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現代漢語語法與英語語法的區別
1 首先說時態 中文是用副詞以及虛詞來說明的,但是英語是用結構的
比如i have had my coat cleaned 中文 我洗回好了我的答大衣
不管是你在洗還是洗好了,你用的都是洗,而用「了」來表示動作已經完成,而英語顯然不是這樣的
2 其次,詞性與在句中充當的成分
比如 中文的「發展」可以當動詞,可以在中文中當主語,當謂語
但是develop只能在句中當動詞使用 也就是基本英文里你是什麼詞性和句中成分基本一一對應的,但是中文不是
個人認為這兩個是最大的區別,別的語序之類的都還好。語序其實就牽扯到de 's這種,一個是從前往後,一個是從後往前。
② 漢語語法和英語語法比較
英語語法與漢語語法的比較
首先來看漢語語法與英語語法的一致性。
漢語里有主謂賓、動詞、名詞、形容詞,英語也有。比如,「孩子們喜歡漂亮的花朵。」翻譯成英文則是「Children like beautiful flowers.」在這句話當中,漢語與英語的主語分別是「孩子們」和「Children」,謂語是「喜歡」和「like」,賓語是「漂亮的花朵」和「beautiful flowers」。動詞、名詞、形容詞也很明顯是一致的,漢語與英語中用來修飾名詞的定語同時又是形容詞的「漂亮的」和「beautiful」也一一對應。在這種句子結構完全一致的情況下用漢語分析英語或反之都是可以的,而碰到兩種語言不一致的地方,就堅決不能用澤中語言的語法套用那種語言的語法。平時在課堂里,都是英語語法講得多,漢語語法講得少,因此同學們對英語語法更為熟悉,對漢語語法反倒生疏。易用語法知識去分析問題,就很容易用英語語法的只是去分析漢語句子。比如英語里有「a red apple(一個紅蘋果)」,「a」是冠詞,而漢語里卻沒有冠詞。同樣,英語里沒有量詞,誰要是「a piece of news(一條消息)」中的「piece」說成是量詞,英國人也決不會同意。所以一定要注意漢語語法與英語語法的區別。
下面來詳細分析二者的不同點。
第一,在詞類方面不一樣。漢語的名詞里有方位詞,如「里、內、外、上、下、前、後、左、右、中」等,其中的幾個在英語里溶入了介詞,如in、on、behind,有的成了形容詞,如inner、outer、outside、middle。因此,見到了漢語的方位詞,就不能說它們是介詞或形容詞。漢語的許多動詞後面能夠加「著、了、過」,於是大家容易認為「著」是現在時,「了、過」表示過去時,但漢語中的「著、了、過」並不表示「時態」。「他昨天吃著飯還看書呢」, 「他明天看著電影還會想到我的」,這里的「著」與兩個句子的過去時與將來時顯然無關。
第二,在句子成分方面不一樣。漢語里有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六大句子成分,英語還有一個補語。英語中用狀語表示漢語用補語表示的意思,而在漢語中,則用賓語表示英語里的表語。我們見到「他在這兒逗留了三個小時(he stayed here three hours)」,就不能把「三個小時」當作狀語而要當做補語。在句子「他是學生(he is a pupil)」中,就不能說「學生」是表語,而應當是賓語。其他的句子成分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漢語里有把字句,如「他把書包拿走了」,「把書包」要分析為狀語。英語里則沒有把字句,或者說,在英語中,漢語的「把字句」被譯為「被動句」。我們可以說「He takes the schoolbag.」或「The schoolbag is taken by him.」前者的 「takes schoolbag」構成了整個句子的動賓部分,後者則由「The schoolbag」做主語,「taken」做表語,句子的結構已經完全改變。第三,句式方面不一樣。英語里當然有一些非主謂句,如「Wonderful!(妙極了!)」但是這樣的句子極少。漢語裡面的非主謂句則很多。除了一個詞構成的非主謂句,如:「棒!」「好!」之外,漢語里還有大量由各種短語構成的非主謂句,如「好球!」、「我的帽子呢?」、「我的老天爺!」、「你這個小鬼!」、「瞧你!」、「下雨了。」、「刮風了。」等。如果用英語表現這些意思,則需要用一個主謂賓或主系表皆齊全的句子,如「It is raining(下雨了)、where is my cap(我的帽子呢?)」 。更特殊的是,在漢語里,有一種主謂語句。「他臉色蒼白」、「這個人鼻樑很高」、 「這里的樹,楊樹居多」這些句子的謂語都是主謂短語。而在英語中,這種句式結構是無法表現的。
呵呵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祝樓主進步哈 聖誕節快樂O(∩_∩)O哈!
③ 英語語法和中文語法的區別
1.在漢語和英語中,同一個詞語或單詞往往詞性不止一個。
例如,在漢語中,「美麗」既可以作名詞也可以作形容詞;在英語中」work」既可以作名詞也可以作動詞,都表示「工作」的意思。在漢語中,我們大都可以用同一個詞語作不同的詞性來使用,而英語中,詞義相同而詞性不同時,往往不能使用同一個單詞。
例如:
(1)She is very kind. (她很善良)
(2)Her kindness moved me deeply.(她的善良深深打動了我)
(3)She is a happy girl. (她是一個快樂的女孩)
(4)I like chatting happily with others.(我喜歡跟別人快樂地聊天)
在例句(1)中,kind(善良)是形容詞,作表語,而例句(2)中,kindness(善良)是名詞,作主語;在例句(3)中,happy(快樂)是形容詞,修飾名詞girl,而在例句(4)中,happily(快樂)是副詞,修飾動詞chat。
2.英語的動詞有時態,而漢語沒有
英語的時態大都體現在謂語動詞上,而漢語的時態則用一些虛詞來表現。例如:
(1)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 (我已經完成我的家庭作業)
在這個例句中,漢語我們用虛詞「已經」來表示動作的完成,而在英語中,則是將句中的謂語動詞finish轉變成現在完成時結構have finished來表現finish這個動作已經發生過了。
(2)She is reading a book carefully. (她正在認真看書)
在漢語中,用虛詞「正「來表示「讀書」這個動作正在進行,而英語中,則需要將「read」轉變成現在進行時結構」is reading」
(3)He will be back in ten minutes. (十分鍾後他將回來)
在漢語中,用虛詞「將」來表示將來的動作,而英語中則需要用一般將來時的結構「will +動詞原形」來表現。
④ 舉例對比中文語法與英語語法的異同急用 謝謝。。
語法的東西我個人認為最最關鍵的是能充分了解句子的結構,認清其組成成分,尤其是有從句存在的情況。
看到句子先劃分主語的「主謂賓」,然後是主句的「定狀補」,從句本身以一個整體當成主語的一個「定狀補」成分。
然後才是在「把從句恢復成正常語序」的基礎上,按主句的分析方法,分析從句的「主謂賓、定狀補」。
「主謂賓、定狀補」,你應該結合漢語的句子中相應成分的應用習慣進行判斷,建議你可以用初中語文中劃分句子成分的符號和方法來劃分英語的句子。我覺得漢語語法在這點上能對你的英語語法學習有相當大的幫助。
劃分過程中要注意的幾個方面(也是自己書寫英文句子要注意的幾個方面)是:
1、片語搭配:這個只能通過字面的理會、背誦、實際應用來增強對片語的感覺。這個理會過程有個經驗告訴你,就是一些片語前後詞並不是平等的,而是有所強調、有所弱化或否定,比如上面的too..to...強調的是too,著重描述too後面描述的一種狀態的程度,弱化(這里包含否定含義)的是to後面的描述,所以在理解上加入了「不能」這個否定詞。
2、語序顛倒:一般是1)疑問句中「賓、定、狀」成分變為疑問詞提前引起語序變化;2)特殊單詞(如so、neither)提前指代前面描述表示強調;3)從句中謂語以分詞形式提前引起從句的語序顛倒。
3、成分位置調整:某一個句子成分(分詞短語或從句,也有時是名詞)太長,如果保持其位置會引起其他成分的理解的時候,對該成分在其原位置前後做適當的調整。
4、主被動態的分析,這個和漢語是相通但又有所不同,關鍵是要在漢語表述基礎上去嘗試加入「被」的理解,即去體會名詞與動作的單詞描述之間能否加上「被人」的含義。如漢語「花瓶打碎了」在英語上就應該按「花瓶被人打碎了」來翻譯。主動態的分析對「動詞選擇是現在分詞還是過去分詞作從句」的應用有直接的影響。
5、前後一致,主要表現在動詞上,漢語語句中沒有這方面的描述,但是英語語句要突出這個內容。主要在時態、單復數、第三人稱上去注意。單復數、第三人稱的注意完全靠個人細心。時態一致要靠你依據上下文描述對動詞發生時間點的判斷。
當然也會在一些詞的用法上需要注意前後一致,比如前面「漫雪飛舞」說的「No,I haven't」,如果按中文習慣回答yes,就是前後不一致了。
至於固定搭配(如there be、be going to、would like to do)、時態應用什麼的,只能多多記憶,多應用來加強這方面的語感。
以上個人看法,可能說多了,有些散亂。總之是英語語法和漢語語法有相同的地方、有相近的可以通過適當注意應用來貫通的。絕對的差異個人覺得並不是很明顯(至少現在想不起來)
⑤ 漢語語法和英語語法類似么,異同之處是多還是少
我想說,我復的漢語語法完全制不通,也能自由交流。但要學好英語就要學通語法。
語法是一種新的語言思維體系。運用這種語法思維可以學通任何一門語言。
但是我不建議你通過漢語的語法來學習英語,因為其差別太大。並且我也不認為你學好漢語語法很容易。
你可以從零起步學習語法思維。
我告訴你什麼叫語法思維。
語法思維就是在建立句子思維的基礎上學習不同的詞性在句子中作不同的成分。每個句子都是如此,你要是能每個句子都能夠劃分好詞性,成分,那麼你的語法思維就是通透的。毫不誇張的說,我就能基本達到這個程度。而且它給我帶來了很大很大的收益。然後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總結模式,別看句子千千萬,但這種模式卻就是那麼有限的十幾種。我不能一一舉例。但確實就是那麼十幾種模式在構建著句子。從未超出范圍。如果你能悟出這點。你就是個語法應用專家。這也是我給自己的定位。
語法很簡單。是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的事。關鍵就是要有我說的語法思維意識。建議先把我給語法的定位悟通。然後有空交流
⑥ 漢語語法與英語語法的區別說簡單點,多舉幾個例子下哦!謝謝哈!
時態問題:漢語沒有時態要求,而英語時態變化很大.
疑問句句式:漢語疑問句不專需要把屬疑問詞置於句首,而英語中的疑問句須把疑問詞置於句首.
動詞的單復數問題:漢語動詞不存在單復數問題,而英語需要注意這個問題.
除此以外,英語動詞分為行為動詞、系動詞和情態動詞.跟在行為動詞後面的稱賓語;跟在系動詞後面的稱表語.
⑦ 漢語語法與英語語法有什麼不同
其實漢語的語法在英文中是被稱為句法的。句法就是從基礎的動詞、形容詞、副詞等入手,進而研究整個句子的構造。只有基礎的句法搞明白了,英語的語法自然就會用了。
⑧ 英語語法與漢語語法的區別
語法的東西我個人認為最最關鍵的是能充分了解句子的結構,認清其組成成分,尤其是有從句存在的情況。 看到句子先劃分主語的「主謂賓」,然後是主句的「定狀補」,從句本身以一個整體當成主語的一個「定狀補」成分。 然後才是在「把從句恢復成正常語序」的基礎上,按主句的分析方法,分析從句的「主謂賓、定狀補」。 「主謂賓、定狀補」,你應該結合漢語的句子中相應成分的應用習慣進行判斷,建議你可以用初中語文中劃分句子成分的符號和方法來劃分英語的句子。我覺得漢語語法在這點上能對你的英語語法學習有相當大的幫助。 劃分過程中要注意的幾個方面(也是自己書寫英文句子要注意的幾個方面)是: 1、片語搭配:這個只能通過字面的理會、背誦、實際應用來增強對片語的感覺。這個理會過程有個經驗告訴你,就是一些片語前後詞並不是平等的,而是有所強調、有所弱化或否定,比如上面的too..to...強調的是too,著重描述too後面描述的一種狀態的程度,弱化(這里包含否定含義)的是to後面的描述,所以在理解上加入了「不能」這個否定詞。 2、語序顛倒:一般是1)疑問句中「賓、定、狀」成分變為疑問詞提前引起語序變化;2)特殊單詞(如so、neither)提前指代前面描述表示強調;3)從句中謂語以分詞形式提前引起從句的語序顛倒。 3、成分位置調整:某一個句子成分(分詞短語或從句,也有時是名詞)太長,如果保持其位置會引起其他成分的理解的時候,對該成分在其原位置前後做適當的調整。 4、主被動態的分析,這個和漢語是相通但又有所不同,關鍵是要在漢語表述基礎上去嘗試加入「被」的理解,即去體會名詞與動作的單詞描述之間能否加上「被人」的含義。如漢語「花瓶打碎了」在英語上就應該按「花瓶被人打碎了」來翻譯。主動態的分析對「動詞選擇是現在分詞還是過去分詞作從句」的應用有直接的影響。 5、前後一致,主要表現在動詞上,漢語語句中沒有這方面的描述,但是英語語句要突出這個內容。主要在時態、單復數、第三人稱上去注意。單復數、第三人稱的注意完全靠個人細心。時態一致要靠你依據上下文描述對動詞發生時間點的判斷。
⑨ 英語語法與漢語語法有哪些差異
語法的東西我個人認為最最關鍵的是能充分了解句子的結構,認清其組成成分,尤其是有從句存在的情況。
看到句子先劃分主語的「主謂賓」,然後是主句的「定狀補」,從句本身以一個整體當成主語的一個「定狀補」成分。
然後才是在「把從句恢復成正常語序」的基礎上,按主句的分析方法,分析從句的「主謂賓、定狀補」。
「主謂賓、定狀補」,你應該結合漢語的句子中相應成分的應用習慣進行判斷,建議你可以用初中語文中劃分句子成分的符號和方法來劃分英語的句子。我覺得漢語語法在這點上能對你的英語語法學習有相當大的幫助。
劃分過程中要注意的幾個方面(也是自己書寫英文句子要注意的幾個方面)是:
1、片語搭配:這個只能通過字面的理會、背誦、實際應用來增強對片語的感覺。這個理會過程有個經驗告訴你,就是一些片語前後詞並不是平等的,而是有所強調、有所弱化或否定,比如上面的too..to...強調的是too,著重描述too後面描述的一種狀態的程度,弱化(這里包含否定含義)的是to後面的描述,所以在理解上加入了「不能」這個否定詞。
2、語序顛倒:一般是1)疑問句中「賓、定、狀」成分變為疑問詞提前引起語序變化;2)特殊單詞(如so、neither)提前指代前面描述表示強調;3)從句中謂語以分詞形式提前引起從句的語序顛倒。
3、成分位置調整:某一個句子成分(分詞短語或從句,也有時是名詞)太長,如果保持其位置會引起其他成分的理解的時候,對該成分在其原位置前後做適當的調整。
4、主被動態的分析,這個和漢語是相通但又有所不同,關鍵是要在漢語表述基礎上去嘗試加入「被」的理解,即去體會名詞與動作的單詞描述之間能否加上「被人」的含義。如漢語「花瓶打碎了」在英語上就應該按「花瓶被人打碎了」來翻譯。主動態的分析對「動詞選擇是現在分詞還是過去分詞作從句」的應用有直接的影響。
5、前後一致,主要表現在動詞上,漢語語句中沒有這方面的描述,但是英語語句要突出這個內容。主要在時態、單復數、第三人稱上去注意。單復數、第三人稱的注意完全靠個人細心。時態一致要靠你依據上下文描述對動詞發生時間點的判斷。
當然也會在一些詞的用法上需要注意前後一致,比如前面「漫雪飛舞」說的「No,I haven't」,如果按中文習慣回答yes,就是前後不一致了。
至於固定搭配(如there be、be going to、would like to do)、時態應用什麼的,只能多多記憶,多應用來加強這方面的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