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傳統英語教學和情景教學法的區別
高中英語語法傳統教學與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法有什麼不同? 學習英語,是為了交際,學好語法,是為了更好的交際,所以在英語的學習中,為了運用語言,就需要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語法是交際能力的組成部分。盡管實行了新課程改革,但學習英語的目的並未改變。只要目的不變,語法學習就必不可少。高中時期語法項目繁多,怎樣向學生有效地傳授這些語法知識呢?語法是語言基本規律的提煉和總結。所以掌握語法對學生正確地運用英語關系很大。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認為:新課程與傳統語法的教學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傳統的語法教學是先給學生講解語法的條條框框和規律,講解完畢,讓學生進行強化性訓練,以期達到掌握的目的;而《新課程》則重視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語言環境的訓練,讓學生從中掌握一定的語言規律,從而掌握語法知識的教學。《新課程》強調高中英語語法教學要從"用"的角度出發,以探究的方式學,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運用和鞏固。為了通過語法學習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語言,在高中語法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鼓勵學生採用探究的途徑學習,合理地運用歸納和演繹的方法。讓學生在接觸語言現象後發現並總結語言規則,然後進行練習和實踐。 二、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方式練習和運用所學語法項目。特別要藉助真實的語言材料,讓學生在語境中感悟語言功能,了解語言規則。學習語法是為了理解語法形式的表意功能,並能有效運用。避免單純傳授、講解語法知識的傾向。三、注意研究《新課程》對語法項目范圍的界定。教師在進行語法教學的過程中要把握好教學內容和教學范圍的度。避免涉及冷僻的語法現象。設計語法練習和試題的時候也要注意避免出偏題、怪題。四、歸納法:即先讓學生接觸具體的語言現象,其次通過觀察,分析,對比,在教師指導下找出規律,然後在進行反復操練,這樣加深學生對語法的理解和掌握。五、對比法:學生在語法學習過程中,會出現一種"越學越糊塗"的感覺。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引導學生對類似的語法現象進行分析,對比,找出關鍵點,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六、活動法:即學生在活動中運用語言,調動起學生的認知結構和主體意識。學生思維活躍,記憶就會更深刻。教師應把語法規則活化為活動,把教學活動活化為交際活動。設計巧妙、難度適宜的游戲活動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總之,教師無論採用了那些教學方法,都應注重"精講多練,以練為主;點到為止,注重運用"。讓學生在練中有悟,在練習中獲得聽、說、讀、寫的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熱情,才能增強自信,體驗進步和成功的快樂,也使語法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才會更扎實和鞏固,才會具有更高的語言運用和交際能力。
② 談談如何開展英語語法教學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語法教學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如何講解語法知識開展語法教學,使枯燥乏味的語法變得易懂有趣是高年級英語課堂教學中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文章從形象、趣味、分層、靈活四個角度對語法教學進行闡述。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解釋語法現象,如何講解語法知識,如何開展語法教學,使枯燥乏味的語法變得易懂,有趣?
一、藉助媒體,創設情境,形象學語法
在英語語法教學中時態是一個很重要的語法項目,但是學生難以掌握,尤其在交際的時候容易出錯。如果僅用孤立的句子去理解和說明這一語法現象,或者讓學生去死記,他們會感到學習語法很枯燥,太抽象。我們可運用多媒體,通過場景的快速切換,有效地調動和控制學生的注意力,先幫助他們形成直觀的表象,再設計一些有一定信息溝的會話練習,喚起學生的求知慾。例如,在教be動詞的一般過去時態時。
1、鋪墊。媒體出示一卧室,內有一張床和一張課桌,床上有兩件毛衣,床下有一雙鞋,桌上有一隻手機和一些鮮花,牆上掛著一隻風箏。
T:Where』s the mobile
phone?
S1:It』s on the
desk.
T:Where』re the
shoes?
S2:They』re under the
bed.
媒體出示下列句型:
It is on the
desk.
They are under the
bed.
2、導入。隱藏上圖中的手機和鞋,媒體出現兩幅圖,讓學生進行對照。
T:Where』s the mobile
phone now? Is it on the desk?
Ss:No.
T:But it was there
just now.
T:Where are the shoes
now? Are they under the bed?
Ss:No.
T:But they were there
a moment ago.
媒體出示下列句型:
It was there just
now.
They were there a
moment ago.
由學生已知的一般現在時作鋪墊,引出be動詞的一般過去時,兩種時態對比使用,教師作適當解釋。
3、操練。隱藏毛衣和風箏,兩圖對照,讓學生分小組模仿操練。
4、總結。
一般過去時表示過去某時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其謂語動詞要用動詞的過去式。在漢語中不存在這樣的現象,這是中英文的區別之一。還要向學生講清is, are的過去式分別是 was和 were。
5、運用。分組自由創設情景,活用以上所學知識,用英語進行交流。
這樣,藉助媒體,通過對話感知,模仿訓練,歸納語法現象,活用知識進行實踐等一系列活動,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了be動詞一般過去時的用法。
二、歸納總結,提高效率,趣味學語法
詞法是指詞形的變化規則及用法。小學階段講到了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代詞﹑介詞﹑數詞﹑冠詞和連詞等的用法。數詞分為基數詞和序數詞,序數詞的構成與基數詞有一定的關系,但構成方法又不盡相同,如果要讓學生去死記硬背那麼多的序數詞,學生會感到厭煩。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為了使這一語法項目簡單化,我為學生總結了這樣一則順口溜:「一,二,三特殊記,四以上加th, 八減t, 九去e, f來把ve替,ty須變tie.若是碰到幾十幾,改變個位就可以。」 本來很難掌握的內容,通過這么一則富有節奏感,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學生很快便學會了1—100序數詞的構成,可以說是事半功倍。又如在教「是」動詞am,is,are在人稱代詞中的用法時,也可以這樣總結:「我用am, 你用are, is用在他,她,它,凡是復數都用are.」這樣處理簡單易懂,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就連平時學習能力較差,不肯開口說英語的同學,也都說得津津有味,很輕松地理解並掌握了這一重要的語法項目。再如
「物主代詞」。學生容易混淆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和名詞性物主代詞,不懂分辨。我教學生這樣記:「名詞性物主代詞比別人多點東西,所以單詞比較長,派頭比較大,不允許『東西』跟著它。」又如:在一般現在時結構中,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時,動詞要用第三人稱單數形式,但很多學生不易記住,我們可以教學生這樣記:「第三人稱單數,勢單力薄,需要一個幫手,你就在動詞上給它加上絲絲(s或es)力吧!」現在進行時中動詞的正確運用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學生用了動詞的現在分詞形式,會缺少be動詞;或有了be動詞,動詞只用原形,少了ing。我們可幫學生這樣形象記憶:「主人正要干大事,要找比比(be動詞)當保鏢,保鏢出門不簡單,後面帶著英英(ing)跟屁蟲」。用這種趣味的學習方法不僅幫助學生掌握了語法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有的學生還學會了自己編順口溜,歸納總結語言規律。
三、設置梯度,正確引導,分層學語法
語法教學要注意梯度,正確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解開謎團。不能要求學生一下子就得到答案。我們要強調的是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與他人對話、交流、討論來達成理解,形成共識,構建自己的知識。我們經常可以採取以下方式設置梯度:
1、教師舉例,師生一起完成例句。
2、學生仔細觀察,討論,分析,比較例句,初步歸納出語法規則,教師適時點撥,解答學生疑問。
3、教師對學生歸納的語法規則給予客觀的評價和補充。
4、學生進行操練,教師提供多種形式的題型,如選擇;填空;筆譯和文章理解等,以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四、系統歸納,適當集中,靈活學語法
③ 淺談如何改進高中英語語法教學
近年來,隨著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滯後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實踐中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語法教學歷來是困擾廣大師生的一大難題,語法是框架,沒有它就無法建立起語言的大廈.我認為,目前語法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1.新課程中對語法項目的編排順序不像以前教材中的語法項目那樣有順序性、系統性和針對性。所以,教師在講解語法的時候也是支離破碎的,難成系統。 2.語法是英語學習中最難、最枯燥的部分。 語法是一門語言的使用規則,我們只有利用語法才能更好地進行相互之間的溝通。在語言學習中,學習語法是基礎,教師在傳授語法知識的同時,一定要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把枯燥的英語語法的學習變成英語學習中最有魅力的部分。 3.多數老教師有水平、有經驗。但是由於考試制度的牽制,以及學校的升學壓力,他們長期使用的都是傳統教學法,突然面對全新的教材實在是無從下手,不知所措,只有用傳統教法上新教材,違背了教材編寫的初衷。最終還是導致學生課文學得囫圇吞棗,語法學得支離破碎,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難見長進。近幾年剛走上講台的年輕教師沒有經驗,難以應付新教材,不會運用交際教學模式,而自身的語法功底不扎實,在使用口語和板書造句時,時常出現語法錯誤,語法教學當然也就無法駕馭,造成的後果和老教師的一樣。 4.教師沒有領會新課程的理念,沒有採用正確的教學 方法 ,沒有處理好交際法與語法教學的關系,造成中學生的語法知識缺乏,英語閱讀水平下降,寫作、翻譯中詞法、句法錯誤多,不妥之處更是比比皆是。 5.許多學生是接受老師用傳統的語法翻譯法來進行教學的。他們已經習慣了坐在教室里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語言點。教師採用交際教學法進行教學,便不會集中解釋、操練學生所期待的語言點。許多學生並不能理解交際教學法後面隱藏的東西,語法知識難以融會貫通並且牢固掌握,語言的運用能力也就無法提高。 面對現在語法教學的現狀,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創設情景.呈現知識.。 如在講授虛擬語氣,首先教師口頭造了一個句子:If I were a bird, I would fly in the sky.(假如我是一隻鳥,我就在天空中飛翔。)此時學生好生奇怪:主語是I,be 動詞卻用were,通常情況下是用am或was。於是大家疑惑一陣就紛紛發言了:老師,怎麼用were,是不是弄錯了。這樣,教師就把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課堂氣氛也非常活躍。隨後老師進行解釋:這就是虛擬語氣,要注意它的句式。 二.對比訓練,歸納總結. 三.提醒學生預習。 預習是課堂教學的前奏,是一種有效的接受知識的手段。是一種讓學生把瞬時記憶轉變為長時記憶的方法。在導入一個新語法之前,把預習當作讓學生必做的家庭作業。 四.循序漸進,逐步掌握. 有些語法知識內容多而雜,教師不可能在一節課全部讓學生融會貫通。可用幾節課中去講解。 五.注意反復運用. 講完一個語法知識點後,教師要在課堂上讓學生反復練習,從而喚起學生的記憶。 六.在語法練習中讓學生體驗成功感。 作業和測驗要有針對性,階梯性,只要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當然他們就對這種語法現象充滿自信,從而為以後更深層次的知識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七.注意因材施教.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採用不同的傳授方法和指導方法。練習難易要適當,要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學有成就感.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創設情景,提高學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綜上所述,只有把新的教育理念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並且充分發揮教師的潛能.才能搞好高中英語語法教學。
④ 英語語法教學方法傳統意義上劃分有有幾種
在中國,只有兩種,一種叫作漢語講授法,用漢語講解英語語法,另一種叫作英語講授法,直接用英語講解英語語法。
在這二者之間,有各種各樣的混合法。
⑤ 如何提高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有效性
方秋連 (江西新建五中)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其中語法是語言知識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通過觀察、感悟、探索和運用內化語法知識,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可以為真實語言交際打下基礎,提高語法教學的有效性。
一、目前初中語法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1、填鴨式教學
有些教師在讓學生模仿操練後,生怕學生不能記住語法知識,於是採取「先操練後講解」。在學生操練之後,教師直接講解語法知識,單向灌輸,學生被動記憶。學生雖然在較短時間內似乎掌握了目標語法,但沒有經過思維,被動獲得的知識難以內化為語言能力。於是,就出現了雖經多次講解的語法,學生仍不會准確運用的現象。
2、語法訓練形式單一
語言實踐是提升語言運用能力的必要途徑,這一途徑的實現必須以具體的語境為依託。在模仿操練的中,很多教師仍僅關注語言的形式,訓練形式單一枯燥所設計的操練形式和內容往往存在「為了訓練而設計」的現象,忽略運用語言時所需的語境。在特定的言語環境中學生表面順利實現了語言的准確輸出,但在具體語境中仍不會靈活運用。
3、課堂操練僅留於形式
教師在語法教學中要求學生一味進行機械模仿操練,不引導學生觀察語言結構、歸納語法規律,表面上學生通過操練能較流暢地表達,但學生並沒有真正理解掌握語法知識,在實際交際中不能運用准確和得體的英語進行口頭表達,也寫不出幾句完整的句子,難以實現語言高質量的輸出。
二、解決方法
1、在游戲語境中感悟語法意義
為了引導學生對所接觸到的語言材料進行更進一步觀察,筆者鼓勵學生對三個人物的其餘新年願望進行猜測。在設計接龍猜測游戲中,筆者根據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注意游戲難度的坡度,由易到難逐漸提升。
〔教學片斷1〕
在對最後一個人物Andy的新年願望進行猜測時,筆者沒有給學生任何提示,要求他們獨立造句。由於有了先前的鋪墊,學生思維活躍給出了各種答案。
T: What about Andy』s next wish? If it snows next month, Andy』s school will probably be closed. If his school is closed, he will „
Ss:If his school is closed, he will have a longer winter holiday.
If his school is closed, he will stay at home and play video games all day. If his school is closed, he will feel sad. „„
2、讓語法教學情景化
讓語法教學情景化,以模擬情景為主,通過設計或利用某一情景進行操練。
模擬情景的范圍很廣,可以是語言描述、出示圖表、播放錄像帶、演示直觀教具、動作模擬表演、特殊環境的布置以及教室情景的利用等。模擬情景是教師據語境的需要而模擬相應的情景,用以幫助學生更准確、更快速地推斷語境,從而收到更好的理解和記憶效果。模擬情景既要切合教材的需要,又要適合學生的需要。
例如,在教學現在完成時之前,我們可以將本班同學的一節課外活動的情景錄制下來,然後在學習過去進行時語法的課堂上播放錄像,讓學生互問互答,訓練過去進行時的句型結構。如:
S1
:
What have you done?
S2
:
I have played basketball on the playground
.
S1
:
What have you done?
S2
:
No
.
He has played with a yo
—
yo
.『
2 這一情景的設置生動形象地呈現了過去進行時的情景,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交談的慾望,非常適合學生操練,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過上述情景的操練之後,我們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以一對或小組的形式相互詢問對方及其家人在過去動作。如: What have you done?
What has your mother done?
Have you been to BeiJing before?
在教學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班級同學的外貌特徵(高、矮、胖、瘦)進行比較。如:Li Qiang is taller than Xiao Hong,but he is shorter than Jiang Quan./Yao Lei is very tal1.He is the tallest boy in our class? 也可以給學生提供各種不同的圖片,讓他們對圖片中的東西進行比較。如:There are more people in Picture 1 than in Picture 2.The apples in the basket are bigger and redder than those on the table„„
3、在競賽語境中探索語法規則
初中語法教學應採用「歸納為主,演繹為輔」的教學策略。歸納法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分析和歸納能力,也有助於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學生做出了各種猜測後,筆者給出了含有Andy四個願望的一個語段,鼓勵同學即興背誦,然後歸納「if」條件狀語從句的特點,最後筆者加以點評小結。
〔教學片斷2〕
T: Please read Andy』s wishes and try to memorize his wishes. Then I want you to recite his wishes. Let』s see who has got the best memory?
S: If it snows next month, Andy』s school will probably be closed. If his school is closed, he will havea longer winter holiday. If he has a longer winter holiday, he will go to Beijing to visit his grandparents. If he goes to Beijing,
he willcertainly take a chance to see the Bird』s Nest and the Water Cube. He』s sure it will be an unforgettable trip.
(背誦時,筆者隱去上述斜體動詞片語,給與學生提示,引導學生關注語段中的時態變化,鼓勵學生探索語法規律。)
T: When you use if Present Real Conditional, you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ense in the if clause. What tense do we usually use in 「if」 clause,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or the simple present tense?
S:The simple present tense.
T: In if clause we usually use the simple present tense instead of the future tense. We call this rule 「主將從現」.
4、讓語法教學活動化
新課程標准要求我們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主,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學習語法,即在運用中學習語法,為運用而學語法。這就要求我們將傳統的傳授式語法教學轉換為以學生親身體驗為主的探究式語法教學。因此,使語法教學活動化成為一種活動性的語法教學。
語法課活動化就是通過為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所學的語法知識,真正做到以運用為動力,以運用為目的,以運用為核心,也達到了用中學,學中用的效果。
三、結束語
設計趣味性強、貼近學生生活、適合目標語法的語境,讓學生在語境中探索語法規律,運用語法規則,內化語法知識,有助於學生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下基礎。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習者綜合運用語言能力,提高交際能力。語法是語言知識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者正確理解和准確輸出的前提。
(來源:《中國教育科學》2015年6期)
⑥ 英語語法到底重要不
語法當然重要,下面這段文字告訴你為什麼重要。
小孩是如何學習中文母語的?
一個小孩自生而長,父母一字一句的教,不斷的糾正,自然內化了小孩正確的語言結構和順序。 所以我們掌握母語沒有覺得多難,覺得是很自然的事情。在孩童時期學話也沒有家長會給小孩講語法。
在看看小孩是如何學習英語的?
絕大多數的中國小孩學習英語僅僅是在課堂上的數小時,一個老師對那麼多小孩,每個小孩一節課可以說幾句?一天可以說幾句?如果說錯了會有家長老師即使的給予糾正嗎?正式因為這個原因,英語的語言結構和思維就無法內化在中國小孩的腦海里,同時又有中文結構順序的排斥。
這也就是為什麼學習英語要學習語法的起因。
那麼什麼是語法呢?
語法是語言的法則、語言的精華、語言規律的高度凝縮。
國內的小孩既然無法獲得大量的英語練習去內生語法規范,那麼就只有學習這種生硬的語法規則來保證我們能夠正確的讀寫英語了。 這就是為什麼國內小孩要學習語法的原因。
很多學生會覺得語法難,那麼語法真的難嗎?
語法一點也不難。之所以覺得難可以給你舉個簡單例子你就會明白。
比如你站在一面滿是霧氣的玻璃窗後面看景色,那麼任你多聰明,視力多麼好,你就是看不清楚。這時你也許就懷疑自己不夠聰明,視力不夠好,而實際情況是因為有這層迷霧造成了你無法看清。那麼一旦把這層迷霧擦除,你瞬間就會覺得世界清明起來,風景看的一清二楚,簡單明了。
現在應該明白了,之所以很多人覺得語法難,什麼從句,主句,單句,復句,時態、非謂語,語氣等你不理解,是因為有這層迷霧,傳統的英語教育,不但無法擦除這層迷霧,反而描的更黑,教的糊塗,學的更加困惑。
老師照本宣科,沒有講透,學生並沒有真正理解,就不得不死記硬背,即使死記硬背記住了,也不能算真正掌握而能靈活運用。
整個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階段的語法學習,也就數十節課就可以系統透徹的學完,但是傳統教育卻折磨了學子們數十年,卻越學越糊塗。傳統英語教學把英語語法的學習安排的非常冗長和混亂,毫無章法和體系,今天講一點,明天講一點,彼此間生硬冷漠毫無內在聯系和體系,本來非常有趣的英語語法,本應該是一講就理解,就掌握的,卻被弄得非常復雜繁瑣,直接導致了很多學生厭學。
所以正確的英語學習順序是先學透英語語法,建立一個強悍的英語語法思維,語法處理器,這時閱讀和寫作的語法和思維障礙已經解決,剩下的就是如何高效的攻克詞彙了。
推薦華東理工大學的《英語思維:解密英語語法的原理》,該書是國內第一本系統講解英語語法原理和思維內涵的書,是第一本從語言原理層面完整系統的呈現英語語法全貌和完整框架體系的書。該書糾正了傳統英語教育的諸多謬誤,理清了英語學習的脈絡,呈現給讀者一個完整系統的英語語法框架體系。
也可以學習同名視頻課程,短平快,十節課真正理解英語語法,適合那些英語語法混亂毫無章法同學,也適合那些英語還不錯,但是沒學透無體系遭遇瓶頸無法突破的同學,看完後,對英語的理解有脫胎換骨之感。
建立了英語語法的整體框架結構,理解了英語語法所蘊含的思維內涵後,你就不會再覺得語法乏味。
學透語法之後的英語繼續學習,就可以通過精看美劇進行詞彙的學習,聽、說、讀、寫的鍛煉。
利用高效系統建立起來的語法知識體系後,可以欣賞美劇、閱讀新聞,交友娛樂,快樂的享受英語給你帶來的樂趣。
⑦ 傳統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模式有哪些
教學模式有哪些
首先寫教學目標,現在是課改階段上課要有新的理念分三版部分:知識、能力權、情感態度價值觀。 然後分析教材:重點和難點 三 教具 四 教學方法 五 教學過程,可分詳案和簡案,詳案要設想每句話怎麼講比較麻煩,簡案只要寫一下時間安排,和每部分教師的活動和學生的活動 六 板書提綱 七 教學反饋 這樣的教案就比較完整,也能及時地總結問題。 我認為寫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確立教學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萬不能小看了這部分,否則上課就會漫無目的,效果比較差。
⑧ 英語語法課怎樣上更好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發展,各個國家及民族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日趨頻繁,擁有與其他國家和民族交流的能力是新一代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以交際為目的的教學理念占據英語教學的主導地位,卻忽略了語法教學的重要性,導致許多學生出現外語使用缺乏准確性、寫作和翻譯能力差等問題.因此,隨著外語教學改革的逐步進行,有關是否應該重視語法教學的爭議也越來越多.
語法教學一直是英語教學的基礎,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掌握也一直是外語學習中的一個難題.我對學語法教學提出一些建議.
一、情景培養和專項訓練相結合
英語是一門外來語,英語的語法體系和漢語的語法體系截然不同,如果只是單純依靠創造語言情景,藉此為學生提供象母語學習一樣的條件,在寓教於樂中自然而然的掌握英語語法,那是不現實的.忽略語法的重要性和基礎性,片面追求模擬語境、提高試聽能力,使學生的語言能力浮於表面.在一些對英語語言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中,往往存在口語流利,但語法句法使用不規范,省略語使用過於頻繁的問題.而對於那些在高中階段沒有打好語法基礎的學生來說,要他們開口說英語,就更難了.
在學校開辟英語角、組建英語興趣小組、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試聽學習早已經不是新聞了,但是如果僅僅以交際為目的,進行純粹實驗性的外語學習,即便提供給學習者充足的可理解輸入和交際機會,多年之後他們仍無法系統習得很多形式結構,無法進行高水平的語言交流,語言的准確程度也差強人意.創造情景條件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水平固然是當下一種頗為流行的方式,但是在某一個固定場合、固定時間內,涉及到的語法知識必然是單一的、重復的,如果不能讓學生系統的學習,而只是一味機械的重復某一類語法或句法結構,必將導致學習者的語法系統混亂、出現知識結構斷層.
二、語法結構和文化背景相聯系
在外語教學中,因為母語語法習慣的干擾而產生的定式現象是最普遍的,還是習慣用中文的思維方式學習英文材料.因此,不僅要加強外語語法和目的語文化背景的聯系,還要重視目的語文化和母語文化之間的對比,採取比較教學法,進一步強化英語和漢語的語法知識結構.建議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增設英語語法課和漢語語法課,採用比較學的方法開展教學,使學生全面系統的掌握漢語文化體系和英語文化體系.
三、開放式教學和傳統教學相輔助
傳統教學法 「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這種教學思想固然突出了英語教學的目的性,起到有的放矢的效果,但是同時卻忽略了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開發和培養.開放式教學給學生更多自主的空間,使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點進行選擇性的學習,在一定層面上有助於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但是由於現階段我國教育體制的局限性,大部分的學生在高中階段接受的是以應試為目的學習模式,即使他們已經掌握了足夠的語法知識和詞彙信息,卻無法合理的運用這些知識.
因此,必須將開放式教學和傳統教學相結合,取長補短,才能更好的實現英語教學的理想效果.開放式教學弱化了教與學的對立關系,傳統教學給與學生扎實的語法結構基礎,將二者有機融合才是教學改革的新出路.
時代在進步,教育理念在革新,我們的教學方法也應該隨之做出相應的改動.然而即使是注重文化交流、以交際為目的的今天,學好語法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語法是提高語言准確度的保證,是全面運用一種語言的基礎,因此任何排斥和忽略語法教學的教學法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將語法教學和語言的交際功能相結合,將語法教學明確化、系統化、實用化,才能實現英語教學的全面成功.
⑨ 如何提高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有效性
在我們英語的語法教學中,要圍繞以下三維目標:
1基本知識目標:學習和掌握語法概念和運用。
2能力智力目標:進一步訓練學生表達能力。
3德育情感目標:提升對英語句子結構理解能力及對英語學科的興趣。
為達到此目標,我們在語法教學中應特別注意:
一、讓語法教學情景化
讓語法教學情景化,以模擬情景為主,通過設計或利用某一情景進行操練。
模擬情景的范圍很廣,可以是語言描述、出示圖表、播放錄像帶、演示直觀教具、動作模擬表演、特殊環境的布置以及教室情景的利用等。模擬情景是教師據語境的需要而模擬相應的情景,用以幫助學生更准確、更快速地推斷語境,從而收到更好的理解和記憶效果。模擬情景既要切合教材的需要,又要適合學生的需要。
例如,在教學過去進行時之前,我們可以將本班同學的一節課外活動的情景錄制下來,然後在學習過去進行時語法的課堂上播放錄像,讓學生互問互答,訓練過去進行時的句型結構。如:
s1:what was jim doing at 3:30 last wednesday?
s2:he was playing basketball on the playground.
s1:was john playing basketball with jim?
s2:no.he was playing with a yo—yo.『
這一情景的設置生動形象地呈現了過去進行時的情景,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交談的慾望,非常適合學生操練,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過上述情景的操練之後,我們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以一對或小組的形式相互詢問對方及其家人在過去某一時刻正在進行的動作。如:
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 last sunday?
what was your mother doing when you got home yesterday afternoon?
were you sleeping at 10:00 p.m.1ast night?
在進行現在進行時教學時,我們也可以通過播放錄像的形式,讓學生用現在進行時描述錄像中正在發生的事情。教師可以用這樣的提問來引導學生:
what』s happening in the picture?
what』s the man/woman? doing?
在教學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班級同學的外貌特徵(高、矮、胖、瘦)進行比較。如:li qiang is taller than xiao hong,but he is shorter than jiang quan./yao lei is very tal1.he is the tallest boy in our class? 也可以給學生提供各種不同的圖片,讓他們對圖片中的東西進行比較。如:there are more people in picture 1 than in picture 2.the apples in the basket are bigger and redder than those on the table...
二、讓語法教學活動化
新課程標准要求我們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主,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學習語法,即在運用中學習語法,為運用而學語法。這就要求我們將傳統的傳授式語法教學轉換為以學生親身體驗為主的探究式語法教學。因此,使語法教學活動化成為一種活動性的語法教學。
語法課活動化就是通過為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所學的語法知識,真正做到以運用為動力,以運用為目的,以運用為核心,也達到了用中學,學中用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一般將來時的時候,我們可以將學生分成5—6人一組的小組,讓他們討論即將到來的周末野餐活動,由此展開一場以將來時為主的主題對話。
s1:w here are we going to have the picnic?
s2:w e are going to have it in yushan park.
s3:w hen and where shall we meet?
s2:shall we meet at the school gate?
s4:i』m going to take some chips and black tea.what about you?
s1:1 will take some bread and milk?
討論完畢後讓每組學生完成一份周末野餐計劃表,並向全班同學做匯報。
our class is going to have a picnic in yushan park this sunday.w e will go there by bike.w e will meet at the school gate.liu li is going to take some chips and black tea.i am going to take some bread and milk?
通過這一組活動,學生不僅學習了一般將來時的用法,而且對即將到來的野餐活動有了具體明確的安排。總之,要提高英語語法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多方面入手,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⑩ 為什麼要學習英語語法,學習它到底對我們有什麼好處,為什麼學了六年...
學習英語語法對我們的好處有:1、理解我們所接觸的外部語言的意義,專2、完成各種能力測試和相關屬練習,3、能正確表達我們內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