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學習英語詞性有什麼用啊
詞性的用處在於——不知道它就沒法正確地說英語。
也就是說也許認識很多單詞,可就是不知道一句話中為什麼有的放前面,有的放後面;有的是ED形式,有的是ING形式;還有什麼情況下選什麼詞。
名詞:根據格屈折的詞,表示實際或抽象的概念;
動詞:不根據格,而是根據時態,語態,主語的數屈折的詞;
動名詞:兼具名詞和動詞性質的詞;
冠詞:包括今天的定冠詞和基本的引導詞(引導從句的詞);
代詞:代替名詞或人的詞;介詞:在句子之中有語法作用的詞;
副詞:不參與屈折,修飾動詞,形容詞,從句,句子或其他副詞的詞;
連詞:連接兩個句子或意思,表示邏輯關系的詞。
(1)不懂語法詞性什麼的也能說英語嗎擴展閱讀:
一個句子一般皆由兩部分組成,即主語部分(subject group)和謂語部分(predicate group)。
主語部分一般由名詞或動名詞構成,謂語部分一般由動詞構成。如:
Professor Ward teaches English to university students.沃德教授給大學生教英語。
句中的Professor Ward是主語部分,teaches English to university students 是謂語部分。
句子成分是句子中起一定功用的組成部分。句子由各個句子成分所構成。句子的組成部分,包括主語、謂語、賓語、定語、補語、狀語、表語、同位語八種。每一個句子都有主語、謂語和賓語。
㈡ 現在上初二,可是英語學得很爛,語法詞性什麼的都不會,從小學開始就不好,現在來得及重學嗎
來得及 要像海綿一樣擠時間用心去補不懂就要問老師 刻苦用心啊
㈢ 怎麼學好英語(不要說多讀多背,我也知道,可是我根本不會)語法單詞詞性什麼的我都不懂,比如為什麼要
英語就是個語言工具,根本就是聽說讀寫。讀你不要說,有人回復聽說看,回你沒有時間。就只有寫一途了答,大量做題吧,初中聽和說也還沒有很重要,而且你要考試,在做題中,你可以收獲:詞彙量,語法,詞及短語的用法等許多。再回過頭來,你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有了。
㈣ 英語基礎性,詞性,語法都不懂,求指導
請給我發一個郵箱地址,我給你傳過去一份文檔,你看一下,是不是合適。
㈤ 英語語法看不懂,一些詞性啥意思啊
我是覺得語法不重要。多讀就行了。當年我一個同學為了出國,在一個全封閉專的學校學英語,就兩屬個月,從差生的狗屁不通到用英語能隨便瞎咧咧。跟外國人交流完全沒問題。外國人不懂這些什麼語法的,語言能表達好意思就行了。不過現在就看你是應用還是考試了。
㈥ 什麼是英語語法,老師經常說什麼名詞性的物主代詞啊什麼的,我一個都不懂啊,誰可以幫幫我
1. 學英語必須學英語語法。語法是語言的法則。在英語國家長大的孩子,不學語法也會說英語,就像我們不學漢語語法也會說中國話一樣。但是我們不是生活在英語國家。在我們的頭腦里,漢語已經「先入為主」了。在這種情況下,要學另一種語言(如英語),必須弄清英語與漢語的不同之處,也就是掌握英語的特色,這就是學語法。
2. 物主代詞就是「我的,你的,他的,她的,它的,我們的,你們的,他/她/它們的」。但是在英語中,有兩套不同的物主代詞,第一套只能放在名詞前作定語,即 my, your, his, her, its, our, your, their。這一套是形容詞性物主代詞。而第二套卻不能作定語,只能作主語,賓語和表語,即 mine, yours, his, hers, its, ours, yours, theirs. 這一套就是名詞性物主代詞。在句子中選用哪種物主代詞,必須看它在句子中作什麼語才能確定。
3. 這里涉及到句子成分,即主語,謂語,表語,賓語,定語,狀語等,說來就話長了。很多語法知識都是互相關聯的,往往一個語法知識點建築在另一個語法知識點上,就像二樓要建築在一樓之上一樣,不建造一樓,想直接建造二樓,是不可能的。所以學語法要系統地學,從最基礎的內容學起,一塊磚一塊磚地積累,最終在頭腦中建立起英語語法的大樓,就能對付一切語法難題了。
4. 如需進一步探討,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聯系。
㈦ 大哥大姐們,英語的詞性重要嗎
大概只對考試重要
我完全看不懂英語詞性,不懂分析語法,但專八也照樣過了。。。現在工作語言也是英語,還是不懂詞性是啥
你要是想考試語法題拿高分,還是好好學一下詞性吧
㈧ 英語語法不會看是不是因為一個詞性都沒背造成的原因
不是的。
我覺得英語語法最終要的是懂得句子的結構。
我這里用的是「懂得」,而不是「分析」,「懂得」就是要靈活學習,不可死記硬背地去「分析」句子分成。
漢語我們很少學習語法,不是他不重要,而是我們在日常交往中逐漸形成了。英語也是一樣,看、讀的多了,語法自然就在潛意識中形成了。
這就是有意栽花和無心插柳的真是寫照。
㈨ 英語如不全知道詞性概念或句子類型,能否學好或者較好運用
回答如下
中國人之所以抄都會將中文,是因為他們長期生活在中文發音世界裡,他們是通過模仿中文發音去學習中文講話,也就是通過聲音去學習,去模仿一個人的講話,但是你要去他們分析中文句子結構,估計很多人都不會,甚至有些人還不認識中文字呢?想那些從來沒有上過學的人一樣
你學習英語如果沒有一種全浸泡環境,有不學習語法很難學好的,幾十學好了,也看不懂英語句子,因為你不會分析句子結構,
說話是通過聲音傳遞信息, 些做和看完張是通過字元,文字傳遞信息的,是2種完全不同思想和信息交流方式, 完全不同的2種技能
會講話不一定能寫作好文章,但是能寫出好文章,一定能會用語言表達思想
希望能採納,謝謝!
㈩ 英語語法中的詞性只是針對英語如題 謝謝了
no,大家都知道「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句話,其中的「飯」既可以作名詞,也可以作動詞,這種語言現象就叫作「詞性的通用規律」。「詞性的通用規律」在漢語和英語中普遍存在,了解這一規律既可以簡化英語語法的學習,更重要的是瞬間減輕英語詞彙大量詞性的記憶負擔。英語詞性只有在英語句子中才有意義,並且,英語詞彙十大後綴和十大小後綴自身已經基本上規定了英語單詞的詞性范圍,因此,再也不需要刻意去記憶大量的英語詞性了。以下orient和back兩個英語詞彙,即可作為「英語詞性通用規律」的代表。 第一,orient的詞彙通用規律。 在「東南西北中」和「東方」這兩個漢語詞彙中,「東」字分別作為「名詞和形容詞」出現,也就是「東」字既可以作「名詞」,也可以作「形容詞」,這就是漢語特別是「古漢語」中的「詞性通用規律」。就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的「老」字一樣,既可以表示「形容詞」詞性,也可以分別表示「尊敬」和「老人」的「動詞」和「名詞」詞性。中國古代漢語中的「詞性通用規律」完全適用於英語,英語中幾乎每一個單詞都具有多種詞性,因此,「orient」就跟中國字「東」一樣,可以同時具有「名詞和形容詞」詞性。當然,在「大江東去」中,「東」字表示「副詞」的詞性;而「orient」也還同時具有「動詞」的詞性,這是「東」 與「orient」不同的地方,但是,仍然是「東」 與「orient」相通的地方。比如,在「東南西北」中,「東」字為首,說明中國人是根據「太陽」來確定自然界的方位;英語也不例外,「orient」這個單詞既可以表示「太陽升起」的「東方;東方的」名詞和形容詞屬性,也可以表示「朝東」或者「確定東南西北的方向」的「動詞」屬性,因而,其詞義和詞性在「原創意義」的基礎同時得以逐步擴展如下: orient n. 東方,東方諸國 a.東方的,上升的 vi.朝東 vt.使朝東;確定方向 例如: The palace is oriented south and north. 這座宮殿坐北朝南。 我之所以特別強調「英語詞性的通用規律」,就是告訴中國人:不要再去刻意記憶英語詞彙的詞性;詞性只有在英語句子中才有意義,英語的句子結構決定了英語詞彙的詞性,而不是詞性決定了句子結構。我們在運用漢字的時候從來就不是首先確定其詞性,而首先是確定其詞義。比漢字詞性更簡單更規范一點的是:英語的後綴初步確定了英語詞彙的詞性范圍,比如,大家都熟悉的以「ly」結尾的英語單詞,基本上只具有「形容詞和副詞」兩種屬性,但根據「詞性的通用規律」也可以擁有其他詞性,例如: my daily pay, pay me daily, China Daily, 其中的「daily」就同時具有三種詞性,其中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形容詞和副詞」詞性是「ly」後綴所規定的,而第三句的「日報」則屬於「詞性的通用規律」所賦予「daily」的「名詞」屬性。同樣的道理,「oriental」中的「al」是形容詞後綴,但是根據「詞性的通用規律」,也可以具有名詞的性質,因此,其詞義和詞性擴展如下: oriental a.東方諸國的,亞洲的,東方的 n. 東方人,亞洲人 第二,back的詞彙通用規律。 現在大家只須記住一句話即可:不要再記英語詞彙的詞性,詞義中就包含各種詞性的可能;幾乎每一個單詞都具有多種詞性。 以剛才的back為例,back這個最簡單的英語單詞卻具有形容詞、副詞、名詞和動詞的詞性,而且每種詞性又擁有不同的漢語解釋相對應。如果按照傳統的首先區別詞性的學習方法,這不僅增加了中國學生對back的記憶負擔和理解難度,更重要的是限制了中國學生對back詞族的理解和識別,也更難以理解以下簡單的英語句子的真實含義: 1. I back you. 2. I am a backer of you. 3. The blackboard backs me. 4.I will back to Renmin University. 5. Back the car and then turn right. 6.My leaning English can date back to my childhood. 在沒有上下文背景的情況下,第一句話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其一表示「我在你後面」;其二表示「我支持你」。第二句話表示「我是你的支持者」。第三句話表示「黑板在我身後」或者「黑板構成了我的背景」。第四句話表示「我將要回到人民大學」或者「我願意回到人民大學」。第五句話表示「倒車然後向右轉」。第六句表示「我從童年就開始學習英語」。這五個隨意舉的小句子,只是back作為大綱中不常見的動詞和介詞的幾種用法,其中backer是back動詞形式的擴展。如果把back的這幾個動詞意思用中國學者的書面語表達出來,對於一般的中國學生來說不僅難於記憶,更重要的是在記不全back的所有解釋的情況下,很難理解back的真實意義,更說不準表示「足球後衛」(full back)的意思,因此,中國的學生只要及兩個漢字「後,背」就可以了。 再看一下「board」,既從「板子」一直「進化」到「所有的交通工具」,也可以從名詞「進化」到「動詞」,比如,在世界任何機場,飛機要起飛的時候都要英語反復說一句類似話: Flight Number CA933 is boarding。 CA933航班正在登機。 因此,「英語詞彙的詞性通用規律」無所不在,再也不要刻意去背英語詞彙的詞性了。如果大家不明白這個道理,英語也就無法學習了。我們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往往首先強調英語詞彙的詞性,將英語詞彙的詞性復雜化,幾乎能夠佔到每一本語法教材一半的內容。這種教學結果造成中國學生普遍沒有通過英語詞彙這一關,這就是中國人學習了幾十年英語還無法進行日常交流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其實,任何語言,只要有了詞彙,再將詞彙按照並非固定的次序排列一下,這門語言就完成了。學習英語也就如此而已。比如,中國有大量的文盲,他們沒有學過詞性和語法,但這並沒有阻礙他們的語言能力。遠的如元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近的如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他們都大字不識一個,更沒有學習什麼詞性和語法,但這並沒有妨礙他們指揮千軍萬馬。同樣的道理,美國和英國也有許多文盲和弱智群體,但他們在智力有缺陷的情況下也不需要學習二三十年的英語,反而也能夠自如地交流日常問題。因此,世界上智商最高也最善於學習的中國人,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學而無功的現象,可以肯定地說是「教」的問題,而不是「學」的問題。 千萬不要再死記硬背英語詞彙的詞性了!