描述之間能否加上「被人」的含義。如漢語「花瓶打碎了」在英語上就應該按「花瓶被人打碎了」來翻譯。主動態的分析對「動詞選擇是現在分詞還是過去分詞作從句」的應用有直接的影響。

5、前後一致,主要表現在動詞上,漢語語句中沒有這方面的描述,但是英語語句要突出這個內容。主要在時態、單復數、第三人稱上去注意。單復數、第三人稱的注意完全靠個人細心。時態一致要靠你依據上下文描述對動詞發生時間點的判斷。
當然也會在一些詞的用法上需要注意前後一致,比如前面「漫雪飛舞」說的「No,I haven't」,如果按中文習慣回答yes,就是前後不一致了。

至於固定搭配(如there be、be going to、would like to do)、時態應用什麼的,只能多多記憶,多應用來加強這方面的語感。

以上個人看法,可能說多了,有些散亂。總之是英語語法和漢語語法有相同的地方、有相近的可以通過適當注意應用來貫通的。絕對的差異個人覺得並不是很明顯(至少現在想不起來)

D. 漢語語法與英語語法的區別說簡單點,多舉幾個例子下哦!謝謝哈!

時態問題:漢語沒有時態要求,而英語時態變化很大.
疑問句句式:漢語疑問句不專需要把屬疑問詞置於句首,而英語中的疑問句須把疑問詞置於句首.
動詞的單復數問題:漢語動詞不存在單復數問題,而英語需要注意這個問題.
除此以外,英語動詞分為行為動詞、系動詞和情態動詞.跟在行為動詞後面的稱賓語;跟在系動詞後面的稱表語.

E. 漢語 英語語法

主語:I am a student.
我是一名學生.
其中"I"和"我"就是主語
常放在be動詞跟助動詞之前.

謂語:I watched TV last night.
我昨晚看電視了.
I am tall.
其中"watched"跟"看"還有"am"都是謂語.

賓語:I did my homework.
我買了書.
其中"my homework"跟"書"都是賓語.
放在行為動詞之後.

狀語:狀語分很多種...
I watched TV last night.
"last night"就是時間狀語.

I go to school to study English.
"to study English"是不定式作目的狀語.

...
總而言之,表示時間,目的,條件,原因等等等等,都是狀語..(不一一列舉了)

補語:I want him to buy a book for me.
我想要他去幫我買本書.
其中"to buy a book for me"和"去幫我買本書"就是補語.
補充說明賓語

表語:My dream is to become an astronaut.
The fish smells fresh.
其中"to become an astronaut"和"fresh"都是表語.
放在系動詞之後的都是表語.

從句:從句是相對於主句而言的,即它是從屬於某一個主句,而不能單獨作一個句子.
I didn't go to school because it was rainy.
I went to school when I was 7 years old.
"because it was rainy" 和"when I was 7 years old"都是從句.

F. 漢語語法和英語語法的比較

據我所知 ,中文一開始應該是沒有語法的 ,語法這個東西是從西方引進的,在專中國以前連標點符號都沒有,屬更妄論語法了 。

如果你是對英語真正感興趣,應該就不用太多理會語法問題,自己找點英文文章多讀讀,以後再用英語的時候,「語感」就特強烈了,這也是為什麼國人自己說漢語並不會在說每句話前想想正確的排序是什麼,誰在誰前頭。

當然,如果你學英語是有一點過目的的,那麼不妨多看看語法,有時候你可以把英語語法和中國文言文語法作類比,很有意思的。

還有我認為,他到網吧上網 這句話如果以我的語法思路來說,應該是他 到網吧 去上網。 這樣一個結構。如此看來,去上網不也是到網吧的目的狀語么。
語言這個東西是相通的。

G. 漢英語法特徵的對比 什麼是特徵 第二節 漢語語法的隱性

漢語語法的隱性和英語語法的顯性

一、 隱性、顯性的表現

1、詞類標記。
詞尾,如ment,ation,ism等。而漢語沒有相同意義上的詞綴,因為詞綴是語法上的,
而且不可缺少,拿掉後常常不成詞,漢語有兩類易誤作詞綴的:1,傳統的,阿、兒、大
、初等,與其說語法上的不如說語音上的,是漢語詞彙雙音化過程中的產物;2,現代的
,如性、化、師、度、准等,趙元任說,它們被稱為詞綴只是因為在英文中被稱為詞綴
而已。
不定式記號to,和定冠詞the,也是標記詞性的手段。漢語里則無。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語法中的形態標志
詞尾。英語。名詞有數、格,動詞有時、態、體、語氣,代詞有性、數、格,形容詞有
級等。漢語則極少,而且這極少部分嚴格說來也不是,因為常常不是必須的。
結果:英語語法研究一定程度上可脫離語義只據形式來進行,而漢語,脫離語義的語法
分析是毫無意義的。喬姆斯基和霍凱特的例子。

二、 其造成的漢英差別
隱性顯性的差別是漢英語語法最重大的、根本性的差別。這種差別也許正在縮小,但差
別是基本的。英語雖走向了分析性,但1,仍有大量形態殘余,2,分析、綜合,是在形
態型語言內部講的。漢語呢,雖人為的造出一些"形態",終究未成功,少數被接受的,
也非強制性的。

1、偏重語義和偏重形式

執簡馭繁和執簡馭不了繁。
從語法結構分析的步驟來看,一個是"形式-語義",一個是"語義-形式"。

2、語法單位的模糊性
英語的語法單位劃分較清楚,結構主義劃分為詞素、詞、短語、分句、句。由於形態幫
助,各級界限比較清楚。

而由於漢語缺少發達形態,許多語法現象是漸變不是頓變,難以一刀切。

漢語句限不清,是"句本位"的困難。

兩種反面觀點:1,詞素、詞、短語為備用單位,分句、句子是使用單位。這是短語本位
的依據。2,詞、短語、句在結構上的一致性,這是基於結構主義。

3、 詞法和句法拼不攏
英語而言,詞法講詞的構成和分類,依據形態(名、動、形);句法講句子的成分及分
類,依據功能(主、謂、賓)。由於形態是功能的表現形式,因此這兩者是一致的。
漢語則拼不攏,這樣的分類就失去了意義。究其原因,是因為詞分類的標準是語義(而
非形態),句成分的設立則照抄西方的(功能或詞序)。同樣由於功能標准依據的是形
態,它們這次拼不攏。

4、 詞序和虛詞問題
都稱為英漢語的特點。但英語而言,是相對其它形態型語言而說的,是第二位的語
法手段,是定量的比較。而漢語,則是相對於形態型語言說的,作用是第一位的,是定
性的比較。因此,直接從量的角度對比漢英語的詞序、虛詞是沒有意義的。

5、 語法體系的可塑性
因為缺乏形式上的標准,各種理論都能往上套,因此,漢語語法的體系的可塑性很強。
如衣架子式的模特兒。

英語語法體系的可塑性也強,各種理論繁多。但與漢語相比,有兩點不同:1,英語中,
種種理論背後都有形態的影子,分析結果常常走向形式化描寫,這是形態語言的本性所
致;而漢語搬用這些理論,是想為缺少形態變化的漢語找到一個語法分析的簡便方法;
2,英語中各種流派之爭,是理論之爭,是出發角度之爭,如結構主義從現存語言的角度
,轉換-生成語法從語言生成的角度;而在漢語里,卻往往形成名詞術語之爭。

閱讀全文

與英語漢語語法對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公的家教老師女演員 瀏覽:788
圓明園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歐洲出軌類型的電影 瀏覽:587
看電影可以提前在網上買票么 瀏覽:288
有沒有什麼可以在b站看的電影 瀏覽:280
今晚他要去看電影嗎?翻譯英文。 瀏覽:951
林默燒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133
哈莉奎茵與小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9
維卡克里克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61
什麼算一下觀看的網站 瀏覽: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瀏覽:296
朱羅紀世界1免費觀看 瀏覽:311
影院容納量 瀏覽:746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 瀏覽:130
八百電影 瀏覽:844
手機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瀏覽:182
韓國有真做的電影么 瀏覽:237
歐美愛情電影網 瀏覽:515
一個女的去美國的電影 瀏覽:9
金希貞的妻子的朋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