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語語法 > 英語的語法的發展

英語的語法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15 13:14:56

Ⅰ 研究英語單詞語法的發展歷史的學問叫什麼

詞源學
etymology
研究詞的形式和意義的來源的學科。例如漢語「佛」和「佛陀」源出梵專語buddha(覺悟屬),「木乃伊」源出阿拉伯語mūmiy╣(蜜人)。例如,現代 英語cat(貓),在古英語是catt(e),在古高地德語是kazza,在古斯堪的納維亞語是 k

Ⅱ 英文26個字母是怎樣發展的 還有英語的語法到底怎麼來的啊

英文26個字母的由來
人們都知道,英文有26個字母。但這26個字母的來歷,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原來,英文字母淵源於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淵源於希臘字母,而希臘字母則是由腓尼基字母演變而來的。
腓尼基是地中海東岸的文明古國,其地理位置大約相當於今天黎巴嫩和敘利亞的沿海一帶。「腓尼基」是希臘人對這一地區的稱謂,意思是「紫色之國」,因該地盛產紫色染料而得名。羅馬人則稱之為「布匿」。
公元前20世紀初,在腓尼基產生一些小的奴隸制城邦,但從未形成統一的國家。在古代,腓尼基以工商業和航海業聞名於世。至公元前10世紀前後,其活動范圍已達今塞普勒斯、西西里島、撒丁島、法國、西班牙和北部非洲,並建立了許多殖民地。公元前8世紀以後,亞述、新巴比倫等國相繼侵入腓尼基。公元前6世紀,腓尼基終於被波斯帝國兼並。
大約公元前13世紀,腓尼基人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共22個字母(無母音)。這是腓尼基人對人類文化的偉大貢獻。腓尼基字母是世界字母文字的開端。在西方,它派生出古希臘字母,後者又發展為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而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是所有西方國家字母的基礎。在東方,它派生出阿拉美亞字母,由此又演化出印度、阿拉伯、希伯萊、波斯等民族字母。中國的維吾爾、蒙古、滿文字母也是由此演化而來。
據考證,腓尼基字母主要是依據古埃及的圖畫文字制定的。在古埃及,「A」是表示「牛頭」的圖畫;「B」是表示「家」或「院子」的圖畫;「C」和「G」是表示「曲尺」的圖畫;「D」是表示「門扇」的圖畫;「E」是表示一個「舉起雙手叫喊的人」的圖畫;「F」、「V」、「Y」是表示「棍棒」或「支棒」的圖畫;「H」是表示「一節麻絲卷」的圖畫;「I」是表示「展開的手」的圖畫;「K」是表示「手掌」的圖畫;「M」是表示「水」的圖畫;「N」是表示「蛇」的圖畫;「O」是表示「眼睛」的圖畫;「P」是表示「嘴巴」的圖畫;「Q」是表示「繩圈」的圖畫;「R」是表示「人頭」的圖畫;「S」和「X」是表示「丘陵地」或「魚」的圖畫;「T」是表示「豎十字型」的圖畫;「Z」是表示「撬」或「箭」的圖畫。公元前2世紀時,拉丁字母已包括了這23個字母。後來,為了雕刻和手寫的方便,並為了使母音的「V」和輔音的「V」相區別,便把原來的「V」的下方改成圓形而定為母音「U」;又把兩個「V」連起來變出了一個做輔音用的「W」,這個「W」的出現已是11世紀的事了。後來人們又把「I」稍稍變化而另創出一個輔音字母「J」。這樣,原來的23個字母再加上「U」、「W」、「J」三個字母,就構成了26個字母的字母表了。中世紀時,拉丁字母基本定型,後世西方文字(當然也包括英文)都是由它演變而來。

語法是是給非母語的人學習便利用的。
☆☆☆☆ ☆☆☆☆
★★ ★ ★★
☆☆ 祝你成功! ☆☆
★★ ★★
☆☆ ☆☆
★★ ★★
☆☆ ☆☆
★★ ★★
☆☆

親,*^__^* ,不懂請追問,滿意請採納,謝謝!

Ⅲ 英語語法的用法及意義

語法復包括詞法和句法兩部制分.
詞法主要是指詞的構成,變化和分類規律.
句法主要是指短語和句子等語法單位的構成和變化規則.
英語語法有一定的規則來使用 可以買本語法書來參考
英語語法能使我們更好的理解英語 運用英語 這是我的理解

Ⅳ 現代英語的發展

語言史學家一般把英語的歷史分為三個時期:古英語時期、中古英語時期、現代英語時期。 (又稱盎格魯-薩克森時期公元450—1100年)
日爾曼部落在不列顛定居後,名自佔領一些地區。盎格魯人佔領了泰晤士河以北的英格蘭的大部分地區和蘇格蘭的低地,朱特人佔領了肯特郡一帶地區,撒克森人佔領了泰晤士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區。各個部落建立了一些小王國,出現了英國歷史上的七國時代。直到公元830年,阿爾弗雷德大王才統一了整個英格蘭地區。由於全國長期沒有統一,所以古英語時期存在著多種方言,主要方言有四種:西薩克森語,肯特語,莫西亞語和北恩布里亞語。這四種方言都曾一度佔主導地位。西撒克森語保存下來的手搞最多。其它方言在形成英語的過程中也起過很重要的作用。
古英語的詞彙有著濃厚的日爾曼語族的特點。這主要表現為復合法是重要的構詞方法。復合詞在古英語詞彙中佔有顯著的地位。據統計,在史詩《貝奧武夫》3183行詩句中,竟有1069個復合詞。有些復合詞中不重讀部分,漸漸失去了獨立地位,而演變成了詞綴,如for-, in-, -ful 等派生法在古英語中也廣泛使用。共有二十四個名詞後綴、十五個形容詞後綴,-dom, -hood, -ship, -ness, -the, -ful,- ish 等詞綴都可溯源到古英語時期。古英語時期的詩歌有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即頭韻(alliteration),由此產生的許多短語一直保留到現在,如night and main, friend or foe, a labour of love。
古英語時期有兩個重要的歷史事件,給英語詞彙帶來較大的影響。第一件事是基督教傳入英國。公元597年,一個名叫奧古斯丁的牧師從羅馬來到英國傳教。羅馬文化隨著基督教傳入了英國。與此同時,一批拉丁詞進入了英語。
第二件事是北歐人入侵英國。從公元790年開始,大批斯堪的那維亞人在英國定居。丹麥國王卡紐特還一度成為英國的君主。斯堪的那維亞人和英國人頻繁交往,所以有許多斯堪的那維亞各國的詞語進入了英語。 (公元1100—1500年)
公元1066年,諾曼人在征服王威廉率領下,橫渡英吉利海峽,在哈斯丁戰役中擊潰了盎格魯-薩克森軍隊,英王哈路德戰死,英國被征服。這在歷史上被稱為諾曼征服。從此,英國結束了分裂狀態,置於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之下。謹曼征服是英國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對英語的發展有巨大的影響。
諾曼征服之後,諾曼人占據了教會和政府的一切重要職務。以後的二、三百年裡,諾曼法語成為英國的官方語言。普通人仍然講英語,但英語的文字記載卻幾乎中斷。中古英語一般右以分為兩個時期,1204年後,英語逐漸恢復主導地位。1362年英王愛德華三世首次用英語向議會致詞。十五世紀,倫敦標准方言興起。1476年,卡克斯頓把印刷術傳入英國,對英語拼寫標准化、傳播英語書面語都起了很大的推進作用。
在中古英語時期,英語歷經了劇烈變化。詞尾變化大多消失,名詞的性也消失了。詞序,虛詞和語調成了表示句子關系的主要手段。如果說古一英語與其它日爾曼語族的語言一樣是典型的綜合語,那麼到了中古英語末期,英語已逐漸具有分析語的特性。而且這個趨勢一直在繼續著。 (1500-- 2011)
到中古英語末期,英語已經確立了作為英國國語的地位。喬叟的作品證明,英語已成為一種成熟的文學語言。英語語法的簡單化過程已大體完成,拼寫走向固定,基本詞彙也已形成。總之,現代英語的基礎也已經奠定。如果說閱讀中古英語以前的英語彷彿是在讀另外一種語言,那麼十六世紀以後的英語與當代的英語的差別也就不那麼明顯了。
現代英語一般以1700年為界,分為早期現代英語與後期現代英語。1700年英語規范化和標准化過程已經完成,這以後英語的語音和語法都無大的變化,只有詞彙不斷地擴大和豐富。 詞彙方面的變化也是顯著的。由於諾曼法語一度是英國統治階級的語言,大批法語詞湧入英語。在政治、宗教、法律、軍事、社交、服飾、飲食等凡是與統治階級有關的一切領域都有反映。法語詞成了這些領域所用詞語的主體。從此,英語改變了運用復合法創造新詞的主要手段,並用來指稱新事物,表達新概念這一日爾曼語族語言的特徵,而向外來語敞開了大門。用直接引進借詞的方法來滿足對新詞的需要。這一變化對英語詞彙的發展影響深遠,為日後大量借詞—主要是希臘語詞、拉丁語詞—進入英語鋪平了道路。
隨著眾多的法語借詞被吸收進英語,一些法語和拉丁語的詞綴也被英語化了,成為英語構詞的重要素材。如前綴dis-, en-, inter-, mal-, non-, pre-, re-, semi-, sub-後綴如-able, -acy, -age, -al, -ancy/-ency, -ate, -ory, -ance, -ant/-ent, -ician, -ise。與此同時,有些英語本族語的詞綴反而被廢棄不用了。在復合詞的構成格式方面,也吸收了法語的一些特色,例如:名詞+形容詞,副詞+過去分詞(例by-gone)。這些現象,語言學史上稱為英語的羅曼語化。這就是為什麼從譜系關繫上看,英語與德語同族,但現代英語的詞彙和法語更相近的原因。
大量的法語詞的湧入,也使英語詞彙起了詞義變化。有一些英語固有的詞被淘汰掉了,有一些雖然還存在,但詞義范圍有所改變,或者帶上特有的文體色彩和感情色彩。例如:wed在古英語中作「結婚」解,但在中古英語時期傳入了法語詞「merry」,英語中「結婚」這一意義漸漸由marry來表示,wed只用在引申意義中了;它的動名詞wedding還是一個常用的詞,但只限於指「婚禮」。帶有不同文體意義的英語本族語詞與法語並存,組成了英語中特有的同義詞群格式。 早期現代英語時期,對英語詞彙的影響最大的是文藝復興運動。文專職復興運動是十四世紀在義大利開始的,在十六世紀以後的兩個世紀內對英國的影響很大。在這一時期,強調研究古代希臘、羅馬文化,以對抗中世紀的封建文化。於是許多外來詞,主要是拉丁語和希臘語的詞語傳入英語,成為英語的書面語和術語詞的基本部分。同時也為英語提供了大量的同義詞。希臘和拉丁語詞進入英語後有的保留了原來的形式,如climax、 appendix、exterior、axis;有的失去了詞尾,如(括弧內為拉丁語):consult (consultare)、exclusion (exclusioneum)、 exotic (exoticus);還有的改變了詞尾,使之更適合英語的形式,如形容詞詞尾-us 變成了-ous或變成-al,名詞詞尾-tas變為-ty。
經過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其後的工業革命,英帝國開始向外擴張,與世界各地的交往日趨頻繁,全球各地的語言都有語匯進入了英語,例如:harem[波斯語,商隊],bazaar[波斯語,市場],shawl[波斯語,披肩],kiosk[土耳其語,涼亭],coffee[土耳其語], nabob[印地語,大富翁],soy[日語,醬油],orang-outang[馬來語,猩猩],paddy[馬來語,稻]。
與此同時,由於與法國一直保持著密切關系,法語詞仍然源源不斷地傳入英語。這一時期傳入英語的法語詞很多保留了法語在發音和拼寫上的特徵,如protégé,被保護人,chaise兩輪馬車。
在構詞法方面,截短單詞和混成詞迅速增加。依靠母音交替構成新詞的方法被逐漸廢棄了。
在這一時期,英語被帶到了英國以外的一些地區、國家。成為那裡的通用語言。這里應特別提到的美國英語。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西洋兩邊的盎格魯-薩克森人使用的英語盡管基本相同,但在語言,拼寫和語法方面都開始出現一些區別。 二十世紀以來,英美的科學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各式各樣的宣傳媒介越來越普及,又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從們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多,英語的詞彙也隨著越來越豐富。詞彙量有了成倍的增加。英語作為一種國際的語言,是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等國的國語。使用人口過三億四千萬以上,是在國際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在國際交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經過1500年的變遷,英語從幾個日耳曼部族的語言發展為今天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語言,這固然有政治,經濟,社會的原因,但英語本身也有其它主要語言所沒有的長處。詞彙的國際性便是他的優點之一。從本單元簡略地回顧中可以看出英語善於吸收外來詞。一方面英語屬於日爾曼語族,有日爾曼語的共同詞語,另一方面又長期與法語及其它羅曼語族語言的聯系密切,同時吸收了大量古典詞語。可以說,英語把代表歐洲主要文化的詞語兼收並蓄於一身,這在歐洲各語言中間是獨特的。從語法角度看,英語詞尾變化簡單,沒有復雜的性數格變化。英語正在不斷向分析性語言的方向發展,向簡化的方向發展,英語的詞序起的作用越來越大,這也使英語比較容易學習,特別是容易入門了。 由於現代英語的使用范圍極為廣泛,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各種地區性變體。有的英語專家已經不再把倫敦或英國上層人士的英語作為唯一的標准英語,而把它作為地區英語之一來看待。除英式英語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美式英語。美國在18世紀建國之後,本土語言仍以英語為宗,美國學者最初稱它為「在美國的英語」。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國力大增,就有學者寫出專著,自稱為「美國語」。現在通稱為「美式英語」或"美語"。在四五十年前,這個術語通常被理解為美國人特有的語詞和語法,從抱「純潔主義」的英國文人看來,它不是純正的英文,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式英語」一詞的概念逐漸變了,只指在美國本土上使用的英語,而不論其與英國英語的異同。現在英國學術界也終於承認美式英語有它的獨立地位,而且,除美式英語外,還有加式英語、澳式英語、新式英語等,它們也各有自己的地區性的詞語和語法等。
一些學者預言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這兩大英語變體的差異將會越來越大;他們擔憂未來英美人士之間很可能聽不懂對方的英語。其實這種擔憂是多餘的。這正如中國知名學者周海中教授曾經指出的那樣:雖然美式英語與英式英語在語音、詞彙和語法等方面存在著一些差異,但由於它們的相同之處遠遠大於不同之處,所以不會影響英語表達的規范性;因此,這些差異不會妨礙美英人士彼此交際和交流思想。 英語也有他的弱點。最容易察覺的便是拼讀不統一,造成的拼寫混亂。此外,同義詞、慣用語特別多,這固然使其表現力強,但同時也給英語學習者帶來了不少的因難。

Ⅳ 英語的語法是什麼

在回答語法是什麼之前,我們先看看小孩是如何學習語言的。

小孩是如何學習中文母語的?
一個小孩自生而長,父母一字一句的教,不斷的糾正,自然內化了小孩正確的語言結構和順序。 所以我們掌握母語沒有覺得多難,覺得是很自然的事情。在孩童時期學話也沒有家長會給小孩講語法。

在看看小孩是如何學習英語的?
絕大多數的中國小孩學習英語僅僅是在課堂上的數小時,一個老師對那麼多小孩,每個小孩一節課可以說幾句?一天可以說幾句?如果說錯了會有家長老師即使的給予糾正嗎?正式因為這個原因,英語的語言結構和思維就無法內化在中國小孩的腦海里,同時又有中文結構順序的排斥。

這也就是為什麼學習英語要學習語法的起因。

那麼什麼是語法呢?
語法是語言的法則、語言的精華、語言規律的高度凝縮。
國內的小孩既然無法獲得大量的英語練習去內生語法規范,那麼就只有學習這種生硬的語法規則來保證我們能夠正確的讀寫英語了。 這就是為什麼國內小孩要學習語法的原因。

很多學生會覺得語法難,那麼語法真的難嗎?

語法一點也不難。之所以覺得難可以給你舉個簡單例子你就會明白。
比如你站在一面滿是霧氣的玻璃窗後面看景色,那麼任你多聰明,視力多麼好,你就是看不清楚。這時你也許就懷疑自己不夠聰明,視力不夠好,而實際情況是因為有這層迷霧造成了你無法看清。那麼一旦把這層迷霧擦除,你瞬間就會覺得世界清明起來,風景看的一清二楚,簡單明了。

現在應該明白了,之所以很多人覺得語法難,什麼從句,主句,單句,復句,時態、非謂語,語氣等你不理解,是因為有這層迷霧,傳統的英語教育,不但無法擦除這層迷霧,反而描的更黑,教的糊塗,學的更加困惑。

老師照本宣科,沒有講透,學生並沒有真正理解,就不得不死記硬背,即使死記硬背記住了,也不能算真正掌握而能靈活運用。

整個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階段的語法學習,也就數十節課就可以系統透徹的學完,但是傳統教育卻折磨了學子們數十年,卻越學越糊塗。傳統英語教學把英語語法的學習安排的非常冗長和混亂,毫無章法和體系,今天講一點,明天講一點,彼此間生硬冷漠毫無內在聯系和體系,本來非常有趣的英語語法,本應該是一講就理解,就掌握的,卻被弄得非常復雜繁瑣,直接導致了很多學生厭學。

所以正確的英語學習順序是先學透英語語法,建立一個強悍的英語語法思維,語法處理器,這時閱讀和寫作的語法和思維障礙已經解決,剩下的就是如何高效的攻克詞彙了。

推薦華東理工大學的《英語思維:解密英語語法的原理》,該書是國內第一本系統講解英語語法原理和思維內涵的書,是第一本從語言原理層面完整系統的呈現英語語法全貌和完整框架體系的書。該書糾正了傳統英語教育的諸多謬誤,理清了英語學習的脈絡,呈現給讀者一個完整系統的英語語法框架體系。

也可以學習同名視頻課程,短平快,十節課真正理解英語語法,適合那些英語語法混亂毫無章法同學,也適合那些英語還不錯,但是沒學透無體系遭遇瓶頸無法突破的同學,看完後,對英語的理解有脫胎換骨之感。

建立了英語語法的整體框架結構,理解了英語語法所蘊含的思維內涵後,你就不會再覺得語法乏味。

學透語法之後的英語繼續學習,就可以通過精看美劇進行詞彙的學習,聽、說、讀、寫的鍛煉。

利用高效系統建立起來的語法知識體系後,可以欣賞美劇、閱讀新聞,交友娛樂,快樂的享受英語給你帶來的樂趣。

Ⅵ 英語的發展史

盧恩語(Futhark)→古英語(即盎格魯-撒克遜語)(Old English、Anglo-Saxon)→英國英語(English)

1.英語的發展要追溯到公元年,羅馬人離開不列顛之後,日耳曼部族包括盎格魯、薩克遜開始湧入。

2.羅馬人走了,沒有留下他們使用的拉丁語。反倒是實用的盎格魯薩克遜語言進入到當地人的語言,帶去了新的詞彙。

3.公元597年,基督教傳入英國。基督教的流行,使當地人更容易接受拉丁文的怪字,如「martyr(烈士)」, 「bishop」和 「font」。

4.公元800年,丹麥人入侵英國。維京語言給英語帶來了好戰意味明顯的詞彙,英語中共有2000個詞彙源於維京人。

5.1066年,征服者威廉入侵不列顛,帶來了來自海峽對岸的法語。法語成為了上層階級與官方事務用語。總的來講,英文大概從諾曼語中吸收了一萬多個單詞。

6.1337 年,英法百年戰爭開始。在這116年的爭斗中,英語吸收了法語中的戰爭詞彙,如「armies」, 「navies」 及 「soldiers「, 並逐步取代法語,成為當權者的語言。

7.100年之後誕生了莎士比亞。字典告訴我們,莎士比亞大概發明了2000多個新字,包括好用的詞彙還有很多當時的流行詞彙。

8.1611年出現了詹姆士王版聖經。新聖經使用了所有人都能理解的語言,使得聖經中的教訓不再是「王宮粉牆上」的文字,而是手中的小冊,並有傳教士在每間教堂宣傳。

9.17世紀,科學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皇家學院的科學家們一開始用拉丁文溝通,後來發現其實用自己的母語英文會更簡潔。新事物的發現產生了許多新的詞彙。

10.在日不落帝國迅速擴張時期,英語從殖民地不同的語言中吸收了許多新的詞彙與表達。據統計,在1815年到1914年期間,新變種的英文得以在世界各地發展。

11.隨著英文向四面八方擴張,詞典編纂者也隨之出現,這些人想要解決拼字不統一的無政府狀態。於是約翰遜博士花了九年編成了一本英文字典,促成了拼寫的統一。

12.英語由古代從丹麥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以及德國、荷蘭及周邊移民至不列顛群島的盎格魯、撒克遜以及朱特部落的白人所說的語言演變而來,並通過英國的殖民活動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13.在19至20世紀,英國以及美國在文化、經濟、軍事、政治和科學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使得英語成為一種國際語言。如今,許多國際場合都使用英語做為溝通媒介。

(6)英語的語法的發展擴展閱讀

古英語受低地日耳曼語影響很大,比如動詞,基本詞彙,發音,復合詞結構,形態變化很復雜,但是與現代的標准德語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現代英語並非起源或演變自羅曼語族亦或是法語,但是數萬現代英語詞彙,很大一部分來自法語,約5萬英語詞彙與法語接近甚至是完全相同,現代英語和多數現代歐洲語言都改用字母拼寫。

現代英語所使用的拼寫字母,也是完全借用了26個字母。所謂「英語字母」,就是古羅馬人在書寫時所使用的拼寫字母。

英語開始以拉丁字母作為拼寫系統大約是在公元六世紀盎格魯撒克遜時代。

參考資料

英語-網路

Ⅶ 英語發展歷程

語言史學家一般把英語的歷史分為三個時期:1、古英語時期,、中古英語時期,3、現代英語時期。
1、古英語時期(又稱盎格魯-薩克森時期公元450—1100年)
日爾曼部落在不列顛定居後,名自佔領一些地區。盎格魯人佔領了泰晤士河以北的英格蘭的大部分地區和蘇格蘭的低地,朱特人佔領了肯特郡一帶地區,撒克森人佔領了泰晤士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區。各個部落建立了一些小王國,出現了英國歷史上的七國時代。直到公元830年,阿爾弗雷德大王才統一了整個英格蘭地區。由於全國長期沒有統一,所以古英語時期存在著多種方言,主要方言有四種:西薩克森語,肯特語,莫西亞語和北恩布里亞語。這四種方言都曾一度佔主導地位。西撒克森語保存下來的手搞最多。其它方言在形成英語的過程中也起過很重要的作用。
古英語的詞彙有著濃厚的日爾曼語族的特點。這主要表現為復合法是重要的構詞方法。復合詞在古英語詞彙中佔有顯著的地位。據統計,在史詩《貝奧武夫》3183行詩句中,竟有1069個復合詞。有些復合詞中不重讀部分,漸漸失去了獨立地位,而演變成了詞綴,如for-, in-, -ful 等派生法在古英語中也廣泛使用。共有二十四個名詞後綴、十五個形容詞後綴,-dom, -hood, -ship, -ness, -the, -ful,- ish 等詞綴都可溯源到古英語時期。古英語時期的詩歌有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即頭韻(alliteration),由此產生的許多短語一直保留到現在,如night and main, friend or foe, a labour of love。
古英語時期有兩個重要的歷史事件,給英語詞彙帶來較大的影響。第一件事是基督教傳入英國。公元597年,一個名叫奧古斯丁的牧師從羅馬來到英國傳教。羅馬文化隨著基督教傳入了英國。與此同時,一批拉丁詞進入了英語。
第二件事是北歐人入侵英國。從公元790年開始,大批斯堪的那維亞人在英國定居。丹麥國王卡紐特還一度成為英國的君主。斯堪的那維亞人和英國人頻繁交往,所以有許多斯堪的那維亞各國的詞語進入了英語。
2、中古英語時期(公元1100—1500年)
公元1066年,諾曼人在征服王威廉率領下,橫渡英吉利海峽,在哈斯丁戰役中擊潰了盎格魯-薩克森軍隊,英王哈路德戰死,英國被征服。這在歷史上被稱為諾曼征服。從此,英國結束了分裂狀態,置於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之下。謹曼征服是英國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對英語的發展有巨大的影響。
諾曼征服之後,謹曼人占據了教會和政府的一切重要職務。以後的二、三百年裡,謹曼法語成為英國的官方語言。普通人仍然講英語,但英語的文字記載卻幾乎中斷。中古英語一般右以分為兩個時期,1204年後,英語逐漸恢復主導地位。1362年英王愛德華三世首次用英語向議會致詞。十五世紀,倫敦標准方言興起。1476年,卡克斯頓把印刷術傳入英國,對英語拼寫標准化、傳播英語書面語都起了很大的推進作用。
在中古英語時期,英語歷經了劇烈變化。詞尾變化大多消失,名詞的性也消失了。詞序,虛詞和語調成了表示句子關系的主要手段。如果說古一英語與其它日爾曼語族的語言一樣是典型的綜合語,那麼到了中古英語末期,英語已逐漸具有分析語的特性。而且這個趨勢一直在繼續著。
詞彙方面的變化也是顯著的。由於諾曼法語一度是英國統治階級的語言,大批法語詞湧入英語。在政治、宗教、法律、軍事、社交、服飾、飲食等凡是與統治階級有關的一切領域都有反映。法語詞成了這些領域所用詞語的主體。從此,英語改變了運用復合法創造新詞的主要手段,並用來指稱新事物,表達新概念這一日爾曼語族語言的特徵,而向外來語敞開了大門。用直接引進借詞的方法來滿足對新詞的需要。這一變化對英語詞彙的發展影響深遠,為日後大量借詞—主要是希臘語詞、拉丁語詞—進入英語鋪平了道路。
隨著眾多的法語借詞被吸收進英語,一些法語和拉丁語的詞綴也被英語化了,成為英語構詞的重要素材。如前綴dis-, en-, inter-, mal-, non-, pre-, re-, semi-, sub-後綴如-able, -acy, -age, -al, -ancy/ency, -ate, -ory, -ance, -ant/-ent, -ician, -ise。與此同時,有些英語本族語的詞綴反而被廢棄不用了。在復合詞的構成格式方面,也吸收了法語的一些特色,例如:名詞+形容詞,副詞+過去分詞(例by-gone)。這些現象,語言學史上稱為英語的羅曼語化。這就是為什麼從譜系關繫上看,英語與德語同族,但現代英語的詞彙和法語更相近的原因。
大量的法語詞的湧入,也使英語詞彙起了詞義變化。有一些英語固有的詞被淘汰掉了,有一些雖然還存在,但詞義范圍有所改變,或者帶上特有的文體色彩和感情色彩。例如:wed在古英語中作「結婚」解,但在中古英語時期傳入了法語詞」merry」,英語中「結婚」這一意義漸漸由marry來表示,wed只用在引申意義中了;它的動名詞wedding還是一個常用的詞,但只限於指「婚禮」。帶有不同文體意義的英語本族語詞與法語並存,組成了英語中特有的同義詞群格式。
3、現代英語時期(1500-- )
到中古英語末期,英語已經確立了作為英國國語的地位。喬叟的作品證明,英語已成為一種成熟的文學語言。英語語法的簡單化過程已大體完成,拼寫走向固定,基本詞彙也已形成。總之,現代英語的基礎也已經奠定。如果說閱讀中古英語以前的英語彷彿是在讀另外一種語言,那麼十六世紀以後的英語與當代的英語的差別也就不那麼明顯了。現代英語一般以1700年為界,分為早期現代英語與後期現代英語。1700年英語規范化和標准化過程已經完成,這以後英語的語音和語法都無大的變化,只有詞彙不斷地擴大和豐富。
早期現代英語時期,對英語詞彙的影響最大的是文藝復興運動。文專職復興運動是十四世紀在義大利開始的,在十六世紀以後的兩個世紀內對英國的影響很大。在這一時期,強調研究古代希臘、羅馬文化,以對抗中世紀的封建文化。於是許多外來詞,主要是拉丁語和希臘語的詞語傳入英語,成為英語的書面語和術語詞的基本部分。同時也為英語提供了大量的同義詞。希臘和拉丁語詞進入英語後有的保留了原來的形式,如 climax, appendix, exterior, axis;有的失去了詞尾,如(擴號內為拉丁語), consult (consultare), exclusion (exclusioneum) exotic (exoticus);還有的改變了詞尾,使之更適合英語的形式,如形容詞詞尾us 變成了ous或變成al,名詞詞尾tas變為ty。
經過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其後的工業革命,英帝國開始向外擴張,與世界各地的交往日趨頻繁,全球各地的語言都有語匯進入了英語,例如:harem[波斯語,商隊],bazaar[波斯語,市場],shawl[波斯語,披肩],kiosk[土耳其語,涼亭],coffee[土耳其語], nabob[印地語,大富翁],soy[日語,醬油],orang-outang[馬來語,猩猩],paddy[馬來語,稻]。
與此同時,由於與法國一直保持著密切關系,法語詞仍然源源不斷地傳入英語。這一時期傳入英語的法語詞很多保留了法語在發音和拼寫上的特徵,如protégé,被保護人,chaise兩輪馬車。
在構詞法方面,截短單詞和混成詞迅速增加。依靠母音交替構成新詞的方法被逐漸廢棄了。
在這一時期,英語被帶到了英國以外的一些地區、國家。成為那裡的通用語言。這里應特別提到的美國英語。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西洋兩邊的盎格魯-薩克森人使用的英語盡管基本相同,但在語言,拼寫和語法方面都開始出現一些區別。
二十世紀以來,英美的科學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各式各樣的宣傳媒介越來越普及,又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從們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多,英語的詞彙也隨著越來越豐富。詞彙量有了成倍的增加。英語作為一種國際的語言,是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等國的國語。使用人口過三億四千萬以上,是在國際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在國際交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經過1500年的變遷,英語從幾個日耳曼部族的語言發展為今天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語言,這固然有政治,經濟,社會的原因,但英語本身也有其它主要語言所沒有的長處。詞彙的國際性便是他的優點之一。從本單元簡略地回顧中可以看出英語善於吸收外來詞。一方面英語屬於日爾曼語族,有日爾曼語的共同詞語,另一方面又長期與法語及其它羅曼語族語言的聯系密切,同時吸收了大量古典詞語。可以說,英語把代表歐洲主要文化的詞語兼收並蓄於一身,這在歐洲各語言中間是獨特的。從語法角度看,英語詞尾變化簡單,沒有復雜的性數格變化。英語正在不斷向分析性語言的方向發展,向簡化的方向發展,英語的詞序起的作用越來越大,這也使英語比較容易學習,特別是容易入門了。
英語也有他的弱點。最容易察覺的便是拼讀不統一,造成的拼寫混亂。此外,同義詞、慣用語特別多,這固然使其表現力強,但同時也給英語學習者帶來了不少的因難。

Ⅷ 英語的起源是什麼英語語法是按什麼思路制定的

一 英語的「家譜」
英語是印歐 (1ndo-European)語系。印歐語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語系,包括歐洲、美洲和亞洲的大部分語言。講印歐諸種語言的總人數約有十八億七千五百萬,佔世界總人口的一半左右。早在1786年,英國梵文(Sanskrit)學者威廉·瓊斯爵士 (Sir William Jones) 就指出:歐洲、印度、波斯等地的大多數語言,包括古希臘語、古拉丁語及古印度語屬於同一「家族」。

原始印歐人是什麼樣的人? 他們居住在何方? 他們的語言究競是什麼樣子的? 對這些問題,我們今天仍缺乏文獻的考證。但是通過長時期的研究,語言學家們得出了探索性的結論他們發現:屬於印歐語系的許多語種都有表示「冬天」、「雪」和「寒冷」等意義的詞,這說明原始印歐語最初是在氣候比較冷的地一帶使用的。另一方面,某些熱帶地區動植物名稱的詞,如「獅子」、「大象」、「稻米」、「竹」、「棕櫚樹」等,在原始印歐語中是不存在的;而印歐語系各語種中卻都有表示「白楊」、「櫟樹」、「柳樹」、「白樺」、「熊」、「狼」、「羊」、「鷹」、「蜜蜂」等動植物名稱的相似詞。通過這樣的探索和研究,許多人認為,當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歐洲中東部曾居隹著一些游牧部落,他們飼養著象羊、狗、奶牛和馬這樣的家畜,會使用馬和簡陋的馬車,並能夠馳騁於一望無際的原野上。這些游牧部落就是原始印歐人,他們用於交際的語言就是原始印歐語。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500年間,這些原始印歐人開始遷徒。有些向西移動,有些向東移動,而有些則向南移動,到達今天的南亞次大陸。這些部落的大遷徒導致印歐語系的逐步形成。古印度語與古代歐洲語言之所以非常相近,其歷史根源即在於此。

印歐語系包括:(一)印度語族(Indic);(二).伊朗語族(Iranian);(三)斯拉夫語族(Slavic),(四)波羅的話族(Baltic),(五)日耳曼語族(Germanic),(六)拉丁語族(亦稱羅曼語族[Romance]), (七)凱爾特語族(Celtic),(八)希臘語族;(九)阿爾巴尼亞語(Albanian),(十)亞美尼亞語族(Armenian), (十一)吐火羅語族(Tocharian;Tokharian)(十二)赫梯語族(Hittite)。日耳曼語族是一個比較大的語族。它又分為三個語支:(一)東日耳曼語支(EastGermanic)主要以現已絕跡的哥特語(Gothic)為代表;(二)北日耳曼語支(North Germanic),主要以古北歐語(Oid Norse)為代表,包括今日的挪威語(Norwegian)、冰島語(Icelandic)、瑞典語和丹麥語等;(三)西日耳曼語支(West Germanic)包括低地德語(Low German) 今日的荷蘭語(Dutch)、高地德語(High German)、英語、弗里西亞語(Frisian)佛蘭芒語(Flemish)等。因此,我們說:英語屬於印歐語系的日耳曼語族的西日耳曼語支。

二 英語的形成

英國南面隔英吉利海峽(the English Channel)、多佛爾海峽(the Straits of Dover)與法國相望,東面和東南面隔北海(the North Sea)與荷蘭、比利時、丹麥、挪威遙對。距 歐洲大陸最窄處的多佛爾海峽僅三十公里寬。英國的領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東北部。大不列顛島包括三個地區:英格蘭佔南部和中部,威爾士佔西部山地半島,蘇格蘭佔北部;其中以英格蘭最為重要。大不列顛島是歐洲第一大島,海岸非常曲折,長達一萬一千四百五十公里。英語就是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中形成的。為了說明英語的起源,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英語形之前的英國史前史。文物考查已經證明,古代印歐游牧部落西移之前今天的不列顛諸島上已居住著舊石器人(Paleolithic Man)。那時,不列顛諸島和歐洲大陸是連成一片的,英國和法國之間還沒有今天的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萊茵河(the Rhine)與泰晤士河(the Thames)之間尚由其支流相接、今天的英國仍屬歐洲大陸的一部分。大約在距今九千年的時候;由於地殼的變遷,大不列顛諸島從歐洲大陸分離出來。所以史前的舊石器人能夠在不列顛定居下來並不足為怪。曾任過英國首相的溫斯頓·邱召爾Sir Winston Churchill)(1874?/FONT>1965)在其《說英語的民族史》(History of the English Speaking Peoples)一書中,曾這樣描寫居住在不列顛的舊石器人:很明顯,那些赤身裸體或只披著獸皮的男人和女人或覓食於原始密林之中,或涉獵於沼澤、草灘至於他們所說的語言,尚無史料可查。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伊比利亞人(Iberians)從地中海地區來到不列顛島定居。他們給不列顛帶來了新石器(Neolithic)文化,同時征服了先前在那兒居住的舊石器人。大約從公元前500年開始,凱爾特人;(Celts)從歐洲大陸進犯並佔領了不列顛諸島。凱爾特人最初居住在今天德國南部地區,他們是歐洲最早學會製造和使用鐵器和金制裝飾品的民族;在征服不列顛之前,他們曾征服了今天的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地區;來到不列顛後,一部分凱爾特人在今天的愛爾蘭和蘇格蘭定居下來,其餘的一部分佔領了今天的英格蘭的南部和東部。每到一處,他們都對伊比利亞人進行殘酷的殺戳。凱爾特人講凱爾特語。今天居住在蘇格蘭北部和西部山地的蓋爾人(Gaels)仍使用這種語言。在英語形成之前凱爾特語是在不列顛島上所能發現的唯一具有史料依據的最早的格言。 公元前55年的夏天,羅馬帝國的愷撒大帝(Julius Caesar)在征服高盧(Gaul)之後來到不列顛。那時,他的目的未必是想征服不列顛,而是想警告凱爾特人不要支持那些居住在高占的、正受羅馬人奴役的凱爾特同族人。愷撒大帝的這次『不列顛之行』並沒有給羅馬帝國帶來什麼好處,相反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的威信。第二年,即公元前54年的夏天,愷撒大帝第二次親臨不列顛。這次,他在不列顛島東南部站穩了腳跟,並與當地的凱爾特人發生了一些沖突。愷撒大帝雖然取勝,但並沒有能使凱爾特人屈服。不久,他又回到了高盧;在以後的大約一百年間,羅馬帝國並沒有對不列顛構成很大的威脅。 英國歷史上的真正的「羅馬人的征服」(Roman Conquest)是在公元後43年開始的。當時羅馬皇帝克羅迪斯(Claudius)率領四萬人馬,用了三年時間終於征服了不列顛島的中部和中南部隨後,整個的英格蘭被羅馬牢牢控制了。,隨著軍事佔領,羅馬文化與風格習慣滲入不列顛。羅馬人的服裝、裝飾品、陶器和玻璃器皿很快在不列顛得到推廣;社會生活開始:「羅馬化」這必然導致拉丁語在不列顛的傳播。在以勝利者自居的羅馬人看來,凱爾特人無疑是「低賤的」,凱爾特語自然不能登「大雅之堂」那時,在不列顛,官方用語、法律用語、商業用語等均是拉丁語;拉丁語成了上層凱爾特人的第二語言。這就是凱爾特語詞彙為什麼很少能倖存下來的歷史原因。在今日英語中,只是在一些地名和河流名稱方面還保留著凱爾特的詞彙成分。例如the Thames ,the Cam,the Dee ,the Avon , the Esk , the Exe , the Stour , the Aire , the Derwent , the Ouse , the Severn , the Tees , the Trent , the Wye等,均是凱爾特人命名的河流。在Duncombe, Winchcombe, Holcome, Cumberland, Coombe 等地名中,也可看到凱爾特語cumb (=deep valley::深谷)一詞的成分,在Torcross , Torquay,Torrington等地名中,尚保留著凱爾特語torr (=high rock or peak;高岩或山頂)一詞的成分。英國著名城市多爾佛(Dover)、約克(York)的名稱也源於凱爾特語。羅馬人佔領不列顛長達四百年,直到公元407年,羅馬人才因羅馬帝國內外交困不得不開始撤離不列顛。

大約在公元449年,居住在西北歐的三個日耳曼部族侵犯不列顛。他們是盎格魯(Angles)、撒克遜人(Saxons)和朱特人(Jutes)他們乘船橫渡北海,借羅馬帝國衰落、自顧不暇之機『一舉侵入大不列顛諸島。他們遭到凱爾特人的頑強抵抗,征服過程拖延了一個半世紀之久:到了公元六世紀末,大不列顛請島上原先的居民凱爾特人幾乎滅絕,倖存者或逃入山林.或淪為奴隸。這就是英國歷史上發生的「日耳曼人征服」,亦稱「條頓人征服」Teutonic Conquest)。這次外來入侵.對英語的形成起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屬古代日耳曼人。分市在北歐日德蘭半島、丹麥諸島、德國西北沿海一帶。在羅馬帝國時期,他們往往統稱為「蠻族部落」。他們從事畜牧和狩獵,過著半游牧的生活,且很早就知道農耕。他們的土地是氏族的公有財產,農業經營帶有原始的流動性質。隨著社會的發展,氏族公社逐漸解體,出現了氏族貴族和軍事首領。他們的財富和權勢在頻繁的掠奪中劇增。軍事首領名義上是由民眾大會推選產生的,實際上都出於同一家族。恩格斯曾把這種氏族部落的管理制度稱作軍事民主制;他這樣寫道:「其所以稱為軍事民主制,是因為戰爭以及進行戰爭的組織現在已成為民族生活的正常職能。鄰人的財富刺激了各民族的貪欲。這些民族把獲得財富看成是最重要的生活目的之一。他們是野蠻人。進行掠奪在他們看來是比進行創造性勞動更容易,甚至更榮譽的事情。以前進行戰爭,只是為了對侵犯進行報復,或者是為了擴大已經感到不夠的領上;觀在進行戰爭,則純粹是為了掠奪,戰爭成為經常的職業了。「 這些所謂的『蠻族」,在摧毀當時羅馬帝國的奴隸制,以及推動西歐封建制度的誕生過程中,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征服不列顛後,盎格魯人主要佔領了洪伯河(the Humber)以北地區;撒克遜人主要佔領了泰晤士河以南地區;朱特人主要盤踞在英格蘭東南端的肯特(Kent) 和南漢普郡(Southern Hampshire);以及位於英格蘭之南、靠近今天的朴次茅斯(Portsmouth)的懷特島(the Isle of Wight),形成許多小國。公元七世紀初,這些小園合並為七個王國:南部有撒克遜人的威塞克斯(Wessex)、薩塞克斯(Sussex)和埃塞克斯(Essex);東北部和中部有盎格魯人的梅爾西亞(Mercia)、諾森伯里亞(Northumbria),和東盎格里亞(East Anglia);東南部有朱特人的肯特(Kent)王國。各國競相爭雄,達兩百年之久;在英國歷史上稱為「七國時代」(the Anglo-Saxon Heptarchy)。這三個日耳曼部族雖然有各自的方言,但這些方言均屬低地西日耳曼語(Low West Germanic)。有許多共同之處.因此三個部落在語言方面基本上是相通的。他們都使用一種叫做茹尼克(Runic)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古代日耳曼各民族通用的文字.它的字母主要由直線組成,以便於刻在木頭或石塊上,是一種由古希臘語和拉丁語發展起來的北歐碑文字。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逐漸形成統一的英吉利民族.他們各自使用的方言也逐漸溶合,出現了一種新的語言棗盎格魯撒克遜語(Anglo-Saxon)。這就是古英語。它是在特定的地理和歷史環境中,經過一系列民族遷移與征服的過程所形成的。

那麼English和England的名稱是如何來的呢?原來,凱爾特人將征服他們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習慣地統稱為Saxons(撒克遜人)。早期拉丁語學者仿照凱爾特人的習慣.也將這三個日耳曼部族稱作Saxones.並將他們征服的不列顛稱作Saxonia。到了公元七世紀. 由於用森伯利亞王國和梅爾西亞王國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影響劇增,而在這棿

閱讀全文

與英語的語法的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公的家教老師女演員 瀏覽:788
圓明園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歐洲出軌類型的電影 瀏覽:587
看電影可以提前在網上買票么 瀏覽:288
有沒有什麼可以在b站看的電影 瀏覽:280
今晚他要去看電影嗎?翻譯英文。 瀏覽:951
林默燒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133
哈莉奎茵與小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9
維卡克里克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61
什麼算一下觀看的網站 瀏覽: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瀏覽:296
朱羅紀世界1免費觀看 瀏覽:311
影院容納量 瀏覽:746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 瀏覽:130
八百電影 瀏覽:844
手機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瀏覽:182
韓國有真做的電影么 瀏覽:237
歐美愛情電影網 瀏覽:515
一個女的去美國的電影 瀏覽:9
金希貞的妻子的朋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